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课程学习体会

合集下载

STEM课程的个人期末总结

STEM课程的个人期末总结

STEM课程的个人期末总结一、引言本学期我选修了一门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课程,这是一门涉及到实践和理论的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门课上,我不仅掌握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总结我在这门课程中所获得的收获和体会。

二、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数学、物理、化学和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探索,我对这些学科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尤其是在数学和物理方面,我学会了使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和物理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我还学会了使用计算机编程,通过编写代码来模拟和分析复杂的问题。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非常有帮助。

三、实践项目的参与与经验在这门课程中,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这些项目帮助我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培养了我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中一个项目是设计和制造一个迷宫机器人,我们需要使用机械、电子和编程知识来完成这个任务。

这个项目不仅考验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实际操作的技巧。

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实践项目中,我们需要与队友进行密切的合作,并进行有效的沟通来解决问题。

通过与队友的互动,我意识到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对项目的成功非常重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观点,只有在合作和沟通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做出最佳的决策。

这个经验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非常有帮助,我会在以后的团队合作中更加注重沟通与合作。

五、结语这门STEM课程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

通过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参与实践项目,并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我不仅获得了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还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对于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我将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星星点灯,设计头灯》stem课程教学心得

《星星点灯,设计头灯》stem课程教学心得

《星星点灯,设计头灯》stem课程教学心得在我教授《星星点灯,设计头灯》STEM课程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

这个课程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制作头灯来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这个课程非常感兴趣。

头灯是他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品之一,他们对如何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头灯充满了好奇。

在课程开始的第一天,我引导他们思考:什么是头灯?有哪些功能?他们用纸和笔画出自己理想中的头灯,并解释了他们的设计理念。

这个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并且在课程后续的实践环节中,他们对设计头灯的热情更加高涨。

然后,我引导学生使用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来帮助他们理解头灯的原理。

我们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实验,使用不同的电池作为电源,分别连接一个小灯泡和导线,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在实践中理解了电能转化成光能的过程。

我还带领学生们观察了不同类型的灯泡,如白炽灯和LED灯,以及它们的亮度和能耗。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学生们对头灯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种将科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点。

除了科学知识,我还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课程的实践环节中,我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负责设计的成员和一个负责制作的成员。

设计成员需要将他们的创意转化为可行的设计方案,而制作成员则负责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头灯。

这种分工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学会了倾听和沟通,学会了将个人的想法和团队的目标统一起来。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电路连接不稳定、电源不足等,他们需要团队共同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这些过程,学生们学会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最后,我为学生们设置了一个展示环节,让他们展示自己设计和制作的头灯。

这个环节不仅仅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他人的反馈和评价中获得进一步的成长。

幼儿园steam教育培训心得

幼儿园steam教育培训心得

幼儿园STEAM 教育培训心得在参加幼儿园STEAM 教育培训后,我对这种跨学科的教育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STEAM 教育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幼儿提供了全面的学习体验。

以下是我在培训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1.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STEAM 教育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和尝试,通过动手实践来解决问题。

在培训中,我看到了许多有趣的项目和活动,幼儿们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思考、设计和改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跨学科的学习:STEAM 教育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幼儿建立起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

在培训中,我了解到如何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学科融合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使学习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3.合作与团队精神:STEAM 教育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

幼儿们在小组活动中共同解决问题,分享想法和经验。

通过合作,他们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协调团队成员的工作,提高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4.教师的角色转变:在STEAM 教育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教学能力,能够引导幼儿进行探究和发现。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

幼儿园STEAM 教育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跨学科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学科思考以及合作精神。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将积极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为幼儿们提供更丰富、更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幼儿园STEM教育实践的课程整合与学习反思

幼儿园STEM教育实践的课程整合与学习反思

《幼儿园STEM教育实践的课程整合与学习反思》一、引言在幼儿园阶段,STEM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综合性教育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和教育机构所重视和采用。

STEM教育倡导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培养幼儿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能力,以及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整合STEM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当前幼儿园教师和教育从业者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STEM教育实践的课程整合与学习反思展开深入探讨。

二、STEM教育的理念和现状STEM教育的理念强调跨学科整合和实践性教学,重视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我个人的理解中,STEM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单独地割裂开来进行教学,而是要将这些学科融合在一起,通过项目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的发展。

然而,在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中,很多教师和教育机构对于STEM 教育的理解和实践仍存在一定的偏差。

一些幼儿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幼儿的实际操作和探究精神的培养;一些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上仍停留在传统的学科分科教学模式,没有真正意义上进行跨学科的整合教学。

三、课程整合的策略和方法1. 选题和主题的确定在进行STEM教育的课程整合时,首先要确定好教学的选题和主题。

可以选择一些与幼儿生活和兴趣相关的主题,如“昆虫和植物生长”、“小车的设计和制作”等。

在选题和主题的确定上,要尽量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渴望。

2. 教学内容的整合在确定了教学的主题后,需要整合相应的学科知识和内容。

在“昆虫和植物生长”的主题下,可以涉及到生物、地理、数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教师需要将这些知识进行有机地整合,设计出贴近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

3. 教学活动的设计在进行STEM教育的课程整合时,教学活动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探究性学习、游戏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活动形式,让幼儿在参与实际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幼儿园STEM教育学习心得分享

幼儿园STEM教育学习心得分享

幼儿园STEM教育学习心得分享幼儿园STEM教育学习心得共享一、认识STEM教育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的成长和学习的重要阶段,而STEM教育正是在这个阶段大受欢迎。

STEM教育是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综合教育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幼儿园阶段,STEM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体验STEM教育的过程1. 科学(Science)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老师们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和实验,让孩子们亲身感受自然界的奥秘。

在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的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孩子们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和探究来寻找答案。

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的探究精神,还开发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技术(Technology)幼儿园的技术教育主要是通过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来培养孩子们的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在绘画课上,老师们会鼓励孩子们使用不同的颜料和工具进行创作,这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操作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工程(Engineering)在幼儿园的工程教育中,孩子们通常会接触一些简单的工程实践,比如利用积木搭建房屋、桥梁等。

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4. 数学(Mathematics)在幼儿园阶段,数学教育主要是通过游戏和实践来进行。

通过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和操作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概念、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STEM教育的收获通过在幼儿园阶段的STEM教育学习,我收获了很多。

我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为我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学会了动手操作,培养了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STEM教育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让我对知识充满了好奇心和热情,在学习中经常能够体会到快乐和成就感。

stem研修总结

stem研修总结

stem研修总结本次研修的核心内容是围绕STEM教育的跨学科整合。

我们了解到STEM教育不是简单地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门学科的内容堆砌在一起,而是要通过项目化学习,让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到这四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育模式强调实践与探索,鼓励学生们主动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研修过程中,专家们通过一系列的讲座和工作坊,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设计有效的STEM 课程。

例如,我们学习了如何结合3D打印技术教授几何学知识,以及如何利用编程软件引导学生理解算法和逻辑思维。

这些实例让我意识到,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技术操作相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除了理论学习,我们还有机会参与到真实的STEM项目中去。

在一个模拟工程项目中,我和我的同伴们一起设计了一个小型的太阳能驱动车。

这个项目不仅考验了我们对物理原理的理解,还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STEM教育的魅力所在——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STEM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研修中,我们讨论了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开展STEM教学,以及如何评估学生在STEM项目中的学习成效等问题。

专家们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比如利用网络资源、社区合作等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以及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来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

回顾这次研修,我收获颇丰。

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STEM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改革和学生发展。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STEAM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STEAM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STEAM教育学习心得宝鸡实验小学龙煜STEAM教育理念最早是美国政府提出的教育倡议,为加强美国K-12(美国基础教育)关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以及数学的教育。

STEAM的原身是STEM 理念,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首字母,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艺术(Art)构成了STEAM教育。

鼓励孩子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领域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从而提升其全球竞争力。

从近几年开始,STEAM教育的概念在国内开始被广泛讨论。

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中明确提出,我国中小学要开设人工智能、编程等STEAM教育课程;2018,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人工智能、编程课程将会被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19年7月9日,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介绍《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有关情况,指出本次改革的目标是变单纯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推进课堂革命,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盛行,国家将人工智能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些要求给学校人才培育提出了要求:如何能快速跟上人工智能理念,如何借助STEAM 教育让学生对新科学、新技术、新智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如何真正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成为当下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转变思维方式,根植育人理念目前国内steam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原创性的做法还是比较少,有一些机构开发了部分课程推送给学校,但教师、学生的理念、行为改变还有一个过程,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人人都了解、参与、体验,还需要加速跟进。

STEAM 教育理念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与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正面冲突,许多老师和家长对STEAM教育一知半解,也无法使孩子真正从STEAM理念中受益,甚至很多急功近利的教育机构,也没能成为该理念的实践者。

stem课程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stem课程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stem课程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第1篇:STEM课程学习体会美国核心素养与STEM教育——学习体会2016年10月17日,在五中进行了美国核心素养与STEM教育的专题培训,我有幸参加并学习,从而了解到了美国核心素养的4C能力,STEN教育的来源、形式、目的以及在美国是如何实际操作的,这些知识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有重要启发。

一、美国核心素养通过讲座,我了解到美国的核心素养来源于知名企业的大量调研,所提出的4C能力是企业所切实需要的,包括沟通交流力、合作协作力、批判性思维、创新创造力。

合作协作力是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来实现的,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独立工作;沟通交流力强调学生有逻辑的沟通,并展示思维过程;创新创造力强调提出开放性问题,问题没有唯一的解决方式;批判性思维强调有自己的判断力,并知道如何去判断。

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二、什么是STEM STEM分别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缩写。

STEM教育是基于理工科整合的课程,是注重培养学生理工素养的课程,为将来的社会培养杰出的科学家、工程技术家、企业家、政治领袖,从而提升其全球竞争力。

STEM教育并不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将四门学科内容组合形成有机整体,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STEM教育的建立是基于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然后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将原本分散的学科形成一个整体,由此形成当今日趋受到重视的、跨领域的STEM教育。

STEM教育的常见形式有科学研究的发现规律、工程设计的解决问题、创新课的脑洞大开,STEM教育非常注重“动手”,只有“动手”才能动脑,而动嘴、动耳却不一定动脑。

STEM课程设计的六要素有:一、来自现实问题,二、以工程设计问题为引导,三、让学生进入开放式探索中,四、团队合作,五、严格的教学和学科知识,六、允许问题多个答案,从失败中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核心素养与STEM 教育——学习体会
2016 年10 月17 日,在五中进行了美国核心素养与STEM 教育的专题培训,我有幸参加并学习,从而了解到了美国核心素养的4C 能力,STEN 教育的来源、形式、目的以及在美国是如何实际操作的,这些知识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有重要启发。

一、美国核心素养
通过讲座,我了解到美国的核心素养来源于知名企业的大量调研,所提出的4C 能力是企业所切实需要的,包括沟通交流力、合作协作力、批判性思维、创新创造力。

合作协作力是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来实现的,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独立工作;沟通交流力强调学生有逻辑的沟通,并展示思维过程;创新创造力强调提出开放性问题,问题没有唯一的解决方式;批判性思维强调有自己的判断力,并知道如何去判断。

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二、什么是STEM
STEM 分别是科学( Science ),技术( Technology ),工程( Engineering ),数学(Mathematics )的缩写。

STEM 教育是基于理工科整合的课程,是注重培养学生理工素养的课程,为将来的社会培养杰出的科学家、工程技术家、企业家、政治领袖,从而提升其全球竞争力。

STEM 教育并不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将四门学科内容组合形成有机整体,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STEM 教育的建立是基于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然后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将原本分散的学科形成一个整体,由此形成当今日趋受到重视的、跨领域的STEM 教育。

STEM 教育的常见形式有科学研究的发现规律、工程设计的解决问题、创新课的脑洞大开,STEM 教育非常注重“动手”,只有“动手”才能动脑,而动嘴、动耳却不一定动脑。

STEM 课程设计的六要素有:一、来自现实问题,二、以工程设计问题为引导,三、让学生进入开放式探索中,四、团队合作,五、严格的教学和学科知识,六、允许问题多个答案,从失败中改进。

其中工程设计是核心,它要求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设计过程是:提问—想象答案—计划—创造—完善。

STEM 课程的评估通过学生的整体表现、运用科学数学等学科知识的程度、4C 能力的表现、是否使用学术术语等方面来进行评估。

三、现场教学启发其中现场的教学展示——《火星任务》与《平衡状态是如何产生的》,让我们切实地感受了STEM 的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所提的两个问题都是与现实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老师在课堂上不断激励学生,并且让所有同学上课都能动手、展示,整堂课下来没有有死板的课堂常规评分。

每个孩子出现的任何问题都是容许的,老师没有评判,只是在旁边指导,也代替帮忙,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试错,在不断的试错中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

四、对在以后实际教学的启发
(一)、教师角色要充分转变
教师不是学习的指挥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要把学习完全还给学生,这些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亟需改进,这段时间的试讲,我发现自己的牵引太多,没有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

(二)教学设计我们一定要将书本知识变成活的知识,为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分数而教学,陶行知说过,那些不为社会所需要的只是都是伪知识。

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设计中,要多设计那些能培养学生4C 能力——沟通交流力、合作协作力、批判性思维、创新创造力的环节,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做充分的准备。

(三)驱动性问题的提出驱动性问题要避免只答对与错的问题,避免一样答案的问题,提倡开放性问题,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在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就是要提好“主线”性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主线充分发挥。

(四)合作学习的注重我们在教学中合作学习的重视度有待提高,尤其是新教师,更要提高重视性。

同时在合作学习,要避免出现以一个人为主导,其他人是跟从者或者服从者的情况的发生,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独立的工作,他们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判断,小组每一位同学都要充分的参与,教师要监督其他同学不要代替帮忙,而是通过提示来帮忙,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同肩、对面、斜对面等各种方式,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进行小组之间的思维碰撞。

以上是学习后的心得,在今后我还会通过各种形式来了解STEM 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
不断反思和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