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逻辑框架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十讲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十讲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
在私人劳动产品偶然的不断变动的交换比 例中,生产这些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烈的为自己 开辟道路,就像房屋倒在人的头上时重力 定律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因此,价值量 由劳动时间决定是一个隐藏在商品相对价 值表面运动后面的秘密。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产生波动 的原因是供求关系的变化。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本书的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
规律
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价值的质、 量及其变化规律——价值的扩大及货币的 产生——商品经济基本矛盾
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和分配,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无产阶级反对资产 阶级,揭示资产阶级剥削制度的锐利武器。
2.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即在现有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
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 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生产者的命运
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常 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盈利 个别劳动实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亏损
(二)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三)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欺骗性
(一)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1.在商品经济的生产中,既存在社会性质的社 会劳动,又存在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劳动的 社会性质是由社会分工所决定的。
2.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的一部 分,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
3.每个商品生产者作为私有者,都独立地进行 商品活动,并自负盈亏,在私有制的条件下, 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依据自己的利益和要求 的,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政治经济基本理论

政治经济基本理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

这一理论包括以下一些重要内容:(一)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调节等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实际出发,发展和创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从目的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又提出了“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的思想。

二是从制度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完整的体系,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三是从属性和要求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又好又快”、“统筹兼顾”等重要论断。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调整和改革了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同时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基本原则,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指明了现阶段中国经济制度的根本性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可靠的经济基础。

国际政治经济学(IPE)

国际政治经济学(IPE)

国际政治经济学(IPE)IPE重点整理⼀、名词解释:1.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出现在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反映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

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

其主要代表⼈物有亚历⼭⼤.汉密尔顿、李斯特等。

其主要的理论观点有:⽣产⼒是国家经济的基础、⼯业是国家经济的⽀柱、关税是保护国内⼯业的主要⼿段;其主要的经济政策主张包括货币即财富、国际⼲预经济两⼤点。

2.相互依存:随着全球范围内各国经济联系加强,⾮国家⾏为体的发展,相互依存理论应运⽽⽣。

它是指跨国界的货币、商品、⼈员和信息流动所导致的国家之间或不同国家的⾏为体之间相互影响为特征的情形。

相互依存并不意味着互利、“⾮零和”和完全平等。

其主要特性是敏感性与脆弱性。

相互依存是⾃由主义者在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提出的有⼴泛影响的三种学说之⼀。

3.国际机制:指导国际⾏为的明⽰的和含蓄的原则、规范、规则和程序,国际机制在某个国际关系领域内,⾏为体围绕机制形成相互预期。

这⾥⾯的⾏为体是指国际关系中各种政府和⾮政府⾏为主体。

它们既是机制的创造者,也受到机制的制约。

机制中的原则反映了⾏为体的观念和信仰。

规范是指以权利和义务⽅式确⽴的⾏为标准,规则是指对某些⾏为的专门禁⽌,决策程序是指决定和执⾏共同政策的习惯做法。

4.结构性权⼒和联系性权⼒:苏珊斯特兰奇的“结构性权⼒分析法”把权⼒分为结构性和联系性两种。

联系性权⼒是指甲国依靠权⼒让⼄国去做本来不愿做的事情的能⼒,经典现实主义主要集中在对这种权⼒的研究上。

结构性权⼒⽐联系性权⼒更加重要,结构性权⼒的核⼼是国家,它包括四个⽅⾯:安全结构、⾦融结构、⽣产结构、知识结构。

5.新依附P205⼆战后,出现了以跨国公司投资为基础的“新依附”。

代表⼈是多斯桑托斯。

特征是:(1)⼯业发展主要依靠出⼝产业,因为出⼝能赚取外汇来购买资本货物。

(2)⼯业发展为国际收⽀的波动所左右,这往往导致附属国在国际收⽀上出现⾚字。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稿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稿

4.中国发展模式需要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 间中介范畴进行科学的总结和理论提炼。 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方式—经济 政策等中介范畴是逻辑演绎和体系构建的 “枢纽点”。生产关系必须通过这一系列中 介范畴才能与现实的生产力相结合,并且适 应或回应现实生产力的性质和革命品行。
我们要审时度势,正确选择推进生产力发展、诱致 生产关系革命、变革或完善从而使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平衡发展的突破口。 现阶段的突破口就是严重影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平 衡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 “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以科学发展为 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稿(18571958)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谨以此
文纪念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汤在新先生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颜鹏飞 教授
提 要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及其“经济学提 纲”,首次集中地阐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 论尤其是逻辑体系的构筑方法。提出了“生产力 的概念和生产关系两分方法以及中介范畴等原创 性思想,从而为探索中国经济学体系及其经济发 展模式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应该跳出西方学者的模式中性 论和价值中立,努力挖掘《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及其“经济学提纲”中所蕴藏的当代价值,构建 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基于转型时期鲜明的阶段性、变异性、非平 衡性、不成熟性、过渡性和渐进性,中国经 济发展模式无疑打印上“摸着石头过河”、 试错(trial and error)和实验的烙印,从而 具备独特的转型特征,被赋予其开拓或创新 的品质。因此,应适时总结与实践经验紧密 相连的新鲜经验。
6.以关于社会经济的历史运动和现实发展是 社会生活各种因素的合力的思想为指导,中 国经济发展模式应该寻找推动社会经济或历 史发展的各种有益的动力及其“合力”,阐 述科学发展的演变规律。

政治经济学框架图

政治经济学框架图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规律——
无产阶级越发贫困
资本循环
三个阶段 资本循环的过程 三种职能形式
三种职能
资本循环的条件
时间的继起 空间的并存
资 本 的 流
资本周转
生产时间 影响资本周转时间的因素 流通时间
影响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时间
速度的因素
资本构成
固定资本 流动资本

加速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出发点——社会总产品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基本方法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个别资本家追
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生产关系再生产
资 资本积累的实质

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的 积
影响资本积累 社会劳动生产力水平 规模的因素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预付资本的大小

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提高趋势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社会总产品的 实现问题
实物补偿 价值补偿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转化为成本价格K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Fra bibliotek价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不

变资本的节省程度)

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仍遵循价值规律
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基 本
价值规律
基本内容 本质要求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

资本的逻辑与概念的逻辑--马克思《大纲》与黑格尔《小逻辑》关系的一种新解读

资本的逻辑与概念的逻辑--马克思《大纲》与黑格尔《小逻辑》关系的一种新解读

20世纪以来西方对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学术思想关系的解释表现为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去黑格尔化和重新黑格尔化。

a 去黑格尔化的最主要代表是阿尔都塞,他通过强调马克思思想中的“认识论断裂”b 而试图否定后期马克思受到黑格尔的影响;晚近的柯亨试图将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从黑格尔的辩证法中剥离出来,在他看来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不是一种思辨解释,而是对历史的“更精确”的理解。

c 重新黑格尔化的早期代表包括卢卡奇、马尔库塞、施密特等。

最近以克里斯多夫·阿瑟(C.J.Arthur )和托尼·史密斯(T.Smith )为代表的“新辩证法”派或“新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地倡导重新转向辩证法,但这种辩证法不是要重建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联系,而是要重建黑格尔的逻辑学与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之间的方法论关联。

d*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方法论问题再研究——基于黑格尔《逻辑学》和胡塞尔现象学的双重视域”(GD19CZX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陈伟,肇庆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广东 肇庆,526061)。

a [美]诺曼·莱文:《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臧峰宇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4页。

b [法]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顾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14-17页。

c [英] G ·A ·柯亨:《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岳长龄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年,第28-29页。

d [英]克里斯多夫·约翰·阿瑟:《新辩证法与马克思的〈资本论〉》,高飞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3页。

2020年第6期资本的逻辑与概念的逻辑——马克思《大纲》与黑格尔《小逻辑》关系的一种新解读*陈 伟[摘 要] “新辩证法”派的阿瑟试图根据黑格尔的逻辑学来重建马克思的价值形式辩证法,他认为在货币—商品—资本的价值形式和存在—本质—概念的思维形式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逻辑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逻辑上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逻辑上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逻辑上的区别余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逻辑上的区别 (1)概述 (3)一、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标准 (3)1、西方学者排斥科学研究的原因 (3)2、西方学者对科学标准的曲解 (5)3、经济学研究的逻辑基础 (7)二、经济学研究中的假设与伪设 (9)1、假设与伪设的概念 (9)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假设示例 (10)3、西方经济学的伪设示例 (11)4、假设与背景的区分 (12)三、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逻辑比较 (13)1、西方经济学对历史逻辑的违背 (13)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历史逻辑的运用 (18)四、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逻辑比较 (19)1、西方经济学对现实逻辑的违背 (19)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现实逻辑的运用 (23)五、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数理逻辑比较 (25)1、西方经济学对数理逻辑的违背和滥用 (25)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数理逻辑的运用 (26)结论 (27)参考文献 (28)概述在经济理论的研究上,西方经济学一方面混淆科学研究的逻辑标准,将其与现实不符的理论称为是科学的,另一方面则采取双重标准,拒绝承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至少与其同样具有“科学性”。

但是,西方经济学并不总是能够表明自身的科学性的。

在这种时候,西方经济学就会否认一切可能的科学的经济理论的存在。

但是,不仅科学的经济理论是存在的,而且西方经济学决不是科学的经济理论。

西方经济学在逻辑推理上违背了社会科学研究的三大逻辑标准: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数理逻辑。

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是坚持社会科学研究的三大逻辑的典范。

一、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标准1、西方学者排斥科学研究的原因马克思曾经指出,“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1。

“只要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就是说,只要它把资本主义制度不是看作历史上过渡的发展阶段,而是看作社会生产的绝对的最后的形式,那就只有在阶级斗争处于潜伏状态或只是在个别的现象上表现出来的时候,它还能够是科学。

跨考教育2014年考研政治马原考点模块六

跨考教育2014年考研政治马原考点模块六

2014年考研政治马原考点模块六第六章 逻辑框架模块六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一 劳动价值理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只是商品生产的一个阶段,它是从简单商品生产阶段发展而来。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有两个途径:①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②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要求商品生产以更大的规模和更快的速度发展。

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利用暴力手段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①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②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前者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重要方式。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对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提出了强烈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1996文,24;2011,18)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995文,24;2000文,6;2006,22;2009,6) 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1994文,24;1998理,24;2013,20) 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原因和实质(1991文,33)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要求。

英、法等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历史条件:①社会分工的出现;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