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借书说
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黄生借书说》

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黄生借书说》黄生借书说袁枚原文Original Text译文Translated Text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
随园主人我把书交给他同时告诉他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不管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l squo;姑俟异日观’云尔。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读。
您没有听说过那些收藏书籍的人的事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中读书的人又有几个?搬运时使牛累得出汗,放置在家就堆满房子的书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家中读书的又有几个?其余像祖辈父辈积藏许多图书、子辈孙辈丢弃图书的情形就更不用说了。
不只书籍是如此,天下的事物都如此。
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将就向别人借来,他一定会担忧别人催着要回,就忧惧地摩挲抚弄那东西久久不停,说:‘今天存放在那个地点,改日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看到它了。
’假如差不多被我占有,必定会把它捆起来放在高处,收藏起来,说:‘暂且等待日后再看’如此而已。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惋惜也!”“我小时候爱好书籍,然而家里贫穷,难以得到书读。
有个姓张的人收藏的书专门多。
我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就在梦中还显现那种情形。
求书的心情迫切到这种程度。
因此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认真深思并记住。
做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一堆堆地装满书册,(由于长期不翻阅)以至白色的蠹虫和虫丝,经常沾满书本。
黄生借书说

《黄生借书说》袁枚[原文]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译文]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
随园主人我把书交给他并且告诉他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读。
您没有听说过那些收藏书籍的人的事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但是天子中读书的人又有几个?搬运时使牛累得出汗,放置在家就堆满屋子的书是富贵人家的书,但是富贵人家中读书的又有几个?其余像祖辈父辈积藏许多图书、子辈孙辈丢弃图书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这样。
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会担心别人催着要回,就忧惧地摩挲抚弄那东西久久不停,说:‘今天存放在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看到它了。
’如果已经被我占有,必定会把它捆起来放在高处,收藏起来,说:‘暂且等待日后再看’如此而已。
”“我小时候爱好书籍,但是家里贫穷,难以得到书读。
有个姓张的人收藏的书很多。
我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就在梦中还出现那种情形。
求书的心情迫切到这种程度。
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认真深思并记住。
做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一堆堆地装满书册。
这样以后才慨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现在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的书借给别人同别人共用和姓张的人吝惜自己的书籍好像不相同。
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黄生借书说》

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黄生借书说》黄生借书说作者:袁枚原文OriginalText译文TranslatedText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
随园主人我把书交给他并且告诉他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读。
您没有听说过那些收藏书籍的人的事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但是天子中读书的人又有几个?搬运时使牛累得出汗,放置在家就堆满屋子的书是富贵人家的书,但是富贵人家中读书的又有几个?其余像祖辈父辈积藏许多图书、子辈孙辈丢弃图书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这样。
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会担心别人催着要回,就忧惧地摩挲抚弄那东西久久不停,说:‘今天存放在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看到它了。
’如果已经被我占有,必定会把它捆起来放在高处,收藏起来,说:‘暂且等待日后再看’如此而已。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我小时候爱好书籍,但是家里贫穷,难以得到书读。
有个姓张的人收藏的书很多。
我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就在梦中还出现那种情形。
求书的心情迫切到这种程度。
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认真深思并记住。
做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一堆堆地装满书册,(由于长期不翻阅)以至白色的蠹虫和虫丝,时常沾满书本。
这样以后才慨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黄生借书说原文翻译

黄生借书说原文翻译黄生借书说原文翻译《黄生借书说》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本文以“书非借不能读”为论点,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怯步不前,也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安逸。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黄生借书说原文翻译,欢迎阅读。
黄生借书说清代:袁枚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译文读书人黄允修来(向我)借书。
我把书交授给他并且告诉他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认认真真地)去读。
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是怎样读书)吗?《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
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中读书的人有几个呢?那些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中读书的`有几个呢?其余那些祖辈和父辈收藏(的书籍),子辈孙辈随便丢弃的就不用说了。
不只读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也)都是这样。
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却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担心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显出忧惧的样子,抚摸玩赏那东西久久不能停止,心想:“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给人)拿回去,我不能再看到它了。
[黄生借书说原文及翻译]黄生借书说赏析
![[黄生借书说原文及翻译]黄生借书说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62462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10.png)
[黄生借书说原文及翻译]黄生借书说赏析《黄生借书说》,清代作家袁枚的代表作之一,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本文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也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安逸。
下面是分享的黄生借书说赏析。
供大家参考!黄生借书说赏析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日: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日“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黄生借书翻译:黄允修来借书,我把书交给他,并且告诉他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的。
您没有听说过那些藏书家吗?七略和四库,是皇帝的藏书,可是皇帝读书的有几个?搬运时使牛累得出汗,堆塞在屋子里满满的,这是富贵人家的书籍,可是富贵人家读书的有几个?其余那些由祖父、父亲积藏却被儿子、孙子丢弃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不仅书籍是这样,世上的事物都是这样。
不是他自己的东西,勉强借了来,一定担心人家随时会讨了回去,因而惴惴不安,不停地玩赏它,心想:“今天在我这儿,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看到它了。
”如果这东西已经归我所有,就会把它捆好,放在高高的架子上,心想“暂且等到以后再去看”吧。
我小时候爱好书籍,家里穷,难以得到。
有个姓张的收藏的书很多。
去向他借,他不借,我回到家里,连做梦也梦的是那些书。
黄生借书说原文、翻译及赏析

黄生借书说原文、翻译及赏析黄生借书说清代:袁枚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311议论,抒情译文及注释译文读书人黄允修来(向我)借书。
我把书交授给他并且告诉他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认认真真地)去读。
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是怎样读书)吗?《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四库》(唐朝京展开阅读全文∨故事黄允修是个上进的青年,读书万卷,知识渊博。
在那时候,并没有图书馆,所以要想读到书就得自己去买,而他只是个穷书生又没什么银子,所以常去当地藏书人家借书来读,但借书也并非易事,书一般系主人珍藏,大多不愿外借,况且有时自己也会用,也不愿借出。
所以,黄允修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自展开阅读全文∨分析作者认为自己幼时借不到书而“形诸梦”是非常不幸的,而黄生能与作者“公书”是非常幸运的,所以作者要黄生“知幸与不幸”,珍惜少时光阴,专心读书。
我们当代的读书条件比起黄生来又不知要幸运多少倍,我们更应“知幸与不幸”,珍惜现在这大好的学习条件和自己的青春年华,刻苦读书。
如果学有不成,非他人之过,展开阅读全文∨分段本文大致可分两段。
黄生借书说文言文的翻译整理

黄生借书说文言文的翻译整理黄生借书说文言文的翻译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很多人都接触过许多经典的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为了关心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黄生借书说文言文的翻译,欢迎大家共享。
黄生借书说原文清代:袁枚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仆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全部,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专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惋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译文读书人黄允修来(向我)借书。
我把书交授给他并且告知他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认仔细真地)去读。
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是怎样读书)吗?《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名目分类著作,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
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中读书的人有几个呢?那些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中读书的有几个呢?其余那些祖辈和父辈保藏(的书籍),子辈孙辈任凭丢弃的就不用说了。
不只读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也)都是这样。
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却牵强向别人借来,(他)肯定担忧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显出忧惧的样子,摩挲玩赏那东西久久不能停止,心想:“今日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给人)拿回去,我不能再看到它了。
袁木《黄生借书说》原文译文赏析

袁木《黄生借书说》原文|译文|赏析《黄生借书说》本文以“书非借不能读”为论点,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怯步不前,也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安逸。
文章围绕中心,夹叙夹议,层次清楚。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黄生借书说》原文清代:袁枚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译文及注释译文读书人黄允修来(向我)借书。
我把书交授给他并且告诉他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认认真真地)去读。
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是怎样读书)吗?《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
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中读书的人有几个呢?那些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中读书的有几个呢?其余那些祖辈和父辈收藏(的书籍),子辈孙辈随便丢弃的就不用说了。
不只读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也)都是这样。
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却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担心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显出忧惧的样子,抚摸玩赏那东西久久不能停止,心想:“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给人)拿回去,我不能再看到它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
青浦一中刘霞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课文内容,积累常用文言字词。
2、了解本文运用对比、举例论证的方法及严密的结构,体会文章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本文的主要观点,懂得有书必须认真读的道理,培养勤奋好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句;理解本文的主要观点。
2、难点:了解本文严密的论证结构,体会文章情理交融的特点,培养勤奋好学的习惯。
说明:本文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差就却步不前。
作者认为,只要有志向,有决心,不利的条件反而能够催人奋进,取得意外的成就;同时提醒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滋生贪图安逸、不求进步的恶习,要珍惜时间,珍惜良好的学习条件,好好读书。
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先晓之以理,并从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不同心理角度作对比,做到有理有据。
为了进一步强调中心,使文章具有感染力,作者又联系自己的具体实践,从正反两面谈了“通籍”前后读书迥然相异的情况,言辞中肯,令人深思。
最后作者又发出“生固幸而遇予乎”的感慨,对黄生的爱护和期望之情溢于言表,充分体现了一个长者的态度。
这样就能做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让人体会情理交融的写作特点。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文言知识,能够在预学时基本完成文章的词句疏通;而他们对议论文是比较陌生的,而文言议论文则增加了他们的学习难度。
所以,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去落实重点内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疑激趣
多媒体展示学生读书途径的情况调查表,激发学生探究图标呈现出的现象,营造氛围,导入新课:如果你爱读书,又无力大量购买书时,你会怎么办?(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借书”)借书读是多读书的好办法。
借书读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清朝学者袁枚的文章《黄生借书说》,去探一探他对借书读有什么看法,借书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说明:爱读书的人大都买不起书,买得起书的人大都不读书,从古至今大抵如此。
调查学生读书来源,会发现爱读书的孩子很多需要去借书来读。
借书读是多读书的好办法。
那么,借书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通过这样的调查和引导,引入本课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知文言——词句相通
1、作者的相关常识
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随园主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著有诗歌评论集《随园诗话》。
2、文体知识及解题
(1)“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可以记叙事物,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议论。
(2)标题“黄生借书说”的意思是。
3、学生代表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心译课文。
疑惑处做好记号,大班交流时提出。
明确:“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等等。
说明: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是了解文言,积累常用的文言知识,基本能准确翻译课文。
为后面品析文意做铺垫。
疑难处质疑,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解决,培养他们的质疑、合作精神。
三、品文意——情理交融
1、请大家快速浏览文章,想想作者对借书读书有什么看法?他写这篇“说”的目的
是什么?(用文章原句回答)
明确:作者“借书读书”的看法是“书非借不能读”;目的是“读书也必专,归书也必速”。
教师顺势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第1段缘事而发,引出议论;第2——3段阐述观点;第4-5段提出希望,点明目的。
说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2、作者在阐述他的观点和目的时,结构严密,语言生动,可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结合原文分析)
学生散读2-4段,边读边圈划批注说理的语句,然后六人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展示,若有疑问,及时提出。
明确: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先晓之以理,并从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不同心理角度作对比,做到有理有据。
为了进一步强调中心,使文章具有感染力,作者又联系自己的具体实践,从正反两面谈了“通籍”前后读书迥然相异的情况,言辞中肯,令人深思。
最后作者又发出“生固幸而遇予乎”的感慨,对黄生的爱护和期望之情溢于言表,充分体现了一个长者的态度。
这样就能做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
3、齐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明确:课文以社会实例和作者自己的读书经历论证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黄生及青年人要珍惜大好的学习条件,发奋读书。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研读课文的习惯,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分析理解能力。
同时,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激发学生情感上的认同。
最后训练概括和归纳能力。
四、懂读书——文道合一
1、出示班级同学读书情况的调查情况、当今青少年读书现状的资料,请学生联系文本,给出读书的建议。
明确:多读书,读好书,读书要专心勤奋。
教师总结。
说明:基于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旨在引导学生能珍惜条件,专心、勤奋地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进而感受读书好的乐趣。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