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课《七月的天山》知识点
[笔记]4七月的天山
![[笔记]4七月的天山](https://img.taocdn.com/s3/m/a4ecaa1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07.png)
*4 七月的天山一、教材分析:《七月的天山》,在写法上既按照浏览的先后顺序,又体现了一步一景的描写方法,作者抓住七月的天山雪峰、飞溅的雪水、原始森林和天山深处的野花来展现天山的美。
这些特点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课文中许多优美的比喻句子,可以让学生抄下来。
(虽然强调略文课文粗知大意,在词句训练方面一般不作过高要求,但有的略读课文,可以有摘抄、仿写或拓展的练习,如三上的略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
)二、教学要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重点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五、课前准备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六、课时安排:1——2课时七、学习过程:(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
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
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
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
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
【范文】四年级语文《七月的天山》知识点复习

四年级语文《七月的天山》知识点复习【原文】七月的x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被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
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优美。
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里溪水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水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锻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字词学习】字:抛、绣词:骑马、戈壁、高耸、融化、山涧、峭壁、缓慢、俯视、寂静、翠绿、幽静、荡漾、绵延、白皑皑、五彩斑斓【重点句子】1.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被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2.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课堂笔记
日期:7月1日
本节课的主题是《天山的美丽》,老师带我们一起了解天山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1.天山是我国的重要山脉,位于新疆地区。
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之一,也是世界自然遗产。
2.天山的主峰是托木尔峰,海拔达到了7546米。
这是一个征服者的梦想,也是一个摄影家的天堂。
3.天山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我们学习了几种常见的动植物,如雪豹、白鹤、青稞等。
它们都是天山的独特景观。
4.天山还有许多美丽的湖泊和森林。
我们观看了一些图片,感受到了天山的壮丽和神奇。
5.我们要保护天山的美丽,不乱扔垃圾,不破坏动植物的栖息地。
保护天山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这节课让我对天山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激发了我保护环境的意识。
我会努力学习,将来可以亲自去天山一探究竟。
四年级下册第四课七月的天山

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四)
一、学习目标:1、理解8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
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
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
美的熏陶。
二、重点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天山风景的图片。
导入: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随作者一起游览了江南的山水、神奇的溶洞。
今天,我们将去北国的天山游览一番,你们喜欢吗?播放天山风景的课件。
天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交流)任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流程:1、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2、小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展示分享。
4、师生共同梳理提升。
活动二:走近七月的天山
任务:文中主要写了七月的天山的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流程:1、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2、小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展示分享。
4、师生共同梳理提升。
活动三:品味七月的天山
任务:读了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流程:1、再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2、小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展示分享。
4、师生共同梳理提升。
教学反思:1注意让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复述和表达课文.。
2把优美的句子和表达抄一抄。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七月的天山句子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七月的天山》句子赏析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
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
2、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两个“从”字,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写出雪水动人的姿色,多像细长的闪闪发光的银链;溪流抛起的浪花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又是多么确切形象的比喻。
3、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是“漏”下,这里不用“照”字而用“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
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4、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一说“矫健”,一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之中。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七月的天山》课文探究1、课文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述。
写了七月间游人最理想的去处是骑马上天山。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反衬了此时天山的凉爽。
“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是这一段的重点,也是全文的总起。
2、课文的2、3、4、5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野花,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奇异景观的赞美之情和作者置身其间身心的美好感受。
⑴写雪峰一段,突出了它高矗巨大、寒气扑面、云影飘动的特点。
[精选]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知识点分析
![[精选]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知识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f33dbc9b89680203d825c0.png)
精品资料范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知识点
1. 作者简介
2. 相关背景
3. 主要内容
1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原名黄潮洋,祖籍广东大埔县。
中国作家协会驻会作家。
1935年参加北平作家协会和文艺团体《泡沫社》《浪花社》,从此正式从事写作。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肥沃的土地》《风砂之恋》《阳光灿烂照天山》《丹凤朝阳》;短篇小说集《流落》《山野的故事》;中篇小说《奴隶的花果》;散文集《幸福的人》《在哈萨克牧场》《遥远的问候》《边疆的风貌》等。
2相关背景
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有感,写下此文。
3主要内容
描写了天山的自然风光,展现了一副独特迷人的风景画,给以美的享受。
1。
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4七月的天山

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4七月的天山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4课《七月的天山》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天山是国内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我们在此整理了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4课《七月的天山》,供大家参阅,期望大家在阅读流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4课《七月的天山》原文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立刻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季似的凉爽。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都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
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立刻,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愈来愈美。
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愈加的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渐渐变得柔美。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个山脚。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样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样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样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在立刻你用不着离鞍,只须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个时候并不是春季,但是有哪一个春季的花园能比得过这个时候天山的无边繁花呢?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4课《七月的天山》教学建议1、作为略读课文,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2、学生自读后可作一次反馈,让他们说说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是如何一种景象,充分让学生自由交流,并提出还有哪几种不理解的问题。
人教小学语文四下《4七月的天山》

七月的天山
目录
课文讲解
水
树
清澈、纯净、圣洁 浓密、幽深
七月天山 的美
花
五彩缤纷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 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 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 呢?
七月的天山
目录
课文总结
总起 七月上天山 ( 1)
最理想
七 月 的 天 山
水:无限生机
分述 ( 2— 4)
树:相映成趣 花:耀眼绚烂
移 步 换 景
七月的天山
目录
课文讲解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 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 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 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两个“从”和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 动的磅礴气势;“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写出 了雪水灵动的形态美和光亮美;“千万朵盛开的 白莲”突出了雪水的清澈、纯净、圣洁之美。
自学提示二 请同学们把课文默读一遍,边 读边思考下面这个问题: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天 山的?找出相关的语句。
自学提示三
快速阅读课文2、3、4自然 段,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并且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用笔标注。
七月的天山
目录
课文讲解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抛在后 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 凉爽。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 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七月的天山
目录
课文讲解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 形也逐渐变得柔美。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 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 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 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 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 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 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七月的天山
一、生字词:
1、多音字:
饮 yìn饮马 yǐn饮水
2、近义词:
凉爽--凉快寂静--安静闪耀--闪烁
3、反义词:
凉爽--闷热高悬--低垂俯视--仰视
4、词语解释:
戈壁滩:是蒙古语译音,意为“难生草木的地”。
为粗砂、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无土壤发育,植物稀少,按成因可分风化的砾质戈壁、水成的砾质戈壁和风化的沙质戈壁。
主要分布在蒙古南部,我国内蒙古北部。
塔里木、柴达木等盆地山麓,也有砾质戈壁带分布。
山涧:山间的水沟。
洄水涡:水流回旋。
二、句子理解:
①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
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
②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两个“从”字,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写出雪水动人的姿色,多像细长的闪闪发光的银链;溪流抛起的浪花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又是多么确切形象的比喻。
③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是“漏”下,这里不用“照”字而用“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
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④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一说“矫健”,一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
花的海洋之中。
三、课文分析:
1、本文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
先写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本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重点从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课文是总分总的结构。
4*七月的天山
一、把下列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白d____ 缎.山j____ 涧.f____ 俯.视白____i 皑.皑
马____í蹄.飞j____ 溅.绵y____ 延.马____n 鞍.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雪峰( )的白莲( )的雪水( )的溪水
( )的山涧( )的鳞光( )的日影( )的塔松
三、按要求写词语。
1.在括号里填入表示“看”的词语。
(1)你骑在马上,可以( )阳光透射到清澈的水底。
(2)( )蓝天,朵朵白云轻轻地飘荡。
(3)战士们手握钢枪( )着前方。
(4)站在山顶( ),整个村庄尽收眼底。
2.用“柔”组成词语填入括号中。
(1)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 ),山形也逐渐变得( )。
(2)这幅画色彩明丽,线条( )。
(3)妈妈很( ),从不跟我发火。
四、指出下列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 )
2.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
3.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云飘在高空中,显得格外轻盈。
( ) 探究应用
五、品读句子。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这句话把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填空。
《七月的天山》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按照从______到______、由______及______的顺序,依次描绘了天山的______、______的美景,天山______的景象,重点从天山的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参考答案
4*七月的天山
一、uàn iàn ǔ á t iàn án ā 二、巨大高洁纯净清澈幽静闪闪斑驳高大三、1.(1)俯视(2)仰望(3)注视(4)远眺 2.(1)柔嫩柔美(2)柔和(3)温柔四、1.比喻 2.反问 3.排比五、飞泻而下的雪水千百条银链往上抛的浪花盛开的白莲六、移步换景上下远近溪流密林深处水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