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观察物体(2)》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精选16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精选16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篇1教学目的: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具准备:多媒体学具准备:方格纸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1.谈话引入复习内容。
师:李白写过《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实所有的物体都是一样,站在不同的位置或是从不同的方向所看到的形状都可能不同。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2.出示复习目标。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出示复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我们小学阶段所学习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思考(1)学习了哪些观察物体的知识?(2)如何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3)如何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4)如何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可举例说明)(5分钟后汇报复习收获,看一看哪一位同学汇报的)4.想一想。
学生根据复习指导的提示进行独立整理复习。
5.说一说。
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说明。
汇报时有的可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有的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出相关的知识。
二、分层练习,巩固新知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汇报,看来同学们收获都很多,下面就利用你们所复习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多媒体出示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三、全课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2)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继续引导学生观察物体,识别不同角度下的物体形状,并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我们将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各种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以及如何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描绘物体。
教学内容将涵盖对立体图形的识别、分类以及对物体视图的理解。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能描述出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视图。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物体的不同视图重构物体的形状。
3. 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的三视图,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视图绘制。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难点1. 学生在观察和描述物体时,可能会出现视角混淆的情况。
2. 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理解物体的三视图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3. 在绘制物体的三视图时,学生可能会出现比例和形状不准确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各种不同形状的立体模型,如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2. 绘图工具,如铅笔、橡皮、直尺、三角板等。
3. 视频资料,展示不同视角下的物体形状。
4. 白纸和彩纸,用于绘制和制作模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授:介绍物体的三视图,通过实物模型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面、侧面和上面的视图。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的立体模型,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绘制物体的三视图。
4. 交流分享: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交流讨论,分享观察和绘制的经验。
5. 总结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总结物体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6.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绘制物体的三视图,标注每个视图的名称和特点。
2. 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不同的视图,以增强视觉效果。
3. 在黑板的一侧列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以便学生复习。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教案(2)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教案(2)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观察物体,区分物体的大小、形状和颜色。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3.能够运用观察物体的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点1.观察物体的大小、形状和颜色。
2.描述物体的特征。
3.运用观察物体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运用观察物体的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四、教学准备1.物体模型或图片。
2.课件PPT。
3.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导入1.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通过回忆巩固知识。
第二步:新知讲解1.展示不同大小、形状和颜色的物体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特征。
2.对学生进行引导讨论,如:“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这个物体是什么颜色的?”等。
第三步:活动实践1.让学生分组,每组给出一个物体,其他组的学生通过观察描述该物体的特征。
2.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观察得出的结论,与其他组共同讨论。
第四步:课堂小结1.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2.确认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对不足之处进行弥补。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关于观察物体的练习题。
2.自行观察家中的物体,并用纸笔描述物体的特征。
七、教学反思1.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学生观察物体,让他们通过实践体会观察的重要性。
2.在活动实践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步骤,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观察物体并描述其特征,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2)教案与反思

2 观察物体(2)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如海学校陈泽学
一课时
教学反思
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
本节课创造大量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培养了学生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素材积累】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摘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摘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摘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四篇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四篇二班级上册《观测物体》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不同角度观测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2、通过观测各种物体,援助同学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外形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2、培育同学的空间观念教学预备: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同学自备一个小玩具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伙伴,毛毛,调皮,奇奇也去旅行了。
他们来到了印度。
印度最出名的动物呢,是大象。
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
〔出示大象玩具〕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调皮说:“我发觉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兴奋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伙伴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生答:由于观测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需要全面观测这个物体,学会观测物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测物体吧。
〔板书课题:观测物体〕二、探究新知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外形的呢?生答:长方体大家认真观测这个长方体,它的每个面的颜色是一样的吗?〔转动长方体〕它有哪几种颜色呢?〔板书:黄、红、白、绿、蓝、黑〕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伙伴,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板书几个小伙伴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老师手指黑板上的答案〕为什么有的小伙伴看到的是三种颜色,而有的'小伙伴看到的却是两种甚至只有一种呢?生答:观测角度不同那大家认真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生答;3种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伙伴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生答:转动长方体,或转变观测角度3、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测的乐趣吧。
第五单元 第2课时 观察物体(2)(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

第五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2)——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能够正确画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能够正确画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体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物体的方法。
2. 演示法: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观察物体的过程。
3. 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
4. 讨论法: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观察物体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的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大家还记得吗?2. 讲授新课- 讲解观察物体的方法,强调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 示范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画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观察物体的方法。
3. 演示与操作- 教师演示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画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观察物体并画出相应的图形。
4.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观察物体的技巧和心得。
-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2)》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师:(出示长方体)这是什么? 生:长方体。 师: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长方体,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说 说你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学生在小组观察后交流汇报,可以适当展示学生的作图,引导大家说说分别 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 师:同样观察一下正方体、圆柱和球,然后把你观察的结果告诉大家。
2. 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判断题。
答案:Βιβλιοθήκη 七、说板书设计根据二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观察物体(2)
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
前面 上面 侧面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自控能力差,认知能力和观 察能力还较为薄弱,行为习惯有待加强培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 点,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 生动活泼,直观形象, 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 学生概括能力较弱, 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 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 具体形象的经验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观察 、实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形成经验。
组织学生交流、总结:长方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可能不相同;正方体从 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都是正方形;圆柱从上、下两个面看到的是 圆形,从侧面看到的是长方形;球无论从哪个面看到的都是圆形。 师:由此看来,上一节课的结论,同样适用于今天的学习:从不同角度看同一 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5.2《观察物体二》教案(先学后教)

观察物体(二)教学目标:1.掌握观察立体图形的方法的方法。
2.学会判断观察的是什么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物体,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物体(二)”(板书课题)过渡语: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二、出示学习目标。
(30秒)1.掌握观察立体图形的方法的方法。
2.学会判断观察的是什么立体图形。
师:能顺利达标的请举手。
生:(举手)过渡语:为了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69页的例2,思考:1.观察例2图中三个小朋友观察到的面分别是什么形状?2.通过观察例3,已知其中一个面,你能猜到是什么立体图形吗?(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并做对检测题。
)四、看一看: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五、做一做:(一)提问(“做一做”前的准备)同学们,看完并看懂的请举手?接下来我们就来比一比谁能准确回答思考题。
1.观察例2图中三个小朋友观察到的面分别是什么形状?2.通过观察例3,已知其中一个面,你能猜到是什么立体图形吗?小结:同一个立体图形,当你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看到的可能是不同的图形;可以根据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所得到的的形状判断观察的是什么立体图形。
(二)书面检测刚才大家回答的不错,下面比谁能用今天的知识做对检测题,请练检测题习题见课件六、议一议:(一)同桌交换试卷(二)出示标准答案(三)学生对照答案,打出对错(四)了解学情:全对的同学请举手,口头表扬(五)未全对的同学把自己的试卷交给老师。
(六)投影出示错题,让做错的同学说: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如找不出错误,再让做对的学生帮助补充、更正,必要时让冒尖生代替老师点拨。
(不出示、不讨论做对的题)七、练一练今天的知识学会了吗?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完成下列当堂练习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完成课本第70页练习十六3、5八、个性化设计1、师:这些风筝不仅颜色美、形状美,而且左右两边完全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观察物体(2)
一课时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例2、例3;练习十六第3~5题。
(教材第69~71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几何体的不同形状。
2.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辨认简单几何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观察能力。
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具学具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知道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告诉学生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明确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2。
师:(出示长方体)这是什么?
生:长方体。
师: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长方体,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说说你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学生在小组观察后交流汇报,可以适当展示学生的作图,引导大家说说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
师:同样观察一下正方体、圆柱和球,然后把你观察的结果告诉大家。
组织学生交流、总结:长方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可能不相同;正方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都是正方形;圆柱从上、下两个面看到的是圆形,从侧面看到的是长方形;球无论从哪个面看到的都是圆形。
师:由此看来,上一节课的结论,同样适用于今天的学习:从不同角度看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教学例3。
师:如果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并且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生1:可能是正方体,因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生2:可能是长方体,因为有特殊的长方体的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说得很对,仅仅有一个面是正方形,我们不能确定它究竟是什么立体图形,只能推断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构建空间观念】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从不同角度看到简单的几何体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2)
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前面
上面
侧面
教学反思
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
本节课创造大量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培养了学生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观察下面的物体,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用线连起来。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B类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物体的哪一面看到的?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能正确辨别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正上侧
教材习题
第70、第71页“练习十六”第3~5题
3.
4.③①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