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rtPA)

1
血管再开通
通过血管再开通的情况来判断治疗的有效性,如血管造影或颅脑CT检查。
2
神经功能改善
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如NIHSS评分的下降程度。
3
生活质量
关注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如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的恢复。
rtPA溶栓的并发症和风险提示
颅内出血
rtPA溶栓治疗可能增加颅内出血 的风险,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 和出血症状。
rtPA溶栓治疗的原理
rtPA溶栓治疗是通过将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注射入血管,促使血栓溶解,从而恢复脑血流, 减轻脑梗塞区的缺血和缺氧病变。
rtPA溶栓的适应症
1 时间窗为内
2 神经功能受损
rtPA溶栓治疗适用于发病 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患 者,通常为发病3小时内。
患者需符合特定的神经功 能受损评分标准,如国际 卒中量表 (NIHSS)。
rtPA溶栓的治疗注意事项
严密监测
rtPA溶栓治疗期间需要严密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抗凝治疗
溶栓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抗凝 治疗以预防再梗死,但需注意 出血的风险。
康复与护理
溶栓后的康复与护理至关重要, 包括早期康复训练、合理饮食 和症状管理。
rtPA溶栓的疗效评估
过敏反应
个别患者对rtPA溶栓治疗可能出 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 难等。
神经功能பைடு நூலகம்化
部分患者在溶栓治疗后可能出现 神经功能恶化的情况,如脑水肿 或脑内血肿的扩大。
3 实施条件达标
rtPA溶栓治疗需要在特定 的医院设施和专业医生的 监护下进行。
rtPA溶栓的禁忌症
1 出血风险高
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

治疗时间窗短,需要尽早诊断和治疗。
静脉溶栓治疗的注意事项
1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及 时发现异常。
2 出血风险评估
全面评估患者可能出血的风险,避免溶栓治 疗后出血。
3 禁用禁忌病史
仔细排除符合禁忌病史的患者,避免不良后 果的发生。
4 多学科团队合作
以多学科的方式进行治疗与护理,提高治疗 效果。
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 疗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静脉溶栓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帮助恢复供血,保护脑细胞。
急性脑梗死的适应症
早期治疗
尽早施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 者的预后。
无禁忌病史
患者需排除有禁忌病史,如严重高血压、出血 倾向等。
合适的梗死范围
只有符合一定范围内的梗死才能进行静脉溶栓 治疗。
有效的时间窗
静脉溶栓治疗需在确保安全性的情况下,尽可 能在有效时间窗内进行。
静脉溶栓的原理
血栓溶解
静脉溶栓药物通过促进纤溶系 统活化,直接溶解血栓。
血液循环恢复
溶解血栓后,血液循环将恢复 至脑组织,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脑损伤预防
早期溶栓可减轻脑梗死颅内高 压、水肿等的损害,预防并发 症。
栓 再形成。
康复训练
积极进行功能性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 复日常生活能力。
阿替普酶
常用静脉溶栓药物,通过激活纤 溶酶原溶酶系统,溶解血栓。
替咪替酶
与阿替普酶类似,具有更长的半 衰期,溶栓效果更持久。
瑞替普酶
稳定性更好,能够更快地恢复脑 血流,减少梗死体积。
静脉溶栓治疗的优势与劣势
1 优势
快速恢复脑血流,减少神经功能缺失。
急性脑梗死_6h以内_静脉溶栓治疗

摘 要: 目的 评价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凡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接受尿 激酶 50 万U~ 150 万U 溶于生理盐水 100~ 200m l 内, 30m in 内滴完。随后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醣酐 500m l 每日 1 次共 10d。溶栓后 24h 加用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 300m g 每日 1 次共 10d, 然后改为 100m g 每日 1 次共 80d。神经功 能缺损评价采用欧洲卒中量表 (ESS) , 并记录在下列时间点: 溶栓前, 溶栓后 2h、24h、3d、7d、14d、30d 和 90d。 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者共 409 例。尿激酶平均用量为 131 万U 。溶栓后 ESS 分值增加迅速, 溶栓后 24h 有 87. 53% 的患 者 ESS 分值增加≥10 分。 溶栓后 90d 有 46. 6% 的患者 ESS 分值达到≥95 分。 本组发生非症状性脑出血共 19 例 (4. 64% ) , 发生症状性脑出血 16 例 (3. 91% )。 死亡率为 12. 22% (50 409) , 其中 6. 35% (26 409) 死于大面积脑梗 死, 1. 90% (8 409) 死于脑实质内出血。结论 提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6h 以内) 是有效的, 如严格掌 握时间窗及适应证, 该疗法相对比较安全, 并为第二阶段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打下基础。
150 万 U 溶 于 100~ 200m l 生 理 盐 水 静 脉 滴 注,
30m in 内滴完。以后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 500m l 每日 1 次共 10d 作为基础治疗。 溶栓后 24h 口服水 溶 阿 司 匹 林 300m g 每 日 1 次 共 10d, 以 后 改 为 100m g 每日 1 次共 80d。
CT指导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

【 关键词 】 C T扫描 ; 急性脑梗死 ; 静脉溶栓治疗
【 中图分类号】 R 733 4.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0 (02 0- 3- 04 512 1)5 88 3 0 0 0
, U
I ta e o s t r mb ltc t e a y i a e  ̄ wih a u ec r b a n a ci n u d r CT u d n e C N 一 nrvn u o h oy i h r p n p O n t c t e e r l f r t n e i o g i a c . HE Xi
mo y a e n d i r v h u ly o l ai n . d n mi ,a mp o e te q a t fl e o p t t i f f es
【 e od 】 C a; ct cr r fco ;n aeosh m o t e p K yw rs TSn au e b ln r i ir nu r blit r y C e e ai a tn tv t o ye h a
・
8 8・ 3
四川 医学 2 1 年 5 o2 月第 3 卷 ( 5 ) S ha e cl or l 02 V1 3 N . 3 第 期 i unM d a Jun , 1 ,o 3 , o 5 c i a2 .
论 著
C T指 导下 急 性脑 梗 死患 者 的静脉 溶 栓治 疗
陈锡 阳 , 吴有林 , 陈镜 宇
组 惠者治疗后神 经功能缺损评分 明显低 于对照组( 0 0 ) P< . 。研 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明显 高于对照组 , 5 数据经统计 学 比较 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O 0 o结论 P< . 5 C T指导 下行尿激酶静脉 溶栓 治疗急性 脑梗死 具有较好 疗效, 可有 效改善 患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科普知识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科普知识急性脑梗塞是指由脑供血突然中断引起的脑组织坏死。
它通常由动脉供血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引起,这些动脉缩小甚至闭塞管腔,导致局灶性急性脑缺血。
在神经病学的临床科室,脑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也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杀手。
脑梗塞可在任何年龄发生,50-70岁年龄组的大多数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但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变小。
大多数急性脑梗塞发病迅速,无明显前驱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或意识模糊,肢体偏瘫,失语等,大面积脑栓塞可引起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最严重可引起脑瘫和昏迷,死亡和后遗症的发生率极高。
脑梗塞治疗是与时间赛跑。
从开始到溶栓开始的患者的“时间窗”原则上不应超过4.5小时。
在这段时间,急性突发性脑梗塞不能用“静脉溶栓”治疗。
临床上,由于各种因素的延误,相当多的患者失去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是死亡。
目前,认为应该用动静脉溶栓积极治疗脑梗塞的早期阶段(在发病后4.5小时内提到)。
对于患者及其家属,在症状出现后,需要尽快去溶栓治疗的医院。
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溶栓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溶栓治疗,以节省时间。
静脉溶栓治疗作为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治疗方法,需要我们大家对其有一定的了解,以更好的配合医生治疗,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来看看关于静脉溶栓治疗的科普知识:1、目前用于静脉溶栓的药物有哪些?(1)阿替普酶:即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简称rt-PA,是目前国内外唯一被证明可改善脑组织缺血再灌注的药物,最早用于发病3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现已被批准用于发病4.5小时内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
(2)尿激酶: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溶栓药物,初步研究显示对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但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替奈普酶:被批准用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且不伴有颅内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与阿替普酶相似,但不优于阿替普酶。
2、西药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出血,发生率达12%~45%,出血与用药剂量、用药方式和用药时间有关。
脑梗死静脉溶栓流程

X X X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规范一、医疗流程(一)、神经科医生初步检查临床初步确认脑卒中,送往急诊CT,示未见脑出血,进行溶栓适应症及禁忌症表格的填写。
如患者家属有溶栓意愿,通知护理人员准备溶栓,启动溶栓流程。
(二)、急查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肾功、凝血功能、D-二聚体,行心电图检查,进行NIHSS评分、HAT评分、格拉斯哥评分。
(三)、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或家属了解溶栓治疗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急性期治疗药物,是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标准治疗。
每治疗100例约32例获益,3例出现出血,或溶栓治疗使患者获益的可能是受害的可能的10倍,但单个个体溶栓治疗的获益尚不能准确的预测。
治疗越早,利弊比越好,要求患者家属尽快做出决定(每分钟死亡190万个神经元细胞)。
(四)、让患者家属签署静脉溶栓知情同意书。
如患者或家属拒绝溶栓,签署拒绝溶栓协议书。
(五)、根据患者体重算出阿替普酶剂量,按照Kg计算。
(六)、核对患者所有检查及化验报告、确认血压值、血糖值是否适合溶栓。
若血糖高,静脉应用胰岛素尽快将血糖水平控制在8mmol/L以下。
溶栓过程中或溶栓后——维持血压低于180/105mmHg。
如果发现2次或持续性收缩压大于185 mmHg或舒张压大于大于110 mmHg(血压检查间隔至少10分钟),则给予乌拉地尔25mg缓慢静注。
如果血压仍大于185/110 mmHg,可重复给药(至少间隔5分钟)。
最大总剂量不超过50mg。
在静脉注射后,为维持其降压效果,可持续静脉点滴。
液体按以下方法配置:通常将250mg 乌拉地尔加入静脉输液中,如用输液泵,将20ml注射液(=100mg乌拉地尔)加入输液泵中,再稀释至50ml。
静脉输液的最大药物浓度是4mg/ml乌拉地尔,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血压酌情调整。
初始输液速度可达2mg/分,维持给药速度为9mg/小时。
(七)、抽出溶栓总剂量10%的阿替普酶在1分钟内静推,其余药物在1小时内静脉泵入完毕。
最新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一、动、静脉溶栓总适应症1、急性脑梗死;2、发病4.5h内(选择全身静脉内溶栓),发病在4.5h-6h以内者(如怀疑为进展性卒中可延至12h,基底动脉血栓可延至48h)选择动脉内局部介入溶栓;3、年龄18-80岁;4、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在一个小时以上,且比较严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7~22分);如有明显瘫痪等神经定位体征者肌力低于IV级。
5、无明显意识障碍,神志不应差于嗜睡。
但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有意识障碍者,也可采用溶栓治疗。
6、脑CT无脑出血,未见明显的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病灶。
或血管造影证实颅内血栓及部位。
7、家属同意。
且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动、静脉溶栓总禁忌症:1、年龄>80岁;2、血压>200/120mmHg;经治疗后,血压能降低到160/90mmHg左右者除外。
2、活动性内出血、颅内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近期发生脑出血者;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近两周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
3、神经系统症状核体征轻微(如肌力≤Ⅳ级)或病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者(如TIA);4、口服抗凝药或出血素质者(INR>1.5,血小板计数<100,000/mm3 );5、严重心、肝、肾等实质脏器疾病。
三、动、静脉溶栓总体流程有局灶定位体征患者生化检查(血糖、出凝血全套、血常规、急诊九项、肌钙蛋白)头部CT低密度影或正常高密度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4.5h以内 4.5h以内6h以内静脉溶栓常规治疗动脉溶栓(无禁忌症)(有禁忌症)(无禁忌症)动脉介入溶栓流程术前处理签署同意书、商讨溶栓药(尿激酶、爱通立)、通知介入室相关人员到位术前准备术前备药术前用药(备腹股沟区皮肤(尼莫通NS250ml+胞二磷胆碱0.5套尿套或停留尿管介入室已备有尿激酶NS20ml+地塞米松5mg 碘试、左下肢留置如rtPA则需取药)针、静脉推注泵)立即通知介入室、尽快送介入室术后处理24小时内绝对卧床24h,24h后复查CT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测颅规、NIHSS评分q1hX624小时后观察足背动脉q1hX6阿司匹林300mg/d,共10天观察穿刺口有无活动性出血以后改为维持量50~150mg/d。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障碍 ;4 瘫痪肢体肌力在 Ⅲ级 以下 ;5 无溶栓 治疗 禁忌症 ;6 () () () 患者或家属签署溶栓治疗 知情 同意书。6 l例患者均于溶栓前、 后
ll , 检 查 , 脉 溶栓 治疗 后 , 例 完 全再 通 ,例 部 分再 2 I 珩 ℃D 经静 有4 7 通 ,例 无 再 通 。 栓 治 疗 中 、 无 致 命 性再 灌 注 脑 损 伤或 脑 出血 5 溶 后
血。 本组 病 例发 现 消化 道 出血 1 , 例 由于 发现 及 时 , 速 应用 止 血 、 迅 止酸 药 物 , 出血很 快 被控 制 。
适应症和禁忌症。
工作单位:7 30 内乡 河南省 内乡县人民医院 445 收稿 日期:0 i 0' 2 2 1一 4 2
2 . 严密观察意识、 L 12 3 瞳孑 及肢体活动
2 . 溶 栓 药 物 用 药 时 间 因 尿 激 酶半 衰期 为 1— 6 it 如 果 .2 2 0 1r n , a q
输入过慢会降低疗效。根据医嘱将尿激酶 10 溶于生理盐水 5万u
lO l , 要 求3 mn Om 中 按 0 i内滴完 。
2 溶栓 后 的护 理 . 3
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出血性转化是早期溶栓
治疗 的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 , 出血转 型率为 1%~ 0 。 0 3 % 警惕再灌
如 血 常规 、出凝 血 时 间 、
维蛋白和纤维蛋 白酶原 , 全身处于高度纤溶状 态, 使 各器官系统
限制探视 , 减少对患者的不 良刺激。 备齐各种抢救器材和药 品。
21 溶 栓前 正 确 采集 并 检测 血 标 本 .2 .
均有 出血倾 向, 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 , 必须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卒中的鉴别诊断要点
疾病
表现
心因性疾病
没有脑神经异常,神经学表现不符合血管分布,查体不 符
痫性发作
痫性发作史,有目击的痫性发作, 发作后期
低血糖
糖尿病史, 血糖低, 意识水平下降
有 先 兆 的 偏 头 痛 类似事件的病史, 前驱先兆,头痛
(复杂性偏头痛)
卒中后若病情稳定,血压持续≥140mmHg/90mmHg,无禁忌证,可于起病数天后恢复使 用发病前服用的降压药物或开始启动降压治疗
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和处理原因,必要时可采用扩容升压措施
急性期治疗-一般处理
✓ 高血糖的处理: 血糖超过10mmol/L可给予胰岛素降血糖 血糖应控制在:7.7-10mmol/L ✓ 低血糖的处理: 血糖低于3.3mmol/L,可给予10%-20%的葡萄
以上(脑CT或MRI无责任病灶时) ➢ 排除其他疾病 ➢ 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
诊断流程(五步)
是否为脑卒中?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变 是否为缺血性脑卒中?进行脑CT/MRI检查排
除出血性脑卒中 卒中严重程度?可参考NIHSS量表评分判断 能否进行溶栓治疗?核对适应症和禁忌证 病因分型?参考TOAST标准,结合病史、实
ECT,TT或恰当的Xa活性测等) 血糖<2.7mmol/L; CT提示多脑叶梗死(低密度影>1/3大脑半球)
静脉溶栓-相对禁忌证(3h内)
rt-PA的使用方法为:0.9mg/kg(最大剂量 为90mg)静脉滴注,维持1个小时,其中10%在1 分钟内静脉推注,用药期间及用药24小时内应严 密监护患者(Ⅰ级推荐,A级证据)
静脉溶栓-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发病6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不能使用rt-PA可
考虑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应根据适应证严格选择病人。 使用方法: 尿激酶 100~150万IU,溶于生理盐水 100~200ml,持续静脉滴注30分钟,用药期间严密监护患 者(Ⅱ级推荐,B级证据) 不推荐在临床试验以外使用其他溶栓药物(Ⅰ级推荐,C级 证据) 溶栓患者的抗血小板或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者, 应推迟到溶栓24h后开始(Ⅰ级推荐,B级证据)
势
死 亡 率
(
‰ )2003-2010年城乡地区脑血管病死亡粗率变化趋势比较
2012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农村地区卒中患病 率及死亡粗率远高于城市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 急急性性缺血脑性梗脑卒死中诊的诊断断与标准评(2估014版):
➢ 急性起病 ➢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 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不限(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时),症状体征持续24小时
发病9小时以上
•一般处理 •系统评价病人 •病因诊断和发病机制诊断 •基于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和二 级预防 •康复
静脉溶栓-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3小时内(Ⅰ级推荐,
A级证据)和 3-4.5小时(Ⅰ级推荐,B级证据)的患 者,应根据适应证和禁忌证严格筛选患者,尽快 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
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其他原因造成 的卒中)
腰背痛和颈部疼痛
缺血性心脏病
COPD
按年龄调整后的DALY(/100,000)
2101.5 1494.1 1242.5 1190.6
GBD:全球疾病负担、伤害及危险因
县级医院提脑卒中临床诊疗质量刻不容缓!
患 病 率 ( ‰ ) 1993-2008年中国城乡脑血管病患病率变化趋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治疗
GBD2010研究提示: 卒中是我国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和致残原因
疾病
死亡原因卒中
缺血性心脏病
COPD
2010年-按年龄调整后的死亡率(/100,000) 126.9 (107.9-135.8) 70.1(57.2-76.0) 70.6(64.0-78.1)
DALY:残疾调整生命年
糖口服或注射治疗
基于发病时间患者分类及其处理
发病3小时内
•一般处理 •判定有无静脉溶栓的适应征和禁 忌征 •无禁忌征:标准静脉溶栓 •有禁忌征:阿司匹林150-
300mg/d
发病3-9小时
•一般处理 •多模式影像学 •判定有无可挽救脑组织(半暗带) •有半暗带:静脉/动脉溶栓/
机械取栓 •无半暗带:阿司匹林150- 300mg/d
最新静脉溶栓的适应症(3h内)
➢ 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 年龄18岁或者以上 ➢ 发病3小时以内 ➢ 签署知情同意书
静脉溶栓-禁忌证(3h内)
近3个月内有较重的头颅外伤或脑梗死; 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近7天内有在不易压迫止源自部位的动脉穿刺; 既往有颅内出血史;
有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近期颅内或椎管内手术; 血压过高:(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活动性内出血 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或其他情况 48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上限); 已口服抗凝剂者,INR>1.7或PT>15秒; 目前正常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各种敏感的实验室检查异常(APTT,INR,血小板数,
高血压脑病
头痛, 谵妄, 血压显著升高, 脑水肿,痫性发作
Wernicke脑病
酗酒史,共济失调,眼肌麻痹,意识模糊
中枢神经系统脓肿 药物滥用史,心内膜炎,医用装置植入伴发热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症状逐渐加重,其他原发性恶性病变,以痫性发作起病
药物中毒
7
锂盐、苯妥英、卡马西平
病因分型
TOAST病因
分型(国际上
使用广泛):5
型 大动脉粥 样硬化型
小动脉闭 塞型
心源性栓 塞型
其他明确 病因型
不明原因型
血压急的性管理期治疗-一般处理
准备溶栓者,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 缺血性脑卒中后24小时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应先处理紧张焦虑、疼痛、恶
心呕吐及颅内压增高等情况。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或 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可予谨慎降压治疗,并严密观察血 压变化,必要时可静脉使用短效药物(如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等),避免血压急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