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词的类别与用法
现代汉语词类表和语法表

在向从往
表示时间
从自从当
表示状态方式
用以按照
表示原因
由于因因为
表示目的
为为了为着
表示比较
比跟同
表示排除
除了
连词
连接词、词组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词。
起连接作用,不起修饰和补充作用。
表示联合关系
和跟与同
表示偏正关系
如果只要因为
虽然即使不但
助词
在词、词组、句子后,起辅助作用的词。
独立性最差,意义最不实在。每个词的个性很强。
结构助词
的地得
时态助词
着了过
语气助词
吗呢吧
叹词
表示感慨、应答的词。
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不同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发生特定的关系,不充当句子成分,可独立成句。
表示喜悦
哈哈
表示悲痛
唉哎哟
表示愤怒
哼呸
表示惊讶
唉呀咦
表示呼唤
喂
表示答应
嗯唉
象声词
摹拟事物声音的词。
充任修饰语。
可单说。
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水声
(他写)的对联
(意义深远)的大会
介宾词组
由介词和宾语组成的词组。
“介”在前,“宾”在后。
他(在教室里)看书
我(从去年)就开始练习书法了
句子成分表
名称
定义
常用词或词组
举例
主语
谓语陈述的对象,指出襄助语说的是“谁”或“什么”。
名词
经济好
代词
他天天锻炼身体
词组
学习语法很有必要
谓语
对主语加以陈述,说明主语“做什么”、“怎么样”或“是什么”。
由动词(述)和被动词支配的词(宾)组成的词组。“述”在前,“宾”在后。
助动词的分类

汉语语法词类一

(经过 通过 比 把 让 在 由 朝 向 跟 给 拿)
介词
重叠 后跟( 后跟(着 了 过) 不可以 不可以 必须组成介词短语 做状语、 做状语、补语或定 语
动词
可以 可以
谓语
充当的句子成分
练习: 练习:辨别下列词语的词性
[1] 下班时,我经过那里 下班时, 经过那里 那里——经过比较,我们找到了差距。 经过比较 经过比较,我们找到了差距。 [2] 你就让他说吧!——他让着你,不跟你计较。 你就让他说吧! 他 着你,不跟你计较。 [3] 他俩正在那里比个儿。——你比他差远了。 他俩正在那里比个儿。 你 他差远了。 [4] 我们到上海,你们到哪儿?——我们到上海参观。 我们到上海,你们到哪儿? 我们到 我们 上海参观。 爸爸给 [5] 爸爸给他一只金笔。——爸爸给他买一支金笔。 爸爸给他一只金笔。 爸爸 他买一支金笔。 [6] 小王在家吗?——小王在家看书呢。 小王在家吗?——小王 家看书呢。 小王在 [7] 窗户朝南。——窗户朝南开着。 窗户朝 窗户朝 窗户 南开着。 [8] 朵朵葵花向太阳。——朵朵葵花向太阳开。 朵朵葵花向太阳。 朵朵葵花向太阳开。 朵朵葵花 [9] 跟上队伍!——跟党走! 上队伍! 跟党走! 这活由 [10] 这件事不能由你。——这活由你负责。 这件事不能由 这活 你负责。 [11] 你叫他,他就走 他就走——同学叫他打了。 同学叫 同学 他打了。 [12] 大会通过了有关决议。——通过这件事,大家清醒了。 大会通过了有关决议。 通过了有关决议 通过这件事 通过这件事,大家清醒了。
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下边的图表反映了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错综复 杂的关系: 杂的关系:
如何运用日语助词进行句法分析

如何运用日语助词进行句法分析日语助词在句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用于表示格位、标明语调、表示态度等等。
准确运用日语助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关系。
本文将介绍如何运用日语助词进行句法分析,希望对学习日语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日语助词的功能和分类日语助词分为七大类:格助词、副助词、係助词、接续助词、语体助词、语气助词和独立助词。
不同类别的助词在句法分析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1. 格助词:用于标明名词或代词的格位关系,包括主格、目的格、与格、从属格等。
2. 副助词:用于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表示程度、方式、时间等。
3. 係助词:用于连接用言和名言,表示状态、属性等。
4. 接续助词:用于表示句子间的衔接关系,如并列、递进、因果等。
5. 语体助词:用于表示语气、语态、语体等。
6. 语气助词:用于表示说话者的感情、意志等。
7. 独立助词:没有具体的意义,用于表示特定的语言习惯或固定搭配。
二、运用格助词进行句法分析格助词是日语助词中最为常见也最为重要的一类。
它们用于标明名词或代词的格位关系,对于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关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格助词及其用法。
1. 主格助词「が」主格助词「が」用于标示主语,表示是谁在执行动作。
例如:彼【かれ】が来【き】ました。
- 他来了。
2. 目的格助词「を」目的格助词「を」表示动作的方向或目的地。
例如:私【わたし】は本【ほん】を読【よ】みます。
- 我读书。
3. 与格助词「と」与格助词「と」表示伴随或一同的人或物。
例如:友達【ともだち】と公園【こうえん】に行【い】きました。
- 我和朋友一起去了公园。
4. 从属格助词「の」从属格助词「の」用于表示所属、修饰关系等。
例如:私【わたし】の車【くるま】- 我的车。
三、运用副助词进行句法分析副助词是日语助词中比较灵活的一类,它们用于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表示程度、方式、时间等。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副助词及其用法。
日语助词に的用法解析,对学习日语大有裨益

日语助词に的用法解析,对学习日语大有裨益展开全文昨天和大家分享了日语助词「に」的用法,其实除了昨天的5种用法,其实「に」还可以这样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让我们对「に」有更深入的了解。
01|表示变化的结果「に」可以用于表达变化的结果,根据接续的动词的自他性不同,它的含义也会出现略微不同,如果是自动词的话,那么「に」就是用来表示主体变化后的状态和样子,比如「猫が化け物に変わった」,表示猫变成了怪物;如果是他动词的话,则表示对象变化后的状态和样子,比如「息子を立派な大人に育てた」02|做动词主语当「に」作为动词主语一般常见于3个句型:①授受句型:「~に+动词て形+もらいます」②受身句型:「に+动词+られます」③使役句型:「に+动词+させます」所以说在日语中,它出现的频率也是非常高的,而且本身带有受身含义的动词,比如「もらう」、「捕まる」、「教わる」等动词也可以用「に」表示动词主语,比如「日本人に日本語を教わった」「カンニングしようとしたら先生に見つかった」。
03|表示领域「に」还可以用来表示领域,而且经常会以「には」的方式出现在句子中,一般来说,这里的「に」之前会接续“组织、领域、国家及类别”,后边一般会接续「必要」、「不可欠」、「重要」、「難しい」等形容词,比如「日本には、アメリカとの交流が不可欠です」「物流には、配達のスピードが重要です」04|表达时间和数量的比例「に」可以用来表示数量、时间长度的比例,它的前面可以接续金额、数量、人数或者时间长度,用来表示"每~",例如「一か月に3回映画を見ます」。
「に」在表示数量、时间比例的时候,可以用「につき」来说替换,比如「一か月につき、3回映画を見ます」也是正确的。
05|用于评价胜劣成败「に」还可以用来做评价胜劣成败,不过这个时候,对应的动词并不多,比较典型的有「勝る」、「劣る」、「準ずる」、「優れる」、「合格する」、「成功する」、「失敗する」、「勝つ」、「負ける」。
现代汉语词类表和语法表

现代汉语词类表和语法表现代汉语词类表和语法表汉语词类语法表词类表名称定义语法特点类别举例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词前可加数量词,不能加“不”、“很”副词。
词后不能加时态助词“了”。
具体名词人牛山水抽象名词友谊立场观点思想表示方向位置的词。
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后。
方位词东西南北代词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
能够替代或指示各类实词,且不带修饰成分。
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疑问代词谁哪什么动词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
词前可加副词。
词后可加“着”、“了”、“过”时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
不及物动词(自动词)醒病觉悟及物动词(他动词)看写打调查讨论认为表示可能、必要或愿望的词。
(能愿动词或助动词)词后不能加“着”、“了”、“过”时态助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前。
表示可能能能够可以表示必要该当应当表示愿意敢肯愿意表示动作趋向的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
趋向动词来去上下进来出去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词前可加副词。
词后可加“着”、“了”、“过”时态助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
性质形容词大小英明状态形容词雪白红通通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与量词结合,称数量词。
基数词百千万亿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分数词百分之二十倍数词一倍十倍百倍概数词几(个) 一百上下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与数词或指示代词“这”、“那”结合。
名量词(物量词)一把(镰刀)一屋子(人)动量词去一次说一遍副词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前作状语。
不能和名词组合。
表示程度很太最非常表示范围都全只统统表示时间正刚又曾经表示否定未没有(看见)表示语气偏偏也许简直介词起转介作用的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处所、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目的、比较对象等。
词后不能加时态助词“着”、“了”、“过”。
不能单说,不能单独作谓语,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组成介词结构。
表示处所、方向在向从往表示时间从自从当表示状态方式用以按照表示原因由于因因为表示目的为为了为着表示比较比跟同表示排除除了词类表(续)名称语法特点类别举例连词连接词、词组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词。
文言虚词的作用类别

杭州人身边的中小学课外辅导专家文言虚词的作用类别文言虚词比现代汉语虚词范围较广,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六类。
现将上述六类中常见的虚词按其作用分为十六点予以分析: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余、予(yú)、卬(áng)朕(zhèn)说明:第一人称各个代词,表示单数时,译为“我”;表示复数时,译为“我们”;在句中作定语时,译为“我的”“我们的”。
是单数还是复数,须根据上下文的文意来判断。
第二人称:汝、女(rú)尔(ěr)、若、乃说明:第二人称各个代词,表示单数时译为“你”,表示复数时译为“你们”;用作定语时译为“你的”、“你们的”。
第三人称:之、其、彼、伊(yī)、渠、厥说明:第三人称代词,表示单数时,译为“他(她、它)”;表示复数时,译为“他们(它们)”;用作定语时,译为“他的、他们的”。
二、指示代词:近指代词:此、是、斯、兹(zī)、之、夫说明:近指代词可译为“这、这里、这个、这种”。
远指代词:彼、其、夫说明:远指代词可译为“那、那里、那个、那些”。
虚指代词:或、某说明:虚指是有所指,但所指的对象并不确定。
“或”可译为“有的、有人”。
无指代词:莫、毋(wú)、无杭州人身边的中小学课外辅导专家说明:“莫、毋、无”在句中用作主语,表示“没有人、没有东西”的意思时,就是无指代词。
旁指代词:他说明:旁指是表示“别的、旁的”的意思。
三、疑问代词:问人:谁、孰说明:问人的疑问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谁”或“哪一个”。
问事物:何、曷(hé)说明:问事物的疑问代词,可译成“什么”。
问处所、情况或原因:安、焉、奚(xī)、胡、恶(wū)、盍(hé)、乌(wū)、何说明:问处所、情况或原因的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怎么、什么、为什么”。
四、程度副词:表轻度:稍(今译“稍微”)、略(今译“略微、几乎”)、少(今译“稍微”)、颇(今译“略微”)表比较:益(今译“越、更加”)、弥(今译“越”)、愈(今译“更加”)、尤(今译“更加”)、更(今译“更加”)加(今译“更”)、滋(今译“更加”)表高度:殊(今译“很、极、特别、非常”)、颇(今译“很”)、最(今译“最”)、极(今译“非常”)、至(今译“最”)、甚(今译“很”)、绝(今译“极”)、良(今译“很”)、酷(今译“极”)、孔(今译“很”)五、范围副词:表全部、概括:皆(今译“全、都”)、咸(今译“都”)、悉(今译“全、都”)、举(今译“全、都”)、俱(今译“全、都”)、尽(今译“都”)、毕(今译“都”)、既(今译“全部”)、凡(今译“一共、总共”)、共(今译“一起、一同”)、杭州人身边的中小学课外辅导专家并(今译“一起、一同”)、率(今译“全、都”)、偕(今译“一起、一同”)、备(今译“都”)表局部、个别:但(今译“只、仅、不过”)、唯(今译“只”)、止(今译“只、仅”)、徒(今译“只、仅、只是”)、独(今译“只有”)、仅(今译“差不多”)、第(又作“弟”,今译“只、仅、不过”)六、否定副词:表示否定(用于陈述句):不(今译“不”)、弗(今译“不”)、未(今译“没有、不”)、勿(wù,今译“不”)、毋(今译“不”)、莫(今译“不”)、无(今译“不”)、非(今译“没有、不”)、匪(今译“不是”)、靡(mǐ,今译“不”)表示禁止(用于祈使句):勿(今译“不要、别”)、毋(今译“不要、别”)、莫(今译“不要、别”)、无(今译“不要、别”)表示疑问(用于疑问句末):不(今译“否”)、否(今译“没有”)、无(相当于“否”,今译“不”)、未(相当于“否”,今译“没有”)七、时间副词:表示过去:已(今译“已经”)、曾(今译“曾经”)、尝(今译“曾经”)、既(今译“已经”)、业(今译“已经”)、向(此义繁体字写作“嚮”,与方向的“向”不同,今译“从前、过去”)、初(今译“当初”)、曩(nǎng ,今译“从前、过去”)、昔(今译“从前”)表示现在:方(今译“正在”)、会(今译“正、正巧碰上”、适(shì,繁体字为“適”,今译“刚才”)、向(今译“刚才”)、立(今译“立刻、马上”)表示将来:且(今译“将要”)、将(今译“将要”)、行(xíng ,将、将要)、欲(今译“将要”)、其(今译“将要”)表示经常:常(今译“经常、平常”)、素(今译“一向、向来”)、雅(今译“一向、向来”)表示短暂:俄(今译“不一会儿”)、旋(今译“一会儿、过一会儿”)、须臾(今译“一会儿、片刻”)、且(今译“暂且”)、暂(今译“暂且”)、乍(今译“忽杭州人身边的中小学课外辅导专家然”)、暴(今译“忽然、突然”)、未几(jǐ,繁体字作“幾”,今译“不久”)、忽(今译“忽然”亟(jí),今译“赶快”)八、情态副词:表示确信:诚(今译“真正”)、良(今译“确实”)、信(今译“实在”)、实(今译“确实”)、必(今译“一定”)固(今译(1)坚决;(2)本来)表示缓急:渐(今译“渐渐”)、稍(今译“渐渐”)、徐(今译“慢慢”)、遽(jù,急忙)表示终究:竟(今译“终究”)、终(今译“终究”)、卒(今译“终于”)表示态势:果(今译“果真、果然”)故(今译“故意”)乃(今译(1)却、竟然;(2)才;(3)就、于是)、徒(今译“白白地”)、几(jǐ,繁体字作“幾”,今译“几乎、差点儿”)九、语气副词:表示劝勉、命令:尚(可不译出。
第十二讲助词

• • • • • •
6、名词、数量词+了2 表示已经或将要出现某种新情况。 名+了。 • 冬天了。 • 大学生了,还这么幼稚。 • 快年底了,该写总结了。 数量+了。 • 一个月了,书还没收到。 • 已经二十个了,不要了。
他汉语说得很好。
他说得很好。 他说汉语说得很好。
第二,用“得”与不用“得”构成平行格式——可能补语
可能补语主要表示因主观或客观条件的影响,能否实
现某种结果或达到某种目的。有两种: (一)动词+得/不+形容词/动词(结果补语) 肯定形式:听得懂 否定形式:听不懂 看得清楚 看得见 (用“得”) 看不清楚 看不见 (不用“得”)
动态助词——了 着
过
“了、着、过”都是体标记。 “了”表示动作行为或性状变化已经完成,我们通常 称之为“表示完成的了”。 “着”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性状变化的进行或持续。 “过”表示动作行为或性状已经过去,或曾经有过某 种情况和经历。
“了”
“了”有两个。“了1”用在动词后,主要表示动作的
完成。如果动词有宾语,“了1”用在宾语前。
金华最繁华的一条马路
“地”的用法
“地”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它前面的
词或词组是状语,“地”是状语的标志。
根据状语的语义功能,可以分为限制性状语和描写性
状语,限制性状语通常由副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介
词短语等担任,限制性状语多数不能带“地”如: 他的确 很健谈。(语气)(程度) 他第二天就离开中国了。(时间) 他们在教室上课。(地点) 对这个节目很感兴趣。(对象) 只有特别强调时,双音节副词后才能带“地”:非 常(地)及时、格外(地)高兴、极端(地)负责任
• (三)动量补语:动词+数词和动量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助词的类别与用法
助词的类别与用法助词的类别与用法
正文:
助词主要有结构助词、时态助词,还有一些别的助词。
结构助词包括“的”、“地”、“得”。
“的”连接定语和中心语表示的关系有两种:
一是领属关系。
例如:
“我的书”
分析:“我的书”,“我”限制“书”的外延,书是属于我的。
一是修饰关系。
例如:
“崭新的书包”
分析:“崭新”限制“书包”的外延,书包是崭新的。
又如:
“打虎的武松”
分析:“打虎”突出了“武松”的内涵,属于描写。
“的”除了起连接作用之外,还可以附着在别的词语后边,(下接第二页,仅会员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