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芙蓉楼送辛渐》

合集下载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的全文及翻译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的全文及翻译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的全文及翻译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的全文及翻译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的全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朝代:唐代作者: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译文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高楼送客,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

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注释⑴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⑵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⑶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镇江市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⑷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⑸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有“心若怀冰”句,比喻心地纯洁。

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也是以“玉壶冰”比喻清白的操守。

唐人有时也以此比喻为官廉洁,如姚崇《冰壶诫》序云“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意思及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意思及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意思及赏析芙蓉楼1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一江一2夜入吴,平明3送客楚山孤。

洛一陽一4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5在玉壶。

1.芙蓉楼:润州(今一江一苏镇一江一)的城楼。

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一江一:润州在长一江一边。

这句是说,夜里长一江一上下了寒雨。

3.平明:清晨。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一江一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

4.洛一陽一:今河南洛一陽一,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寒冷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像是从天上与浩邈的一江一水连成一片,天色微明,我将送你离开这里,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就像这形单影只的楚山一样。

如果洛一陽一的亲友询问起我的消息,请你告诉他们,我的心像晶莹剔透的冰,如同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坚贞之美】这首诗有别于一般的送别诗,在这里诗人要抒发的不是对友人深深的眷恋,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坚贞的情怀,一片冰心在玉壶。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

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追求的都是一种坚贞之美。

【赏析】这是一首流传甚广的绝佳好诗,原作共有两首,这是第一首,相比较第二首,此诗使用了“倒叙”的手法,倒叙是古往今来常常被人使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在表达时,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从文章后面提到文章的前面,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如果你找到第二首,便可以发现这两首所描写送别的时间和情景是倒叙。

所以,多练一习一使用倒叙手法,对以后的写作是有帮助的。

【启示】王昌龄虽然写的是送别朋友的诗,但把离情别绪写得很淡,却重笔写出了做人应有的高风亮节。

这是诗人对自己一贯的要求。

据《唐才子传》和《河岳英灵集》记载,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被贬官到岭南,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一江一宁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诗人正处于恶劣环境之中。

人教部编语文四年下册古诗三首之《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附反思

人教部编语文四年下册古诗三首之《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附反思

人教部编语文四年下册古诗三首之《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附反思古诗三首之《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一、说教材《芙蓉楼送辛渐》是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之一。

本诗通过对清晨连绵的秋雨、无尽的远山的描写,烘托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同时,作者也感叹友人离去之后,还可以在洛阳见到亲友,而自己只能孤身一人漂泊在外。

寓情于景是本诗的写作特色,本诗的最后两句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作者借此表明自己品行高洁,为官清正,绝不随波逐流的人生信念。

二、说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XXX”“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通过不同方式的读,理解体会诗意,感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难点:感悟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四、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语感强调了个人经验,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

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因为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诵读,教师范读,材料补充,教师引导补白等多种手段,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学生个性化理解。

五、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对研究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背诵古诗的记忆力比较强,但自主研究的意识不敷。

因此,课堂中重点是引导借助解释了解古诗的粗心,吟诵、想象画面等体验意境,体味作者的思想豪情,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研究古诗和积累古诗的兴趣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今天,我们研究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2、板题。

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

3、齐读题目。

让我们带着研究古诗的饱满热情再读题目。

既然是送别,让我们再带着淡淡的难过齐读题目。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优质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优质教案

(封面)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优质教案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案设计▸会认“芙、蓉、洛”三个字,会写“芙、蓉、洛、壶”四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读懂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感受诗人冰清玉洁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古诗的内容,领悟诗人冰清玉洁的人物品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习单。

(一)导入:出示《送元二使安西》课件。

【设计意图:这首《送元二使安西》不仅与本地有关联并且同样是一首送别诗,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缩小师生间的距离感。

】(二)解诗题今天让我们再学一首和这首古诗类型相同却表达不同的诗——《芙蓉楼送辛渐》。

读完诗题你有什么疑问?介绍芙蓉楼: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登楼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

辛渐是王昌龄的一位朋友。

生完整的解释课题,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诗题。

【设计意图:掌握“芙蓉”二字的字音字形,解诗题。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初读古诗,要求读准读通。

抽读、分组读,齐读,师正字音。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首先读准音是关键,学生可在纠正字音的过程中学会准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再读古诗,划分节奏。

抽读,齐读,师范读。

找出韵脚,再读。

【设计意图:古人云“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诵读古诗学会断句是关键,准确掌握句子的停顿,对学生掌握古诗内容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阅读故事的能力很有帮助。

】(四)体会诗意,感悟诗情共享学习方法。

学生分享、师总结。

同桌合作学习诗意,说学到了什么,和学习方法。

分景和情两部分逐句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抓住“寒雨”“孤山”“冰心”等几个词。

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诗句,感悟诗情。

结合王昌龄的边塞诗了解诗人的性格和品质,出示诗人背景资料明白诗人坎坎坷坷的人生轨迹,从而进一步感悟诗人的心境。

以情景带入的方式,想象补白,感受诗人“一片冰心在玉壶”的高尚品格。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译文及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译文及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译文及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芙蓉楼送辛渐的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芙蓉楼送辛渐》赏析“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

),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

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

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

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

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课件-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芙蓉楼送辛渐》课件-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芙蓉楼送辛渐 自学提示:
[唐]王昌龄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呢?
请你读一读,画一画。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在玉壶。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别诗:
以诗会友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我们在书写“芙蓉”这两个字 时要注意什么呢?
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送别诗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曾在朝廷为官,为人 刚正不阿,为官清廉。
40岁左右,因遭到小人诬陷。 被贬千里之外的岭南。
平明送客楚山孤。 丹阳城北楚云深。
洛阳亲友如相问, 高楼送客不能醉,
一片冰心在玉壶。 寂寂寒江明月心。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 《梅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寒菊》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感谢聆听
洛阳亲友如相问, ________________。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译文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译文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译文《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之一,该诗以抒发离别之情为主题,通过描绘芙蓉楼中的离愁别绪,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思念之情。

下面将为大家带来《芙蓉楼送辛渐》的原文及译文,并对诗中的意象、情感以及艺术特点进行探究。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求援案底复何如?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宿鹭飞上西楼去。

须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芙蓉楼送辛渐》译文:寒雨连绵滴入江中,夜晚跨过吴国城。

天明时分,远送友人走向孤身一人的楚山。

若有洛阳的亲戚朋友问起,只能说我一颗冰冷的心在玉壶中。

在求援的奏章下又该怎么写呢?银烛照亮了秋天的寒光,冷冷的画屏前。

一片轻柔的罗袖和小扇拍打着闪烁的萤火虫,天阶上的夜色像水一样凉。

躺在床上看着牵牛织女相望的星星,在宿鹭飞向西楼的时候远去。

你要知道,这份离愁别恨是每个人都有的,即使是贫贱夫妻也尝尽了百般悲哀。

首先,诗中运用了写景的手法,通过描绘寒雨连江、夜晚入吴等情景,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

其中,“寒雨连江夜入吴”一句中,通过描绘寒雨不断滴入江中的情景,给人一种寒冷、湿润的感觉,为诗篇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其次,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如“一片冰心在玉壶”,将诗人内心的冷漠和疏离之情比拟成一片冰心,境况生动形象。

该比喻还通过对比,使离愁之情更加深刻。

此外,诗中还融入了对传统文化的引用,如“牵牛织女星”。

这一典故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牵牛和织女分别化身为牛郎星和织女星,每年七月七日,牵牛和织女才能相会。

诗人以这一典故暗示了友人的离去和自己的孤独,将诗情与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整首诗以写景入情,通过描绘寒雨连江、轻罗小扇、天阶夜色等具体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思念之情。

同时,诗中的写景描写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独到感悟。

综上所述,《芙蓉楼送辛渐》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离愁别绪和孤寂之情,通过对寒雨、洛阳亲友、牵牛织女星等意象的运用,使诗情更加深沉动人。

芙蓉楼送辛渐译文 《芙蓉楼送辛渐》译文及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译文 《芙蓉楼送辛渐》译文及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译文《芙蓉楼送辛渐》译文及赏析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是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那还有王昌龄的石像和介绍。

“送”是送别的意思。

“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①芙蓉楼: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

②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③寒雨:寒冷的雨。

④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简称这一带为吴,与下文“楚”为互文。

⑤平明:清晨。

⑥客:在这指辛渐。

⑦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⑧孤:独自,孤单一人。

⑨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译文:寒冷连绵的雨笼罩了江面,清晨送别了好友,只留下了楚山孤独的影子。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今问起了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块一样清雅、纯洁。

译文1: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清正廉明,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译文2:昨夜,秋雨绵绵洒向吴地江天,今晨,我在芙蓉楼送客面对孤独的楚山。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询问我的近况,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

【韵译】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芙蓉楼送辛渐》是诗人谪贬江宁丞时的作品,原作二首,这里所选诗为其第一首。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故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辛渐是诗人的挚友,此次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壶 壶
结构:上下
音序:H 部首:士
组词:茶壶 酒壶 造句:这个玉壶是爷爷收藏的一
件唐代珍贵文物。
书写指导: “士”窄小,下横要短, “冖”的横要长, “业”两竖要近, 下横平直,要长些。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意: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刚亮时送走好友, 只留下楚山孤影。如果洛阳的亲友向你有关我的情况,你就告诉 他们,我的心就像这玉壶的冰那样纯洁透明。
第21课 芙蓉楼送辛渐
四年级下册语文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离别时常有的事,今天我们一起 来学习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走近作者
王昌龄(?—约756) 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 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 齐名,时谓王江宁。 主要作品:《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满江。 天刚亮。
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长江中下游北岸在古代 属于楚地范围。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芙蓉楼 芙 结构:上下 音序:F 部首:艹
组词:芙蓉 出水芙蓉 造句:登上芙蓉楼俯瞰长江,景
色好美啊!
书写指导:“艹”横要长,两竖 下边稍向里收, “夫”下横要长, 一撇上边出头,和捺舒展。
四年级下册语文
我会认
fú róng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luò

芙蓉

芙 芙蓉楼 出水芙蓉
芙蓉
róng

莲蓉 椰蓉
洛阳
luò

洛神 北洛河
理解词语
【芙蓉楼】 【连江】 【吴】 【平明】 【楚山】 【冰心】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
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北,下临长江。 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 2. 单于夜遁逃:___遁__逃__:_逃__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单__于__趁__着__黑__夜__逃__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只留清气满乾坤:__乾___坤__:天__地__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只__希__望__留__下__清__香__充__满__天__地__之__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心志,表达了自己开阔的胸怀、坚强的 性格和高风亮节。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精神品格?
表达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高尚 品质。
课文结构
阴雨天送别好友 芙蓉楼送辛渐
托友人转达志向
胸怀坚强 高风亮节
课文主旨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时的 表白,表达了诗人藐视庸俗的功名利禄,不向 排挤陷害自己的恶势力屈服,永葆高洁品质的 崇高气节。
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送别诗,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 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 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不会因为官场坎坷遺遇而改变自己 的气节,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心志。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 景。
一、给加点字注音 芙蓉楼( rónɡ ) 洛阳( luò ) 单于( chán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寒雨” 是什么季节的雨“连”“入” 的用法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寒雨”指秋雨,“连、入”写出了寒雨 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离别的暗 淡气氛。展现了即景生情,寓情于景 的手法特点。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品格?
最后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玉 壶自比,表达了自己不会因为官场上的坎坷遭 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同流合污,随波逐流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重点) 3.能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
古诗文。(难点)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róng
芙蓉 蓉
结构:上下
Hale Waihona Puke 音序:R 部首:艹组词:莲蓉 椰蓉 造句:我最喜欢吃莲蓉月饼。
书写指导:“穴”要紧凑,撇和 点要小,分开,下边的 “人”扁 宽,舒展,“口”要扁小。
luò
洛阳 洛
结构:左右
音序:L 部首:氵
组词:洛神 北洛河 造句:当我紧张的时候说话就会
有点语无伦次。
书写指导:“氵”的两点要小一 提要长,“各”首撇要短,横撇 是一笔,和捺交叉舒展。
·· ·· ·· 洗砚池( yàn ) 乾坤( qián ) 玉壶( hú )
二、解释加点的词,并翻译句子。
·· 1. 平明送客楚山孤:_____平__明__:天__刚__亮__。__________________ __天__刚__亮__时__送__走__好__友__,__只__留__下__楚__山__孤__影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