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梁板课程设计范本
梁板结构课程设计

梁板结构课程设计⽬录⼀、课程设计任务书 (2)⼆、板的计算 (4)2.1板荷载计算 (4)2.2板内⼒计算 (5)三、次梁的计算 (7)3.1次梁荷载计算 (7)3.2次梁内⼒计算 (7)四、主梁的计算 (10)4.1主梁荷载计算 (10)4.2主梁内⼒计算 (11)4.3主梁吊筋计算 (15)五、参考资料 (16)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任务书1.设计课题某⼯业建筑钢筋混凝⼟楼盖。
2.设计资料根据初步设计成果,提出设计资料及数据如下:(1)楼层平⾯如任务书附图所⽰。
墙体厚度370 mm ,结构横向长1L =18 m ,结构纵向长2L =30 m 。
楼梯位于该层平⾯的外部,本设计不予考虑。
楼盖采⽤整体式单向板肋形结构。
(2)该建筑位于⾮地震区。
(3)建筑物安全级别为⼆级。
(4)结构环境类别为⼀类。
(5)建筑材料等级:混凝⼟强度等级:梁、板、C25级。
钢筋:板中钢筋、梁中箍筋、构造钢筋为HPB300级,梁中受⼒筋为HRB335级。
(6)荷载:钢筋混凝⼟重度为25 kN /m 3。
楼⾯⾯层为⽔磨⽯(底层20 mm 厚⽔泥砂浆,10 mm ⾯层),⾃重为0.65 kN /m 2;梁板天花为混合砂浆抹灰15 mm (重度为17 kN /m 3)。
楼⾯活荷载标准值6.5 kN /m 2。
(7)结构平⾯布置及初估尺⼨:板的⽀承长度为120 mm ,次梁的⽀承长度为240 mm ,主梁的⽀承长度为370 mm 。
主梁沿房屋的横(或纵)向布置。
板厚h= 80mm 。
次梁:⾼ h=450mm ,宽 b=200mm ,间距1l =2.0 m 。
主梁:⾼ h=650mm ,宽 b=250mm ,间距2l =6.0 m 。
柱:b ?h=350 mm ?350 mm ,柱⽹尺⼨为6.0 m ?6.0 m 。
(8)规范:混凝⼟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3.设计要求学⽣在规定的时间内,独⽴完成下列成果:(1)设计计算书⼀份。
混凝土课程设计完整版

混凝土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能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实践的兴趣和责任感。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混凝土的基本组成、主要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理解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混凝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具备一定的混凝土设计和施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混凝土工程实践的兴趣,增强工程责任意识,认识到了解和掌握混凝土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介绍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基本组成材料及作用。
2.混凝土的性能:讲述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3.混凝土的应用:介绍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领域和实例。
4.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讲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用于传授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能和应用等知识。
2.讨论法:鼓励学生针对混凝土工程实践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混凝土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4.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性能实验,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混凝土工程导论》等。
2.参考书:收集有关混凝土工程的专著、论文和标准。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图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4.实验设备:混凝土试模、压力试验机、抗折试验机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20%。
2.作业:布置混凝土相关计算、设计等作业,占总评的30%。
混凝土梁板课程设计-参考模板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学生姓名:学号:所在学院:专业:指导教师:2015年1月目录1. 设计任务书 (2)1.1 设计资料 (2)1.2 设计要求 (2)1.3 参考资料 (2)1.4 附图 (2)2. 计算书 (3)2.1 结构平面布置 (3)2.2 板的设计 (4)2.2.1 荷载计算 (4)2.2.2 计算简图 (4)2.2.3 内力计算 (5)2.2.4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5)2.3 次梁的设计 (6)2.3.1 荷载计算 (6)2.3.2 计算简图 (7)2.2.3 内力计算 (7)2.3.4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8)2.3.5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9)2.4 主梁的计算 (10)2.4.1 荷载计算 (10)2.4.2 计算简图 (10)2.4.3 内力计算 (11)2.4.4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2)2.4.5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4)2.4.6 主梁吊筋计算 (14)2.5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裂缝和挠度验算 (14)2.5.1 板的裂缝和挠度验算 (14)1. 设计任务书1.1 设计资料某民用建筑二层楼盖平面示意图如图1-1所示,楼面标高为H=5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四周墙体为承重砖墙,厚度为370mm,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楼板周边支承在砖墙上。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q k=5kN/m2。
楼面采用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γ=20 kN/m3),梁板的天花抹灰为15mm厚石灰砂浆粉刷(γ=17 kN/m3),混凝土容重为25kN/m3。
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钢筋中受力筋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PB300。
图1-1 二层楼盖平面示意图(重新作图,标上A=36m,B=21.6m)1.2 设计要求①按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要求对楼面梁板进行结构布置;②对板、次梁、主梁分别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及配筋,并完成设计计算书一份,包括封面、设计任务书、目录、计算书、参考文献、附录;③绘制楼盖施工图(2号图纸两张),内容包括:楼盖平面布置图;板配筋施工图;梁配筋施工图(各1张,配相应施工说明。
梁板结构课程设计

梁板结构课程设计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成绩:任务书一、设计资料某2层厂房,为内框架承重的混合结构,标准层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主梁沿厂房横向)。
环境类别为一类。
非抗震区。
标准层结构平面如图,轴线②~⑦范围为车间,结构布置相同。
轴线①~②范围包括卫生间、楼梯、办公室(2间),卫生间降板100mm。
车间范围的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6kN/m2(单学号)、8kN/m2(双学号)。
轴线①~②范围内的楼面活荷载按现行荷载规范选取。
楼面做法(由上至下):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0mm 厚石灰砂浆抹底。
二、设计要求1)根据题目和混凝土设计规范,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钢筋材料等级。
2)确定主梁、次梁、板的结构尺寸。
3)对轴线①~⑤范围内的全部板进行设计。
典型板格按塑性计算内力,个别板格可采用弹性计算内力。
4)选一根典型的纵向次梁(跨数=5)进行设计。
按塑性理论计算内力。
5)选一根典型的主梁进行设计。
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
6)绘制轴线①~⑤范围内的楼盖施工图。
三、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4)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1-2010[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5)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10[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6)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社,2011年,北京四、提交成果1)计算书:A4纸,电子录入,排版整齐,双面打印。
电子版(WORD)、打印版同时提交。
2)图纸一张:机画,打印后提交。
内容:轴线①~⑤范围内板配筋图(含结构布置图),次梁配筋图,主梁配筋图。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完美版)

目 录1、设计任务书--------------------------------------------------------22、设计计算书--------------------------------------------------------43、平面结构布置-----------------------------------------------------44、板的设计-----------------------------------------------------------45、次梁的设计--------------------------------------------------------86、主梁的设计-------------------------------------------------------127、关于计算书及图纸的几点说明-------------------------------20 附图1、板的配筋图------------------------------------------------21 附图2、次梁的配筋图---------------------------------------------22 附图3、主梁配筋图------------------------------------------------2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一、 设计题目设计某多层工业建筑(某生产车间)的中间楼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二、 设计资料 1、题号题号见表1,表中有56道题目,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题目。
设 计 题 号 表12、生产车间的四周外墙均为承重砖墙,内设钢筋混凝土柱,其截面尺寸为400mm ×400mm ,层高4.5m 。
楼盖面层做法: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后做10mm 厚水磨石面层。
混凝土课程设计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一、梁、柱的设计〖1〗主梁的设计【1】设计资料初步拟定:次梁跨度6m,截面尺寸:300㎜×700㎜二级建筑物(γ0=1.0),按持久状况设计(ψ=1.0),采用C20混凝土(f c=10N/㎜2)及纵筋采用Ⅱ级钢筋(f y=210N/㎜2),箍筋为Ⅰ级钢筋(f y=310N/㎜2),柱截面尺寸:300㎜×300㎜,取l o=l c=6m【2】配筋设计①荷载计算恒荷载:次梁传来集中荷载:10.35×(8-0.3)=79.7 KN梁自重:0.3×0.7×2×25=10.5 KN标准值:g k=79.7+10.5=90.2 KN设计值:g=γg g k =1.05×90.2=94.71 KN活荷载:标准值:q k=6×8=48 KN设计值:q=γQ q k =1.2×48=57.6 KN②内力计算查表得公式:弯矩计算值为:M=α1gl0+α2ql0剪力计算值为:V=β1g +β2q跨中弯矩:M1=(0.125×94.71+0.2825×57.6)×6=219.8 KN/mM C= M B=[-0.27×94.71+(-0.315)×57.6]×6=-262.3 KN/m 支座边缘弯矩:M B′=M B-1/2V0α=-[262.3- (94.71+57.6)×0.3]=-216.6 KNm支座边缘截面剪力:V A= 0.73×94.71+0.865×57.6=119 KNV B= -1.27×94.71-0.135×57.6=-128.1 KNV Br= 1×94.71+1.225×57.6=165.27 KN③配筋计算目标--表1 (h0=700-60=640㎜,f c=10N/ mm2,f y=310N/mm2, γd=1.20)抗剪钢筋:截面尺寸复核:h w=h0=640㎜h w 640—=———=2.13<4.0b 3000.25f c bh0=0.25×10×300×640=480 KNγd V=1.2×128.1=153.72 KN<480 KN说明截面尺寸符合要求,1/γd×V c=1/1.2×0.07 f c bh0=112 KN>γd Vγd4V A=1.2×119=142.8 KN>1/γd×V c支座B处截面要配抗剪钢筋选用双肢箍筋Ф10@200,A sv=157㎜2ρsv = A sv/bS=0.3%>ρmiN 符合要求1/γd×V cs=1/γd(0.07 f c bh0+1.25f y A sv/S×h0)=221.9 KN1/γd×V cs > γd4V A不必配置弯起钢筋0.25 f c bh0=0.25×10×300×640=480 KNγd V br=1.2×165.27=198.32<0.25 f c bh0截面尺寸符合要求支座Br处截面要配抗剪钢筋选用双肢箍筋Ф10@200,A sv=157㎜2ρsv = A sv/bS=0.3%>ρmiN 符合要求1/γd×V cs=1/γd(0.07 f c bh0+1.25f y A sv/S×h0)=221.9 KN1/γd×V cs > γd V Br不必配置弯起钢筋ρmiN = A sv/bS 0.12=A sv/bS用双肢Ф6 A sv=56.52 得到:S=157<250取用:Ф6@157〖2〗次梁的设计【1】设计资料初步拟定:次梁跨度8m,截面尺寸:300㎜×600㎜二级建筑物(γ0=1.0),按持久状况设计(ψ=1.0),采用C20混凝土(f c=10N/㎜2)及纵筋采用Ⅱ级钢筋(f y=210N/㎜2),箍筋为Ⅰ级钢筋(f y=310N/㎜2),取l o=l c=8m 【2】配筋设计①荷载计算恒荷载:板传来:3.3×2=6.6 KN/m梁自重:0.3×(0.6-0.1)×25=3.75 KN/m标准值:g k=6.6+3.75=10.35 KN/m设计值:g=γg g k =1.05×10.35=10.87 KN/m活荷载:标准值:q k=3×2=6 KN/m设计值:q=γQ q k =1.2×6=7.2 KN/m考虑主梁对板的约束,折算荷载为:g′=g+q/2=10.87+7.2/2=12.67 KN/mq′=q3/4=5.4 KN/m②内力计算跨中弯矩:M=γ0 ψ1/8(g+q)l02=1/8×(12.67+5.4)×82=144.56 KNm 支座边缘截面剪力设计值:V=γ0 ψ[1/2(g+q)l N]=1×1×[1/2×(12.67+5.4)×8]=72.28 KN③配筋计算目标--表 2 (h0=600-45=555㎜,f c=10N/ mm2,f y=210N/mm2, γd=1.20)截面尺寸复核:h w=h0=555㎜h w 555—=———=1.85<4.0b 3000.25f c bh0=0.25×10×300×555=416.3 KNγd V=1.2×72.28=86.74 KN<41.63 KNV c=0.07 f c bh0=0.07×10×300×555=116.6 KN>γd V则不需要进行斜截面抗剪配筋计算,仅按构造要求配置服筋:ρmiN=0.12%假定用双肢Ф6 A sv=56.52 ρsv = A sv/bS=0.12%S= A sv /(ρsv×b)=157则选用Ф6@157〖3〗柱的设计【1】设计资料初步拟定:截面尺寸:300㎜×300㎜,二级建筑物(γ0=1.0),按持久状况设计(ψ=1.0),采用C20混凝土及Ⅱ级钢筋,柱高8500㎜【2】配筋设计①荷载计算恒荷载:主梁传来集中荷载:90.2×6=541.2 KN柱自重:0.3×0.3×8.5×25=19.13 KN标准值:g k=541.2+19.13=560.33 KN设计值:g=γg g k =1.05×560.33=588.35 KN活荷载:标准值:q k=48+644=72 KN设计值:q=γQ q k =1.2×72=86.4 KN②内力计算轴向力设计值:N=γ0 ψ(g+q)=588.35+86.4=674.8 KN柱为一端固定,一端不移动。
预应力砼梁课程设计

预应力砼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预应力砼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场景。
2. 学生能掌握预应力砼梁的材料特性、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
3. 学生能了解预应力砼梁在我国桥梁工程和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预应力砼梁的设计原理,完成梁的初步设计。
2. 学生能运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预应力砼梁的受力分析和计算。
3. 学生能通过课程学习,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预应力砼梁,培养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学生能认识到预应力砼梁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和土木工程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预应力砼梁基本概念与原理- 预应力概念及其作用- 预应力砼梁的分类及构造特点- 预应力砼的材料性能2. 预应力砼梁的设计方法- 预应力砼梁的受力分析- 预应力损失及计算方法- 预应力砼梁的截面设计- 预应力钢筋的布置与锚固3. 预应力砼梁施工技术- 预应力砼梁的施工工艺- 预应力钢筋的张拉与锚固- 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4. 预应力砼梁工程案例- 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案例- 案例分析及讨论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预应力砼梁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预应力砼梁的设计方法(一)第三周:预应力砼梁的设计方法(二)第四周:预应力砼梁施工技术第五周:预应力砼梁工程案例及讨论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和教材章节进行安排,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混凝土板的课程设计

1、设计资料(1楼面做法:水磨石面层;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0mm混合砂浆抹底。
(2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梁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板采用HPB300级钢筋。
2、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
主梁的跨度为6.0m,次梁的跨度为6.6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6.0/3=2.0m,l o2/l o1=6.0/2.0=3,因此按单向板设计。
按跨高比条件,要求板厚h≥2200/30=73mm,对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70mm,取板厚h=80mm。
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h=l o/18~l o/12=6600/18~6600/12=367~550mm。
取h=500mm。
截面宽度取为b=200mm。
主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h=l o/15~l o/10=6000/15~6000/10=400~600mm,取h=600mm。
截面宽度取为b=300mm。
楼板结构平面布置图见图1。
3、板的设计(1)荷载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水磨石面层0.65 kN/m280mm钢筋混凝土板0.08*25=2.0 kN/m220mm混合砂浆0.02*17=0.34 kN/m2小计 2.99 kN/m2板的可变荷载标准值7.0 kN/m2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大于4.0kN/m2,所以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3。
板的永久荷载设计值g=2.99*1.2=3.59 kN/m2可变荷载设计值q=7*1.3=9.1 kN/m2荷载总设计值g+q=12.69 kN/m2,近似取g+q=13.0 kN/m2(2)计算简图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次梁截面为200mm*500mm,板的计算跨度:边跨lo1=2000-200/2=1900,中间跨lo2=2000-200=1800mm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取1mm宽板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图2所示。
(3)弯矩设计值α分别为:边支座-1/16;离不考虑板拱作用截面弯矩的折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梁板课程设
计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
楼盖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1月
目录
1. 设计任务书 (2)
1.1 设计资料 (2)
1.2 设计要求 (2)
1.3 参考资料 (3)
1.4 附图 (3)
2. 计算书 (3)
2.1 结构平面布置 (4)
2.2 板的设计 (6)
2.2.1 荷载计算 (6)
2.2.2 计算简图 (7)
2.2.3内力计算 (8)
2.2.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8)
2.3 次梁的设计 (9)
2.3.1荷载计算 (9)
2.3.2 计算简图 (10)
2.2.3 内力计算 (11)
2.3.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1)
2.3.5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13)
2.4 主梁的计算 (14)
2.4.1荷载计算 (14)
2.4.2计算简图 (15)
2.4.3 内力计算 (16)
2.4.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8)
2.4.5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20)
2.4.6 主梁吊筋计算 (21)
2.5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裂缝和挠度验算 (22)
2.5.1 板的裂缝和挠度验算 (22)
1. 设计任务书
1.1 设计资料
某民用建筑二层楼盖平面示意图如图1-1所示,楼面标高为H=5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四周墙体为承重砖墙,厚度为370mm,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楼板周边支承在砖墙上。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q k=5kN/m2。
楼面采用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γ=20 kN/m3),梁板的天花抹灰为15mm厚石灰砂浆粉刷(γ=17 kN/m3),混凝土容重为25kN/m3。
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钢筋中受力筋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PB300。
图1-1 二层楼盖平面示意图(重新作图,标上A=36m,B=21.6m)
1.2 设计要求
①按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要求对楼面梁板进行结构布置;
②对板、次梁、主梁分别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及配筋,并完成设计计算书一份,包括封面、设计任务书、目录、计算书、参考文献、附录;
③绘制楼盖施工图(2号图纸两张),内容包括:
楼盖平面布置图;板配筋施工图;梁配筋施工图(各1张,配相应施工说明。
其中梁的施工图用平法绘制)
主梁设计弯矩包络图、抵抗弯矩图(1张)
注:①图纸采用交通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标准图签;
②计算书应包括标准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设计计算完整过程,并装订成册。
1.3 参考资料
[1] GB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 GB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3] 叶列平.混凝土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
1.4 附图
2. 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楼面活荷载标准
值q k=5kN/m2。
楼面采用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γ=20 kN/m3),梁板的天花抹灰为15mm厚石灰砂浆粉刷(γ=17 kN/m3),混凝土容重为25kN/m3。
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钢筋中受力筋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PB300。
环境类别取类别一,使用年限设为50年。
2.1 结构平面布置
单向板肋梁楼盖由板、次梁和主梁构成。
其中,次梁的间距决定板的跨度,主梁的间距决定次梁的跨度,柱网尺寸决定主梁的跨度。
单向板、次梁和主梁的常见跨度为:
单向板:1.8~2.7m,荷载较大时取较小值,一般不宜超过3m;
次梁:4~6m;
主梁:5~8m。
根据1-1所示的柱网布置,选取主梁横向布置,次梁纵向布置的结构平面布置方案如图2-1所示。
主梁的跨度为7200mm,间距为6000mm;次梁的跨度为6000mm,间距2400mm。
板厚的确定:按高跨比要求,板厚h≥l/40=60mm,按构造要求,民用建筑楼板的最小厚度为60mm。
故取板厚h=60mm。
次梁:根据经验,多跨连续次梁的截面高度
h=l
18
~
l
12
=(
6000
18
)~(
6000
12
)mm=333.3~500mm
而且
h≥l
25
=
6000
25
mm=240mm
故取
h=450mm 截面宽度
b=l
3
~
l
2
=(
450
3
)~(
450
2
)mm=150~225mm
取
b=200mm
主梁:根据经验,多跨连续主梁的截面高度
h=l
~
l
=(
7
)~(
7
)mm=514.29~900mm
而且
h≥l
15
=
7
5
mm=480mm
故取
h=700mm 截面宽度
b=l
3
~
l
2
=(
700
3
)~(
700
2
)mm=233.33~350mm
取
b=3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