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合集下载

2010全国百强县排名

2010全国百强县排名

全国百强县格局悄然改变在全国百强县中,江苏、浙江、山东三省占的比例最大。

江苏县域经济规模大,百强县大而强,全国十强县中占有7席。

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排序变化比较大,全国百强县格局悄然改变。

老牌百强县出现分化,一部分已经成为中心城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部分发展相对较慢,退出了百强县行列。

广东省百强县数目历史上曾达到15个之多,后来有6个改成市辖区,有7个退出百强县。

在新兴百强县中,江苏省百强县由苏南向苏北“北上”;山东省百强县由胶东半岛向鲁中“西进”;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强县迅速崛起,现在中部地区已经崛起16个全国百强县,西部地区已大开发出6个全国百强县;全国百强县的格局正在改变。

2010年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上,全国县域经济研究专门机构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编制发布了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也随之正式揭晓。

据了解,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由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历时一年跟踪研究编制,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也在此基础上完成。

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分布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是:人口82.9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67.2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8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908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7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847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75%、16.63%(当年价比,下同)、19.10%、16.52%、13.29%、11.59%。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变化特征根据报告,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序变化比较大。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可以分老牌百强县和新兴百强县。

老牌百强县出现分化,一部分已经成为中心城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部分发展相对较慢,退出百强县的行列。

广东省百强县数目历史上曾达到15个之多,后来有6个改成市辖区,有7个退出百强县。

2010年全国百强县排名

2010年全国百强县排名
57山东招远市R57T2005相对稳定A级
58上海崇明县R58T2005相对稳定A级
59浙江东阳市R59T2005相对稳定A级
60浙江临海市R60T2005相对稳定A级
61福建长乐市R61T2005相对稳定A级
62山东邹平县R62T2005相对稳定A级
63山东肥城市R63T2005相对稳定A级
64浙江嘉善县R64T2005相对稳定A级
17福建福清市R17T2005相对稳定A级
18浙江乐清市R18T2005相对稳定A级
19广东增城市R19T2005相对稳定A级
20浙江瑞安市R20T2005相对稳定A级
21浙江海宁市R21T2005相对稳定A级
22山东邹城市R22T2005相对稳定A级
23山东龙口市R23T2005相对稳定A级
24浙江桐乡市R24T2005相对稳定A级
89内蒙古准格尔旗R89T2005相对稳定A级
90浙江嵊州市R90T2005相对稳定A级
91浙江奉化市R91T2005相对稳定A级
92广东开平市R92T2005相对稳定A级
93江苏仪征市R93T2005相对稳定A级
94江苏铜山县R94T2005相对稳定A级
95山东桓台县R95T2005相对稳定A级
96江苏海安县R96T2005相对稳定A级
65浙江长兴县R65T2005相对稳定A级
66江苏东台市R66T2005相对稳定A级
67浙江海盐县R67T2005相对稳定A级
68福建龙海市R68T2005相对稳定A级
69辽宁普兰店市R69T2005相对稳定A级
70山东乳山市R70T2005相对稳定A级
71辽宁庄河市R71T2005相对稳定A级
72浙江宁海县R72T2005相对稳定A级

2010全国百强县排名[1]

2010全国百强县排名[1]
51江苏泰兴市 R5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2江苏启东市 R5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3湖南长沙县 R5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4江苏溧阳市 R5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5河北遵化市 R5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6江苏江都市 R5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7山东招远市 R5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8上海崇明县 R5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9浙江东阳市 R5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0浙江临海市 R6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1福建长乐市 R6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2山东邹平县 R6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8浙江富阳市 R2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9山东寿光市 R2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0山东胶州市 R3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1山东滕州市 R3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2福建南安市 R3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3山东章丘市 R3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1山西河津市 R8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2河北武安市 R8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3浙江德清县 R8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4山东莱西市 R8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5辽宁大石桥市 R8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6江苏靖江市 R8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全国百强县排名2010
1 江苏江阴市
2 江苏昆山市
3 江苏张家港市
4 江苏常熟市
5 福建晋江市
6 江苏吴江市

2023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出炉

2023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出炉

2023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出炉2023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出炉2023赛迪百强县从发展规模看,进入“GDP千亿俱乐部”的县域达到54个,苏浙两省保持领先,闽湘皖蒙省(区)内差异较大,鲁鄂川三省发展潜力较大。

另外,相比于2021年,2022年“千亿县”增加了10个。

2023赛迪百强县设置评价“双门槛”,即GDP≥600亿元(人民币,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从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绿色水平4个一级指标,以及8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这项研究显示,2022年54个“千亿县”完成GDP8.6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7.1%。

“千亿县”财力雄厚,2022年“千亿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值达到108.0亿元。

作为普通人,能为增长国家GDP做些什么?作为普通人,虽然影响力有限,但仍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为增长国家GDP做出贡献:1. 学习和提升自身技能:持续学习和提升自身技能可以增强个人的就业竞争力,为国家提供更高质量的劳动力。

通过不断改进自己的知识、技能和专业能力,可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变化,为国家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2. 积极参与创新和创业:如果你有创新的想法或创业的激情,可以积极参与创新和创业活动。

创新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创新产品和服务有助于满足市场需求,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3. 支持国内产品和服务:支持国内产品和服务可以增加国内市场需求,促进本国产业的发展和增长。

购买本国制造的产品和使用本国提供的服务,有助于支持本地企业和创造就业机会。

4. 提倡节约和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不仅有益于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经济增长。

作为普通人,可以从自身做起,节约使用水、电和其他资源,减少浪费。

此外,支持和采用环保产品和技术也是为环保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5. 守法纳税:遵守法律法规,按时缴纳税款,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纳税为国家提供财政收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等,支持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023全国百强县名单出炉,江苏省上榜

2023全国百强县名单出炉,江苏省上榜

2023全国百强县名单出炉,江苏省上榜2023全国百强县名单出炉赛迪顾问25日发布的《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下称“报告”)显示,今年的百强县中,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三省表现突出,分别占 23 席、16 席和 13 席。

百强县前 10 名中江苏省独占 6 席,并包揽前 4 位。

百强县中进入“GDP千亿俱乐部”的县域达到54个,完成GDP8.6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7.1%。

研究指出,县域发展演进呈现八大趋势。

“千亿县”快速增长势头强劲,强县标准和发展逻辑发生深刻变革,县域经济在国家高质量发展中的短板加快补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进入重要机遇期,县域加快成为投资和消费重要阵地,不同类型县城差异化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省级行政单元成为统筹县域发展的重要力量,数字化转型成为县域高质量发展必选题。

百强县中千亿县新增十个今年的报告显示,2022 年“千亿县”总数达到 54 个,完成GDP8.6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7.1%。

2022年“千亿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值达到108.0亿元。

相比去年,新增伊金霍洛旗、瓦房店市、东台市、高邮市、仙桃市、沛县、闽侯县、邹城市、仪征市、寿光市,10个新增里7个县地区生产总值名义增速高于6%。

从百强县排行榜中看出的问题区域发展仍不平衡报告显示,县域经济的区域分布仍不均衡。

百强县东部地区占 65 席,中部地区占 20 席,西部地区占 14 席,东北地区仅占 1 席。

与 2022 年相比,不同区域进入百强的县域数量有所波动,东部地区上榜县域数量保持不变,中部地区减少 2 个县域,西部地区增加 4 个县域,东北地区减少 2 个县域。

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三省表现突出,分别占 23 席、16 席和 13 席。

百强县前 10 名中江苏省独占 6 席,并包揽前 4 位。

百强县有什么好处一、提高现实竞争力,永争上流。

中国百强县的评比使很多县市燃起信心,全力发展经济,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促进自身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不断开发多种特色产业,拉动县区GDP,实现其地位提高,在国内的影响力扩大。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选择——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选择——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选择———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李慧君(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吉林长春130122)摘要:2011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是51.27%。

与不断提高的城镇化水平相比,我国大中城市却面临着由于人口过分拥挤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如何缓解这些矛盾,加速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呢?本文在借鉴国外城镇化道路的成功做法后,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来推动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城镇化县域经济国外经验对策所谓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在中国,县域是政治体系和社会系统中最基础的层次和单元,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运行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未来20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最大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占国土面积90%、人口70%的县域。

因此,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妥善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外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大城市恶性膨胀的问题,于是他们普遍采取了“人口向郊区转移”的城市化战略。

例如原联邦德国、日本、法国等,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第一,加强城镇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的人在小城镇居住生活。

为改造村镇的居住环境,提高村镇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政府十分注重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各种公益事业的健全完善,且这些建设资金的大部分是来源于国家的财政补贴和乡镇的税收。

第二,重视规划,多数城市仍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新区和旧区的有机结合,反映出欧洲人严谨的规划意识。

例如,20世纪70年代,原联邦德国进行了广泛的县级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改革,按现代化的标准重新划定县的区域范围。

所以在很多西方国家,我们会看到从城市到乡村,特别是小城镇,街道整洁、设施齐全、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由此可见,西方人在城镇化进程中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

2010年全国百强县排名新鲜出炉

2010年全国百强县排名新鲜出炉

2010年全国百强县排名新鲜出炉、1.江苏江阴市R1T2005 相对稳定A级2江苏昆山市R2T2005 相对稳定A级3江苏张家港市R3T2005 相对稳定A级4江苏常熟市R4T2005 相对稳定A级5福建晋江市R5T2005 相对稳定A级6 江苏吴江市R6T2005 相对稳定A级7 浙江慈溪市R7T2005 相对稳定A级8浙江绍兴县R8T2005 相对稳定A级9 江苏宜兴市R9T2005 相对稳定A级10山东荣成市R10T2005 相对稳定A级11浙江余姚市R11T2005 相对稳定A级12浙江义乌市R12T2005 相对稳定A级13江苏太仓市R13T2005 相对稳定A级14浙江诸暨市R14T2005 相对稳定A级15浙江温岭市R15T2005 相对稳定A级16山东文登市R16T2005 相对稳定A级17福建福清市R17T2005 相对稳定A级18浙江乐清市R18T2005 相对稳定A级19广东增城市R19T2005 相对稳定A级20浙江瑞安市R20T2005 相对稳定A级21浙江海宁市R21T2005 相对稳定A级22山东邹城市R22T2005 相对稳定A级23山东龙口市R23T2005 相对稳定A级24浙江桐乡市R24T2005 相对稳定A级25山东胶南市R25T2005 相对稳定A级26江苏丹阳市R26T2005 相对稳定A级27山东即墨市R27T2005 相对稳定A级28浙江富阳市R28T2005 相对稳定A级29山东寿光市R29T2005 相对稳定A级30山东胶州市R30T2005 相对稳定A级31山东滕州市R31T2005 相对稳定A级32福建南安市R32T2005 相对稳定A级33山东章丘市R33T2005 相对稳定A级34山东平度市R34T2005 相对稳定A级35福建惠安县R35T2005 相对稳定A级36江苏海门市R36T2005 相对稳定A级37辽宁海城市R37T2005 相对稳定A级38山东莱州市R38T2005 相对稳定A级39江苏通州市R39T2005 相对稳定A级40山东新泰市R40T2005 相对稳定A级41新疆库尔勒市R41T2005 相对稳定A级43河北迁安市R43T2005 相对稳定A级44四川双流县R44T2005 相对稳定A级45河南巩义市R45T2005 相对稳定A级46辽宁瓦房店市R46T2005 相对稳定A级47浙江平湖市R47T2005 相对稳定A级48福建石狮市R48T2005 相对稳定A级49山东兖州市R49T2005 相对稳定A级50山东诸城市R50T2005 相对稳定A级51江苏泰兴市R51T2005 相对稳定A级52江苏启东市R52T2005 相对稳定A级53湖南长沙县R53T2005 相对稳定A级54江苏溧阳市R54T2005 相对稳定A级55河北遵化市R55T2005 相对稳定A级56江苏江都市R56T2005 相对稳定A级57山东招远市R57T2005 相对稳定A级58上海崇明县R58T2005 相对稳定A级59浙江东阳市R59T2005 相对稳定A级60浙江临海市R60T2005 相对稳定A级61福建长乐市R61T2005 相对稳定A级62山东邹平县R62T2005 相对稳定A级63山东肥城市R63T2005 相对稳定A级64浙江嘉善县R64T2005 相对稳定A级65浙江长兴县R65T2005 相对稳定A级66江苏东台市R66T2005 相对稳定A级67浙江海盐县R67T2005 相对稳定A级68福建龙海市R68T2005 相对稳定A级69辽宁普兰店市R69T2005 相对稳定A级70山东乳山市R70T2005 相对稳定A级71辽宁庄河市R71T2005 相对稳定A级72浙江宁海县R72T2005 相对稳定A级73河南偃师市R73T2005 相对稳定A级74浙江永康市R74T2005 相对稳定A级75浙江玉环县R75T2005 相对稳定A级76北京密云县R76T2005 相对稳定A级77江苏金坛市R77T2005 相对稳定A级78山东蓬莱市R78T2005 相对稳定A级79浙江象山县R79T2005 相对稳定A级80浙江临安市R80T2005 相对稳定A级81山西河津市R81T2005 相对稳定A级82河北武安市R82T2005 相对稳定A级83浙江德清县R83T2005 相对稳定A级84山东莱西市R84T2005 相对稳定A级85辽宁大石桥市R85T2005 相对稳定A级87江苏如东县R87T2005 相对稳定A级88广东高要市R88T2005 相对稳定A级89内蒙古准格尔旗R89T2005 相对稳定A级90浙江嵊州市R90T2005 相对稳定A级91浙江奉化市R91T2005 相对稳定A级92广东开平市R92T2005 相对稳定A级93江苏仪征市R93T2005 相对稳定A级94江苏铜山县R94T2005 相对稳定A级95山东桓台县R95T2005 相对稳定A级96江苏海安县R96T2005 相对稳定A级97浙江苍南县R97T2005 相对稳定A级98江苏大丰市R98T2005 相对稳定A级99山东曲阜市R99T2005 相对稳定A级100福建安溪县R100T2005 相对稳定A级。

平罗县基本情况简介

平罗县基本情况简介

平罗县基本情况简介平罗县位于宁夏银川平原北部,东滨黄河,西倚贺兰山,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毗邻,南连银川,北接石嘴山市惠农县。

总面积2086.13平方公里,总人口29.17万人,其中回族人口9.7万人。

现辖7镇6乡,141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1.18万人。

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正式建县,至今已有287年的历史,是石嘴山市所辖唯一的建制县。

交通、通信条件便利。

距首府银川60公里,距河东机场80公里,每周40多个航班飞往北京、广州、上海等10多个大中城市。

包兰铁路、京银高速公路、109、110国道、滨河大道、203省道南北平行纵贯县境,是沟通西北与华北的战略要地。

在明清时期就被誉为“旱水码头”,是以路而兴、以商而兴的经济型城市。

通讯功能齐全,京呼银兰通讯光缆形成了宽带信息主干线。

旅游资源独具魅力。

贺兰山岩画,古朴典雅,栩栩如生,为中外专家学者所瞩目;西夏田州塔、明长城、烽火台、古城堡巍然屹立;钟鼓楼、玉皇阁建筑精巧,巍峨壮观;贺兰山,峰峦叠嶂,甘泉清冽;康熙饮马湖、朔方湖、明月湖,平原水库、西沙湖等湖泊湿地遍布县境;全国三十五个王牌景点之一的沙湖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其中。

矿产资源丰富。

主要有煤、粘土、硅石、大理石、铁矿石、硫矿石等矿产资源10多种,其中煤炭资源丰富,优质煤储量大,“太西煤”被誉为世界煤王,储量达9亿吨。

陶乐地区煤炭开发,已初步探明储量达10亿吨煤田。

工业经济迅猛崛起。

依托煤炭、电力等能源优势,全县初步形成了以煤基碳材、特种合金、精细化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龙头强大、配套完善、分工合理、运转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

原煤、精洗煤、活性炭、焦炭、电石、石灰氮、双氰胺、水泥、轴承、碳化硅、硅铁等产品市场销售走俏,其中有十多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出口东南亚及美、德等国家。

农业资源丰富。

境内土地肥沃,山、川、水并存,黄河过境流程45.3公里,农业得黄河灌溉之利,有配套的自流灌溉和提黄灌溉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