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热学知识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归纳热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物体的热现象和热能转换等内容。
初中物理课程中,热学知识点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文将为您归纳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内容。
一、热量与能量转化1. 热和温度的概念:热是能量在物体之间传递的形式,而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大小。
温度高低决定了物体的热量高低。
2. 热平衡:当两个物体接触时,通过传导、对流或辐射等方式,热量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当两个物体达到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处于热平衡状态。
3. 热量的传递方式:热量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传递,分别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4. 传导:传导是热量在物体内部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递的方式。
导体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而绝缘体则反之。
5. 对流:对流是流体(气体或液体)通过气流或液流的方式传递热量。
对流的速度与温度差、流体性质以及容器形状等有关。
6. 辐射:辐射是指由物体的高温部分向四周空间传递热量的方式。
辐射热量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递。
二、热量的计量1. 热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1焦耳等于在1秒钟内,1牛的力作用下,物体的体积膨胀1米。
2. 热量的测量:利用焦耳热量计可以测量热量的大小。
热量计由内胆、外壳和计量装置组成。
三、物质的热性质1. 热容与比热容:物体在加热时吸收热量会导致温度升高,而物体的热容量指的是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
比热容则是指单位质量物质所吸收的热量。
2. 热膨胀和热收缩: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在受冷时会收缩。
热膨胀和热收缩是物体热性质的表现。
四、三态转化与热力学循环1. 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存在三种基本状态,即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分子紧密排列,无规则运动;液体分子较为松散,有自由运动;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运动剧烈。
2. 相变:物质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会发生相变,包括熔化、凝固、蒸发、液化、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之热学

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之热学热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物体与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以及热平衡的条件。
以下是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之热学的相关内容。
1. 温度和测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温度计是普通温度计和计算机温度计。
热学中,还涉及到基本温标和绝对零度的概念。
2. 物质的热膨胀物质在受热时会膨胀,温度升高时膨胀较明显,温度降低时收缩较明显。
热膨胀有线热膨胀和体热膨胀两种情况,线热膨胀可用线热膨胀系数来描述,而体热膨胀可用体热膨胀系数来描述。
3.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能从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的过程。
热传导的方式有三种:导热、对流和辐射。
导热是通过物体内部的传导,对流是介质内部的传导,辐射是通过空气中的电磁波传输热能。
4. 热与机械能之间的转化热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而机械能也可以转化为热能。
例如,蒸汽机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而电力站中的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 物质的相变和热容量物质在相变时会吸收或释放潜热。
潜热是指物体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包括融化潜热、汽化潜热和凝华潜热。
热容量是指物体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6.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热学表述,它指出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但总能量守恒。
7.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了热能传递的方向,它指出热量不会自动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热量只会自动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这个定律也给出了热机效率的最大限制。
8. 热机效率热机效率是指一个热机的输出功率与其输入热量之比。
根据卡诺热机定理,任何工作在相同温度下的热机的效率都不能超过卡诺热机的效率。
9. 热量传递的应用热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保温材料来减少能量的损失,使用冷却系统来降低温度,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来发电和供暖等。
10. 场景分析与问题解决在掌握了以上的热学知识后,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热学

初中物理热学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热能的传递、转化和利用等问题。
初中物理热学主要涉及热量、温度、热传递等基本概念和知识。
一、热量和温度热量是物体内部粒子运动引起的一种能量。
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用温度计来测量。
热量和温度是不同的概念,热量是物体间传递的能量,而温度是物体的性质。
二、热传递热传递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传热和辐射。
1. 传导:传导是在物体内部由分子之间的碰撞传递热量的过程。
金属是良好的导热材料,而空气是较差的导热材料。
2. 传热:传热是通过流体的流动传递热量的过程。
对流、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是常见的传热方式。
3. 辐射: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辐射传递的过程。
太阳光的热量就是通过辐射传递到地球上的。
三、热的性质1. 热胀冷缩: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受冷时会收缩。
这是因为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加快或减慢导致的。
2. 热容量: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不同物质的热容量不同,单位质量的物质热容量称为比热容。
3. 热传导性能:不同物质对热的传导有不同的性能。
导热性能好的物质可以迅速传递热量,而导热性能差的物质则传热较慢。
四、热力学定律1. 热平衡定律:当两个物体处于热平衡时,它们的温度相等,不再有热量的传递。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学中的应用。
它表明热量是一种能量,能量可以转化,但不能从无中产生,也不能消失。
3. 熵增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核心内容,它表明孤立系统的熵不会减少,而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五、热能的转化和利用热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转化和利用。
1. 热机: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如蒸汽机、内燃机等。
2. 热泵:热泵是一种利用外界低温热源提供热量的装置。
它可以将外界的热量转移到需要加热的物体中。
3. 供暖和制冷:利用热能进行供暖和制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利用方式。
利用热能可以使室内温暖或降低温度。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一、热现象的基础知识1.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华氏度(℉)或开尔文(K)表示。
2. 热量: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总能量,单位是焦耳(J)。
3.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方式有导热、对流和辐射。
二、热量的计算1.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单位是J/(kg·℃)。
2. 热容量:物体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单位是焦耳(J)。
3. 热传递公式:Q = mcΔT,其中Q是热量,m是物质的质量,c是比热容,ΔT是温度变化。
三、热膨胀和冷缩1.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的现象。
2. 膨胀系数:物体温度每变化1摄氏度,体积变化的比率。
3. 应用:铁路铺设、桥梁建设中的伸缩缝设计。
四、相变1. 熔化: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2. 凝固: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会放出热量。
3. 沸腾: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气体的过程,此时温度称为沸点。
4. 冷凝: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液体的过程,会放出热量。
五、热机1. 内燃机:通过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产生动力的机械。
2. 热效率:热机将热量转化为有用功的效率。
3. 卡诺循环:理想热机的四个过程,包括等温膨胀、绝热膨胀、等温压缩和绝热压缩。
六、热力学定律1.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 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总熵(代表无序度)不会减少。
3. 第三定律: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所有纯净物质的熵趋近于一个常数。
七、热学实验1. 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
2. 热量计的使用:测量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实验装置。
3. 热膨胀实验:观察并测量物体在受热后长度的变化。
八、热学在生活中的应用1. 保温材料:减少热量流失,用于建筑、服装等领域。
2. 制冷设备:通过制冷剂的相变过程,降低物体的温度。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doc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doc
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热力学和热运动的物理学规律。
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是保持物质平衡,热和动量的平衡,热膨胀,热能和其它它相关现象的研究。
1. 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有关能量在宏观尺度下的交换转化规律,主要包括热流、温度场及本质物质的相互转换以及热能的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2. 热运动:热运动是指物质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外力的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方向和速度的运动,例如摄氏温度23℃时,气体运动的形式就叫做热运动或散射运动。
3. 热膨胀:热膨胀是物体温度升高时,体积会发生变化的现象,物质和水分子温度越高,受热影响时体积会越大。
4. 热量:1724年,爱迪生提出了热量的概念,把催化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动力叫做热量。
热量又可以分为内能和动能。
5. 热加热:热加热是通过将外界热能供给给物质改变其内能而使物质温度升高的方法,如可以使用火力、电热管、太阳能等加热来提高物质温度。
6. 热放射:热放射是指物体的表面波动的电磁波的传播,热放射会引起物体的发热从而加热其他物体,如太阳为地球发热就是通过热放射的方式实现的。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热学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热学热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热力学性质以及热传导、热扩散等过程。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热学是一门重要且广泛的知识,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起着关键的作用。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热平衡状态下反映物体热运动强烈程度的物理量。
常见的温度单位有摄氏度(℃)和开尔文(K)两种。
热量是指物体之间由于温差而传递的能量,它的单位为焦耳(J)。
2. 热量传递方式热量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传热和对流。
传导是指物体内部不同部分的热量通过实物(固体)的直接传递。
传热是指热量通过空气或真空的辐射传递。
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传递。
3. 热膨胀热膨胀是物体(固体、液体或气体)随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尺寸改变现象。
固体的热膨胀可分为线膨胀、面膨胀和体膨胀。
液体的热膨胀只包括体积膨胀,而气体在恒定压力下的膨胀可以用热力学方程来描述。
4. 平衡态与热传导定律平衡态是指物体内部温度均匀,各部分达到热平衡的状态。
热传导定律表明,在温度差存在时,热量通过物体的速率与物体导热性质、温度差以及物体的长度有关。
5. 相变相变是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成另一种物态的过程,常见的有凝固、熔化、蒸发、液化等。
相变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与物质的热力学特性密切相关。
6. 热机和热功热机是指通过吸热、排热的过程,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其中,热能转化率(热效率)是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热功是热机从热源吸收的热量转化获得的机械功。
7. 热量的传递和热平衡热量的传递是热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热平衡是指系统内部各点之间没有温差或温差为零的状态,它是热学研究的基础。
热平衡的条件决定了热量的传递方式和热力学过程。
8. 热容和比热容热容是物体在单位温度变化下所吸热量的比例,它的数值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性质。
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物质在单位温度变化下所吸热量的比例,由于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比热容也会有所差异。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在初中阶段,热学知识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温度计的原理及其使用、物态变化、分子运动论、内能、热量、比热容、燃料的热值、热机、内能的转移和转化。
第一部分物态变化一、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温度的定义: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各种常用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比较:物摄氏温度:符号、单位、0℃和100℃的确定刻度的划分知识延伸:双金属片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熔化定义、凝固定义态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熔化与凝固熔点(凝固点)的定义几种常见晶体的熔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应用汽化和液化定义定义:物现象的描述:变沸腾沸点定义及应用:态沸腾特征及图象绘制:汽化的两种方式定义: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及其应用变汽化和液化蒸发吸热致冷的原理及应用化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化定义:液化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的方法论压缩体积降低温度的同时压缩体积升华定义:升华现象举例及解释:升华与凝华凝华定义:凝华现象举例及解释:二、态转化图: 固态液态气态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凝华(放热)升华(吸热)三、章节知识细化<一>、温度计 1、温度的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叫做温度计。
3、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摄氏温度:字母C 代表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这样规定的: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 ,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有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三种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比较表:5、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①观察量程②观察分度值;温度计量程 分度值 实验用温度计-2℃——102℃ 1℃ 体温计35℃——42℃ 0.1℃ 寒暑表 -30℃——50℃ 1℃使用方法:浸、稳、留、平浸:.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稳:.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留: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平: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6、双金属片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铜片和铁片膨胀系数不同,在受热相同的情况下,铜片膨胀较快而向铁片方向弯曲。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初中物理热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热传递、热量、温度、热功和热力学循环等多个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介绍,以帮助初中物理学习者深入理解这个领域。
1. 热传递:热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的现象。
热传递有三种形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通过物质的直接接触来传递热量的方式。
对流则是通过物质的流动来传递热量的方式。
而辐射则是通过光学辐射的方式来传递热量。
2. 热量:热量是指一定温度下物质内部分子的热运动所产生的能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它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变化及物质的热容量有关。
3. 温度:温度是指物质内部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或开尔文(K)。
在热力学的计算中,需要使用开尔文温标。
两点温标之间的差值是一定的,因此开尔文温标比摄氏温标更符合热力学喜好。
4. 热功:热功是指在热过程中物质所做的功。
热功等于热量和温度差的乘积。
如果热力学过程中热量是正的,热功也是正的;如果热量是负的,热功也是负的。
5. 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循环是指在运用燃料或其他物质转换热能为机械能或电能的过程中,物质在一定压力、温度和配比下循环流动的过程。
热力学循环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Carnot循环、Otto循环、Diesel循环、Brayton循环等。
6. 热容量: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单位度时所吸收的热量,其量度单位为焦/(千克·开尔文)(J/(kg·K))。
温度变化在热容量中是关键的,这些物体能吸收或只能释放一定量的能量以使温度发生所需的变化。
最后,通过对上述知识点的简介,我们可以了解到热学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热学的理论,进而应用于现实中,如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方面。
因此,了解和掌握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对于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
在初中阶段,热学知识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温度计的原理及其使用、物态变化、分子运动论、内能、热量、比热容、燃料的热值、热机、内能的转移和转化。
第一部分物态变化
一、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
温度的定义:
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温度计各种常用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比较:
物摄氏温度:符号、单位、0℃和100℃的确定刻度的划分
知识延伸:双金属片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
的换算关系
熔化定义、凝固定义
态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
熔化与凝固熔点(凝固点)的定义
几种常见晶体的熔点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应用
汽化和液化定义定义:
物现象的描述:
变沸腾沸点定义及应用:态沸腾特征及图象绘制:
汽化的两种方式定义:
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及其应用变汽化和液化蒸发吸热致冷的原理及应用化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化
定义:
液化降低温度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论压缩体积
降低温度的同时压缩体积
升华定义:
升华现象举例及解释:
升华与凝华凝华定义:
凝华现象举例及解释:
e a
n r
二、态转化图:
固态
液态
气态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
凝华(放热)
升华(吸热)
三、章节知识细化
<一>、温度计 1、温度的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叫做温度计。
3、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摄氏温度:字母C 代表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这样规定的: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 ,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有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三种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比较表:
5、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①观察量程②观察分度值;使用方法:浸、稳、留、平
浸:.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温度计量程
分度值实验用温度计
-2℃——102℃1℃体温计35℃——42℃0.1℃寒暑表
-30℃——50℃
1℃
稳:.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留: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
平: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6、双金属片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铜片和铁片膨胀系数不同,在受热相同的情况下,铜片膨胀较快而向铁片方向弯曲。
7、热力学温度(T ):T=(t+273.15)K
<二>、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
1、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石英、水晶、食盐、金属、冰、
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的区别: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液体凝固成晶体和非晶体时的区别:
晶体有凝固点,非晶体没有
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并能吸热或温度达到凝固点并能放热
例如:一容器装有冰水混合物,置于0℃的房间里,冰不能吸热,不能熔化,水不会放热,不会凝固成冰;置于高于0℃的环境里,冰会熔化成水;置于低于0℃的环境里,水会凝固成冰。
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汽化现象。
A
l l t h i n
g s
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高低②.液体表面积大小
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
4、蒸发可致冷 举例:沙漠中的冰箱—罐中罐 烈日下,刚从水中出来的人为什么感到冷? 夏天,在房间里洒些水后感到凉爽。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现象描述:大量气泡上升,变大,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6、沸腾特点:沸腾时要吸热 但温度不变。
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及图象如下:
7、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汽化方式异同点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吸热发生部位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和内部温度条件任何温度下一定温度下不同点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8、液化: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9、常见液化现象:雾、露、云 口中呼出的白气 冰棒冒出的白气 浴室镜上的白气液化石油气 气体打火机
升华和凝华
1、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2、常见升华现象:樟脑丸变小 冰冻的湿衣服变干 灯丝用久变细
碘升华实验
用干冰冷藏物品
3、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回到固态的过程
4、常见凝华现象:霜、雪 冬天眉毛上的霜 灯泡用久变黑 碘凝华实验
第二部分 热和能
一、热和能知识结构图
扩散定义及举例
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定义:分子动能+分子势能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内能 机械能与内能的区别:
热 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定义、单位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探究实性验 比热容 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水
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应用
热量的计算:Q 吸=cm(t-t 0) Q 放=cm(t 0-t)
和 工作原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内燃机:汽油机 柴油机 一个工作循环:四个冲程 做功一次 曲轴转动两周 热机 定义 计算公式:Q=mq Q=vq 燃料的热值
定义
能 炉子(热机)效率 提高途径
计算公式:ŋ=Q 吸
/W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都可以相互转化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
<一>.分子热运动
1、物质由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如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如铅柱实验(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压在一起,铅柱不容易分开,甚至吊很多钩码也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固体、液
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二〉.内能
1、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3、内能和机械能的比较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任何物体都一定具有内能,但不一定具有机械能。
如:放在地面上的石块,没有宏观运动,没有被举高,没有机械能,但具内能。
4、分子的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就越剧烈。
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热传递和做功
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其实质就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向低温的物体转移。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的物体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的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内能增加。
在热传递中,物体内能的改变,可以用传递的热量Q来量度。
6、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人类对森林植被的严重破坏等〈三〉.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1Kg)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用字母C表示
2、比热容的单位:J /(Kg·℃)
3、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4、水的比热较大4.2×103 J /(Kg · ℃)这一特性的应用
在同样遇冷或受热的情况下,比热容大的温度变化慢。
例如: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日夜温差小,原因就是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同的水和砂石
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三峡大坝蓄水后库区夏冬温差变小。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如:北方楼房中的供暖用水做介质;车辆发动机用水作循环液。
5、热量的计算:Q吸=cm(t-t0) Q放=cm(t0-t)
<四>热机
1、工作原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一个工作循环: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
程在做功冲程燃气对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其余三个冲程靠消耗飞轮的机械能来完成。
3、燃料的热值:①定义:单位质量(1Kg)或单位体积(1m3)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
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②计算公式:Q=mq Q=vq
4、炉子效率:水所吸收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计算公式:ŋ=Q吸/Q 放
5、热机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
计算公式:ŋ=W有用/W总
6、提高炉子(热机)效率的途径:①想办法使燃料充分燃烧
②设法利用废气带走的能量
③改善机械结构,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自然界中,能量不仅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形式多样的能量之间还可以相互转化。
2、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