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01-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01-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前言增城市石滩镇是广东省的中心镇,是广州市确定的2003年首批重点建设的五个中心镇之一,重要的地理区位和巨大发展潜力使其成为广州市近期发展的热点地区之一。
石滩历来重视规划工作,并十分注意规划的实施和安排,2005年8月份,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的《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已经通过广州市规划局的终审,进入实施过程中。
目前,许多总体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还在推进,石滩新城区的建设成为建设新石滩的重点。
为了切实推进石滩新镇区的城市建设,尽快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土地的开发,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受石滩镇人民政府委托,开展石滩镇新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
在规划过程中,增城市石滩镇各级政府和领导都十分重视,给予项目组极大的方便和支持,同时,也为项目的规划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谨此表示衷心感谢。
第一章规划背景石滩地处增城市南部快速发展区,北部紧邻增城市区,南部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大市东莞一江之隔,是广州产业东移的主要阵地之一,直接接受广州,东莞的辐射。
近年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石滩旧镇区位于广深铁路以北,增江河以西,增滩公路以东,由几个村庄聚合而成,镇区面积狭小,道路狭窄,功能混乱,村镇混杂,城市面貌落后,不能起到中心镇应有的服务和辐射功能,也不能满足新时期石滩经济大发展的需要。
另外,改造旧镇区涉及面广,成本高,且旧镇区不能充分体现石潍中心镇区的新面貌,因此,在合适的地方建设新镇区,提升石潍的中心镇功能,以增强石滩的辐射和吸引作用十分必要。
石滩镇总体规划已就石滩新城区的选址做了安排。
新镇区位于旧镇区以北,增滩路东南侧,增江河以西,交通便利,有旧镇区的依托,且地势低平,景色秀丽。
目前,围饶新城区的开发,许多基础设施的建设已开展,如增江河堤,东西向主道和南北向主干道的建设等。
房建工程监理规划

监理规划GD-B1-27编写:(总监理工程师)审核:(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广州市财贸建设开发监理有限公司嘉御豪庭(二期)工程项目监理部年月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二.监理工作范围与内容..................................................................2.1监理工作范围............................................................2.2监理工作内容............................................................三.监理工作目标......................................................................... (1)投资控制目标..................................................................... (2)进度控制目标..................................................................... (3)质量控制目标..................................................................... (4)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控制目标 ..................................................四. 监理工作依据和原则.................................................................1、监理工作依据——法规性文件.....................................................2、监理工作依据——合同文件.......................................................3、监理工作依据——技术标准.......................................................4、监理的原则.......................................................................五. 项目监理机构组织及职责 ............................................................1、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 ..........................................................2、现场监理机构人员一览表 ..........................................................3、监理人员岗位职责 .................................................................六.监理工作程序.........................................................................(一)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程序...................................................(二)施工阶段监理工作程序 .........................................................(1)质量控制监理工作程序 ........................................................(2)投资控制监理工作程序 ........................................................(3)进度控制监理工作程序 ........................................................(4)合同管理监理工作程序 ........................................................(5)争端与仲裁监理工作程序......................................................(6)保险监理工作程序............................................................(7)安全管理监理工作程序........................................................(8)建设工程验收及备案工作程序..................................................(9)保修期监理工作程序...........................................................七.监理工作方法和措施..................................................................(一)质量控制方法和措施............................................................(二)进度控制监理方法和措施.......................................................(三)投资控制监理方法和措施.......................................................(四)合同管理.......................................................................1、合同管理的内容.................................................................2、合同管理的方法.................................................................3、合同管理的措施................................................................. (五)信息管理..........................................................................1、信息基础资料....................................................................2、监理控制资料....................................................................3、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4、监理档案 ........................................................................5、工程施工阶段监理资料内容...................................................... (六)组织协调..........................................................................1、组织协调的任务..................................................................2、组织协调的内容..................................................................3、组织协调的方式..................................................................4、组织协调工作要求 ............................................................... (七)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监理..........................................................1、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监督原则....................................................2、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监督策划....................................................3、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监督方法....................................................4、审查及检查的主要内容...........................................................5、施工阶段安全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6、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监督措施.................................................... (八)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监理 ............................................................1、编制依据 ........................................................................2、统一办公室平面布置、营造标准的监理办公环境..................................3、控制程序 ........................................................................4、实施控制 ........................................................................5、其他控制措施....................................................................6、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7、控制污染的对策..................................................................8、争创安全文明施工达到“市双优样板工地”监理措施.............................9、职业病防治监理措施.............................................................八、旁站监理工作内容...................................................................1、旁站监理原则....................................................................2、本工程旁站监理的范围...........................................................3、本工程旁站监理内容.............................................................4、旁站监理程序....................................................................5、旁站监理人员的职责.............................................................九.监理人员工作守则和工作制度.........................................................1、项目监理部工作守则.............................................................2、项目监理工作制度 ...............................................................十、监理规划的实施 ..................................................................... 十一、监理设施.......................................................................... 十二、各阶段出现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表...............................................一.工程概况1.1项目名称:嘉御豪庭(二期)工程1.2工程建设地点:增城市石滩镇横岭村蚊冚1.3 建设单位: 广州市顺源投资有限公司1.4设计单位: 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1.5监理单位: 广州市财贸建设开发监理有限公司1.6 施工单位:广东中信建江工程有限公司1.8总投资:约1.8亿元1.9建设工期:24个日历月2.0工程特点:本工程位于增城市石滩横岭村,北侧紧邻曾滩路,东侧紧邻飞肯路,本次设计为二期包括6栋高层住宅,地上总建筑面积9万m2,局部2层地下室建筑面积为3万m2,用作车库和设备房。
隧道后退距离

附件二:增城市建筑物退让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城乡规划,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保证城乡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州市城市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增城市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增城市域范围内制定、实施城乡规划和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沿城市道路、公路、水系、电力线、轨道、用地界线两侧的建筑,退让距离除应当符合消防、卫生、环保、防洪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外,应当符合本规定。
第二章建筑退让规定第四条为保证建筑地下基础或地下室的施工不致影响城市道路各类管线的安全运营,保证建筑物人流和车辆的出入、集散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通畅,并形成开敞的城市空间环境,城市道路沿线建筑应按道路功能、路幅宽度以及建筑物类别、高度、体量确定其退让道路红线的距离,最小退让距离如无另行规定,则按下表执行:建筑退让城市道路红线最小距离+注:围墙按建筑退让规定执行。
第五条广州东部(增城)汽车产业基地内道路和主要城市道路退让距离按下表执行:第六条为保证公路和快速路运输安全、通畅,形成良好的交通景观环境,防止沿公路无序开发,建筑物(交通管理及附属设施除外)退让匝道中心线距离应不小于50米,退让主线距离应按下表执行:建筑退让公路和快速路中心线最小距离第七条有大量人流、车流集中的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宾馆及5000㎡以上的商业建筑等公共建筑需新建、改建的,其主要出入口道路的规划道路红线的退让距离除符合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规定外,最小不得小于30米。
具体退让距离按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规划条件执行。
并应妥善安排好出入口位置和停车场地,不得影响城市交通。
第八条建筑物退让范围为人流集散、绿化及市政工程设施预留用地,不得修建任何建筑物和作停车场地。
靠近交通干道的大型公共建筑物,应根据城乡规划和行人、交通需要,同时修建过街行人、自行车天桥或隧道,以及汽车专用道或立交。
增城市挂绿新城水系规划研究

增城市挂绿新城水系专项规划研究增城市城市规划设计室刘卫二○一九年八月0 背景增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广州东部,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博罗,北与从化、惠州龙门相邻,西接萝岗区,地处广州、东莞、深圳、香港等经济发达地区间,被称为广州的东部板块。
增城市总面积1616.47km2,2004年增城市将原来的16个镇(街)撤并为6镇3街道,6个镇分别为新塘镇、中新镇、石滩镇、小楼镇、正果镇、派潭镇,3个街荔城、增江、朱村。
2007年末全市总人口82.2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1.80万人,非户籍常住人口0.40万人,农业人口58.97万人,人口密度为509人/km2。
200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23.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53%;地区生产总值410.61亿元,增长20.72%;财政总收入77.2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66亿元,分别增长67.32%和28.64%。
近年来,增城市积极探索都市圈卫星城的科学发展模式,努力创建广州东部现代生态新城区,发展定位为广州东部新型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区域中心、生态旅游休闲区、都市农业基地、职业技术教育基地。
同时努力把增城市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增城市自然环境优美,河流水系发达,现状水面面积104.43km2,水面率6.5%,境内有增江、西福河及东江北干流流域,增江流域面积为3160km2,河长为203km,增城境内长66km;西福河流域面积为597.71km2,河长56km,增城境内长56.09km;东江流域面积为35340km2,河长为558km,增城境内长30.29km。
除了三条干流河道外,主要一、二支流244条,长805km,河网密度0.5km/km2。
受本地区地形地貌的影响,河流水系呈典型山溪性和网河感潮性双重特征。
建国50多年以来,增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形成了以江堤为主体的防洪(潮)体系和以水闸、泵站为主体的排涝工程体系。
第七条增城市境内公路不准建筑区控制范围

第七条增城市境内公路不准建筑区控制范围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了迷信合理地制定城乡规划,增强城乡规划树立管理,保证城乡规划的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州市城市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增城市开发树立的实践状况,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在增城市域范围内制定、实施城乡规划和停止树立活动,必需遵守本规则。
第三条沿城市路途、公路、水系、电力线、轨道、用地界限两侧的修建,退让距离除应当契合消防、卫生、环保、防洪和交通平安等方面的规则外,应当契合本规则。
第二章修建退让规则第四条为保证修建地下基础或地下室的施工不致影响城市路途各类管线的平安运营,保证修建物人流和车辆的出入、集散不影响城市路途交统统畅,并构成开敞的城市空间环境,城市路途沿线修建应按路途功用、路幅宽度以及修建物类别、高度、体量确定其退让路途红线的距离,最小退让距离如无另行规则,那么按下表执行:修建退让城市路途红线最小距离第五条广州东部(增城)汽车产业基地内路途和主要城市路途退让距离按下表执行:第六条为保证公路和快速路运输平安、迟滞,构成良好的交通景观环境,防止沿公路无序开发,修建物〔交通管理及隶属设备除外〕退让匝道中心线距离应不小于50米,退让主线距离应按下表执行:修建退让公路和快速路中心线最小距离第七条有少量人流、车流集中的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宾馆及5000㎡以上的商业修建等公共修建需新建、改建的,其主要出入口路途的规划路途红线的退让距离除契合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规则外,最小不得小于30米。
详细退让距离按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规划条件执行。
并应妥善布置好出入口位置和停车场地,不得影响城市交通。
第八条修建物退让范围为人流集散、绿化及市政工程设备预留用地,不得修建任何修建物和作停车场地。
接近交通干道的大型公共修建物,应依据城乡规划和行人、交通需求,同时修建过街行人、自行车天桥或隧道,以及汽车公用道或立交。
增城市永宁街总体规划

《增城市永宁街总体规划(2013-2020)》简介一、规划前言1、概况永宁街位于广州市东南部,批准成立于2012年8月,隶属于增城市管辖。
永宁街南接新塘镇、北接中新镇和朱村街,西接萝岗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接仙村镇,是广州“东进轴”中心位置和穗莞深“黄金走廊”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增城市“一核三区”中“东江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规划期限近期:2013-2015年远期:2016-2020年3、规划范围本次永宁街总体规划范围为永宁街全域,总面积约104.14平方公里。
二、规划内容1、性质定位和发展目标(1)永宁街总体发展目标本次规划确定永宁街的城镇发展目标为:穗莞深经济走廊重要成长空间、广州东部交通枢纽重要组成部分、广州东部宜居宜业活力新市镇。
(2)城镇性质广州“东进”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对外交通便利、商贸商业发达、生态环境优越,具有岭南特色的品质宜居新市镇。
(3)城镇职能职能一:生态休闲旅游基地职能二:现代服务业集聚平台职能三:高端品质宜居重要板块2、城市规模和空间布局结构(1)城市规模①人口规模:2020年永宁街总人口43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5.71万人,户籍常住非农人口1.79万人。
2020年城镇化水平90.9%。
②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永宁街建设用地规模为5407.68公顷(含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同),人均建设用地138.13平方米/人。
(2)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永宁街空间结构体现为“一轴、两心、三带、四组团”的城镇空间结构。
“一轴”:沿新新公路的城市发展主轴,南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北接荔湖城生态高尚社区,中部有老城区。
“两心”:两个城市中心。
一处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另一处为香山新城中心,位于南香山南侧,依托良好的山水环境,打造行政文化休闲中心,带动香山新城的开发。
“三带”:两条生态景观带及一条特色商业发展带,分别为重点打造的永和河一河两岸文化景观带、连接香山新城中的和老城区之间的生态景观带及以香山新城中心为核心向新新公路发展的特色商业景观带。
广州增城天河公园规划方案 (3)

广州增城天河公园规划方案背景广州市增城区是广州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素有“广州后花园”之称。
在近年来的城市建设中,增城区已成为广州市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之一。
为了推进城市绿化、提升市民居住品质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城区启动了天河公园规划项目。
经过多次会议和讨论,最终形成了具体的规划方案。
规划范围天河公园规划范围面积约为2000亩,其中总体理念是以天河为核心,以风景为主线,形成以乐园文化、自然文化、休闲文化为主的综合性大型公园。
规划方案中将天河视为天然的文化遗产,对其进行整体保护和利用,将其打造成为公园的景观核心,同时形成了星空广场、雨林风情区、水景娱乐区、草地锻炼区等互相连通的亮点景点。
星空广场作为天河公园的核心景点,星空广场将打造成广州市首个星空主题公园。
设计者将在广场内搭建一系列带有现代科技感的互动装置,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星空之美、探索科学之谜。
同时,每晚还会有由数十个悬挂在空中的LED灯带组成的星空壁画亮相,让人仿佛身处于星海之中。
雨林风情区雨林风情区将以热带雨林植被为主要景观,人们可以在这里体验到亚马逊雨林的自然风光。
区内配有热带动植物展馆、热带雨林小火车、瀑布泉水、滑草等千姿百态的丰富设施,让人倍感亲近大自然。
水景娱乐区作为节水型公园,天河公园的水景娱乐区将是本规划方案中的另一个重头戏。
规划方案中将建设人工沙滩、水上游泳馆、水上娱乐城等设施,让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玩水。
同时,儿童水上乐园也是重点打造的一个功能区域,为小朋友们提供全新的水上游戏体验。
草地锻炼区草地锻炼区作为天河公园的开放式运动场地,规划方案中也给予了它很高的重视。
在这里,人们可以进行各种户外运动活动,如健身、晨练、垂钓、野营、烧烤等。
同时,为了保证公园的卫生、安全和规范,规划方案中也将建设配套设施,如公共卫生间、定时自动清洁垃圾桶等。
总结天河公园规划方案用现代化的工程手段,将自然风光和科技元素完美融合,令人耳目一新。
增城市新塘镇总体规划

增城市新塘镇总体规划《增城市新塘镇总体规划》于2005年8月起颁布施行,该版总规是确定新塘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明确新塘镇发展定位、规模和空间布局的指导性文件;是指导该地区规划、建设、管理和下一层次规划编制的依据。
《增城市新塘镇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是新塘镇行政范围,其人口及用地规模规划控制:镇域规划总人口近期(2010年)为41万人,远期(2020年)为55万人;镇域城镇建设用地面积近期(2010年)为40.2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为52平方公里。
定位:广州东部新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产业加工制造基地、现代生产服务中心和区域物流中心于一体的滨江城镇。
思路与理念:强化中心功能、整体共生发展;强调天人合一、多重功能交融;以高度工业化催生真正的城镇化为本次规划的核心问题。
规划总体目标:遵循广东省“三化”(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战略方针,推进新塘镇“城镇规模化、设施现代化、村庄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步伐,将新塘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环境优美,富有滨水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滨江城镇。
拥有以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为主体的轻工业、汽车摩托车及其配件业、商贸旅游服务业和“三高”特色农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广州东部新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广州东部地区承接双向辐射的现代产业基地和农村城镇化水平高度发展地区。
成为立足自身需求,兼顾广州主城与周边主要城镇的区域性物流枢纽;成为增城市“两城三中心”城市格局的经济中心;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发展与广州市建设现代化中心城镇发展同步,逐步成为珠江三角洲城镇体系的重要节点。
建设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集群发展,民营与外资双轮驱动,以现代化产业为支撑的经济实力雄厚的广州市总体经济格局的要员。
社会发展目标: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加强各类文化设施建设,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建立创新的现代教育体系,提高人口素质和科技实力。
发展体育卫生事业,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
完善社区服务网点(络),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前言增城市石滩镇是广东省的中心镇,是广州市确定的2003年首批重点建设的五个中心镇之一,重要的地理区位和巨大发展潜力使其成为广州市近期发展的热点地区之一。
石滩历来重视规划工作,并十分注意规划的实施和安排,2005年8月份,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的《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已经通过广州市规划局的终审,进入实施过程中。
目前,许多总体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还在推进,石滩新城区的建设成为建设新石滩的重点。
为了切实推进石滩新镇区的城市建设,尽快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土地的开发,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受石滩镇人民政府委托,开展石滩镇新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
在规划过程中,增城市石滩镇各级政府和领导都十分重视,给予项目组极大的方便和支持,同时,也为项目的规划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谨此表示衷心感谢。
第一章规划背景石滩地处增城市南部快速发展区,北部紧邻增城市区,南部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大市东莞一江之隔,是广州产业东移的主要阵地之一,直接接受广州,东莞的辐射。
近年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石滩旧镇区位于广深铁路以北,增江河以西,增滩公路以东,由几个村庄聚合而成,镇区面积狭小,道路狭窄,功能混乱,村镇混杂,城市面貌落后,不能起到中心镇应有的服务和辐射功能,也不能满足新时期石滩经济大发展的需要。
另外,改造旧镇区涉及面广,成本高,且旧镇区不能充分体现石潍中心镇区的新面貌,因此,在合适的地方建设新镇区,提升石潍的中心镇功能,以增强石滩的辐射和吸引作用十分必要。
石滩镇总体规划已就石滩新城区的选址做了安排。
新镇区位于旧镇区以北,增滩路东南侧,增江河以西,交通便利,有旧镇区的依托,且地势低平,景色秀丽。
目前,围饶新城区的开发,许多基础设施的建设已开展,如增江河堤,东西向主道和南北向主干道的建设等。
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新城区的建设,建造21世纪具有石潍特色的新型城区,对新城区做控制性详细规划就且得既必要且迫切。
石滩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就在此背景下展开。
第二章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4.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2005.6)5.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7.《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2004-2020)》第三章现状条件分析一、区位分析规划区位于增滩公路东侧,增江以西,北部与郑田工业区隔广惠高速公路相邻,南面与石滩镇元洲村隔江相望,规划范围约4.08平方公里。
规划区现状人口约3000人,其中仙塘村1230人,顾屋村1882人。
新区周边环境优美,地块分布较为完整,是理想城市规划建设用地。
且新区与旧镇区紧密相连,是旧镇区的自然延伸,易于接受旧镇区的辐射,形成新区。
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二、土地利用规划区内现状主要以耕地、水塘、山地为主,城市建设用地很少。
包括鲍思高职业培训中心,石滩二中等教育科研用地,零星的工业用地等,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22.55公顷,只占规划区总用地的5.53%,村镇建设用地主要包括仙塘村和顾屋村,分别位于规划区的北部和南部,总用地面积约为25.5公顷。
包括村镇建设用地在内的非城市建设用地占到规划区总用地的94.47%,规划区内大部分用地还没有开发为建设用地。
三、地形地势区内除北部、中部部分地区为坡地以外,其余用地相对平坦,地势由北往南,自西向东倾斜,地面标高在4—20米之间。
流经规划区东边的增江河江面宽约200~350米不等,水深约4~5米,是本区最大的水体。
四、现状交通分析规划区内的交通主要由增滩公路疏导,通过增滩公路与旧镇区以及荔城镇相连。
目前,区内南北向的工业大道已完成北段工程,东西向的石滩大道也已经完成西段的部分工程,其余路段正在施工建设中。
另外,区内其余的道路还包括有由增滩公路联系仙塘村的村道,增江大堤等。
区内道路十字型的主骨架已经基本搭就,但其余道路系统不足,现有村道等级低,且不符合规划的要求,道路建设任务重。
五、现状景观分析规划区内地势较平坦,以大片农田、丘陵山体和水塘为主,景观一览无遗,呈现一种田园水乡风光。
增江自用地东边蜿蜒流过,沿江景色秀丽。
增江、小山、水塘、农田及自然村落构成本区主要的自然景观要素。
六、现状水系分析规划区内水网较为分散,具有水道狭长、水陆高差较小等特点,水体以水塘、灌溉水渠为主,自然水体生态环境较好。
七、现状设施分析规划区内教育设施包括鲍思高技术培训中心和石滩二中。
规划区南面有一座110KV的石滩变电站,各种等级高压线分布较为密集,为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规划区内现状配套设施极不完善,尤其缺少商业、市政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化。
八、存在优势及问题石滩镇是广州中心镇之一,也是增城增江地区一河两岸重要的组成部分,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其中新城区主要以行政、居住、文化、娱乐、休闲、体育等功能为主的城市新区,将建成高档次、高标准的城市新区,其区位投资优势显而易见。
新区临近荔城、东莞,而且增江自新区北面往南流过,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区内的道路通车后,将使石滩镇与其他镇区、城市的联系更为直接。
区内东临增江河,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居住生活条件非常良好。
由于现状交通不发达,新区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开发。
现状存在的企业及公共服务设施也只是沿增滩大道布置,布局凌乱,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而且区内地势变化较大,地势高差最大达10多米,导致填方、挖方量增大,土地开发成本高。
另外区内行政村的搬迁与改造,涉及村民搬迁安置、房屋拆建、旧村的改造等问题。
使新区的建设、开发难度增大。
第四章规划建设目标1.配合石滩镇总体规划的实施,带动整个石滩镇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的优化。
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把该区建设成为广州市21世纪中心镇建设的示范城市新区,充分体现滨水、背山的生态型山水城市特色。
3.突出新区行政科技文化中心和服务信息中心特色,营造优美的居住和服务环境,把该区建设成为增城南部地区重要的有吸引力的科技、信息、服务、文化中心,承担辐射和服务周围城镇的任务。
4.实行分层、分区、分级建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推进,提升城市的生活居住氛围,营造繁荣的城市新区。
第五章规划定位与发展规模根据石滩镇总体规划确定的石滩镇总体发展性质,在综合考虑规划区在石滩镇的区位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的前提下,明确规划区是石滩镇的行政管理中心、金融贸易中心、科技文化信息中心,是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居住新区,具有传统与时代特色的新型城区。
根据总体规划的人口和用地安排,考虑到本规划区的发展定位和用地安排,到规划期末,规划区内共安排人口10万人。
第六章规划布局一、总体构思遵循总体规划确定的主要道路骨架和布局结构,寻找新城区环境特质与土地开发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引导新城区开发与风景园林的共生共荣,突出创业、居住全面发展的规划主题,培育良好的投资环境,创建高效、便捷、舒适、优美的城市意象,构筑“有珠三角特色的小城镇新区”风貌。
二、空间结构结合镇区总体规划功能结构以及新区网格状道路网络,新城区形成“一心、六轴、多点”的网络状空间结构。
1、“一心”由行政中心及其周边的服务配套设施构成的新区的核心节点,是石滩镇的指挥中枢。
2、“六轴”“三纵三横”六条发展轴,包括南北向的城市核心功能和生态景观发展主轴以及东西向的城市商业服务业功能发展主轴,两条南北向的城市居住和商业发展次轴,两条东西向的组团联系发展次轴。
南北向的城市核心功能和生态景观发展主轴主要联系新区的核心功能区以及北部和南部的居住中心区,包括行政中心、市民广场、体育中心、北部居住区中心公园、南部居住区滨江公园等主要的功能节点,是新区的最重要的发展轴。
东西向的城市商业服务业功能发展主轴沿石滩大道构成,是石滩商贸业等公共服务设施积聚的主要地带,形成石滩重要的商业服务业积聚带。
各发展轴相互交织,通过功能和景观节点形成网络式的结构。
3、“多点”分布于新区内的多个城市节点,包括交通节点、景观节点、商业服务节点等。
这些城市节点由城市发展轴相互串联,形成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开放体系,也有助于形成有机的开放空间,为新区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功能分区本规划区以服务和居住功能为主。
根据规划确定的用地布局和规划结构,规划区共分为四个功能分区,包括中部的核心功能区,北部、南部和西部的居住综合功能区。
中部的核心功能区位于规划区的中部,由行政办公、商业服务、商务办公、休闲娱乐等功能构成,是石滩镇的核心服务功能区。
北部居住综合功能区位于核心功能区北部,是规划建设的新居住区。
其中,滨河地带结合良好的区位和自然条件,规划建设一类居住区。
南部居住综合功能区位于核心功能区南面,规划结合顾屋村的改造,形成城市化的新型社区,并注意结合原有的自然水体,形成良好的自然环境。
西部居住综合功能区位于核心功能区西面,规划考虑与老镇区的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配套设施,形成良好的居住氛围。
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七章用地规划一、原则1、遵循镇区总体规划用地布局框架,结合当前珠三角土地利用的新特征,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的规划新城区用地,力求最大效能地开发土地资源。
2、充分利用增江这一有利自然条件,结合现状区内自然山体较多,沟塘渠堰纵横的环境特色,寻求各类用地与自然环境的相生共荣,创造有个性的舒适宜人的城市空间,突显城市新区形象。
3、强化规划管理与实施的可操作性,将新城区分期建设、滚动开发及可持续发展统一考虑。
4、注重与镇区其它片区建设的协调统一,包括用地功能布局、道路交通联系以及景观风貌建设等方面,使其成为镇区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用地布局新城区规划用地总面积4.08平方公里,用地类别包括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水域和其它用地(E)6大类用地。
1、居住用地(R)布局居住用地集中成片布局,用地类别有一类居住用地(R1)、二类居住用地(R2)两种,主要分布于滨河居住区、北部居住区、西部居住区、东部居住区,其中,一类居住用地(R1)集中安排于滨河居住区北部居住区包括现状仙塘村的村镇建设用地,规划村镇建设用地改造为二类城市居住用地。
南部居住区的建设要结合顾屋村的改造来进行,规划强化绿地水体的安排,形成新型的城市居住区。
西部居住区着重强调与旧镇区的有机联系,形成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住区。
规划区内共安排居住用地133.47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3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