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世说新语》二则之《陈太丘与友期行》任务驱动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世说新语》二则之《陈太丘与友期行》任务驱动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之《陈太丘与友期行》任务驱动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课文。

2.学会用自己的观点评析文中人物。

3.从故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做一个诚实守信、正直宽容的人。

4.初步体会魏晋之风。

教学重点:学会用自己的观点评析文中人物。

从故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做一个诚实守信、正直宽容的人。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魏晋之风。

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现代著名学者吕叔湘先生曾经评价《世说新语》说:“着墨不多,而一代人物,百年风尚,历历如睹。

"上节课我们通过《咏雪》的学习,感受到了谢道韫的才气。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世说新语》,去领略那个时代的人物风采。

板块一:读准读通读懂1.下面请一位已经预习过的同学为大家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找到陈家家风的两个关键词。

好,哪位同学来读一下?请你。

预习得很好,读得很准确,连“不”这个通假字的读音也读对了。

请大家看下面的注释,不通的是哪个字?对,是否的否,尊君在不?意思就是—一令尊在不在?好,那么关于陈家家风的关键词,你认为是那两个?诶,信、礼。

接下来,我们通过细读课文,感受陈家家风美好而深刻的内涵。

首先,请自由读课文三遍,并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课文,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老师,问同学。

给大家5分钟时间,开始。

好,同学们,故事都读懂了吗?大家都很自信,好样的,那我来考考你们,看看我能不能把你们考倒。

(1)与友期行中的期,什么意思?对,约定,与朋友相约同行。

现在有个词“不期而遇"取的也是这个意思。

(2)我们继续。

相委而去中的去,意思是一一诶,离开,就是说丢下我走了,离开了。

(3)最后一个,这个有点难度。

去后乃至中的乃什么意思?果然,大家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到底是就还是才的意思?到底是离开后才到,还是离开后就到了?对,这里应该取“才”的意思。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08课《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统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08课《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统编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受古今汉语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

3.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敬辞,在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重点难点】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受古今汉语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

3.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敬辞,在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查预习、粗知文1.请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准确、停连恰当、富有节奏、读出情感。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chā)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yì)/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咏雪》译文:《陈太丘与友期行》译文:★任务二:识文体、知出处1.作者名片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

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组织编写了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2.作品介绍《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篇,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鲁迅说它“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 导学案设计 (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 导学案设计 (2)

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友人惭。

6.朗读课文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节奏。

【课文导练】1.朗读课文划出节奏再多读几遍。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 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补充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3.对照注释疏通大意注意翻译以下句子:期日中过中不至。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友人是个怎样的人:5.元方的性格特点:。

【达标检测】1.解释加粗的字。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期日中()③过中不至()④太丘舍()去()⑤去后乃()至⑥元方时年()⑦尊君()在不()⑧相委()而去⑨君与家君()期日中⑩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2.以下说法中是敬辞是谦辞。

1 君2 尊君3 家君4 敝人5 卑职6 陛下7 令尊8 寡人9 足下 10 令郎11 老朽12 犬子13 令堂14 寒舍15 惠顾16 斧正3.翻译句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待君久不至已去。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默写:(1)《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

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

(2)“”和“”是《咏雪》中对“白雪纷纷何所似”所做的两种回答。

【课后练习】1.翻译下面特殊句式的句子。

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判断句: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新人教版

《世说新语》二则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体会文言和现代汉语的不同。

3.感受古人生活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与方正。

4.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并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第一课时《咏雪》自主学习1.补充知识卡片。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以短篇为主。

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

2.先扫码听读,标出朗读停顿,给加点的字注音,再自己朗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内集:儿女:俄而:骤:何所似:差可拟:未若:因:即:大兄: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交代了咏雪的人物、时间、环境;接着叙述咏雪的事件,总共一问二(填数字)答;最后补述,交代兄女的身份。

5.活动:朗读接力赛。

每个小组接力朗读,评选优秀朗读小组。

评选标准:①准确流利,读准字音和停顿;②注意说话语气,读出感情,有感染力。

合作探究一、比较下面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

自己在文中找再找几组并与现代汉语词语比较。

与儿女..讲论文义未若柳絮因.风起雪骤白雪纷纷何所似...?儿女..应孝敬父母事出有因.暴风骤雨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因.地制宜二、文章从一开始就交代了故事背景,即“寒雪”天气,但文章中又丝毫没有“寒雪”天气的凛冽,反而由“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特殊的家庭气氛,请说说这是怎样的一种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倘若你也在现场,你会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呢,请仿照文中的句式写出来?“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优质课导学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优质课导学案_1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课标内容]1、借助注释,通过朗读,把握课文大意,积累并掌握常见的实词、虚词及敬词、谦词。

2、了解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品德。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能用现代文翻译全文,积累并掌握常见的实词、虚词及敬词、谦词。

2、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3.了解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品德。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学习质疑到释疑,积累并掌握常见的实词。

2、通过借助注释,把握课文大意。

3、通过角色朗读感受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角色朗读感受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学中一定要克服学生畏难心理和生疏感,不可败坏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信心。

本课讲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生的兴趣很浓,是一篇很好的文言入门课。

但学习文言文还要“言”“文”兼顾,既要牢牢掌握本课的文言词语,又要在此基础上将文言“文”作为文章来解读体会,深入分析。

所以特设计两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朗读教学贯穿始终。

让学生能轻松说出文章大意,积累并掌握常见的实词、虚词及敬词、谦词。

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了解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品德。

教学重点:1.用现代文翻译全文,掌握常见的敬词、谦词。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敬词、谦词的区分。

课时安排:两课时[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一定会有畏难心理和生疏感,不可败坏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信心。

而我校七年级学生大都来自农民工家庭,因为生活环境的影响,视野不开阔,见识少,胆小,不太善于表达和交流;知识积累相对较少,语文能力相对也较弱。

基于以上分析,我的教学设计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运用音频,ppt课件,图片等方式,声图并茂,让学生轻送走进文言文课堂。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赛课导学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赛课导学案_0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自学中积累重要文言词语;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评价人物,获取情感体验。

3、情感与态度:学习古人坚持原则,直言是非的“方正”品质。

学习重点:积累重要文言词语;品评人物风貌学习难点:评判“元方入门不顾”这一行为。

课前预习:1、朗读并读准字音,初步把握朗读节奏。

2、了解《世说新语》、刘义庆及文中出现的三个人物。

课堂学习:一、聆听老师的故事注:以“方正”篇中辛毗之事导入: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

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

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万方,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

亮遣间谍觇之,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当军门立,军不得出。

”亮曰:“此必辛佐治也。

”虽然司马懿是上司、主将,但是既然司马懿的做法既不符合皇帝的命令,也不符合军情的需要,那他就要毅然以身相阻。

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方正”篇中的另一则故事《陈太丘与友期》,讲的也是不论身份差别,只看行事对错的人。

说明:诸葛亮与三国故事,这个话题应该能够吸引中学生的兴趣。

然后用这个不为人熟知的故事,与《陈太丘与友期》类比,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时,能有意识地从“方正”的角度解释。

二、展示我们的预习1.明确:(1)《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品格。

(2)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好文学。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3)陈太丘、陈元方、“友人”:“太丘”是河南一个地名,陈元方的父亲陈寔曾经是那里的行政长官,所以后人称他为“陈太丘”。

这人为官清廉,家里简陋到连拉车的仆役都没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之《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之《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在新课讲授之后的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这让我感到欣慰。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并不均衡,有的同学显得比较被动。因此,我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多地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让学生们自主思考、交流。从他们的讨论成果来看,大多数同学能够把握文章的核心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语言组织能力有待提高。这一点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1.加强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2.提高课堂互动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古文的现实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尝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们对《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文章产生兴趣。我发现,大多数同学能够迅速投入到课堂讨论中,积极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情况,这说明他们对于诚信、友谊等主题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重对文章中重点词汇、句式以及文化背景的讲解,试图让学生们更好地把握文本。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僻词汇和特殊句式的理解仍存在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7.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动力,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 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 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

8 《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学习目标1.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2.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感受古代少年的方正与聪慧,并汲其精华树立自己的品德。

3.了解古代尊称、谦称相关的文化知识。

学习重难点重点: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难点:感受古代少年的方正与聪慧,感受中华道德文化的魅力。

知识链接陈纪,字元方,东汉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

在《世说新语》里,直接介绍陈元方言行的至少有八条,分布在《德行》《言语》《政事》《方正》《规箴》《夙慧》六门,记载了陈元方和他的家人们的生活.学法指导:同学们在学习这一篇课文时,注意关注中国古代尊称、谦称相关的文化知识,想想自己在古装电视剧中或书籍中看见的古代尊称与谦称有哪些?并思考这些称呼的意义所在。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字词梳理】1.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字词。

期行:日中:相委而去:顾:【常识积累】2.刘义庆,朝宋家。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组织文人编写的。

《咏雪》选自“"篇。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文意梳理】1。

请尝试用自己话讲述该故事。

【文意梳理】2。

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的内容。

故事的起因: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1.文中的元方和友人是怎样的人?请作一个评价。

2.与同学之间讨论,友人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但“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知识能力运用【谦辞敬辞】1。

在古装电视剧中或在书籍中,你一定见过不少谦辞敬辞,它们往往会出现在古代文士的交流中,但有这些词语出现的地方,你总能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士的温文尔雅,感受到华夏礼仪之邦的魅力。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些关于谦辞与敬辞的知识,并根据你的理解将适宜的谦辞敬辞填在横线上。

(1)谦辞“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

如、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称母亲;——称兄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8《世说新语》二则陈
太丘与友期导学案新人教版


陈太丘与友期课型新授设计者
目标导学重点目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自学中积累重要文言词语难点目标学习古人坚持原则,直言是非的“方正”品质。

赏读入境
以“方正”篇中辛毗之事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方正”篇中的另一则故事《陈太丘与友期》,讲的也是不论身份差别,只看行事对错的人。

悟读品味读课文:
1.朗读几遍,你会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

2.用自己的话,给大家复述一下故事的内容吧!
研读展示
1.说明:在之前的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几种常用的翻译方法,现在回顾一遍,既是对学习方法的巩固,也为学生接下来的自主解释、翻译提供了帮助。

2.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看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凭自己的能力解释清楚每一个字词。

注:(1)“去”的解释要注意古今异义。

可举例如:“我去学校。

”这句话的古义为:我离开学校;今义为:我去到学校。

(2)知识拓展:对对方一般用尊称,如:君、尊君、令尊、令堂、令郎、令爱;对己方则用谦称,如:家父、家母、舍姊、家兄、鄙人、拙荆、贱内、犬子等。

3.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翻译得最好!
4.理解了文章内容后,让我们再读一遍课文。

精读积累
1.文中真正犯错的是谁?他先后犯了哪些错误?怎么评价这个人?
明确:“友人”,他先失信于陈太丘,又失礼于陈元方。

他虽然失信、失礼,但是错而能改。

2.“方正”是什么意思?你觉得为什么《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章被放在《世说新语》的“方正”篇里?
明确:方正是正直不阿的意思。

虽然“友人”官位较高,但陈太丘不因此而特地等候,而是坚持原则地到时间就离开了。

虽然父亲的“友人”既尊且长,但陈元方不因此而放过他的错误,而是直言指出。

3.你怎么看陈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
注:我们这里评论陈元方,首先告诉大家一个词:知人论世,就是要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来鉴别这个人物。

明确: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这种不给错误者留情面的行为被视为真性情的体现,是得到普遍赞扬的,因此无所谓失礼。

但是在当今社会,我们不能这样简单地处理,对于不严重的错误,我们应当原谅;对于严重的错误,简单的道歉是不能原谅的,我们也可以“入门不顾”。

4.你怎么评价陈太丘、陈元方?
陈太丘:守信用,坚持原则
陈元方:坚持原则,直言对错,有真性情
后齐读一遍。

美读运用1、背诵全文。

2、翻译《陈太丘与友期》全文。

3、课外阅读《世说新语》中其它故事。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