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Vault数据备份-方案.
CommVault数据备份 - 理念

带来的好处
数据恢复成功率达到98%以上 管理者随时能知道“最后一根稻草”的真实情况 对专业人才的依赖能大大降低
轻松实现备份数据的异地存放,提供容灾能力
谢谢!
• 系统、存储、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
缺乏验证手段
– 无法检验备份数据是否可用 – 缺乏恢复验证手段
基本没有备份介质的异地保存
– 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
根本原因:相对于IT环境的发展,备份软件发展滞后
第一代备份软件
起源于1980年代
– 集中式计算 - 小型机+磁带机模式 – 系统环境小;数据量小(GB级);IT人员少
数据备份系统应该被视作IT系统的基础设施 数据备份应该每天都要做; 而且一定要做扎实
数据备份现状
管理者不知道“最后一根稻草”的真实情况
– 数据备份极大地依赖于备份管理员 – 备份系统分散部署(多个备份系统),无法知道整体数据保护状态
缺乏备份管理人才(数量以及质量)
– 备份管理需要对IT系统全面、深入的了解;这样的人才不多
– 提高数据备份/恢复效率
• 小颗粒恢复(邮件级恢复,数据库表级恢复) • 实时备份/恢复 (快照备份,复制技术,CDP)
CommVault的实现方法
监控、管理
– 及早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 实时状态 • 历史数据 • 发展趋势
– 提升操作、管理人员水平
• 职责分配,审计
定期演练
– 针对不同的系统制定不同的定期恢复策略 – 自动实现数据恢复,用于恢复验证
出发点是替代手工备份
– 重点是“怎么做备份”
问题
– 大量人工参与, 只能依赖于备份管理员 – 无法支撑大规模IT环境(系统多;数据量大;数据中心多) – 能不能恢复? Gartner:数据备份/恢复的成功率平均只有70%
CommVault备份方案建议书v1.0

XXXXXX
CommVault备份方案建议书
二〇二二年四月
目录
第 1 章前言 (4)
1.1概述 (4)
1.2容灾备份的必要性 (4)
1.3数据备份 (5)
1.4系统建设的非技术问题 (6)
第 2 章用户现状和需求分析 (8)
2.1用户现状 (8)
2.2目标分析 (8)
2.2.1数据丢失原因 (10)
2.2.2可用的技术 (11)
2.2.3备份需求 (12)
第 3 章备份方案 (14)
3.1备份架构 (14)
3.2备份模式 (15)
3.3备份介质 (16)
3.3.1备份介质选择 (16)
3.4备份策略 (17)
3.4.1备份类型 (18)
3.4.2文件系统备份策略 (20)
3.4.3数据库备份策略 (20)
3.5介质异地存放管理 (21)
3.5.1辅助拷贝 (21)
3.6可恢复性管理 (22)
3.6.1内置报表 (23)
3.6.2恢复演练 (24)
3.7备份安全性管理 (25)
3.7.1权限管理 (25)
3.7.2备份数据加密 (27)
3.8系统优势 (29)
第 4 章项目实施方案 (32)
4.1实施目标及内容: (32)
4.2项目阶段 (32)
4.2.1调研和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 (32)
4.2.2安装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 (33)
4.2.3测试验收阶段的工作内容 (33)
4.3工作任务分解 (33)
4.4项目进度计划 (35)
第 5 章服务方案 (37)。
CommVault存储备份解决方案

xxx公司存储备份系统解决方案建议书第 1 部分概述 (3)1.1方案概述 (3)1.2系统现状 (4)1.3需求分析 (5)第 2 部分系统方案 (6)2.1方案设计 (6)2.1.1设备配置需求 (6)2.1.2设备选型 (7)2.1.3系统拓扑图 (7)2.1.4系统组建分析 (8)2.2方案特点 (9)2.2.1硬件设备特点 (9)2.2.2备份软件特点 (9)第 3 部分备份系统方案 (12)3.1备份系统体系说明 (12)3.2 备份方式 (13)3.2.1 LAN备份模式 (13)3.2.2 LAN Free备份模式 (13)3.2.3 NAS-NDMP方式备份 (14)3.3 xxx公司系统备份方式 (15)3.3.1 PC/笔记本——LAN备份 (15)3.3.2 SAP——LAN-FREE备份 (15)3.3.3 Mail及web系统——NDMP备份 (16)3.3.4 D2D2T备份 (16)第 4 部分备份策略 (18)4.1避免不必要的备份 (18)4.2选择适当的备份时间 (18)4.3选择适当的备份类型 (19)4.3.1全备份 (19)4.3.2增量备份 (19)4.3.3差异备份 (20)4.3.4辅助副本 (20)4.3.5合成全备份 (20)4.3.6各备份类型的优缺点 (20)4.4选择适当的存储介质 (21)第 5 部分 Commvault软件技术亮点 (23)第6 部分附:Commvault公司介绍 (26)6.1概述 (26)6.2 CommVault产品在Gartner评测中排名领先 (26)6.3 CommVault产品是2002年后,同类产品获奖最多的 (27)6.4 CommVault客户和合作伙伴的评价 (29)6.5国内外的典型客户 (30)6.5.1国外案例 (30)6.5.2国内案例 (30)第 1 部分概述1.1 方案概述随着信息系统的处理能力不断增长,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保存的关键数据的量也愈来愈大。
CommVault备份基础

完全备份是指对整个数据集进行完整备份,包括所有的数据和文件。这
种备份方式恢复速度快,但需要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和时间。
02 03
增量备份
增量备份是指仅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这种备份方式节 省存储空间和时间,但恢复时需要按顺序恢复所有增量备份,速度较慢 。
差分备份
差分备份是指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与增量备份类 似,但恢复时只需恢复最近一次完全备份和最新的差分备份,速度较快 。
02
选择备份数据的目标位置,可以是本地磁盘、网络位置、磁带
库或云存储等。
定义备份策略
03
根据需求设置备份策略,包括备份频率、备份时间、数据保留
期限等。
执行备份任务
启动备份任务
在CommVBiblioteka ult中,可以通过手动或自动方式启动备份任务。
监控备份进度
在备份过程中,可以实时监控备份进度,确保数据正确无误地备份 到目标位置。
跨平台支持
支持各种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程序,实 现统一的数据保护和管理。
自动化与智能化
提供自动化策略配置和智能监控功能,减少 人工干预和管理成本。
03
安装与配置 CommVault备份系统
系统环境准备
01
02
03
硬件要求
确保服务器满足最低硬件 要求,包括处理器、内存 、存储空间等。
操作系统
选择支持的操作系统版本 ,如Windows或Linux, 并确保系统已正确安装和 配置。
在还原数据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数据不一致、恢复失败等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 相应的解决方法,如重新执行恢复操作、检查备份数据等。
验证数据完整性
01
数据完整性验证方法
CommVault数据备份 - 技术

智能化管理
– 层次化策略管理 – 用户权限管理 – 能与AD结合 – 系统就绪检测 – 能事先检测要做的备份能不能成功
新一代的体系结构
MediaAgent
Data Index Data Mover Media Manager
QiNetix Common Technology Engine
MediaAgent
– 全新的系统结构 - 数据索引,介质管理,策略管理
2002:推出QiNetix统一数据管理套件
– 实现全方位的数据保护
2007:推出Simpana一体化信息管理套件
– 内容查找
CommVault解决之道
提高可靠性的技术手段 成功 率低
减少人工干预
图形化操作,无需脚本 系统预检和分析
Source: META Group, Proactive Data Protection, April 2004
备份方案存在的问题
备份时间太长
恢复时间太长
需要手工干预
判断备份/恢复成功困难
介质管理
Source: ESG, The Evolution of Enterprise Data Protection, December 2003
N:1
1:N
级联
利用“一次过”恢复技术减少恢复次数
Single Pass Restore
传统利用增量的恢复方式
Full
1 2 3 4 3 5 6 3 3 4 5 2
“一次过”增量恢复方式
Full
1 2 3 4 5 6 7 8 9 6 6 7 8 10 10 10 6 6 3 3 3 3 1 1 2
提高结构的灵活性
CommVault – 更灵活、更容易扩展
CommVault备份方案书+++++E3+

CommVault 备份方案书(附件)(一)目录一、总论 (4)1.1项目建设背景 (4)1.2数据备份的原则 (8)1.3备份系统的架构方式 (10)1.3.1 传统数据备份方式-LAN备份 (10)1.3.2 基于SAN架构的LAN-Free备份 (10)1.4备份数据的保存方式 (12)1.4.1 D2T方式 (12)1.4.2 D2D方式 (12)1.4.3 D2D2T方式 (12)二、项目备份需求分析 (13)2.1系统现状分析 (13)2.2备份需求分析 (13)2.3 CommVault Galaxy备份软件体系结构 (13)2.3.1备份服务器-CommServe. 132.3.2介质代理服务器-MediaAgent. 142.3.3备份客户端-iDataAgent. 142.4 CommVault的Galaxy备份软件的显著优势 (14)三、设计及部署方案 (16)3.1 系统部署方式及数据流描述 (16)3.4 备份系统的存储策略 (16)3.5 备份数据保存时间策略 (18)3.6 备份数据分类 (19)4.3 操作系统备份及恢复方法 (20)4.4 基于图形界面的Oracle数据库备份及恢复方法 (20)4.5 文件形式数据备份及恢复方法 (23)4.5.1 什么是合成备份及其优点 (23)4.5.2 文件备份及恢复方法 (24)四、CommVault备份软件实现的功能 (24)五、CommVault Galaxy备份恢复软件主要特点简介 (26)5.1 磁盘优化技术(Optimized disk) 275.2 跨越磁盘(Media spanning on disk) 285.3 一次性恢复(One Pass iRestor) (28)5.4 合成全备份(Synthetic Full) 295.6 辅助拷贝(Auxiliary Copy) 305.7 存储策略(Storage Policies) 305.8 存储组迁移(Media Group Migration) 315.9 数据老化(Data Aging) 315.10 自动发现存储设备(Auto Discovery of storage devices) 32 5.11 应用级的集成(Application level integration) 325.12 小颗粒精确恢复(Granular Restores) 335.13 单一实例备份和恢复(Single-Instance) 335.14 可伸缩性(Scalability) 335.15 印象级备份(Image Level Backup) 345.16 重起功能/检测点(Restart/Checkpoint) 345.17 Galaxy高级功能包(AFP) 355.18 数据加密(Data Encryption) 355.19 储藏跟踪(Vault Tracker) 365.20 CommCell迁移(CommCell Migration) 385.21 网格存储(GridStor) 385.22 数据校验(Data Verification) 39附录1 CommVaul的目标:实现统一的数据管理 (41)附录2 CommVault统一数据管理平台QiNetix的体系结构 (44)1.1 CommCell 471.2 单一的图视能对所有的数据拷贝进行管理 (48)1.3通用技术引擎CTE(Common Technology Engine) 491.4通用存储管理服务器(CommServer StorageManager) 501.5介质代理(MediaAgent) (50)1.6客户端代理ClientAgents(iDA、DMA、DAA、QRA、SRA) 511.7几种典型的配置方法 (52)附录3 公司介绍 (55)1.1公司介绍 (55)1.2 CommVault客户的评价 (56)1.3 CommVault的服务和支持 (57)一、总论1.1项目建设背景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应用的逐渐成熟,围绕信息化产生的各种技术也越来越多,其中涉及数据存储领域的技术目前主要包括网络连接存储(NAS)技术、IP-SAN技术、存储局域网(SAN)技术等。
CommVault数据备份__方案

– 轻松实现备份介质的异地保存
• 主数据中心作为二级数据中心的备份中心
– 充分实现数据中心间资源共享
• 数据交换;设备共享;管理共享
CommVault全省数据保护拓扑架构
省中心
磁盘
MA
SAN
SDR
CommServe 统一的控制台
省容灾中心
SDR / Auxcopy
磁盘
数据源
D:\
D:\
11010110…
数据副本
恢复方式
RPO
RTO
D’:\ D’ D”
装载 D’ 卷
一天 / 几十分 钟
把快照卷(D’,
D”, D”’) D”’ 拷贝到D卷,再
n小时
装载
>= 几分钟
>= 几分钟
断开连接,再 装载或拷贝
连续
>= 几分钟
先恢复数据, 再启动应用
一天
几小时/ 几天
数据副 本个数
– 省中心无法知道每个地市中心数据备份情况
• 每天打电话给地市中心备份管理人员?
– 每个中心需要单独实现备份介质的异地保存
• 99%没有做异地保存
– 无法实现数据中心间资源共享
• 数据交换;设备共享;管理共享
现有的数 据中心中 ,真正把 备份软件 用起来得
不超过 50%!
保证所有数据中心备份系统运营,非常困难!
1
带库
iDA iDA
iDA
iDA
ORACLE
SQL
SQL
iDA
Windows
统一备份解决方案
全省部署一套备份软件
– 每个地市备份到当地;然后拷贝到省中心,实现异地存放 – 全省只要1-2个专家;能随时知道每个地市数据保护的情况 – 可以在省、地市之间实施详细的职责分配
Commvault企业数据备份恢复平台介绍

系统调用接口 内存管理 进程管理 网络服务 TCP/IP 驱动程序 设备驱动 网卡驱动 OS
• 软件部分
• 操作系统
• Windows • Linux
• Unix(AIX、HP-UX、Solaris)
Socket
内存(GB)
• VMware、Hyper-V、Xen Server • RED HAT Enterprise、Nutanix、Huawei
• 云的概念
• 云是一种新兴的共享IT基础架构,通过网络将大量计算机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大型虚拟系统,为客户提供各种IT服务。
• IaaS(Infrastructure-as-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提供:VM + OS • PaaS(Platform-as-a- Service):平台即服务,提供:VM + OS + DB + MW • SaaS(Software-as-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提供:VM + OS + DB + MW + APP
• 外置存储
• 光钎通道 :与FC-SAN相连接,大容量高速,块级设备 • iSCSI:与iSCSI-SAN相连接,大容量中高速,块级设备 • NAS :与LAN相连接,文件共享 • 磁带库:与SAN或SCSI相连接,离线存储 • 云存储:与WAN或Intent相连接,对象存储
磁盘
SSD
磁带
6
虚拟机及云
虚拟化,云计算是必然的趋势
物理机 虚拟化 私有云 公有云
应用 服务器
网络 存储
8
备份
• 什么是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