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_王淑华

郑州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_王淑华
郑州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_王淑华

DOI:10.15991/https://www.360docs.net/doc/1c15978601.html, ki.411100.2007.04.030

第37卷第4期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l.37 N o.4 2007年7月Jour nal of H enan U niver sity(N atural Science)Jul.2007

郑州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王淑华

(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郑州450001)

摘 要:文章分析了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对本区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评价,并指出现阶段湿地旅游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为此,提出合理开发建议:科学制定湿地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循序渐进地构建郑州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带;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正确处理湿地生态旅游与湿地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郑州黄河湿地

中图分类号:P9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978(2007)04-0377-05

Ecotourism Exploit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Yellow River Wetland in Zhengzhou

WANG Shu-hua

(Tourism Management S chool of Z hengz hou University,Z hengz hou450001,China)

A bstract:T he paper analy zes the advantage s of ecoto 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na tur al reserv e,evalua te s ecotourism

development natural reserv e o f Yellow Riv er we tland in Z heng zhou,a nd points o ut the problems w ith which the wetland is faced at pre sent in ter ms of the eco tourism exploita tion,and therefo re sugg estions a re as fo llo w s: wo rking o ut the scientific planning o f wetland ecotourism development,the comprehensiv e e xploitatio n in o rder,

co nst ructing the Yellow River We tland Eco tourism Belt in Zheng zho u,pro pag andizing fo r the wetland pr otectio n,

handling co r rectly the relatio nship betw ee n the w etland eco to urism and the w etland pro tection,and fo llowing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 lopment.

Key words:eco tourism;sustainable dev elo pment;Yellow Riv er w etland in Z hengzhou

0 引言

湿地是指陆地上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和过湿的土地与其生长、栖息的生物群落构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订的《国际湿地公约》中规定:湿地系指天然或人造,永久或暂时的静止水或流动水、淡水、微咸或咸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区[1].湿地既是独特的生态系统、重要的自然景观和自然资源,又是人类宝贵的环境资本,有“地球之肾”之称.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2].湿地生态旅游是指旅游者以湿地作为观光、游览研究对象,观察湿地的景观、物种、生境和生态系统等,并维持湿地自然环境原貌的旅游活动.

湿地旅游在国外开展较早,并产生了一些著名的湿地旅游区.它们大多以湿地国家公园的形式建立,例如美国切斯披克湾(Chesapeake Bay)湿地公园、英国斯利姆布瑞吉(Slimbridge)野鸟和湿地中心等.其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湿地国家公园的建设与管理方面,如湿地公园的概念、湿地水环境、动植物及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公园管理和经济政策等[3].湿地旅游在我国刚刚兴起,国内对湿地旅游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学者正在从湿地旅游资源的定义、湿地旅游的基本内涵及开发思路、湿地生态旅游的特点、湿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展开研究[4-6],也有学者结合我国一些著名的湿地探讨了湿地旅游资源开发模式[7-9].

 收稿日期:2006-11-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BJL028);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4EJJ020)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王淑华(1969-),女,河南扶沟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E-mail:w shua@https://www.360docs.net/doc/1c15978601.html,

378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37卷第4期1 郑州黄河湿地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郑州黄河湿地位于郑州市北部,西临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洛阳孟津),东接开封柳园口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黄河中下游交接处,涉及巩义、荥阳、惠济、金水、中牟5个县市、区,共15个乡镇89个行政村.区内河道总长158.5km,总面积38007hm2,其中有林地面积2055hm2,农地7352hm2,滩地19000hm2,水域9500hm2,其他土地(鱼塘、莲池)100hm2,为河南省级自然保护区.

1.1 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黄河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湿地类型,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由于郑州黄河段河床宽大、河道游荡不定,形成了独特的湿地景观,并成为野生生物尤其是鸟类重要的栖息地.郑州黄河湿地有维管束植物80科284属598种,约占河南省植物总数的11.6%.这里栖息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17种,其中鸟类169种、兽类21种、两栖类10种、爬行类17种[14].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黑鹳、白鹳、大鸨、白尾海雕、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头鹤、丹顶鹤、白鹤10种;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大鲵、白鹈鹕、白额雁、大天鹅、白琵鹭、黄嘴白鹭、鸢、红隼、灰鹤、水獭等33种,具有极好的科研和观赏价值.

1.2 黄河文化厚重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黄河以其携带的大量泥沙塑造了华北平原,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广大而肥沃的空间.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使中华儿女在她的怀抱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黄河湿地内黄河文化资源丰富,不但有象征黄河与中华民族之间骨肉关系的哺育塑像,反映科学治水的古代治水英雄大禹巨像,宣传人民治黄成就的花园口将军坝、扒口堵口纪念碑等,而且具有黄河中下游分界点、黄河大堤0公里处等重要的地理标志.郑州黄河湿地大河风情独特,既有“地上悬河,浩瀚无际,博大宽广”,“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美,又有“芳草萋萋,万羽竞翔,鸟唱水吟”的灵秀.游人在这里可观赏黄河风光、感悟黄河文化.

1.3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郑州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与吸引力.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中原城市群龙头城市,处于我国东、中、西部交汇之处,是我国经济地理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也是河南省政府确定的“三点一线”旅游发展中心.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依托郑州市内,道路纵横交错,快捷方便.这种区位、交通优势,给郑州黄河湿地的旅游开发和建设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1.4 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从人造的“城市沙漠”中回归自然已成为现代人生活转型的大趋势,渴望能有一段闲暇的时光,寻一处幽静的场所,解放自我,重新融入自然的怀抱已成为现代旅游的主题.生态旅游迎合了旅游者“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动机,又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需要,发展势头强劲.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其丰富的生物物种多样性和湿地景观的多样性,已使其成为许多娱乐活动和旅游活动的场所,旅游功能也逐渐被人们认识[4].郑州黄河湿地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新奇性、刺激性、知识性,能给广大游客带来新鲜的、与众不同的感觉.同时,走近黄河,感触黄河,拥抱黄河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向往,也必将对大量的游客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2 郑州黄河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与面临的问题

郑州黄河湿地及其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自然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目前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依据雄浑壮美的大河风光,源远流长的文化景观,以及“悬河”的起点,黄土高原的终点,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等一系列的地理特征,每年吸引着上百万中外游客,被誉为万里黄河上一颗璀灿的明珠,成为黄河之旅的龙头.紧邻黄河风景名胜区的黄河南岸27km的沿河滩区范围内,已基本形成了“四点一线”旅游景区分布格局,即从西到东分别为丰乐农庄、郑州农业科技示范园、花园口旅游区、富景生态游乐世界等湿地旅游景区.另外,中牟县雁鸣湖乡还利用当地300多hm2水面和周边4500多hm2国有林区,开发建设了雁鸣湖湿地生态旅游区.据调查,每逢节假日,郑州沿黄湿地各景区已经吸引了不少游客,但从真正的生态旅游开发角度考虑,许多方面尚需进行综合研究.

 

王淑华:郑州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379 2.1 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评价

本文运用基于层次熵的湿地生态旅游评价研究分析法[10],在对指标进行适度调整的基础上对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进行评价.指标权重的测算,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和熵技术相结合的评价模型.所谓层次熵评价模型,是用层次分析法(AH P)决定指标的模糊权重,利用决策矩阵提供的信息,进一步用多目标决策中熵技术修正.原始值根据30位专家、旅游管理者、社区居民、利益相关者等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其方法是采用1~5分制打分,1分表示级别最低,5分表示级别最高,依次将得出的评价结果导入模型中计算,得到的最后结果见表1.

表1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评价

T ab.1 Eva luation of eco tourism develo pment na tur al r eser ve of Yellow Riv er w etland in Z hengzhou

目标层数值子系统层数值因素评价层因子评价层原始值权重(相对目标层)生态环境3.52自然环境水体质量40.057984

0.355356大气等质量40.050018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3.30.025594

生态安全3.30.038697湿与其他生态系统连通性3.80.035984

地监控措施有效性3.50.022408

生旅游价值物种珍稀度40.038008

态资源的观赏性3.80.062974

旅区域发展3.26区位和经济条件经济水平30.043992

游2.920.251605区位和交通可进入性30.049984

发人口和服务设施人口素质30.046039

展社会服务设施2.50.045967

评文化、法制背景文化独特性3.50.050986

价社会开放程度和执法力度3.50.031306旅游开发2.16旅游设施设施质量2.30.069014

0.393039解说效果1.50.109035

设施数量可否满足需要2.40.047032

旅游发展潜力旅游经济占当地比重1.30.063997

旅游开发潜力3.50.052997

游客满意度比率2.50.057984

从评价结果来看,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价值较高,得分为3.52分(满分为5分),说明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好,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尚可,和“母亲河”以及沿岸文化景观相结合,旅游价值较高,可作为未来旅游业开发的重要资源.而区域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稍次,得分为3.26分,说明如果旅游业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区位交通和经济条件、人口和服务设施、区域文化背景等方面都要作相应的改善.本区湿地旅游开发尚处在起步阶段,评价得分仅仅为2.16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郑州黄河沿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大河景观突出,过多的开发重点和注意力放于此,而忽视了湿地这一宝贵旅游资源的开发,致使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相对落后.但从资源本身的价值以及与资源整合角度来讲,旅游发展的潜力还是巨大的.总体说来,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评价综合得分2.92分(满分为5分),说明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旅游业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2.2 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开发面临的问题

2.2.1 湿地生态旅游资源退化,动植物种类和数量锐减

近年来,随着黄河水量的逐年减少,湿地水域生态环境恶化.随着湿地被农田逐渐蚕食,大型的成片湿地被分割成一个个小型的湿地,各湿地间也相互隔离.由于水源的丧失和周围环境的变化,湿地生态系统正在逐渐退化,不足以维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水禽等动物得不到足够的栖息地,数量也急剧减少.

2.2.2 人为活动干扰滩区湿地生物的正常生活

郑州黄河湿地地处城市近郊,人为活动频繁,对湿地周围进行无序的盲目垦殖、盗猎、乱捕等活动,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灌草植物严重破坏,地下水位下降,蒸发量加大,沼泽普遍缺水,风蚀加剧,土壤局部出现沙化,土壤盐渍化面积扩大,动植物种群和数量锐减.据报道,2005年以来,由于郑州黄河湿地保护区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在湿地流域的管辖权问题上产生分歧,使湿地管理失控,周边群众非法圈占湿地进行开垦种植、建设鱼塘、非法采沙,黄河湿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大面积湿地植被被烧毁、土地被烧焦,令人触目惊

380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37卷第4期心[11].黄河滩区的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湿地生态造成影响,如使用水陆两用的气垫船、建别墅、建跑马场等,破坏了郑州黄河湿地脆弱的生态环境.目前,对于黄河滩区的开发,旅游景点大多各自为政,在开发前并没有经过有关专家的生态论证,有的随意改变原有的植被,有的从外地甚至国外引进其他生物品种,很有可能造成生物入侵,这些都将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12].

2.2.3 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郑州黄河湿地旅游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生态旅游发展的需要.虽然黄河风景名胜区、富景生态游乐世界、花园口旅游景区、丰乐农庄等分别有16路、旅游2号、220路、旅游1号等公交线路通达,但干线公路进入景区点的道路普遍较差,各景区之间没有直达互动旅游公交车,这些已成为本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一些景区内部游步道未采用生态路面设计,尚未建立有效的湿地生态环境解说系统,电力通讯、环境保护、游客服务等相关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生态旅游者需求.

2.2.4 管理者、旅游者及社区居民的湿地保护意识淡薄

目前,郑州黄河湿地生态旅游缺乏统一的规划,社区居民对湿地仍采取传统的开发利用方式,社会广大公众对湿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湿地保护意识仍较为淡薄.在现实的开发利用中,管理者和旅游者往往由于缺乏对湿地的认知,而忽视了对湿地的保护,甚至造成了人为的破坏.如位于花园口景区内的南裹头开发了烧烤等渔家乐项目,现有渔船20只,每年特别是夏季吸引着不少游客来此游玩,中牟雁鸣湖湿地景区也以大闸蟹为特色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但笔者在调查时发现,这些景区的餐饮业主将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剩菜、污水全部倒入河、湖之中;景区内由于卫生设施不完善,管理不力,游人随意丢弃的塑料袋、烟头、汽水瓶、火腿肠皮、方便面袋、啤酒瓶等随处可见.这些将是湿地保护和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严重障碍.

3 郑州黄河湿地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建议

3.1 科学制定湿地生态旅游发展规划

郑州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必须持积极而谨慎的态度,遵循可行性论证—开发规划—监督管理这样一个科学的开发程序.在开发过程中要兼顾生态旅游与河滨旅游的特点,对旅游资源做出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和发展规划.

湿地旅游开发必须以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为前提.因此,应在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分的基础上进行湿地生态旅游功能区划.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可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14].核心区面积9209hm2,是珍稀、濒危动物和鸟类的繁殖地、栖息地,是多种生物的集中分布区,是严禁游人进入的绝对保护区域.缓冲区面积2617hm2,可以适度开发一些低强度的旅游项目,比如标本采集、野营等.实验区面积26181hm2,是游客集散地、消费中心和娱乐中心所在地.

郑州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还要根据生态旅游的需求与市场特点,进行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规划.在郑州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区内,可提供的旅游项目有露营、划船、摄影、绘画、骑马、观鸟、观天象、垂钓等.同时,做好旅游基础设施规划,按照生态旅游开发的要求,合理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提高干线公路的道路标准,增强景区对外联系,方便游人的进入与疏散.建立完善的郑州黄河湿地生态旅游解说系统,在各景区游客中心增设“湿地知多少”科普展览,利用电子信息触摸屏、导游图、旅游标牌、印刷品、音像制品等为游客提供湿地旅游导游服务.编写科学、准确、生动的湿地导游解说词,帮助游客了解、欣赏郑州黄河湿地旅游资源特征,强化环境意识与环境教育,促进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2 综合开发,适度利用

郑州黄河湿地是处于水陆过渡地段的特殊生态系统,作为特殊类型的土壤,它有较高的生产能力和较大的经济价值.所以,在规划和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同时,要注意把旅游和当地原有的湿地农业相结合,帮助农民调整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道路,开发出湿地生态旅游与湿地农业相结合的旅游项目.这种新型的开发模式,不但符合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也可以成为湿地旅游项目的一部分,吸引都市游客参观,甚至参与其中的一些劳作,体会久违的大自然的亲切和劳动的快感.

3.3 循序渐进地构建郑州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带

现代旅游业逐渐朝着宏观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对于郑州黄河湿地旅游业的开发应以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契机,优先发展具有一定旅游基础的区域.这些区域一般不连续,但具有明显的核心区和扩散区,如以

王淑华:郑州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381

 

丰乐农庄为中心的有机食品生产和生态观光旅游园区,以富景生态园为中心的休闲度假生态游乐区,以雁鸣湖为中心的生态休闲旅游区等.然后按“以点带线”的发展模式向聚集态发展,以区位较优的这些地点为支撑点,沿黄河逐渐组成旅游线状群体.最后“点线结合,带动全面”,逐渐扩大开发区域,提高开发深度,构建郑州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带.

3.4 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开展郑州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首先要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合理保护和开发湿地资源.如可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多种活动,联合各种新闻媒体,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和科普活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湿地保护事业.其次,要进行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充实科技知识,尽快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生态旅游专业队伍.再次,鼓励当地社区和有关利益团体积极参与湿地生态旅游过程的维护、管理工作,即以社区共管方式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建立有序的共管机制,使当地居民自觉地成为自然生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管理者、保护者与维护者.

3.5 加强监管,正确处理湿地生态旅游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湿地是脆弱的生态系统,湿地生态旅游和湿地保护的关系只能是以湿地保护为主,旅游服从保护,经济效益服从生态效益,做到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一,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统一,社会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统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郑州黄河湿地旅游线路和重点观光景点的开发,要以保护湿地景观、湿地物种、湿地环境为原则,旅游公路、景点设施的建设要考虑保护区功能区划、旅游停车场和生活服务设施等布局,规模应合理以保持湿地的自然面貌,废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湿地旅游管理体系的建立对维持郑州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以及湿地旅游的规范发展有重要意义.成功的湿地旅游管理应根据湿地的“生态位”,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的旅游效益.因此,必须综合评估,避免将较高的湿地资源效益和环境资本用于低价值的旅游产品生产.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可动用技术、经济、法律等手段宣传湿地的意义,制止不合理的破坏行为.与此同时,在执行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同时,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测算出不同时段不同区域湿地环境容量,科学决定旅游方式、游客的数量和旅游强度等.国内外一些湿地开发失败的教训都表明,进行湿地生态旅游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司.湿地管理与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3]杨永兴.国际湿地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2,21(2):111-120.

[4]庄大昌,丁登山,任湘沙.我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4):554-557.

[5]丁季华,吴娟娟.中国湿地旅游初探[J].旅游科学,2002(2):11-14.

[6]鲁铭,龚胜生.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2,11(2):72-79.

[7]庄大昌,苗明辉.洞庭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2002,17(1):73-76.

[8]王健,丁武军.鄱阳湖西部湿地保护与生态旅游互动开发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21(3):25-28.

[9]董明辉,朱有志,庄大昌.洞庭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J].资源科学,2001,23(5):82-86.

[10]徐菲菲,杨达源.基于层次熵分析法的湿地生态旅游评价研究———以江苏盐城丹顶鹤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J].经济地

理,2005,25(5):707-711.

[11]朱祥.郑州花园口黄河湿地遭到破坏[EB∕O L].h ttp://new s.xinhuane https://www.360docs.net/doc/1c15978601.html,/pho to/2006-04/04/content43836633.

htm.

[12]李素莉.郑州黄河滩湿地的两难[N].大河报,2004-10-31(05).

[13]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郑州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黄河滩区生态建设工程总体规划(2006-2010年)[Z].北

京: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2005.

[14]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河南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Z].郑州: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007.

责任编辑:李永文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进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1999年是中国国家旅游局规定的生态旅游年。世界人士预测,以走向爱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就在人们为我国旅游业面临难得的机遇而欣喜若狂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特不是目前有的人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而实际上却做着破坏环境的旅游。因此,必须对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生态旅游的法制法规和治理措施,并使生态旅游成为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一所大学校。以此来爱护我们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使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进展的绿色产业。 一、生态旅游概念的衍变与真正内涵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阻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1988年,给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作为

常规旅游的一种专门形式,游客在观赏和巡游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察和享乐旖旎风光和野生动植物。这时期生态旅游的概念是指一种旅游业中的"复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观念。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情愿到大自然中巡游而不是去现代的都市和海滨度假,强调进展旅游业中对自然景观的开发。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爱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爱护,是可持续进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同时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制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同时,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爱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专门高的绿色产业,需要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多学科的论证,方能投产。需要认真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姓名: 朱清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旅游管理 班级: 41班 学号: 2224107 指导教师: 崔峰职称: 讲师 2007 年6 月30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朱清 指导教师崔峰 摘要:当前被称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湿地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矿产资源,还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湿地旅游提供了条件。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学者对于湿地相关概念的研究、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研究以及目前我国湿地开发的个案研究,从而了解我国湿地生态旅游的现状与不足,为更好的实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Studies on eco-tourism of wetlands 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Zhu Qing Tutor Cui Feng Abstract:Nowadays, the so called “Rising Sun Industry” tourism has aroused extensive attention. Wetland is the highest ecosystem on productivity in the world, for it not only has abundant water resources, land resources, biodiversity resources and mineral resources, but also has tremendous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With the peculiar natural and culture landscapes, wetlands provide many advantages on wetland tourism.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scholars researches on the concept about wetlands、the resources of wetlands tourism and the examples of wetlands tourism exploitation. On the basis of that, we can see the present conditions and disadvantages of domestic researches, and provide some advices on the protection of wetland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wetlands; eco-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息息相关, 它不仅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资源, 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旅

黄河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开发的法制思考

黄河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开发的法制思考 关键词: 黄河湿地;保护;可持续开发;法制 内容提要: 黄河湿地保护与开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现实中却常常表现为对立,造成开发的不可持续。黄河湿地开发中保护不力的主要原因是法制缺失,如法制体系不完善、具体保护制度欠缺、监督与惩治规范疲软等。湿地保护与开发法制建设的重点包括建立科学有效的地方性法制体系、明确保护性开发的基本原则、完善管理协调机制、严格定位开发的路径与措施等。应建立拘束性、授权性、给付性规范类别齐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位阶完整,生态保护、生态补偿、开发限制、责任追究、环境公益诉讼等内容饱满的法制体系。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因其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保护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独特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城市之肺”“生物超市”和“物种基因库”。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如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湿地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湿地植物有623种,约占该省植物总种数的15.7%。湿地动物940种,占该省已知动物总种数的26.9%。其中鸟类175种,兽类22种,昆虫437

种,鱼类63种,爬行类17种,两栖类10种,其它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143种[1]。该保护区对于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国家的科学研究工作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其旅游价值的开发还处于初始的粗放、单一、肤浅的阶段。 对待黄河湿地,与对待任何自然资源一样,开发是为了利用,保护是为了可持续利用,开发和保护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双赢既是理想状态、发展方向,也具备现实可能性,但是其实现却会经历艰难曲折并需假以时日,特别是需要具有特殊针对性的系统全面的法制规范和全体参与者目标明确的不懈努力。 一、黄河湿地保护与开发双赢是时代的必然 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院士指出,自18世纪晚期开始,地球已进入最新地质时代——“人类世”时期。人类栖居的现实的地球,已经不是原来的纯粹自然的地球,而是由人类活动改变了的“人类学的地球”,或“社会的地球”。我们不能脱离社会来看待自然事件,人类文化发展不断加速地球从自然性向社会性转变,这是客观的历史进程。完全反对人类干预自然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保护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保护不等于不介入,纯粹自然的缺陷需要抢救和弥补,保护性介入的目的是增值,是不改变原有性状的增值。前沿科技背景下的人化自然是智慧的选择,人类改变自然,不一定要破坏自然,运用自己的智慧,按照生态规律,可以建设比自然生态系统有更高生产力的人工生态系统,产出更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既对人有利,又对自然有利,达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

郑州黄河游览区导游词

郑州黄河游览区导游词 郑州黄河游览区导游词 各位,今天请大家参观的是郑州市黄河游览区,这个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距市内约三十公里,南依岳山,北临黄河。1970年,为了解决城市用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在这里修建了提灌站,工程历时两年,后经八年的努力,终于在这里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十七平方公里的游乐场包。今天主要请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宽阔的河床,以及这周围的景色。 据说,日本也有”人类起源于河流”的说法,黄河自古就被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她与悠久的历史同流至今,与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象征着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历史上曾多少文人骚客以诗描写黄河的汹涌澎湃之势;唐朝诗人李白在他的《将进酒》一诗中以铿锵有力的句子这样赞誉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非常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黄河之水通江户,珠穆朗玛连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另外,中国还有一个广为人们所使用的,叫做”不到黄河心不死”。基于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务必请诸位到黄河边上一游,面对着气势磅礴的黄河,回想对比一下我们两国间过去那种关系和今日的友好关系,希望大家能从汲取进一步发展我们之间友谊的力量。这样,我就安排了这个参观计划。 首先请看正面的这条河,这就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黄河。众所周知,她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据说东京至博多的新干线长1176公里,那么请您记住:黄河的长约从东京到博多两个半来回的距离。黄河的源头是一股清泉,但是由于游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

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浊的河。”百年待河清”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国谚语,就是比喻黄河水之混浊的。每年经黄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如果用这些泥沙修建一个高一米、宽一米的堤防的话,这个堤防可以绕地球27圈!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淀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三到五厘米。所以,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这就是洪水泛滥的原因,也就是说,下游是这条大河的薄弱环节,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于这些原因,过去的人们饱尝频繁泛滥的洪水之苦。据记载,历史上202X年之间,洪水竟泛滥了1500次,实际上是四年三决口。其中最惨无人道的是1938年国民党军队曾人为地决堤,引起洪水泛滥。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像这样被充作战争的有力武器,难怪百姓常言道:”乱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黄河流域的人民群众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长的大堤,建起了水利发电站,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后的41年间,黄河从末泛滥过。而且,经过治理的黄河水被充分利用于城市用水、农田灌溉和发电,成了一条造福于民的河。 总之,这条大河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既有破坏,也有创造,正是这条大河孕育了中华儿女。那边那个白色塑像,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个主题。塑像高5米重12.5吨,取名”哺育”。身着唐装,端庄贤淑的母亲慈爱地望着怀中的.孩子,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与黄河年在关系。 诸位请看周围的山,这一带的山称邙山,一直从洛阳绵郑州,过去是荒山秃领,经过绿化,现已是浓阴覆盖。游览区的一些参观项目就掩映在这绿色之中。 先请看右面的山头,那里一些古象的雕塑,欢腾奔驰,妙趣横生。只是为什么在如此优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观的动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诸位能回答得出吗?好,请大家好好猜一猜。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摘要:生态旅游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生态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生态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21世纪一个极为重要的旅游经济增长点。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形式,生态旅游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所谓生态旅游,是以自然风光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为主要旅游资源,促进自然资源和当地文化的完整保护,增强旅游者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一些地区政府的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野生动物也是极其珍贵的旅游资源。一些地方在开发这一旅游资

源时,管理不善,执法不力,不少野生动物遭到乱捕乱杀,有的宾馆饭店甚至以野生动物作为美食招揽游客,使不少珍稀品种濒临灭绝。 (二)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风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我国风景区受到建设性的破坏。由于在景区内开山炸石,砍树毁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有的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这不仅破坏了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的原始景观的文化内涵,也对旅游环境的生态格局和风景结构造成了破坏。 (三)风景区环境污染严重。据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一些风景区的水土、大气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噪音、烟尘超过了规定标准。大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及酸雨等情况比较普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开办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二、生态旅游存在问题的成因 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做法,必须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生态旅游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由两大原因引发的:一是外在因素,是由于目前我国的国情决

湿地生态旅游

湿地生态旅游 中国湿地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类型多。按照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的划分,31类天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在中国均有分布。中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中国湿地面积约6594万公顷(其中还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包括沼泽约1197 万公顷,天然湖泊约910万公顷,带滩涂约217万公顷,浅海水域270万公顷;人工湿地约4000万公顷,包括水库水面约200万公顷,稻田约3800万公顷。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还表现为一个地区内有多种湿地类型和单一种湿地类型分布于多个地区的特点,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组合类型,区域差异显著。中国东部地区河流湿地多,东北部地区沼泽湿地多,而西部干旱地区湿地明显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高原湖泊湿地多,青藏高原和西北部干旱地区又多为咸水湖和盐湖,诸如青藏高原湿地、蒙新高原湿地、云贵高原湿地;海南岛到福建北部的沿海地区分布着独特的红树林和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人工湿地。青藏高原具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面积高原沼泽和湖群,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目前,国内许多湿地也被开辟为旅游目的地,如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建有标本馆和观鹤楼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据有关资料记载: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年接待的游客和访客多达50多万人次。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洞庭湖和香港米浦等21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陕西黄河湿地,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入《陕西省重要湿地名录》。包括陕西省域内的黄河河道、河滩、泛洪区及河道陕西一侧1km范围内的人工湿地,含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同时,良好的湿地生态旅游产品可使游客在湿地生态旅游活动中接受环境教育和文化熏陶,能更好地提高广大游客的湿地保护意识,有助于推动湿地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发展受湿地和生态旅游这2个学科研究进程的影响。自1983年生态旅游概念首次被提出至今,湿地一直出现在生态旅游研究中。Christopoulou等曾提出发展生态旅游应首先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因为湿地最富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具有最好的环境教育功能和社区参与功能。湿地生态旅游追求旅游经济与湿地保护的协调发展,逐渐引起许多国家政府、国际组织和湿地周边社区的关注。 一、湿地生态旅游的概念 湿地生态旅游是指以湿地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具有自然保护、环境教育和社区经济效益等一系列的功能,是生态旅游中的一种旅游模式,诸如“海滨游”、“湖泊游”、“水乡游”、“休闲垂钓”等等。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宗旨是让游客认识湿地、享受湿地的同时提高湿地生态环保意识,湿地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旅游为目标,使湿地生态旅游延伸为绿色旅游。湿地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是:人类与湿地乃是一种伙伴关系,应该共存共荣,协调发展。 二、湿地生态旅游的研究历史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发布时间:2016-01-26 次数:208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中下游段西起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4°33′59"~35°05′01"东经110°21′49"~112°48′15"。主要保护对象为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珍稀濒危野生水禽。 保护区在1995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河南三门峡库区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河南孟津黄河湿地水禽省级自然保护区”、“河南洛阳吉利区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三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三门峡黄河国有林场”、“孟州市国有林场”的基础上于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68000hm2核心区面积20830hm2缓冲区面积8900hm2实验区面积38270hm2。 保护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旱涝频繁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长。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区内共低、高等植物有743种其中藻类植物118

种苔藓植物27种维管束植物598种。黄河两岸山坡、堤坡等陆地分布着天然草本植物、灌木以及农作物和少量人工营造的防护林、经济林等;湿地分布的植物主要为天然草本植物和农作物。区内湿地鸟类资源十分丰富南北区系成分相互渗透区内已知175种鸟类中其中天鹅是保护区的主要保护物种之一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就有黑鹳、白鹳、金雕、白肩雕、大鸨、白头鹤、白鹤、丹顶鹤、玉带海雕、白尾海雕10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有大天鹅、灰鹤等31种。还有中日签订的候鸟保护协定鸟类83种中澳签订的候鸟保护协定鸟类22种。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它不但具有河流湿地特征同时还具有库塘湿地和沼泽湿地的特征。保护好黄河湿地生态对大量栖息繁衍于其中的生物物种和黄河湿地特有的生态与环境、生物多样性对调节当地气候、涵养水源、防洪排涝、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以及国家重点水利枢纽工程的保护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上一条: 下一条: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郑州黄河大桥施工方案

第五篇 郑州黄河公铁大桥施工方案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 地理位置 郑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为石武铁路客运专线及河南省规划的中原黄河公路大桥跨越黄河的共用桥梁,桥位距下游京珠高速公路黄河大桥约6km。北起河南省新乡市境内原阳县原武镇阎庄,接现国道G107线,向南经原阳县原武镇,跨越黄河,与新建的G107辅道(郑州东四环)相接。桥址处黄河两岸堤距约10.5km,公铁合建段全部在南北两岸黄河大堤内。本公司施工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公铁合建部分的主桥、南岸滩地引桥S001~S027#墩(其中S001~S009#墩位于富景生态园,S010~S027#位于墩草场内),北岸滩地引桥 N001~N020#墩(位于韩董桩乡村民田地中)。 1.2 自然条件 1.2.1 地形地貌 桥位所在地位于黄河冲击平原,属黄河堆积地貌形态,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黄河自西部进入本区后,地势平坦,水面宽阔,流速减慢,主流摆动频繁,泥沙淤积,致使河床逐年抬高。桥区主要经过区域内,黄河高漫滩分布在黄河南岸,一般情况下不会上水,黄河北岸为0~3公里的低漫滩,洪水期间多被淹没。 1.2.2 气象条件 桥位处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降水量640~670mm,区域内多年极端最高气温42.0℃,极端最低气温-17.5℃。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多年平均风速1.7~3.5m/S。 1.2.3 水文分析 桥位位于花园口至夹河滩河段,中途无支流汇入,断流天数多。该河段由于堤宽、水面辽阔,因而溜势分散,泥沙易于淤积,河道中沙洲密布。黄河洪水由暴雨形成,7、8、9月份出现洪峰,但水量小且时间较短,由于受上游小浪底水库调节运用,汛期表现为连续枯水,水少高含沙。由于河道宽浅,冬季可能出现凌汛,流量小、水位高,但基本上不会封河。随着上游水库的调节运用以及该河道整治,桥位处河床冲刷强度减弱,河床稳定性增加,河势将基本保持在现状条件变化范围之中。

黄河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开发的法制思考(一)

黄河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开发的法制思考(一) 关键词:黄河湿地;保护;可持续开发;法制 内容提要:黄河湿地保护与开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现实中却常常表现为对立,造成开发的不可持续。黄河湿地开发中保护不力的主要原因是法制缺失,如法制体系不完善、具体保护制度欠缺、监督与惩治规范疲软等。湿地保护与开发法制建设的重点包括建立科学有效的地方性法制体系、明确保护性开发的基本原则、完善管理协调机制、严格定位开发的路径与措施等。应建立拘束性、授权性、给付性规范类别齐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位阶完整,生态保护、生态补偿、开发限制、责任追究、环境公益诉讼等内容饱满的法制体系。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因其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保护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独特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城市之肺”“生物超市”和“物种基因库”。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如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湿地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湿地植物有623种,约占该省植物总种数的15.7%。湿地动物940种,占该省已知动物总种数的26.9%。其中鸟类175种,兽类22种,昆虫437种,鱼类63种,爬行类17种,两栖类10种,其它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143种1]。该保护区对于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国家的科学研究工作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其旅游价值的开发还处于初始的粗放、单一、肤浅的阶段。对待黄河湿地,与对待任何自然资源一样,开发是为了利用,保护是为了可持续利用,开发和保护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双赢既是理想状态、发展方向,也具备现实可能性,但是其实现却会经历艰难曲折并需假以时日,特别是需要具有特殊针对性的系统全面的法制规范和全体参与者目标明确的不懈努力。 一、黄河湿地保护与开发双赢是时代的必然 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院士指出,自18世纪晚期开始,地球已进入最新地质时代——“人类世”时期。人类栖居的现实的地球,已经不是原来的纯粹自然的地球,而是由人类活动改变了的“人类学的地球”,或“社会的地球”。我们不能脱离社会来看待自然事件,人类文化发展不断加速地球从自然性向社会性转变,这是客观的历史进程。完全反对人类干预自然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保护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保护不等于不介入,纯粹自然的缺陷需要抢救和弥补,保护性介入的目的是增值,是不改变原有性状的增值。前沿科技背景下的人化自然是智慧的选择,人类改变自然,不一定要破坏自然,运用自己的智慧,按照生态规律,可以建设比自然生态系统有更高生产力的人工生态系统,产出更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既对人有利,又对自然有利,达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 如果湿地只为单纯的保护,湿地将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湿地保护是为湿地更好的发挥作用从而为社会服务,湿地的合理开发利用也将更好地促进湿地系统保护。自然生态应该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发挥人类的高度智慧,可以达到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自然生命。保护必须从实际出发,规范好“怎么做”。资源经济学的“选择需求”理论认为,自然事物有无限多的属性,从而为人类提供无限多的利用的可能性,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评价和开发它的价值。当选择某一项需求时,意味着对它的其他需求的丧失或者限制。也就是说,资源具有选择价值。选择价值又与机会成本相联系。机会成本是指所投入的资金以最有利的方式投资所能带来的收益。“机会成本”用于资源价值评价,它表示一种重要的但数量有限的资源,它的价值不能同时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只能在多种可能的用途中选择其中一项。因此,我们对重要的、特别是数量有限的资源的开发要非常慎重,以保证未来的选择需求。例如对于湿地及其野生动植物资源,我们的首要选择是其生态价值,那么对于生态破坏性较小的科研、教育、旅游观赏等社会价值利用就要加以限制,对于生态破坏性较大的经济价值利用就要严格限制或者禁止。在合理开发利用过程中注重保护优先原则、依法

郑州黄河风景区滨水景观优化设计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酣.Sci.2010.38(28):d852—15854责任编辑米淼责任校对卢瑶郑州黄河风景区滨水景观优化设计研究 任君(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15) 摘要笔者从“人”的角度出发,注重特定地域的人群在滨水环境中的感受,结合风景园林学、环境心理学等交叉学科理论,针对郑州黄河风景区的滨水景观现状,在景观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探索人的亲水性以及游人与滨水景观的互动心理,找寻滨水景观设计开发的新恩路。 关键词黄河风景区;滨水景观;优化设计;亲水性 中图分类号TU98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0)28—15852—03 StudyOllltheOpamizedDesil珊ofWaterfrontLandscapeinZhengzhouYellowRiverScenicAtea RENJim(ZhengzhouInstituteofAeronauticalIndustryManagement,Zheagzhou.Henan450015) AbstractFromthe“human”perspective.focusingOilthefeelingofcrowdinspecificsectioninwaterfrontenvironment,combinedwithinter-disciplinarytheoryoflandscapearchitectureandenvironmentalpsychology.aimingatthecurrentsituationofwaterfrontlandscapeinYeflowRiverscenicarea。thehydrophilieityofpeopleandtheinteraetionpsychologybetweenvisitorsandthewaterfrontlandscapewerediscussedonthebasisoflandscapedesignprinciples.80雎toseeknewideasforthedesignanddevelopmentofwaterfrontlandscape. KeywordsTheYellowRiverscenicarea;Waterfrontlandscape;Optimizationdesign;Hydrophilicity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因为人们对水的 追求及热爱,作为城市独特水资源环境的滨水景区近几年发 展迅速。郑州地处中原,市内数量少、面积小的人工水体已 无法满足330万常住人口的需求。所以,西郊流经的黄河就 成为人们向往的天然水系。郑州黄河风景区位于郑州西北 30km处的邙山,之前是提灌站,为缓解郑州城市用水和农田 灌溉紧张而建,建成通水后,本着以水养水的方针,建设者们 开发荒山,加强绿化,探寻文化,挖掘景点。1981年,其被命 名为郑州黄河风景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景区已有了相 当的规模,并逐渐成为郑州市最重要的游览区。 1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行假期政策的出台,短期假日的增多使人们更多 地选择城市近郊的游憩场所,而建立在郊西黄河之滨的风景 区也极大地满足了郑州市民亲近水体和自然的愿埋。近20 年来,景区建设从未间断,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给黄河风景区内滨水景观的建设和维护带来了很多问题。 如封闭的人工驳岸改变了河岸线的自然特征和重要生态功 能;以防洪为单一考量的堤岸阻隔了人与水的亲近;部分岸 堤存在相当的安全隐患;大众对景观的审美认知被忽视,缺 乏人文关怀。 2基本原则 2.1尊重自然。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前提是尊 重自然。基于此。滨水景观设计只有充分考虑人的心理和行 为,其内涵才能得以延伸。由人和空间的关系可知,在滨水 空间的营造上,一定要考虑不同人群的多层面、多方位的不 同需要,以达到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活动的有机统一。 2.2尊重历史和文脉风景区都有特定的历史、文化、民俗 等。景观是引导游客感知一座城市的纽带,它们的地域特 征、形式以及艺术效果,会给人带来新奇感和认同感。如今 各景区的人造景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面貌相似,久而久之 引起游人的视觉疲劳。因此景观设计要在尊重历史和继承 基金项目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SKL.2009-2302)。 任君(1981一),女,江西南昌人,硕士,讲师。从事环境艺术 设计研究。 2010—06一17 传统的基础上,科学地发展创新。切忌盲目追随.丧失个性。 2.3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就是在充分了解本地自然条件的 基础上,对规划现场进行实际勘察,掌握翔实数据,并对方案 的合理性进行推敲和论证。然后合理利用地形地貌,结合各 类景观设旎,使之有机联系,并成为一个整体。 2.4生态维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概念的提出为景区的规 划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生态景观的营造是在考量实际需 求的情况下。更多地利用原有资源,以保护为目的,维护景区 的生态循环。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还要注意避免开发不当造 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体现亲水性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保护水 体生态功能的稳定与持续性…。 3实例研究 3.1景区现状 3.1.1水生态遭到破坏。黄河风景区因为古老的黄河文化 吸引了众多游客,但是水生态同时也遭到破坏。除了景区周 边单位和小作坊的外源污染,渔业和旅游业的过度开发,也 造成了水源的污染。其次,针对旅游开发的特色餐饮船只众 多(图1),因为要进行食品加工,所有的废水都排入黄河,直 接导致水质被破坏。再者,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给景区水 源也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 圈1黄河岸边餐饮船只 瑰.1田增It删OnthehInkoftimYdlowRiver 3.1.2滨水景观建设缺乏亲水性。毗邻黄河的星海湖是较 新的旅游观光区,是黄河水经过净化处理后重新蓄积的。虽 然在环湖道路边设置了水上娱乐景观和水乡小品,但是多以 万方数据

河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河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80年代中期,河南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开发并形成了一些有影响的乡村旅游区,但是,与国内其他大城市郊区的乡村旅游发展相似,河南的乡村旅游也呈现明显的初级化特征。笔者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解剖河南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策略的管窥之见,以期为提升我国乡村旅游档次提供借鉴。 一、河南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分析 1、农业资源丰富,民俗风情多姿多彩 河南省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形大致分为山地、丘陵、平原(含盆地)三大类型。复杂的地形条件、明显的过渡性气候,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江河水系的流经,使全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类型及景观区域组合。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盛产苹果、梨、桃、枣、葡萄、樱桃等多种温带水果和各种蔬菜及花卉,形成了各种生产示范基地。河南农业文化不仅地域特色明显,风格各异,而且乡土气息浓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习俗,对城市旅游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2、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广阔

乡村旅游具有邻近城市,回归自然,交通便利,费用较低等特点,已成为城镇居民周末和节假日休闲度假的首选项目。据从1994年开始的国内旅游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城镇居民一日游和2-3日游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短期出游已超过55%,他们出游的目的是到周边景区和乡村观光休闲。近年来河南经济发展保持了高于全国水平的增长速度。2004年末,河南省全省总人口9717万人。生产总值8815.0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9071.8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排在第19位。 乡村旅游的客源目标市场在城市。河南省有大中城市15个,2004年河南省城镇人口2809万人,占总人口的28.9%;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4.9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294.2元。 [2]由此可见,河南省的大中城市已具备良好的出游条件。这为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乡村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 3、区位优势明显,陆空交通便利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连南贯北、承东启西,是中国内陆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全省铁路通车里程3428公里,京广、陇海、京九等铁路干线纵横交错,从中国江苏连云港至荷兰鹿特丹港的亚欧大陆桥横穿全省。公路四通八达,通车里程达5.5万公里,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北京至珠海、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河南境内段已修通600公里。河南现有飞行航线46条,郑州、洛阳、南阳3个机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 姓名: 朱清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旅游管理 班级: 41班 学号: 2224107 指导教师: 崔峰职称: 讲师 2007 年 6 月30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朱清 指导教师崔峰 摘要:当前被称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湿地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矿产资源,还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湿地旅游提供了条件。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学者对于湿地相关概念的研究、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研究以及目前我国湿地开发的个案研究,从而了解我国湿地生态旅游的现状与不足,为更好的实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Studies on eco-tourismof wetlands Student majoring intourismmanagementZhu Qing Tutor Cui Feng Abstract:Nowadays, the so called “Rising SunIndustry” tourism hasaroused extensive attention. Wetland is thehighest ecosystem on productivity inthe world,for it not only has abundant waterresources, land resources,biodiversity resourcesand mineral resources, but also has tremendous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With thepeculiarnatural andculture landscapes, wetlandsprovide many advantages onwetland tourism.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scholar sresearchesonthe concept aboutwetlands、theresources of wetlands to urism andthe examples of wetlandstourism exploitation.Onthe basis of that, we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郑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175号)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业经2008年5月8日市人民政府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市长赵建才 二○○八年五月十五日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指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发挥湿地生态调控功能、维持生物多样性,在黄河郑州段的河道、滩区划定的保护区域。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保护区的规划、建设、保护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保护区的规划、建设、保护及管理应当服从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符合河道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坚持科学规划、分区控制、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第五条市和保护区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湿地保护工作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根据湿地保护需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湿地保护。 第六条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是保护区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其所属的保护区管理机构负责保护区的具体管理工作。保护区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设立的保护区管理机构在市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统一协调、指导和监督下,负责本辖区内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市、县(市、区)保护区管理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制定并落实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制度; (三)调查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并建立档案,组织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监测; (四)组织或者协助有关部门开展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工作; (五)承担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六)承担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的监测、研究、救护工作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防控工作; (七)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使行政执法权;

生态旅游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六

生态旅游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六 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组织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生态旅游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认识和实践上也都存在一些问题如生态旅游管理措施执行尚不到位等因此探索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加强生态旅游管理势在必行。 本期应知版将就生态旅游的相关知识为读者进行解读。 1什么是生态旅游? 定义 生态旅游是指以生态学为基础的旅游。注意力主要放在自然和文化资源如风景区、化石产地、考古或历史遗迹以及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等。 生态旅游特别强调对观赏对象的保护。20世纪70~80年代当人们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时担心旅游资源随旅游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提出了生态旅游概念即可持续旅游的意思。 生态旅游并不反对通过旅游获取经济收益但当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者的数量与景点的自然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发生冲突时应坚决服从后者。 特征 生态旅游有以下特征:第一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第二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 第三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第四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 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给的需要从而使生态旅游兴起成为可能。 2如何规范生态旅游业发展?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生态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多头管理、环境和资源被破坏、旅游基础设施生态兼容性差、相关环保法规与环境管理措施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由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日前发布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中指出发展我国生态旅游一是要紧密结合现行的旅游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建立健全生态旅游相关法律规范与认证标准规范发展生态旅游;二是要构建生态旅游相关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对生态旅游的指导与服务;三是要强化旅游环境监管坚决及时纠正借用生态旅游名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努力监督 与保证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四是要鼓励建设环保与低碳化基础设施因地制宜采取各类解说方式以实现游客的最佳体验;五是要加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有重点地推广一批成熟的先进技术;六是要探索建立生态旅游责任保证金制度建议各级政府制订生态旅游发展优惠政策采取多样化资金支持措施引导和促进旅游业向生态旅游方向发展;七是要启动面向各类人员的综合计划建立一支具备旅游先进理念善于经营管理的生态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3生态旅游资源和产品类型有哪些? (一)资源分类

郑州京广铁路黄河大桥将弃用 郑焦黄河大桥启用

郑州京广铁路黄河大桥将弃用郑焦黄河大桥启用 5月16日,年过半百的它就可以歇歇了,郑焦铁路黄河大桥同时启用 郑州京广铁路黄河大桥建成后没停歇过一刻 大桥上、下行一天通行列车约240趟,每三四分钟就一趟 郑州北黄河岸边,水面宽阔,地势平坦,可谓“潮平两岸阔”,极目而望,一座座桥跨越水面之上,它们不仅使天堑变通途,也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昨日中午12时19分,郑州京广铁路黄河大桥上,巡道工高海良平举黄旗,侧对着K125次列车,看着它由北向南疾驰而过。列车快速行驶带起一股强烈的风迎面扑来,这种感觉他已延续了11年。作为黄河铁路桥上的巡道工,高海良每天的工作就是接车和巡道,接车就是通过举旗的方式,给列车传达信号,线路一切正常,可以顺利通过。“巡道一天要四次,发现铁路桥上出现什么问题及时上报。”高海良说。 京广铁路黄河大桥,5月份马上就要启用新桥,高海良告诉记者,那时他将随其他人转移到新桥上去,但新桥上只巡道,不再需要接车。“我将成为最后一拨接车工。”握着已经磨得润滑的旗子木手柄,高海良有些不舍地说。 站在黄河大桥上,每隔几分钟,便会有一趟列车驶过,据郑州铁路局桥工段黄河桥梁车间田志杰介绍,目前运行的京广铁路黄河大桥上、下行一天通行列车240趟左右,每三四分钟就有一趟车经过。从上世纪50年代黄河铁路桥建成后,它就没有停歇过一刻。 谈起这座桥的经济意义,《郑州铁路局志》编辑赵声芳告诉记者,这座桥把郑州变成一个经济吸引区,由于交通的便利,郑州甚至河南成为外省各地资源的涌入地。“那个时候,黄河上只有两座铁路桥,一座在兰州,中原地区只有这座黄河铁路桥。”赵声芳说。 溯源|旧黄河大桥可追溯到清末 1906年4月通车,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黄河南北的钢结构铁路大桥 都说郑州是火车拉出来的城市,这种地位的获得是历史不经意地往郑州拐了一个弯,清末时一座铁路桥,奠定了郑州后来作为全国铁路枢纽的地位。 1889年,张之洞上奏清政府,建议修筑自卢沟桥至汉口的卢汉铁路(建成后改名为京汉铁路)以贯通南北。当时修建卢汉铁路最大的困难是通过黄河天堑,由于黄河流宽水急,因而建造跨越黄河的铁路桥梁,成为关键性重要工程。“在勘探设计过程中,起初选择有四个点,”赵声芳说,最后选择郑州,时称郑县,选择于此的好处是,郑州黄河两边地势平坦,地处邙山尾,土质坚硬、河床较窄、河道稳定、费用较低。 1903年8月,大桥正式动工兴建,1906年4月通车。该桥长3015米,102孔,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黄河南北的钢结构铁路大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