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检测题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题 (答题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第一部分 语言运用 一、语言运用 (共计24分)(一)阅读下列这段话填空。

(8分)1.好一派生机 àng 然的蓬莱仙境啊!这里有身材秀颀( )的毛白杨,伸着绿如fěi 翠的叶子向你致意;有躯干枯jí 的古松,展着如虬( )龙般的枝丫向你问好;这里有争yán 斗艳的奇花异草,挥着花骨( )朵向你欢呼,让人不能不zh ù 立流连!(二)默写。

(注:每空错一字该空记为零分) (12分)2.淮南秋雨夜, 。

( 《闻雁》 )3. ,泥香带落花。

( 《迎燕》 )4.《池鹤》中的“ 。

”一句表现出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鹤立鸡群”与《池鹤》中的“ 。

”一句相对应。

5.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 。

但是它伟岸, ,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6.写出一首有关杨柳的古诗并标明作者出处。

(6分)(三)展开联想,在下面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

(4分)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 。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二、阅读下文段落,回答问题: (共计56分)(一)文言文阅读: (34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为下列划线字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6分)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班级 姓名 成绩A. 等候B. 等同,一样C. 等于D. 等级②策之不以其道:()A. 道理B. 规律C. 方法D. 道德③执策而临之:()A. 面对B. 驾驭C. 到达D. 光临8.选出“安求其能千里也”于此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2020•永嘉县)下列各图中,能表示1223⨯的意义是A .B .C .D .2.(2019秋•昌乐县期末)如图,颜色最重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 .15米的2倍是多少B .1米的15是多少C .1米的12是多少 D .15米的12是多少3.(2019秋•巩义市期末)把2222455555++++改写成乘法算式,下面改写错误的是 A .435⨯B .255⨯C .265⨯4.(2019秋•怀柔区期末)下面算式符合如图图意的是A .3143⨯B .3344⨯C .1133⨯5.(2019秋•丹江口市期末)如果是非零的自然数,下列算式的结果最大的是 A .58a ⨯B .58a ÷C .32a ÷D .32a ⨯二.填空题6.(2020•慈溪市)245m 增加它的15后是 ,245m 增加215m 后是 .7.(2020春•新田县期中)比大小: 415÷45;2334⨯ 1;551111÷ 551111⨯.8.(2019秋•綦江区期末)75cm 的35是 cm , 的57是25kg .9.(2020春•湘东区期末)4.2千米增加它的16是 千米, 千克减少它的15是30千克.10.(2019秋•孝昌县期末)140的35是 ,一个数的58是240,这个数是 .11.(2020•扎兰屯市) 比20多45,16比 少20%. 12.(2019秋•雅安期末)两个因数的积是6.96,如果把这两个因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现在的积是 . 三.判断题13.(2020春•新田县期中)5米的18和8米的15相等. (判断对错)14.(2019秋•广州期末)6174⨯就是求67的14是多少. (判断对错)15.(2019秋•麻城市期末)2吨钢铁的12比3吨棉花的13重. .(判断对错)16.(2019春•衡东县期末)“4个23的和是多少”可以列式为243⨯,也可以列式为243⨯. (判断对错) 四.计算题17.(2019秋•綦江区期末)直接写出得数. 355⨯= 1164⨯= 318⨯= 5275⨯= 2377⨯= 6367÷= 1132÷= 516÷= 5588÷= 407÷= 18.(2019秋•唐县期末)看图计算.列式计算:19.(2019•郴州模拟)直接写出结果. 98109⨯= 6372⨯= 9384÷= 3261337⨯= 187219⨯= 2382469⨯= 92114⨯= 6155÷= 五.应用题20.李伯伯家的果园去年摘了640kg 苹果.今年摘了多少千克苹果?21.一瓶果汁的净含量是34升,4瓶这样的果汁一共是多少升?小华喝了这瓶果汁的23,喝了多少升?22.小明说:2千克铁的25比2千克棉花的25重;小红说:1米的34与3米的14一样长.你认为他俩谁说得对?为什么? 六.解答题23.(2019秋•吉水县期中)12的110是,7.2吨的18吨,16是14的()().24.(2018秋•鹿城区期末)写一写,用分数乘法表示如图阴影中斜线部分的面积.()() ()()⨯25.(2019秋•太原期末)实践一:画一画,算一算(1)在如图的图中,先涂色表示出23,再面斜线表示出2334⨯的计算结果.(2)从图中可以看出写2334⨯的计算结果是()(),约分后是()().26.(2018秋•常州期中)3个56千克是千克;849÷就是89的()()是多少.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2020•永嘉县)下列各图中,能表示1223⨯的意义是A.B.C.D.【解答】解:1223⨯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即12,然后把这1份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2份的数,所以结合选项应选;故选:.2.(2019秋•昌乐县期末)如图,颜色最重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15米的2倍是多少B.1米的15是多少C.1米的12是多少D.15米的12是多少【解答】解:颜色最重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就是15米的12;故选:.3.(2019秋•巩义市期末)把2222455555++++改写成乘法算式,下面改写错误的是A.435⨯B.255⨯C.265⨯【解答】解:22224 55555 ++++444555=++435=⨯或:22224 55555++++ 222222 555555 =+++++265=⨯ 选项和是正确的,是错误的. 故选:.4.(2019秋•怀柔区期末)下面算式符合如图图意的是A .3143⨯B .3344⨯C .1133⨯【解答】解:由图可得算式: 3344⨯. 故选:.5.(2019秋•丹江口市期末)如果是非零的自然数,下列算式的结果最大的是 A .58a ⨯B .58a ÷C .32a ÷D .32a ⨯【解答】解: 5885a a ÷=⨯ 3223a a ÷=⨯ 52388325<<< 所以:53358228a a a a ⨯<÷<⨯<÷故选:. 二.填空题6.(2020•慈溪市)245m 增加它的15后是 ,245m 增加215m 后是 .【解答】解:41(1)55⨯+4655=⨯ 2425=(平方米) 41155+=(平方米)答:245m 增加它的15后是22425m ,245m 增加215m 后是21m .故答案为:2425;1. 7.(2020春•新田县期中)比大小: 415÷45;2334⨯ 1;551111÷ 551111⨯. 【解答】解:44155÷>; 23134⨯<; 555511111111÷>⨯. 故答案为:;;.8.(2019秋•綦江区期末)75cm 的35是 cm , 的57是25kg .【解答】解:37545()5cm ⨯=52535()7kg ÷= 答:75cm 的35是45cm ,35kg 的57是25kg .故答案为:45;35.9.(2020春•湘东区期末)4.2千米增加它的16是 千米, 千克减少它的15是30千克.【解答】解:①14.2(1)6⨯+74.26=⨯4.9=(千米)答:4.2千米增加它的16后是4.9千米; ②130(1)5÷-4305=÷5304=⨯37.5=(千克)答:37.5千克减少它的15后是30千克.故答案为:4.9;37.5.10.(2019秋•孝昌县期末)140的35是,一个数的58是240,这个数是.【解答】解:(1)3 140845⨯=答:140的35是84.(2)5 2403848÷=答:一个数的58是240,这个数是384.故答案为:84;384.11.(2020•扎兰屯市)比20多45,16比少20%.【解答】解:(1)4 20(1)5⨯+9205=⨯36=(2)16(120%)÷-1680%=÷20=故答案为:36,20.12.(2019秋•雅安期末)两个因数的积是6.96,如果把这两个因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现在的积是.【解答】解:6.96(1010)⨯⨯6.96100=⨯696=答:现在的积是696.故答案为:696.三.判断题13.(2020春•新田县期中)5米的18和8米的15相等.(判断对错)【解答】解:15588⨯=(米)18855⨯=(米)故5米的18和8米的15不相等.故答案为:.14.(2019秋•广州期末)6174⨯就是求67的14是多少. (判断对错)【解答】解: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可知:6174⨯就是求67的14是多少,说法正确;故答案为:.15.(2019秋•麻城市期末)2吨钢铁的12比3吨棉花的13重. .(判断对错)【解答】解:1212⨯=(吨) 1313⨯=(吨) 答:2吨钢铁的12比3吨棉花的13一样重.故答案为:.16.(2019春•衡东县期末)“4个23的和是多少”可以列式为243⨯,也可以列式为243⨯. (判断对错) 【解答】解:求4个23的和是多少,列式是243⨯, 所以求4个23是多少,可以列式为243⨯或243⨯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四.计算题17.(2019秋•綦江区期末)直接写出得数. 355⨯= 1164⨯= 318⨯= 5275⨯= 2377⨯= 6367÷= 1132÷= 516÷= 5588÷= 407÷= 【解答】解: 3535⨯= 11644⨯= 33188⨯= 522757⨯= 2367749⨯=636427÷= 112323÷= 56165÷= 55188÷= 4007÷= 18.(2019秋•唐县期末)看图计算.列式计算:5156424⨯=【解答】解:5156424⨯=;故答案为:5156424⨯=.19.(2019•郴州模拟)直接写出结果. 98109⨯= 6372⨯= 9384÷= 3261337⨯= 187219⨯= 2382469⨯= 92114⨯= 6155÷= 【解答】解: 9841095⨯= 639727⨯= 933842÷= 3266133737⨯=18722193⨯= 238124699⨯= 92721142⨯=6215525÷=五.应用题20.李伯伯家的果园去年摘了640kg 苹果.今年摘了多少千克苹果?【解答】解:2640(1)5⨯+76405=⨯896=(千克)答:今年摘了896千克苹果. 21.一瓶果汁的净含量是34升,4瓶这样的果汁一共是多少升?小华喝了这瓶果汁的23,喝了多少升? 【解答】解:3434⨯=(升)321432⨯=(升)答:4瓶这样的果汁一共是3升,小华喝了这瓶果汁的23,喝了12升.22.小明说:2千克铁的25比2千克棉花的25重;小红说:1米的34与3米的14一样长.你认为他俩谁说得对?为什么?【解答】解:24255⨯=(千克)33144⨯=(米)13344⨯=(米)答:2千克铁的25与2千克棉花的25一样重;1米的34与3米的14一样长,小红说得对.六.解答题23.(2019秋•吉水县期中)12的110是,7.2吨的18吨,16是14的()().【解答】解:111 21020⨯=即:12的110是120.17.20.98⨯=(吨)即:7.2吨的180.9吨.112 643÷=即:16是14的23.故答案为:120,0.9,23.24.(2018秋•鹿城区期末)写一写,用分数乘法表示如图阴影中斜线部分的面积.()() ()()⨯【解答】解:由图可得算式:231342⨯=.故答案为:23,34;25.(2019秋•太原期末)实践一:画一画,算一算(1)在如图的图中,先涂色表示出23,再面斜线表示出2334⨯的计算结果.(2)从图中可以看出写2334⨯的计算结果是()(),约分后是()().【解答】解:(1)画图如下,斜线表示2334⨯的计算结果;(2)2361 34122⨯==即从图中可以看出写2334⨯的计算结果是612,约分后是12.故答案为:612,12.26.(2018秋•常州期中)3个56千克是52千克;849÷就是89的()()是多少.【解答】解:(1)55362⨯=(千克)答:3个56千克是52千克.(2)84 9÷8194 =⨯29=答:849÷就是89的14是多少.故答案为:51,24.。

【三套试卷】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检测题附答案

【三套试卷】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检测题附答案

第一单元练习检测卷(含答案)一、列竖式计算(1)3.2×5= (2)4.09×2= (3)0.025×40=(4)3.06×2.7= (5)4.01×0.06= (6)4.2×5.64=(得数保留一位小数)二、计算并验算(1)0.18×2.5= (2)1.2×0.45=三、用简便方法计算(1)0.99×5.06 (2)6.8×2.31+2.31×3.2(3)72×0.125 (4)2.64×0.9+0.264四、填空1、72.3074保留整数约是(),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约是(),精确到百分位约是(),精确到0.001约是()。

2、3.15×0.09的积是()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3、根据运算定律填空2.8×()=5.14×()(0.8×0.5)×()=0.8×(()×0.4)(2.4+3.6)×()=()×0.5+3.6×0.5五、选择1、9.999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A.9.90B.9.99C.10.002、两个数的积的近似数是3.47,这两个数的积可能是()A.3.474B.3.475C.3.4643、找出与算式1.25×(8+0.8)计算结果不相等的算式A.1.25×8+0.8B.1.25×8+1.25×0.8C..1.25×8.8六、解决问题1、根据13×8=104直接写出下列算式的积1.3×8=() 13×0.8=()0.13×8=() 1.3×0.08=()2、北京时间2018年1月27日,在德国柏林室内田径赛男子60米决赛中,中国飞人苏炳添夺得冠军。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附答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附答案

第①单元测试卷一、照样子,数一数,把对应的数圈起来。

二、把数量同样多的连起来。

三、比一比,选一选。

1.比一比,在多的后面画“√”,在少的后面画“○”。

(1)()
()
(2)()
()
(3)()
()
2.比一比,在高的下面画“√”,在矮的下面画“○”。

(1)
3.哪根绳子最长?在最长的下面画“√”。

四、照样子,画一画或划一划。

五、数一数,女孩有几人?在相应的答案下面画“○”。

男孩有几人?在相应的答案下面“△”。

()()()
六、圈一圈,涂一涂。

1.在每组的右图中圈出和左图同样多的数量。

2.两只小猴吃桃子,每只小猴吃两个桃子,下面几堆桃子中选哪一堆最合适?把它圈出来。

3.请你给气球涂上红色、黄色、绿色,使红色的气球最多,绿色的气球最少。

七、按要求画一画。

1.画□,要和△同样多。

2.画○,要比☾多2个。

△△△△△☾☾☾☾
八、数一数,涂一涂,写一写。

参考答案一、⑥①③⑩⑦
二、
三、1.(1)(√)(○)
(2)(○)(√)
(3)(○)(√)
2.(1)(√)(○) (2)(○)(√)
3.( )( )(√)
四、
五、( )(△)(○)
六、1.示例:
2.
3.涂6个红色,3个黄色,1个绿色,涂色略。

(答案不唯一)
七、1.□□□□□2.○○○○○○
八、示例:。

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

1.我们的食物主要来自()和()。

()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2.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和()。

3.每个人因为()、()、()等不同,会产生饮食差异。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制订属于自己的健康饮食计划。

4.()会在纸上留下油渍。

碘酒可以使面粉变成()色。

()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

5.瘦肉、鱼肉中含有的营养素主要是(),各种粮食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和()。

二、判断题。

1.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食品将由工厂生产。

所以,人们可以不再依赖大自然。

()2.鱼肉很有营养,所以我们要多吃鱼少吃蔬菜。

()3.各地因自然环境不同,发展出不同的地方名吃。

( )4.密封包装中的食品即使过了保质期,只要时间不长,仍可以吃。

()5.面包和馒头都是含淀粉较多的食物。

()6.多吃油炸食品有利于健康。

()7.我们研究食物是为了科学合理地饮食。

()8.我们应选择无毒、无污染的食物。

()9.只吃素食就能满足人体的需要。

()10.如果缺少了维生素,人就容易生病。

()三、选择题。

1.在日常饮食中下列正确的是( )。

A.对不同类的食品都感兴趣B.只对动物类食品感兴趣C.只对植物类食品感兴趣D.只对水果和糖类食品感兴趣2.下列食物( )中含有燃烧时发出像有烧焦头发的气味物质。

A.马铃薯B.蘑菇C.瘦肉3.下面晚餐设计合理的是( )。

A.鱼肉、鸡肉、鸡蛋汤B.馒头、咸菜、小米粥C.西红柿炒鸡蛋、土豆丝、米饭D.油条、面包、饺子4.花生的主要营养是( )。

A.水B.脂肪C.蛋白质D.纤维素5.如果我们想全面满足人体需要,应提倡( )。

A.只吃素食B.只吃荤食C.荤素搭配6.( )含脂肪较高。

A.谷类B.蔬菜C.水果D.奶类7.下列能为我们提供较多的纤维素的是( )。

A.瘦肉B.莴苣C.鱼肉D.花生8.下列都属于植物性食物的是( )。

第一单元检测题

第一单元检测题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复习与测试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1.有关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季风区全部在东部季风区范围内B.季风区的范围包括东部季风区的全部,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部分C.非季风区只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D.季风区河流的年际变化比非季风区河流的要小得多2.关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农业表现为面状②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③城市和工业表现为岛状④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哪几个指数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①预期寿命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③教育程度④国内生产总值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4.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A.第二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5.区域成长阶段的具体表现有A.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B.环境受到明显破坏C.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状态D.人地关系基本协调6.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B.工业化处于发展阶段,以资源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C.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工业生产活动7.下列特点属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是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分的平衡C.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2003年9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

据此回答8-10题。

8.东北原有工业体系的特点是A.综合性的完整的工业体系B.以重化学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C.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D.以知识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9.东北原有工业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有悠久的农垦历史,有良好的农业基础B.历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C.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工业接近原料、燃料地D.河网密布,有十分便利的水运条件10.高技术工业部门比东北传统的工业A.增长速度慢B.更新换代周期长C.生产规模大D.研究开发费用高11.划分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依据是A.产业结构B.自然条件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D.历吏背景12.就工业结构而言,我国具有的基本特征是A.“南轻北重,中轻西重”B.“南轻北重,东轻西重”C.“南重北轻,东重西轻”D.“南轻北重,东重西轻”13.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①产业结构差异②资源分布差异③距海远近差异④对外开放程度差异A.①④B.③④C.①③D.②③14.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具备的优势是A.基础设施完善,法制健全B.资源和劳动力丰富C.制造业发达D.科技力量雄厚15.通常作为我国南方和北方分界线的是A.长江B.黄河C.长城D.秦岭――淮河一线16. 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是①区域经济一体化②经济全球化③世界政治多极化④地缘合作与冲突并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7.由西向东,分别位于西中东部经济地带的城市是A.乌鲁木齐、西安、郑州B.成都、武汉、南昌C.沈阳、太原、西安D.昆明、长沙、福州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18—20题。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篇一: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题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沁qìn园春草茸茸róng 栖xī息B.披蓑shuāi戴笠耸sǒng立寂寞mC.襁qiáng褓留滞zhì 闪烁shuD.成吉思汗hàn 禁锢gù 颤chàn抖2.下列加粗词语没能结合语境解释的一项是A.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B.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能够忍受冬寒C.用这些成语打击敌人,讽刺社会上的不良现象,鞭笞那些行为不轨的人,是有力的武器。

用鞭子或板子打D.她不是不想去救球,可她实在太累了,即使站起来,也追不上那刁钻的来球。

形容来球变化莫测,难以捉摸3.下列一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

略输文彩冰雪复盖一言九鼎微波荡漾谈笑风声原弛蜡象一代天骄抑扬顿挫4.下列关于课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沁园春雪》是一首词,“沁园春”是词牌名,它直接决定着词所写作的具体内容和采用的曲调。

B.《雨说》的作者是台湾诗人郑愁予,诗人笔下的雨,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性,她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

C.《星星变奏曲》一诗中,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D.《蝈蝈与蛐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作品,诗人通过歌咏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5.下列各句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A.你能不能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B.请你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

C.你把字典借给我一下。

D.请你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好吗?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一段话,句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他面前是一片壮丽宁静、碧蓝无边的海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处群山在晨雾中隐现着。

①现出一片片的火焰②涟波反映着融化的太阳③海和淡蓝色的云天相连④在眼光所能看到的远处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④③②①D.④②①③7.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单元检测题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单元检测题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一、单选题1.排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看到前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就表示队伍排整齐了,这主要是因为()A.光速大B.光沿直线传播C.光的反射2.从左侧用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的“ ”物体,得到的投影是()。

A.B.C.3.夜晚,当你向着明亮的路灯走去,这时你的影子在你身体的()。

A.前面B.后面C.左面4.一根1米长的小木棒立在操场上,从中午到傍晚,影子的变化按顺序排列应该是()。

①②③A.③②①B.①③②C.②③①5.下列关于物体的影子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光照射不透明的物体时,会产生影子B.当光照射透明的物体时,也会产生影子C.没有光源,只要有不透明的物体,也能产生影子6.可以用于夜间计时的古代计时器是()。

A.电子钟B.日晷C.滴漏7.人在太阳底下会有影子,傍晚时人的影子会朝向()A.东B.西C.北8.形成日食和月食这两种自然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光的折射B.光的透射C.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传播速度快9.晚上,小明从路灯下经过(如图所示),对影子的变化进行了描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影子始终跟在人后面B.影子的清晰度是清晰→模糊→清晰C.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二、填空题10.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有关。

11.光在空气中是沿传播。

12.远古的人类,用天上的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而形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13.随着太阳在天空的移动,物体影子的和也会发生变化。

14.一天中同一物体的影子不仅有的变化,还有的变化。

三、解答题15.根据下表回答问题一年四季中竿影的长度变化(2)试分析原因。

四、实验探究题16.小刘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为了研究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在平地上竖直插了一根竹竿,阳光下的竹竿在地面投射出一道影子。

他们及时记录下来影子的长度,然后他们小组每隔30分钟去测量一次影子的长度。

下表是他们在4小时内测量到的竹竿影长数据,请仔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检测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24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元勋.(xūn) 含蓄.(xù) 调羹.(ɡēnɡ) 鲜.(xiǎn)为人知B.选聘.(pìng) 筹.(chóu)划赫.(shè)然兀兀.(wù)穷年C.疙.(g..ē.).瘩署.(shǔ)名绞.(jiǎo)肉深恶.(è)痛绝D.涉.(shè)猎通宵.(xiāo) 澎湃.(bài) 气冲斗.(d..ǒ.u)..牛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3分)A.潜心惯注心会神凝一反既往家喻户晓B.慷慨淋漓锲而不舍历尽心血刮目相待C.搏学多识一拍既合锋芒毕露目不窥.园D.妇孺皆知马革裹尸警报迭.起兽铤.亡群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B.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

C.面对洪灾,我们优秀的中华儿女又一次演绎了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D.漫步曲水亭街,我们用相机去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古风古韵。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通过使用“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自助通关,使旅客大大缩短了排队等候过关的时间。

B.新建的广州儿童公园为小朋友提供了观鱼池、转盘、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施。

C.有的宠物狗因其事迹和照片在网上传播而成为明星,这样的宠物狗被称为“汪星人”。

D.如果学生考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

5.根据语句内容,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和平可期,,杀人者必覆灭。

A.人民无比沉痛志不绝争取民主B.人心异常悲愤意志紧民主自由C.人生生活痛苦斗志昂民主有望D.人心异常悲愤志不绝民主有望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

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C.④①⑤②③ D.④①③②⑤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B.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C.不久书桌上德文字典和日文字典都摆起来了,果戈理的《死魂灵》,又开始翻译了。

D.石子入浅水,水花四溅,虚张声势;石子入深潭,悄无声息,不动声色。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要贡献。

B.《说和做》结构严谨,开篇总领全文后,先表现闻一多“学者的方面”,后表现闻一多“革命家的方面”,在上下两部分之间,用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文章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C.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作者通过对她所知道的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琐事的描写,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与人们眼中的形象不同的,更和蔼、更随和、更真实的鲁迅,并借此来抒发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D.《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断代史《资治通鉴》。

本文以对话表现人物,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可能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必要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使就学”。

二、填空(19分每空一分,错一个字该空不得分)1.《邓稼先》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 《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他的成名作是(),主要作品有《》、《》等。

闻一多是著名的()、()、(),代表作有诗集《》、《》;学术著作《》、《》。

3萧红,原名张迺莹,代表作有小说《》《》等。

4.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5. (5)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

(4分)“他是一个坚决、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这是长篇小说《》中的内容,小说的作者是(),与文中男主人公命运有密切联系的两位女性是()和()。

四、阅读理解(53分)(一) 《孙权劝学》(28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孙权劝学》节选自,是由(朝代)著名的、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

(5分每空一分)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7分每词一分)(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3)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孤:(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涉猎:见:(5)非复吴下阿蒙非复:(6)及鲁肃过寻阳及: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每题2分)(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本文篇幅短小,但思路清晰,从( )、吕蒙就学、( )三个方面娓娓道来,阐明了( )的道理,同时告诉我们不要以( )的思想看待他人,要以( )的眼光看待事物。

(5分每空一分)5.下面是对上文内容的分析,其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上文中鲁肃是睿智、知识渊博、关心下属严格而又和善;而吕蒙直率、聪慧善学。

B.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D.上文主要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

6.孙权是怎样劝诫吕蒙学习的?从孙权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4分)(二)说和做(10分)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⑨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⑩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7、.请用一句话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学者形象。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所做的事,其中与文章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 )。

(3分)A.起稿政治传单B.写作了《唐诗杂论》C.迈进古典书籍,集成“古典新义”D.写作了《楚辞校补》9.下面是对上文的理解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开门见山,同时设置了悬念,引起下文。

B.文中“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饱满的激情赞美了了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专注精神。

C.文中将闻一多先生与杜甫相提并论,是为了从正面上突出闻一多先生爱国忧民的思想。

D.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三)驻守荒原(15分)①西大滩加油站到了,这是离藏区最近的青海加油站,海拔4150米,周围都是无边无垠的荒原。

路过这里的司机,无论多晚,只要叫一声老韩,一个瘦小的男人就颠颠地奔出,披着军大衣,双手习惯性地笼在腰间。

到了近前,老韩解开大衣纽扣,原来怀中藏的是一只热水袋。

寒潮一过境,加油站上就刮着吹哨子的一般的寒风,气温很快降到零下24摄氏度,加油枪就容易被冻住,得用热水袋把它慢慢暖开。

②加完油,如果天色已经像墨汁一样浓,黑老韩会建议跑长途的货运司机在他家借住一晚,次日早上喝过老韩媳妇做的面片汤再走,这样安全。

③老韩应聘到此加油站工作前,四年中加油站已经换了七拨主人一一条件太艰苦,工资待遇低,每到夜晚,荒原上呜咽的风就像一个有冤屈的灵魂在游荡,听得人心里毛毛的;这里的海拔太高,就算是本地人,只要身体动作稍微快一点,太阳穴那里就像有一面小鼓在敲,秃秃的头抽痛,因此无论是加油站的领导,还是经常光顾的老司机们,都没想到老韩一来,转眼已待足八年。

④因为地处荒凉的高原,老韩一家人的饭食十分简单,长达七个多月的冬季,只有洋葱,土豆和白菜三样蔬菜,连老韩三岁半的孙子也吃这样简陋的饭食,可是万一哪个司机有点高原反应。

,老韩就赶紧吩咐媳妇给煮酸菜面片汤,把家里人都舍不得吃的鸡脯肉下在汤里,喝完汤,额头上密密麻麻出一层细汗,无休止敲打太阳穴的那面小鼓就停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