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史第一章

学前教育史第一章

第二节
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是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 (一) 家庭教育替代社会儿童公育是历史的必然。
到父系氏族公社后期,教养的责任也就落在
父母身上。儿童的家庭教育替代了儿童社会公育。
• (二)古代不可能出现学前社会教育机构 儿童教育是无所谓学前与学龄的划分的。 史书记载,夏代学校叫“序”。 家庭教育是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


三、宫廷儿童教育制度
古代学前宫廷教育:
(一)君主教育的重要地位 (二)保傅制度 (三)“三母”制度


第四节
古代的胎教
•1、识记:胎教的内容与方法 •2、领会:中国古代胎教的作用与目的 •3、应用:对中国古代胎教学说的评价
• •
第四节
古代的胎教
一、胎教的实施与演进 (一)、早期胎教的实施 1、《列女传》的记载 2、《新书.胎教》的记载 3、《韩诗外传》的记载 4、《青史氏之记》的记载

(五)早期的知识教育 1、早期知识教育的内容(识记) (1)语言教育
• •
• •
• •
(2)识字教育
(3)计算 (4)自然常识


(五)早期的知识教育
•2、神童教育:
• • 中国古代,少数有良好天赋又有良好 的严格的家庭教育的儿童,便被培养成 “幼慧”儿童或“神童”。历代朝廷都非 常重视. • 出类拔萃的早慧儿童,采取措施,对 神童加以选拔任用。
•对封建社会胎教的评价(识记)
• • 1、限于科学认识水平的低下,特 别是对胎儿生理心理发育缺乏系统的 科学研究,因此胎教理论和措施中有 不少非科学的东西。 •
•对封建社会胎教的评价:(识记)

学前教育史1.ppt

学前教育史1.ppt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非常低下,所有的青壮 年都要为猎取食物成天奔波,以勉强维持全部 落人的生存。社会没有多余的人力、财力专门 花在教育儿童上,只能由妇女和年老体弱的成 人在驻地周围的劳动和生活过程中哺育儿童, 保证他们存活下来,并向他们传授维持生存所 必需的基本的知识经验。因此,在原始社会时 期,幼儿教育是完全融合在生产和生活中的, 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幼儿的存活。
学前教育史
主讲人:黄丽衡
第一章 古代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学前教育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和发展。
当人类从猿进化成人的时候,原始社会 产生了。为了使人类社会能够生存延续, 人类必须实现自身的生产、再生产。因此, 抚养后代、保证婴学前儿童存活与生长的 教育就随之产生了,这就是最初的学前教 育。
一、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 ⒋培养诱导
❖ 王阳明对于儿童教育,提出了培养诱导等方 法,这与专门教书背书的记诵教学方法是有 区别的,他在这种方法论中,提出了他的 “儿童心理”的见解。教学必须注意启发诱 导。作为教学方法,这较之拘束防范和体罚 威迫要好得多,而且也注意到儿童的年龄特 点。
❖ 第三类是历史教材与历史故事书。
❖ 这类教材在过去占有重要位置。其主要的要 求是用历史或历史人物的“嘉言懿行”来充 实并说明封建伦常道德。同时也使儿童从幼 时便记得许多典故,扩大儿童的历史知识, 从此中亦可以吸取经验并以历史人物作为榜 样。 主要代表作有《五言鉴》。
❖ 第四类是专讲名物的(近于自然常识)教材。
二、古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私有财产出现, 人类社会进入了有阶级的社会——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教育也就出现了与原始社会不同的 情况。
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利用手中的权力让自己的子女接受专人教育, 以便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未来的统治者和官吏。 同时他们毫不容情地剥夺平民的子女受教育的 权利,只允许他们跟随父母学习各种劳动知识 和技能。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出现了。

学前教育史,章节测试 第一章

学前教育史,章节测试  第一章

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一、单项选择题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提出者是()A.勾践B.孔子C.孟子D.韩非子【解析】C本题考查的是慈幼观念的演变。

孟子认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再幼,以及人之幼”,便是王道的实质。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教养合一功能的慈幼机构是()A.邸舍B.慈幼局C.及幼堂D.京师育婴堂【解析】C本题考查的是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

由唐鉴在贵州创办的及幼堂,是具有教养合一功能的慈幼教育机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合为一体的慈幼机构。

3.在小儿一岁生日时,摆上弓矢纸笔等物品供其抓取,古代称这种慈幼礼仪为()A.“试儿”B.“洗儿会”C.“命名”D.“接子”【解析】A本题考查的是慈幼礼俗。

“试儿”始见于魏晋南北朝,是指在小儿一岁生日时,摆上各类器物,让小儿自己抓取,“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贫廉愚智”。

4.下列属于中国古代介绍有关历史、地理、博物等浅近知识的蒙养教材是()A.《千字文》B.《三字经》C.《百家姓》D.《兔园册府》【解析】D本题考查的是蒙养教育的内容与教材。

介绍有关历史、地理、博物等的浅近知识的教材有《高厚蒙求》《名物蒙求》《史学提要》《龙文鞭影》《兔园册府》等。

5.宋代问世的经典蒙学读物是()A.《千字文》B.《三字经》C.《文字蒙求》D.《幼训》【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蒙养教育的内容与教材。

南北朝时期,梁朝周兴嗣的《千字文》与后来在宋代问世的《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经典蒙学读物。

6.古代幼儿启蒙游戏中,最符合儿童意趣的艺术形式是()A.娱乐游戏B.戏弄游戏C.生活游戏D.智力游戏【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幼儿的游戏启蒙活动。

我国古代的游戏种类可分为智力游戏、生活游戏和戏弄游戏。

其中,戏弄游戏作为一种表演剧是对儿童吸引力最大、最符合儿童意趣的艺术形式,因而也是儿童游戏模仿的对象,成为古代幼儿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教育史(中国)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学前教育史(中国)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古代学前教育史(原始氏族公社-清朝中叶)

近代学前教育史(1840年-1919年五四运动)

现代学前教育史(1919年-新中国成立)

当代学前教育史(新中国成立--)
参考书目
1. 何晓夏等《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1990年版。
2. 唐淑、钟昭华主编《中国学前教育史》,人民教 育出版社出版1993年版。
(一)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 1. 教儿宜早 2. 教子义方 3. 信而勿诳 4. 潜移默化 5. 量资循序 6. 有教有爱
(二)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游戏、讲故事、体罚
一、宫廷儿童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 主要对象:处于学前年龄的王子 教师:德高望重的官员 《世子法》 二、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 宫廷教育的核心就是对未来帝王的教育。 1. 巩固政治统治 2. 加强早期教育 三、宫廷儿童教育制度 (一)保傅制度 (二)三母制度
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1生产劳动教育2生活习俗教育3原始的宗教教育4原始的艺术教育5军事训练2生活习俗教育3原始的宗教教育4原始的艺术教育5军事训练二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原始社会从氏族公社时期进入氏族联盟时期出现了对儿童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和场所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原始社会从氏族公社时期进入氏族联盟时期出现了对儿童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和场所庠是学校的萌芽和雏形阶段
课程目的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对学前教育史的基本概念、基本的思 想理论和基本的知识要有准确、系统、完整的认识,理请学 科内容之间的基本脉络,把握学前教育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并能指导、运用于学前教育的实际工作。
学习内容
横向:中国学前教育史和外国学前教育史。
纵向:(按历史发展阶段分为三大部分)

外国学前教育史第1章

外国学前教育史第1章
学期教育概况: 1.儿童观: 早期儿童观(摩西改革前):以父权为主的家长制, 父训就是法律,儿童必须严格遵守; 父亲对孩子管教严格,孩子是在棍棒下成长的。 后期儿童观(摩西改革后):家长制带有民主色彩, 儿童的家庭地位有所提高。 家庭教育开始注重父子间的亲密感情。 “先知运动”后,儿童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外国学前教育史
第1章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1.原始社会学前教育概述
前氏族时期的学前教育 原 始 社 会 学 前 教 育
母系氏族时期的学前教育
父系氏族时期的学前教育 军事民主制时期的学前教育
2.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非独立性 2)教育的平等性 3)教育的原始性
第2章 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1.东方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概况
首陀罗:剥夺受教育权
2.古代印度的宗教教育
时间:公元前6世纪印度教育的通称 任务:维系种姓压迫,培养宗教意识
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 形式:家庭教育为主 宗 教 教 育 佛教的幼儿教育
内容:佛教经典;道德品格教育; 言行举止训练 开始时间:3—5岁 内容育与种姓制度和宗教信仰密切相关, 教育内容以《吠陀经》为主,教学方式是口耳相传,教育场所是家庭, 教育具有明显的等级性。古印度的学前教育是古代东方的典型代表。
1.古印度种姓的学前教育差异
婆罗门:接受完备的教育体系;3—5家庭教育;
古 印 度 种 姓 刹帝利 减少《吠陀经》学习数量,主要学习行业知识 吠舍
1)古埃及 1)古希腊 2)古希伯来 3)古印度 2)古罗马
2.西方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概况 3.西方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
1)柏拉图 2)亚里士多德 3)昆体良
古埃及的学前教育
1.古埃及社会背景 2.古埃及的学前教育 学 前 教 育 学 校 宫廷学校

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一、胎教:是指在孕妇怀孕期间,除重视身体的保健外,还要重视精神,情操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的胎教内容包括:1、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2、注意饮食卫生的影响3、注意环境的影响三、中国家庭学前教育的影响1、道德教育2、礼仪教育3、生活能力教育4、文化教育其中道德教育是最重要的部分四、蒙养园教育的材料“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一、颜之推他的《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影响十分广泛的家庭教育名著. 二、王守仁认为儿童教育的目的就是明人伦。

人伦是传统的儒家道德理论。

第三章:清末的学前教育思想一、1904年颁布实施《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的学制。

内涵《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二、清末学前教育的实施为了蒙养院。

官办的蒙养院以湖北的武昌蒙养院最为著名。

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一、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和传播:福禄贝尔(恩物、作业)、蒙台梭利(儿童之家)、杜威的教育思想(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儿童中心论)二、1922年“王戍学制”颁布,学制采用的是美国的“六三三”制。

三、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机构按办园模式分为:日本式幼稚园,宗教式幼儿园,普通式幼儿园. 四、民国时期幼稚师范教育的发展:1940年建立中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幼稚师范学校。

五、南京鼓楼幼稚园1923年春,陈鹤琴在自己家客厅办的。

后成为东南大学教育科的幼儿教育实验基地。

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1927年张宗麟创办中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

七、1932年《幼稚园课程标准》颁布规定了幼稚园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学方法。

八、老解放区对保教人员的培训,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

第五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一、蔡元培无语并举的教育思想: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德育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

目标:培养幼儿完整的人格。

(精品) 中外学前教育史

(精品)  中外学前教育史

• 第四节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生平和学前教育实践 • 二、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注意幼儿园课程研究,创立幼儿园行为课程 • (二)论幼儿教育的对象和目的 • (三)论幼稚师范教育
• 第五节 张宗麟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生平和学前教育实践 • 二、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论幼稚教育应采取的方法和遵循的原则 • (二)论我国幼稚教育之症结及其补救方法 • (三)重视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研究 • (四)论幼稚园之课程
•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 一、王守仁的生平及“致良知”的教育思想 • 二、王守仁论儿童教育 • (一)教育应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志趣 • (二)开展“歌诗”“习礼”“读书”的教育 • (三)教育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 • 三、评价与启示
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的学前教育
• 第一节 晚清时期的学前教育 • 一、晚清时期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历史背景 • (一)近代大工业的发展使学前社会教育的产生有
• 第二节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生平和幼教实践 • 二、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根本 • (二)幼儿普及化、平民化、大众化 • (三)主张素质教育,提倡动手 • (四)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培养
• 第三节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生平和学前教育实践 • 二、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早期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 •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原则 • (三)活教育思想 • (四)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
中外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 一、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 • 二、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 • 三、原始社会末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 第二节 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 一、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订 • 二、奴隶社会的宫廷学前教育 • (一)宫廷学前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 (二)保傅之教与乳保之教 • 三、奴隶社会胎教的实施

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PPT

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PPT
一、蒙养教育的含义 是一种介于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之间的一种特
殊的幼儿教育组织形式。 二、蒙养教育的目的 “蒙以养正”--《周易・蒙卦》 三、蒙养教育的内容 1.培养完善其道德品质 2.保养性真 3.打好文字基础
第四节 古代的蒙养教育
四、蒙养教育的方法
第四节 古代的蒙养教育
五、蒙养教育的内容与教材 1.道德伦理与礼仪规范。《弟子规》 2.初步的识字教育。“三百千”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学校的起源
中国最古老的学校名为“庠”--“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四、慈幼机构
1.邸舍---最早 2.慈幼局 3.举子局 4.育婴堂 5.及幼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保幼与教育合二为一。
第一节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
三、家庭学前教育的内容 (一)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内容
1.伦理纲常教育 2.立志教育-孟子提出 3.俭朴、正直、廉洁教育 4.爱国主义教育 (二)礼仪、生活能力、文化教育-基本内容 “幼仪”:谦让有礼、行止有方、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三节 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
四、家庭学前教育的原则 1.以身示教 2.因材施教 3.重视环境陶冶 4.爱与教相结合 5.重视趣味性的原则 6.“知子”与“均爱”的原则
居处简静 行坐端严 避寒暑 劳逸以节
评价:1.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应用科学。与中国古代教 育思想中的“禁于未发之谓豫”和医学讲究的额“防范于未然”相一致, 二者结合构成古代胎教思想的理论基础。
2. 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参考现代科学原理予以分析鉴别。
第三节 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
一、家庭学前教育的目的 正本慎始
《三字经》:南宋王应麟编写。全书采用三言韵语 的方式,内容涉及古代历史、典故、名言、人物等知识。 是一部博物知识教育的启蒙读物。也是中国古代影响最 大、流传最广的经典蒙学读物。【2016年真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一、教材构成: 1.学前教育史自学考试大纲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2.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二、内容构成:
上篇 中国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 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三章 清末的学前教育 第四章 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五章 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与实践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学前 教育
【2016年4月真题】在小儿一岁生日时,摆上弓矢纸笔等物品供 其抓取,古代称这种慈幼礼仪为() A.试儿 B.洗儿会 C.命名 D.接子
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第二节 古代的胎教
一、胎教的含义 在孕妇怀孕期间,除重视身体的保健之外,还要
重视精神、情操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 胎教作为一种理论最初形成于两汉。
二、慈幼礼俗的内容 慈幼礼俗是指慈幼观念与文化在民间普遍流行的通俗形式。 1.婴儿出生:象征性的悬挂物和接子仪式 3.满月时:“洗儿会” 4.三个月后:“命名仪式”-“吐情自纪” 2.小儿一岁时:“试儿”
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第一节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
三、慈幼与学校的起源
中国最古老的学校名为“庠”--“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第四节 古代的蒙养教育
一、蒙养教育的含义 是一种介于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之间的一种特
殊的幼儿教育组织形式。 二、蒙养教育的目的 “蒙以养正”--《周易・蒙卦》 三、蒙养教育的内容 1.培养完善其道德品质 2.保养性真 3.打好文字基础
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第四节 古代的蒙养教育
四、蒙教育的方法
简单题 论述题
数量(个) 20 6 4 2
分值 20分 30分 24分 26分
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第一章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
第一节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4点) 第二节 古代的胎教(2点) 第三节 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4点) 第四节 古代的蒙养教育(6点)
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第一节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
一、慈幼观念的演变 1.原始社会普遍存在慈幼情感与观念,儿童得到全体
社会的共同抚养和爱护。如:厚葬儿童。 2.私有制社会更多的表现为现实政治的举措。
如: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韩非子“爱子者慈于子”
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第一节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
人物
代表作
教育方法
宋代:王宗传 《童溪易传》 开展越早,越能事半功倍
清代:王筠
1.形象对比,将文字与实物结 《文字蒙求》 合;2.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3.言入于耳。
清代:崔学古 《幼训》
“爱养”、“为人师表”等
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第四节 古代的蒙养教育
五、蒙养教育的内容与教材 1.道德伦理与礼仪规范。《弟子规》 2.初步的识字教育。“三百千”
四、慈幼机构
1.邸舍---最早 2.慈幼局 3.举子局 4.育婴堂 5.及幼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保幼与教育合二为一。
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第一节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
【2015年4月真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提出者是() A.勾践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2015年10月真题】“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提出 者是() A.勾践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2. 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参考现代科学原理予以分析鉴别。
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第三节 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
一、家庭学前教育的目的 正本慎始
二、《礼记・内则》分年教育的系统规划 1.“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2.“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 3.“六年,教之数与方名” 4.“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5.“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 6.“九年,教之数日” 7.“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 评价
四、家庭学前教育的原则 1.以身示教 2.因材施教 3.重视环境陶冶 4.爱与教相结合 5.重视趣味性的原则 6.“知子”与“均爱”的原则
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第三节 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
【2017年4月真题】 从齐家治国这个目的出发,古人儿童早 期教育的目的就是() A. 不为力事 B. 正本慎始 C. 忠孝仁义 D. 光宗耀祖 【2016年4月真题】古代家庭学前教育最主要的部分是() A.道德教育 B.礼仪教育 C.生活能力教育 D.文化教育
下篇 外国学前教育史 第七章 古代东方国家及古希腊、古 罗马学前教育 第八章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 前教育 第九章 近现代西方各国学前教育 实践 第十章 近现代欧美学前教育思想
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三、考情分析 1.考试时间、试卷分值:150分钟 100分 2. 考试形式:闭卷 3. 考题及分值
考题 单项选择题 名词解释
《三字经》:南宋王应麟编写。全书采用三言韵语 的方式,内容涉及古代历史、典故、名言、人物等知识。 是一部博物知识教育的启蒙读物。也是中国古代影响最 大、流传最广的经典蒙学读物。【2016年真题】
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第四节 古代的蒙养教育
《百家姓》:宋代作品。集古今姓氏为四言韵语, 内容虽无文理,但文字押韵,便于诵读,且篇幅 简短,切于实用。深受民间乡塾与家庭欢迎。 【 2017年真题】
《千字文》:梁朝周兴嗣编撰。采用四言韵语, 介绍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 的知识。【2015年真题】
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第二节 古代的胎教
二、胎教的内容及评价
1.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 2.注意饮食卫生的影响
【2016年4月真题】简述中 国古代胎教的主要内容。
3.注意环境的影响
居处简静 行坐端严 避寒暑 劳逸以节
评价:1.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应用科学。与中国古代教 育思想中的“禁于未发之谓豫”和医学讲究的额“防范于未然”相一致, 二者结合构成古代胎教思想的理论基础。
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第三节 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
三、家庭学前教育的内容 (一)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内容
1.伦理纲常教育 2.立志教育-孟子提出 3.俭朴、正直、廉洁教育 4.爱国主义教育 (二)礼仪、生活能力、文化教育-基本内容 “幼仪”:谦让有礼、行止有方、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第三节 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