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与城市》人在社会中生活PPT课件【优秀课件PPT】共28页文档
《城镇化》乡村和城镇PPT精品课件

郊区城镇化:
城市人口密集,就业难, 环境恶化,交通拥堵;地 租昂贵,生活质量下降;
乡村环境优美,差距缩 小,地租便宜,基础设施 完善。
合作探究 英国的城镇化进程 P36
1、用“s”曲线,描述英国城镇化进程时间段
•初期阶段:工业革命之前(18世纪中叶) •中期阶段:18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后期阶段:20世纪下半叶——
3、通过GNSS、GIS查询(摄像、视频…) 如遇堵车,可呼叫就近警车,通过广播告知车辆绕行
4、交通组织、商业组织、城市规划、卫生救护、物流…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RS:遥感系统:数据的获取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空间定位 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管理、更新、分析
生活应用 城市规划 市政服务 公共服务
课堂小测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出警中的应用
P41
回答:1、2、3、5问
1、GNSS,定位信息—110指挥中心
2、GIS,所有车辆信息由GIS整理、分析后,寻找离出事地点最近车辆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城镇化
-.
✓城市增多 ✓超级城市出现
✓自然增长 ✓机械增长
任务一
城镇化的意义
1、城镇化概念
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城镇化标志
城镇人口数量增加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例上升
3、城镇化发展的动力
相互促进
推拉因素
乡村的推力 城镇的拉力
二战后,加速城市化 遍及全世界
城镇化有差异:70%以上,40%以下主要分布的大洲在哪?
城镇化区域差异:全球、大洲、国家 城镇化进程示意图—“S”曲线
起步 发达国家 早 发展中国家 晚
农村社会学ppt课件

前苏联:
前苏联的农村社会学比较突出,早在1923年就成立了农村经济和社会问题调 查委员会,组织和领导大规模的农村社会调查,出版了一些农村社会学的书籍。 虽然之后社会学作为一个学科被取消了,但农村社会研究工作没有停止过,50年 代后期社会学开始恢复重建后,得到了快速发展,研究领域涉及到农村社会结构、 农村生活方式、农村居民的流动问题、人口老化及教育问题、农村文化生活等, 对东欧国家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社区研究就是用同一区位或文化的观点和方法来分头进行各种地域不同的社区研究民族学家农村社会学家城市社会学家分别考察边疆部落社区内地农村社区沿海沿江都市社区通过静态社区研究了解社会结构通过动态社区研究了解社会历程或同时并进以了解社会组织与变迁的整体
农村社会学
( Rural Sociology )
农村社会发展悖论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2朝0朝世暮暮纪? 50年代以后美国农村社会学的冲击与转移。
西欧等国:
二战以前不发达。
二战后迫切需要农村社会学的知识指导战后乡村重建,加上美国农村社会 学者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帮助,农村社会学迅速发展。
1951年,法国社会学界的农村问题大讨论,1960年代的农村城市化研究等; 英国社会学者的农村社区调查(如威廉斯、斯塔塞);1957年成立“欧洲农村 社会学工作者协会”,后更名为“欧洲农村社会学会”;1964年和美国农村社 会学会联合在法国举行了第一届农村社会学世界大会。
巴特菲尔德(Butterfield)教授在墨西哥大学任教时(1902),编写了一本 《农村社会学》讲义,1903年发表文章阐述农村社会学的定义、内容和重要性。
农村社会学产生标志
1908年,总统T·罗斯福任命成立了美国“农村生活委员会”,负责主持 全美农村调查研究工作。该委员会组织大批学者对美国农村社会生活进行了系 统全面地调查,发表了一份综合社会调查报告,内容涉及到农村土地、交通、 商业、儿童教育、家庭、妇女、卫生、人际关系等大量社会问题,反映了运用 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综合研究农村社会的特点,被看成是农村社会学的纲领性文 件。因此,该委员会的成立,被看成是20世纪农村社会学的开端。
第2课 乡村和城市(课件)-【上好课】 七年级人文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浙江专用)

6.今年浙江省的一些老师到四川省的一个贫困县支教,
这说明 ( )
A.人们在社区中生活 B.不同类型的社区具有共同点
D
C.不同的社区规模不同
D.人们往来于区域之间
巩固提高
随堂练习
7 下面四人的谈话,分别表示区域之 间哪方面的联系?
(1)“下个月我们艺术团要去新疆演 出。” _________ (2)“喂!陈老板吗?我们这里需要20 吨山东苹果,请问什么时候到货?”
C
2.下列属于城市聚落居民从事的工作是( )
A.耕作业和畜牧业 B.工业和服务业
C 渔业和林业 D.副业和建筑业
B
巩固提高
随堂练习
3.下列有关乡村和城市聚落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
C
D.乡村人们的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第一单元 人在社会中生活
第二课 乡村与城市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人文地理课件 指导教师:xxx
目录 一
二
三
四
课新知巩
程知识固
导导梳提
入学理高
第
一 部 分
课 程
导
入
课程导入
课程学习目标
01 了解社区的分类和差异。能够对社区的环境及其主要特征进行描述。
02 学会做简单的社会调查,在收集资料和社会调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 社会交往能力。
在山区为了避免洪涝灾害,许多村落建在高地上;
在干旱地区,村落多建在水源充足且供水方便的地方;
在有河流的地方,村落多沿河而建或建在河流交汇处;
在气候温和、地势低平、水源充足的地区村落分布密 集;(如长江中下游平原)
高中地理《城市与乡村》课件

高中地理《城市与乡村》课件一、引言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城市与乡村是两种明显的人类聚居形式。
本课件旨在通过深入了解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帮助学生对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和区别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什么是城市?城市是指人口集中、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社会文化活动丰富的区域。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通常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紧密相连。
城市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及便利的交通网络,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
1. 人口密集城市人口通常集中在相对较小的面积上,人口密度高。
这与资源集中、劳动力需求大等因素有关。
2. 经济发达城市往往是经济的中心,拥有广泛的商业、金融、服务业等产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的经济繁荣。
3. 交通便利城市交通通常比乡村更为发达,交通网络密集,道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工具比较完善。
4. 社会文化丰富城市聚集了大量的文化资源,如博物馆、艺术剧场、音乐厅等,人们可以更方便地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三、什么是乡村?乡村是指地处郊区或农田周围的农村地区,与城市相比,乡村地区的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
乡村地区通常人口较少,社会布局相对简单,生活节奏较慢。
1. 农业为主乡村地区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通常从事种植农作物、养殖家禽家畜等活动。
2. 人口分散乡村地区人口相对较少,人口密度低,农村人口多数分布在农田周围的村庄中。
3. 交通不便乡村地区的交通网络相对简单,交通工具较少,交通不如城市便利,通常都需要依赖农村公路或者乡村小道。
4. 生活节奏慢乡村地区的生活方式相对于城市来说更为悠闲,人们更注重农田耕作和家庭生活。
四、城市与乡村的相互关系城市与乡村作为人类居住的两种不同环境,互相依存,相互影响。
1. 人口流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
这就形成了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同时也导致了农村地区劳动力的减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乡村和城镇PPT课件

(5)在工业时期,城市功能分区受到重视并被引入到城市管理,而我国目前正 处于快速工业化时期,因此,政策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6)一般来说,交通越便利,地租水平越高。 答案:(1)× (2)× (3)√ (4)× (5)√ (6)√
第二页,共四十八页。
强基础 自主诊断
析疑难 合作探究 提能力 通关集训
刷习题 巩固提升
第三页,共四十八页。
一、乡村的土地利用 1.乡村是以__农_业__经__济___活动为主的地区。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 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 2.为了方便生产,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_周_围___。乡村以_农__业__用地和_居__住__ 为主。
第十一页,共四十八页。
[练习小测] 判断正误 (1)城市的功能区有明确的界线。( ) (2)城市的功能分区都非常明显。( ) (3)每个城市都有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 (4)许多现代城市的发展,其功能分区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明显。( ) (5)我国目前许多城市的开发区建设主要是受政策因素的影响。( ) (6)交通便利的地方地租比较高。( )
第六页,共四十八页。
[温馨提示] 城市中的各种功能区以某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也可能存在 其他用地类型。如住宅区中常存在商店、工厂等,只是商店和工厂用地面积 所占比率较小而已。因此功能区是指某种职能的集中分布区域,也可兼有其 他职能。
第七页,共四十八页。
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_经__济__因_素___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这在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①城镇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在 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 _愿_意__付__出_租__金____的高低。 ②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__交_通__便__捷___程度和_距__离_城__镇__中__心__远_近____两个方面。一 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越__高__;离城镇中心 越近,土地租金也越__高__。 (2)实际上,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非常复杂。除了经济因素外,政策、文化、 _环__境__等因素也会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课件地理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5.2 城镇与乡村 课件01

知识讲解
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
1. 请看捷克乡村景观图(课本图5 .7)和法国巴黎市区景观图(课本
图5.8),阅读课本第98页内容,思考:这两种景观在人口、人们
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等方面有何不同?
乡村人口较少,人们主
要从事耕种、放牧、捕
城镇和乡村的变化
1. 请看北京某公交站牌图(课本图5.9),思考:为什么繁华的城镇里 会有村名呢?
总结:城镇和乡 村自形成以来, 总在不断发展变 化。乡村经过发 展,可以成为城 镇。
2. 请看韩国釜山影岛景观变化图(课本图5.10),引导学生归纳总 结城市景观的变化。
建筑层数趋于增多,配套的服务设施更加完善,交通道路 网更加密集等。
3. 请看安徽妙泉村图(课本图5.11),归纳总结乡村景观的变化。
乡村基础设施和 服务设施不断改 善,乡村景观明 显改变。
4. 请看《世界遗产名录》中的西递、乔治城图(课本图5.12),思考: (1)保护特色城乡景观有何意义? (2)如何处理好发展与特色景观保护的关系? (1)特色城乡景观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 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 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 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换回的损失。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这两幅图片,思考这两幅图片分别 描述的是什么景观。
城
乡
镇
村
景
景
观
观
引入:世界各地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有的是乡村,有的是城 镇。乡村和城镇具有不同的特点。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
历史导入
如图 是“聚落”两个字的金文大篆字样,你知道这两个金文大篆字 读什么吗?你能解释古代这两个字的含义吗?
城镇与乡村ppt课件

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
一、乡村与城镇 2、城镇 ②分类
小城市
大城市
超大城市
镇
中等城市
特大城市
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
一、乡村与城镇
2、城镇 ③布局 市中心往往有繁华的商
业街,住宅分布广泛,绿地 公园、学校、医院、商店、 体育场等镶嵌其中
外围往往分布着工厂与仓 储中心。它们之间并无明确界 线。一般而言,城市规模越大, 内部景观越复杂。
保护措施二:应在遗产地风貌区保护、文物修缮等方面注意防止 过度开发、“修旧如新”等倾向。
课堂小结
乡村景观
与城市景
观的差异
乡村景观与
城镇景观
城 镇 与
村落发展为城 镇的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 候适宜、资源丰富
社会条件:政策扶持、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乡 村
发现变化 特点
城镇人口比重增加 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A.
B.
C.
D.
6.该市成为旅游胜地的优势条件有( D)
A.气候寒冷 B.人口稀疏 C.矿产丰富 D.交通便捷
7.该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对应如图中的(A)
A.①曲线 B.②曲线 C.③曲线 D.④曲线
8.小明到达以后,该城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B)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平分 D.无法判断
课堂练习
20世纪80年代初的深圳渔民村(资料照片)。
2020年8月13日拍摄的深圳市区一景(无人机照片)
城镇和乡村的变化
2.保护特色城乡景观的必要性
城镇和乡村的变化
2.保护特色城乡景观的必要性
(1)一些特色鲜明的村落正 在逐渐减少
(2)部分特色传统民居被高 楼大厦所代替
《城镇化》乡村和城镇PPT课件

小结
一、城镇化的意义
1、概念:
2、城镇化标志:①城镇人口增加; ②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③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 3、城镇化意义:①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③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④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新课讲授 1、世界城镇化时间差异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新课讲授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2、世界城镇化地区差异
(1)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 (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城镇化处于较低水平。
新课讲授 3、世界城镇化进程
70% 30%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新课讲授 3、世界城镇化进程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
发展 阶段
初期 阶段
中期 阶段 (加 速阶 段)
后期 阶段
特征
城镇化水平 较低、发展 较慢
人口和产业 向城镇城 镇人口比重 的增长趋势 甚至停滞
出现的问题 发展新趋势
出现的国 家和地区
问题较少,处于城镇化低水 平时期
出现了劳动力
过挤环、剩境住、恶房交化紧通等张拥问、出城现镇了化郊现区象 题
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
中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图
2.分析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的原因。
活动
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
思路点拨 2.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的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等差异较大,决定 了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的城镇化水平的差异较大。
2.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化水平高,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尤其是第三产 业比重大。东部地区城镇人口比重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①促进区域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