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教学设计方案(吕春霞)

合集下载

《望岳》教案设计

《望岳》教案设计

《望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岳》。

(2)理解《望岳》的创作背景、词语含义和句子结构。

(3)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望岳》。

(2)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泰山的敬仰之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3)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望岳》。

(2)理解《望岳》的诗意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结构。

(2)如何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

2. 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3.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望岳》的诗意、背景和教学目标。

2. 学生准备:预习《望岳》,了解诗的大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泰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泰山的壮美。

(2)简要介绍《望岳》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望岳》,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主翻译诗句,理解诗的大意。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5. 巩固拓展(1)进行诗句接龙游戏,巩固对《望岳》的记忆。

(2)让学生尝试创作以泰山为题材的诗歌。

(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和困惑,教师解答。

7. 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望岳》。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课堂氛围等方面。

望岳教学教案设计

望岳教学教案设计

望岳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岳》。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学会从诗歌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泰山的敬仰之情,树立远大的志向。

(2)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分析。

3. 诗歌主题思想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难点词语的解释。

2. 诗歌创作背景的理解。

3.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歌全文、创作背景、相关图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泰山的地理位置和概况,激发学生对泰山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泰山有什么印象?有没有去过泰山?2. 朗读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望岳》。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诗歌:(1)教师分析诗歌的创作背景,解答学生疑问。

(2)讲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4. 探讨主题:(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取关键信息,探讨主题思想。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2)学生举例说明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背诵《望岳》。

(2)写一篇关于《望岳》的读后感。

8. 板书设计:望岳泰山壮美崇敬诗人豪情向往9. 课后反思:10. 教学评价:(1)学生诗歌朗读、背诵情况。

(2)学生课堂参与度、合作意识。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阅读:教师推荐其他描写泰山的诗歌,如《登鹳雀楼》、《泰山颂》等,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分析不同诗人对泰山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望岳》教学设计(1)

《望岳》教学设计(1)

教学过程的流畅性
要点一
总结词
连贯、有序、逻辑性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是评价一堂课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 自我反思时,教师需要评估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连贯、有 序和具有逻辑性。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 和教学环节,以确保教学过程更加顺畅,并更好地引导学 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课堂节奏的把 握,避免过快或过慢的节奏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02
03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 生对杜甫和唐诗的已有知 识,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 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 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策略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望 岳》的意境和内涵。
个性化教学
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 力,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
教学手段运用
02
教学内容分析
《望岳》的背景与作者
背景与作者介绍
《望岳》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佳作。杜甫,字子美,被誉为“诗圣”,是唐代 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此诗作于杜甫早年,当时他登临泰山,被泰山的雄 浑气势所震撼,诗中表达了他对泰山的崇敬和向往。
《望岳》的诗意与主题
诗意与主题解析
《望岳》的诗意主要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感受。通过“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等诗句 ,展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主题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 憧憬。
评价与反馈的实施
制定评价标准
明确各项评价方式的评价标准 和具体要求,确保评价的客观
性和公正性。
实施评价
按照既定的评价方式,全面、 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提供反馈
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具 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了 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指导其改 进学习方法。

《望岳》教案(最新3篇)

《望岳》教案(最新3篇)

《望岳》教案(最新3篇)《望岳》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2、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二、教学新课(一)作者及背景简介(二)朗读诗歌1、老师范读《望岳》。

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三)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朗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

出示问题,小组研讨: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杜甫《望岳》赏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韵译】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赏析】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

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望岳教学教案设计

望岳教学教案设计

望岳教学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望岳》这首古文诗,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思辨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望岳》,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增强学生对于家国情怀的抒发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望岳》的内容,理解其主旨,并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进一步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分析唐代文学与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课堂通过展示一幅岳阳楼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这幅图片所展示的是什么地方。

2. 学习诗歌基本知识通过教师讲解和引导学生讨论,学习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表达方式等,并与学生一同分析《望岳》这首古文诗的特点。

3. 朗读理解让学生依次朗读《望岳》,并配合课本上的注释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问学生,加深学生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望岳》中所表达的主旨、情感等方面展开讨论,并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5. 文学鉴赏通过展示一些与唐代文学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唐代文学的风貌和特点,并围绕《望岳》与唐代文学的关系展开探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创作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望岳》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可以是诗歌、散文、画作等形式,并鼓励学生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分享。

7. 总结归纳通过对本堂课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并准备下一堂课的学习。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评价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和点评,并及时指导学生提升自己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望岳》教学设计(精选3篇)

《望岳》教学设计(精选3篇)

《望岳》教学设计(精选3篇)《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篇一1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

2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3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4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1掌握一些古诗朗诵的常识,读出节奏,读出韵律,逐步提高诗歌朗读水平。

2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1学习《望岳》,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学习《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1朗读教学法。

反复朗读、吟诵,感知诗歌的声韵美,通过想像与联想,把握诗的景与情。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

教师尽量少讲,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3古诗五步教学法。

《望岳》采用这种教法,从知诗起,经历说诗、想诗、悟诗、品诗等四个阶段,引导学生知内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

4诗歌境界教学法。

教读《春望》,打算采用这种教法,引导学生想像形象、把握物境;体验情感、把握情境;品味意蕴,把握意境。

多媒体、录音机、榜样朗读磁带望岳篇二课题望岳授课教师李彬学校:六十一中学授课时间:2006、11、2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杜甫及相关文学常识。

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

2024年《望岳》优秀教案

2024年《望岳》优秀教案

《望岳》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望岳》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杜甫的生平、创作背景等。

(2)掌握《望岳》的文学特点,如意境、修辞手法等。

(3)学会分析《望岳》的艺术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深入理解《望岳》的内容和形式。

(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望岳》与杜甫其他作品的异同。

(3)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创作实践,提升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体会大自然的壮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

(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望岳》的背景知识,掌握其文学特点。

(2)分析《望岳》的艺术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1)深入挖掘《望岳》的意境,理解杜甫的豪情壮志。

(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望岳》与杜甫其他作品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望岳》的题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望岳》,了解诗歌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3.课堂讲解(1)分析《望岳》的文学特点,如意境、修辞手法等。

(2)讲解杜甫的豪情壮志,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

4.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望岳》的艺术魅力。

(2)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成员补充,教师点评并总结。

5.比较阅读(1)学生选取杜甫其他作品,与《望岳》进行比较阅读。

(2)学生分享比较阅读的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6.创作实践(1)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创作实践。

(2)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7.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四、课后作业1.深入学习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撰写一篇短文。

2.分析《望岳》的艺术魅力,写一篇鉴赏文章。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篇1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古代诗歌朗读技巧。

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德育目标: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借诗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导入我国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在众多景物之中,中国人对山是情有独钟。

而群山之首当属五岳。

古人曾说“王岳归来不看山”。

师:你知道五岳指哪五座山?(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师:五岳之首呢?泰山的确,我国自汉代确立“五岳”之说以来,泰山就以它五岳之首的独有风姿卓然屹立在世人面前,留下了无数经典传说和美词佳句。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望岳》。

二、板书课题:望岳三、教学过程:1、杜甫共写过三首《望岳》,一首是咏东岳泰山,一首是咏西岳华山,还有一首是咏南岳衡山。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望岳》是咏东岳泰山的。

这是杜甫现存作品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的蓬勃朝气。

题解:什么是岳?(高大的山)标题是“遥望泰山”之意。

作者简介:(屏幕)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2、介绍本诗写作背景(屏幕)3、指导朗读:师:要理解一首诗,朗读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怎么来读呢?大家一定还记得:“凡读书必须要做到字字响亮,不可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全诗。

指导学生朗读。

教师范读全诗。

4、整体感知诗意:指导学生参照诠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1)巡视。

随机指导。

(2)引导学生质疑,学习释疑。

5、内容品析。

“诗联赏析法”来品析这首诗。

它需要以下几个步骤:(屏幕)第一步:解说注释(借助书下注释,无注释的补充资料。

字典等工具书)第二步:描述诗联(将零散的字词解释连成一句通顺的话)第三步:品析字句(哪个字用的好,用的准,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第四步:揣摩情感(全诗表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前两部分内容6、串讲四联意思(借助书下注释)7、赏析:师:杜甫被称为“诗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岳》教学设计方案
中江县御河中学学员姓名吕春霞
教学反思:
本文的教学过程让教师本人比较满意,除了对诗中观察角度学生能够很快找出外,对于词句的品析学生也理解得比较到位。

同时,本课的朗读指导也不错,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能够体会到诗中作者所蕴含的情感,并能在朗读过程中表达出来,读出了雄心壮志之感。

同时,学习本文,还让学生更加了解了借景抒情这一写作手法,并学会了通过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本文作为杜甫前期诗歌的一首代表作,既然学生看到了杜甫精彩的文笔,也感受到了他博大的胸怀,这也为后面学习《春望》一诗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