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物理热学专题复习题教案资料
中考复习教案(热学)

中考复习教案(热学)第一章:热学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热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让学生了解热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对热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热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温度、热量和内能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原理及实例。
4. 热力学定律及其应用。
三、教学重点1. 热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
3.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原理及实例。
四、教学难点1. 热力学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热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化对热力学定律的理解。
第二章:热传导1. 让学生掌握热传导的原理和规律。
2. 让学生了解热传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对热传导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热传导的定义和原理。
2. 热传导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3. 热传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1. 热传导的原理和规律。
2. 热传导的影响因素。
四、教学难点1. 热传导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热传导的原理和规律。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热传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化对热传导现象的理解。
六章:对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对流的定义和原理。
2. 让学生掌握对流现象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对对流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 对流的定义和原理。
2. 对流现象的分类和特点。
3. 对流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1. 对流的定义和原理。
2. 对流现象的分类和特点。
四、教学难点1. 对流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对流的定义和原理。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对流现象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化对对流现象的理解。
热学复习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学》教学设计■复习思路:初中热学内容分为:八年级第4章――物态变化和九年级第16章――热和能。
根据这→内容上的特点,所以复习时就分为这两部分内容来进行。
每一部分按照“知识架构→典例分析→习题巩固→中考热身”四层次进行,让学生重现知识,逐步深入,熟练掌握各知识点,从而达到中考要求。
各层次说明:知识架构:以框架形式将知识点罗列出来,关键的地方需填空补充,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知识网络。
典例分析:选取典型例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习解题的方法、过程和知识点的运用。
习题巩固:根据各知识的轻重,编设了针对性强的习题,结合“知识架构”运用,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中考热身:精选了广州市近年中考题,让学生预先体会中考的深浅,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中考水平,否则及时调整。
■使用建议:每一部分在课堂上先完成“知识结构”,熟知知识,然后分析典例,其余时间做“习题巩固”,课堂上做的习题尽可能堂上讲解完毕,至于“中考热身”层次可在课后学生自检,另堂课再讲解。
总课时约4-5节。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学(一)热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云南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大约占20%。
主要考点包括:温度、物态变化、分子热运动、内能、热量计算、热机的应用及能量守恒等。
热学部分的内容涉及的概念较多,所以首先要识记基础知识、基本方法。
例如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内能和热量的关系、压缩冲程与做功冲程中能量转化的不同等。
其次要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综合分析。
例如温度与内能的关系、能量转化中的效率问题等。
另外,因为现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都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取材,所以还要注意联系实际。
■热现象、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将___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度温度 规定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为1℃ 将___的温度定为100度原理:根据液体的____性质 (若液体受冷凝固后将不能使用) 使用前:要观察___和___值使用测量工具:___ 使用时:(1)玻璃泡要完全浸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__和__,(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仍要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___相平。
中考物理热学习题——内能热量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中考物理热学习题——内能热量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了解热量的传递方式,能够运用热量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及计算2. 热量的传递方式3. 热量公式的应用4. 实际问题分析三、教学重点1. 内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热量的传递方式3. 热量公式的应用四、教学难点1.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2. 热量公式的灵活运用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内能和热量的关系。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热量公式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一、内能的概念及计算1. 引入:通过观察物体加热后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加热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2. 讲解:介绍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3. 练习:让学生运用内能公式进行计算,巩固内能的计算方法。
二、热量的传递方式1. 引入: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热量传递的现象。
2. 讲解:介绍热量传递的途径,解释热量传递的原理。
3. 练习: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判断热量传递的方式。
三、热量公式的应用1. 引入:让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热量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热量计算的方法。
2. 讲解:讲解热量公式及其应用,解释热量与内能、温度变化的关系。
3. 练习:让学生运用热量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四、实际问题分析1. 引入:呈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 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内能和热量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中的能量变化。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内能、热量及其关系。
2.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热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内能、热量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中物理热学专题教案

初中物理热学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热膨胀、热传递、热量、比热等。
2. 培养学生对热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运用热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热膨胀:介绍固体、液体、气体的热膨胀现象,解释热膨胀的原理。
2. 热传递:讲解热传递的条件、方式和热量计算公式。
3. 热量:介绍热量的概念、单位,讲解热量计算的方法和应用。
4. 比热:讲解比热的概念、计算公式,介绍比热在实际中的应用。
5. 实验:设计实验验证热膨胀现象,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热现象,如热水膨胀、冬天水管破裂等,引发学生对热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热学的基本问题。
2. 讲解热膨胀:介绍固体、液体、气体的热膨胀现象,解释热膨胀的原理。
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热膨胀的概念。
3. 讲解热传递:讲解热传递的条件、方式和热量计算公式。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热传递的原理和应用。
4. 讲解热量:介绍热量的概念、单位,讲解热量计算的方法和应用。
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热量的计算和应用。
5. 讲解比热:讲解比热的概念、计算公式,介绍比热在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热的计算和应用。
6. 实验:设计实验验证热膨胀现象,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热膨胀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醒学生注意热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热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检查学生对热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关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初中热学复习教案

初中热学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复习和巩固热学的相关知识,包括温度、热量、比热容、热传递等概念。
2. 提高学生对热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温度、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
2. 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3. 热学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复习温度、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2) 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单位是焦耳(J)。
(3) 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kg·℃)。
2. 复习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1) 热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2) 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
3. 复习热学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
(1)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回顾热学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如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数据的记录等。
(2) 数据分析:教授学生如何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温度变化、热量传递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复习热学知识。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加深对热学概念的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热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热学问题的练习,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情况。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温度计、热量计、比热容计等。
2. 教学课件:热学概念和原理的图片、动画和视频。
3. 练习题库:提供丰富的热学问题练习题。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热学实验现象,引起学生对热学的兴趣。
2. 复习温度、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
3. 复习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4. 复习热学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
中考复习教案(热学)

中考复习教案(热学)第一章:热学基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温度、热量和内能的概念及其关系。
2. 掌握热量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和对流。
3. 了解热膨胀和热收缩的原理及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温度、热量和内能的概念及其关系。
2. 热量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和对流。
3. 热膨胀和热收缩的原理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热量传递的两种方式。
2. 难点:热膨胀和热收缩的原理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讲解温度、热量和内能的概念及其关系。
2. 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热量传递的两种方式。
3. 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热膨胀和热收缩的原理及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的温度变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
2. 讲解温度、热量和内能的概念及其关系。
3. 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热量传递的两种方式。
4. 讲解热膨胀和热收缩的原理及应用。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热膨胀和热收缩现象,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热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热传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
2. 了解热传递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 掌握热量守恒定律。
二、教学内容1.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
2. 热传递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 热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热量守恒定律。
2. 难点:热传递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讲解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
2. 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热传递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 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热量守恒定律。
五、教学过程1. 复习温度、热量和内能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热传递的方式。
2. 讲解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
3. 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热传递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专题复习,使学生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力学: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力和运动的关系、浮力、惯性、二力平衡等。
2. 热学:温度、热量、内能、热机、热传递等。
3. 电学: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串并联电路等。
4. 光学:光的传播、反射、折射、透镜、视觉等。
5. 声学: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乐音和噪音等。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实验演示等方式,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导入,回顾已学过的物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梳理:对专题内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框架。
3. 重点讲解:对难点和重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动手实践:进行实验演示或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6.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7. 总结反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
2. 教辅:初中物理复习资料、习题集等。
3. 实验器材: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声学等相关实验器材。
4.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教学软件等。
七、教学时间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分配每节课的时间,确保教学效果。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基础,加强概念和规律的学习。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 启发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重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新人教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热学复习学习教案

海波
蜡
固液
共存 液 态
48
固态
A(gcgúònn)B
(yèt ài)
时间/m in
(à固ig0)ù体t 4
8 12
吸放热
温度变化
晶体
吸热
保持不变
非晶体
吸热
升 高 第4页/共19页
有无熔点 有 无
第四页,共19页。
使用液体温度计并探究(tànjiū)水的沸 腾过程
分
沸 腾 ( f吸收è 热i 量t,温é 度n(wēg nd)ù)保的持特
第12页/共19页
第十二页,共19页。
一级实验(shíyàn)
扩散现象,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分子(fēnzǐ) 间作用力,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能量守恒定 律
第13页/共19页
第十三页,共19页。
分
这些现象 (xiànxiàng) 说明了什么?
第14页/共19页
第十四页,共19页。
内能的改变方法
第7页/共19页
第七页,共19页。
一级实验(shíyàn)
熔化,熔化吸热;凝固,凝固放热;汽化、汽化吸 热、蒸发(zhēngfā)、蒸发(zhēngfā)吸热致冷;液 化,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液化放热;升华,升华 吸热;凝华,凝华放热。
第8页/共19页
第八页,共19页。
【范例(fànlì)2】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
水的沸腾
第2页/共19页
第二页,共19页。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与凝 分 固(nínggù)的异同点
第3页/共19页
第三页,共19页。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熔5点2 54 5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面。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会放热
B. 水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C. 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会放热
D. 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2.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在图示事例中,不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4.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
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A.38℃,39℃ B.39℃,40℃ C.38℃,40℃ D. 39℃,39℃
5.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汽化的是()
A.冰雪遇暖消融
B.水烧开时冒出“白汽”
C.草叶上形成“白霜
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6.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 B.热量只能由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
C.物体内所有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不能同时存在
7.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也能发生热传递
B. 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与质量不变,所以内能不变
C.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就越多
D. 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通过摩擦可增大冰块的内能
8.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一定会沸腾B.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
C.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D.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升高
9.用同样的两个电加热器分别给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均未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吸收的热量多 B.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C.水和煤油上升的温度相同 D.煤油上升的温度较高10.中央二台“是真的吗”探究,使刚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A B C D
11.一个四冲程热机的飞轮转速为1800r/min,它1s完成了()
A.30个冲程,做功30次B.60个冲程,做功60次C.120个冲程,做功30次D.60个冲程,做功15次12.一杯水,温度由30ºC加热到50ºC时吸收的热量为Q1,再由50ºC加热到70ºC时吸收的热量为Q2,
Q1与Q2的大小关系为()
A. Q1>Q2
B. Q1<Q1
C. Q1=Q2
D. 无法判断
13.初温相同的铜和铅,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3:1,质量之比是2:3,若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铜升高的温度与铅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A. 1:2
B. 2:1
C. 2:9
D. 9:2
14.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 两液体加热,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不计液体热损失,分别用m a、m b、c a、c b 表示a、b 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则结合图中信息作出的下列推断一定正确的是()
A. 若m a=m b,则c a>c b
B. 若m a>m b,则c a=c b
C. 若c a>c b,则m a<m b
D. 若c a<c b,则m a>m b
15.水被加热烧开后,水面上方有“白色气体”;在炎热的夏天,冰块的上方也有“白色气体”()
A.前者主要是由杯中的水转变成的“水的气态物质” B.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的气态物质”
C.前者主要是由杯中的水转变成的“水的液态物质” D.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的液态物质”
二、填空题
13.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形成的。
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14.从冰箱冷藏室取出一瓶矿泉水,会看到瓶的表面出现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从冰箱冷冻室取出冻肉,会看到冻肉表面结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15.甲、乙两物体的初温相同,质量之比为5:2,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它们降低的温度之比为4:3.那么,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
16.从车床上刚刚加工下来的铝件温度都很高,这是因为________(填“做功”或“热传递”)使铝件内能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小”)了。
已知某铝件加工之前的温度为25℃,加工之后的温度为100℃,如果要让加工后质量为2kg的铝件温度冷却到加工前的温度,则该铝件需要放出_ ___J的热量。
[C铝=0.88×103J/(㎏·℃)] 18.一台柴油机飞轮的转速为2400 r/min,则在1s内,柴油机完成个冲程;对外做功的次数
是。
19.如图所示,先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棉花,然后迅速压下活塞,筒内棉花燃烧
起来。
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筒内空气,使活塞气体的增
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就燃烧起来了。
20.天然气的使用,大大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天然气是________(选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质量为20kg,温度为20℃的水烧开,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 J,若天然气
燃烧放出的热量只有50%被水吸收,则需要完全燃烧________ m3的天然气.(q天然气=3×107J/m3)
21.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可
以看出,这三种物质中,可能是同种物质的是_________ ,这两种物质的质量关系是_______.
22.如图所示,在一个大试管里装一些水,用软木塞塞住,把水加热至沸腾,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出,
这时水蒸气膨胀对_________ 做功,水蒸气的部分内能转化为塞子的能.
23.汽油机是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热机,某型号汽油机的结构如图,若该汽油机的效率是20%,飞轮
转速是1200r/min.(1)此汽油机每秒钟完成_________个做功冲程,其中_______冲程将机
械能转化为内能;(2)当汽油燃烧不充分时会冒“黑烟”,这时汽油机的效率将_________(升高/
不变/降低);(3)为了降低汽缸体的温度,汽缸外有一个水箱,使汽缸被水包围着,用水来降低汽缸体的温度是因为水具有较大的_________;
三、实验题
24.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是:海波是(选填“晶体”或
“非晶体”),海波的熔点为℃,海波的熔化时间为,在第8min海波处于
状态。
由图像可以看出,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温度_____。
(选填“变化”或“不变”)
25.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也相同.
(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_两图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选择_______两图进行实验;(2)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完全燃烧10g酒精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J.
(3)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它的物理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甲乙丙
(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____ (选填“左”或“右”)图。
(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_℃,说明此时的大气压___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四、.计算题
28.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煤炉给10kg的水加热,同时他们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加热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的热值约为3×107J/kg.求:
(1)用煤炉给水加热,是将煤的________能最终转化为水的________能.
(2)经过6min时间加热,水所吸收的热量;
(3)若煤炉烧水时的热效率为42%,则至少需要燃烧煤的质量是多少?
29.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设备之一。
某品牌太阳能热水器每小时平均接收4.2×106J的太阳能,在5小时的有效照射时间内,将热水器中质量为100Kg、初温为20℃的水的温度升高到40℃。
求:
(1)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
(2)热水器5小时内接收到得太阳能E;
(3)热水器的效率
(4)若改用煤气来加热这些水,需要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煤气?(煤气的热值4.2×107J/kg,假设煤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五、综合题
画出物态变化图及吸放热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