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青

合集下载

穆青名言名句摘抄大全

穆青名言名句摘抄大全

穆青名言名句摘抄大全
穆青,中国著名记者、摄影家,以其深入基层、关注民生的新闻报道和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而广受尊敬。

他的名言名句摘抄大全如下:
1、“脚底板下出新闻”。

这是穆青最为人们熟知的一句名言,他强调新闻记者要有深入基层的决心和勇气,只有真正走进人民群众中,才能发掘出真实、生动的新闻素材。

2、“把心交给读者”。

这是穆青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他强调新闻工作者要有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把读者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读者提供优质、有价值的新闻报道。

3、“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接触实际”。

这是穆青对新闻记者的期望,他鼓励记者要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深入实际、接触群众,用新闻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

4、“心中有人民,笔下有真情”。

这是穆青对新闻写作的指导,他强调新闻记者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疾苦,用笔表达出真情实感,为人民群众发声。

5、“用镜头记录历史”。

这是穆青对摄影工作的期许,他鼓励摄影家要肩负起记录历史的责任,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的瞬间,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

6、“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这是穆青对中国新闻界的期望,他希望中国的新闻媒体能够用真实、生动的报道讲好中国故
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7、“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这是穆青对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他强调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基层、关注民生,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最真实、最鲜活的新闻报道。

这些名言名句是穆青对新闻工作的深入思考和经验总结,也是他对新闻工作者的激励和鞭策。

他的思想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穆青介绍

穆青介绍

穆青烈士事迹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

7岁时,在本县骑龙义馆接受私塾教育。

后考入合江县中学。

经常和进步同学一道上街讲演,反对袁世凯卖国、复辟的罪行。

在“五四”运动中,接受了民主主义思想,立志救国救民。

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与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等同为中共旅欧支部成员。

1922年8月,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秋,转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任中共东大旅莫支部组织委员。

1925年秋回国,任中共广东区委组织部长。

1927年春,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到武汉出席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他主持区委日常工作。

不久,形势恶化,党中央指示广东区委准备应付突然事变,并寄来了经费,他负责分配各部门建立秘密机关的经费,掌握各秘密机关地址和相互联络情况。

并挑选忠诚可靠具有斗争经验的党员组成秘密赤卫队。

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组织遭到极大的破坏。

他于4月17日召集区委成员开紧急会议,作出了积极恢复党组织、组建广州市委、发展赤卫队、营救被捕同志、暂时将区委迁到香港办公等六项决定。

4月下旬,他主持召开了广州市委成立会议。

4月底,经湖南到武汉,向党中央汇报了“四一二”大屠杀经过。

随后,绕道上海去广州,主持广东区委工作。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建立和恢复了潮梅、东江、西江、粤北、南路、琼崖各地特委以及香港、九龙等地的党组织,建立了与广州及各地的秘密通讯联络机构。

领导出版了油印宣传资料《红旗通讯》。

中共中央决定改广东区委为广东省委后,1927年7月,担任代理省委书记。

之后,广东省委迁回广州,任省委组织部长。

同年11月28日,召开省委会议,决定发动广州起义,他参加了起义行动委员会工作,并负责与共产国际代表联系,因此移住东山苏联顾问住宅区。

此间,按照组织分工,到一些工厂去组织赤卫队,为起义做好各项准备。

广州起义战斗打响后,他紧张而有秩序地在指挥部工作。

12月12日,指挥部在西瓜园召开群众大会,产生苏维埃政府,被选为土地委员会成员。

穆青纪念馆观后感

穆青纪念馆观后感

穆青纪念馆观后感引言穆青,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中国文化艺术家。

他在中国戏曲、电影和音乐的领域中都有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文化艺术界的巨星。

为了纪念和传承穆青的艺术成就,穆青纪念馆应运而生。

我有幸参观了穆青纪念馆,深受震撼和感受,并且在此撰写了观后感,希望能与大家分享我的观展体验。

设计与布置进入穆青纪念馆的一瞬间,我被馆内的设计和布置所吸引。

整个纪念馆以简洁大方的风格为主导,仿佛进入了一个独特的艺术空间。

展示区域采用精心设计的照明系统,突出了文物和展品的细节。

纪念馆内还有专门的音响系统,播放着穆青的经典作品和珍贵采访记录。

这一切都让我感受到了穆青的卓越艺术魅力。

展览内容穆青纪念馆的展览内容非常丰富,详尽地呈现了穆青的生平事迹、艺术成就和贡献。

展览以时光顺序的方式展开,首先介绍了穆青从少年时期的艺术探索,到他在中国戏曲界的突破。

然后展示了他在电影界的杰出表现和在音乐领域的探索与创新。

同时还展示了他在文化艺术教育上的努力和成就,以及他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关注和投入。

展馆内的展示物品丰富多样,包括穆青的服装、道具、奖杯、剧照、演唱会珍藏物品等。

这些展品生动地再现了穆青的艺术风采和生活履历。

我特别喜欢展示馆中的音乐区域,这里展示了穆青的各种乐器、音乐创作资料和珍贵的音乐录音。

感受与思考穆青纪念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展览中,我体验到了穆青的卓越艺术成就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他的才华和对艺术的追求,让我深受鼓舞。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一个艺术家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坚持。

穆青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不懈追求卓越,这份精神激励着我。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看到了许多的蜡像和照片,这些都是记录穆青一生的珍贵瞬间。

这些展示,让我感受到了艺术家的坚持和付出。

在穆青的一生中,有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梦想,为人们带来了许多经典作品。

这让我深刻意识到,追逐梦想是需要坚持和勇气的。

总结参观穆青纪念馆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

穆青

穆青

新闻1001班

吴晓彤 31007133
穆青年谱(部分): 穆青年谱(部分):
• 1921年农历二月初二,生于安徽,祖籍河南周口, 回族。 • 1937年12月,投奔八路军。 • 1939年1月,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创刊号上发 表了第一篇战地通讯《红灯》。 • 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42年8月,调入《解放日报》任记者。‘ • 1946年2月,调入东北日报。 • 1945年3月,长篇通讯《一部震天撼地的史诗— —中国共产党与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斗争史略》 发表。 • 1948年8月至10月,写出了《空中飞来的哀音》 《哀音更加低沉》《月夜寒箫》《一枪未放的胜 利》等一批由新华社播发的战地通讯。
“穆青精神” 穆青精神” 穆青精神
• 几十年的新闻实践,他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宝库。 • 第一:热爱人民、勿忘人民的民族情感。穆青认 为记者必须对劳动人民怀着深厚的感情,因为人 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人民的活动室新闻的主要 源泉。 • 第二:顾全大局、立场坚定的政治觉悟。穆青认 为一名称职的新闻工作者,心里就一定要有全党、 全国工作的大局。穆青在关键时刻总能迎难而上, 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认识本质,挖掘出体现党的 主张、反映群众呼声、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新闻 事件、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
“穆青”由来 穆青” 穆青
• 1937年12月9日,四个年轻人一路风尘 跋涉,走潼关,过黄河,经风陵,终于到 达了山西临汾八路军驻晋办事处。 他接过工作人员递给他的一张登记表, 在姓名一栏中久久思忖。参加革命了,应 该改个新名字。叫什么呢?年轻人青春是 最宝贵的,那就把青春献给革命吧!于是, 他在表格上一笔一划的写下“穆青”。
心理自述: 心理自述:
• “在四十多年的记者生涯中,我与人民群 众一道经历过时代的波澜,迎接过斗争的 胜利,多少有名和无名的英雄们的优秀品 质和崇高的思想感情教育着我,感染着我, 激励着我,像一团不灭的火在我心头燃烧。 我始终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通过揭示 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用他们 身上的革命火花,点燃千百万人心灵的火 把,用它们的精神力量,用它们的追求和 理想,去推动革命事业胜利前进。”

穆青年表(1921年~2003年)

穆青年表(1921年~2003年)

中国民族博览► Chinese national Expo.......•;■•••••^--------- ■"一—穆青年表 (1921年〜2003年),穆青生于1921年3月15曰,5岁时,跟其祖父学习古文,1933年小学毕业后,升入杞县大同中学。

在由^名回族教育家王毅斋博士(穆青的妞夫)主办的学校里,穆青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参加学生运动。

:1933 年穆青在何南杞县大同中学读书。

'1937年12月在山西临汾参加八路军。

-1938 年 8 月.,开始发表前线通讯《岛国的呐喊》r’-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 年 7 另.考'入延安鲁艺文学院^T''..…;/'■、1942年9月选调为延安:《解放日报》记者。

11943 年 8 月,、、- '、…发表《雁翎队》丨’)\1945 年 10 月_随解放日报社、新华社先遣队离开延安,前往东北解放区& .1946年2月调入东北曰报社。

3月采方了长篇报告《一部震天撼^也的史诗一'一中国共‘产党与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斗争史略X。

年底任i东北日报f编委兼東通部部长a:--------------------------------- A 印ecial article pf our journal <本刊专稿V- r.」j194.8年7月发表长篇通谏工人的旗帜赵占魁鉍月深入长春前线采访<9月至川月发教空 中飞木的哀音》《哀音更如低洱》《月夜寒箫一'一记长春城外中秋夜》《一枪未 放的胜利一一记解放长春的经过》等新闻作品。

,乂丨.C,"、-...一- '.-1949 年 4 月i东北日根.》调回北京新华总社任特派记者,随第四野战军南下采访。

S月至 12月发表《狂欢之夜一一长沙市民欢迎解放军入城速''驾>《记湖南的和平解放》一,《衡宝之战》等几十篇码讯、.特写,写汇集《南征散记》出版1950,年 7 月,’任新华社编委会委员,农村编辑组组长:1951年11月任新华社华东总分社第一副社长。

穆青散文式新闻写作风格的特点及成因

穆青散文式新闻写作风格的特点及成因

穆青散文式新闻写作风格的特点及成因作者:***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24年第01期纵观中国新闻史,涌现出许多名垂青史的记者,他们备具特色的写作风格成为历史的瑰宝。

其中,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记者穆青,以其开创性的散文式写作,成为中国新闻写作的一次重大创新。

这种散文式新闻成为穆青闻名中国新闻史的独特风格,贯穿其记者生涯的始终,这种风格的形成跟其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创新的写作手法,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和人文关怀。

这种关怀使得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习穆青的精神,用文字记录下这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散文式写作的概念散文式写作是一种灵活、自由的写作方式,它通常以第一人称为主,通过真实或虚构的故事,表达作者对生活、人生、自然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这种写作方式注重情感表达,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散文式写作中,作者通常会以自己的生活经历、见闻或想象为素材,通过对事物、人物的描绘和叙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这种写作方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故事结构,可以自由地穿插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是穆青于上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

穆青说:“在写作中,应该根据内容来决定形式,不要受形式的束缚……在不违反新闻原则的前提下,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现它们。

有些新闻,也是可以突破原有的形式的。

”穆青的这个观点,主要是指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应该“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

他提出了新闻写作应在写作手法和语言文字上具有散文化倾向。

把散文讲究意境、讲究文采的特点融会于其中,以增加新闻作品的意境和现场感,使之鲜活、生动、可读性强。

在散文式新闻写作中,新闻记者通常会借鉴散文的形象感,通过描述细节、刻画人物、描绘场景等方式,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新闻事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穆青作者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穆青作者简介

穆青作者简介
田墩中心小学何龙
东山小学李媚清
穆青(1921---2003),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穆青,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均为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从事新闻工作50多年,他勤学苦练,不懈进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写了多篇在我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闻佳作,为我国新闻队伍建设付出了辛勤劳动。

【素材积累】
1、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我不知道将来会去何处但我知道我已经摘路上。

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摘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2、为了做有效的生命潜能管理,从消极变为积极,你必须了解人生的最终目的。

你到底想要什么?一生中哪些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你一生当中最想完成的事?或许,你从来没有认真思量过生命潜能管理旧是以有系统的方法管理自我及周边资源,达成。

【素材积累】
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

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

穆青纪念馆观后感

穆青纪念馆观后感

穆青纪念馆观后感一、引言穆青纪念馆是我国著名文艺家、导演穆青先生的纪念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

作为一位对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人物,穆青先生的纪念馆具有高度的文化价值和学术意义。

近期我有幸参观了这座纪念馆,并在此分享我的观后感。

二、馆内展览穆青纪念馆共分为多个展览区域,涵盖了穆青先生一生的事业和成就。

以下是我观赏过程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个展览区域:1. 成长岁月这个展览区域以穆青先生的成长经历为主题,通过展示他的家族照片、故居模型以及他的个人手稿等方式,展示了他的传奇人生。

尤其令我难忘的是他的家书展示,通过阅读他写给家人的信件,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他对家庭的深情厚意。

2. 电影艺术这个展览区域主要展示了穆青先生在电影领域的贡献。

通过展示他的电影作品、剧照、制作手记以及相关的奖项和荣誉,带领观众了解他在电影艺术方面的才华和成就。

同时,还播放了他的代表作品,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他的影像语言。

3. 文化交流穆青先生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这个展览区域展示了他在这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通过展示他与国外艺术家的合作项目、节日庆祝等方式,展现了他跨越国界、促进文化交流的精神。

我被他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而自豪。

三、设计和布局穆青纪念馆的设计和布局非常出色,每个展览区域都有各自独特的氛围和风格。

整个馆内采用了现代化的灯光设计和影音技术,给人一种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感。

同时,馆内还设置了专门的解说员,为观众提供详细的介绍和解读,增加了其观赏的深度和趣味性。

另外,穆青纪念馆在布局上也体现了对观众体验的考量。

比如,在观影区域设置了舒适的座椅和良好的音响设备,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欣赏穆青先生的电影作品。

四、展览意义穆青纪念馆不仅是一个对穆青先生的致敬,更是一个传承和发扬他的思想和艺术成就的平台。

它通过丰富多样的展览内容,向观众展示了穆青先生的丰功伟绩和他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

此外,穆青纪念馆也是一个文化教育的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单单是表现技巧问题,更重要是, 记者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我 们的先进人物有没有深厚的感情”

焦裕禄同志,你没有辜负党的希望,你出 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兰考人民将 永远忘不了你,你不愧为毛泽东思想哺育 成长起来的好党员,不愧为党的好干部, 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你是个千千万万在 严重自然灾害面前,巍然屹立的共产党员 和贫下中农革命英雄形象的代表。你没有 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

新闻乞丐
(三)提出了“新闻三论”
散文式新闻 视觉新闻
实录性新闻
(四)倡导文字、摄影两翼齐飞
(五)记者综合素质要高


参考文献: 刘淮《穆青和他的报告文学》,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5 张慧芳,王防《人民记者穆青》,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3 张严平《穆青传》,新华社出版 ,2005, 王中义,洪文军《穆青评传》,中国广播电视出版 社 ,2005, 郑德金,穆晓枫《会议穆青》,新华出版社,2005 董广安主编《穆青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郑州大 学出版社,2008 新华出版社编《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欣赏》,新 华出版社,2003年。

在许楼,他走进一个低矮的柴门。这里住
的是一双无儿无女(无依无靠)的老人。老大爷 有病躺在床上,老大娘是个瞎子。焦裕禄 一进屋,就坐在老人的床头问寒问饥。老 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您的儿子。" 老人问他大雪天来干啥?他说:"毛主席叫 我来看望您老人家。"老大娘感动得不知说 什么才好,用颤抖的双手上上下下摸着焦 裕禄。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 写完的报道》、《历史的审判》等名 篇
二、穆青的人物通讯特色
时代性的典型人物。
言行、细节、心理活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矛盾冲突
(一)鲜明、生动、丰满而具有个性化、
他到灾情最重的公社和大队去了。他到贫下中农 的草屋里,到饲养棚里,到田边地头,去了解情况, 观察灾情去了。他从这个大队到那个大队,一路走, 一路和同行的干部谈论。见……转了一圈回到县委, 他向大家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 干,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 个好处,它能段练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 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课后思考:
穆青的人生经历及其新闻实践给你
哪些启示?
下节课预习
搜集斯诺资料的及代表作,思考其
作品写作特色。

公社的同志一边汇报情况,一边看着焦裕禄强按 着肚子在作笔记。显然,他的肝痛得使手指发抖, 钢笔几次从手指间掉了下来。汇报的同志看到这 情形,忍住泪,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而他,故意 做出神情自若的样子,(看来还是神情自若得样子)说: “说,往下说吧。”

很多人都发现,无论开会、 作报告,他经常把右脚踩 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 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 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 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 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 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 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 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 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 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
“困难面前逞英雄”的顶天立地的时
代精神。 能否高瞻远瞩地提炼出能够反映时代 特征的主题,并从这个高度来表现英 雄人物的革命精神和思想风貌,成为 人物通讯成败、优劣的关键。 —— 《谈谈人物通讯采写中的几个问题》
(二)包含热情,情感奔放,字句
可见。
“激情记者、社长” “要把先进人物的报道写得形象感人,
(三)平民化的视角

“用最低层的事感动最高层的人”
平民情结
偏爱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凡成绩的先进人物。 注重人格精神 语言:“我们的新闻报道如果充满了群众生动活 泼的语言,文章就像加了味精一样,立即透出美味 来。”
(四)坚持真理、秉笔直书的人格 魅力与文章风格。

顶住压力写灾荒,不写阶级斗争
个性语言: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他,他 就不欺侮你了。 印把子 你想想,当一个不坚强的战士,当一个 忘了群众利益的共产党员,多危险,多可耻 呵!先烈们为解放兰考这块地方,能付出鲜 血、生命;难道我们就不能建设好这个地方? 难道我们能在自然灾害面前当怕死鬼?当逃 兵?”
三、穆青的新闻思想 (穆青论新闻/新闻散论)
(一)坚持党性原则,强调新闻机构
是党的耳目喉舌
党性是我们新闻工作的最大特色和优势 最基本要求和最集中的体现是坚持真理、实 事求是 与把握大局密不可分
(二)勿忘人民的新闻思想
新闻的主角是群众 四种调研方法:蹲点、 点面结合、专题调查 、 积累材料的间接调研
争史略》
1948年《空中飞来的哀音》
《一枪未放的胜利——记解放长春的经过》
1946 被任命为《东北日报》采访部主任,开
始走上领导岗位。
东北战争结束后的穆青
《狂欢之夜——长沙市民欢迎解放军
入城速记》、《十里长鞭》、《五峰 山上的俘虏图》等多篇战地通
五、建国后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三)《解放日报》时期
赵占魁的宣传报道
自觉热爱新闻事业
清凉山从文学家到新闻记者的磨砺
延安的掌声:会场上自始至终掌声不断
1943年制止内战、保卫边区的总动员会
清凉山抢救失足者运动
《雁翎队》等
实事求是作风
(四) 北下南下之风雨征程
1946年《东北日报》 周保中 《一部 震天撼地的史诗——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斗
此时此刻,他常觉得毛泽东同志所倡导 的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方 法,是多么重要!——新华网络版

他带着一连串的问题,去阅读毛主席《关于 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那篇文章。目光停在 那几行金光闪耀的字上:“我们共产党人无 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 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 结合。”“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 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 的领导方法。”毛主席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力 量,眼前一下子豁亮起来。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 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焦裕禄想:"群众在灾难中两眼望着县委, 县委挺不起腰杆,群众就不能充分发动起 来。'干部不领,水牛掉井',要想改变兰
考的面貌,必须首先改变县委的精神状态。
"

他想,按照毛主席的教导,不管做什么工 作,必须首先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战胜灾害, 单靠一时的热情,单靠主观愿望,事情断 然是办不好的。即使硬干,也要犯"闭塞眼 睛捉麻雀"的错误。要想战胜灾害,必须详 尽地掌握灾害的底细,了解灾害的来龙去 脉,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部署。
(一)生命初始爱的哺育
祖父、二姑、母亲的爱之启蒙 大同中学
获得革命火种
(二)从文学殿堂转来的记者战士
1937年
贺龙120师宣传 感恩 1940年延安 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 后转鲁艺 苏俄文学 文学梦 1942年初实习 《我看见了战士们的文 化学习》 1942年 《解放日报》工作
情系人民的杰出新闻记者 ——穆青
目的要求:要求了解穆青现象
的形成,掌握穆青的人物通讯 特色,理解穆青的新闻思想。
重点难点:穆青的人物通讯特

穆 青 现 象
一、情系人民的一生
穆青被誉为“中国当代新闻界的旗舰人 物、‘三贴近’的典范”。 原名:穆亚才 (1921-2003) 祖籍河南,回族,生于安徽蚌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