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PPT教材课件(5篇)

板书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液体的密度 调制溶液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马铃薯的沉浮 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马铃薯的沉浮
把马铃薯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
马铃薯在一个杯中沉,在 另一个杯中浮,这是为什么?
马铃薯是同一个吗?
杯子大小一样吗?
杯中的液体一样多吗?
1号
2号
通过哪些方法我们可以检验两 种液体的不同呢?
实验步骤及要求:
1、用滴管从烧杯中取几滴液体,加 入到不锈钢勺子中; 2、点燃酒精灯, 用酒精灯的外焰进 行加热,待液体快蒸发完后停止; 3、用酒精灯盖熄灭火焰,将不锈钢 勺子放在托盘上,不再用手去摸不 锈钢勺子,防止烫伤; 4、 观察不锈钢勺子上液滴变干后留 下的痕迹; 5、请记录员认真填写实验记录; 6、实验结束后,请材料员整理实验 材料放入指定位置。
淹不死人的湖——死海
在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 叫死海的咸水湖。死海里的水咸极了, 含盐量比普通的海水高出六七倍。因为 水太咸了,湖边很少长草,水里没有鱼, 一片死气沉沉,所以得了个死海的名称。 可是死海却淹不死人。即使不会游泳的 人在死海里也不会下沉。人能在死海的 湖面上漂浮,要是有兴致的话,还可以悠闲地躺在水面上读书看报呢。
合作探究
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合作探究
实验方法: 从两杯液体中各取一滴液体,把液体滴在铁片
上,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比较液体变干后留 下的痕迹。
合作探究
加热后,在其中一块铁 片上留下了白色颗粒物。
说明液体中溶解了其他不同 于清水的物质。
合作探究
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
实验记录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科版1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3. 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选择题:
1.一个马铃薯重50克,它在一杯浓盐水中向上浮,它
•
2.他每天或是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 里去打 猎,或 到海边 去捕鱼 ,还把 捕到的 活山羊 畜养起 来。后 来他竟 有了成 群的山 羊,可 以常喝 羊奶, 吃羊肉 。
•
3.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 受尽折 磨的处 境,但 是其中 也有一 些值得 宽慰的 东西。
•
4.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 世人: 在困境 中,我 们可以 把好处 和坏处 对照起 来看, 并且从 中找到 一些东 西来宽 慰自己 。
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1、提问: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 2、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
注意:注意调制盐水的要求,取8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 食盐溶解后,放入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好记录,直到胡 萝卜浮起来为止。
温馨提示:
1、加物质时要一勺一勺地加,保证每次物 质的分量相近。
•
5.我的朋友是一位中学老师,她的职 业性质 决定了 她要经 常与粉 笔打交 道。当 粉笔灰 尘雪花 一样把 她的世 界装点 得银装 素裹的 同时, 也悄然 腐蚀着 她的手 指。
•
6.到了冬天,天冷的时候,她的手指 常常被 冻裂开 ,一堂 课板书 下来, 疼痛不 已。上 课前擦 的润肤 油,不 到几分 钟的时 间就被 粉笔灰 吸得一 干二净 。
温馨小提示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解析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解析马铃薯是人们餐桌上广泛使用的食材之一,而在科学上,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也是比较有趣的研究。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析一下这个现象。
一、实验材料1. 水杯2. 清水3. 生马铃薯4. 盐水二、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在水杯中放入清水,再取出一个生马铃薯。
2. 先将生马铃薯轻轻放入水杯里,观察马铃薯的沉浮情况。
3. 在另一个水杯里放入盐水,洗好生马铃薯后,再轻轻的放入盐水中观察沉浮情况。
三、实验结果分析在清水中,生马铃薯会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马铃薯比水密度小,浮在水面上。
而在盐水中,生马铃薯则会沉至底部,这是因为马铃薯的密度比盐水大,会沉入到盐水底部。
四、实验原理在这里,我们再来详细讲解一下实验背后的一些科学原理。
1. 密度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以千克/立方米为单位。
在水中,由于水的密度是1克/立方厘米,而马铃薯的密度小于这个值,马铃薯会在水中浮起来。
盐水的密度比清水大,这是因为盐粒子增加了水的质量,盐水的密度更大。
当生马铃薯和盐水接触时,马铃薯的密度不如盐水大,它会沉入盐水底部。
2.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在液体或气体中,浮力等于被液体或气体排出的物体的重量,也就是说,当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时,液体或气体会给物体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向上力就是浮力,用来抵消物体沉下去的重力。
当生马铃薯浸入清水中时,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它受到了水的浮力,从而浮在水面上。
而当它浸入盐水中时,它的密度大于盐水的密度,它会受到向下的重力,沉到盐水底部。
这个实验通过简单的实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密度和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五年级科学下册一单元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及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及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导4分钟
我们知道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 力,同学们见过这种现象吗?
1.同一个物体放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 浮,有的沉,这是为什么呢?
2.物体的沉和浮还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思15分钟
仔细阅读教材及导学提纲的学习目标, 认真观察17页的图片。
马铃薯的沉浮: 1.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 1)推测马铃薯放入清水中是沉还是浮。 现象:马铃薯放在清水中是沉的。 把大小相同的两块马铃薯分别轻轻放入清水中和
不知名的液体中,观察。 现象:放在清水中沉,放入不知名的液体中浮。 2.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三)、我能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
完成导学提纲深入学习了解感知、迁 移运用。
议9分钟
比照屏幕改了解感知。
小组议 深入学习和迁移运用。
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尽量能 列出依据。
(一)我能完成下面各题的填空。
展9分钟
1.原来不知名的液体里(溶解 )了其它物质,使马铃薯浮了起来。
2.马铃薯放在清水中( 沉 ),放在浓盐水中( 浮 )。
8.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 ) 9.对于不知名的液体,不能随便使用尝的方法辨别。( √ )
10.特别重的物体在水中不会受到浮力。( ×)
1.是不是液体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 薯就一定能浮起来?怎样调制一杯能使马铃 薯浮起来的液体?
答:水中放入一定量的物质并使它达到一定浓度, 马铃薯才能浮起来。
评9分钟
同一个物体放在不同的液体中沉浮状 态不同。
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五年级下册科学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科版 (4)

2、加热后的钢勺,温度较高,不要随 意碰触。
3、实验结束组长负责将实验器材放回 原位。
实验结果
1号杯让马铃薯沉 下去的液体
2号杯让马铃薯浮 起来的液体
加热后的结果
无明显痕迹 白色颗粒物
我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现:
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 体中溶解了某种物质 。
竞赛: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1、每组必须取100ml水。 2、任选一种物质进行溶解。 3、哪组溶解物质用量少为获胜。 4、在《调制溶液记录表》上做 好记录。 5、听教师口令开始和结束。
我们组使用的是________(食盐、白糖、碱面三选一)
加入物质数量 水的量
沉浮情况
100ml
100ml
100ml 100ml
100ml
只有达到一定浓度的溶 液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五年级科学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到一定浓度的液体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很多。
二、教学重点重点:通过“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认识到液体的浓度, 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三、教学难点:培养反复实验获取数据,最后总结出规律的科学素养。
四、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3、通过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形成科学概念。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准备两个马铃薯,镊子,帕子、洒精灯、两个金属勺子、装有100ml水的桡杯、玻棒、一袋盐、一勺子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魔术,你们想看吗?这个魔术的导具就是这个马铃薯。
2、先请同学们猜一猜,马铃薯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沉,浮)3、现在就让我们亲眼来看看,老师拿着马铃薯放入装有200ml水的杯子中。
4、同学们看到了什么?(马铃薯下沉了,)5、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6、老师把马铃薯从杯子中取出。
用毛巾把水擦掉。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一手拿着马铃薯,用嘴吹一口气,一手拿着杯子原地转了一个圈,背对学生时换了一杯200ml的浓盐水,面对学生时给马铃薯再吹一口气,于是把马铃薯放入杯中。
)师:同学们又看到了么?7、学生:看到马铃薯浮在水面上了。
(马铃薯上浮了)8、师:为什么同一个马铃薯在水中会出现这两种不同的现象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板书课题: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二、探究新知(一)、出示学习目标:1、仔细观察马铃薯在两杯不同液体中出现的下沉和上浮现象。
2、猜测马铃薯在清水中会上浮吗?3、验证。
4、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二)、实验活动。
目标1:观察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出示:两个量杯装有200毫升的液体,并填有○1号和○2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沉和浮3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演示实验
把一个马铃薯放入一个杯子里, 下沉;取出马铃薯擦干,放入另 一个杯子,马铃薯却浮了!为什 么?
清水
溶液水
怎么确定一杯水中加了盐?
加热的方法: 从两个杯子里各取几滴液体, 分别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加热, 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
观察两种留下的痕迹,能使马 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加盐
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温馨提示
1.取水100毫升(取杯子的三分之一的水量)。 2.盐要一点一点的加,加盐的时候要边搅拌边观 察,溶解后再加。(用笔搅拌) 3.一次次的加盐直到马铃薯上浮为止。
实验记录
食盐的量
水的量
100毫升
100毫升
100毫升
100毫升
沉浮情况
1. 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 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课件PPT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记录表
水的量
100ml 100ml 100ml 100ml 100ml 100ml
我的发现
食盐的量 0克
沉浮作方法:
从两个杯子里各取几滴 液体,分别滴在铁片上加 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 的痕迹。
实验记录
液体编号 加热后的结果 液体的特点
1号 2号
我们的发现: 2号烧杯中的液体里溶解了其他物质,使马铃薯浮了起来。
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实验材料:水、筷子、 马铃薯 、盐。 实验方法:往水中加盐,使马铃薯浮起来。 实验要求: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重力>浮力 沉在水底
重力=浮力 浮在水面
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因素是什么呢?
1号杯
2号杯
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因素是什么呢?
马铃薯是同一个; 液体的量是相同的; 杯子的大小是相同的; 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因素只能是杯子中的液体。
通过哪些方法可以检验这两种液体呢?
1、看 2、闻 3、尝 4、加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编号 1号 2号 加热后的结果
无明显痕迹 白色颗粒状物
估计是何种液体
清水 ?
我们的发现: 2号烧杯中的液体里 溶解了其他物质, 使马铃薯浮了起来。
是不是液体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 马铃薯就一定能浮起来?
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实验材料:水、玻璃棒、烧杯、马铃薯 、 食盐、白糖、小勺
锦囊妙计
1、取100毫升水倒入烧杯中; 2、往烧杯中每次加入一平勺食盐(不要一下子把全部食盐都 倒入杯中); 3、用玻璃杯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不要用力过大,避免液体 溢出杯外 ); 4、等到液面平静时,观察马铃薯的沉浮情况,填写记录表; 5、反复食盐,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6、实验时随时记录现象,实验完毕清理实验器材。
液滴加热实验——加热工具
酒精灯、火柴、铁片(或药 匙)、木夹、滴管
加热液滴 小心液滴飞溅和烫伤,注意安全
1、用两支滴管分别从两个烧杯中各取一滴液 体,滴在铁片上。 2、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的外焰对铁片进行 加热。 3、待液体快要完全蒸发时熄灭酒精灯。 4、观察比较液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干后留下的痕迹。
加热实验
1.清水
2.不知名的液体
• 推测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 把马铃薯放入另一杯溶液中呢?
可能是什么因素改变了 马铃薯的沉浮情况呢?
马铃薯是同一个; 液体的量是相同的; 杯子的大小是相同的;
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因素可能是
杯子中的液体
通过哪些方法我们可以检测两 杯液体的不同呢? 1、看 2、闻 3、尝 4、加热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实验记录表
水的量 食盐的量 沉浮情况
100毫升
100毫升 100毫升 100毫升 我的发现
约2 克 约4 克 约13克 约14克
沉 沉 沉 浮
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食盐能让 马铃薯浮起来
实验结论 当液体达到一定浓度时马铃薯 才会浮起来。
淹不死人的湖—死海 在约旦与巴勒斯坦 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 的咸水湖。死海里的水 咸极了,含盐量比普通 的海水高出六七倍。因 为水太咸了,湖边很少 长草,水里没有鱼,一片死气沉沉,所以得了个死海的 名称。可是死海却淹不死人。即使不会游泳的人在死海 里也不会下沉,人能在死海的湖面上漂浮,要是有兴致 的话,还可以悠闲地躺在水面上读书看报呢。
“中国死海” 一个位于四川省大英县蓬莱镇, 另一个在山西运城,其海水含盐量超过22%, 类似 “死海”,人在水中可以轻松地漂浮不沉。 海水中富含4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一些 疾病具有理疗作用。
本课小结:
根据实验研究,我发现( 液体的性质 )可以 改变物体的沉浮。 (达到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 浮,而这样的液体有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