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二)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的类型: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三)一词多义:(四)古今异义古今异义的类型:词义缩小、词义扩大、词义转移、色彩变化、词义消失。
(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4)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倒装句:(1)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宾语前置)(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定语后置)(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定语后置)(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定语后置)(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7)吴儿善泅者数百。
(定语后置)(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状语后置)(9)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状语后置)(10)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状语后置)(11)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状语后置)(12)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状语后置)文言句式的类型:判断句、被动句、否定句、倒装句(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通假读音字义例句出处要——邀yāo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具——俱jù详尽具答之《桃花源记》有——又yòu用来连接整数和零八分有奇《核舟记》数诎——屈qū弯曲诎右臂支船《核舟记》衡——横héng横着的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甫——父fǔ男子美称,多附于虞山王毅叔远《核舟记》字之后甫刻简——拣jiǎn挑选盖简桃核修狭《核舟记》者为之与——举jǔ选拔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矜——鳏gu ān老而无妻的人矜、寡、孤、《大道之行独也》曾——层céng重叠荡胸生曾云《望岳》阙——缺qu ē中断略无阙处《三峡》通假的类型:( 1)音近通假;(2)形近通假(二)词类活用:类型例句出处解释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桃花源对⋯⋯感到诧异记》名词作状语复前行、听妇前致《桃花源往前、上前词记》形容词作动词欲穷其林《桃花源穷尽,走到头记》名词作动词有仙则名《陋室铭》有名气名词作动词有龙则灵《陋室铭》有灵性使动用法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使⋯⋯杂乱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使⋯⋯劳累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爱莲说》长枝蔓、长枝节名词作状语箬蓬覆之《核舟记》用箬蓬名词作状语石青糁之《核舟记》用石青名词作动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核舟记》戴着高帽、长满胡东坡须名词作动词居右者椎髻仰面《核舟记》梳着椎型发髻名词作形容词其色墨《核舟记》黑的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以⋯⋯为亲人、意动用法不独子其子也》以⋯⋯为子女使老有所终,壮有《大道之行老年人、中年人、形容词作名词所用,幼有所长也》幼童形容词作名词造化钟神秀《望岳》神奇、秀丽的景色意动用法一览众山小《望岳》认为⋯⋯小使动用法恨别鸟惊心《春望》使⋯⋯受惊形容词作名词虽乘奔御风《三峡》飞奔的马形容词作名词空谷传响《三峡》回声形容词作动词夕日欲颓《答谢中书坠落书》名词作动词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散步夜游》名词作状语海涌银为郭,江横《观潮》用银、用玉玉系腰形容词作动词既而尽奔腾分合五《观潮》穷尽阵之势名词作动词皆披发文身《观潮》画着文彩形容词作动词上下一白《湖心亭看变白雪》名词作动词客此《湖心亭看客居雪》名词作状语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在夜里村》词类活用的类型: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一)一义多词:悉、咸、皆、并→“全都”。
要yāo、延→“邀请”。
(二)一词多义:为:捕鱼为业(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对)。
寻:寻向所至(寻);寻病终(不久)。
舍:便舍船(放弃)。
志:处处志之(做标志,动词);寻向所志(标志,名词)。
(三)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
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今,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的连词。
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
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
(四)翻译句子: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6“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
(判断句)(五)文中成语:世外桃源,落英缤纷,鸡犬相闻,怡然自得,黄发垂髫,豁然开朗,无人问津等。
(六)主题:反对战乱,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社会。
→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对社会的不满,反映人民的愿望。
A 陋室铭1“说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3、文中比兴、对偶、拟人、类比的句子。
4、作者:清静高雅,安贫乐道,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
B 爱莲说1“予独爱.......不妖”: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人教部编版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八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专项复习(八)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入蜀记二十三日,过巫山①凝真观②,谒妙用真人③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④,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⑤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②凝真观:即神女祠,在巫山飞凤峰下。
据《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
”③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
④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
⑤无纤翳:没有丝毫云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谒.妙用真人祠谒:拜见(2)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全,都(3)是.日是:这(4)如.鸾鹤翔舞徘徊如:像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2)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4.选文所写的山有怎样的特点?高、奇、秀。
5.选文与郦道元的《三峡》所抒发的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附参考译文: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
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天空,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都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最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这一天,天空晴朗,四周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真人祠以前有数百只乌鸦,迎送来往的客船。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六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专项复习(六)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一)三峡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2)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3)自非亭午..夜分亭午:正午(4)自非亭午夜分..夜分:半夜(5)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6)至于夏水襄.陵襄:升到高处(7)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8)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9)不以疾.也疾:快(10)则素湍..绿潭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11)回清..倒影回清:回旋的清波(12)绝.多生怪柏绝:极高的山峰(13)飞漱..其间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14)每至晴初..霜旦晴初:天刚放晴(15)每至晴初霜旦..霜旦:下霜的早晨(16)属引..凄异属引:接连不断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3.解释下列多义词。
(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表示假设,如果)(2)绝①沿溯阻绝.(动词,阻断)②绝.多生怪柏(副词,极,非常)③哀转久绝.(动词,消失)(3)清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连词,表选择(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良.多趣味良:形容词用作副词,甚,很(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6.翻译下列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隐没遮蔽了天空和太阳。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5)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word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归纳,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归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上册 ) 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通假读音字义例句出处要——邀yāo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具——俱j ù详尽具答之?桃花源记?有——又yòu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八分有奇?核舟记?诎——屈qū波折诎右臂支船?核舟记?衡——横héng横着的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甫——父 f ǔ男子美称,多附于字此后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简——拣ji ǎn优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与——举j ǔ选拔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矜——鳏guān老而无妻的人矜、寡、孤、独?大道之行也?曾——层céng重叠荡胸生曾云?望岳?阙——缺quē中断略无阙处?三峡?通假的种类:〔1〕音近通假;〔 2〕形近通假〔二〕词类活用:种类例句出处讲解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对感觉惊讶名词作状语复前行、听妇前致词?桃花源记?往前、上前形容词作动词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尽,走到头名词作动词有仙那么名?陋室铭?有名气名词作动词有龙那么灵?陋室铭?有灵性使动用法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使纷乱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使劳累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爱莲说?长枝蔓、长枝节名词作状语箬蓬覆之?核舟记?用箬蓬名词作状语石青糁之?核舟记?用石青名词作动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戴着高帽、长满胡须名词作动词居右者椎髻仰面?核舟记?梳着椎型发髻名词作形容词其色墨?核舟记?黑的意动用法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以为亲人、以为儿女形容词作名词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老年人、中年人、幼童形容词作名词造化钟神秀?望岳?奇怪、明丽的景色意动用法一览众山小?望岳?认为小使动用法恨别鸟惊心?春望?使惊讶形容词作名词虽乘奔御风?三峡?飞奔的马形容词作名词空谷传响?三峡?回声形容词作动词夕日欲颓?酬报中书书?坠落名词作动词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闲步名词作状语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观潮?用银、用玉形容词作动词既而尽奔跑分合五阵之势?观潮?穷尽名词作动词皆披发文身?观潮?画着文彩形容词作动词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变白名词作动词客此?湖心亭看雪?旅居名词作状语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在夜里词类活用的种类: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2018年秋部编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课内文言文(含答案)

2018年秋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基础知识复习——课内文言文(含答案)第三单元复习重点词语解释9.三峡①重岩叠嶂.( )②自非亭午夜分....( )③不见曦.月( )④夏水襄陵..( )⑤沿溯..阻绝( ; )⑥虽乘奔.御风( )⑦不以疾..也( )⑧素湍.绿潭( )⑨绝多生怪柏()⑩飞漱.其间( )⑪清荣.峻茂( )⑫良.多趣味( )⑬属引..凄异( ; )⑭空谷传响.( )⑮哀转久绝.( )3、通假字略无阙.处( )10.短文二篇①五色交辉..( )②四时..俱备( )③晓雾将歇.( )④夕日欲颓.( )⑤沉鳞..竞跃( )⑥实是欲界..( ; )..之仙都⑦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⑧欣然..起行( )⑨念.无与为乐者( )⑩相与..( ; )..步于中庭⑪庭下如积水空明..( )⑫水中藻.、荇.交横( )⑬盖.竹柏影也( )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11.与朱元思书①风烟..俱净( )②天山共色..( )③从.流飘荡( )④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⑤水皆缥碧..( )⑥急湍甚箭..( )⑦猛浪若奔.( )⑧皆生寒.树( )⑨负.势竞上( )⑩互相轩邈..( ; )⑪争高直指..( )⑫泉水激.石( )⑬泠泠..作响( )⑭蝉则千.转不穷( )⑮鸢飞戾.天( )⑯经纶..世务( )⑰横柯.上蔽( )⑱疏条交映..( )12.唐诗五首①东皋薄.暮望( )②徙倚..欲何依( )③长歌怀采薇..( )④白云千载空悠悠..( )⑤晴川历历...汉阳树( ; )⑥芳草萋萋..鹦鹉洲( )⑦单车欲问边..( )⑧征蓬..出汉塞( )⑨长河..落日圆( )⑩江入大荒..流( )⑪仍怜.故乡水( )⑫水面初.平云脚..低( ; )⑬几处早莺争暖树..( )作家作品9.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地理学家。
撰《》四十卷,该书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也是一部优美的。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重点复习资料

三峡一、一词多义:1、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②绝巘多生怪柏(极高的)③哀转久绝(消失)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于,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3、属:①属引凄异(连接)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4、素:①素湍绿潭(白色的)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不加装饰的)二、翻译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狂风,也没有这么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水涨起来,漫上山陵的时候,上下游的船只都被阻断了,不能通行。
4、或王命急宣,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可到江陵。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6.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三、重点问题1.三峡不同季节江水各有何特点?答:夏天江水凶险、迅疾;春冬之时,江水清澈秀丽;秋天凄清萧瑟。
2.“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哪两句诗?答: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答: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4、文章最后两句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何作用?答: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了三峡凄清萧瑟的凄婉美。
孟子二章一、一词多义1、戒:①往至女家,必敬必戒(谨慎)②往送之门,戒之曰(告诫)2、拂:①行拂乱其所为(违背)②入则无法家拂士(辅佐)3、于: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在)②舜发于畎亩之中(从)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4、是: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些人)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样的)5、之:①丈夫之冠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往送之门(到)③居天下之广居(的)④父命之(他)⑤母命之(她)6、士:①管夷吾举于士(狱官)②入则无法家拂士(贤士)7、发:①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显露、流露)二、重点句子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一发怒,诸侯就会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就天下太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谓之清水矣。
清水又南,与小瑶水合,水近出西北穷溪,东南流,注于清水。
…《三峡》… 不见曦月。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场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班备注:陂(bēi):山坡 乘:凌越 隍:这里指沟壑 禅栖:修禅隐居…刹灵之图:有旛柱的佛塔妙远:高远…(1)至于夏水襄陵..水漫上山陵(2)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 (2)沿溯阻绝 逆流而上(4)乘奔御风飞奔的马名 … (5)飞漱其间 飞速的往下冲荡(6)林寒涧肃. 肃杀,凄寒… (7)属引凄异 接连不断(8)虽乘奔御风即使… (9)积以成川. 河流(10)多结禅栖之上 聚集、栖居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八年级(上)期中文言文复习卷… … ………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 …… … 考 … 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 线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乙>黑山在县北,白鹿山东,清水所出也。
上承诸陂散泉,积以成川。
南流西南屈 … 曲。
瀑布乘岩,悬河注壑、二十余丈。
雷赴之声,震动山谷。
左右石壁层深,兽迹不交,封 隍中散水雾合,视不见底。
南峰北岭,多结禅栖之士;东岩西谷,又是刹灵之图,竹柏之怀,与神心妙远,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更为胜处也。
其水历涧飞流,清冷洞观,…级密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 . ….. 姓 ….. . ….… …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学习资料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6)其水历涧飞流,清泠洞观,谓之清水矣。
这里的水经历了山涧飞流,水清凉又清澈,所以称它为清水了。
3.《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学名著,它“写水着眼于动态”,请从甲乙两文中各找出一例,并做简要分析。
甲文:“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写出水流从极高的山峰飞泻而下,在柏树间冲荡,也体现了水的动态美。
乙文:瀑布乘岩,悬河注壑、二十余丈。
形象地写出了瀑布从山岩飞泻,像一条悬挂着的河,注入二十多丈深的山沟,写出了水势之猛,极具动态 美。
4. 甲文结尾引用渔歌“巴东巫峡三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何用意?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5.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B )A.甲文用凝练生动的笔墨,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山的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甲文作者融情入景。
最后以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作结,表达了作者触景伤情,忧时伤怀的思想。
) C.乙文作者通过视觉和听觉形象的写出了清水的源头是由数股散泉汇聚而成,形成瀑布 飞泻而下,声如奔雷,震动山谷。
D.从甲乙两文可以看出《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有时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
《答谢中书书》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 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 īn )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 í):棕熊。
1.解释加点词。
(1)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 四季 )(3)晓雾将歇( 消散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5)负土而出(凭借 )(6)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向西北,朝西北)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3)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学习资料(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5)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鱼梁的上面有个小山丘,生长着竹子树木3.回答问题。
①《答谢中书书》 __异_ 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___奇状__ 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
②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答: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秀美、富有生机的山川图;乙文“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饮于溪,生动形象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
(或“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 登于山。
”把向上的岩石比作熊罴之登于山,生动形象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
)4.《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 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 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
夜半 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 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
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D)A .月色人户 D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1)念无与为乐者 ( 想到,考虑 )(2)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3) 盖竹柏影也。
(大概是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只是 )(3)白鸥矫翼(举起(抬起,展开)(4)倘能从我游乎(跟随、随从,跟着,.木兰当户织B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 .时闻风铎隔篁竹,闻水声. 道不通,度已失期 (1)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 ) (2)鸢飞戾天者 ( 至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在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 和柏树的影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 清闲的人罢了。
(4)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
4.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不 复 饮 酒 / 亦 不 复 谈 / 以 静 意 对 之5.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月色美好;幽静(意思对即可)6.《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该如何理解?文章体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 “闲人”:清闲的人,指有空闲时间的人被闲置的人,委婉表达仕途失意的苦闷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处于人生低谷却可以欣赏至美月光)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与朱元思书》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学习资料【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 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ti áo )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g āo ),麦陇朝雊(g òu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节选)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儿长久不断的鸣叫着,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3)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然是中有深趣矣!但是这其中(游览观赏之中)有很深的意趣啊。
3.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怎样的感想?你如何理解这样的感想?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思想情感:也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 对功名利禄的鄙视,避世隐退的情怀4. 同为书信,【甲】【乙】两文写作目的有何不同?甲段借景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和自己不热衷功名利禄的心志;乙段邀请裴迪共赏山中美景,委婉希望他不要热衷功名利禄。
期中考试现代文复习(二)《回忆我的母亲》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
②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③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
④每天天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⑤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⑥她的性格(a、和睦b、和蔼c、和气),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⑦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很(a、和睦b、和蔼c、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