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内溶栓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溶栓药物的临床应用介绍

15
第二代溶栓药物-阿替普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
药理作用 及机制
阿替普酶是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和增大,是治疗急性 心梗、脑梗死以及肺动脉栓塞的最常用溶栓药。
可从血循环中迅速清除,主要经肝脏代谢(血浆清除率550-680毫升/分钟)。相 对血浆α半衰期(T1/2)4-5min。这意味着20min后,血浆中本品的含量不到 最初值的10%。周边室的残留量,其β半衰期约为40min。
22
第三代溶栓药物-瑞替普酶
23
药理作用 及机制
可以使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为有活性的纤溶蛋白溶解酶,以降解血栓中的纤维 蛋白,发挥溶栓作用。
剂量增加时瑞替普酶的血浆活性浓度增加并呈单指数方式下降,t1/2为11-16min。 在较高剂量,血浆中瑞替普酶的抗原浓度降低呈一双指数方式,较其活性的减低需 更长的时间。总之瑞替普酶的药代动力学似乎与受试者的疾病情况无关。
第二代溶栓药物-阿替普酶
19
禁忌症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时的补充禁忌症:有脑卒中史。(过去6个月中有缺血性脑卒中 或TIA的病史,3小时内发生的缺血性脑卒中除外) 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的补充禁忌症: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发作已超过3小时尚未开始静脉滴注 治疗或无法确知症状发作时间;开始静脉滴注治疗前神经学指征不足或症状迅速改善;48小时内曾 使用肝素且凝血酶原时间高于实验室正常值上限;有脑卒中史并伴有糖尿病;近3个月内有脑卒中 发作;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收缩压高于185mmHg或舒张压高于110mmHg,或需要强 力(静脉内用药)治疗手段以控制血压;血糖低于2.8mmol/L或高于22.2mmol/L。 儿童及老年患者用药:不适用于18岁以下及80岁以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
影响后循环脑梗死发作的血液生化指标因素分析

系统医学 2023 年 9 月第 8 卷第 18期影响后循环脑梗死发作的血液生化指标因素分析杨颖1,罗敏21.北京水利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36;2.北京水利医院内科,北京100036[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后循环脑梗死发作的血液生化指标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3年6月北京水利医院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是否存在后循环缺血分为两组,一组为循环缺血组20例,一组为非后循环缺血组20例。
针对影响后循环缺血发生的生化结果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为影响后循环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为影响后循环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19,2.446,3.868,P<0.05)。
结论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是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及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后循环;脑梗死[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09(b)-0107-04 Analysis of Blood Biochem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Onset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YANG Ying1, LUO Min21.Department of Neurology, Beijing Shuili Hospital, Beijing, 100036 China;2.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Bei⁃jing Shuili Hospital, Beijing, 100036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blood biochem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onset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Beijing Shuili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9 to June 2023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incidence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There were 20 cases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in one group and 20 cases with out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in the other group.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biochemical outcome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Results Uni⁃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evel,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level and homocysteine level were the risk factors affecting the occurrence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elevat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d homocysteine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OR=2.819, 2.446 , 3.868, P<0.05). Conclusion Elevated levels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homocysteine and HBA1c were associated and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ostcirculating cerebral infarc⁃tion.[Key words]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Homocystein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Post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脑血管系统主要由椎基底动脉与颈内动脉系统双重供血,其中椎动脉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组成椎基底动脉系统,即临床上所称后循环,区别于颈内动脉系统所构成的前循环[1]。
急性脑梗死行脑动脉介入溶栓手术的疗效及NIHSS评分影响

急性脑梗死行脑动脉介入溶栓手术的疗效及 NIHSS评分影响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脑动脉介入溶栓手术;疗效急性脑梗死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发生率高、病程进展快等特点,若患者未及时接受治疗,可对其产生严重、不可逆的损伤,同时对于患者身心健康、生存率造成严重威胁,故该疾病存在较大危急性,需要实施有效救治。
溶栓治疗为临床改善患者疾病症状、挽救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均可有效疏通闭塞血管,恢复脑血流,改善脑组织缺氧、缺血情况。
动脉介入溶栓术以全脑数字剪影血管造影图像技术为基础,可明确判断脑梗死部位,同时通过Seldinger技术进行动脉内溶栓[1]。
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方式选择医院神经内科诊疗的88例患者实施分析,重点评价了脑动脉介入溶栓手术对于患者的影响,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开始至结束日期为2020年8月~2021年8月,研究主体为医院诊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研究分组方式为奇偶法,其中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剩余4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
研究组年龄区间是53~79岁,均值(66.05±5.22)岁;男女比例24:20。
对照组年龄区间是54~78岁,均值(66.03±5.29)岁;男女比例是25:19。
通过SPSS23.0软件分析基线资料,确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密切监护生命体征,必要时予以机械通气,保证呼吸通畅。
对照组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将100万U尿激酶(H20033052;广东建信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加入150ml氯化钠(0.9%)溶液中静滴,控制静滴时间在30min以内。
研究组应用脑动脉介入溶栓手术进行治疗,经右侧股动脉实施Seldinger法进行穿刺,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定梗死病灶部位,于开口部位放置微导管,对于无堵塞的血管,在相应供血动脉部位静滴50U尿激酶+60ml氯化钠(0.9%),间隔10min后待血管再通后停止治疗。
急性脑梗死溶栓取栓后早期使用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2234・Mod Diagn Treat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Jul30(13)急性脑梗死溶栓取栓后早期使用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郑建新,王洵,王丹杰(河南省潔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河南潔河462300)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取栓后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需使用符合静脉溶栓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0例。
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术后处理,观察组术后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05);溶栓取栓后24h、7d、14d两组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梗死、HT(出血性转化)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o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溶栓取栓后,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溶栓取栓;术后早期;抗血小板药物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8174(20⑼13-2234-02急性脑梗死是临床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指的是脑部血液供应突然中断后导致的脑部组织坏死。
一般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是因为供应脑部的血液循环障碍或是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或是血栓形成,导致动脉管腔出现闭塞、狭窄⑴。
在临床发病时患者会突发肢体麻木和失语,这些症状的出现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均造成较大影响,甚至可能会威胁其生命。
当前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时,常见的方法为溶栓手术位⑶。
但在溶栓取栓后的治疗方法并不统一。
本研究分析了急性脑梗死溶栓取栓后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
溶栓总结1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张晓莺郭淼唐玉贞肖艳韩玺河缺血性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唯一得到批准并确切有效的急性期治疗方法,已成为各国指南中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是发病3h内狭小的时间窗使绝大多数患者无缘接受此治疗,尤其是我们新疆地区。
我们自2005年建立卒中库至今,缺血性卒中发病后2h就医者仅占10.7%,加上院内延搁,能够在3h内溶栓者微乎其微。
参考ECASS3研究『1』,结合临床实践,我科逐渐将rt-PA 静脉溶栓时间窗扩大至4h内。
现将rt-PA静脉溶栓的31例患者有关资料和一些溶栓体会报道如下,并与相匹配的非溶栓患者进行3月、6月预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前瞻性登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2006年5月~2009年5月神经内科连续入院的所有发病1月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脑卒中诊断根据WHO标准结合CT或MRI检查,排除非血管性疾病和出血性卒中。
此库中rt-PA静脉溶栓病例共31人,剔除1例发病4小时50分开始溶栓和两例基底动脉闭塞者(NIHSS评分36分),另外剔除1例年龄85岁患者。
溶栓组共27人,年龄32-81 岁,平均(63±14.8)。
男19人,女8人。
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6例,房颤2例,口服避孕药1例。
入院NIHSS评分,4-23分(11.96±6.13)。
对照组: 按照与溶栓组年龄相差不超过3岁,相关危险因素一致,入院NIHSS评分相差不超过1分选择本库中急性脑梗死病例进行1:1配对分析。
1.1.1溶栓组病例入选标准 (1)年龄18-81岁;发病4h以内;(2)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4-23分;(3)头颅CT排除出血性卒中;(4)三个月内无脑卒中和手术史;(5)患者和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1.1.2溶栓组病例排除标准(1)各种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2) CT显示已经具有明显的占位效应及中线移位;(3)血压≥180/110mmHg;血糖<2.7mmol/L 或>22.2mmol/L;(4)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5)既往有出血性卒中,发病前2周有消化道和泌尿系出血;(6)应用抗凝剂和卒中发作前48h内应用肝素者;(7)卒中发作伴癫痫病;(8)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急诊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 . 州市第二人 民医院神经 内科 , 1扬 江苏 扬州
苇
2 50 ;. 2 02 2 扬州市第一人 民医院神经 内科 )
【 摘要 】 目的: 评估急诊选择性动脉内溶栓( t —rrl r bliIT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ir a i o os, ) na t at m vsA e h 探讨影响治疗时间窗
pra c azt njsat i uinw s 4 3 ( /4)9css TMImpoe rm0~1 o at l a l ai ut e n s a 6 . % 9 1 . ae’ I i rvdf i rn i o e rf o f o 2~3o te 7ess(7 8 )h dipoe I S ; t 。fhm, ae 7 . % a rvdN H S m I eo e ai t, hc e o c ai td ol 1cs 2 % )hdipoe I S , aede , c8shdte¥l I S f rA .I H nt t r pt nsw i w r nt a la ,ny ae(0 h h 5 e h e e r n ze a m rv N H S 1c id3 8e a d s h a eN H Sae T C n t I
和疗效 的因素 。方法 :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在 C 1 T检查 、 I MR +MR A及血管造影基础上接受超选择性动脉 溶栓治疗 , 中在 6 其 h以内溶栓 1 1 例, 3 6~1h溶栓 3例。统计各 患者 的侧支循环 、I 分 级及 N H S评分情况 。结果 : TM1 IS 脑血管造影发现 8例患者存在较好侧支循环 ; 溶栓后 患者 血管再通率 为6 . %( /4) TM1 4 3 9 1 ,I 分级达 2—3级 ; 9例成功再通患者中 , (7 8 神经功能显著恢复 , 7例 7 . %) 1例再次大面积梗死 ; 5例未再通患 者中 , 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 , 3例 死亡 1 , 1例( 0 ) 例 仅 2 % 神经功能恢复 良好。1 4例患者 中出现症状性颅 内出血 l例。结论 : 急诊动脉溶 栓有 效且安全可行 , 可根据 MR +MR I A检查后的评价适 当放 宽溶栓 的时间窗 。溶栓前侧支循环、 是否再通 与预后密切相关 。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新进展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新进展摘要: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的特点,不同的发病时期,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其中,急性脑梗死是一种非常严重且危险的疾病,在患者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甚至死亡。
所以,科学评估患者病情,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鉴于此,本文以综述视角,就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新进展进行了探讨,主要从溶栓治疗、血管内治疗、降纤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脑保护治疗、改善侧支循环治疗、外科治疗及其他治疗等九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力图在本文的综述分析帮助下,能够为临床医师如何选择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提供帮助。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法;最近进展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行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多见于老年人。
随着中国步入老年化社会,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急性脑梗塞发生后,血管内形成的栓子及缺血缺氧的脑组织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病情逐渐恶化,神经系统的临床症状会越来越严重[1],科学评估患者病情,实施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2]。
所以,临床医师了解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新进展是非常必要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后给予科学的治疗方案,增加抢救的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及死亡率。
1溶栓治疗1.1“时间窗”治疗急性脑梗死发病后会引起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的脑神经功能缺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时间窗内给予血管再通治疗,因此,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有效的治疗,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脑卒中中心的发展,为更多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赢得了时间,保障了生命。
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在为患者实施溶栓治疗时应该科学地选择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才能保障治疗的有效性,改善临床症状[3]。
通过相关研究分析探讨得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6h内为最佳溶栓治疗时间[4],超过6小时后恢复血流,可引起再灌注损伤、继发出血和脑水肿。
溶栓问题讨论

溶栓治疗讨论溶栓治疗是目前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恢复血流的重要措施。
目前认为,有效地抢救半暗带组织的时间窗为6h内【3】。
动脉溶栓使溶栓药物直接抵达血栓局部,理论上血管再通率应高于静脉溶栓,且出血风险降低,但是其益处可能被溶栓启动时间的延迟所抵消【2】。
一项随机双盲对照实验(n=121)显示,对发病后6h内重症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动脉运用重组尿激酶原,治疗组90天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和血管再通率均优于对照组【4】。
但是依据我国的国情只有极少数患者可以在时间窗内到达有条件的医院,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
最新的Meta分析显示,时间窗内动脉溶栓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5】,前循环大动脉的闭塞致死率、致残率极高,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适当的放宽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采用价廉的尿激酶(urokinase,UK)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在我国有现实的意义。
尽管溶栓时间窗的确立是基于对缺血半暗带的理解【1】,半暗带是否存在与侧支循环好坏及代谢有关【6】。
因此,治疗时间窗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些患者,虽在时间窗内(即使3 h内),但缺血半暗带近于消失(DWI=PWI),CT有早期改变以及末端血管闭塞,此时缺血损伤可能已经很严重,溶栓无效并且会增加出血风险;而有些病人,虽已超过时间窗,仍存在可挽救的缺血半暗带【7】。
本组病例是在CT排除脑出血及明显梗塞灶的情况下,经DSA 证实存在前循环大动脉闭塞,选用UK进行溶栓治疗,溶栓的目标为用最低剂量的药物达到血管部分再通的目的。
结果表明,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9h内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出院前Barthel指数、修订Rankin量表评分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对心源栓塞性卒中的7例患者,4例死亡(TICI 3级1例,TICI 0~1例),死亡率极高,存活的3位患者,2例TICI分级0~1 级,1例TICI分级3级,出院前Barthel 指数、修订Rankin量表评分均提示存在中重度残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组织化学改变的敏感而导致的干扰,提高了空问分辨率,从而可
清 晰显示 软骨 、韧 带 、关节囊 及 关节积 液 ,对关节 软骨 损伤 、关 节 积 液等病 变 的诊断 具有 其他 影像 学检查 无法 比拟 的价 值 。MR I 检 查 具 有灵 活 、方 便 、成像 清 晰的优 点 ,因此核 磁共 振检查 已经成为 临 床上 一种重要 的检查手段 。 MR 对 骨 质损 伤 的诊 断 价值 :骨质 损伤 包 括骨 挫 伤和 隐 匿性 骨
折 ,其 中骨 挫伤MR图像 上可 以清楚地显 示早期及 轻微 的组织水肿 ,
[ 6 】 余跃忠, 朱蓉蓉, 哈若水, 等. 低场MR 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价值[ J ] .
宁夏 医学杂 志 , 2 0 0 7 , 2 9 ( 1 0 ) : 8 9 5 . 【 7 ] 梁治 平 , 曾旭 文, 钟 敏之 , 等. 专用 四肢 关节 低场MR 在胫 骨结 节骨 软骨 炎 中的应 用[ J ] . 中国骨与 关节 损伤 杂志 , 2 0 0 9 , 2 4 ( 8 ) : 7 3 2 . [ 8 ] 宋 玉萍 . 低场 MR I R  ̄ 膝关 节骨 挫伤 的 临床应 用价 值 [ J ] . 医学 理论
后韧带 挫伤6 例 ,膝关节 周围软 组织挫伤 1 4 例 ;同侧骨挫 伤2 1 例 ,对 侧骨 挫伤 1 6 例 。 隐匿性骨 折2 8 例 ,疲劳 骨折3 例 ,衰 竭骨折 2 例 ,隐 性创伤 骨折 1 5 例 ,隐性骨 内骨折8 例 ,这些 骨折 的MR I 影像表 现形态 各异 ,但是信号特 点明确 ,容易 辨别 。经过MR I 检查后有 6 2 例患者确 诊 ,其准确率高达9 5 . 4 8 %,3 例没有诊断对 ,其 中1 例阴性创伤骨 折 , 2 例膝 关节周围软组织挫伤。 2 . 2随访情况 6 5 例患者在 确诊病 情并进 行治疗 后随访 ,随访 时间为3 个月 。所 有患者在 出院后1 个月和3 个 月时进行患部 的复查 。第一次复查 ,5 8 例 患者的损伤 范围缩小 ,4 例 完全康复 ,还有3 例 患者的病情 加剧 ,创伤 部位范 围增 加。第二次复查 ,6 4 例患者基 本痊愈 ,只有一例 患者 因为 在恢 复期 间二 次受伤 ,所 以延迟 了康 复时 间,该名患者 在6 个 月后康
1 5 0 ・临床研究 ・
3 7 例 ,其 中胫骨 外侧 平 台挫伤 8 例 ,右膝 外侧半 月板变 性9 例 ,膝前
J a n u a  ̄2 0 1 3 , V o 1 . 1 1 , N o . 3 国皿
呈片状 中高 信号 ,与骨髓 脂肪 高信号 区不易 分辨 ;S T I R 表现 以脂肪 抑制 序列 ,骨髓 内可见 片状 、网格状 高信 号 ,病灶 边缘 为清 晰的 高 信号 。隐匿性骨 折多数 是 由于 钝伤或轻微 的外伤 所致 ,其MR 表现 为 T WI 序列上 可见线状、条状 、紊乱低信号 ,且 信号 强度不均匀 ;T 2 wI 序列 为高低不平 的混杂 信号 ,部分低信 号周围可见 高信号水肿改 变 ;
复 。患者进行MR j 检查指标均正常。 3讨 论
s T l R 序列图像上可见病灶呈显著的高信号 ,与信号被抑制的临近正常
骨髓 形成鲜 明的对 比。本组患 者中经MR I 检查后有3 5 例 骨挫伤 ,诊断
率为9 4 . 5 9 %,2 7 例隐匿性骨折,诊断率为9 6 . 4 3 %,其总的诊断率高达
骨挫 伤是 指 由于直 接或 间接 的暴 力创 伤导致 骨松 质 内局部 性水 肿 、 出血 ,病 理 变化 是骨小 梁断 裂和 骨髓 内水肿 。其 主要 的临床 表 现 为损 伤部 位的 肿胀 、压迫 和疼 痛 。隐匿性 骨折 也称 微骨折 是骨 小 梁断 裂和伴 发 的骨 内出血及 水肿 ,多 见于 膝部骨 端 关节面 下 ,在 临 床 上极 为常 见 。由于 患者病 变 比较轻微 ,所 以常 规的x线检查 和C T 检 查 都难 以显示 ,很 容易 造成误 诊 或漏诊 ,贻误 治疗 的 时机 ,给患 者 带 来不 必要 的痛苦 及后 遗症 。核磁 共振 ( MR I )是 公认 的检 侧骨 髓 水 肿最 敏感 的成像 技术 ,因为MR I 属于 化学 成像方 法 ,所 以对人 体组 织 内水的 变化 很敏感 。低 场MR I 降低 了血 管 、脂 肪 、运 动及局
[ 3 ] 顾基伟, 戚乐, 陈小启, 等. 低场MR 在膝关节外伤 中的诊值价值探
讨[ J 】 . 杭 州师 范学 院学 报( 医学 版) , 2 0 0 8 , 2 8 ( 2 ) : 7 5 . [ 4 】 曹林 德 , 彭 俊 玲. 低 场MR 不 同序 列对 踝 关 节 隐性 骨折 3 5 例诊 断 分 析[ J ] . 中国误诊 学杂 志, 2 0 0 9 , 9 ( 7 ) : 1 6 8 4 . [ 5 】 张振 勇 . 低 场MR 对 膝 关节 急性 前 交 叉韧 带 损 伤 的诊 断 及分 级 价值[ J ] . 中国社 区 医师・ 医学 专业 , 2 0 1 0 , 1 2 ( 2 5 4 ) : 1 5 8 .
9 5 . 4 8 %,有效的提高 了疾病的诊断率 ,使 患者可 以尽早 的进行 治疗 , 从而提高了患者的康复速度 。 综 上所述 ,对于骨 挫伤和 隐匿性 骨折 ,使 用MR 检查 能够 通过多 层面 、多序 列的成像 ,提 高检测的灵敏度 与准确度 ,清楚的显示创伤 部位 的组 织变化 以及病程 ,从而很好地避免 了漏诊和误 诊的发生 ,为 医生提供 了大量 丰富准确的医学信息 ,从而帮助 医生采取更好 的方 法 治疗疾病 ,并且 提高了患者, 白民学, 张兴雨 , 等. 低场MR 梯度 回波 序 列在 膝关 节骨 挫
伤 中的应用[ J ] . 实用医技杂志, 2 0 0 7 , 1 4 ( 3 1 ) : 4 2 6 8 .
[ 2 ] 金 贞花 , 郑晓 媛, 李燕. 1 氐 场强 MR I 在膝 关节 骨挫 伤 的诊 断及临 床 意义 [ J ] . 中国当代 医药 影像 与介入 , 2 0 0 9 , 1 6 ( 1 8 ) : 6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