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的倾听技巧

合集下载

心理咨询的技巧与方法

心理咨询的技巧与方法

心理咨询的技巧与方法心理咨询是一种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促进个人成长为目标的专业服务。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需要具备一系列的技巧与方法,以有效地进行沟通和辅导。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心理咨询技巧和方法,并探讨其应用于不同情境下的策略。

一、倾听与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前提是咨询师的倾听与理解能力。

倾听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听取对方的发言,咨询师需要采用积极的倾听技巧,如注视对方的眼睛,示意自己在认真聆听,还可以通过回应对方的言语和情绪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在倾听阶段,咨询师还可以采用非言语的方式来表达理解,比如肢体语言和微笑等。

此外,运用开放性问题和澄清问题的技巧,能够帮助咨询师更好地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并且将对方的问题明确化。

二、积极沟通积极沟通是一种有效处理心理咨询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的方法。

在沟通的过程中,咨询师应该展现出积极正面的态度,通过鼓励和肯定语言来增强个体的自尊和自信心。

此外,还可以使用反射技巧,即将对方的情感或问题反射回去,使对方自我觉察。

在积极沟通中,咨询师还需要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清晰的语言和明确的观点能够帮助咨询师和咨询对象更好地互相理解,并达成共识。

此外,咨询师还可以运用表达技巧,如讲故事或使用隐喻等,来激发和引导对方的思考和自我反省。

三、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心理咨询中的关键技巧之一。

咨询师需要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并帮助咨询对象进行情绪调节。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可以通过情感共鸣和情绪澄清技巧,帮助对方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达到情绪解决的目的。

情绪管理还需要咨询师具备一定的自我调整能力。

咨询师需要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并且在面对情绪激动或紧张的情况下能够保持镇定,并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

四、认知重构认知重构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咨询方法,旨在帮助个体重新评估和改变其对事物的认知和观念。

认知重构的方法包括提供信息、解释和解释自我和他人行为的新理论,以及鼓励个体进行反思和反省。

辅导员与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谈心谈话的技巧

辅导员与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谈心谈话的技巧

辅导员在学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问题,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当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需要倾诉和帮助时,辅导员与学生的谈心谈话技巧尤为重要。

如何有效地与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交流,成为了每位辅导员都要具备的技能。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辅导员与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谈心谈话的技巧。

一、倾听辅导员在与学生谈心时,首先要学会倾听。

倾听是交流的基本功,只有耐心倾听学生的倾诉,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倾听学生倾诉的过程中,辅导员要注意眼神交流,肯定学生的情绪,给予积极的回应。

不要中断学生的发言,不要随意打断学生,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关注。

二、表达同理心当学生向辅导员倾诉内心问题时,辅导员要表达同理心。

同理心是理解和体谅学生的情感和处境,不要表现出漠视或嘲讽的态度。

辅导员要认真对待学生的问题,积极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关怀和理解。

三、保持中立在与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谈心时,辅导员要保持中立,不要偏袒或先入为主。

辅导员要客观公正地审视问题,不要带有主观色彩和个人情感。

只有保持中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四、建立信任辅导员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至关重要。

只有学生相信辅导员,才会更愿意向辅导员倾诉自己的心事。

辅导员要以自己的真诚和专业性赢得学生的信任,不要背叛学生的信任,坚守职业操守,保守学生的秘密。

五、引导解决问题在倾听学生的诉说后,辅导员要以专业的眼光和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辅导员可以通过理性分析,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思考和建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积极面对自己的问题,从而走出困境。

在与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谈心谈话时,辅导员要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技巧。

只有倾听、表达同理心、保持中立、建立信任和引导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走向健康成长的道路。

希望每位辅导员都能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交流技巧,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的交谈技巧

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的交谈技巧

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的交谈技巧在班级心理辅导中,语言交谈占重要的地位。

班主任应当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倾听者,要鼓励学生倾诉,善于运用提问艺术。

提问要避免用判断性的提问,如“你父母批评你,是为你好,有什么错?”这样会使学生认为你是站在父母一边的,不能理解他。

班主任还要避免用“为什么”提问,而要用“怎么”提问,引导学生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出来。

一个好的交谈者应该是:1.善于运用开放式问题开放式问题是指不能以“是”或“不是”来简单回答的问题,常用于谈话的开始,或希望了解更多情况的时候,例如:对这件事你怎么看?能谈一下你在家里的情况吗?2.善于从积极方面提问许多学生常诉说“我不能控制自己”,“我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等,此时不妨改变问话的方向,例如:假如你能做的话,那会怎样呢?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新的可能性,引起他们的一系列新的感想和行为,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善于提出以获得结果为目的的问题例如:你希望做什么?你希望怎么做?从中可以了解学生咨询的目的,以及他们的行为方式,这有利于学生找到问题没能解决的原因。

4.向学生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任何方法只有经过学生认可后才能够成功。

班主任可以用试探的口气,征求学生的意见,例如:如果你能注意学习,看看情况会怎样?你是否愿意试一试?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自由感。

5.善于释意、注意情绪反应和摘论释意是指对学生言语的主要内容、主要思想加以整理,再复述反馈给学生。

释意不是一成不变地把学生的话重复一遍,而是对学生的话加以分析判断,并正确表达出学生的思想观点。

这种反馈应当简明扼要,帮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矛盾搞清楚。

注意情绪反应是指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反应,并及时用语言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被人理解的感觉,达到共情的境界。

摘论是把当事人的口语叙述、行为表现及情感整理后,以提纲方式向学生表达,经常用于交谈结束时,例如:从前面的谈话可以看出你现在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

(完整版)心理咨询的技巧

(完整版)心理咨询的技巧
同理式的反馈要求辅
还要能反应求助者言语中所隐含
R.Carkhuff)和皮尔斯(Pierce)
5个等级:
[安慰]
[建议]
[问题]
辅导者只针对求助者信息中的内容或认知成份做出反应,而忽
第二级反应的辅导者的回答是:
辅导者的反应中虽然包含有理解,也针对求助者提供的信息中
这一级辅导者的反应不仅辨明了求助者的情感,也指出了信息
后来人们也开始
认为这与来访者的自我暴露是同样重要的,许
Lazarus)
从拉扎勒斯所说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自我暴露对治疗者来说是
治疗者的自我暴露行为可以使
还有的研究者发现,若治疗者的自我暴露提供
这种感受比那些仅仅得到有关治疗者的好的方面的信息的
治疗者的自我暴露在会谈中起着非常
它使来访者感到治疗者对他的吸引力增加了,也提高了来
这类提问的特征是以“是不是”、“对不对”、“有没有”、“行不行”、
要不要”等词语发问,让来访者对有关问题作“是”或“否”的简短回答。
会使来访者处于被动的地位,压抑其自我表达
产生沉默和压抑感及被审讯的感觉。所以采用封闭
第三,善于运用鼓励和重复语句
指直接重复或仅用某些词语如“嗯”、“讲下去”、“还有吗”等,来
还要借助各种技巧,真正听出对方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愿意说不愿意
倾听时应注意以下艺术:
第一,充分运用开放性提问
在倾听时,通常使用“什么”、“怎样”、“为什么”等词语发问,让
应重视把它建立在良好的辅导关系上,只有当事
他才会在提问时作更多的回答。另外要注意问句
第二,恰当运用封闭性问题
严重的会使辅导关系不能继续发展
(S. Murgatroyd)为我们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具体办法,供

心理咨询技巧分享

心理咨询技巧分享

心理咨询技巧分享心理咨询是一种通过交流和支持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提高心理健康的服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压力、困惑或烦恼,这时候就需要借助心理咨询的技巧来帮助自己或他人了。

本文将分享一些实用的心理咨询技巧,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1. 倾听和理解在进行心理咨询时,倾听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充分地倾听对方的话语和表达,并试图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烦恼和问题。

这样做可以让对方感到被尊重和被理解,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问题和情况。

2. 价值观中立心理咨询师需要保持价值观的中立性,不偏袒一方,不带有任何的偏见。

这样可以保持客观性,让对方感到被尊重。

如果我们自己有一些偏见或立场,需要克制自己的情感,保持中立的态度。

3. 建立信任关系建立信任关系是成功进行心理咨询的关键因素之一。

只有在建立起信任关系后,对方才会愿意去倾听和接受我们的建议。

因此,在进行心理咨询时,我们需要保持真诚、友好和尊重的态度,以便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和善意,从而建立起信任关系。

4. 问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指的是那些不能用“是”或“不是”回答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对方更多地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和想法,有助于了解问题的根源和原因。

在进行心理咨询时,我们需要运用开放性问题来引导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问题。

5. 建议与辅导建议和辅导是心理咨询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了解了对方的问题后,我们需要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和辅导,帮助对方解决问题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但是,在给出建议和辅导时,我们需要关心和尊重对方的感受和想法,不要强加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6. 鼓励和支持在进行心理咨询时,我们需要给予对方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和自尊心。

只有在得到支持和鼓励的情况下,对方才会更加积极地面对问题和生活。

因此,我们需要用鼓励和支持的言语来激励他们,使他们更有勇气和信心去解决困难。

7. 坦诚和自省在进行心理咨询时,我们需要保持坦诚和自省的态度。

10种中小学生心理辅导方法

10种中小学生心理辅导方法

10种中小学生心理辅导方法一、聆听法聆听法是指咨询者认真、耐心地倾听来访者诉说的技巧,包括耳闻与目睹。

耳闻即用耳听,目睹即观察来访者的体态语言,从而听出来访者的心声。

咨询者在与来访者的交谈中,主要是听,而不是说;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不是师生关系,而是朋友关系。

咨询者对来访者要平等相处,热情接待。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会听。

交谈时咨询者与来访者需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个距离是一种心理距离,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听来访者讲话时,咨询者既不能一直盯着人家,也不能一直不看人家。

在听的过程中,咨询者要不时有简短的鼓励对方讲下去的反应,如“嗯”,“是这样吗?”等等,表示自己是在关注他的讲话。

在听对方的讲话时,咨询者自己的情感和体态语言也要与对方相适应。

如对方高兴,咨询者要表示喜悦;对方悲伤,咨询者要表示沉重。

在聆听时,咨询者的身体要微微前倾,并不时适当地点头。

总之,聆听法的关键是用心听。

二、移情法移情(Empathy)的意思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来理解和分担来访者的各种精神负荷。

如一个来访者谈到自己在班里当众受辱一事时说:“我当时气极了,真想拿马刀把他捅死,我也不想活了。

”咨询者则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你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你是不是感到这件事对你的伤害太大了?”三、认知法认知法又称ABCDE理论,它是指发生了事件A,由于有B的想法,便产生了心理障碍的后果C。

如果通过心理咨询,将B的想法改为为D(新的想法),就会有E这个新的后果,C这个心理障碍就消除了。

这种改变认知结构的方法,就是认知法。

这个方法也可以称为“说明开导”法,接近于日常的个别思想教育。

四、移置法移置法是指一个人的一种奋斗目标惨遭失败,心理上受到了严重伤害,如能将其奋斗目标加以转移,从而改变其痛苦的方法。

如孔子仕途生涯屡遭失败而作《春秋》,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史记》,张海迪高位截瘫而刻苦自学等等。

如来访者因考试失误而痛苦不堪,咨询者就可移置其奋斗目标,可以建议其作其他选择。

班主任的辅导技巧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

班主任的辅导技巧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

班主任的辅导技巧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在学术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外,更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时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阶段,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心理困扰。

因此,班主任在辅导学生时需要运用一些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本文将探讨几种班主任的辅导技巧,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

第一,倾听是关键。

班主任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沟通环境,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当学生面临问题时,班主任应倾听他们的诉说,尽量不打断他们,表达关注和理解的态度。

同时,要注意一些非语言的沟通,如眼神接触和肢体语言,以使学生感受到支持和安慰。

第二,建立信任和积极的关系。

班主任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争取他们的信任。

仅仅依靠形式化的角色关系是不够的,班主任需要表现出真心关心和关怀学生的态度。

通过与学生日常的互动中,获得他们的信任,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

第三,提供积极的反馈和肯定。

学生在解决心理困扰时,常常需要鼓励和支持。

班主任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

这种正向反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积极解决问题的动力。

第四,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班主任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建议。

不仅要告诉学生怎么做,更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逐渐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自信地应对自己的困扰。

第五,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支持。

班主任并不是心理专家,他们面临的心理困扰可能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并将学生转交给专业人士。

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继续关注学生的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班主任的辅导技巧对学生解决心理困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倾听、信任、积极的反馈、引导和提供专业支持的方式,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困难,并为他们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只有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学生才能顺利成长和发展。

掌握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技能

掌握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技能

掌握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技能心理健康对于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并意识到寻求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而作为一名心理健康辅导员,掌握基本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帮助您掌握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技能,并指导您如何实践。

1. 倾听技巧倾听是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之一。

只有当我们真正倾听他人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受,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问题和困扰。

在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时,我们应该给予对方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同时,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专注,用肢体语言和眼神传达出我们对对方的关注和理解。

2. 高效沟通沟通是心理健康辅导的另一个关键技能。

我们需要学会以一种明确、简洁和易于理解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与人交流时,我们应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术语或者过于复杂的词汇。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问问题、主动分享经验和感受以及提供建议和支持来促进有效的沟通。

3. 引导问题解决在心理健康辅导中,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他人解决他们的问题和困扰。

对于心理问题而言,解决方案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一名心理健康辅导员,我们要学会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他人思考和探索自己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我们可以帮助对方梳理思路,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并在他们做出决策的过程中给予支持和引导。

4. 积极倡导心理健康作为心理健康辅导员,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心理健康,并为他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我们可以通过宣传活动、组织讲座、撰写心理健康相关的文章等方式来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知。

此外,我们还可以与学校、机构和社区合作,共同创建一个心理健康友好的环境,让更多的人得到照顾和帮助。

5. 保持专业的道德标准心理健康辅导领域有一系列的道德标准和规范,作为一名心理健康辅导员,我们必须遵守这些标准。

我们需要保护他人的隐私,确保他们的信息得到妥善保管。

同时,我们还需要与他人建立真实、诚信和尊重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辅导的倾听技巧
心理辅导是人际沟通的艺术。

它要求辅导教师认真地听受导学生讲话,准确地认同其内心体验,积极地响应其讲话内容,推动其从不同角度审视其成长过程中的障碍与挫折,并通过适时地自我表露相关经历来增进与受导学生的情合。

这一过程通常要求辅导教师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技巧。

1.概念
倾听技巧(listening)是贯注技巧的关键,也是心理辅导的核心任务之一。

基伯森(Gibs on,1993)指出:学会倾听是心理辅导的先决条件。

心理辅导条件下的倾听不同于一般社交谈话中的聆听,它要求辅导教师认真地听对方讲话认同其内心体验,接受其思维方式,以求设身处地地思考与反馈之功。

因此,它不可以像在日常谈话中那样可以随意插嘴讲话、任加是非评论乃至争辩。

与此相反,倾听要求辅导教师在聆听学生讲话的过程中,尽量克制自己插嘴讲话的欲念,不以个人的价值观念来评断受导学生的主述(除非涉及法律等问题),并以贯注的积极表示来表现辅导教师对受导学生内心体验的认同。

因此,倾听也是尊重与接纳的化身。

柯特勒认为,倾听可分两种:①“被动式倾听”意思是用体语(包括点头、微笑、注视、坐姿等)和有限度的语言(如“唔”、“是的”、“我明白”等)向当事人表示,辅导教师正在留心倾听你讲话;②“主动式倾听”,意思是辅导教师用主动的方式使当事人明白辅导教师正在留心倾听。

这两种倾听方法都力图使学生感到辅导员对他的高度关注。

而依照心理辅导专家游黎丽玲所说:倾听是教师用心地听,甚或有不明白或矛盾的地方,亦不打断学生的话题,作用是让学生说出他的想法和感受,在合宜的时候反映学生的感受。

当反映学生的感受时,是要简单重复学生本人的感受,而不是关于学生的事实资料。

合时宜的反映学生的感受,是可帮助学生更能感受和明白自己的感受环境,使他更容易解决间题。

如果辅导老师只去聆听学生说话,而不能明白他的感受并做出适时的反应,这样的听法还是徒然的。

事实上,教师平常与学生谈话时,多习惯以教导式口吻讲话,很少会留心听学生的说话,纵使是听也可能只是停留在聆听的层面,极少老师会倾听学生的说话。

而老师能有心去倾听学生说话,以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则必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实践中,倾听意味着学会沉默,学会全神贯注,并学会设身处地地去体验受导学生的内心感受并做出富于同感的反应。

同时,倾听也不是要心理辅导放弃个人的信念与价值观,而是要学会兼容并蓄,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学会在不放弃个人的信念与价值观的条件下,接受他人的信念与价值观,以能够更好地体验其感受,把握其思路,做出由衷的同感反应。

心理辅导专家邓继强指出:“在辅导过程里,聆听包括五个条件:不批评、不判断、尊重、敏锐、以对方为中心。

”不批评和不判断主要是鼓励当事人深人表露自己,这样辅导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当事人的看法和处境。

所以,倾听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活动,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活动。

它使人学会用心去听人讲话。

可以说,整个心理辅导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倾听的学习过程。

2.举例说明
对话一
学生:我恨我爸爸。

辅导教师:噢(全神贯注地望着他,示意他讲下去)。

学生:他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就拿我出气。

辅导教师:怎么拿你出气?
学生:有时打我,有时骂我。

辅导教师:那你一定感到很委曲啦。

学生:是啊,可有什么办法。

谁叫他是我爸爸。

辅导教师:嗯(全神贯注地望着他,示意他继续讲)。

学生:有时候我真想离家出走,那样我就自由了。

辅导教师:你有没有离家出走过?
学生:没有。

(此时学生不再讲话,而辅导教师也不出声,只是全神贯注地望着学生)……
我怕我回来后他会更使劲地打我。

辅导教师:你真是不好受。

学生:我(开始哭泣)
对话二
学生:我恨我爸爸。

辅导教师:你怎么可以恨你爸爸,再怎么说他也是你的亲人啊。

学生:可是他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拿我出气.
辅导教师:咳,当爹的都是一个样,外边受气,回家出气。

我小时候也一样,经常受我爸的气。

再者说了,你爹受气不拿你出气拿谁出气。

学生:可他老是打我。

辅导教师:你爸爸打你是不应该,但你想一想有没有惹他生气?
学生:有时候我没惹他生气他也打我。

辅导教师:那你爸爸真是太不像话了。

打孩子总得有个道理,怎么可以这样无缘无故地打孩子。

3.对话分析
在第一段对话中,辅导教师认真地倾听了学生的讲话,并通过各种言语与体语来让学生表明他很理解学生的心境。

同时,他也没有对他父亲打骂他的事实做出直接的评论,只是强调他很理
解学生内心的痛苦。

他这样做是为了不打断学生的讲话与思路,以帮助学生稳定自己的情绪。

所以,学生很快就与辅导教师建立了沟通。

在第二段对话中,辅导教师根本就没有在听学生讲话,几乎是学生说一句,他就评论一句。

他没有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与机会去宣泄内心的痛苦与怨恨。

更糟糕的是,他还以十分主观武断的立场去判断学生的不是,完全忽略学生的感受。

这样的对话方式严重地阻碍了辅导关系的建立,使得学生无法对辅导教师产生信任。

总之,在运用倾听的技巧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鼓励学生多讲话。

◇要尽量从学生的角度来感受他们讲话时的内心体验。

◇要让学生感觉到你愿意听他讲话。

◇要注意谈话中言语和体语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