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画派
吴门八雅书画派成员名单

吴门八雅书画派成员名单“吴门八雅书画派”是院长著名书画家吴俊彬创立的画派,在全国有很多“吴门八雅书画派”成员。
“吴门八雅书画派”以八雅文化为主,作品要求诗书画一体,作品以书画韵味为主,讲究笔法,品质更高,是现代文人画的高品质代表。
吴俊彬现有以周开畅为代表的弟子26人,现在有很多人的作品已经达到国家一级画家水平。
中国俊彬书画院副院长名单:何善国(宁夏)、王星燃(广东)、王占和(陕西)、吴晗玥(新疆)、钱强(江苏)、陶红(云南)、冯宝泉(天津)、自胜氢(云南)、姜连鑫(甘肃)、曲大鹏(黑龙江)、冯成仙(江苏常州)、徐福灵(河南)、吕普生(广东)、雷金乔(江苏)、秦承勇(北京)、金殿林(江苏)、张正中(湖北)、胡博春(厦门)、许步才(江苏)、陈怀国(浙江)、陈照帅(海南)、朱克俊(北京)、郑志强(吉林)、张凯(湖南)、战中平(吉林)、丁云峰(河南)、周开畅(广西)、刘木彬(河南)、理事名单:席瑞杰(黑龙江)、贝品伦(上海)、王兰州(甘肃)、钟涛(贵州)、王克春(云南)、辛茂君(吉林)、乔润宝(海南)、曾祥能(重庆)、刘道宏(广东)、安刚(贵州)、陈友权(河南)、曾燕斌(贵州)、潘桂林(广西)、许金殿(河南)、王四如(广东)、陈富贵(上海)、谭双源(山东)、吕青春(天津)、潘加龙(安徽)、于嘉慧(河北)、宋俊杰(山西)、莫葵(北京)、夏仕田(湖南)、刘学(北京)、张坤(北京)、杜文真(广东)、王合邦(甘肃)、尹长磊(山东)、徐晓晶(江苏)、成守仁(甘肃)、冯晓慧(河南)、王万林(山西)、康进龙(上海)、高天明(甘肃)、黄晃(广东)、尹会令(河北)、郭世昌(河北)、黄相奎(湖北)、李纪成(河南)、张兆铼(山东)、朱德华(北京)、扬正国(四川)、彭学平(新疆)、谢立湘(吉林)、王君浩(浙江)、刘玉锋(山东)院士名单:杨学伟(四川)、王珏祺(山东)、张高盐(广东)、董景龙(江苏)、杨军(陕西)、张淮生(江苏)、张红伟(宁夏)、马国强(河南)、魏天兴(甘肃)、陈文生(山西)、刘向峰(雪瑩)、吕晓芳、韩相岑、郭高友、薛敏灵、宋梓林、陆顺舟、于荣成、魏剑云、孙卫、魏亚洲、刘永久、周宣、厐德敏、何涛、谭建强、代景勋、王小会、莫测、李新中、沈光华、吴春生、刘宇轩、郭美涵、廖清水、潘荣纯、梁涛、何福维、赵伟、李伟勇、李鹏飞、刘国昌、黄宗明、黄庭杰、高涛、何仕豪、马逸涵、马红东、曾钟慧、刘胜飞、季有永、刘作顺、郑忠华、杨朔、张海亮、秦怀良、钱宝宝、田宜洪、李成、刘倩、王宇、邓佳健,陈晓春、郭方东、魏孔河(甘肃)、姜福良(山东)、王然(黑龙江烙画)、关星陆(澳門)、寇宝领(山东)、段颖越(吉林)、赵满山(四川)、薛焕章、李文成、郭方东、刘作顺、陈志林、宋全来、张显荣、王标泉、陆武舒、黄文虎、张志龙、单维、张国财、陈德华、王云洪、王永祥、郭航、张保平、韩文兴、王元文、王宇、祖凤卫、邱国庆、祝凤祥、赵行月、高冠明、蔡和勇、王相哲,陆祥福、周晓林、王豪杰、胡德民、赵云吉(河北)、刘凯(山东)、李耀轩(山西)、徐磊(山东)、徐雪(山东)、张蕴良(山西)、王成良(安徽)、欧铁菊、温天文、于淼、刘润辉、葛毓秀、辛连生、任官军、李关民、张雪、贺志强、秦国宗、权银强、林伦、张成俊、罗荣富、陈宏榜、黄好宏、蔡俊杰、刘正华、刘洪明、刘胜平、张荣连、高树花、郭效辉、汪生明、王化启、贾金海、刘亚军、刘东(北京)、吕伟(陕西)、石平国(江西)、汪保国(河南)、傅高明(江苏)、赵志彬(河北)、胡宇泽(陕西)、张兆华(山东)、王建民、刘继禄、由正强、荣曙光、姚双定、李秀杰、王正山、谢文志、李友信、高向东、戴清霖、刘新灵、邱炯亮、陈德华、上官梅玉、陈同聚、王长明、王新彦、陈虎川、徐明德、麻昌好、石岩、李月、彭顺顺、张明康、李靖、沈仁和、黄宽夸、应钦文、何富新、张心华、马玉森、陶胜景、张舒腾、范普聪、季申舒、张胜昌、牛松山、顾鹏飞、蒋继龙、富子卓、梁节义、桂庆和、陈祖函、关文艺、李德祥、李谋之、张卫东、邢之慧、余登舜、陈书平,李家鹏、柳景云、龚兆政、吕永森、李志刚、张钦权、何尊君、李建辉、郑衍森、丁子富、黄华毫、林强光、董振方、张文、解军山、杨如琴、孙儒林、唐瑞生、扬明国、吴志友、王在章、朱国强、董备、秦一敏、刘继录、扬子鉴、赵海英、贾刚田、龚健强、杨诚、王世军、陈绳、王英斌、徐传良。
明代吴门画派的探索与研究

明代吴门画派的探索与研究明代吴门画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在明代画坛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流派,吴门画派不仅在绘画技法上有独特的特点,更在思想观念和艺术创作上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风貌。
近年来,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统绘画的研究热潮,吴门画派的探索与研究也逐渐引起学术界和艺术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吴门画派的历史渊源、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艺术风格特点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吴门画派的视角。
一、历史渊源吴门画派起源于明代的江南一带,尤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中心。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代,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这为吴门画派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吴门画派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明代早期,由于战乱和政治动荡,北方的文化中心逐渐向南方转移,而江南地区由于得到相对的安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社会上涌现出了不少有志于文化艺术的士人。
他们追求自然、清新、恬静、舒适的生活境界,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境界,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发扬光大。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吴门画派得以迅速形成并壮大。
而在雅俗共赏的氛围中,艺术家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逐渐形成了明代吴门画派的独特艺术风格。
吴门画派的形成不仅得益于社会和时代的背景,更得益于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扬。
艺术家们继承了古代绘画的优秀传统,同时又在这一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形成了有别于前人的新的艺术风格。
吴门画派成为了中国传统绘画史上的一座闪亮的艺术殿堂。
二、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较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唐寅、文徵明、仇英等人。
他们不仅在绘画技法上各具特色,更在艺术思想和审美情趣方面颇具个性,为明代吴门画派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 唐寅(1470-1524):唐寅,字伯厚,号伯厚居士,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诗人、文学家。
唐寅以花鸟画和人物画闻名,他的花鸟画以风格古拙、笔法质朴见长。
探析吴门画派的形成与影响

更 迭 ,蒙古 族 为了巩 固统 治 ,实行 民族 歧视 政策 ,将 国 民分为 四 等 ,南 方汉 人居 最低 地位 ,打 击 了书画 道 中之人 的世 俗之 心 ,和 朝 廷越 来越 拉开距 离。而 江南 一带特 别 是太 湖沿岸 地 区 ,为书 画 家提 供 了实现 自己 的艺术 理想 的栖 息之 地 。其 次 ,太 湖沿 岸的 苏 州 地 区 一 向本 是 富 饶 之地 ,入 元 以 来 ,北 方 和 桂黔 一 带 战 乱 不 止 ,而这 里还 算 平静 。我 国经 络 中心 由北 向南转移 也 就更 明显 , 这 里本 是文化 发达 地 区 ,又是 江南 风光 美丽所 在 ,很 多画 家从江 南 烟 雨 中吸 取 艺 术 营养 ,这 时 道 教 的全 真 教 在 南方 发 展 很 快 , 道 、佛 和画 家融 合天地 的结缘 ,为 绘画 拓展 了 内涵 境 界 。处于 屈 辱 、哀 怨、 失落和 彷徨 的 画家们 找 到 了心 灵 的归宿 。再次 ,北方 画 派 已经 历几 百年 水 墨苍劲 的 山水 画风格 和 工整妍 丽 的花 鸟画 , 已经走 到 了陈陈相 因,千 人一 面的地 步 ,预 示着绘 画 大变 革的 时 机 已经 来 临。 吴 门画 派 的形 成 为 中 国绘 画 注 入 一 股清 新 与 活 力 ,特 别 是 以沈 周 、文征 明为代表 的 画家表 现 的更 为突 出 。吴 门画派代 表 画 在 长期 的绘 画 中形 成 了 以下的 品格特 点 :1 高度 的文化 修养 。吴 . 门画派 画家 的品格 特 点 ,最 根本 的一 点就 是他 们文 化修 养很 高 , 同 时又 是市 民化 的人 。我 国古代 艺术 家 中文化 修养 高 的人很 多 , 在 元代 画家 中更 是如 此 ,但 极 一 时之 盛 的 莫 过 于吴 门画 家 了 。 2道 、佛 的影 响 ,道教 的全 真教 影 响很大 ,使 道教 逐步 衍化 为吴 . 地世 俗生 活 的一部 分 。我 国封建 时代 的文 人 ,本来 就 既受儒 家 的 “ 学而优 则仕 ”的匡 时济世 思想 影 响, 同时又 受道 家 、佛家 的熏 陶 。入 世 则争 名于 朝 ,出世 则 隐逸 于 野 ,在这 一点 上吴 门画家 似 乎和 以前 的画 家没 什么 两样 ,但 他们 是在研 究 《 》和 旁及其 它 易 玄学 的基 础上 ,因而也 就大 大影 响 了他们 的世 界观 和人 生道路 。 3 身 虽在 野 ,却为 国忧 。吴 门 画派 的代表 画家 ,多数 人文 化修 养 . 很高 且受 道 、佛影 响极 深 。这 样 也就 和我 国封 建社会 的知识分 子 样 ,有 着既 可 以争名 于朝 的一 面 ,也有 着看 破功 名 、隐逸 山林 的心 态 ,而且 这两 者又 是相通 的,前 者固 然可 以光 宗耀祖 ,但 却 必须在 官 海 中沉浮 ,后 者 固然 默默 无 闻 ,但 白有闲适 之趣 ,特 别 是醉心 书 画 的人 ,更是 有如此 的境 界 。吴 门画 派画家 处 于 阉臣 当 道 ,皇帝 昏庸 的情 况下 , 自然 走 上远 离朝 廷道 路 ,但 他们 和 以前 的画家 不 同 ,他 们和 朝廷 并无 根本 矛盾 ,这 也是 元代 士人 对朝 廷 的基本 态度 ,吴 门画家 身虽在 野 ,却 为 国忧 。沈 周 、文征 明等 人 对 待朝 廷和 国计 民生 ,既是远 离他 们 ,又 是十 分关心 他们 的人 , 这 种 影 响 不仅 见 诸 他 们 对 于朝 廷 对 于 生活 的态 度 ,对 于 艺 术 创 作 ,他 们也 是在 这样 的哲 理指 导 下进行 的 。四 、世俗 化 的文人 。 苏 州 当时 已 出现 我 国最早 的 资本主 义 萌芽 ,人们 的思 想 已经受 到 前 所 未 有 的冲 击 ,这 是 以前 画家 所 未经 历 过 的 。在 这 样 的 环境 下 ,传 统 的重义轻 利 的思 想开 始发 生动 摇 ,吴 门画派 画家 生活在 市 民氛 围之 中 ,尽 管 他们 深 受 儒 家 经 典 的熏 陶 , 也难 免 受 到冲 击 ,慢 慢变 得世俗 。吴 门画派 的代 表 画家是 一群 特殊 的人 ,不 完 全 等 同于 以前 时代 的文人 , 自然也 就产 生与 以前 时代 不完全 相 同 的艺术 。 吴 门画 派代 表 画 家 的 这 些特 殊 品格 , 也就 决定 了他 们 特殊 的 美学观 及趋 向特 点 :1 幽 闭而不伤 感 。 由于老 庄哲 学的影 响 , . 中国古代 知识 分明代 中叶在 今江 苏省 苏州 市城 区及 所辖 吴 县市部 分地 区所 出现 的画家群 体的统 称 。 吴 门画 派在 中 国绘画 史上 占有很 重 要地位 ,有 着深 远影 响 。 它 的产生 有着强 烈的 时代背 景、文 化传 统和经 济基础 。 太平 又 多事 的年代 是吴 门画派产 生 的时代 背景 。吴 门画 派 的 孕育期 , 当在 明代前 期 ,在 明代 中期正 式 出现 。从明朝 开 国的休 养 生息政 策 开始 ,在不 长 的时 间里 ,手 工业和 商业 得到 恢复 和发 展 ,这 是 当时吴 门画 派所 处 的大 环境 。可是 苏州这 个小 环境 里 , 盐贩 张 士诚 在苏 北高 邮称 王 ,朱 元璋 也募 兵 征战 ,使 当时苏 州处 于动荡 中 。明朝 毕竟 是我 国封 建社会 的衰落 时期 ,在它 的繁 荣 昌 盛 的时局 中,隐藏 着许 多不 安定 因素 , 是一个 既太 平又 多事 的时 代 。在这 样 的年代 里 ,吴 门画派 的 画家 是不幸 的 ,又是 幸运 的 , 使他 们 断 了功名 之念 ,徜 徉于故 土 的 山水之 间,埋 头于 艺术 创作 之 中,并创 造 出了辉煌 的成 就。 孕育 的 资本主 义萌 芽 ,是吴 门画 派 的经济 基础 。苏 州历 来都 是 我 国的东 南重镇 , 苏州经 济虽 然在 明初 受 到摧残 ,但 开 国 以来 这里 远 离北 方少数 民族 入侵 ,也 没有 川黔 一代 的农 民起 义 ,倭 寇 的骚 乱往 往远 离此 地 ,总 的还是 一个 安定 的环 境 。政府 鼓励 农 民 种桑 植棉 ,加上农 民赋 税 日重 ,农 民涌入 城市 ,我 国最 早 的资本 主义 萌芽 也最 早 在这里 出现 了。素 以手工业 和 工艺 美术 行业 著称 的苏 州 ,繁 荣起来 ,开 始产 生新 兴 的市 民阶层 ,经 济生 活的提 高 改善 ,使 他们 开始 有着 自身 的政 治要 求和 文化要 求 。对 于绘 画的 需要 也 开始增 多 ,市 民用 书画装 点生 活 ,豪商 巨 富要 附庸风雅 ; 书画 鉴赏 收藏 家增 多 ,外地 人也慕 名而 来 ,形成 一 个庞大 的书 画 顾 主群 。于 是 , 当 时十 分 发达 的孕 育 着 资本 主 义 萌 芽 的苏 州 经 济 ,便成 为产 生吴 门画 派艺 术 的温 床 , 同时也使 他 们的 艺术 既有 传统 的文化渊 源 ,又打上 了特 殊的文 化烙 印。 “ 郁郁 手文 哉 ,吾 从周 ”是吴 门 画派 的文化 基础 。 苏州位 于 江南 太湖之 滨 , 山清 水 秀景 色如 画 ,苏州 园林之 胜 ,驰名 天 下, 整个 苏州迷 漫着 如梦 的 仙境 。苏州 的 画家众 多 ,充满着 浓 郁 的文 化色彩 。于是 ,吴 门画 派也就 在这 江南 山水 之秀 ;经 济上 开东 南 诸镇之 光 ,文 化上 又得人 文荟 萃之原 的苏 州出现 了 。 吴 门画派 的形成 , 是一个 不 能简单 回答 的 问题 。如果 要深 刻 而 不仅 仅从 狭义 角度 来看 问题 ,就 必须 追溯 到苏 州更远 的画家 , 这 里 所 谓 吴 门 画派 的 早 期 画家 ,指 南北 朝 至 初 唐 这一 时代 的 画 家 ,这 一 时代是 苏州 绘 画最繁 荣 的时代 ,出现 了许名 人 、名家 , 如 张僧 繇 、张躁 、陆 探微 等都 是苏 州人 ,属 于我 国古代 最有 代表 性 的 画家之 列 ,他们 具有 文人气 质 ,实 为苏 州的 绘画 艺术 开 了先 河 。从 晚唐 到南 宋几 百年 时 问里 ,我 国绘画 有 了高度 发展 ,可 在 这 一 时期恰 恰正 是苏 州绘 画 的衰 落 时期 ,但这 一 时期却 能给 我们 了解后 来吴 门画 派 的成 因,有着 莫 大 的启迪 。隋 唐时期 ,国力 强 盛 ,但 都城 已远 离苏 州 ,在那 时代 ,画 家都 逐京 师而居 ,长 安和 北方 画家 占据一 时之 盛 。吴楚 天低 ,只 有少 数机遇 的文 人才 长途 跋涉 到 长安 报效 朝廷 ,这 时 间,北 方画 派势 头强劲 ,不 能和 苏 州 风 物水 乳交 融 。到 了元代 , “ 文人 画 ”的兴 盛时 期终 于到 了, 吴 门画派 的孕 育 时间也 就开 始 。苏州 的文 化兴 盛 ,也在 降临 ,造成 这样 的形势 有如 下原 因 :首先 ,宋 元易朝 ,并不 同于 以往 的时代
吴门画派主要特色

吴门画派主要特色姓名:XXX 2014年XX 月XX 日摘要:元时吴门画派的兴起和它的成就,不仅开拓了明朝绘画的新风,而且给后世乃至至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吴门派在山水画上成就突出,无论对元明清时期的绘画特色,都有巨大的贡献。
其特色鲜明、作品丰富、意蕴深远,都给后世画者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
关键词:吴门画派;形成;特色;影响一、 吴门画派的形成元明朝以来,吴门画派逐渐兴起,随后进人巅峰时代。
元朝,有一位著名画家寓居昆山,朱德润 (1294-1365)。
喜书法,擅诗文,善画山水人物,多作溪山平远、林木清森之景,笔苍墨润,清逸遒劲。
“元四家”之外,另辟蹊径,对世后颇有影响,有存世画迹《秀野轩图》、《林下鸣琴图》,……。
之后,卓有成就的江苏籍画家,有王履(1332-)、王绂(1362-1416),等。
王履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老人,昆山人,以山水为长,初宗马远、夏圭,笔墨苍劲,布置妥帖,然未出马、夏樊篱。
王绂亦作王芾,字孟瑞,号友石,九龙山人、鳌叟,后以字行,无锡人,工画山水,多取法王蒙,风格苍郁;其平远一路则近于倪瓒。
尤善墨竹,得文同、吴镇之遗法,参以己意,笔势纵横,淋漓洒落,被排为“国朝第一”。
所作《燕京八景图》墨色浓重,层次清晰,颇为壮观。
他喜作山水为长卷,如《江山万里图卷》、《江山鱼乐图卷》,等均为后人所推重。
另外,还有吴县籍画家杜琼(1396-1474),字用嘉,号东原耕者、王时敏《江山雪霁图》鹿冠道人,人称东原先生。
能诗文,尝以卖画为生。
杜擅画山水,远取董源,近法王蒙,喜用干笔皴擦,再施以淡墨烘染,设色清淡,风格苍老,开吴门派之先声。
二、 吴门画派的特色拥有阵容强大的吴门画派,其作手如林。
今据资料不完全统汁,历史上至少有七十三人出至吴门画家,占了当时全国将近一半的画家数目。
总而言之,吴门画派是中国绘画史上影响最大的流派,且最具特色的画派,其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画的人文内涵极为丰富。
吴门画派

吴门画派中国明代中期的绘画派别,亦称“吴派”。
因苏州为古吴都城,有吴门之谓,而其主要代表人物如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张宏等,均属吴郡(今苏州)人,故名。
“吴门画派”简称“吴派”,一般认为始于沈周,成于文徵明,加上唐寅和仇英,是为“吴门四家”或称“明四家”。
明代中期以后“吴派”逐渐取代宫廷绘画和“浙派”的地位,在社会上、尤其是在文人士大夫当中受到重现。
吴中四才子吴中四才子,即江南四大才子。
是指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
一般认为是指唐寅(唐伯虎)、祝允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
明代成化、正德年间徐祯卿等四位诗人并称“吴中四才子”。
《明史·卷286):“徐祯卿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
”徐、祝、唐文活跃在前七子摹拟、复古之风大盛之时,能够不依傍门户,卓然自立,为诗以抒写性情为第一义,在当时来说,确属难能可贵。
徐祯卿虽在前七子之列,但其诗多佳作,诗论也有许多独到之处,论者以为非李梦阳、何景明可比。
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不独能诗,且擅于书法、绘画,以多才多艺见称。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非物[1]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苏州四大名园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
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
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48~1264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9~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浅谈吴门画派的艺术特色已修改

浅谈吴门画派的艺术特色摘要:明代晚中期的绘画成为了吴派的天下,研究吴门画派的艺术特色对人们更深入的认识吴门画派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从吴门画派的历史背景等内容作为文章的切入点,然后介绍了吴门画派中的代表人物以及其代表人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最后从非“士”非“隐”的平民文人的艺术特色、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特色、山水画的园林化的特色三个方面探讨了吴门画派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吴门画派;艺术特色;沈周;文微明;唐寅;仇英1吴门画派我国明代从洪武元年(1368)到祟祯十七年(1644)前后历时276年。
这一时期的绘画,初期以浙派为代表,但是到了中晚期则成为了吴派的天下。
吴门画派起初被称为松江画派,后来被后人合并为吴派。
吴门画派主要是因为吴国在苏州一带建国,苏州的别名也叫做吴门。
吴门是一个画家辈出的地方,自晋到清总共有1220多有名望的画家产生,特别是在明代,出现了一大片蜚声画坛的书家。
吴门四大家:沈周、文微明,唐寅、仇英是其中声誉最著者。
吴门画派是松江画派领袖董其昌先生提出的,南村别墅图册题跋中进行了述说。
吴门画派经历了酝酿、兴起、繁盛和衰落几个阶段。
明初至天顺年间(1368一1465)是该画派的滥筋期。
这一阶段,苏州在经历了元末战乱之后,经济、文化虽未完全复苏.但作为江南的鱼米之乡和人文荟萃之地,这里仍是诗人、画家活动的中心。
著名者有王级,杜琼、刘迁、陈汝言、沈良深、沈恒吉等人,被称为吴门画派的前驱。
他们继承元代赵孟顺和“元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攒的文人画的传统,并将文人画的衣钵,通过父子、师生、亲友关系的渠道,递接传授。
由于他们的辛勤耕耘,终于在明代中期,使文人画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明成化至嘉靖年间(1465一1567)是吴门画派的炽盛时期,也就是沈周、文徽明,唐寅、仇英、文嘉、陈淳、钱毅、陆治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画家活动的岁月,先后将近一百年。
2吴门四家四人中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他们南宋院体为法;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
吴门书画介绍

吴门书画作为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画派的吴门画派因其重要画家皆为苏州人而得名,创始人沈周与他的学生文徵明,以及周臣的弟子唐寅和仇英四人,因有师友关系,所以被称为“吴门四家”,亦称为“明四家”。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人称白石先生,长洲人。
世代隐居吴门,居苏州相城。
其伯父、父亲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
沈周一生居家读书,未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
他博学多识,富于收藏,交游甚广,极孚众望。
他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其绘画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他书法学黄庭坚,绘画秉承家学,兼师杜琼,后出入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巨及元四家的水墨浅绛画法,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了粗笔水墨的新风格。
早年多作小幅,四十岁以后作大幅,中年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晚年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强。
其水墨花鸟成就巨大,师法南宋牧溪的粗简水墨法及元人墨戏和水墨淡色的写意法,风格朴厚淡逸,陈淳、徐渭等人的写意花鸟画都是在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庐山高图》是其早期山水画的代表作品。
中年时的沈周常以园林景物为题,表现文人的日常生活。
南京博物院藏有其《东庄图》,画法脱胎于董巨和元代吴镇,风格文雅劲健,已形成了自己的面貌。
晚年风格的代表作当属辽宁省博物馆藏的《沧洲趣图》卷,长卷巨制,取景平远幽深,山势起伏绵亘,合元四家之法于一体,笔墨疏简苍劲,格调雄健开阔。
其传世早期花鸟画作品有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合裱为一卷的《辛夷图》和《墨菜图》;中晚年之作有同藏一处的《卧游图》等。
文徵明(1470-1559),初名璧,后以字行,又改字徵仲,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长洲(今苏州)人。
出身仕宦之家,师事吴宽、李应祯及沈周,与吴中名士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交游,时人称此四人为“吴中四才子”。
数次应举未中,54岁时由诸生举荐为翰林待诏。
居官四年辞归,归乡筑玉磐山房,从事书画创作30余年。
浅析吴门画派

画 家 和 艺 术 理论 家松 江 画 派 领袖 董 其 昌 先 生提 出的 。在 明代 之前 山水画描写的 内容 大多是山树江河 .亭榭 民居 , 绘 画 风格 上 面 ,明 代之 前 山 水 画 描 写 的 内容 大 多是 山树 点 以些许行人 隐者 。 现山河 的秀美 . 表 并借 以抒发作者 的情思
“ 明四家” 文徵 明不仅创作 了很 多雅 致的水墨 山水 , 同时也 有多 幅 青绿 山水 存世。而另一方面在风格 上 , 门画派 的画风 以文 吴 人 画为主. 题材广 泛文人们借 以抒隋喻意 . 甫讲“ 杜 意匠惨淡经 . 回味无穷 。中国传统 绘画一般 意义 上说 来. 吴 门画派在 明代 中叶在江南 崛起 . 亦被称作 “ 派” 吴 门 , 营中” 匠心独 运. 吴 。 个古代地 域的名称 . 主要 指今 天的苏 州及周 边的地 区 . 千年 容 易使 画家走 上保 守 的道路 。 吴 门画派在这一方 面上做的很 既有保 守习气. 又有创新精神。 打破 了仅 靠古人笔墨来做文 富庶 . 人才辈出。 自晋 至清 。 这里孕 育了多名文人 画家 . 明朝 好 。 而 深入生活 . 身临其境 , 了解 民生 . 活既是 艺术 创作 生 得 中期 , 济萦 荣稳定 . 经 工商 业迅速 发展 . 江南 沿海 出现 了 章 的程 式, 在 的源泉 , 也是冲破 艺术创 作的保 守和 因循 的动 力。 们。 他 有古不 资本 主义萌 芽. 与当时统治 者 的政 策是分 不开 的, 这 明朝政府 无体 不化”。古人的优秀作 品又 日益激 发似 门对于创 作的 提 倡休 养生息的政策 . 得经济 繁派 就是在这样 的文化氛 围之 参 。 使 而他们 的题材大部分 来源于 生活 . 比较 适应城市 民众的 下. 渐形成 的。从 而形成 了历 史上最大的 画派—— 吴 门画派 渴 望. 逐 具有雅俗 共赏 的艺术 效果 .然而更 为强调 的是。 吴 门 在 荣发展 , 经济 的发展也促 进了文化 的发展 . 由此一时名 家辈 出, 要 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唐寅(1470~1523),字子畏,又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出身 于苏州城内的一个酒肆商人家庭。 他天资聪颖,少年时便有才名,其后结识祝允明、文征明等, 并受到前辈沈周、文林、吴宽等人的赏识。30岁时赴京赶考, 不料想却被卷入“科场行贿案”而蒙受牵连,最后遭到革职, 永远失去了做官的机会。从此他一度游历名山大川,之后,回 到苏州以卖画度日,成为职业画家。此后,其在图章中自命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流露出他对功名利禄及封建礼教的嘲 弄。
汉 宫 春 晓 图 局 部
吴派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对比: 仇英的人物画,形象生动优美,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体现 了那一时代的审美理想,虽不及唐宋绘画那样丰满健硕,充 满活力,但也没有后世的那种松弛贫乏、弱不胜风的病态。 唐寅将南宋院体山水人物画从内容到笔墨都融入文人意趣, 仇英则把工笔重彩和青绿山水画加以雅化,精美严整之中透 射出古雅之美。 他们的绘画具有高超造型能力和严谨的画风的职业画家“作 家”习气和反映士大夫艺术趣味的“士气”兼备,反映出中 国社会进入明清时代文化艺术雅俗的变化。通过唐寅和仇英 等画家不断的艺术实践和大胆的艺术创造,使文人画创作适 应时代的变化,走上“雅俗共赏”、“文质相兼”的发展道 路。
吴门画派
明代绘画艺术的精髓
吴派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一.明代中期绘画——“吴门画派” 起源:因苏州为古吴都城,有吴门之谓,而其主要代表人物如沈周、 文徵明、唐寅、仇英、张宏等,均属吴郡(今苏州)人,故名。或简
称“吴派”。
人物:创始于沈周,形成于文征明。再加上唐寅和仇英,被称为“吴 门四家”或“明四家”。
吴派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发展: 绘画上主要继承元代黄公望、王蒙传统,创作以笔情墨趣为主的文人
画。他们的艺术给吴门派的开宗人沈周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故可称为
这一画派的前驱。 吴派中后期经济空前繁荣,吴派逐渐取代宫廷绘画和浙派的地位,在社会
上,特别是在文人士大夫的社会圈中,受到普遍的重视。赏画成为人们生
仕女画《孟蜀宫姬图》
唐伯虎已不是元代隐居山林的安静文人,而是喜欢闹市和浪漫 生活的城市文人
不炼金丹不坐禅,桃花庵里酒中仙。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 人间造孽钱
桃花庵歌 明 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间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贫贱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江 南 春 图
笔致工细而 带拙味,色调 柔和而含冷涩, 山石倚斜,林 木繁细,追求 宁静典雅而朴 拙的情趣,显 示出作者在平 淡的景物和文 人日常生活中 发现的动人因 素
寒 泉 图
吴派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沈周以80岁高龄去世,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大量作品,
影响巨大,成为“吴派”的开创人物。
空林积雨图-沈周
沈周的画作描
绘江南一带佳景 胜迹的卷、轴、
册页占有相当的
比重。 为他的朋友吴 宽画的《东庄图》 册,是苏州当地 的景色,真实、 质朴,抒发出细
腻的情感。
东庄图 沈周
山谷云吞图-沈周 牡丹图轴-沈周
吴派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影响:
吴门派绘画对明末清初重要画派的影响也很大,以董其昌为 主的松江派,以及后来派生的苏松派、云间派等,都与吴门 派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明代中期在苏州地区形成“吴门画派”,标志文人画走向极 盛的阶段。
吴派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沈周4l岁时为自己的老
师陈宽祝寿而作。用庐山象
征老师的崇高人格,实际上 正是作者本人思想境界的体
现。作者用王蒙的笔法,以
高度的想象与技巧,集中地 表现了这一雄伟瑰丽的名山 形象而成为美术史上的杰作。
《庐山高图》 -沈周
吴派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②文征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征明,后改字为名,号衡山居 士,长洲人。文征明出身官宦之家,是苏州地区文坛画界继沈周而 起的又一中心人物,富有文学才能和书法才能,是明代的书法大家 之一。在文学方面,他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齐名,被称为“吴 门四杰”或“吴中四才子”。 作品:山水画《江南春》(78岁作)是一件极成功的作品,《春深高 树图》、《万壑争流图》等,也都是表现文人墨客的风雅生活,体 现着作者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理想,并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特点。
醉舞狂歌五十年, 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 谁信腰间无酒钱。
通观全诗,层次清晰,语言浅近,回旋委婉,近乎民谣式的自 言自语,然而就是这样的自言自语,却蕴涵的无限的艺术张力,给 人以绵延的审美享受和强烈的认同感,不愧是唐寅诗中之最上乘者。 状若疯癫的高傲,看破红尘的轻狂,看似洒脱不羁,却又隐隐透出 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意味,其深埋心底的怀才不遇、抱负难舒 性情也可略见一斑。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 秋 风 纨 扇 图 》
《 孟 蜀 宫 姬 图 》
《 西 洲 话 旧 图 》
《 山 路 松 声 图 》
吴派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④仇英(1502~1552),字实父,号十洲,史籍记载“其 出甚微,尝执事丹青”,是说他曾做过漆工。名画家周臣发 现他的非凡绘画才能,收为门徒,加以培养。后来他又结识 了文征明及其弟子门生等名流,受到器重和熏陶,画风上也 注入了雅致的文人气息。仇英是摹古画的高手,人们往往以 “夺真”、“乱真”来评价他的临摹古画功力。作品数量很 多,其中多数又是繁复工致的长轴大卷,如:《蛮夷职贡 图》、《浔阳琵琶图》等均须经年累月方可完工。
结语:
“吴门画派”是一个既有文人画家,又有职业画家的群体, 它的出现,既振兴了文人画,又规范了“浙派”末流技法粗
陋之习,推动了明代绘画深入发展。
吴派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THE END
吴派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山水画发展:
吴门派形成后,其派系世代相传,绵延不断。在吴门派后期 画家中,不少人在某些领域有新的发展。如陈淳发展了水墨 写意花卉画,周之冕创造了钩花点叶的小写意花鸟画法,陆 治以工整妍丽的花鸟画著称于世。另外,谢时臣的粗笔山水, 尤求的白描人物,周天球的水墨兰石,均别开生面。
吴派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唐寅绘画上曾得到沈周的指导,但对他最有影响的则是苏 州老画师周臣。唐寅的绘画在周臣基础上加以发展,掌握了精 确的造型能力和表现主观思想情感的技巧。
他的文化修养丰富,见识广博,才华横溢,具有文人气质; 作画题材丰富,风格清新自然,雅俗共赏,不仅擅长山水人物, 并在写意花鸟方面也有独到之处,而这些方面则为多数吴门画 家所不及。 山水画《山路松声图》
吴派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山水画成就:
吴门派在山水画上成就突出,无论对元四家或南宋院体绘画, 都有新的突破。在人物画和花卉画方面也各有建树,除仇英 外,另外3人尤其注重诗、书、画的有机结合,使文人画的这 一优良传统更臻完美、普遍,有力地影响了明代后期直至清 初画坛。
活的一部分,画家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带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作品出现 在画坛,形成新的面貌。
吴派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吴派”的共同特点有两方面: 1、在出身上大多为文人士大夫 2、在艺术上都重视画面的笔墨效果,所谓“气韵神采”
背景
苏州经济繁荣富足,政治空气自由,提供了良好的艺术创作条件。吴
门四家以标士气、精笔墨、尚易趣为旨,致力于宁静典雅、蕴藉风流 的风格,书写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
吴派美术史—— 代表人物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①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长州相城里人,出
身于士大夫诗画及收藏世家。
早年多作小景山水,具有沉酣深厚的意趣,后期也有时作细 笔或青绿山水。 作品大多反映画家对大自然真切而生动的感受,反映出画家 开阔的胸襟、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