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矿产资源新新总体规划
某市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辽宁矿产资源整合

某市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辽宁矿产资源整合一、项目背景思绪回到十年前,那时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还是分散、粗放,没有形成有效的整合。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如何合理利用、整合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辽宁,这个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长期以来,资源开发利用存在诸多问题,如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资源浪费等。
为了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我们提出了这个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
二、整合目标1.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提升辽宁矿产资源产业整体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三、整合原则1.坚持市场导向,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2.坚持政府引导,加强政策支持。
3.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4.坚持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
四、整合内容1.企业整合: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矿产资源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
2.技术整合: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3.资源整合:合理配置矿产资源,实现资源优化利用。
4.市场整合: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实施步骤1.调查分析:对辽宁矿产资源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
2.制定方案: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制定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
3.实施推进:明确责任主体,分解任务,落实政策,推进整合工作。
4.监督评估:对整合过程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案,确保整合效果。
六、政策支持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矿产资源整合项目给予资金扶持。
2.实施税收优惠,降低企业负担。
3.加强金融服务,为企业整合提供融资支持。
4.优化审批流程,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七、预期效果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得到提高,资源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2.辽宁矿产资源产业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3.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市场秩序得到规范。
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鞍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公告

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鞍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鞍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10.29•【字号】•【施行日期】2001.10.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鞍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公告《鞍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一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国土资源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对有关事宜分别作了批复,具体内容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关于鞍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土资函[1999]616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鞍山市土地利用脑体规划的批复》(辽政[2000]165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现将《规划》中主要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公告如下:一、规划的总目标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实现鞍山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并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实现全市粮食总量基本自给;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总量,协调各部门用地关系,合理安排各业用地,达到土地资源持续合理利用;建立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新体制,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二、规划期限和范围规划以1996年为现状年,1997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目标年,并展望到2030年。
本规划包括鞍山城市(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干山区)、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规划区土地总面积925235平方公里。
三、各类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到2010年各类土地利用目标是:1、农用地:总面积729374.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83%,比1996年增加3004.21公顷。
其中:(1)耕地:246799.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6.68%,占农用地的33.84%,比1996年增加2019.65公顷。
(2)园地:39916.7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31%,占农用地的5.47%,比1996年增加243.11公顷。
(3)林地:415281.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4.88%,占农用地的56.94%,比1996年增加103.84公顷。
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鞍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鞍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15.11.03
•【字号】鞍政办发〔2015〕120号
•【施行日期】2015.11.03
•【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鞍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鞍政办发〔2015〕12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为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组织领导,根据《辽宁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辽国土资办发〔2014〕51号)精神,市政府决定成立鞍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各县(市)区、各开发区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协调市政府有关部门相关工作。
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赵余富副市长
副组长:张宸宫市政府副秘书长
刘永苹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成员:高升山市交通局委副主任
王敬雅市财政局副局长
边喜海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孙彬彬市环保产业发展中心主任
于涛市规划局副局长
李清宇市水利局副局长
刘士忠市林业局副局长
霍庆久铁东区副区长
董春安千山区汤岗子新城管委会副主任
范恩飞高新区副主任
高胜群千山风景区副主任
徐福利沈阳经济区鞍山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刘永苹(兼),办公室副主任:边喜海(兼)。
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11月3日。
矿产资源管理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矿产资源管理情况调查报告矿产资源管理情况调查报告我市矿产资源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根据市政协十一届委员会二次会议要求,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调研组,对我市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情况进行了比较深入地了解。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主要矿产资源的基本情况鞍山矿产资源占有比大,资源型城市特点突出。
我市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开发历史悠久。
目前,鞍山已发现矿产58种,占全省已知110种矿产的53%,占全国171种矿产的34%。
其中,铁、菱镁、滑石、玉石等主要四大矿种为优势矿种,储量大,质量优,位居全国或世界前列。
全市各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119亿吨,其中铁矿保有储量为74亿吨,居全国首位,主要分布于我市城郊地区,分别占全省、全国的77%和18%;菱镁矿保有储量为36亿吨,主要分布在海城、岫岩等地区,分别占全省和全国的88%、79%;滑石保有储量3900万吨,分别占全省和全国的95%、19%;玉石现有保有储量16万吨,以上矿种按城市比较均居全国首位。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成为重要支柱。
目前我市已开发利用了24种矿产,现有国有、集体和私营矿山企业431家。
按矿山开采规模统计,大型矿山企业9家,中型矿山企业1家,其他均为小型矿山企业。
全市矿产开发总生产能力4200万吨/年,201X年矿石总产量为3374万吨,占全省矿石总产量的20%。
矿产资源开采工业总产值27.6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矿业工业总产值为60.67亿元,职工总人数近11万人,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和职工总数的13.7%和7.3%,是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我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鞍山地区铁矿资源利用现状及建议

鞍山地区铁矿资源利用现状及建议摘要:介绍了鞍山地区铁矿资源情况,分析了鞍山地区铁矿石资源开采的综合技术和选矿技术的研究情况,对鞍山地区铁矿资源利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资源;铁矿石;选矿;利用0 引言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000~2005年国内钢产量由1.28亿t增长到3.45亿t,平均年增长幅度达到33.91%。
而同时期的国内成品铁矿石仅由2.23亿t增长到3.19亿t,平均年增长幅度8.6%,远低于钢铁生产增长速度,已不能满足国内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大幅度增加进口铁矿石,来满足国内钢铁企业的需求。
进口铁矿石由2000年的不足0.9亿t增长到2005年的2.75亿t,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1.11%。
由于国内对进口铁精矿的强劲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进口铁矿石价格的上涨,2005年的铁矿石价格比2003年上涨90.1%。
铁矿资源已成为制约我国钢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因此,利用好自有铁矿山已成为我国钢铁工业经济、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条件。
鞍山地区拥有我国最丰富的铁矿石资源,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利用鞍山地区铁矿资源,近几年广大科技人员综合资源、采矿和选矿因素,对鞍山地区铁矿资源综合保护、开发、利用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通过依靠数字化矿山技术实现精确采矿、应用先进技术提高矿石回收率、充分发挥间断-连续开拓工艺的优势、优化选矿工艺流程及降低尾矿品位等工作,取得了较、2铁矿石资源开采的综合技术研究2.1 依靠数字化矿山技术实现精确采矿为了改善矿山生产过程的粗放现象,引进了澳大利亚的Surpac一大型矿山工程软件。
该软件可服务于地质勘探、矿山开采和生产计划,以及闭坑复垦等整个矿山的循环过程。
目前东鞍山铁矿已应用该软件,采用勘探和生产数据相结合的赋值方法,精确地建立了资源模型(实体模型、块模型)和地质数据库,可以掌握精确到3m×3m×3.5m块体的各种数据。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在效益最大化目标函数的控制条件下,编制科学合理的采掘进度计划以指导日常的矿山生产作业,从而实现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鞍山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进低碳绿色循环发展

鞍山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进低碳绿色循环发展坚持生态绿色发展,打造美丽宜居家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升本地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开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
一、强化资源利用,推进低碳绿色循环发展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深入推进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
加强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推动传统能源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
做好碳中和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增强森林、湿地等碳汇能力。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转型创新试验区建设,实施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
推进老工业基地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围绕钢铁、菱镁等资源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积极推进尾矿、冶炼废渣、炉渣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推动企业绿色生产,构建企业内部小循环和多元化循环型产业链条。
建立健全物流、电子商务等绿色包装管理体系,减少一次性用品、塑料制品使用。
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支持园区循环化改造。
推进能源资源梯级利用、废物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置。
推行生产企业“逆向回收”等模式,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融合、流向可控的资源回收体系。
深入推进节能降耗。
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制定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做好节能降耗工作。
坚持节能优先方针,深化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和公共机构节能。
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全力压减焦化、氧化钙、石灰石、水泥等“两高”低附加值项目,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积极发展。
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煤炭等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
推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节能监察和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制度,推进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深挖节能潜力。
推行绿色生活方式。
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推进公共自行车、公共交通和绿行慢道系统建设。
马鞍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5)

马鞍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5)马鞍山市国土资源局2007年12月《马鞍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5)编制单位:马鞍山市国土资源局协作单位:马鞍山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领导小组:组长:龙李海市政府副市长副组长:徐业志市政府秘书长王海风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成员:梁成市发改委主任刘继忠市规划局局长孙烨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邓国宝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马少华市经贸委副主任徐宏斌市农委副主任伍先平市水利局总工讧圣国市环保局副局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烨编制人员:方文革周燕萍车学进李文魁等目录第一章总则 (4)一规划编制的目的、依据 (4)二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4)三规划的适用范围、期限 (5)第二章区域经济与矿产资源形势 (5)一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5)(一)概况 (5)(二)社会经济状况 (6)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状 (6)(一)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基本情况 (6)(二)矿产资源情况 (7)1、概况 (7)2、各类矿产基本情况 (8)3、矿产资源特点 (9)(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9)1、矿山企业概况 (9)2、主要矿产采、选及综合利用情况 (10)3、开发利用特点 (11)(四)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11)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11)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状 (11)(五)矿产资源管理状况 (12)1、管理机构建设和职能 (12)2、管理工作 (12)(六)地质矿产勘查与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矿产资源勘查存在的问题 (12)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3)3、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 (13)(4)矿产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3)三矿产资源供需和保证程度分析 (14)(一)主要矿产品市场需求现状 (14)(二)主要矿产品需求预测 (14)(三)矿产资源保证程度与可供性分析 (15)(四)综合分析 (16)第三章规划目标 (17)一、2001-2005年回顾 (17)二、2010年(规划期)目标 (17)三2015年(规划期)目标 (19)四、2020年(展望期)目标 (20)第四章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21)一地质调查评价与矿产勘查 (21)(一)规划总体要求 (21)(二)矿产勘查规划分区 (21)二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24)(一)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总体要求 (24)(二)开采规划分区 (25)(三)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矿业经济发展的思路 (27)三矿产资源利用率 (29)1、“三率”指标 (29)2、综合利用 (29)第五章矿业结构调整和矿业市场建设 (30)一矿业结构调整 (30)二矿业布局 (31)第六章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整治 (32)一总体要求 (32)二新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32)三开采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32)四关闭矿山的整治 (33)五矿山生态环境整治重点工程 (33)第七章规划的实施 (35)一组织管理 (35)二技术措施 (35)三经济机制 (36)四制度建设 (36)第八章附则 (37)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编制的目的、依据根据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 255号文)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1999〕356号)、《第二轮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要点》(国土资发[2007] 38号)、《安徽省矿产资源管理办法》、《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马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编制《马鞍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2023年鞍山市新型城镇化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报告模板

政府规划:城市更新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
06
符合招聘需求
Meet recruitment needs
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背景与意义
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
城市更新的重要性
城市更新的目标与愿景
城市更新行动计划
鞍山拟编制3条PPT子大纲
Thank You
2023/10/8 | MG-ChatPPT
2023/10/8
演讲人:Jason
PPT Title:
TEAM
PPT标题:
01
个人简历简介
Resume Introduction
鞍山市新型城镇化和2023年远景目标纲要内容:介绍鞍山市新型城镇化和2023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意义和背景
1. 新型城镇化是国家战略,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2. 鞍山市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新型城镇化进程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标题建议: 鞍山新型城镇化与更新行动纲要:未来展望
2.鞍山加速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推动要素流动与优化配置
3.鞍山城市更新行动计划:应对挑战,提升品质
4.政府支持城市更新行动:补贴优惠、监管评估,助力可持续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部分:目标与重点任务
1.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2.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2. 2023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鞍山市新型城镇化的方向和目标,为城市更新行动提供了指导。4.
5.
6.
7.
8.
9.
10.
11.
城市化加速背景下的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品质与竞争力
2.
3.城市更新行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乡融合、改善民生福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鞍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1—2010)
鞍山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
二○○三年六月
目录
一、总 则 (1)
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 (1)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2)
(二)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及优势 (3)
(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现状 (6)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7)
(五)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现状 (9)
(六)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和管理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 (10)
(七)矿业开发的社会经济背景 (13)
(八)矿产资源供需预测及可供性分析 (14)
三、规划指导方针、基本原则和目标 (16)
(一)指导方针 (16)
(二)基本原则 (17)
(三)规划目标 (18)
四、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20)
(一)公益性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评价 (20)
(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 (23)
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26)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调控方向 (27)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调整 (29)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规划分区 (33)
(四)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 (35)
(五)矿产资源开采准入条件 (36)
六、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36)
(一)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基础工作 (37)
(二)新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37)
(三)现有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38)
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矿山生态环境状况的调查与监测 (41)
(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状况的调查与监测 (41)
(二)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调查与监测 (41)
(三)矿业权市场调查 (42)
八、规划实施的保证措施 (42)
(一)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管理 (42)
(二)建立和完善规划体系 (43)
(三)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44)
(四)拓宽投融资渠道 (44)
(五)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激励机制和
产业政策 (44)
(六)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 (44)
(七)加强矿产资源法制建设 (45)
(八)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46)
附表目录
附表1 鞍山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 (49)
附表2 鞍山市主要矿区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 (51)
附表3 鞍山市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表 (89)
附表4 鞍山市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 (90)
附表5 鞍山市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表 (113)
附表6 鞍山市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规划表 (114)
附表7 鞍山市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分区表 (120)
附表8 鞍山市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分区表 (123)
附表9 鞍山市规模矿区(床)及矿山最低开采规模规划表 (127)
附表10 鞍山市重要矿产最低开采规模规划表 (159)
附表11 鞍山市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表 (160)
附表12 鞍山市矿业经济指标表 (164)
附表13 鞍山市矿产开采总量控制指标表 (165)
附表14 鞍山市新建矿山“三率”规划指标表 (167)
附表15 鞍山市新建矿山准入条件指标表 (168)
附表16 鞍山市矿业经济区一览表 (170)
附表17 鞍山市矿业基地一览表 (172)
附表18 鞍山市矿山采选技术、方法、工艺、设备更新规划
意见表 (180)
附表19 鞍山市矿产资源利用率规划意见表 (181)
附表20 鞍山市小型矿山整改、联合、关闭规划意见表 (188)
附表21 鞍山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文物
一览表 (195)
附图目录
1、鞍山市矿产资源分布图1∶20万
2、鞍山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现状图1∶20万
3、鞍山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图1∶20万
4、鞍山市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现状图1∶20万
5、鞍山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图1∶20万
6、鞍山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1∶20万
7、鞍山市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1∶20万
一、总则
为贯彻落实《辽宁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加强对我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宏观调控,合理利用与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促进全市矿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原料日益增长的需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土资源部《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指导意见》、《辽宁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等法律、法规、文件,结合全市矿产资源特点和勘查、开发利用实际情况,编制了《鞍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是全省矿产资源规划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鞍山市2001年—2010年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矿业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是市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宏观调控、监督管理、审批和颁发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的基准年为1999年,规划期为2001—2005年,展望到2010年。
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
鞍山市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地处辽宁中部,沈大经济带的重化工基地的核心区。
本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现代化的基础设
施完备。
鞍山是辽宁乃至全国重要的矿产品产地和销售市场;凭借自身的区位优势、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先进的重工业基础优势,为本市矿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经济环境。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鞍山市是以铁矿资源为依托发展起来的钢铁工业城市,素有“钢都”之称。
矿产资源丰富,是全省、全国矿产资源大市、矿业开发大市、矿产品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贸易大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鞍山老工业基地的创建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规划基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524.97亿元,占全省12.7%,居全省第三位,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五十强之列。
全市第一产业43.97亿元,第二产业297.3亿元,第三产业183.7亿元,分别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8.4%、56.6%和35%。
第二产业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和优势。
矿业经济是鞍山地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我市的钢铁、钢材、耐火材料、矿产品等长期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1999年矿业和后续加工业产值223.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077.3亿元的20.7%,占全省矿业及后续加工业产值的13.7%,位居全省前列,固体矿产产值应属全省第一位;矿产品进出口总额2.62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5%。
矿业经济极大地拉动了乡镇经济发展。
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不仅为鞍山也为全省、全国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鞍山是我国冶金工业的摇篮,是共和国的钢铁脊梁。
一部“钢都”的发展史,正是以矿兴市的发展史。
立足于本市铁矿资源创建的鞍钢,特别是改革开放的近20年,全力进行体制改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