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明星名人故事:“飞人”刘翔的成长故事

合集下载

体育名人刘翔励志故事

体育名人刘翔励志故事

体育名人刘翔励志故事体育名人刘翔励志故事刘翔,非常优秀的中国男子田径队110米栏运动员。

他有有些励志故事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体育名人刘翔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一)刘翔的成长故事刘翔是个跨栏奇才。

要知道1996的时候,他还在练跳高,当时刘翔很自信,他说:"如果我的身高能够达到两米,我在跳高项目上将会很有作为。

"他当时已经拿过上海市少年跳高冠军了,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跳高人才。

但是就是那一年,现在他的跨栏教练孙海平看上他了。

用孙海平的话说,跨栏选手需要胆量,很多人看到1米多高的栏横在眼前就不敢过,而刘翔有这样的胆量,再就是从他练跳高看,他的速度和爆发力很好。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让很多国际田径界的人士都没有想到,再加上中国人甚至亚洲人在直道项目上很少有人能进入决赛,所以造就了那次让他和教练刻骨铭心的比赛。

那是2000年11月法国里昂的一次室内田径大奖赛,6名选手进入60米栏的决赛,刘翔站在第五道,其中有3个美国选手,他旁边的第六道也是一名美国选手。

发令枪响过了,没想到第六道的那个美国选手在跨第二个栏的时候就摔倒了,刘翔则是第三个冲过终点,这样的兴奋仅仅保持了2秒钟,裁判和大屏幕同时宣布,第五道中国刘翔没有成绩,怎么会这样呢?刘翔和他的教练感到很气愤,找裁判理论。

原来裁判误将那个摔倒的美国选手当成刘翔了,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人不会在这个项目上跑出好成绩的。

那是一次没有电视转播的比赛,幸好刘翔的教练用自己的微型摄像机将全部过程拍下,这是孙海平的习惯,刘翔的每一次比赛他都会用摄像机拍下的,而这成了那次证明刘翔没有摔倒的惟一证据,录像十分清楚地显示,中国刘翔第三。

终于还了刘翔一个清白,也给国际田径界裁判提了个醒,中国人是可以在短距离的项目上有所作为的。

正是这样的一次偶然事故,给了刘翔师徒二人很大的刺激,也让他们的训练更加有了动力。

(二)三级跳”选入上海队真正让世界知道刘翔的是2002年7月份,瑞士洛桑的一次国际田联大奖赛。

【名人故事】“飞人”刘翔的成长故事

【名人故事】“飞人”刘翔的成长故事

【名人故事】“飞人”刘翔的成长故事刘翔是中国田径运动员,他被誉为“飞人”,是中国田径界的传奇人物。

刘翔出生于1983年,从小就展现出了对运动的天赋和激情。

他的父母都是运动员,父亲曾经是一名职业篮球运动员,母亲是一名体操运动员。

刘翔从小就对体育非常感兴趣。

他从五岁开始学习跳远,并且取得了一些优异的成绩。

随着年龄的增长,刘翔开始对110米栏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对这个项目的挑战非常感兴趣,觉得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和训练成为最好的。

刘翔的父母非常支持他的梦想,他们安排了专业的教练来指导他。

刘翔在教练的帮助下,逐渐掌握了正确的技术和训练方法。

他每天都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训练,他的毅力和决心使他在栏项目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2001年,刘翔代表中国参加了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并获得了110米栏项目的冠军。

这是他首次在国际比赛中取得的重要成绩,也让他看到了自己的潜力和未来的发展。

接下来的几年里,刘翔在国内和国际比赛中屡次取得好成绩。

他在2002年亚洲运动会上获得了金牌,这是他首次在大型赛事中获得的荣誉。

在2003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刘翔取得了亚军的好成绩。

刘翔真正的突破是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

当时,他在110米栏项目中取得了金牌,成为中国田径历史上首位奥运会冠军。

这是一个里程碑的时刻,也是对刘翔多年努力和坚持的回报。

刘翔的成长之路并不平坦。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由于腿部伤病的问题,他不得不退赛。

这是一个巨大的挫折和失望,但刘翔并没有放弃。

他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和治疗,逐渐康复,并重新投入到训练中去。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刘翔再次出战110米栏项目。

尽管他在预赛中再次受伤,但他仍然坚持跑完了比赛,并得到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和尊敬的目光。

刘翔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成功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和容易的事情。

刘翔通过多年的勤奋训练和付出努力,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他的坚持和毅力是他成功的关键。

刘翔不仅仅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他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功,激励着无数的年轻人追求自己的梦想。

【名人故事】“飞人”刘翔的成长故事

【名人故事】“飞人”刘翔的成长故事

【名人故事】“飞人”刘翔的成长故事刘翔是中国著名的田径运动员,他以在男子110米栏项目上的优异表现而闻名于世。

他的成长故事鼓舞着许多人,展示了勇气、毅力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刘翔于1983年生于中国上海一个普通家庭。

从小,他就对运动很感兴趣,尤其喜欢跑步。

他对跑步有着天赋和热情,经常参加学校的田径比赛,并且总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在老师和家人的支持下,刘翔逐渐认识到他在田径项目上的潜力。

在刘翔初中时,他遇到了一个严重挫折。

他在一次比赛中跌倒,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医生告诉刘翔,他的腿骨可能无法再恢复,他可能再也无法跑步了。

这个消息让刘翔非常沮丧,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能再继续追逐田径梦想。

刘翔的毅力使他决定再次尝试。

他接受了漫长而痛苦的康复训练,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经过几年的坚持,他终于恢复了健康,并重新回到了赛场上。

刘翔在高中时得到了更多的机会来展示他的才能。

他在全国青年田径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的成绩,并被国家队选中参加亚洲田径锦标赛。

他在锦标赛上获得了冠军,并打破了亚洲纪录。

这个胜利使刘翔成为了全国人民的英雄,他也因此开始了他的专业田径运动生涯。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翔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了更多的成绩。

他多次击败世界上最顶尖的对手,包括美国选手。

最令人难忘的是,2004年,他在雅典奥运会上赢得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田径项目的金牌。

这一胜利为全国人民带来了无限的自豪与喜悦。

成功不是一帆风顺的。

刘翔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遭遇了多次伤病,这些伤病使他无法发挥出最佳状态。

刘翔总是选择勇敢地面对困难,并努力克服他所面临的问题。

尽管有许多人嘲笑他,认为他已经过了巅峰,但刘翔没有放弃。

2012年,刘翔再次在伦敦奥运会上参加了比赛。

他在第一轮的比赛中再次受伤,被迫退出了比赛。

这一次的失败使他倍感失望,他感到自己辜负了自己和支持他的人的期望。

刘翔并没有因此而气馁。

他经过长时间的恢复与训练,再次回到了比赛场上。

尽管遭受了许多困难和伤病的折磨,但他从不停止努力,继续为自己的梦想奋斗。

【名人故事】“飞人”刘翔的成长故事

【名人故事】“飞人”刘翔的成长故事

【名人故事】“飞人”刘翔的成长故事刘翔是中国著名的田径运动员,因其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男子110米栏冠军而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的传奇人物。

他的成长故事鼓舞人心,展现出通过坚持、努力和不懈的追求梦想可以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力量。

刘翔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的家庭,他从小就对体育特别感兴趣,并且拥有很强的运动天赋。

在他的父母的鼓励下,刘翔从小就开始练习田径运动。

他的父亲是一名业余田径爱好者,也是他最早的教练。

刘翔还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不仅对体育活动充满热衷,也很喜欢学习。

他在学校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具备很强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这让他的老师和同学们对他充满了期望。

尽管刘翔内心非常享受成绩和成就给他带来的自豪感,但他更多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刘翔的成长之路并不一帆风顺。

他从小就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症,使得他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尽情享受田径运动带来的快乐。

刘翔并没有因此而气馁,相反,他通过积极康复治疗和坚持锻炼,渐渐地克服了自己的病痛。

正是这段经历让刘翔明白到,只有坚持和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刘翔在2001年加入了国家田径队,并开始接受更专业的训练。

他的才华很快得到了国家队教练的认可,成为110米栏项目的主力选手。

在他准备参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夕,他的腰伤病情再次复发。

许多人认为刘翔已经无法参加比赛了,但他坚信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战胜困难。

为了克服腰伤的问题,刘翔进行了一系列的康复和治疗。

他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在康复的过程中凭借着顽强的毅力逐渐恢复了训练。

他坚信身体只有通过锻炼才能变得更强壮,因此他在恢复期间加大了自己的训练强度,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刘翔的职业生涯并不一帆风顺。

在之后的几年里,他受到了多次腰伤的困扰,无法保持稳定的比赛状态。

尽管他曾多次通过手术和康复来恢复健康,但仍然难以重返巅峰。

刘翔并没有放弃,他始终保持着对田径的热爱和信心,继续努力训练,寻找恢复身体的方法。

【名人故事】“飞人”刘翔的成长故事

【名人故事】“飞人”刘翔的成长故事

【名人故事】“飞人”刘翔的成长故事刘翔是中国田径界的“飞人”,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的选手。

他的成长故事鼓舞人心,不仅展现了他对体育的热爱和坚持,也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田径的实力。

以下是刘翔成长故事的简要概述:刘翔于1983年7月13日出生在中国上海一个普通的家庭。

从小,他就表现出对体育运动的热忱,喜欢跑步和跳高等项目。

他的父母对他有着很高的期望,并在他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把他送到了上海体校接受专业的训练。

在体校的训练中,刘翔展现出了出色的天赋和努力。

他在短跑项目中表现出色,但却因为身高较高被教练推荐去尝试跨栏项目。

刘翔初试身手时并不顺利,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努力练习。

他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最终在2001年成为了中国国家队的一员。

随后的几年里,刘翔在国内和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一系列的优异成绩。

他在2003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获得了110米栏项目的冠军,并打破了世界纪录。

他的优异表现引起了全球田径界的关注,并被誉为“飞人”。

刘翔的道路并不一帆风顺。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赛事中,他因伤而无法参赛,无论是刘翔还是中国田径界都失去了一次夺取奥运金牌的机会。

但他并没有被挫败,而是通过手术和康复训练重新恢复了体能。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刘翔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男子110米栏的金牌,成为中国田径历史上第一位奥运冠军。

刘翔的伤病问题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一直困扰着他。

尽管经历了多次手术和康复,但他的身体始终无法完全康复。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刘翔再次受伤,最终无法参赛。

这一失望使他产生了退役的念头,但他并没有放弃。

他坚持康复训练并寻求各种方法,最终在2015年宣布回归赛场。

尽管刘翔的伤病问题一直存在,但他仍然对田径充满热情,并且一直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

他在访谈中表示:“无论怎样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还有一丝体力,我就会坚持下去。

”他的坚持和努力不仅在全世界赢得了尊重,也成为了新一代年轻人学习和追求的榜样。

【名人故事】“飞人”刘翔的成长故事

【名人故事】“飞人”刘翔的成长故事

【名人故事】“飞人”刘翔的成长故事刘翔,一个在短跑项目上收获过许多荣誉的“飞人”,他的成长经历也是非常值得人们关注的。

刘翔的成长经历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时期。

他出生在上海市徐汇区一个平凡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体校教练。

在父亲的影响下,刘翔从小就开始接触田径运动。

在他的童年时期,他的体型瘦弱,所以他的父亲经常带他去锻炼身体,希望能够增强他的体质。

也正是这种每天坚持训练的习惯,为他未来的体育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进入学校后,刘翔成为了体育课的常客。

他为了参加学校的田径比赛,每天在校园里奔跑,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突破自己,打破自己的记录。

随着他的进步,老师逐渐发现了他的才华,开始给他更为专业的指导。

经过多年的磨练,刘翔终于在2001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当时,他16岁,参加全国青年田径锦标赛,并获得了男子110米栏的冠军。

此后,他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际舞台。

2002年,刘翔参加了在多哈举行的亚洲田径锦标赛,他夺得了男子110米栏的冠军,并成为中国男子110米栏项目历史上第一位拥有亚洲田径锦标赛金牌的选手。

此后,他又在2003年获得了男子110米栏的世界冠军,并成为中国男子田径史上第一位在国际大赛上获得金牌的运动员。

不过,刘翔的道路并不平坦。

在他参加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时,他因为脚踝受伤而未能完成比赛。

这也让他开始反思:他要如何才能克服伤病成为更好的选手?刘翔开始借鉴国外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在2006年的多哈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他再次创造了历史,成为第一位获得男子110米栏世界冠军的亚洲选手。

刘翔的成功和拼搏精神,激励了无数的中国年轻人。

他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实力和奋斗精神。

【名人故事】“飞人”刘翔的成长故事

【名人故事】“飞人”刘翔的成长故事

【名人故事】“飞人”刘翔的成长故事刘翔是中国著名田径运动员,曾经是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保持者,被誉为“飞人”。

他的成长故事饱含着坚持、努力和拼搏的精神,成为了中国体育界的偶像榜样。

刘翔出生于1983年7月13日,他从小就对体育运动充满了热爱。

6岁时,他进入了上海市少体校学习田径运动,在校领导和教练的帮助下,他逐渐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和潜力。

刘翔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体格上的缺陷。

他的身高较矮,只有1米78,而110米栏这个项目对身高要求较高。

刘翔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以此为动力,努力提高自己的速度和技巧。

在上海市少体校的训练中,刘翔遇到了一位优秀的教练,这位教练对刘翔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发现刘翔有极强的爆发力和敏捷度,于是决定将他转型为110米栏项目的选手。

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技术,刘翔每天都会进行刻苦的训练。

他不仅要进行大量的跑步训练,还要进行耐力和力量的锻炼。

这种坚持和努力使他的成绩逐渐提高,在上海市青少年田径比赛中屡获佳绩。

2000年,刘翔参加了在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中,他以13秒12的成绩创造了新的亚洲青年纪录,这一成绩让人们看到了他未来的潜力。

2004年,刘翔参加了雅典奥运会,他以12秒91的成绩赢得了男子110米栏金牌,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这一成绩使他成为了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在奥运会上赢得短跑金牌的中国选手。

刘翔的运动生涯并不一帆风顺。

2008年,他参加了北京奥运会,但在预赛中因伤退赛。

这一次退赛让刘翔备受批评和质疑,很多人认为他已经到了事业的尽头。

刘翔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决心再次站到赛场上。

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和手术,并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

2012年,刘翔参加了伦敦奥运会,虽然在半决赛中再次因伤退出比赛,但他展现出的勇气和毅力博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和敬佩。

刘翔的成长故事充满了坎坷与艰辛,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不断超越自我,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年轻人追求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

飞人刘翔的故事

飞人刘翔的故事

1.爷爷改变了刘翔小时候的刘翔是个顽皮的男孩,胆子大是很多大人对他的评价。

正是因为看到他别的孩子更顽皮,家人把他送到了少体校。

体校的道路并不是很顺利,由于年龄小,刘翔经常受到同校大孩子的欺负,刘翔说这是全国少体校的惯例。

这样的遭遇让他几乎决定放弃少体校,但有一件事情改变了年少的刘翔的决定。

他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爷爷已经70岁了,此前老人家是不会骑自行车的,但70岁那年突然就想学,而且学会了,老人说自己学会去哪儿都方便。

刘翔就想,爷爷70岁都能学会骑自行车,自己为什么要放弃呢?现在回忆起来,刘翔还在感叹,如果没有爷爷的这个行动刺激,也许就没有现在的他了。

2.那一次刻骨铭心的比赛刘翔是个跨栏奇才。

要知道1996的时候,他还在练跳高,当时刘翔很自信,他说:"如果我的身高能够达到两米,我在跳高项目上将会很有作为。

"他当时已经拿过上海市少年跳高冠军了,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跳高人才。

但是就是那一年,现在他的跨栏教练孙海平看上他了。

用孙海平的话说,跨栏选手需要胆量,很多人看到1米多高的栏横在眼前就不敢过,而刘翔有这样的胆量,再就是从他练跳高看,他的速度和爆发力很好。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让很多国际田径界的人士都没有想到,再加上中国人甚至亚洲人在直道项目上很少有人能进入决赛,所以造就了那次让他和教练刻骨铭心的比赛。

那是2000年11月法国里昂的一次室内田径大奖赛,6名选手进入60米栏的决赛,刘翔站在第五道,其中有3个美国选手,他旁边的第六道也是一名美国选手。

发令枪响过了,没想到第六道的那个美国选手在跨第二个栏的时候就摔倒了,刘翔则是第三个冲过终点,这样的兴奋仅仅保持了2秒钟,裁判和大屏幕同时宣布,第五道中国刘翔没有成绩,怎么会这样呢?刘翔和他的教练感到很气愤,找裁判理论。

原来裁判误将那个摔倒的美国选手当成刘翔了,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人不会在这个项目上跑出好成绩的。

那是一次没有电视转播的比赛,幸好刘翔的教练用自己的微型摄像机将全部过程拍下,这是孙海平的习惯,刘翔的每一次比赛他都会用摄像机拍下的,而这成了那次证明刘翔没有摔倒的惟一证据,录像十分清楚地显示,中国刘翔第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明星名人故事:“飞人”刘翔的成长故事
1983年7月13日,一个小生命在上海西北角呱呱坠地。

为了给这个小家伙取名字,他的姑夫、姑姑都赶来了。

“他爸姓刘,你姓吉,就叫刘吉吧。

”姑姑对吉粉花说。

“刘吉,刘吉……”吉粉花念了两遍,感觉再加个“生”,就是“留级生”了。

“不行,不行,那就用‘吉祥’中的祥字吧。

”生为大学教授的姑夫为孩子定了“音”,不过最后还是刘学根定了“形”——刘翔,当初取“翔”字,就是希望孩子有一天能展翅高飞。

21年后的8月27日,刘翔真的飞翔了。

在雅典湛蓝的爱琴海边,在国人的注目下,他站在110米栏决赛的起跑线上……
上海的弄堂里……,普陀区,在上海叫做“下只角”。

因为那儿属于工业区,居民通常都是双职工。

刘翔就来自于这样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上海人家。


夜色中,一群光着膀子的男人在乘凉。

在北京,那叫“膀爷”,在上海,这叫“赤膊”。

刘学根,一个52岁的上海自来水厂司机,就“混迹”于这样一群男人中。

鼻梁上架着的眼镜,一看就知道“饱经风霜”,30来岁才结婚生子,刘学根经历过苦难岁月,他不舍得花钱,甚至是在刘翔去雅典“飞翔”时,他还把那部破手机送去修理,害的儿子好几天找不到父亲。

吉粉花,一个有着王安忆小说中老上海主人公般名字的普通女子,“下岗”在家,围着“儿子、桌子和菜篮子”转的中年妇女。

“我们
翔翔……”每次说起儿子,吉粉花都会以这四个字打头。

刘翔,是她身上掉下的一块肉。

上海的弄堂总有着一种特殊的味道。

武宁路同真北路的交叉口,有一个叫做“海棠苑”的小区,小区入口处还在进行施工,到了半夜,甚至连车都打不到……
刘翔家就住在“海棠苑”内,门牌号是真北路1902弄46号,房子是刘学根单位分配的,老式公房一栋挨着一栋,灰色的墙面已经斑驳。

这样的弄堂是藏不住秘密的,东家长,西家短,在人们口头上流传。

“现在,要见到刘翔,难啊。

从小看着他长大,那时候我们就觉得他是个懂事又有出息的孩子,老刘真是好福气。

”在上海,近邻是可以胜过远亲的。

“老刘,你老婆正在马路上看你儿子的照片呢。

”10分钟后,吉粉花就同一群姐妹出现在刘学根面前,“我看到我们家翔翔了,就在立交桥那边的大广告牌上面。


20xx年,刘翔在釜山亚运会中拿到金牌后,老邻居们张罗着在居委会摆了两桌庆功酒。

每家出一个菜,懂电工的还在门口拉上两盏小灯,二三十个人在一快喝着老酒、吃着小菜、谈论着刘翔。

那场面,至今仍令刘学根和吉粉花难以忘怀。

2室1厅的房间,客厅小的只能坐下几个人,彩电、冰箱、沙发……一切都是普通人家的摆设。

刘翔的房间在客厅左手边,粉色的床单,一眼看去,就是桌上的三个“世界田径黄金联赛”奖杯。

床头边,有个梳妆镜,很古朴的那
种,与整个房间的基调有些格格不入。

镜子只能照出半个人影,因为上面贴着刘翔的照片,还挂着他在大大小小比赛中获得的奖牌。

吉粉花从箱底翻出几本相册。

大红色的相册上蒙着一层淡淡的灰,里面的照片已经有些泛黄,一个胖嘟嘟的男孩戴着小瓜皮帽,咧嘴笑着……
其实,吉粉花是不赞同儿子练体育的,因为心疼。

“翔翔成绩一直是班里前三名,我觉得今后考个名牌大学没什么问题。

”做为传统的上海女子,平平安安地同家人过一生,是她最大的幸福。

12岁那年,刘翔还是个瘦弱的“小鬼”,被启蒙教练顾宝刚“发掘”纯属偶然。

“他的个头只比同龄孩子高半个头,而体质上又过于单薄。

一时间我也不好判断他是不是练田径的料,通过两年的观察,我发现他尽管瘦弱,但柔韧性好,脚底下速度快。

”顾宝刚回忆时说。

开始,刘翔练的是跳高,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很快出现了。

1996年上海市青少年田径比赛中,刘翔轻松拿下100米冠军,“速度快,节奏好”,这令看台上的一个人眼前一亮,他就是孙海平。

亲情与名师是孙海平成就了刘翔,还是刘翔成就了孙海平,这一切,现在已经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在孙海平的坚持下,才有了今天的刘翔。

跨栏,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个很冷的项目,也是一个技术含量相当高的项目。

高难度和高运动量的训练让小刘翔经常练到吐,晚上躺在床上,膝盖内侧被栏架磕破的伤口总会隐隐作痛。

一次比赛中的意外扭伤,让吉粉花下定决心让儿子做回“正常人”,背着书包,刘翔离开了训练基地。

“那天下着很大的雨,我领着翔翔到孙海平联系的华山医院去看膝伤。

刚一下车,我就看到孙教练打着伞在车站接我们,他还忙着帮我们办复查手续……”现在回想起来,刘学根还是一脸感激之情。

就这样,孙海平用他的真心唤回了一颗明日之星。

刘翔叫孙海平“师傅”,在他心中,师傅是他半个父亲,因为孙海平不仅用“高效益全面训练”法和“多因素综合训练”模式培育出了一个世界冠军,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刘翔如何做人。

刘翔长大了,个子高高的。

吉粉花特别爱和儿子上街,她喜欢听到人们夸刘翔,又高又帅,随后再来一句:“长得真像你妈妈。

”从前,人们都说,这是吉粉花的儿子刘翔;现在,人们都说,这是刘翔的母亲吉粉花。

在上海,双职工的孩子通常都由老一代拉扯大,刘翔也不例外。

“他从小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

那时候我们家的情况不太好,我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他母亲也在商店里工作,经常早出晚归。

”在爷爷奶奶家长大的刘翔,对老人家的感情特别深。

20xx年,饱受胰腺癌折磨的奶奶去世了,刘翔正在参加九运会110米栏比赛,奶奶没能见着孙子最后一面。

刘翔哭了,刘学根说,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儿子哭的那么伤心。

那件别致的毛皮背心,是布鲁塞尔大奖赛时买给父亲的;那只路易斯威登的皮包,是巴黎世锦赛上给母亲带回来的;还有那一大袋化妆品,是曰本巡回赛后送给母亲的礼物……“他们平时很节约,自己都舍不得花钱,”刘翔很孝顺,“我希望妈妈能更年轻、更漂亮。


在中国,田径运动员的收入都不高,即便达到像刘翔这样的“腕”,但“金钱并不是唯一。

”这是刘翔最爱说的一句话。

雅典的成功,让刘翔一夜之间富裕了起来,“我也不知道具体数字究竟是多少,对我来说,钱只要够用就行了。

”“飞翔”,是想证明自己,对于金钱,刘翔唯一的愿望就是能为父母买一套宽敞些的住房。

训练场上,一堆穿着相同运动衣的人中,刘翔一眼就能被认出,因为他走路最“拽”。

刘翔训练经常偷懒,用刘学根的话就是“他努力训练就说明不对头了”。

即便是在备战期间,刘翔的训练量从每天的4、5个小时缩减到2、3个小时,他还是会在跑5圈时,偷偷减掉1圈。

在跨栏这个项目上,是需要一点天赋的,而天赋包含两种,一种是身体条件,另一种就是悟性,刘翔靠的就是悟性,还有孙海平特殊的指导方法。

每周,孙海平只安排18个小时的训练量给刘翔,平均每天3小时,在备战期间还会减少。

正是这种“偷懒”的训练方式,让刘翔每次一上场都精神饱满。

“我在训练的.时候很放松,练得差不多就玩会,或者和队友聊聊天。

”因为刘翔不是“一根经”的运动员,“一根经”太容易断,特别是在那么大的压力下。

刘翔没有断,他顶住了。

除了跑步,刘翔爱唱歌,平时总爱摆弄他心爱的MP3。

凭着一首《为什么你背着我爱别人》,刘翔还得过上海田径队的卡拉OK大赛一等奖。

他也同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一样,有着青春痘的烦恼,他会跑去医院,配上许多药水,每天对着镜子抹,希望自己能够更帅,更讨
女孩子欢心。

他会指指自己的金色战靴,说道:“不用我自己买,他们都会为我定制。

”然后,摸摸自己的“马桶”头,笑道:“我没觉得这个发型有什么不好,我喜欢学生头。


当刘翔站上雅典奥运会110米栏的冠军领奖台时,他用的动作是“跳”——一个大字形的,有些蛮横的,跳了上去,将黑皮肤的和白皮肤的,统统“踩”在了脚下。

接近两个身位的领先,是一种征服,完完全全的征服,让所有的对手,输的心服口服。

12秒91,平了世界纪录的成绩,让在预赛中“马失前蹄”的约翰逊也不禁汗颜——即便他撑到了决赛,也未必跑得过刘翔。

刘翔,一个来自中国上海的,黄皮肤的亚洲人,打破了世界短跑百年不变的格局。

“是的,今天我是世界冠军,我要让所有人都看到,我,一个黄皮肤的中国人,也能飞起来。


“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在决赛上亲手打败约翰逊,下一回,我要亲自战胜他。


“到20xx年奥运会,我要再把世界纪录破了。


“我和教练的配合,已经是属于超级完美,超级拍挡的感觉。


很少有运动员会说出这样的话,即便是在夺取奥运冠军,打破世界纪录,他们也只会循规蹈矩地说些诸如“谢谢教练,谢谢父母”,随后跟出一句“我兴奋的都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了”。

是的,很多人都说,刘翔很狂。

但,既然年少,为何不狂?
110米栏的对决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相信自己。

千万别跟着别人的步伐跑,那会打乱自己的节奏。

刘翔,一个充满自信的21岁上海大男孩,用自己的双腿,向世人证明,一切都有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