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资料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控制中心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 (4)

• 该设备主要设置在车站人工控制盘(Monitor Control Panel,MCP)上,通 常具有扣车、设置紧急停车、解除扣车、取消紧急停车及故障报警等功能。在联 锁站一般还设有信号系统现场操作站,通常具备人工排列进路、信号开放、道岔 转换、列车扣停和提前释放运营停车点等功能。
任务1 正常情况下的列车运行组织概述
实现调度监督下的自动运行控制的基本条件如下所述。
1. 计算机系统可输入及储存多套列车运行图,并可根据设定的列车运行图实现行车指挥功能。 2. 对正线运行列车实行自动跟踪,显示进路、道岔位置、区间及线路占用情况。 3. 可自动或人工对列车运行进行调整,可人工对进路排列、信号开放、道岔转换进行控制。 4. 提供中央及车站两级运行控制模式,并可根据需要进行控制权转换。 5. 列车运行自动保护系统对列车运行设定防护区段,控制前、后列车运行的安全间距离。 6. 列车可使用自动驾驶功能,也可采用人工驾驶,列车占用区间的凭证是列车收到的速度码。 7. 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绘制列车实际运行图,并进行有关运营数据的统计。
2. 分散式管理
在车站范围内将双方运 营公司的管理范围划分 清楚,在各自范围内运 作,分别接受本运营公 司控制中心的统一指挥。
3. 混合式管理
以一家运营单位为主,另 一家安排工作人员听从主 运营单位的指挥共同参与 车站的管理。在通常情况 下,车站接受双方控制中 心的双重指挥。
任务3 车站行车组织
二、车站控制室的设备及功能
03 采 用 调 度 监 督 下 的 半 自 动 控制组织行车
任务3 车站行车组织
五、车站接发列车作业程序
采用调度监督下的半自动控制组织行 车时,各地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都有 自己的接发列车标准,但也不尽相同。 下面以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4 所示。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简介-精选文档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简介、前言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已成为解决现代城市交通拥挤的有效手段,其最大特点是运营密度大、列车行车间隔时间短、安全正点。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实现行车指挥和列车运行现代化,提高运输效率的关键系统设备。
二、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由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TO和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三个子系统组成。
一列车自动防护( ATP-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系统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ATP的子系统通过列车检测、列车间隔控制和联锁(联锁设备可以是独立的,有的生产厂商的系统也可以包含在ATP系统中)控制等实现对列车相撞、超速和其他危险行为的防护。
二列车自动驾驶系统 ( AT0?C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列车自动驾驶子系统(ATO与ATP系统相互配合,负责车站之间的列车自动运行和自动停车,实现列车的自动牵引、制动等功能。
ATP轨旁设备负责列车间隔控制和报文生成;通过轨道电路或者无线通信向列车传输速度控制信息。
ATP与ATO车载系统负责列车的安全运营、列车自动驾驶,且给信号系统和司机提供接口。
三)自动监控(ATS-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 )系统列车自动监控子系统负责监督列车、自动调整列车运行以保证时刻表的准确,提供调整服务的数据以尽可能减小列车未正点运行造成的不便。
自动或由人工控制进路,进行行车调度指挥,并向行车调度员和外部系统提供信息。
ATS功能主要由位于OCC 控制中心)内的设备实现。
三、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原理一)列车自动防护(ATP)ATP是整个ATC系统的基础。
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亦称列车超速防护系统,其功能为列车超过规定的运行速度时即自动制动,当车载设备接收地面限速信息,经信息处理后与实际速度比较,当列车实际速度超过限速后,由制动装置控制列车制动系统制动。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课件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课件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介绍一、什么是综合监控系统?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其目的是主要是通过集成多个主要弱电系统,形成统一的监控层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从而实现对地铁主要弱电设备的集中监控和管理功能,实现对列车运行情况和客流统计数据的关联监视功能,最终实现相关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互动功能。
通过综合监控系统的统一用户界面,运营管理人员能够更加方便、更加有效地监控管理整条线路的运营情况。
达到提升自动化水平,提高地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响应性的要求。
二、综合监控系统构成概况及主要监控对象1、概况:综合监控系统分中央综合监控系统和车站(包括定修段及停车场)综合监控系统组成,分为控制中心级、车站级、现场级。
控制中心级与车站之间通过主干网联网,车站级与各子系统的现场级通过局域网互联,控制中心级、车站级以及控制中心与车站级采用客户/服务器(C/S)结构,网络协议采用TCP/IP,软件系统采用统一的操作系统平台和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
主要设备包括实时服务器、历史服务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磁盘阵列及网络设备、以太网交换机、冗余的前端处理器(FEP)等。
组成方式:集成和互联。
ISCS集成相关系统是指ISCS与各被集成系统之间存在紧密的耦合关系,被集成系统的数据处理、监控功能、人机界面均通过ISCS完成,正常情况下集成的相关系统依赖lSCS实现面向调度、值班人员的正常监控功能。
ISCS互联相关系统是指ISCS与各互联系统之间是采用松耦合的结构,各互联系统与ISCS之间存在数据交换,但其数据处理相对独立,ISCS 与各互联系统交换必要的信息,实现联动等功能。
2、集成项目:电力监控系统(PSCADA)、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互联项目:屏蔽门(PSD)、防淹门(FG)、隧道温度探测系统(TFDS)、门禁系统(ACS)、信号系统(SIG)、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广播系统(PA)、闭路电视监视系统(CCTV)、乘客信息系统(PIS)、时钟系统(CLK)、通信集中告警系统(TEL/ALARM)。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

交通设备
01 简介
03 现状
目录
02 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包括:电动扶梯、AFC(自动售检票)系统、屏蔽门、自动门、车辆空调、中央空调、通 风设备、给排水设备、消防喷淋系统、地铁车辆牵引、道岔转辙设备、电源控制系统等等。
简介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运营、维护所需的各类机电设备通称城市轨道交通设备,主要包括车辆、信号系统、供电 系统、通信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及维修养护设备等。
2)集中管理模式
国内地铁自动化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使运营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通过机构重组,地铁 运营管理部门开始由分散管理向着集中管理的方向发展,为满足地铁新的管理模式,地铁综合自动化逐步在地铁领 域得到推广应用,并且是未来地铁自动化的首选方案。实现地铁无人化管理、通过减员增效,降低设备和运营成本 是地铁设计者和管理者追求的目标。。
实时服务器的主要作用是对BAS、电力SCADA、FAS的开关量和数据量信息统一进行筛选分类,分别刷新电力设 备、机电设备及报警设备的数据库记录,并采用实时或分时方式将数据上传至中心历史服务器。历史数据库具有长 期归档功能;实时数据库具有短期归档功能。当车站管理层离线后,仍可短期存储本车站的历史数据,以确保网络 恢复后,历史服务器中数据的连续性。
发展
1990年代初期,中国一些大中城市开始筹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由于当时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能 力较弱,绝大多数设备需要进口,价格非常昂贵,使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许多城市 难以承受。因此,1996年,国务院下发通知暂停了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建设。1999年,按照国务院指示,原国家计 委牵头组织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工作,同时启动了一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建设项目,前提条件是提高设 备国产化比例,车辆、信号系统等关键设备以国内为主生产提供。原国家计委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调控设备进口,支持国内生产企业搞国产化,要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所需设备的综合国产化率不低于70%,车辆、 信号系统的国产化率分别不低于70%和60%。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论复习资料-详解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论土建一、填空1.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线路的选线工作很重要,选线包括确定线路走向、线路敷设形式、车站站距、辅助线的分布。
2.钢轨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因发生裂纹、折断和磨耗等伤损而不到其使用期限就需更换,因此,钢轨的伤损是轨道交通线路上一个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常见几种伤损种类有轨腰螺栓孔裂纹、轨头核伤、轨头剥离、钢轨磨耗。
P100 3.传统的轨道结构由钢轨、轨枕、连接零件、道床、道岔和防爬器、轨距拉杆和一些附属设备构成。
P944.城市轨道交通的平面线路是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的。
P81 5.车辆段的形式有两种:尽端式、贯通式。
P816.列车由一条线路转向或越过另一条线路时的设备称为道岔。
P1147.无缝线路是指将标准长度的钢轨焊接起来而没有轨缝的线路,特点是轨条长,当温度变化时,钢轨要发生伸缩,但由于有约束作用,不能自由伸缩,在钢轨内部要产生很大的轴向温度力。
P1198.车站按运营性质分中间站、区域站、换乘站、枢纽站、联运站、终点站。
P128二、名词解释1.轨距加宽:为使具有固定轴距的轨道交通车辆能顺利通过曲线,在半径很小的曲线上,轨距要适当的扩大,这种扩大称为轨距加宽。
(或:为使轨道交通车辆能顺利通过曲线,在半径很小的曲线轨道上,轨距要适当加宽。
加宽轨距系将曲线轨道的内轨向曲线中心方向移动,并在缓和曲线长度范围内完成,曲线外轨位置保持不变。
)P862.超高:轨交车辆通过曲线部分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有向外抛出的趋势,为了防止这种趋势的发生,平衡这个离心力,需使外侧钢轨比内侧钢轨高,这种设置称为超高。
(轨道交通车辆在曲线轨道上运行时,会产生离心力J ,为了平衡这个离心力,需在曲线轨道上设置外轨超高,即把曲线外轨适当抬高,借助车辆的重力的水平分力以平衡离心力,从而达到内外两股钢轨受力均匀、垂直磨耗均等,使旅客不因离心加速度的存在而感到不舒适,以及提高线路横向稳定性,保证行车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消防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车站控制室设:FAS分机(火灾报警控制器),通过总线与现 场设备相连组成所辖站点的火灾报警系统,负责车站的火灾报 警处理及联动控制,并通过FAS网络与其他车站的火灾报警控 制器及控制中心操作工作站进行通信,报告火灾报警、系统故 障、联动控制及各消防设备的运行状态等信息。
一、中央监控管理
FAS主机一般通过专用网卡与整个系统FAS专网相连,并 作为网络的一个结点与各防灾报警分机保持通信。中央 监控管理级操作站需要设置打印机等外围设备。一般在 OCC设FAS大屏幕或模拟显示屏上,以图形的方式直观地 显示全线各区域的火灾报警及故障信息,支持全线的防 灾、救灾指挥。
二、车站监控管理级和现场控制级
功能分类及简介 地铁防灾报警系统的功能也分为中央级功能和车站级功能。
地铁防灾报警系统的功能也分为中央级功能
FAS 中 央 级 监 控 功 能 主 要 是 监 视 地 铁 全 线 各 车 站、区间隧道、控制中心大楼、车辆段、停车场、主 变电站等下属所有区域的火灾报警、消防联动和故障 情况,在火灾发生时承担全线防灾指挥中心功能。
FAS控制框图如下
火灾显示盘
排防 声 灭
烟火 光 火
火灾 探测
器
设 设 设 设 ...
火
备备 备 备
灾
联
灭 火 人
气、烟
灾 热、光
现场
控
制
制
器
消防广播 消防电话
器
散
的人
CRT彩显系统
火灾探测器通过对火灾发出燃烧气体、烟雾粒 子、温升和火焰的探测,将探测到的火情信号转 化为火警电信号。在现场的人员若发现火情后, 也应立即直接按动手动报警按钮,发出火警电信 号。火灾报警控制器接收到火警电信号,经确定 后,一方面发出预警、火警声光报警信号,同时 显示并记录火警地址和时间,告诉小芳控制室 (中心)的值班人员;
地铁主控系统简介

地铁主控系统简介1 引言主控系统(Main Control System,简称为MCS)即综合监控系统,是地铁各专业自动化系统统一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平台。
主控系统改变了原来地铁监控系统中各专业分立的多岛结构,将各专业的综合信息纳入同一数据库,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系统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应变能力,由于各专业由同一系统平台支持,使地铁的运营降低了运行和维护成本。
主控系统在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西班牙马德里地铁和毕巴尔巴额地铁、法国巴黎地铁14号线、墨西哥城地铁B线、韩国的仁川地铁、汉城地铁7号线和8号线、新加坡东北线等。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将军澳线和新机场快线也采用了综合监控系统。
近年来,国内轨道交通已开始适度采用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
上海明珠线最早将电力和环控两个专业集成在一个平台上。
2002年,北京城市铁路13号线实施了“供电、环控和防灾报警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
其东直门站为地下站,集成了3个机电主系统,构成了真正的综合监控系统。
深圳地铁1号线的综合监控系统集成了机电设备监控系统(EMCS)、变电所自动化系统(PSCADA)、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共3个专业,已于2004年年底开通。
广州地铁3、4号线主控系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集成系统最多的综合监控系统。
其中3号线将于2006年6月开通,4号线大学城专线段将于2005年12月开通。
2 项目概况广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目前设计为分三段施工。
大学城专线段工程属于中间一段,设置5座地下车站、1座车辆段、1座主变电站、1座4号线控制中心。
近期将向北延伸至黄洲、向南延伸至黄阁,包括4座地面车站和2座地下车站。
黄阁延伸段工程计划将于2006年12月建成并投入运营,黄洲延伸段工程计划将于2007年12月建成并投入运营。
目前实施的主控系统是基于以上车站规模设计的,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继续延伸的软硬件扩展的方便性。
4号线主控系统集成的系统包括:PSCADA、FAS、EMCS、屏蔽门(PSD)、防淹门(FG)。
轨道交通PIS系统介绍

乘客信息系统(PIS)简介
乘客信息系统: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PIS。
乘客信息系统是依托多媒体网络技术,以计 算机系统为核心,以车站和车载显示终端为 媒介向乘客提供信息服务的系统。
乘客信息系统在正常情况下,提供乘车须知、 服务时间、列车到发时间、列车时刻表、管 理者公告、政府公告、出行参考、股票信息、 媒体新闻、赛事直播、广告等实时动态的多 媒体信息;在火灾、阻塞及恐怖袭击等非正 常情况下,提供动态紧急疏散提示。
LCD显示控制器
车载传输网络 (由车辆提供)
司机车头室
天 无线AP 线
无线客户端
天
单元
线
车载交换机
OPWKRAACWCTTIC//C0HH01AAWCCTTIC//C0HH01EACTCOHL
LCD显示控制器
列 车
司机车尾室
PIS系统的结构
系统数据传输流程
典型中心子系统结构
地铁其他系统
时钟
路由器
不支持用户自定义信息
没有 不需专业知识 较低 不支持
广告灯箱
正常情况下广告发布
固定信息 小 图片
不支持用户自定义信 息 较高 不需专业知识 较低 不支持
遵循的标准及规范
ITU-T的有关建议 IEEE的有关协议 电子工业协会(EIA)的有关标准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DG108-109-2004)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1999试行本)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198-94 《彩色电视广播测试标准》GB2097-80 《PAL-D制电视广播技术规范》GH 3171-1995 《4:2:2数字分量图像信号接口》GB/T 17953-2000 《铁路通信电源设计规范》 TB 10072-2000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1999 用户特别指定的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