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常见并发症及处理PPT精选课件
合集下载
PICC常见并发症护理 ppt课件

PPT课件
15
机械性静脉炎(续)
预防:
穿刺前做好心理护理,降低应激反应 穿刺中保持与病人的良好交流 穿刺中避免手套接触导管 送管中动作轻柔,尽量匀速 穿刺后常做握拳动作
PPT课件
16
2、化学性静脉炎
原因:刺激性药物、PH或渗透压超出正常范围、不合理的 稀释、快速输注、微粒、留置时间与导管尖端位置 预防: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充分血液稀释;合理药物稀释; 滤器使用 处理:通知医生;拔管
PPT课件
35
溶栓剂的配制
25万单位的尿激酶加50ml
生理盐水
PPT课件
36
脲激酶
20ml空注射器
PPT课件
37
药物性堵管怎样溶栓?
脂肪乳剂引起堵塞选择70%乙醇。(国内暂无) 药物配伍禁忌引起堵塞可根据药物的 PH值选择弱盐酸或碳 酸氢钾,改变沉淀物的溶解能力。
PPT课件
38
局部皮疹
PICC常见并发症护理
PPT课件
1
穿刺时的并发症、原因及处理
1、渗血、血肿
原因:导入鞘过大,穿刺不当、创伤性 穿刺、静脉损伤、血小板计数低、有出 血倾向的病人、抗凝治疗(如服用阿斯 匹林)的病人、化疗病人(凝血机制障碍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穿刺后活动过 度
PPT课件 2
1、渗血、血肿(续) 处理: 穿刺后24小时避免过度活动; 安装完毕后于穿刺点加压止血; 有出血倾向病人术后第一个 24 小时采 取加压敷裹,敷料湿了及时更换敷料; 必要时给予止血剂。
PPT课件 27
感染的原因
长期住院 无菌操作,洗手 病人的状况(如免疫力低下病人) 护理措施(敷料更换频率?皮肤消 毒?)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2024版)

静脉血栓
诊断方法
静脉造影是确诊静脉血栓的金标准 血管彩超检查具有无创、安全、快捷、费用低
等特点,为较理想的诊断方法,其敏感性、特 异性较高
28
静脉血栓的预防
❖ 根据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材质和型号 ❖ 避免选择影响肢体活动的静脉进行置管 ❖ 穿刺过程尽量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 适当的肢体活动,避免压迫术肢 ❖ 保持导管尖端在适当的位置 ❖ 超声导引技术置管
毒剂或抗菌药涂层的短期中心静脉导管和浸有氯己 定的海绵敷料。
38
导管损伤
症状及表现
• 给药时液体自穿刺点回漏 • 导管外露部分漏液 • 导管断裂
39
导管损伤
原因
• 穿刺鞘反复使用损伤导管
• 导丝划伤导管
• 修剪导管不当
• 安装连机器方法不当
• 不正确的导管固定
• 暴力冲管和高压注射所致
• 锐利物品的意外损伤
22
负压溶栓复通技术
Step7:用10毫升注射器以“脉冲”方式冲洗导管, 使用20毫升生理盐水,遵循规范的冲洗方式
23
负压溶栓复通技术
尿激酶溶栓注意事项:
1、评估凝血功能,遵医嘱使用药物 2、溶栓过程中嘱病人减少活动,防止接口松脱 3、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凝血功能障碍的表现 4、采用负压方法,不要把尿激酶推入病人体内
第一天减少肢体活动,利于穿刺点愈合 第二天鼓励松拳握拳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原则:避免大幅度的活动及反复屈伸肘关节
7
机械性静脉炎
处理
❖ 抬高患肢,增加手指的精细活动, 促进静脉回流 ❖ 局部:
--- 喜疗妥乳膏,可预防性使用 --- 美皮康、康惠儿水胶体敷料 --- 湿热敷/中药外敷 --- 物理治疗:红外线、微波照射等
PICC置管后并发症及相关处理方法ppt课件

加强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不断改进PICC置管技术和护理措施,提高 置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 生。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支持,提高患者 对治疗的认知度和配合度,促进患者的康 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THANKS
感谢观看
导管异位
通过X线确定导管尖端位 置,调整导管位置或重新 置管。
导管断裂
立即停止使用,用无菌纱 布包裹断裂部分并拔出, 必要时手术取出。
感染性并发症处理
局部感染
加强局部护理,定期更换敷料,遵医嘱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立即拔管,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观察病情变化。
血栓性并发症处理
静脉血栓形成
定期使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冲洗导管,以保持 导管通畅,防止血栓形成。
避免压迫
避免在置管侧肢体测量血压或进行静脉穿刺,以 免压迫导管影响通畅。
患者教育
指导患者避免剧烈活动或过度弯曲置管侧肢体, 以防止导管移位或脱落。
加强患者观察和记录
观察内容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注意穿刺点有无红肿、疼痛、渗 出等感染迹象。
抬高患肢并制动,禁止在患肢输液,遵医嘱使用抗凝及溶栓 药物。
导管内血栓形成
用生理盐水冲管,若无法疏通则拔管,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 。
其他并发症处理
静脉炎
停止在此静脉输液,抬高 患肢并制动,局部外用药 物如喜辽妥等。
穿刺点渗血
局部加压包扎,减少肢体 活动,必要时遵医嘱使用 止血药物。
空气栓塞
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卧位和 头低足高位,吸氧,密切 观察病情变化。
PICC置管方后法并p发pt症课及件相关处理
目录
• 引言 •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 • 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 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 PICC置管后的护理要点 • 总结与展望
PICC的并发症及处理ppt课件

.
4
PICC的概述
1929 德国外科医师Forssmann 从自 己前臂肘窝置入4Fr的输尿管到上腔静脉。 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使用PICC的人。二十 世纪七八十年代,PICC技术在化学治疗、 刺激性药物输注、静脉营养治疗中逐渐 应用。1998年引进中国,近十年在我国 得到广泛临床使用。PICC避免了药物对 病人血管的损伤,避免刺激性药物损伤 血管内膜引起的血栓,解决了血管条件 差病人输液的难题,长期输液治疗的病 人避免了每天扎针的痛苦,并且在危重 病人的抢救中发挥巨大作用。
发现进行处理。正确的冲管、封管。 ③应做好护理记录,尤其要记录臂围,置管后前3天每日测量1
次,如发现臂围增加立即寻找原因进行处理。 ④PICC置管后要做好护理宣教,如:如何活动肢体、平时的体
位对PICC管的影响等、加强对护工及家属的培训使其了解 PICC管的日常护理。
.
29
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导管损伤
.
5
PICC的概述
国外在60年代开始研究使用,现已被广 泛使用。
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在2000年以前呈 缓慢增长。
现已被广泛应用,如肿瘤病人化疗、普外科、 新生儿病房、肠外营养、重症监护等。
.
6
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
.
7
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
A
B
C
D
E
F
G
H
导 管 异 位
机 械 性 静 脉 炎
处渗漏。
PART 1
导管体内部分破损
液体渗漏可有 局部疼痛或皮
下肿胀。
PART 2
.
导管栓塞
患者可无症状 或可能产生严 重的系统性临 床症状:呼吸 困难、心悸、 心动过速等。
PICC常见并发症的处理PPT课件

操作规范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拔管,避免感染;掌握正确的拔管角度和力度,避免损伤血管;拔管过程中密切观察 患者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THANKS
监督检查
定期对无菌操作执行情况进行监 督检查,确保规范落实。
感染后治疗策略选择
抗生素治疗
根据感染类型和病原体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
治疗。
局部处理
对感染部位进行清洁、 消毒、换药等局部处理
。
拔管处理
若感染严重或无法控制 ,需考虑拔除PICC导管
并送检。
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支 持,增强机体抵抗力。
辅助检查在拔管中应用价值
超声检查
01
利用超声引导,明确导管位置、血栓及血管情况,为拔管提供
准确信息。
X线检查
02
通过X线透视或摄片,观察导管在血管内的走行及异位情况。
DSA检查
03
在DSA引导下进行拔管,可实时观察导管位置和血流情况,确
保拔管安全。
拔管技巧培训和操作规范
培训内容
包括PICC导管的结构、功能、拔管适应症与禁忌症、拔管操作流程等。
预防措施重要性
减少并发症发生
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 地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提 高患者置管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
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延长导 管的使用时间,避免频繁更换 导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不便 。
降低医疗成本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降低因 处理并发症而产生的额外医疗 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风险评估模型应用
将风险评估模型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以制定相应 的干预措施。
预防性药物使用指导原则
药物选择原则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拔管,避免感染;掌握正确的拔管角度和力度,避免损伤血管;拔管过程中密切观察 患者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THANKS
监督检查
定期对无菌操作执行情况进行监 督检查,确保规范落实。
感染后治疗策略选择
抗生素治疗
根据感染类型和病原体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
治疗。
局部处理
对感染部位进行清洁、 消毒、换药等局部处理
。
拔管处理
若感染严重或无法控制 ,需考虑拔除PICC导管
并送检。
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支 持,增强机体抵抗力。
辅助检查在拔管中应用价值
超声检查
01
利用超声引导,明确导管位置、血栓及血管情况,为拔管提供
准确信息。
X线检查
02
通过X线透视或摄片,观察导管在血管内的走行及异位情况。
DSA检查
03
在DSA引导下进行拔管,可实时观察导管位置和血流情况,确
保拔管安全。
拔管技巧培训和操作规范
培训内容
包括PICC导管的结构、功能、拔管适应症与禁忌症、拔管操作流程等。
预防措施重要性
减少并发症发生
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 地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提 高患者置管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
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延长导 管的使用时间,避免频繁更换 导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不便 。
降低医疗成本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降低因 处理并发症而产生的额外医疗 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风险评估模型应用
将风险评估模型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以制定相应 的干预措施。
预防性药物使用指导原则
药物选择原则
PICC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图文PPT课件

3、如意金黄散加蜂蜜外敷能有效治疗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
.Leabharlann 22血栓性静脉炎定义:指静脉血管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同时伴有 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血管血栓性疾病,病变主 要累及四肢浅静脉和深静脉。血栓可以引起炎症, 炎症可以引起血栓,两者互为因果。
炎症
血栓
.
23
诊断标准
PICC的血栓性静脉炎多沿静脉走行并出现红、 肿、热、痛症状,疼痛部位可触及条索状硬 物。结合血管损伤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即可确 诊。
❖ 影响因素: ❖ 内源性因素 ❖ PICC的留置时间 ❖ 使用多腔导管 ❖ 敷料
.
8
CRBSI的预防
❖ 注意保持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 ❖ 最大面积的无菌覆盖,皮肤消毒的屏障大小影响了CRBSI的发生率; ❖ 应用有效消毒剂; ❖ 定期更换穿刺点辅料; ❖ 避免定期更换PICC; ❖ 保持接头处无菌。
❖ 2、中心静脉导管血样本培养的菌落数大于外周静 脉血培养的菌落数的5倍以上;
❖ 3、中心静脉血培养比外周静脉血培养出现阳性结 果的时间早2小时以上。
.
6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病因: 1.皮肤置管部位的侵入; 2.导管接头的侵入; 3.远处感染的血流播散; 4.污染液的直接输入; 5.生物被摸
.
7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质。 ❖ 置管后加压包扎时间过长,绷带包扎过紧。
.
19
预防重于治疗
❖ 正确摆放体位,可以 减少导管对血管壁的 刺激,提高置管的成 功率;
❖ 严格规范置管操作, 送管动作轻柔;冲洗 手套导管;
.
20
预防重于治疗
❖ 操作者在置管前进行部位和血管的评估,选择细口 径导管(4F),尽量选择贵要 静脉;
.Leabharlann 22血栓性静脉炎定义:指静脉血管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同时伴有 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血管血栓性疾病,病变主 要累及四肢浅静脉和深静脉。血栓可以引起炎症, 炎症可以引起血栓,两者互为因果。
炎症
血栓
.
23
诊断标准
PICC的血栓性静脉炎多沿静脉走行并出现红、 肿、热、痛症状,疼痛部位可触及条索状硬 物。结合血管损伤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即可确 诊。
❖ 影响因素: ❖ 内源性因素 ❖ PICC的留置时间 ❖ 使用多腔导管 ❖ 敷料
.
8
CRBSI的预防
❖ 注意保持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 ❖ 最大面积的无菌覆盖,皮肤消毒的屏障大小影响了CRBSI的发生率; ❖ 应用有效消毒剂; ❖ 定期更换穿刺点辅料; ❖ 避免定期更换PICC; ❖ 保持接头处无菌。
❖ 2、中心静脉导管血样本培养的菌落数大于外周静 脉血培养的菌落数的5倍以上;
❖ 3、中心静脉血培养比外周静脉血培养出现阳性结 果的时间早2小时以上。
.
6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病因: 1.皮肤置管部位的侵入; 2.导管接头的侵入; 3.远处感染的血流播散; 4.污染液的直接输入; 5.生物被摸
.
7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质。 ❖ 置管后加压包扎时间过长,绷带包扎过紧。
.
19
预防重于治疗
❖ 正确摆放体位,可以 减少导管对血管壁的 刺激,提高置管的成 功率;
❖ 严格规范置管操作, 送管动作轻柔;冲洗 手套导管;
.
20
预防重于治疗
❖ 操作者在置管前进行部位和血管的评估,选择细口 径导管(4F),尽量选择贵要 静脉;
PICC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ppt课件

PICC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带管时间长、 无严重并发症等诸多优点,现已被临床广泛使用。
2020/11/29
5
国内概况
开展10余年 主要在国内大、中城市,发展不平衡,未完全形成规模 但越来越被重视。 目前国内大量运用于肿瘤化疗、成人术后肠外营养通路
和早产儿营养通路的建立,近来也用于危重患者、烧伤 患者、颅脑损伤患者。 有一些相应的书籍出版、相关的论文发表。 并发症出现的频次也有所增加。
血管条件差可能穿刺失 败的几率
2020/11/29
17
导管末端进入右心房或心室导致心律失常
原因:
导管插入过长
预防:
1.正确测量导管长度 2.及时询问病人,认真听取
病人主诉 3.操作结束后立即拍X光片 4.可根据病人主诉,及时调
整导管长度
2020/11/29
18
误穿动脉或神经损伤
原因:
预防:
1.技术不过关 2.人体解剖不熟悉
3.静脉有瘢痕、硬化 3.若有其他血管选择可重新穿刺置管
4.若没有其他血管选择可做为中长导管 留置(不做首选)
2020/11/29
16
送管易位
原因:
1.置管上臂未与身体 保持90度
2.静脉畸形 3.动作粗暴 4.肺部病变
预防:
1.根据血管的粗 性选择合适的导管
2.提高穿刺技术 3.提前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因
20ml空注射器
39
负压方式使完全堵塞的导管再通(二)
保留30分钟
2020/11/29
40
负压方式使完全堵塞的导管再通(三)
20ml生理盐水备用
2020/11/29
41
对PICC堵塞物的分析
2020/11/29
5
国内概况
开展10余年 主要在国内大、中城市,发展不平衡,未完全形成规模 但越来越被重视。 目前国内大量运用于肿瘤化疗、成人术后肠外营养通路
和早产儿营养通路的建立,近来也用于危重患者、烧伤 患者、颅脑损伤患者。 有一些相应的书籍出版、相关的论文发表。 并发症出现的频次也有所增加。
血管条件差可能穿刺失 败的几率
2020/11/29
17
导管末端进入右心房或心室导致心律失常
原因:
导管插入过长
预防:
1.正确测量导管长度 2.及时询问病人,认真听取
病人主诉 3.操作结束后立即拍X光片 4.可根据病人主诉,及时调
整导管长度
2020/11/29
18
误穿动脉或神经损伤
原因:
预防:
1.技术不过关 2.人体解剖不熟悉
3.静脉有瘢痕、硬化 3.若有其他血管选择可重新穿刺置管
4.若没有其他血管选择可做为中长导管 留置(不做首选)
2020/11/29
16
送管易位
原因:
1.置管上臂未与身体 保持90度
2.静脉畸形 3.动作粗暴 4.肺部病变
预防:
1.根据血管的粗 性选择合适的导管
2.提高穿刺技术 3.提前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因
20ml空注射器
39
负压方式使完全堵塞的导管再通(二)
保留30分钟
2020/11/29
40
负压方式使完全堵塞的导管再通(三)
20ml生理盐水备用
2020/11/29
41
对PICC堵塞物的分析
PICC常见并发症和预防处理 ppt课件

• 定时检查导管的外露长度,及时发现导管 的移位及时处理; • 尽量避免或减轻可能导致胸腔压力增加的 因素; • 一旦发现导管滑脱,并沿血管进入心脏时, 马上用止血带结扎上臂血管,松紧度以不 妨碍动脉循环但能阻止静脉的回流为宜, 尽量阻止导管的进一步内移,并通知医生 紧急采取医疗措施。
PPT课件 19
PPT课件
13
• 任何疾病或外在因素导致胸腔压力增高的 情况(如打喷嚏、剧烈的咳嗽、呕吐、使 用呼气末正压通气、上腔静脉压迫征、心 衰等),都可导致导管的移位。
PPT课件
14
• 2、症状/体征 • 送管阻力大甚至无法送管; • X光或B超下可看到导管弯曲打折、前端异 位或不在原来的位置; • 病人局部神经感觉异常:上臂疼痛、肿胀、 头痛、脖子肿胀; • 病人在输液时可听到液体流动的声音(误 入颈内/外静脉);
PPT课件
40
• 九、早期机械性静脉炎 • 1、原因 • 与导管的材料和型号有关:选用型号过大、 材质偏硬的 PICC导管; • 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和技巧有关:穿刺、 置管的时间过长; • 送管速度过快; • 置管的手臂过度活动;或频繁更换敷料;
PPT课件 41
• 与选择的静脉有关:左侧或头静脉穿刺、 送管困难; • 与患者的状况有关:患者的病情、年龄、 病因等。 • 静脉炎严重度分级:
PPT课件
42
• • • •
0 无临床症状 1 穿刺部位有红斑,伴有或无疼痛 2 穿刺部位有红斑、疼痛,伴有或无水肿 3 穿刺部位有红斑、疼痛,伴有或无水肿, 静脉条纹形成,可触及索状物 • 4 穿刺部位有红斑、疼痛,伴有或无水肿, 静脉条纹形成,可触及索状物,长度大于 2.5CM,并有脓性渗出
PPT课件 4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炎症
血栓
23
诊断标准
PICC的血栓性静脉炎多沿静脉走行并出现红、 肿、热、痛症状,疼痛部位可触及条索状硬 物。结合血管损伤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即可确 诊。
24
血栓形成三要素
PICC
留 置
血
血
液
管
高
内
凝
皮
管
状
损
态
伤
25
PICC引发血栓性 静脉炎的原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异位
Ⅰ 级:局部涂喜辽妥软膏,次日并行局部按摩; Ⅱ级:局部热敷,并涂喜辽妥软膏。 3、如意金黄散加蜂蜜外敷能有效治疗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
22
血栓性静脉炎
定义:指静脉血管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同时伴有 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血管血栓性疾病,病变主 要累及四肢浅静脉和深静脉。血栓可以引起炎症, 炎症可以引起血栓,两者互为因果。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机械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 PICC导管的破损
5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定义: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血管内留置导管的 患者有血行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寒战、低血压 等,并从导管和血培养中分离出相同的病原菌,无 其他感染源入侵,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半定量培养结果≥15cfu,定量培养结果≥10平方 cfu,同时伴有明显的局部和全身中毒症状; 2、中心静脉导管血样本培养的菌落数大于外周静 脉血培养的菌落数的5倍以上; 3、中心静脉血培养比外周静脉血培养出现阳性结 果的时间早2小时以上。
9
CRBSI的预防
导管内腔浸有抗生素可减少局部细菌的定植及 CRBSI发生的危险;
杀菌剂包被导管; 预防使用抗生素,比较有争议,目前不主张使用。 教育作用。教育培训计划能够降低CRBSI的发生
率。
10
CRBSI的处理
经验性治疗,如果确诊存在CRBSI,最初的抗生素治 疗属于经验性用药。由于金葡菌和血浆凝固酶阴性 的葡萄球菌是CRBSI最见的感染源,目前最初的经 验用药以万古霉素为主。
28
禁忌症
肘部静脉血管条件差 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不能固定 乳腺癌术后患侧肢体静脉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 欲插管位置有放射治疗史、血栓形成史、外科血管手术史 确诊患者对器材过敏 菌血症、败血症
29
PICC置管后对患者的指导
叮嘱患者置管侧肢体适度活动,避免置管侧肢体 提重物、过度外展、上举、旋转运动,致导管随 肢体运动而增加对血管内壁的机械刺激。置管34d后,每天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进行湿热敷。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导管尖端位于腔静脉
临床应用20+年
新生儿 病房以及家庭、治疗中心 急救中心和ICU
3
PICC与中心静脉导管有什么不同?
PICC
感染率 2%以内
操作者 经过培训的护士
6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病因: 1.皮肤置管部位的侵入; 2.导管接头的侵入; 3.远处感染的血流播散; 4.污染液的直接输入; 5.生物被摸
7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影响因素: 内源性因素 PICC的留置时间 使用多腔导管 敷料
8
CRBSI的预防
注意保持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 最大面积的无菌覆盖,皮肤消毒的屏障大小影响了CRBSI的发生率; 应用有效消毒剂; 定期更换穿刺点辅料; 避免定期更换PICC; 保持接头处无菌。
穿刺难度 外周穿刺 — 穿刺危险小 — 穿刺成功率高
外周留置 — 感染率低 — 留置时间长 (数月至壹年)
对象: 稳定状态静脉输液
CVC
感染率 >26%
医生
颈内、锁骨下穿刺 盲穿 穿刺并发症危险
躯干部位留置 — 感染率高 — 短期留置
急重症、大手术
4
PICC常见并发症
18
诱发因素
其他因素: 有学者观察发现导管性静脉炎者多是过敏体
质。 置管后加压包扎时间过长,绷带包扎过紧。
19
预防重于治疗
正确摆放体位,可以 减少导管对血管壁的 刺激,提高置管的成 功率;
严格规范置管操作, 送管动作轻柔;冲洗 手套导管;
20
预防重于治疗
操作者在置管前进行部位和血管的评估,选择细口 径导管(4F),尽量选择贵要 静脉;
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的静脉条索状物的长度大于1英寸,有脓 液流出
13
静脉炎分级—1至4级症状
14
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与 PICC导管置入困难、 置管过程中尝试的次数 相关。
15
高发因素
导 管 置 入 困 难
诱发因素
好发因素
易发因素
导
导
管
管
未
漂
达
移
到
与
预 期 位
脱 出
置
16
导管折回
17
导管进入过短
合理选择置管时机,最好选择在化疗前2d给予PICC 置管;
早期干预,防患于未然,高危因素提前处理;
21
处理方法
一旦确诊为机械性静脉炎,应及时采用局部治疗,包括停止该处输液、 抬高患肢、局部湿热敷、超短波理疗或中药治疗等,一般2-3d症状消失。 治疗期间应选择另一条静脉通路,待局部消肿后继续输液。 1、外涂利百素(复方七叶皂甙凝胶) 2、针对不同程度静脉炎的处理。
PICC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
随着医学、护理学的发展,从单纯的疾病护理,发展到以 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从单纯的输液工具——头皮针, 发展到面对静脉留置针、CCVA、PICC等多种输液工具的选 择。目前各种输液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临床上得到 普及应用。掌握好各种输液工具的应用,掌握更多的新技 术,才能使我们更加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提高日常工作 效率,提高护理水平。
疗程:根据CRBSI的复杂性确定疗程。 导管的保留 抗生素锁治疗
11
机械性静脉炎
12
静脉炎的诊断标准
静脉炎
级别 0
临床标准 没有症状
1
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26
PICC置管后血栓性 静脉炎的预防
提高护士的穿刺技巧; 选择适宜的血管; 选择适宜的导管; 预防性处理:硫酸镁100ml加氟美松5mg湿敷,
3次/日; 心理护理; 细致评估,精心维护;
27
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掌握PICC的 适应症和禁忌症。严格遵守置管操作规程, 操作时使用无粉手套。
血栓
23
诊断标准
PICC的血栓性静脉炎多沿静脉走行并出现红、 肿、热、痛症状,疼痛部位可触及条索状硬 物。结合血管损伤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即可确 诊。
24
血栓形成三要素
PICC
留 置
血
血
液
管
高
内
凝
皮
管
状
损
态
伤
25
PICC引发血栓性 静脉炎的原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异位
Ⅰ 级:局部涂喜辽妥软膏,次日并行局部按摩; Ⅱ级:局部热敷,并涂喜辽妥软膏。 3、如意金黄散加蜂蜜外敷能有效治疗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
22
血栓性静脉炎
定义:指静脉血管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同时伴有 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血管血栓性疾病,病变主 要累及四肢浅静脉和深静脉。血栓可以引起炎症, 炎症可以引起血栓,两者互为因果。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机械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 PICC导管的破损
5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定义: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血管内留置导管的 患者有血行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寒战、低血压 等,并从导管和血培养中分离出相同的病原菌,无 其他感染源入侵,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半定量培养结果≥15cfu,定量培养结果≥10平方 cfu,同时伴有明显的局部和全身中毒症状; 2、中心静脉导管血样本培养的菌落数大于外周静 脉血培养的菌落数的5倍以上; 3、中心静脉血培养比外周静脉血培养出现阳性结 果的时间早2小时以上。
9
CRBSI的预防
导管内腔浸有抗生素可减少局部细菌的定植及 CRBSI发生的危险;
杀菌剂包被导管; 预防使用抗生素,比较有争议,目前不主张使用。 教育作用。教育培训计划能够降低CRBSI的发生
率。
10
CRBSI的处理
经验性治疗,如果确诊存在CRBSI,最初的抗生素治 疗属于经验性用药。由于金葡菌和血浆凝固酶阴性 的葡萄球菌是CRBSI最见的感染源,目前最初的经 验用药以万古霉素为主。
28
禁忌症
肘部静脉血管条件差 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不能固定 乳腺癌术后患侧肢体静脉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 欲插管位置有放射治疗史、血栓形成史、外科血管手术史 确诊患者对器材过敏 菌血症、败血症
29
PICC置管后对患者的指导
叮嘱患者置管侧肢体适度活动,避免置管侧肢体 提重物、过度外展、上举、旋转运动,致导管随 肢体运动而增加对血管内壁的机械刺激。置管34d后,每天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进行湿热敷。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导管尖端位于腔静脉
临床应用20+年
新生儿 病房以及家庭、治疗中心 急救中心和ICU
3
PICC与中心静脉导管有什么不同?
PICC
感染率 2%以内
操作者 经过培训的护士
6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病因: 1.皮肤置管部位的侵入; 2.导管接头的侵入; 3.远处感染的血流播散; 4.污染液的直接输入; 5.生物被摸
7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影响因素: 内源性因素 PICC的留置时间 使用多腔导管 敷料
8
CRBSI的预防
注意保持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 最大面积的无菌覆盖,皮肤消毒的屏障大小影响了CRBSI的发生率; 应用有效消毒剂; 定期更换穿刺点辅料; 避免定期更换PICC; 保持接头处无菌。
穿刺难度 外周穿刺 — 穿刺危险小 — 穿刺成功率高
外周留置 — 感染率低 — 留置时间长 (数月至壹年)
对象: 稳定状态静脉输液
CVC
感染率 >26%
医生
颈内、锁骨下穿刺 盲穿 穿刺并发症危险
躯干部位留置 — 感染率高 — 短期留置
急重症、大手术
4
PICC常见并发症
18
诱发因素
其他因素: 有学者观察发现导管性静脉炎者多是过敏体
质。 置管后加压包扎时间过长,绷带包扎过紧。
19
预防重于治疗
正确摆放体位,可以 减少导管对血管壁的 刺激,提高置管的成 功率;
严格规范置管操作, 送管动作轻柔;冲洗 手套导管;
20
预防重于治疗
操作者在置管前进行部位和血管的评估,选择细口 径导管(4F),尽量选择贵要 静脉;
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的静脉条索状物的长度大于1英寸,有脓 液流出
13
静脉炎分级—1至4级症状
14
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与 PICC导管置入困难、 置管过程中尝试的次数 相关。
15
高发因素
导 管 置 入 困 难
诱发因素
好发因素
易发因素
导
导
管
管
未
漂
达
移
到
与
预 期 位
脱 出
置
16
导管折回
17
导管进入过短
合理选择置管时机,最好选择在化疗前2d给予PICC 置管;
早期干预,防患于未然,高危因素提前处理;
21
处理方法
一旦确诊为机械性静脉炎,应及时采用局部治疗,包括停止该处输液、 抬高患肢、局部湿热敷、超短波理疗或中药治疗等,一般2-3d症状消失。 治疗期间应选择另一条静脉通路,待局部消肿后继续输液。 1、外涂利百素(复方七叶皂甙凝胶) 2、针对不同程度静脉炎的处理。
PICC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
随着医学、护理学的发展,从单纯的疾病护理,发展到以 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从单纯的输液工具——头皮针, 发展到面对静脉留置针、CCVA、PICC等多种输液工具的选 择。目前各种输液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临床上得到 普及应用。掌握好各种输液工具的应用,掌握更多的新技 术,才能使我们更加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提高日常工作 效率,提高护理水平。
疗程:根据CRBSI的复杂性确定疗程。 导管的保留 抗生素锁治疗
11
机械性静脉炎
12
静脉炎的诊断标准
静脉炎
级别 0
临床标准 没有症状
1
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26
PICC置管后血栓性 静脉炎的预防
提高护士的穿刺技巧; 选择适宜的血管; 选择适宜的导管; 预防性处理:硫酸镁100ml加氟美松5mg湿敷,
3次/日; 心理护理; 细致评估,精心维护;
27
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掌握PICC的 适应症和禁忌症。严格遵守置管操作规程, 操作时使用无粉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