2012年中考试题中的九上课内文言文
2012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课内文言文阅读 语文版九年级总复习

2012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课内文言文阅读语文版九年级总复习2012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课内文言文阅读(安徽)曹刿论战(节选)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誉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驰:。
(2)一鼓作气,再而衰再:。
(3)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靡:。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
(5)虽欲言,无可进者虽:。
[来源:Z#X#X#K]15.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彼竭我盈,故克之。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6.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2分)《曹刿论战(节选)》第一段,叙述了的经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第一段,邹忌分析了的原因。
17.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4分).(1)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
(2)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
14.(5分)(1)驱车追赶。
(2)第二次。
(3)倒下。
(4)指责。
(5)即使。
15.(4分)(1)他们的勇气已尽而我们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2)能在公共场合议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可得到下等赏赐。
2012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汇总(全国)

2004-2011年《陋室铭》《爱莲说》中考习题真题汇编2004(河南非课改)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6—19题。
(共8分)(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1)有仙则名名:(2)惟吾德馨德馨: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1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答案:16.(1)出名(或:著名)(1分)(2)品德高尚(1分)(共2分)17.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
共2分)1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分)19.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1分)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
2分)(共3分)2008重庆市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9—12题。
(15分)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别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它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还能通过经典篇章的学习,加深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认识。
以下是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的精选内容,包括若干篇经典文言文的节选和解读。
《论语》节选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话出自《论语》,是孔子对其弟子的教诲。
孔子认为,学习并不断复习,是令人愉悦的事情;有朋友从远方来访,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即使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生气,这是君子的风范。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这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
范仲淹通过对洞庭湖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出师表》节选诸葛亮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表达了他对先帝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诸葛亮在文中回顾了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并表明了自己愿意为国家尽忠的决心。
《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散文作品,讲述了一个渔人偶然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的故事。
陶渊明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散文作品,描述了滁州琅琊山的自然风光和醉翁亭的景色。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 文言文阅读(一)(1-40)

2012年中考(学考)语文试题精编:文言文阅读(一)(1-40)一、(2012年浙江衢州)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战国策》)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朝.服衣冠(2)孰.视之(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B.臣之.妾畏臣能以径寸之.木C.皆以.美于徐公或以.钱币乞之D.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所欲有甚于.生者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邹忌之智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白侯之贤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
予问之曰:“侯定科繇②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
侯察其奸,以田定赋③,一州服其平。
”“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甚,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
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
”“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
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咸为侯荣。
”予问已,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又盛称其贤。
白侯之贤信已。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注释】①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
2012年中考初三课内文言文-学生

2012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初三课内文言文专题四川南充市(四)比较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23-27题(10分)甲文:《公输》选段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乙文:《吕氏春秋·去私》墨者有钜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子之法。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子,人之所私也。
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23.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分)先生之年长矣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2分)⑴公输盘不说.()⑵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⑶伤人者刑.()⑷王虽为之赐.()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1分)A.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2012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1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
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
③[陛]殿前的台阶。
④[少]通“稍”。
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
⑥(发]打开。
⑦[揕]用刀剑等刺。
⑧[绝]挣断。
⑨(还]通“环”,绕。
⑩[卒]“猝”,突然。
11[郎中]宫廷的侍卫。
21、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2分)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22.翻译下列句子。
(6分)(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使毕使于前。
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
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
2012年语文中考文言文25篇翻译

1.《木兰诗》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
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
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
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
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
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
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
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2.《鱼我所欲也》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2012 年中考文言文捕蛇者说试题汇编.九上

2012 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捕蛇者说》(2012 年山东烟台)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苛政猛于虎也。
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下面加点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蒋氏大戚.B.殚其地之出.亲戚畔之.出则无敌国外患者.C.吾恂恂而起.D.向吾不为斯役.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缚者曷为者也.2.翻译下面句子。
(1)谨食之,时而献焉。
(2)又安敢毒耶?3.蒋氏把自己与乡邻的遭遇做了对比,“以捕蛇独存”与乡邻的进行对比,以“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与乡邻的进行对比,从而深刻揭示了苛税对百姓的毒害。
4.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D2.(1)小心地喂养它,到规定的时间把它交上去。
(2)又怎么敢怨恨这件差事呢?3.非死则徒尔旦旦有是4.参考答案: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对统治阶级苛税的不满;希望统治者能关心百姓疾苦。
(2012 年大庆)(甲)“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余悲之,且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中考试题中的九上课内文言文【长沙市,六(二)】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1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4分)(1)躬耕于.南阳()(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遂许先帝以驱驰..()(4)斟酌损.益()15.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
(2分)【佛山市,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隆中对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不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6.选出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由是先主遂诣.亮(拜访)B.遂用猖獗..(凶猛而放肆)C.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一天天)D.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中的“而”意思相同的一项。
A.任重而.道远B.环而.攻之而不胜C.日出而.林霏开D.足肤皲裂而.不知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B.君谓计将安出(你认为我的将领应从哪里出兵呢)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确实是天资助将军的原因)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们哪一个敢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9.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诸葛亮在对形势前景的分析中,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
B.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C.诸葛亮认为,对曹操“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对孙权“不可与争锋”。
D.诸葛亮劝说刘备先夺取荆、益二州作为王业的基础,待时机成熟,再出兵北定中原。
10.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本文详略分明,如刘备三顾茅庐,仅用“凡三往,乃见”一句带过;诸葛亮论对策则详写,着力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谋略。
B.本文语言较为简单呆板,如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只用了一个“善”字。
C.诸葛亮阐述自己的见解,思路清晰,推理严密,由近及远,层层递进。
D.本文选自陈寿的《三国演义》,核心部分是诸葛亮对刘备问“计”所作的回答。
【桂林市,14—18】文言文阅读。
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14~18题。
(共12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4.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臣本布衣..忧叹()..()③深入不毛.()④夙夜..()②由是感激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含义。
(2分)①躬耕于.南阳()②还于.旧都()③以.告先帝之灵()④咨臣以.当世之事()16.翻译句子。
(4分)①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7.“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哪两件事?(2分)18.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
(2分)【呼和浩特市,三】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7 -11题。
(12分)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日:“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日:“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通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日:“令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1、。
1、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1、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日“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日:“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白《史记·陈涉世家》)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1)会.天大雨会: (2)为天下唱.唱:8.下面语句中与“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怅恨久之.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先天下之.忧而忧9.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佣者笑而.应日/足肤皲裂而.不知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既克,公问其故.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0.把文中面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天下苦秦久矣。
译文:(2)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11.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分别概括。
(2分)第一件事:第二件事:【黄石市,二(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第6-10题。
(15分)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2)公将鼓.之( )(3)虽千里不敢易.也( ) (4)今日是.也(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8.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此庸夫/之怒也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C.臣未/尝闻也D.下视/其辙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而君逆毒人者,轻寡人与?(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这两篇文章都记叙了弱国和强国之间的斗争情况,运用相同的方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亮答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共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羊土,高祖因之以戍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图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刹寸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改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蒋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日:“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3)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4)于是与亮情好日密1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蒋军者乎?19。
诸葛亮认为刘备可以担当“成霸业,兴汉室”重任的自身条件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20.刘备的一个“善”字意味深长,请写出“善”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