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相关理论.人的基本需要
5 护理学相关理论

衰竭期—外界刺激过强,持续过久,机体不能适应而出
现功能或器质性损害,最后全身衰竭。
4、压力与疾病的关系
• 适应不良就能引起疾病。 防卫不足 • 适应不良 防卫过度
(三)压力的防卫
• 第一线防卫
• 第二线防卫 • 第三线防卫
目前的身心防卫
自力救助 寻求专业帮助
(四)适应概念与层次
1、适应的概念 适应是指压力源作用机体后,机体 为保持内环境平衡而做出改变的适应 生存的过程。
四、成长与发展理论
• (一)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说
• (二)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
(一)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说
1、意识层次理论
意识:人们直接感知的心理活动 意识 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 潜意识: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深层心理活动
2、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 人格 自我:遵循唯实原则 超我:属良心和道德范畴
2、适应的层次
生理层次 心理层次
如初次跑步
如入乡随俗
社会文化层次 技术层次
(五)压力与适应理论在护理中 的应用
• • • • • • 医院中常见的压力源有: 环境的陌生 疾病的威胁 与外界的隔离 信息的缺乏 丧失自尊
(五)压力与适应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 帮助患者发展应对方式: • 安排舒适的病房环境,介绍饮食、作息 制度,医务、护理人员的介绍。 • 给患者介绍防止疾病诱发因素的知识 • 帮助患者采取适应疾病要求的 生活方式 • 教会缓解紧张、焦虑的办法 • 介绍参加病人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需要层次论在护理的意义
1、帮助护士识别服务对象的基本需要,发现 护理问题。 2、更好地领悟和理解患者的言行,预测患者 尚未表达的需要。 3、系统地收集和评估患者的基本资料。 4、识别护理问题的轻、重、缓、急
护理学导论-第五章-护理学的基本理论

系统与环境的联系
输入 系统部分 (物质、能量、信息) 输出 (物质、能量、信息)
反馈
组织 人 分子 亚原子 微粒
社区 人类 宇宙
系统的基本属性
原子 生物圈 细胞 器官 家庭 社会
整 体 性
目 的 性
相 关 性
动 态 性
层 次 性
系统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用系统理论的观点看待人和护理
(3)缺少信息
(4)丧失自尊
(5)不被重视
系统 理论
需要层次 理论
压力与适应 理论
返回
2.帮助病人预防及应对压力的策略
(1)帮助病人预防压力的方法
(2)帮助病人应对压力的方法
系统 理论
需要层次 理论
压力与适应 理论
返回
人的压力源有哪些。 2、压力反应方面:了解病人出 现了哪些压力反应。 3、应对方面: (1)了解他使用的应对方式。 (2)指导使用恰当的应对方式:
需要层次 理论
压力与适应 理论
返回
2.护士适应工作压力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不断提 高自身业务技能,提高自我调节、解决 问题的能力; (2)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3)注意培养广泛的个人兴趣爱好, 积极参加各类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4)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应用放松技巧; (6)动用良好的支持系统。
1.概念
掌握需要的概述 熟悉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needs)是人体 对生理与社会要求的反映。 人的基本需要(basic needs)是指人类为了维持 身心平衡及求得生存、成长 与发展,在生理上和精神上 最低限度的需要。
2.需要的分类
生理性需要
社会性需要
情绪性需要 知识性需要
护理学的理论基础——需要理论

• ⒊间接满足患者需要(对一些具有自护潜能,但缺乏知
识和技能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通过卫生宣教、健康咨询、科普讲座等 多种形式为患者提供卫生保健知识,去除满足需要的障碍,避免患者 发生新的健康问题或健康问题恶化。)
谢 谢
• ④需要的作用
• 需要是个体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㈡需要层次理论
㈢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
• • • • •
• • • • •
⒈环境的障碍:空气污染、光线不足、通风不良 ⒉社会的障碍:社会不安定、群体行为倾向 ⒊物质的障碍:食物、水等 ⒋文化的障碍:教育的差别、地域习俗 ⒌ 个人的障碍
①生理障碍:疾病、疲劳 ②认知障碍:缺乏认识和信息、语言不通 ③情绪障碍:焦虑,恐惧、愤怒、抑郁 ④能力障碍:缺乏交往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⑤性格障碍:生性怯懦、依赖性强等
㈣住院患者的基本需要
• • • • • • • ⒈生理的需要:氧气、营养、水、电解质、排泄、睡眠 ⒉安全的需要:舒适感、安全感 ⒊爱和归属的需要:护理人员的关心和爱心 ⒋尊重的需要:减少患者躯体暴露,维护患者的自尊 ⒌认知的需要:及时给与患者必要的知识和相关信息 ⒍审美的需要:在可能的条件下满足患者的审美要求 ⒎自我实现的需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个性、追求
护理学的基础理论——需要理论
主讲人:cy
护理学的基础理论——需要理论 ㈠需要概述
• ①需要的概念
• 需要(need)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要求的反应
• ②需要的特征(对象性/发展性/无限性/社会历史制约性/
独特性)
• ③需要的分类
• 按需要的起源分类—需要可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 按需要的对象分类—需要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2.人的基本需要

题采取预防性措施,防止问题的发生。
4、按照基本需要的层次,识别护理 问题的轻、重、缓、急 ,以便在制
定护理计划时排列先后顺序。
(四)患者可能出现的未满足的需要
实例见幻灯片。
临床实例、学
三、卡利什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生识别
课后
四、韩德森的病人需要模式主要观点
指导性自学 课后
指导性自学
【总结回顾】
【课外作业】自学:卡利什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韩德森的病人需 指导性自学 课后 5′
(一)需要的概念
1、需要是人脑对生理与社会要求的反应。
2、需要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二)人的基本需要
二、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一)主要内容
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说明
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最低层次 的需要,也是最重要的 需要,应最
先考虑给予满足。
2、安全的需要
3、爱和归属的需要
4、自尊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5、越高层次的需要,其满足的方式和程度差异越大。
6、人类基本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与健康状况成正比。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间分配
(三)需要层次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结合临床实
1、帮助护士识别病人未满足的需要,这些需要就是护士应为病人解决 际举例
的健康问题。 2、使护士更好地领悟和理解病人言行。
3、有利于护士预测病人即将出现或尚未表达的需要,对可能出现的问
《现代护理新概念与相关理论》邹恂主编,第三版; 《新编护理学》姜安丽主编;
参考文献 《护理学基础》本科教材殷磊主编;
《护理学基础》专科教材崔焱主编
授课对象 本科护理专业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人的基本需要

实现 “自我实现”论 2、人类价值体系中,需要可分为低级、高级两 类。
人的基本需要模型
空气、水、食物;解剖
生理不均衡。
安定依赖、免于威胁、
保护有秩序生活环境。
自我实现 自尊 爱及归属 安全 生理
朋友、家庭、异性爱;
所属团体的归属感。
自尊心、自我依赖;被
别人尊敬、接受赞美。
发挥潜能、开发才能。
3、次要需要(Secondary Needs)
是经过文化、学习过程而产生的社会性需要。 是从基本需要中引导出来的。
二、基本需要的特征
生理性 心理性 社会性 环境性
认知性 精神性 审美性
三、马斯洛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
人的基本需要层次理论的假设:
1、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的内在价值。
人的一些潜能 基本需要的满足
五、韩德森的基本需要理论
护士协助
患者
充分体力、适当知识、努力意愿 14项护理基本要素 满足基本需要
恢复健康、促进健康、平静死亡
韩德森认为: 护理的目标就是倡导和促进病人的独立。 护士的责任是帮助病人满足他们不能独 立完成的需要。而一旦他们能够独立完 成时,护士便不再继续帮助他们做。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的特点
1、层次较低的需要获得满足后,才发展出下一个 层次较高的需要; 2、各层的需要是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 3、层次较高的需要发展后,层次较低的需要并不 消失,只是对人行为的影响下降; 4、同一时期,可有多种需要同时存在。
四、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
1、疾病方面 2、情绪方面 3、知识方面 4、环境方面 5、社会方面 6、个人方面 7、文化方面
人的基本需要理论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绳宇
护理学相关理论

被人尊重、赏识、认可, 有声誉、成就、有影响 力等。
自我实现的需要
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观点
观点一: 生理需要应最先满足,但不是绝对的。
“饿死不受攫来之食” 最明显、最强烈的需要应首先得到满足!
观点二: 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间不同
观点三: 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较高层次需要产生 的基础。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观点四: 人的行为是由优势需要决定的。
• 陌生的环境 • 疾病的威胁
• 与外界的隔离
• 信息的缺乏 • 经济问题
与护理工作有关的压力源
• 护士不了解患者的需要,包括生理的、心理的与 社会的。 • 护士缺乏观察能力和熟练技术,对病情变化未能 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 • 护理工作中对环境的安排不够妥当,如不够安静、 光线过强、温度不适宜等。 • 护理过程中忽视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以致影响 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 • 护理过程中忽略与家属合作。
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
Hale Waihona Puke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本 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建者 之一,心理学第三势力的 领导人。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 自我实现需要
self-actualization needs
自尊需要
self-esteem needs
爱与归属的需要
压力源而出现非特异性的、全身性反应。
局部适应症候群(LAS):
是指由于局部的压力源的
存在,在特定器官和部位
出现反应。
压力反应过程
警觉期
人体觉察到威胁, 激活交感神经系 统而引起的警戒反应。
机体的适应机制 与压力源相互作用, 处于持衡状态。
人的基本需要

【重点】
1.人的基本需要的概念 2.需要的分类 3.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4.马斯洛和卡利什需要理论的区别 5.需要理论对护理实践的意义 6.如何应用需要理论满足住院病人的基 本需要。
第一节
一、需要的概念 心理学
需要概述
默里:个体行为所必须的动力性源泉 南丁格尔:需求 奥兰多:舒适感 罗伊:一种内在要求,维持完整性
失明等 (2)自我实现满足方式因人而异,鼓 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 (3)鼓励病人根据具体情况,重新建 立人生目标 (4)加强康复和学习,为自我实现创 造条件
(二)社区护理服务对象
社区护理服务对象包括社区中的婴 幼儿和儿童、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 和妇女等不同人群中的个体及社区中的 家庭,护士应结合服务对象的特点,指 导和帮助他们更好地识别和满足自身的 基本需要,以促进和维持健康。
1.按照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满足后, 则应满足 A.安全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刺激的需要 D.爱与归属感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2.按照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原则排列护理计划的优先次 序,正确的是 A.活动肢体、避免伤害、降温、亲友探视、娱乐活动 B.尊重、活动肢体、营养、感官刺激、亲友探视 C.营养、活动肢体、避免伤害、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 D.补液、感官刺激、发挥潜能、尊重、亲友探视 E.吸氧、保护隐私、降温、营养、亲友探视
外部刺激
内部
刺激 外部 需要
需要满足的心理行为过程
心 理 紧 张 状 态 目 标 向 导 目 标 行 动 需 要 满 足 产 生 新 需 要
需 要
动 机
二、需要的分类
◆生理性需要:与维持人正常生理机能有关的所有需要 ◆社会性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一)人是统一的整体(二)人的基本需要(三)人的成长与发展(四)人的自我概念(一)人是统一的整体1.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和文化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相互影响。
2.人是一个开放系统。
3.护理服务对象从单纯的病人扩大到健康人群。
(二)人的基本需要:生理性需要:指维持人正常生理功能的所有需要,如呼吸、食物、排泄、睡眠、休息等。
社会性需要:指个人与社会中其他人或集体互动的需要,如沟通交流、朋友交往等。
情感性需要:指人有表达自身所体验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的需要。
知识性需要:指个体在认知、思想与理性方面的需要,如学习、探究事物真相、思考问题等。
精神性需要:指有关人在精神信仰、精神依托与精神支持方面的需要,如祈祷、宗教信仰、佩戴吉祥物等。
特征:共通、个体差异、相互联系和影响。
(三)人的成长与发展1.概念:成长:指个体在生理方面的量性增长。
常用的人体可测量性生长指标有身高、体重及年龄等。
发展:是生命过程中一种有顺序的、可预测的功能和技巧的演变过程。
发展包括情感、认知、心智、道德、能力等多方面的变化,是一个人学习的结果和成熟的标志。
成熟:狭义的成熟指人体生理上的改变过程,一般受个体遗传因素的影响。
广义的成熟指一个人在能力上的增进或老化过程,是成长和发展的综合结果,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改变。
成熟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某一生命阶段中是否完成相应的成长与发展任务的衡量指标。
2.内容:生理方面:指身体的发育和各部分功能的发展。
认知方面:指智能、知识和理解能力,包括感知、判断、推理、记忆、思考与想象能力的发展。
社会方面:指个体与他人的互动和相互影响方面的发展。
情感方面:个人的感觉和主观经验的发展,如喜、怒、哀、乐的内心体验与表现。
精神方面:个人对生命的意义、生存价值认识方面的发展。
道德方面:个体在信仰及是非观念方面的发展。
3.基本原则:(1)按持续的、有顺序的、有规律的和可预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