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ppt
合集下载
新编人教版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诵读PPT

壹
主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
旨
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 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壹
重点赏析
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 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体现 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 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式 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 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 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 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
之举验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 王维)
贰
— —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江城子》 苏轼)
头
千但此月人
》(里愿事有有
苏 轼 )
《 水 调 歌
共 娟 。
人 长 久 ,
古 难 全 。
阴 晴 圆 缺
悲 欢 离 合
,,
叁
送 杜 少 府
之
任
蜀 州
叁
贰
重点赏析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 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 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 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 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
怀之情。
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 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 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 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 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 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 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
走近作者
王勃(650-675),字子安。初 唐四杰之一,一生短暂坎坷。有 《王子安集》传世。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 一起倡导文学革新,其中王勃成 就最大。
叁
写作背景
当时,诗人是在长安供职,他要送自己的好朋友杜少府(官名) 去蜀州上任。蜀州,在现今四川省,州府在崇庆县。两人一起 走出了长安城,来到分手的地点,心中有话,但却相对无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二首》课件(共51张PPT)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 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重点词语
【1】疏桐:枝叶稀疏的梧桐树。 【2】漏断:指深夜。 【3】幽人:幽居之人。 【4】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5】孤鸿:孤单的鸿雁。 【6】省(xǐng):知晓。 【7】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整体感知
3.“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写出了幽人 与孤鸿的什么相似之处?
寂寞、孤独、孤芳自赏、洁身自好
赏析
上片写幽人,幽人孤独如孤鸿。先写 夜景幽寒,为幽人、孤鸿的出场营造氛围。 接着写幽人孤鸿往来。冷落凄静的夜晚,惟 有孤鸿与幽人相对,那孤傲不群的孤鸿,正 是独往独来的幽人的化身。
4.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下片写出了幽人与孤鸿怎样的 品质特点?
整体感知
5.阅读书中提示,说说你获得哪些信息?
【1】写作背景:初到黄州。 【2】词作内容:所见所感。 【3】意象意境:寂寞清冷。 【4】作者情感: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5】写作手法:托物写怀。
写作背景
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
【乌台诗案】
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 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 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 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 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 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 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枝、沙洲。
3.这些意象分别有哪些特点?诗人分别用哪些 词语来描绘它们?
月——缺,桐——疏,漏——断, 人——幽,鸿——孤,枝——寒,沙洲—— 冷。
整体感知
4.这些意象特点分别涉及哪些艺术手法?蕴含哪些 思想感情?
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蜀州》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板书设计
首联 ——点明地点 意境开阔
依
依
颔联 ——离别原因 坦然面对
惜
别
颈联 ——与友互勉 乐观豁达
的 深
情
尾联 ——宽慰勉励 积极进取
理解性默写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
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 城阙辅三秦 , 风烟望五津。
2.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
消除孤独的苦闷,表现诗人乐观旷达的胸襟以及与友
人深厚的友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成为
远隔千里的朋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名句。
诗意理解④
岔路口,古人送行常 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恋爱中的青年男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泪沾手巾,形
不要做
容落泪之多。
译:我们不要在岔路口,像恋爱中青年男女那样让 泪水沾湿手巾。
诗意理解②
对人的尊称,相当于 “您”。这里指杜少府
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译:我与你此时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 离乡在外做官的人。
宦游人:做官的人。
拓展链接:王勃此时的职位是“沛府修撰”,这 只不过是寄人篱下的御用文人,并没有实际权力。 杜少府是被外放到蜀州做县尉,这在当时对于一 个有才气、有抱负的文人来说是很不屑的。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最后两句不见离别伤感之情,突显出来的是一股豁然 爽朗之气,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 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 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尾联直抒胸臆,慰勉友人不要泪沾手巾,要心胸
豁达、坦然面对。
诗歌主旨
部编教材《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部编版1

《式 微》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
新课导入
四书五经之一的《诗经》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 地位,今天我们学习《式微》 这首诗。
文学常识
1、《诗经》简介
①《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 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到 汉代时称为《诗经》, 共305篇。收集 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 世纪)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 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品读,感知画面美
例1:我看到一个女子在等他的丈夫, 她焦灼不安,眉头紧蹙,不断踮着脚 尖,太阳从她的眼前一点一点消失, 直至不见,她顿时面如死灰,惨白的 脸颊显出痛苦的神情。继而我看到她 对着这黑暗在倾诉她的忧伤。
品读,感知画面美
例2:我看到一个男子在田间拄着锄头 叹息,太阳虽已西沉,却仍是汗流浃背, 他抬起头看着夕阳毫不眷恋的下沉却无 能为力,他欲把腿起行,奈何今天的进 程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摇摇头继续干 活。直至黑暗把他们吞没。露水沾湿了 他们的衣裳,污泥爬上了他们的胸膛, 但是他们都无暇顾及。
背读,再享诗意美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中考链接
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
教学难手点: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①哪句话总领了这部分的内容? 缭绕:回环旋转。
答: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 学生思考回答后明确:因为第一次无论愉快不愉快,但感觉都是新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激,给人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使人回味无穷。
中考链接
4.“式微”和“微君之故”中“微” 的意思分别是( D ) A. 细小;(如果)不是。 B. 昏暗;微妙。 C. 衰微;微妙。 D. 昏暗;(如果)不是。
中考链接
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诗歌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紧接着交代原因,上下两章变 换两处文字,在巧妙的变换中抒发质朴率真的情感。 B. 全诗刻画了两个场景,在露水中劳作,在泥地里劳作,主要是为歌颂劳动 人民的勤劳。 C. 全诗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就把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 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D. 这首《式微》“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
新课导入
四书五经之一的《诗经》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 地位,今天我们学习《式微》 这首诗。
文学常识
1、《诗经》简介
①《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 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到 汉代时称为《诗经》, 共305篇。收集 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 世纪)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 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品读,感知画面美
例1:我看到一个女子在等他的丈夫, 她焦灼不安,眉头紧蹙,不断踮着脚 尖,太阳从她的眼前一点一点消失, 直至不见,她顿时面如死灰,惨白的 脸颊显出痛苦的神情。继而我看到她 对着这黑暗在倾诉她的忧伤。
品读,感知画面美
例2:我看到一个男子在田间拄着锄头 叹息,太阳虽已西沉,却仍是汗流浃背, 他抬起头看着夕阳毫不眷恋的下沉却无 能为力,他欲把腿起行,奈何今天的进 程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摇摇头继续干 活。直至黑暗把他们吞没。露水沾湿了 他们的衣裳,污泥爬上了他们的胸膛, 但是他们都无暇顾及。
背读,再享诗意美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中考链接
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
教学难手点: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①哪句话总领了这部分的内容? 缭绕:回环旋转。
答: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 学生思考回答后明确:因为第一次无论愉快不愉快,但感觉都是新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激,给人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使人回味无穷。
中考链接
4.“式微”和“微君之故”中“微” 的意思分别是( D ) A. 细小;(如果)不是。 B. 昏暗;微妙。 C. 衰微;微妙。 D. 昏暗;(如果)不是。
中考链接
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诗歌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紧接着交代原因,上下两章变 换两处文字,在巧妙的变换中抒发质朴率真的情感。 B. 全诗刻画了两个场景,在露水中劳作,在泥地里劳作,主要是为歌颂劳动 人民的勤劳。 C. 全诗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就把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 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D. 这首《式微》“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课件 (共36张PPT)

4、月亮 月亮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 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 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 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 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三)空间意象: 5、长亭 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 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如李白《菩萨蛮》“何处 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等。 6、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 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 有很大关系。在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较为普遍,致 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像 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此外,“寒蝉”、 “阳关”、“古道”、 “西风”、“春草”、“眼泪” 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这是一首意味深长的送别 诗。作者通过描写清丽如画 的送别环境,营造出深情美 好的送别气氛,抒发了作者 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和依依惜别之情。
首联:告别地点,景致优美
送 颔联:与友话别,深情关切 友 颈联:对仗工整,情意绵绵 人 尾联:班马长鸣,难舍难分
理解性默写。
(1)《送友人》中写送别地景色的是: ___青__山__郭__外__斜_,__白__水__绕__东_城______。
“飞蓬”离根后随风而去,不知何 处落脚,写出了游子旅途漫漫,前途 未定;“浮云”漂浮不定,写出了游 子行踪不定;“班马”为离群之马, 分手之际,萧萧长鸣,写出游子离别 友人的孤独和惆怅。
3、这首诗寄寓了怎样的“故人情”?
【1】 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 情; 【2】对友人的漫长孤独旅程和 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怀之情。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 (共38张PPT)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混(hùn) 蒸(zhēng )
楫(jí) 羡(xiàn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夸张。想渡过洞庭湖却没有舟楫,想 出仕却无人引荐,暗示作者想得到对 方的援引。
5、对这首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C )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 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颔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 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颈联和尾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 有心出仕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之情。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 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赏析:在太平圣世时,闲着不做事,有愧于圣上,对不 起这个时代。表明虽然归隐田园,但是并非初衷,而是 苦于没有机会,无人援引,对于出仕作官自己还是心所 向往的。同时也有在盛世自己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牢 骚。采用了类比的手法,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 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借双关(“济”,渡水, 又有救助、拯救的含义。如“同舟共济”“穷则独善其 身,达则兼济天下”、“直挂云帆济沧海”)委婉地表 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 民谋利,深感惭愧。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男生读) 赏析: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水装得 满满的,水面与湖岸相平,[近看]远远 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与天空相接, 混而为一,是水?是天?已经分不清了。
“平”字写出了水的充盈和湖面 之阔;“涵”“混”两字呈现了 洞庭湖的无边无际,与天相接。 吞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精美课件

课 外 古 诗 词
1.能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 2.品读诗句,体会作者感情。
兴福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是国务院确定的 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文物保护单位。
南齐延兴至中兴年间,倪德光(曾任郴州刺史)舍宅为 寺,初名“大悲寺”。梁大同五年大修并扩建,改名“福 寿寺”,因寺在破龙涧旁,故又称“破山寺”。
理解诗歌
理解诗歌
注释: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明净的水。 为别:分别。 蓬: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征:远行。 浮云:飘浮的云。 自兹去:从此离开。兹,此。 萧萧:马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
理解诗歌
译文: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明净的河水环绕在城郭
时常能见幽居之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那隐隐约约 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惊起又匆匆回首,心里有恨 却无人知晓。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 独宿于 荒冷的沙洲。
赏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 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 出场作铺垫。接下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 茫的“幽人”形象,随即写到“孤鸿”,使这两个意 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孤鸿 的形象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 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赏析
下片抒情,主要赞美梅花的两种美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 妒”,它的第一种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 冬孤傲开放。“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第二种美德是 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是香气依旧。 这几句词意味深长,作者作此词时,正因力主对金用兵而遭贬,因此 他以群花喻指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从而表达了虽 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 课件

“清晨”“古寺”两词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 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古寺”“高 林”“清晨”“初日”这四个意象时空并驭,共同营造了 清幽的禅境:旭日初升,光照古木,古寺掩映,心旷神怡。 动词“入”“照”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2.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中“深”字 历来为人所称道,说说你对这个字的理解。
4.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此句是从什么 角度来写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1)从听觉感受方面来表现后禅院的幽静。 (2)运用以动衬静/衬托的手法,以“钟磬”的 清音袅袅来反衬山寺后禅房的幽静,表现了作者 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佛门清静生活的向往,抒发 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流露了作者怀才不 遇的淡淡忧伤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诗歌主旨
? 悟诗情
本诗是一首题壁诗,描写了清晨破山寺寺 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 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时的 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思路导图
题 破 山 寺 后 禅 院
首联 —— 颔联 —— 颈联 —— 尾联 ——
隐寄 逸情 之山 情水
的
1、诗中交待出游的时间和地点的诗句是: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深”即“幽深”,生动形象写出了禅院中花木 繁盛、幽深安静的环境。
3.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从炼字的角度赏 “悦”“空”的妙处。
悦”即“使……愉悦”,“空”即“使……空”, 这句话的意思是,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 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 “悦” “空”两字,表现 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诗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表达了作者欢悦、宁静、空灵的心境。
朗读节奏
题/破山寺/后禅院
2.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中“深”字 历来为人所称道,说说你对这个字的理解。
4.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此句是从什么 角度来写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1)从听觉感受方面来表现后禅院的幽静。 (2)运用以动衬静/衬托的手法,以“钟磬”的 清音袅袅来反衬山寺后禅房的幽静,表现了作者 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佛门清静生活的向往,抒发 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流露了作者怀才不 遇的淡淡忧伤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诗歌主旨
? 悟诗情
本诗是一首题壁诗,描写了清晨破山寺寺 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 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时的 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思路导图
题 破 山 寺 后 禅 院
首联 —— 颔联 —— 颈联 —— 尾联 ——
隐寄 逸情 之山 情水
的
1、诗中交待出游的时间和地点的诗句是: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深”即“幽深”,生动形象写出了禅院中花木 繁盛、幽深安静的环境。
3.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从炼字的角度赏 “悦”“空”的妙处。
悦”即“使……愉悦”,“空”即“使……空”, 这句话的意思是,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 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 “悦” “空”两字,表现 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诗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表达了作者欢悦、宁静、空灵的心境。
朗读节奏
题/破山寺/后禅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14
古今对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 三秦辅卫着长安,
风烟望五津。
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与君离别意,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 同是宦游人。
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2020/11/14
海内存知己,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天涯若比邻。 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八年级下 《课外古诗词诵读》
2020/11/14
2020/11/14
式微
古今对译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式微式微,胡不归?状元成才路 天黑了天黑状元了成才路 ,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以还在泥
2020/11/14
浆中!
式微:天黑了。式:语气助词。微:昏暗。 微君:(如果)不是君主。微:(如果)不是。 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躬:身体。
2020/11/14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 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 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2020/11/14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状元成才路 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日不状元成才路 见,如三月兮!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情,音调爽 状元成才路
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状元成才路
2020/11/14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状元成才路
2020/11/14
作者名片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 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世称“孟 襄阳”。和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代 表作有《过故人庄》《春晓》等。
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 代指蜀山。
2020/11/14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 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比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 歧路:岔路口。 沾巾:泪贴手巾,指挥泪告别。
2020/11/14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写与好友分别的情景, 慰勉友人勿在离别时悲伤,表现了诗 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胸怀。
思想感情的起伏。而其句式的选择又是随 着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而灵活变化的,增 强了诗的节奏感。总之,《式微》运用语 言的艺术,非但韵律和谐优美,而且用词 精巧。
2020/11/14
子衿
2020/11/14
古今对译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2020/11/14
重点赏析
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 叹、余味无穷的特色。体现了《诗经》精 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 强。《式微》诗短短3状元成2才路 个字,就包含了三 言、四言和五言状元成才路 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 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
2020/11/14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020/11/14
状元成才路 状子。 宁(nìnɡ):岂,难道。 嗣(sì)音:继续通音信。嗣:继续。 挑(tāo)兮达(tà)兮:即挑达,往来相 见的样子。 城阙:城门两边的高台。
2020/11/14
主旨归纳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 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 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
坐观垂钓者,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
徒有羡鱼情。 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2020/11/14
张丞相:指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为相。
无为在歧路,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
儿女共沾巾。 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2020/11/14
少府:县尉的别称。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阙:指长安。 辅:辅卫。 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把秦故 地分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故称“三秦”。
状元成才路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 状元成才路
2020/11/14
重点赏析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 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眼前。这种艺术效 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 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 “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心理 活动,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信、又不见影
2020/11/14
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 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 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 无限想象,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 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
2020/11/14
重点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友人 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 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 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 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
2020/11/14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2020/11/14
古今对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秋水大涨,几乎与岸平, 涵虚混太清。
水天含混迷茫,水与天空浑然一体。 气蒸云梦泽,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茫茫, 波撼岳阳城。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2020/11/14
欲济无舟楫, 我想渡湖却没有船只,
端居耻圣明。 闲居在家,却又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状元成才路
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
状元成才路
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 而得奇。
2020/11/14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020/11/14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 (今山西万荣)人,初唐四杰之一。他很小 的时候就写得一手好文辞,有“神童”之 称。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 阁序》等。
古今对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 三秦辅卫着长安,
风烟望五津。
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与君离别意,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 同是宦游人。
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2020/11/14
海内存知己,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天涯若比邻。 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八年级下 《课外古诗词诵读》
2020/11/14
2020/11/14
式微
古今对译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式微式微,胡不归?状元成才路 天黑了天黑状元了成才路 ,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以还在泥
2020/11/14
浆中!
式微:天黑了。式:语气助词。微:昏暗。 微君:(如果)不是君主。微:(如果)不是。 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躬:身体。
2020/11/14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 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 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2020/11/14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状元成才路 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日不状元成才路 见,如三月兮!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情,音调爽 状元成才路
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状元成才路
2020/11/14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状元成才路
2020/11/14
作者名片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 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世称“孟 襄阳”。和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代 表作有《过故人庄》《春晓》等。
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 代指蜀山。
2020/11/14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 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比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 歧路:岔路口。 沾巾:泪贴手巾,指挥泪告别。
2020/11/14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写与好友分别的情景, 慰勉友人勿在离别时悲伤,表现了诗 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胸怀。
思想感情的起伏。而其句式的选择又是随 着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而灵活变化的,增 强了诗的节奏感。总之,《式微》运用语 言的艺术,非但韵律和谐优美,而且用词 精巧。
2020/11/14
子衿
2020/11/14
古今对译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2020/11/14
重点赏析
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 叹、余味无穷的特色。体现了《诗经》精 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 强。《式微》诗短短3状元成2才路 个字,就包含了三 言、四言和五言状元成才路 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 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
2020/11/14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020/11/14
状元成才路 状子。 宁(nìnɡ):岂,难道。 嗣(sì)音:继续通音信。嗣:继续。 挑(tāo)兮达(tà)兮:即挑达,往来相 见的样子。 城阙:城门两边的高台。
2020/11/14
主旨归纳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 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 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
坐观垂钓者,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
徒有羡鱼情。 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2020/11/14
张丞相:指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为相。
无为在歧路,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
儿女共沾巾。 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2020/11/14
少府:县尉的别称。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阙:指长安。 辅:辅卫。 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把秦故 地分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故称“三秦”。
状元成才路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 状元成才路
2020/11/14
重点赏析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 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眼前。这种艺术效 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 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 “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心理 活动,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信、又不见影
2020/11/14
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 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 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 无限想象,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 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
2020/11/14
重点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友人 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 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 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 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
2020/11/14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2020/11/14
古今对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秋水大涨,几乎与岸平, 涵虚混太清。
水天含混迷茫,水与天空浑然一体。 气蒸云梦泽,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茫茫, 波撼岳阳城。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2020/11/14
欲济无舟楫, 我想渡湖却没有船只,
端居耻圣明。 闲居在家,却又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状元成才路
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
状元成才路
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 而得奇。
2020/11/14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020/11/14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 (今山西万荣)人,初唐四杰之一。他很小 的时候就写得一手好文辞,有“神童”之 称。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 阁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