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9课《对外开放逐步扩大》word教案

合集下载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逐渐扩大 导学案及思维拓展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逐渐扩大 导学案及思维拓展

第9课对外开放逐渐扩大导学案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自主学习学案:一、对外开放的开始(开端)——经济特区的建立:1.建立: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2.意义: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建设。

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1.背景:世界经济进程明显加快,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时间:年4月。

3.成果:经过几年努力,浦东已建成为一座、、的新城区,初步建立起国际、、中心的基本框架。

4.意义: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

三、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原因:是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

2.时间: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3.意义: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一个新阶段。

课时训练:1、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党中央、国务院()A、在深圳、珠海、汕头搞经济特区试点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广州C、开放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上海2、10.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见右图)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请问这座城市是指:()A.上海 B.珠海 C.深圳 D.厦门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 吸收外国资金B 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C 扩大出口D 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首先从哪里开始?()A.广东和广西 B.广东和福建 C.海南 D.广东和上海5、下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正确的表述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D.沿海经济开放区——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6、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开放上海浦东的目的是()A.实现经济全球化B.实行对外开放政策C.吸引外资D.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贸易中心,从而带动长三角经济的腾飞7、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是()A.深圳的开放 B.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C.广州的开发开放 D.北京的发展8、中国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A.2001年加入WTO B.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1980年建立深圳特区 D.1979年中美建交9、下列活动属于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的是()A.加入世贸组织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美建交10、对我国加入WTO的认识全面正确的是()A.给我国带来了发展机遇B.开始了中国与国际经济的竞争C.有利于吸收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D.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面临各种挑战11.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的演讲中指出:“从中国的历史发展来看,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闭关锁国必然落后。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慢慢扩大教案2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慢慢扩大教案2华东师大版

第9课对外开放慢慢扩大【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经济特区的创设及意义;浦东开发开放的目的及影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意义。

【教学要点】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成立。

教学难点:对投资、贸易、金融等概念的解释的贤明决策。

【教具】PPT课件教材视频和图片资料【教学方式】一、讲析法。

对一些理论上的内容,要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其必然性,并以此为契机,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图片展示法。

通过大量图片的展示,使学生熟悉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

3、影像辅助法。

通过播放春天的故事MTV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导入新课】播放音乐《春天的故事》MTV。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

”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而他昔时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开放的春风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讨新课】一、依据下列提纲,自主阅读学习教材:一、经济特区的成立①经济特区的成立:时间、目的、意义。

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进程。

二、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背景、目的、时间、功效。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间、意义。

【新课探讨】一、经济特区的成立一、中国的对外开放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跨出了第一步?这种方式是谁提出来的?提问学生回答完成。

二、这种方式开放了哪几个城市?利用PPT上的地图,介绍着几个开放城市的地理位置,并提出新问题:国家为何会选择这几个城市作为经济特区?在学生合作探讨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回答,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

(1)、4个经济特区位于东南沿海,对外交通方便。

(2)、4个特区别离临近港澳台,便于利用港澳的条件,弄出口加工业,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经济开放积累经验。

(3)、重要侨乡,便于吸引华侨资本。

3、图片展示:我来讲说特区的转变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开放后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邓小平1984年和1992年给深圳的题辞等6幅图片。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学案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学案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 课学案班级某某年月日学习流程:一、知识结构二、自学检查经济特区的建立1.建立:年,、、和某某经济特区建立。

2.意义: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⑵对、等起到了重大作用。

⑶有力地推动了建设。

某某浦东的开发开放1.背景:世界经济进程明显加快,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时间:年4月。

3.结果:⑴已建成一座、、的新城区。

⑵初步建立起国际、、中心的基本框架。

⑶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

2、随着对外开放地区的扩大,为便于外商投资,我国新增设的作为经济特区的省份是( ) 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C.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 4、沿海开放城市中,现今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 ) 5、识图回答(1)我国的经济特区哪一年成立? 与哪一位领导人有关? (2)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有哪些?我国目前最大的经济特区特区是哪一个? 6、阅读材料回答 (1)“我们的朋友遍及五大洲”,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 起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对外交往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3)简述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所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并说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原因有哪些? 对外开方逐步扩大 开发开开放浦东 某某成为三个 创设经济特区 加入世贸易组织 特区成为中国对中国积极参与国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0 课学案班级某某年月日。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外开放逐步扩大【省一等奖】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外开放逐步扩大【省一等奖】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识识记经济特区的创设;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能力培养(1)看图说明:了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最早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以及1984年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的地理分布,说明我国对外开放布局的特点及其缘由。

(2)分析论证:当今中国的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外资,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同自力更生、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关系。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二、教学过程(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建立:年,_______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2.意义: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_______起到了重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1.时间:_______年四月。

2.结果:已建成一座_______的新城区,初步建立起国际_______中心的基本框架,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原因:是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

2.时间: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3.意义: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基础练习1.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根本目的是()A.吸引外国资金B.引进先进科学技术C.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D.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2.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是()A.深圳特区的建立B.珠海特区的设立C.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D.股份制的实行3.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认识全面而正确的是()A.给我国带来了发展机遇B.经济的竞争加剧了中国与国际之间的相互关系C.密切了我国与国际经济的利息D.机遇与挑战并存4.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是在()A.1999年B.2000年C.2022年D.2022年四、拓展探究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后,被海内外人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导学案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导学案

第9课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经济特区的设立、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基础知识。

2.通过读图,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提高识图能力。

3.认识对外开放是借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聪明举措,是党中央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英明决策,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问题导学】 (我自信,我能行!)一、 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试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2-53,解决以下问题:1. (会议)以后,在对内改革的同时,又把 确定为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

2.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 、 、 、 设置经济特区。

1988年又增设 经济特区。

(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何在?首批经济特区为何设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地?)3.经济特区的建立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选作)20世纪80年代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巩固练习1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大踏步走向世界是在( )A 一五计划期间B 三大改造完成后C 大跃进运动后D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2.观察下面图表,你认为深圳全市生产总值有了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3.一外国旅游团来到中国广东省进行游览观光,游客们纷纷提出要看看广东省最早的经济特区面貌,如果你是这个团队的导游,你应该带他们去的城市是( )①广州 ②深圳 ③珠海 ④汕头 ⑤厦门 ⑥湛江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⑥D ②③④A 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B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C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二、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4-55,解决如下问题:1.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背景是怎样的?2. 时间: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试从地理位置上分析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重要意义?)3.浦东的开发开放结果怎样?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的新阶段请同学们自学P56第三标题的内容。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9课对外开放慢慢扩大word教案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9课对外开放慢慢扩大word教案

第9课对外开放慢慢扩大【内容标准】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⑴明白经济特区创设的作用和影响。

⑵了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中国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⑶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的深远影响二、进程与方式:通过学习了解 80年代初经济特区的创设,90年代初的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对外开放慢慢扩大取得了举世注视的成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熟悉对外开放,从方式论看,是借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的伶俐举措;从现实需要看,是增进中外交流,加速经济进展的贤明决策;从久远意义来看,是打破封锁,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教学要点】重点:经济特区的成立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为以后进一步的开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难点:如何深切浅出的理解加入世贸组织是把双韧剑【导入新课】温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导入新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史上又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会议作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其中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慢慢形成并扩大,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建设新貌。

【新课探讨】一、经济特区的成立1.经济特区成立: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成立。

1988年划定海南岛为海难经济特区。

2.意义: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⑵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进展生产、扩大出口、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等起到了重大作用。

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⑷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思维拓展:对外开放的开始。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东南沿海城市被设为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课文第52页小字部份介绍了特区的建设成绩和邓小平的评价。

1985年以后,我国的对外开放梯次推动,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如此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名师教案1 华东师大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名师教案1 华东师大版

第9课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知道经济特区创设的作用和影响。

⑵了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⑶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了解 80年代初经济特区的创设,90年代初的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对外开放,从方法论看,是借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的聪明举措;从现实需要看,是促进中外交流,加快经济发展的英明决策;从长远意义来看,是打破封闭,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教学要点】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为以后进一步的开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难点:如何深入浅出的理解加入世贸组织是把双韧剑。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导入新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史上又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会议作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其中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并扩大,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建设新貌。

【新课探究】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经济特区建立: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1988年划定海南岛为海难经济特区。

2.意义: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⑵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等起到了重大作用。

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⑷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思维拓展:对外开放的开始。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东南沿海城市被设为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1985年以后,我国的对外开放梯次推进,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利用地图加以形象了解开放格局的特点)建设教师对创设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略加说明,同时,进一步点明,开放最早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教案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教案

历史-资料-打印版第9课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教案【教学目标】⑴通过对本课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⑵知道经济特区创设的作用和影响。

⑶了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中国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要点】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为以后进一步的开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难点:如何深入浅出的理解加入世贸组织是把双刃剑。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一、对外开放的开始(开端)——经济特区的建立:1.建立: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2.意义: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建设。

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1.背景:世界经济进程明显加快,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时间:年4月。

3.成果:经过几年努力,浦东已建成为一座、、的新城区,初步建立起国际、、中心的基本框架。

4.意义: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

三、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原因:是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

2.时间: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3.意义: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一个新阶段。

【合作探究】一,详见课件上。

【总结巩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作为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建设新貌。

【课后作业】一、完成第9课练习册上的习题。

二、背诵本节课所划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内容标准】
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⑴知道经济特区创设的作用和影响。

⑵了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中国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⑶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了解 80年代初经济特区的创设,90年代初的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对外开放,从方法论看,是借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的聪明举措;从现实需要看,是促进中外交流,加快经济发展的英明决策;从长远意义来看,是打破封闭,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教学要点】
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为以后进一步的开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难点:如何深入浅出的理解加入世贸组织是把双韧剑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导入新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史上又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会议作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其中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并扩大,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建设新貌。

【新课探究】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经济特区建立: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1988年划定海南岛为海难经济特区。

2.意义:
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⑵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等起到了重大作用。

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⑷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思维拓展:
对外开放的开始。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东南沿海城市被设为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课文第52页小字部分介绍了特区的建设成就和邓小平的评价。

1985年以后,我国的对外开放梯次推进,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利用地图加以形象了解开放格局的特点)
建设教师以课本第 53页最后一段文字为基础,对创设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略加说明,同时,进一步点明,开放最早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二、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1.背景: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时间:1990年4月。

3.结果:
⑴已建成一座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

⑵初步建立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基本框架。

⑶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

4.设问:为什么中央在 20 世纪 90 年代选择上海作为开发的重点?
思路:第一取决于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

90 年代初,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对外开放也相应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第二,取决于上海
自身的优势。

出示中国地图和上海地图,师生共同分析上海在地理交通,经济技术,人才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说明上海在中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而,上海建设好了,就可发挥其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长江三角洲及至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腾飞。

5.设问:建设上海为什么又要重点开发开放浦东地区?
思路:借助地图说明浦东具有区位优势,浦西沿江不临海,开发余地不大,而且开发成本高。

而浦东既沿江又靠海,交通更为便利;有足够的开发空间,地价低。

强调指出中央对建设上海和开发浦东的定位,即上海要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的中心和长江经济的龙头,简称“三个中心,一个龙头”。

由此可见,上海的建设目标是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

6.设问: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为什么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思路:邓小平的关心支持,中央的英明决策,上海人民的热情和创造力,以及全国人民的支持。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原因: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时间: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3.意义:这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4.影响: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

给我们带来了各种机遇和挑战,必将对2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5.介绍:“世界贸易组织”的概况:它成立于 1995 年 1 月 1 日,总部设在日内瓦,由二战后成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发展而来。

作为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世贸组织又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它强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行互惠、公平竞争,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磋商协商等原则,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6.讨论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与弊,举例说明如何进行调整。

利:有利于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和合作,它可以绕过某些贸易壁垒,充分发挥自身在制造业,加工业,初级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开拓贸易市场,确保贸易利益。

弊:加入世贸组织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各种权利和机遇,还有各种义务和挑战,特别是我国的某些弱势项目,或竞争力低或产品老化或技术不具优势,或特色不鲜明等。

调整:举例说明竞争会引起调整。

如我国铁路过去曾被称为“铁老大”。

近年来,随着公路和航空等运输手段的快速发展,铁路的优势不再。

于是,铁路部门不得不通过提速,改善服务来提高竞争力,求生存求发展。

【总结巩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作为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建设新貌。

【教学实践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