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知识及答题套路模板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套路及指导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套路第一种模式--内容情感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1】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例2】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抒发了长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性提问方式:(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及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及答题技巧古诗词鉴赏的技巧和答题步骤:鉴赏四步法一抓修辞古诗词奖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比喻、拟人、用典、对比了。
1.比喻为了表现所咏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征,以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
答题格式: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什么在哪一方面的特征。
举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把民族危亡比作“风中絮”,把个人的人生坎坷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以“病树、沉舟“自比,既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又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深刻哲理。
2.用典诗人运用典故,大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观点,或起作借古讽今的效果。
举例: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又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运用“闻笛赋“、”烂柯人“德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既有见到老朋友的欣喜,也有被贬久远的怨恨。
3.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是为了突出表现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
举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蒸“、“撼”突出表现了洞庭湖雾气蒸腾,波涛汹涌,声势浩大的特点。
又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一个“割“字,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遮天蔽日的景象。
再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诅咒,同时也由于安史之乱导致的诗人妻离子散,家书的宝贵,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丈夫早逝的深重哀愁。
初一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初一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考题方向:对作品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鉴赏。
考题特点:1.命题材料一定浅显易懂
2.主观题包括填空和简答对症下药
3.表达主题要使用常用术语回答问题
解题要义:1。
记住考察内容要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
2。
审查题干,锁定关键词
3。
学会引用诗词的词语去分析诗的意境
答题技巧:1.从标题入手。
标题通常能够得知诗的背景,或者是诗的类别。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知诗的类别
2。
注意分析诗的表现手法(作为一个专门的类型题)
回答诗歌的答题模式:
1.总体: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表达技巧,描写了(什么什么)的(什么什么)的特点,突出了(作者)的(什么)的感情
2.分析评价鉴赏方面的语言套式:(1).这首诗通过描写_____,表现了诗人______的思想感情
(2)。
诗的_____的句,运用_____的手法,形象的描写出_____的特点表达了诗
人____的情感。
初中古诗词知识点及答题套路模板

初中古诗词知识点及答题套路模板一、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
以下是初中七至九年级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些意象,以及相关诗句的例举:酒、饮酒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醉花阴》李清照)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李白)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范仲淹)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浣溪沙》晏殊)羌笛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1.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范仲淹)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之涣)柳折柳“柳”与“留”谐音,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而“折柳”就有相留之意。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月(残月、明月、新月、玉盘)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枫桥夜泊》张继)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李白)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无题》李商隐)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短歌行》曹操)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

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题目1:请简要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诗。
(4分)答题格式:1. 诗句内容理解(1分):这几句诗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大海中升起又落入大海,银河星光灿烂,好像也是从大海中涌现出来的。
2. 表现手法(1分):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的手法。
3. 情感表达(1分):诗人通过描写大海的宏伟气魄,表达了自己开阔的胸襟和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4. 艺术效果(1分):营造了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大海包容天地的磅礴气势。
解析:首先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这是赏析的基础。
然后明确运用的夸张和想象手法,这种手法能拓展诗歌的意境。
从情感上看,曹操当时的心境和他的政治抱负在诗中有所体现,而这样描写的艺术效果就是让整首诗充满了雄浑壮阔之感。
题目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称为千古名句,请从修辞和蕴含的哲理角度赏析。
(4分)答题格式:1. 修辞(1分):运用了拟人修辞。
“生”“入”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2. 哲理(2分):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3. 情感与效果(1分):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解析:从修辞角度看,拟人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哲理方面,通过描写自然景象的交替,暗示了新旧事物的交替规律。
这种描写在情感上体现了诗人积极的态度,在艺术效果上能给读者带来鼓舞。
题目3:请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分)答题格式:1. 内容(1分):这两句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景象,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2. 炼字(1分):“争”和“啄”两个字用得极为精妙。
“争”字写出了黄莺争向暖树的活泼动态,“啄”字描写出燕子忙碌地衔泥筑巢的情景。
七上古诗词赏析(含答案)知识分享

七上古诗词赏析(含答案)知识分享七上古诗词赏析(含答案)七上古诗词赏析(含答案)一、观沧海曹操(东汉末年)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阅读训练】:一、1、①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③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3、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博大的胸襟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5、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刮过,平静的海面顿时化作汹涌的怒涛“洪波涌起”,大海有着掀起揭天巨浪的无穷威力,这句诗有着明显的象征意义,体物形象,场景壮大,格调激扬亢奋,表现了一世枭雄的博大胸襟。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7、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思想内容:这四句写出大海的广阔浩大,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想象夸张,虚实结合。
8、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初中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相关推荐初中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一)“诗眼”炼字型(二)名句赏析型(三)表达技巧型(四)语言特色型(五)情感赏析型●答题技巧●题目形式(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5)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6)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要点:(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义。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示例2: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答:“阔”字更好。
“阔”是空阔、开阔之意;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且“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失”字更好。
“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知识及答题套路模板《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犹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诗人初离蜀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3.赏析第二句中“入” 和“流”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连用的动词,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点出秋夜行船之快。
4.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请你结合本诗的内容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寻常:经常。
几度,多次。
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直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2.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3.“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落花”一词有什么寓意?“落花”一词寓意很多,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感叹。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所展现的画面。
我登高远望,望向我遥远的故乡,想必故园的菊花,虽然主人不在,但一定也不负秋阳,在一片战后的残垣断壁之间竞相绽放。
2.结合“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一句,分析题目中“思”字的内涵。
“思”即“思念”,“思”不只表达了作者对遥远故乡的思念,也表达了作者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以及对早日平定战乱的渴望。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赏析“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一夜”和“尽”的表达效果。
“一夜”是指征人无时不在望乡,此从时间上说;“尽”是“全、都”的意思,是指征人无人不在望乡,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的有着不尽的乡愁。
全句抒写了成边将士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2.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全诗抒发了征人浓烈的思乡怀亲、满心的哀愁的思想感情。
3.赏析“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两句”。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月色比作秋霜,营造了一个荒凉、严寒、凄冷的环境,将边地生活的孤苦展现出来,为下文表现征人思乡巧妙地设定了情境。
《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的妙处?“排”,推开之意,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冲破白云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邀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运用反衬手法,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时空交错,虚实相应,用来日相聚的欢乐反衬今夜离别的愁苦,使抒情更加强烈。
2.这首诗两次提及“巴山夜雨”,你觉得有何作用?请赏析。
第一个“巴山夜雨”是实写,渲染凄清寂寥的情调;第二个“巴山夜雨”是虚写,是诗人想象与妻子团圆,突出重逢的温馨和愉悦之情。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身在异乡的孤寂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渴望团聚的心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老病常常会令人自哀,但作者却不自哀,原因是什么?作者有一颗无私的爱国之心。
2.请对“夜阑卧听风吹雨”作简要的赏析。
一语双关,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
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成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爱国之情。
《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套路模式答题技巧01、内容情感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1】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例2】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抒发了长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02、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哲理?(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
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了,而只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表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暇美好的道理。
鉴赏技巧:1、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2、掌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3、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答题步骤:步骤一:(用什么手法)步骤二:(写什么内容)步骤三:(有什么作用)步骤四:(抒什么情感)【例4】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问)“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用典。
把自己比作魏尚,含义是什么时候朝廷能够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
比较委婉含蓄的表达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03、语言赏析型提问方式:(1)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2)诗中某个词能否改为其它的词,说说你的看法。
【例5】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答)“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
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例6】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问)“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①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
③“生”字和“入”字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④透漏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答题步骤:1、寻找有表现力的词,如:动词、色彩词等等。
2、有运用表现手法的再赏表现手法。
04、对诗意的理解能力关于对诗意理解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可大致归纳如下:1.诗歌的主要内容有: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②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2.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