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

合集下载

《护理学》课件第三章 护理实践中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护理学》课件第三章 护理实践中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一、理论概述
二、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必须首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然后再考虑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 通常一个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更高一层的需要才会出现,并逐渐明显和强烈 维持生存所必需的低层次需要是要立即和持续予以满足的,越高层次的需要越可被较长久地延后 人们满足较低层次需要的活动基本相同,越是高层次的需要人们采用的满足方式越具有个体的差异性
应激源的分类
生理、病理性的 正常生理功能变化:如月经期、妊娠期 病理性的:如缺氧、蛋白质缺乏、维生素缺乏 诊疗性措施
口感期 0~18m 信任对不信任 希望 肛肌期 18m~3y 自主对羞愧或疑虑 意志 生殖运动期 3~6y 主动对内疚 目的 潜在期 6~12y 勤奋对自卑 能力 青春期 12~18y 自我认同对角色紊乱 忠诚 成人早期 18~40y 亲密对孤独 爱 成人期 40~65y 繁殖或有成就 关心、创造 对停滞 老年期 65y以上 完善对失望 智慧
开放系统(open system)
是指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通过与环境间的持续相互作用来改变自己、达到目标的系统。 与环境间的作用是通过输入、输出和反馈过程完成
反馈
输入
输出
开放系统示意图
系统部分
物质 能量 信息
物质 能量 信息
闭合系统(close system)
是指与环境间不发生相互作用的系统,即与环境没有物质、信息或能量的交换 事实上绝对的闭合系统是不存在的
患病时可能出现的未满足的需要——刺激的需要
恢复期所需的运动 环境 社交和娱乐活动
患病时可能出现的未满足的需要——安全的需要
避免身体伤害 防止意外发生 预防交叉感染
避免心理障碍 入院介绍 疾病相关知识介绍 健康教育

第三章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

第三章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

第三章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邵阳医学⾼等专科学校教案⾸页教学过程第三章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新课导⼊】【展⽰教学内容】【给出教学⽬标】护理学理论是在护理及实践中产⽣并经过护理实践的检验和证明的理性认识体系,是对护理现象和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系统的、整体的描述。

第⼀节护理学相关理论⼀、⼀般系统论系统作为⼀种思想,早在古代就已萌芽。

系统论的创始⼈美籍奥地利理论⽣物学家贝塔朗菲1932—1934年,他先后发表了《理论⽣物学》和《现代发展理论》,提出⽤数学模型来研究⽣物学的⽅法和机体系统论概念,可视为系统论的萌芽。

1937年,贝塔朗菲第⼀次提出“⼀般系统论”的概念。

1954年,以贝塔朗菲为⾸的科学家们创办了“⼀般系统论学会”。

1968年,贝塔朗菲发表了《⼀般系统论——基础、发展与应⽤》,全⾯总结了他⾃⼰40年来研究⼀般系统论的成果,为系统科学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纲领,被公认为是⼀般系统论的经典性著作。

在贝塔朗菲的创导下,20世纪60年代后,系统论得到⼴泛发展(⼀)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是由若⼲相互联系、相互作⽤的要素组成的具有⼀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这个定义有双重意义:1、系统由(要素)⼦系统组成,组成要素相互作⽤、相互联系。

2、每个要素有⾃⼰独特的功能和结构,系统的功能则具有各要素不具备的整体功能。

(⼆)系统的分类(1)按⼈类对系统是否施加影响分类系统科分为⾃然系统和⼈为系统。

⾃然系统如⽣态系统、⼈体系统等;⼈造系统如计算机软件系统、机械系统等。

⾃然系统+⼈造系统=复合系统,如医疗系统、教育系统.(2)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类系统可分为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

开放系统如⽣命系统、医院系统等输⼊:物质、能量和信息由环境流⼊系统的过程例如⼈体消化系统对⾷物进⾏消化和吸收,呼吸系统完成氧⽓和⼆氧化碳的交换,⼤脑对获得的信息进⾏处理等。

通过对所获得的物质、信息和能量进⾏加⼯、吸收,整个系统可因此⽽发⽣改变。

输出:是指经系统改变后的物质、信息和能量散发进⼊环境的过程。

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系统论课件

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系统论课件

学习交流PPT
9
系统的功能___ “处理与转换”



系统

物质 能量 信息
反馈
产品 成果 人才
学习交流PPT
10
三、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
系统的功能>Σ要素的功能
2.动态性
3.相关性
4.层次性
学习交流PPT
11
亚分

原子


社 区


















学习交流PPT
12
四、系统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
学习交流PPT
1
【教学目标】
* 1.熟悉系统的概念 2.了解系统的分类
* 3.掌握系统的基本特征 * 4.掌握系统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学习交流PPT
2
护理学 理论体系
基础理论 应用理论 方法技术理论
学习交流PPT
3
护理理论
是对护理现象与活动的本质、规律性的正确反映
护理学的基础理论
阐明护理学的本质、特点、结构、功能和发展规律 揭示实现护理活动目标的合理途径和形式 为护理实践活动提供总的方向和方法论指导
学习交流PPT
4
第一节 系统理论
(System theory)
创始人
路.贝塔朗菲
创立时间 20世纪30年代
创立源于对生物体的研究 认为机体是一个组织、整体和系统
学习交流PPT
5
(一)培育了整体护理思想的产生 (二)作为护理程序发展的依据 (三)为护理管理者提供理论支持 (四)作为护理学的基本理论依据

护理学理论基础

护理学理论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系统论
• (三)动态性 • 动态性是指系统可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系统的运动、发展与
变化过程是动态性的具体反映。系统为了生存与发展,需不断调整自 己的内部结构,并不断与环境进行互动。 • (四)目的性 • 任何系统的存在都有特定的目的。系统的结构也是根据其功能和需要 设立的。系统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各要素间的相互协调,不断调整 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系统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维持系 统内部的平衡和稳定,求得生存与发展。
• 二、系统的分类
•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千差万别的系统,人们可以从 不同的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系统论
• (一)按人类对系统是否施加影响分类 • 系统可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自然系统是自然形成、客观存在的
系统,如人体系统。人造系统是为达到某特定目的而建立的系统,如 护理质量管理系统。人类的现实活动中,大多数系统为自然系统和人 造系统的综合,又称复合系统,如医疗系统、人类生活系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系统论
• (二)系统论是护理理论或模式发展的理论依据 • 一般系统论为许多护理理论家所借用,作为发展护理理论或模式的基
本框架,如罗伊的适应模式、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等都与系统论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理论模式为护理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 (三)指导护理管理工作 • 一般系统论同样被护理管理者应用于护理管理中。医院护理行政管理 系统是医院整体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医院的其他子系统医疗、医技 、后勤、行政等部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医院的整体功能。 护理管理者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应运用系统方法,调整护理工作与各部 门的关系,取得医院行政领导、医疗和后勤的支持与配合。同时医院 护理系统也要不断优化自身内部结构,使护理系统高效、合理地运行 。

《护理概论》课件 第三章 护理理论(科学出版社 中职版)

《护理概论》课件 第三章 护理理论(科学出版社 中职版)

19:46
第3节 护理理论
三、压力与适应理论 (二)适应 2.适应的阶段 (2)心理阶段 指人们感到有心理压力时.调整自 己的态度去认识压力源,摆脱或消除压力,恢复 心理平衡的过程。一般可通过学习新的行为或运 用心理防卫机制来适应。 人们进行心理适应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但采 用的方法不一定是恰当的、健康的,错误的适应 本身又具有应激性。
19:46
第1节 护理的性质和范畴
二、护理学的范畴
(二)护理学的实践范畴 2.社区保健护理 护理工作的对象不仅是医院的病人,已扩展到社 会(老人院、康复机构、学校、工厂和家庭),社区 保健护理的对象是一定范围的居民和社会群体。
19:46
第1节 护理学的性质和范畴
二、护理学的范畴 (二)护理学的实践范畴 3.护理教育 是以护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为基础,贯彻教育方针和卫生工 作方针,研究护理人才培养的规律、方法及模式,不断提 高护理教育质量,改善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培养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的护理人才,适应医疗卫生服务和医学科 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护理教育一般分为学校教育、毕业后继续教育两大类,在 我国学校教育分为中专教育、大专教育、本科教育、研究 生教育;毕业后继续教育是为在职护理人员提供的,以学 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为目标的终身性教育。
19:46
第3节 护理理论
三、压力与适应理论 (一)压力 2.压力源 (3)心理社会性的 1)一般性社会因素:如丧失亲人、搬迁、旅行、 人际关系紧张或角色改变(结婚、生育和毕业) 等 2)灾难性社会事件:如地震、水灾、战争、社会 动荡等。 3)心理社会因素:如参加考试、竞赛、理想自我 与现实自我的冲突等。
19:46
第2节 护理的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一)护理定义 1980年美国护士学会(ANA)将护理定义 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 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护理学导论第三章护理相关理论与模式

护理学导论第三章护理相关理论与模式

3.按组成系统的内容
(1)物质系统:指以物体实体构成的系统如:生物、 仪器。
(2)概念系统:指由非物质实体构成的系统如:科 学理论系统。
4.按系统运动的状态
(1)动态系统:即系统的状态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 化。
(2)静态系统: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它具有相 对稳定性的系统。
系统的基本属性
组织 人 分子
2.相关性:指各系统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的。
3.动态性:指系统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4.层次性:指系统是按复杂程度依次排列组织的。 较简单、低层次的系统称次系统;较复杂、高层次 的系统称超系统。
5.目的性:每个系统均有明确的目的。
系统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1 用系统理论的观点看待人和护理
用系统的观点看待护理
要素 (子系统)
整体功能具 有各孤立要素所
不具备的功能
系统的特征
(1)每系统由一系列的数个次系统所组成;
(2)次系统之间会相互影响;
(3)系统与次系统之间会相互影响;
(4)不同层次的各单一系统均被其独特的环境所 包围;
(5)每一个系统之间,经由输入(input)、输出 (output)及回馈(feed-back)过程而不停地运 行。
亚原子 微粒
社区
人类 宇宙
原子 生物圈
细胞 器官 家庭 社会
整 目 相 动层 体 的 关 态次 性 性 性 性性
三、系统的基本属性
1.整体性:整体指按一定方式、目的有秩序排列的 各个个体的有机集合体。 表现为第一,组成整体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 影响;二是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系统各要素功能之 和。如:人
理 论 满 足 病 人
应 用 需 要
安全的需要

护理学基础习题集【有答案】

护理学基础习题集【有答案】

三 .填空题1.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由南丁格尔创办.2.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为人、环境、健康、护理 ,其中核心为人 .3。

护理中的人包括个人、家庭、社区、社会四个层次。

4。

人的自我概念由身体心身、角色表现、自我特征、自尊四个部分组成。

5.护理的内涵为照顾、人道、帮助性关系。

6.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二章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一 .选择题1.有关健康概念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 AA。

健康就是没有疾病或不适 B。

健康与疾病具有清晰的界限C.健康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D.人的健康观念受单独某一因素影响E.健康指机体内部各系统的协调和稳定2. 人们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开始于 : BA.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B.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C。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 D。

以清洁卫生为中心的阶段3 世界卫生组织的战略目标是 2000年:CA人人享有健康B人人享有公费医疗C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D人人享有更好的营养二填空题1 健康和疾病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的过程。

2 世界卫生组织于1947年提出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或缺陷,而且是_心理、生理_精神和社会的完好适应状态第三章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一。

单选题1. 有关系统理论正确的是:CA。

开放系统没有边界B。

人是自然系统的次系统C。

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组成部分功能的总和D.系统的开放和闭合是绝对的E.开放系统与环境的作用是通过输入和输出完成的2。

根据需要层次论下列需要排列优先顺序正确的是:BA。

水电解质平衡、感官刺激、发挥自我潜能、受到赞扬、友情B.氧气、活动、免受伤害、良好人际关系、有尊严C。

尊重、休息、营养、友谊、家庭和睦D.睡眠、增加生活乐趣、营养、有尊严、爱情E。

循环、免受伤害、体温、娱乐、事业有成3。

关于需要层次论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BA.人需要的从低到高有一定层次性,这是绝对固定的B。

通常是在一个层次的需要被满足之后,更高一层次的需要才出现,并逐渐明显。

G第三章 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精)

G第三章 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精)

压力理论
压力(stress)指人体对任何加诸与他的需求所 做的非特异性反应。 压力源(stressor)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源,是指 对个体的适应能力进行挑战,促进个体产生压力 反应的因素. 常见的压力源有以下几个方面:生物性因素、物 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理病理性因素、心理 社会性因素

护 第 理 三 的 章 基 本 理 论
目标
解释系统、需要、压力、适应、成长、发展 等概念 知道护理专业的相关理论和基本理论 掌握需要理论的基本概念,需要层次论的内 容、基本观点及在护理中的应用熟悉需要的 特征;

护理与理论

理论(theory)是对特定领域内某现象的系 统的、整体的描述。
求所做出的非特异性反应。压力的生理反应包括 全身适应症候群和局部适应症候群
全身适应综合征(GAS)
机体对面临长期不断的压力而出现非特异性
的、全身性反应,如全身不适、疲乏、疼痛、 失眠、胃肠功能紊乱。是不同压力源的共同 反应,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产生。
局部适应综合征(LAS)
是指由于局部的压力源的存在,在特定器官
爱与归属的需要

是指个体对家庭、友伴的需要,对得到组织、 团体认可的需要,希望得到他人的爱和给予 他人爱的需要。
自尊需要

尊重需要是个体对自己的尊严和价值的追求, 包括自尊、被尊重和尊重他人。尊重需要的 满足使人感到有价值、有力量,使人自信, 尊重需要得不到满足,人便会产生自卑、软 弱、无能等体验。
排列和区分患者护理问题的轻、重、缓、急
患者的基本需要
生理需要 安全的需要 爱与归属感的需要 自尊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满足患者需要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教学过程第三章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新课导入】【展示教学内容】【给出教学目标】护理学理论是在护理及实践中产生并经过护理实践的检验和证明的理性认识体系,是对护理现象和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系统的、整体的描述。

第一节护理学相关理论一、一般系统论系统作为一种思想,早在古代就已萌芽。

系统论的创始人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1932—1934年,他先后发表了《理论生物学》和《现代发展理论》,提出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和机体系统论概念,可视为系统论的萌芽。

1937年,贝塔朗菲第一次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

1954年,以贝塔朗菲为首的科学家们创办了“一般系统论学会”。

1968年,贝塔朗菲发表了《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与应用》,全面总结了他自己40年来研究一般系统论的成果,为系统科学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纲领,被公认为是一般系统论的经典性著作。

在贝塔朗菲的创导下,20世纪60年代后,系统论得到广泛发展(一)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这个定义有双重意义:1、系统由(要素)子系统组成,组成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2、每个要素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结构,系统的功能则具有各要素不具备的整体功能。

(二)系统的分类(1)按人类对系统是否施加影响分类系统科分为自然系统和人为系统。

自然系统如生态系统、人体系统等;人造系统如计算机软件系统、机械系统等。

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复合系统,如医疗系统、教育系统.(2)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类系统可分为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

开放系统如生命系统、医院系统等输入:物质、能量和信息由环境流入系统的过程例如人体消化系统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呼吸系统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大脑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等。

通过对所获得的物质、信息和能量进行加工、吸收,整个系统可因此而发生改变。

输出:是指经系统改变后的物质、信息和能量散发进入环境的过程。

例如,人体排泄出的粪便、尿液和汗液、呼出的二氧化碳、散发的热量以及发出的各种信息等都是系统输出的成分。

反馈:系统的输出反过来又进入系统并影响系统的功能称系统的反馈。

输入系统部分输出反馈(3)按系统的复杂程度分类系统科分为次系统和超系统。

次系统如医院即子系统,卫生部即是超系统。

(4)按系统是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分类系统可分为动态系统与静态系统。

动态系统如生物系统、生态系统等静态系统如一个建筑群特点:静态系统也是相对保持静态的,绝对静止不变的系统是不存在的(三)系统的基本属性(1)整体性系统的功能大于系统中各要素功能的总和。

用公式表示:系统的功能>∑要素的功能(2)相关性(3)动态性(4)层次性(四)一般系统论在护理中的应用用系统的观点看人人是一个开放系统用系统的观点看护理护理是一个复杂结构的系统护理是一个开放系统护理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护理是一个具有决策与反馈功能的系统二、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一)理论内容马斯洛“人本心理学之父”之称。

1943年他提出了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基本、最低层次的需要如空气、食物、排泄等(2)安全需要如行动不便者以拐杖扶行,视力欠佳者配戴眼镜以矫正视力等。

心理安全指个体需要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觉,避免恐惧、害怕、焦虑等的发生。

如人们更喜欢在熟悉的环境下生活,希望工作中有好的人际关系,祈求万事如意等。

生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安全的需要便愈发强烈。

(3)爱和归属的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二)需要层次论中人类需要的一般规律1.人的需要从低到高有一定层次性,但不是绝对固定的。

2.需要的满足过程是逐级上升的。

满足只是相对的,层次越高,越难满足。

3.人的行为是由优势需要决定的。

同一时期内,个体可存在多种需要,但只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优势需要是在不断变动的。

4.各层次需要互相依赖,彼此重叠。

低层次需要不会因为高一级需要出现而消失。

5.不同层次需要的发展与个体年龄增长相适应,也与社会的经济与文化教育程度有关。

6.高级需要的满足要求更多的前提条件和外部条件,也具有更大的价值。

7.人的需要满足程度与健康成正比。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要满足的程度和层次越高,越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人类基本需要理论对护理的意义1.识别服务对象未满足的需要……这些未满足的需要就是需要护士提供帮助和解决的护理问题。

2.能更好地领悟和理解患者的言行。

3.预测患者尚未表达的需要,或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预防性措施4.系统地收集和评估患者的基本资料。

5.按照基本需要的层次,识别护理问题的轻、重、缓、急,以便在制定护理计划时妥善地排列先后次序。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教学过程第三章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新课导入】【展示教学内容】【给出教学目标】第一节护理学相关理论三、压力与适应理论(一)压力、压力源与压力反应的概念1.压力的定义Selye 认为是环境中的刺激所引起的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Lazarus认为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出现的一种结果。

实际上,任何与机体原有的生理、心理状态相异的因素都可构成压力素。

2.压力源凡是能够对身体施加影响而促发机体产生压力的因素。

能够使人体陷入压力状态的因素有以下六类:(1)生理性压力源如饥饿、疲劳、疼痛等。

(2)心理性压力源如心理挫折、不祥的预感、焦虑等。

(3)社会性压力源如孤独、人际关系紧张等。

(4)物理性压力源如温度过冷、过热等。

(5)化学性压力源如空气、水污染等。

(6)文化性压力源人从一个熟悉的文化环境到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而出现的紧张、焦虑等不适反应。

(二)塞利的压力与适应理论汉斯·塞利(Hans Selye)是加拿大生理心理学家,被称为压力理论之父,其理论代表作有《压力》,又译为《应激》。

1.压力是人体对环境刺激而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即身体对作用于他的压力源所进行的调整。

2.压力的反应全身适应综合征(GAS)局部适应综合征(LAS)3.压力反应的过程一般适应综合症分三期:警觉期、抵抗期及衰竭期。

(1)警觉期交感神经-一肾上腺髓质引起大量儿茶酚胺及各种神经激素的分泌,使人体各个系统都发生一定的变化。

(2)抵抗期结局:适应成功恢复内环境稳定适应不良机体会出现持续的损害而进入第三期。

(3)衰竭期人会产生疾病,甚至衰竭死亡。

4.压力与疾病的关系适应不良就能引起疾病。

适应不良包含两种情形:防卫不足与防卫过度。

防卫不足可引起严重感染或溃疡等。

防卫过度可致过敏、关节炎、哮喘等。

(三)压力的防卫对抗压力源有以下三道防线:1.第一线防卫—目前的身心防卫2.第二线防卫——自力救助(1)正确对待问题(2)正确对待情感(3)利用可能得到的支援(4)减少生理诱因3.第三线防卫——寻求专业帮助(四)适应概念与层次1.适应的概念适应(adaptation)是指压力源作用机体后,机体为保持内环境平衡而做出改变适应生存的一个过程。

2.适应的层次(1)生理层次如初次跑步,肌肉酸痛,心率增快,坚持一段时间后,这种感觉会慢慢消失。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正是此适应的表现。

(2)心理层次指人们经受心理压力时,通过调整自己的态度、情绪去认识情况和处理问题,以恢复心理上的平衡。

(3)社会文化层次社会适应是指调节个人的行为,以适应社会的法规、习俗及道德观念的要求。

“入乡随俗”即是一种社会文化适应。

(4)技术层次是指人们对现代化的先进科学技术所造成的新的压力源的适应。

科学技术产生了新的压力源如水、空气、噪声污染等。

(五)压力理论在护理上的应用1.明确压力与疾病的关系2.帮助护士识别患者压力,进而缓解和解除压力医院常见的压力源:(1)环境的陌生(2)疾病的威胁(3)与外界隔离(4)信息的缺乏(5)丧失自尊3.帮助护士认识自身压力,并减轻工作中的压力四、成长与发展理论(一)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说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奥地利神经科医生,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之父”创建了性心理学说(theory of psychosexual development)。

包括三个理论要点:1.意识层次理论意识是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2.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由三部分组成:(1)本我(id):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目的在于争取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

(2)自我(ego):自我遵循唯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3)超我(superego):理想原则(ideal principle)3.人格发展理论分为五个阶段:(1)口欲期(oralstage):l岁以前,此期原欲集中在口部。

(2)肛门期(analstage):l岁到3岁,此期原欲集中在肛门区。

(3)性蕾期(phalliestage):3岁至6岁,原欲集中在生殖器。

(4)潜伏期(1atencystage):6岁至青春期把性和攻击的冲动埋在潜意识中,而将精力集中在智力和身体活动上。

(5)生殖期(genitalstage):青春期开始后,原欲又重新回到生殖器。

4.弗洛伊德理论在护理上的应用(1)口欲期喂养可为婴儿带来快乐、舒适和安全感。

因此喂养应及时、方法得当。

(2)肛门期对大便的控制和最终排泄可为孩子带来快感和一种控制感。

因此在对孩子大小便训练时,应留给他愉快的经历,并适当鼓励,以利于健康人格的发展(3)性蕾期孩子对异性父母的认识有助于日后建立起自己正确的道德观与良好的两性关系,因此应鼓励他对性别的认同。

(4)潜伏期鼓励孩子追求知识,认真学习与积极锻炼。

(5)生殖期鼓励孩子自立、自强和自己做决定。

(二)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艾瑞克森(Erik Erison)是弗洛伊德的学生心理社会发展学说将人格发展分为八期,即口感期、肛—肌期、生殖运动期、潜在期、青春期、成年早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皮亚杰(JeanPiaget)是瑞士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认知发展学说(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皮亚杰将认知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感觉运动期(sensorimotor period):0~2岁。

皮亚杰又进一步将此期分为六个小段,即运用反射期、初级循环反应期、二级循环反应期、二级图式协调期、三级循环反应期以及思维开始期。

2.前运算思维期(preoperational period):2~7岁。

3.具体运算思维期(concrete operational period):7~11岁。

4.形式运算思维期(formal operational period):12岁以后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教学过程第三章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新课导入】【展示教学内容】【给出教学目标】第二节护理学理论一、奥瑞姆的自理理论由美国当代著名护理理论家多萝西亚·奥瑞姆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