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的古诗的意思

芙蓉楼送辛渐的古诗的意思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出自于《芙蓉楼送辛渐》。
全文是这样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此诗送别辛渐时作者告诉他说,即使到了洛阳,也不要忘记这里的朋友,将来若有机会,他会亲自去看望他们。
以此可见诗人与辛渐之间情谊深厚。
后来大诗人王昌龄被贬官至龙标尉(今湖南黔阳县)。
辛渐,就是作者自己,王昌龄被贬谪到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
据《辞海》“辛渐”条注云:“王昌龄,字少伯,河东人。
开元二十一年进士。
仕宦不得意,来此龙标尉。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最后两句中的平芜和危阑,暗喻诗人友人的行踪,点明他已经走远了,最终消失在远方的春山之外。
这首诗的意思浅显易懂,但内涵却很丰富。
前两句诗人通过描写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借以表达自己的感慨;而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无限宽广的胸怀,展示了诗人乐观的精神风貌,他相信美好的事物必然会在未来等待着自己。
其实,当我们仔细地品味诗歌的时候,便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哲理: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短暂的个体聚集成为一个集体,每个人的情感也都是由微小的单元构成,由此可见,人的生命和情感之所以能够如此牢固而美丽,正是因为它们总是由很多元素组合而成,由此体现出的那份浓郁而动人的色彩也才能够持久、鲜艳,从而真正变得动人心魄。
我们的生活也同样是由这些分子、原子组成的。
只有我们不计较得失,时刻保持一颗感恩的心,这样的我们才能够像一根蜡烛,燃烧着自己,照亮着别人,直到燃尽,甚至毫无保留。
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正是这个世界上的千千万万的人们构成了这个缤纷而多彩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民族乃至整个宇宙不正是由一个个普通人的无数个“我”和“你”的聚合体吗?所以,我们不应该斤斤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而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把握好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并且学会善待他人,与人为善,用我们的微笑、鼓励、善良、乐观和包容给予他人帮助,我们自己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古时的春夜,繁星点点;而今的秋空,万里澄清。
萧条的江水,不辨东西;荒凉的湖畔,莫听歌钟。
寂寞的宿舍,夜深沉沉;孤独的旅人,不堪征程。
新月如钩,寥寥无几;远山如黛,脉脉含情。
芙蓉楼,夜泊秋湖,水满金波。
望长安,思君如满月。
身既死而又生,神遂夙所愿。
肯为新秋守,敝帷不弃远。
杨万里, 马上之病。
左迁至蓝关。
(王昌龄)【注释】:芙蓉楼:江苏常熟市的一座名楼,神仙桥西岸。
全楼8层,别致高雅,文人墨客历来钟情此楼。
辛渐:唐朝初年有名的进士,曾在中央任职,后改任宁波郡太守。
宿舍:旅店。
长安:唐朝都城。
杨万里:明代著名诗人。
马上之病:指得病时还在马上,形容病情严重。
左迁至蓝关:杨万里因触怒时政,被贬至蓝田县(关)。
【译文】:在古代的春夜里,星星点点;今天的秋空万里澄清。
滔滔江水滚滚向东,湖畔空荡荡凄迷。
夜深沉沉,旅店里寂寞难眠;孤独旅人,路途遥远难抵。
新月如钩,寥寥无几;远山如黛,脉脉含情。
登上芙蓉楼,夜泊秋湖上,水波金闪荡漾。
远望长安,思念心头如满月。
身既死而又生,神充满着当初的愿望。
他决意度过新秋,不弃远方孤零零的帷幕。
杨万里因得了“马上之病”被贬到了蓝关。
【鉴赏】:是唐代女诗人王昌龄所作,堪称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这首诗以赠别的情感为主线,展现了女诗人成熟的思想感情和出众的艺术修养,其表现手法、语言艺术及其文化内涵,全都表现出了唐代文学的特色和魅力。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古诗赏析及翻译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古诗赏析及翻译《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一片冰心在玉壶上一句是洛阳亲友如相问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是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那还有王昌龄的石像和介绍。
“送”是送别的意思。
“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3.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4.连江:满江。
5.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6.平明:天亮的时候。
7.客:指辛渐。
8.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9.孤:独自,孤单一人。
10.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11.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12.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比喻人清廉正直。
【诗文解释】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邈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译文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在大地上,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之时,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赏析】本诗写于唐开元二十九年之后,诗中提的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江雨苍茫中,诗人送别了即将回到洛阳的友人,虽然正处于众口毁谤的恶劣处境之中,但他看到的是水天相接的吴江楚山,心中明朗,并无一丝凄风冷雨,他托友人告知洛阳的亲朋们:他有的仍然是一颗纯洁的玉壶冰心。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这首古诗!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注释:1.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2.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3.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4.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5.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赏析: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王昌龄大约于开元末年受任江宁丞,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江宁属今南京市,东邻镇江。
王昌龄由江宁至镇江西北隅的芙蓉楼,饯别友人辛渐,写了两首赠行诗,这是第一首。
此外,王昌龄还写过一首《别辛渐》,其中有“别馆萧条风雨寒”句,“别馆”即客馆。
庾信《哀江南赋序》云“三年囚于别馆”。
可见辛、王此别是在被贬滴或流落途中。
芙蓉楼之別则是在一个阴雨的秋夜。
“寒雨连江夜入吴”的“吴”,就是前文所说的江宁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
“平明”接上句,意谓次日清晨。
“楚山”有的理解为友人经镇江取道安徽入洛阳,安徽古属楚国,故称楚山。
其实这里当是泛指南方的山。
“楚”字只是与上句的“吴”字相照应。
因为安徽不仅属楚国,也曾经属孙吴,而孙吴占有今长江中下游的安徽、江苏等地。
所以“楚山”与通常所说的“楚天”一样,也是指辽阔的南方。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意思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意思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
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芙蓉楼送辛渐》全诗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全诗赏析【关键词】诗词名句,抒情,送别,孤独【名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出处】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注】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
①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②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说明】诗中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
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
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市)县丞,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此诗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赏析】送别本身就是一件感伤之事,偏偏又遇上雨,愁情必然会增加几重。
“寒雨连江夜入吴”,烟雨笼罩江南,秋色惨淡,那寒意不仅弥漫在秋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平明送客楚山孤”,天色已明,友人即将北上,此时,远处的楚山显得格外的孤立无助。
其实,山是一直孤立着的,此时更加孤立无助的应该是诗人才对。
诗人想到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诗人自己,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
然而那孤峙的楚山,更展现了诗人孤傲高洁的性格。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二句,细致精密,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
“玉壶”指美玉制成的壶,诗人鲍照曾用“清如玉壶冰”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这里用来代指诗人高洁的胸怀。
《芙蓉楼送辛渐》诗词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诗词赏析《芙蓉楼送辛渐》诗词赏析《芙蓉楼送辛渐》诗词赏析1【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译文及注释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注释芙蓉楼: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一说此处指黔阳(今湖南黔城)芙蓉楼。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芙蓉楼送辛渐】译文二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芙蓉楼送辛渐】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这首诗为在江边离别时所写。
人物介绍王昌龄(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翻译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下面是关于芙蓉楼送辛渐古诗翻译的内容,欢送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
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假设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
辛渐是王昌龄
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这首诗为在江边离别时所写。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衬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中心思想;
•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时的表白 ,表明了诗人藐视庸俗的功名 利禄,不向排挤陷害自己的恶 势力屈服,永保高洁品质的崇 高气节。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 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
平明送客楚山孤
译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 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表示的是纯洁的心灵、把冰心 置于玉壶就是在说自己的正直
洛阳亲友如相问
译文: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 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
一片冰心在玉壶
• 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 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 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 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 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 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 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全诗 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 穷。
答一答,看谁记住了
• 《芙蓉楼送辛渐》是 ( 唐)朝 王昌龄 诗人( )写的一首(送别) 诗。
多选题;
• 《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借用哪些意 象,象征自己正直高洁的人格? • A. 寒雨 C . D) ( • B. 楚山 • C. 冰心 • D. 玉壶
• 小结:人生自古伤离别。可是 ,今天的离别不正预示着明天 的重逢吗?只要我们心中有彼 此,只要我们学会珍惜,离别 将不再是忧伤。
译文: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 透的冰,清正廉明,贮藏在玉 壶中一般。
寒 雨 连 江 夜 入 吴, 平 明 送 客 楚 山 孤。 洛 阳 亲 友 如 相 问, 一 片 冰 心 在 玉 壶。
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 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 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 情。 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 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构思 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这是一首送 别诗
诗人介绍
•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汉族,河东 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 (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 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 近而立,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 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 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 等 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 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 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 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 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 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 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 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连”字和 “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 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 离别之情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诗人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 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 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 的开阔意境。
吴 平阳; 楚山; 冰心; 寒雨: 连江:
你记住了 吗?
寒雨:寒冷的雨。连江:满江。 吴;吴地 .
平阳;清晨.孤:独自,孤 单一人。
“楚山孤”楚山真的孤独寂 寞吗?为什么?
答;这楚山之所以“孤独寂寞”,正 是诗人心中的真实写照,觉得那楚山 也带上了重重的心事。
寒雨连江夜入吴
写作背景
•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当 时为江宁(今江苏南京)丞。辛渐是王昌 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 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 (今江苏镇江),然后在此分手。此诗原 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 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 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 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故址在润州(今江 苏镇江)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 江北。 • 2.辛渐;诗人的挚友,此次由润州渡江,取 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陪他从江宁到 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渐别在 好芙 朋蓉 友楼 辛送
芙蓉楼坐落在金山,是天下第一泉的塔影湖滨,为东晋刺史王恭 所建,唐代大诗人王昌龄曾在古代“芙蓉楼”写下了著名的诗篇 《芙蓉楼送辛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