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2023最新-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最新5篇】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最新5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是中国被侵略的开端。
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5篇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篇一教师首先提问学生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及实质教师提问:①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迅速提高的生产力驱使资产阶级向全球扩张,寻找更为广阔的市场。
英国侵略者满以为中国广阔的市场为他们敞开了。
但是结果非常的却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讲授鸦片贸易的背景时教师有所交代,所以学生回答此问题比较容易。
②既然结果不理想,英国采取了什么补救办法呢?其结果又是如何呢?学生回答此问题比较容易。
教师此时简单介绍一下“修约”的内容,以强化学生的感情。
③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请你们概括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
与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比较,是否一样呢?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教师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还可以从战争的手段上来比较。
引发学生思考。
由此导出“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攻占大沽、天津和《天津条约》的签订阅读教材中《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下面三个思考题:①有否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相似的内容?②有哪些新增加的内容?③与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对比分析,《天津条约》使列强得到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学生经过分析思考,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2、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和《北京条约》的签订关于战争再起,教师首先提醒学生关于世界历的两个值得注意的事件:一个是1857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一个就是英国于1859年刚镇压了它的殖民地--印度的反英大起义。
以使学生对战争再起有较清醒的认识。
关于《北京条约》的签订,由学生看书,掌握《北京条约》内容既可。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贸易、林则徐的禁烟运动以及战争的爆发,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和具体内容尚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历史知识,但对于鸦片战争这样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需要通过详细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鸦片战争的全面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学生对于战争影响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备课,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关资料和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鸦片战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初中历史《鸦 片战 争》课堂教案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和经过。
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分析图表,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让学生反思战争带来的危害,树立和平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有关鸦片战争的视频片段,然后提问学生:“你们从这段视频中看到了什么?”“这场战争为什么会爆发?”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1、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1)展示清朝前期和中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
(2)介绍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的发展情况,包括工业生产、海外贸易、殖民扩张等,让学生对比中英两国的差距。
2、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引导学生思考: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发动战争?得出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让学生明白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3、鸦片战争的经过(1)利用地图和时间轴,简单介绍鸦片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进程。
(2)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中国军民在战争中的抵抗和牺牲。
4、《南京条约》的签订(1)展示《南京条约》的原文,让学生分组讨论条约的主要内容。
(2)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重点讲解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等条款。
5、鸦片战争的影响(1)组织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2)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社会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课鸦片战争》教材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以鸦片战争为主线,介绍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鸦片战争的背景: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中国封闭的市场成为了英国侵略的目标。
2.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英国走私鸦片进入中国,导致中国社会出现严重的毒品问题,清政府采取禁烟运动,引发英国的侵略战争。
3.鸦片战争的过程: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经过一系列战役,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4.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也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历史课程中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八年级的学生还处于青春期,对于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鸦片战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反对侵略,勇于斗争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讨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鸦片战争的相关历史资料,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学过的中国古代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设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是中国被侵略的开端。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设计一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鸦片走私;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
2.能力(1)理解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历史。
(2)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转换,学生积极发言,突出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培养学生动脑与研究历史能力。
如本课设计三个探究问题,在每个问题下再设计小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4)通过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探究分析培养学生用历史主义、联系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能力和通过现象抓本质能力。
(5)通过阅读关于林则徐史料,分析道光帝接受禁烟要求原因,培养学生辩析史料,获取有效信息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创设——问题提出——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把“以任务为中心”的活动作裁体,在研读与阐释史料,问题探究,历史比较过程中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英雄壮举,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与历史责任感。
认识到今天幸福与安定是国人民不断抗争结果,从而珍惜今天幸福生活。
2.通过鸦片战争背景及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史实,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
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
3.通过火烧圆明园,认识到侵略者对中国文化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形成“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与影响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跟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必然联系,其中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思想领域、清朝政局、社会经济结构等方面开始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精选3篇)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精选3篇)鸦片战斗教学设计篇1鸦片战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综合多种教学手法。
1.归纳法。
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叙述法。
对鸦片战斗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叙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状况及缘由、鸦片战斗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4.影像资料帮助法。
为了加深同学对鸦片战斗的印象,可以通过影像等动态画面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5.争论法。
鸦片的危害,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评价,都可以引导同学争论解决。
6.图文结合法。
要想把握好本课的内容,必需充分利用好地图,比如《鸦片战斗形势示意图》《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等。
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了解和熟悉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峻危害,并由此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斗的基本史实。
把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硝烟的壮举。
熟悉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培育同学搜集整理信息的力量,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看分析问题的力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分组争论的方法,使同学得出结论。
分析材料,学会从史料中获得有效信息,构建论据,运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鸦片战斗爆发的缘由。
运用所学学问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人物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合作探究分析鸦片战斗失败的缘由,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加深对中国近代史进程的理解,对此做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到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资本主义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体会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熟悉到“落后就要挨打”,生发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斗、条约内容及影响)。
【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头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媒体1.投影仪、电脑。
2.关于鸦片战斗的影像资料及相关设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近一段时间,一些国家沆瀣一气,对我黄岩岛、钓鱼岛进行肆意的挑衅,牵动着我们每一个国人敏感的神经。
再没有哪一个国家比我们更懂得和平的珍贵,也再没有哪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去珍爱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主权。
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中国近代史上,我们的国家主权被肆意的辱没,中华民族尊严被无情的践踏。
而所有这些屈辱的开端是176年前的中英之间的鸦片战争。
今天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掀开历史这沉重的一页。
二、学习新课(一)偶然与必然探原因大家知道,中英两国相距万里之遥,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偶然和必然探原因。
有人提出这样一种观点,说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两种植物较量的结果,是什么?学生答。
早在18世纪中期的时候中英两国就经常联系,英国对华输出的是棉布、尼龙等产品,而中国输出的是以茶叶为主的大量的农产品。
但是由于闭关锁国的限制,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的商品卖的并不好,而中国的这种小小的绿色的植物在英国却备受青睐,给清政府赚了大量的白银。
在当时中英贸易中,中国的输出额大于进口额,中国处于贸易顺差,也就是出超的地位。
因此,英国政府就想方设法改变这种状况。
所以贪婪的英国商人就开始对中国无耻的走私鸦片。
第二种植物上场了。
我们知道鸦片走私给中国无论是财政,还是国防,还是民众的身体健康都带来的严重的危害。
因此,清廷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就派林则徐到广州主持禁烟。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
也就是这个事件传入英国后,英国决定以此为借口掀起教训中国的——鸦片战争。
至此,我们似乎找到了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
但是,他无法解决一个疑问,就是没有这场禁烟运动发生的话,这场战争可以避免吗?(学生答不可以),那同学们认为,这场战争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因素,下面呢,我们很有必要换一种视野探原因:同学们看看这几组图片,看看这一时期的东西方分别是个什么样子政治制度、生产方式、外交政策等)通过这一组图片,我们发现这一时期的清王朝已经处在了封建社会的末期。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篇一:历史: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1...】【篇二: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掌布中学杨刚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的必然性;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两次鸦片战争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全面客观的历史事件。
(4)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2)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3)通过介绍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
难点: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式(1)引导学生分析概括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让学生会运用“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思维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辨析历史资料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学科素养。
课堂小结
梳理本课主要知识点。
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学习效
果反馈
问题8:鸦片战争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思考,阅读教材,总结、归纳、概括有效信息。
学生梳理后回答。
小组探讨,回答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回答问题。
学生小组探讨后回答。
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难点
总结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问题1:观察下表,回答中国、英国在19世纪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存在哪些不同?
问题2:阅读教材,归纳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危害。材料:
1.《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课题
《鸦片战争》
年级
九年级
备课人
授课人
授课班级
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从此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同时我们要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我们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问题3:有人说“林则徐不禁烟,英国人就不会发动战争”,你认为对吗?分析归纳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直接原因:虎门硝烟
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问题4:阅读教材“英国发动侵略战争”正文部分及鸦片战争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进程。
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5月
第二阶段1841年6月---1842年8月
占香港,攻炮台,进吴淞,到南京
攻炮台时广东水师关天培等战死,攻吴淞时陈化成战死。1840年6月—1842年8月,以中国的失败告终。
问题5:.英军作战人数开始时只有几千人,后来增加到1万多接近2万人,清王朝作战人数达到20多万,为何最终失败?如果道光皇帝不查办林则徐,中国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吗?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阅读教材和史料,说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简述鸦片战争的大体进程;总结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过程方法
分析出《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进而分析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情感态度
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从而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
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分析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直接原因: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上的差异
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问题6:概括《南京条约》签订的内容(通商、割地、赔款、议税),总结出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问题7:阅读教材,回答清政府除了签订《南京条约》,还与列强签订了哪些条约?这些条约签订的时间、国家、内容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