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成丰_夸克模型简介
认知网络中认知用户速率最大化的功率分配干扰对齐算法

第50卷 第12期2017年12月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Vol.50 No.12Dec.2017·2727·doi:10.3969/j.issn.1002-0802.2017.12.015认知网络中认知用户速率最大化的功率分配干扰对齐算法*夏本琦,曹一侃(江苏科技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1)摘 要:传统认知网络中,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源管理,多用户之间的干扰会影响系统的信道容量。
以此为背景,针对单个授权用户和多个认知用户的多输入多输出认知网络,提出了认知网络的干扰对齐方案,并在干扰对齐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知用户总速率最大化的功率分配。
该算法计算了不同认知用户功率占比下认知网络干扰对齐后的结果,并从中选择性能最优的功率分配方案。
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等功率分配方案,该算法能够进一步提升认知用户系统的性能。
关键词:认知MIMO网络;underlay;干扰对齐;功率分配中图分类号:TN91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02(2017)-12-2727-04Power-Allocation Interference-Alignment Algorithm for Maximizing Cognitive User Rate in Cognitive MIMO NetworkXIA Ben-qi, CAO Yi-kan(Schoo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Jiangsu 212001, China) Abstract: Due to the lack of effective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raditional cognitive networks, the interference of between multiple users would affect the channel capacity of the system.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the interference alignment scheme for cognitive networks is proposed for multiple inputs multiple output cognitive networks with single authorized users and multiple cognitive users. On the basis of interference alignment, the power allocation for maximizing total rate of cognitive users is done. The algorithm calculates the interference alignment results of cognitive networks under different power ratios of cognitive users, and selects the best performance power allocation schem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equal power allocation scheme,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cognitive user systems.Key words: cognitive MIMO network; underlay; interference alignment; power allocation0 引 言认知无线电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频谱效率的无线系统。
夸克组合模型及其在重离子碰撞中的应用

奇 异 抑制 因子 是 产生 的 s 克 数 与 u或 d 夸
中的应用
3 1 相对论 重离 子 碰撞 R C 和 夸 克胶 子 等 离 子 . HI
体 QGP Q D的色 禁 闭使 得 强 子 成 为 强 相互 作 用 下 唯 C
一
异夸克 数与非 奇异 夸 克 数 不 相等 , 引 进 奇异 抑 制 故
g 或 , g 则进 行第 三步.
计算 . 另外 , 与正 负 电子 碰撞 中取 一维 的快度 近关联
不同, 在重 离子碰撞 中我 们 要 把 夸 克组 合 律 从一 维 推广 到 三 维 , 横 向 上 加 上 尸r 等 或 相 近 的 条 在 相
件….
3 观 察第 三个 部 分子 的类 型 . 果第 三 个部 分 、 如 子 的重子数 与第一 个 部 分子 的不 同 , 一 个 部分 子 第 将 与第三个 形成介 子 并 从快 度 轴 中移 出 , 回第 一 返
因子 入. 正负 电子湮 灭 中 , 有净 夸 克 , 在 没 所有 的夸
区应该 产生 Q P 因此 相 对论 重 离子 碰 撞 反应 的过 G , 程 即为 碰 撞—— 产 生 Q P — Q P膨 胀 冷 却— — G— G
强子 化.
由此谢去 病等 人 总 结 出夸 克 组合 律 Q R 的基 C
本 步骤 ( 并且 可 以证 明 , C Q R可 以 唯一 确定 所 有 夸 克的组合 方式 ) :
用. 个夸 克的快度 差别越 小 , 之 间相互作 用 的 两 它们 时 间越 长 , 因此 有足 够 的时 间使一个 成为 色单 态
并组成 一个介 子. 如果前两个 夸 克不是 q 口而是 同型夸 克 , 例如 一 个正 夸 克对 钾. 可 以处 在六 重态 或 反三 重 态. 钾 如
基于灰色综合评价的制造业产业集群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构建

摘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 0 0 1 9 2 ) 要: 在 以往 知识 管理成熟度 模型相 关研究的基础上 , 根 据能力成 熟度模型 构建 的一般思路 , 结合 我
国制造业产业集群知识 管理 的现状和特点 ,构建 了产业集群知识 管理成熟度模型及其评价指标 体系 ,将 能力成熟度模型这 一科学方法 引入到产业集群知识管理中来 ,并通过 实例验证 了模型 的有效性 。以期对产业集群知识管理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参考和借 鉴。 关键词 :产业集群知识 管理 ;成熟度模型 ;成熟度等级 ;灰色综合评价法
度 , 由于 知 识 管理 的效 果具 有 延 迟 性 ,很 难 在 短 期 内 看 到 经 济效 益 和 实 际效 果 ,因 此 ,知 识 管 理
能 力 成 熟 度 模 型 的 管 理 思 想 最 早 可 以追 溯 到 早前 的产 品质 量控 制原 则 ,S h e h w a r t 在2 0 世 纪3 0 年 代 发展 了 有关 质 量 的 统 计 控 制 原 则 ,统 计 控制 原
中图分类号 :F 4 0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0 - 0 1 3 4 ( 2 0 1 s ) o 2 ( 上) 一 0 0 0 4 —0 6
O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0 1 3 4 . 2 0 1 3 . 0 2 (I - ) . 0 2
关 研 究 成 果 的基 础 上 , 结合 产 业 集 群 的 特 殊性 , 对产 业 集群 的知识 管理 成熟 度模 型进 行构 建 。
素 ,本
系统 因 素 有 : 第 一 , 领 导 对 知 识 管 理 的 重 视 程
数学建模:学生心目中的大学排名

学生心目中的大学排名摘要本文以大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心中比较关注的指标为基础,建立了四个模型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了各排行榜之间的特点。
对于问题一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降维模型和基于模糊熵值定权的综合评价模型;对于问题二通过python编写网络爬虫获取到211院校学生所关注的9项指标数据,建立了层次分析模型和网络层次分析模型。
模型一:由于邱均平所给统计数据中本科和研究生院校分别有45个和48个专业,为了降低处理复杂度同时有保留较高信息,我们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降维模型。
该模型充分考虑了各专业在所有专业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涵盖了所给数据中的绝大部分信息。
这样就保证了数据信息量的充分性,同时增加了数据处理的效率。
模型二:通过模型一的降维,本科和研究生指标数量分别降到8个和6个,由于数据经过线性组合,所以传统的利用专家赋权已不再适用,因此我们建立基于模糊熵值定权的综合评价模型,将包含信息高的指标设置较高权值,我们利用模糊数学对数据进行模糊处理,然后利用熵值法确定权值,最后对教学质量给出客观公正的进行综合评价。
模型三:首先根据当今大学生关注热点我们总结了4个主要指标,每个指标下包含子指标,经过分析指标间存在明显的层次模型,因此我们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将4个主要指标作为准则层一,将其他子指标作为准则层二,这样建立了一个4层的层次分析模型;最后通过yaAHP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分析,得到了学生心目中的大学排名。
模型四:由于层次分析法只考虑上层元素对下层元素的支配作用,而没考虑到下层元素对上层元素的反馈作用,因此我们对模型三进行修正,建立了网络层次分析模型,将指标的层次结构修正成网络结构,然后利用SuperDecisions软件建立指标间的网络结构,同时确定判断矩阵,然后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最后得到客观较优的学生心目中的大学排名。
关键字:主成分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熵值定权;层次分析;网络层次分析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UTAUT模型在我国信息采纳中的研究现状

UTAUT模型在我国信息采纳中的研究现状科技信息2011年第11期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1研究背景信息技术创新的采纳与应⽤是信息系统领域主流的研究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过程与⾏为影响因素研究两⽅⾯,主要关注信息技术被采纳的过程与促进或阻碍潜在采纳者采纳创新的影响因素。
其中采纳⾏为理论是技术采纳领域中最为活跃的研究分⽀,信息技术采纳领域研究的核⼼问题是“如何预测或解释信息技术应⽤中⽤户表现出来的⾏为差异”,研究主要集中在根据社会学与⼼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技术采纳过程中的组织⾏为与个体⾏为,解释⾏为产⽣机理与相关影响因素。
2UTAUT 模型简介2003年,Venkatesh&Davis 等⼈通过系统的描述,发现技术任务适配模型、创新扩散理论、理性⾏为理论、计划⾏为理论、动机模型(Motivational model ,MM )、复合的TAM 与TPB 模型(Combined TAM and TPB ,C —TAM —TPB )、PC 利⽤模型(Model of PC utilization ,MPCU )以及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 ,SCT )等理论在不同范畴中也具有相应的解释能⼒。
基于此,Venkatesh &Davis 将这些模型进⾏整合,在综合TAM 、TAM2以及动机理论、创新扩散理论等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信息系统接受的整合模型,技术接受使⽤统⼀理论(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UTAUT )。
UTAUT 把⼋个模型中的论点整合为四个核⼼构念(Core Determinant ):“绩效期望”(Performance Expectancy ,PE )、“努⼒期望”(Effort Expectancy ,EE )、“社群影响”(Social Influence ,SI )和“促成因素”(Facilitating Conditions ,FC ),以及四个调节变量:性别(Gender )、年龄(Age )、经验(Experience )和⾃愿性(Voluntariness of Use ),相关的构念以及解释见表1。
夸克物质的相变与QCD相图

夸克物质的相变与QCD相图夸克物质是构成质子和中子等核子的基本粒子,其研究对于理解强相互作用和核物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极端条件下,夸克物质可以经历相变,这对于理解宇宙早期的物质状态、中子星内部的物理过程等具有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介绍夸克物质的相变以及与之相关的量子色动力学(QCD)相图。
1. 引言根据现代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夸克是构成带电粒子和中性粒子的基本组成部分。
夸克由六种不同的“味道”(也称为“flavor”)来区分,分别是上夸克(up quark)、下夸克(down quark)、魅夸克(charm quark)、顶夸克(top quark)、奇夸克(strange quark)和底夸克(bottom quark)。
夸克还有一种被称为色荷的属性,它使得夸克在强相互作用下发生相互作用。
2. 夸克物质的相变在正常的物质条件下,夸克是被束缚在强子中的,无法独立存在。
然而,当物质处于极端高温高密度的条件下,夸克与胶子们的相互作用会变得很弱,夸克可以脱离束缚形成夸克-胶子等离子体,这种相变被称为夸克-胶子等离子相变。
夸克-胶子等离子相变是宇宙早期宏观观测的一个重要预言,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宇宙诞生后的早期演化。
根据宇宙学的理论模型,宇宙在大爆炸之后,经历了极端的高温高密度条件,夸克-胶子等离子相变可能发生在宇宙诞生后仅几微秒到几个纳秒的时间内。
3. QCD相图量子色动力学(Quantum Chromodynamics,简称QCD)是描述强相互作用的理论。
QCD相图是用来描述夸克物质状态随着温度和化学势变化的图像。
QCD相图是一个三维的图像,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化学势,第三个轴表示色荷化学势。
根据夸克的颜色属性,可以分为红、绿和蓝三种色荷。
在低温低密度条件下,夸克物质处于强束缚态,被称为强子物质。
在高温高密度条件下,夸克物质处于解束缚态,被称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
通过改变温度和化学势,可以在QCD相图中观察到从强子相到夸克-胶子相的相变。
fiske model210工作原理

fiske model210工作原理Fiske模型210是一种常用的工作原理模型,用于解释人类社会中的互动和沟通。
该模型由美国社会学家约翰·F·Fiske于1980年提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传媒学等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Fiske模型210的工作原理。
Fiske模型210基于三个核心概念:权力、交换和符号。
权力指的是个体在互动中所具有的控制和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
交换是指个体在互动中为了获得资源或满足需求而进行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符号则是指个体在互动中使用的语言、姿势、符号等非语言符号,用于传达意义和信息。
模型中的“2”表示模型的二元性,即权力和交换的对立关系。
权力和交换是两种不同的互动方式,它们对个体的影响和结果也有所不同。
权力互动中,个体通过行使权力来控制他人的行为,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而交换互动中,个体通过相互合作和交流来满足彼此的需求,实现共同的利益。
模型中的“1”表示模型的单元性,即每个互动都是独立的个体行为。
每个互动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单独的事件,个体在其中选择不同的策略和行为,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模型认为,个体的选择受到权力和交换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如社会规范、文化价值观等。
模型中的“0”表示模型的零和性,即互动中的收益是有限的。
在权力互动中,个体的权力越大,就越能够控制他人的行为,获得更多的收益。
而在交换互动中,个体通过相互合作来实现共同的利益,收益是相互依赖的。
模型认为,权力和交换是互动中的两种不同途径,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和情境选择合适的策略。
Fiske模型210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解释。
假设有两个人A和B,他们之间存在着权力和交换的关系。
在权力互动中,A拥有更高的权力,可以通过行使权力来控制B的行为。
A可以通过威胁或奖励等手段,迫使B按照自己的要求行动。
在交换互动中,A和B可以通过相互合作和交流来满足彼此的需求。
他们可以互相提供资源、帮助和支持,以达到共同的利益。
量子场论通俗入门费米及物质的解释_维尔切克

基于量子理论,费米帮助建立了一个理解物质的新框架。
这个框架在两个关键方面完善和改进了传统的原子论。
首先,物质的基本组分可归属于很少的几类,且给定种类(如电子)中所有的成员都是严格全同的和确实不可分辨的。
这种深奥的全同性可通过量子统计现象用实验展示,并可用自由量子场论的原理来解释。
第二,一个种类中成员可以变异为其他种类的成员。
这种变异性可被理解为显现相互作用量子场论。
费米通过他在量子场论和量子统计方面的工作,为建立这种新观点的理论基础做出了贡献,并通过他关于β衰变、核嬗变以及早期的强相互作用理论的工作,促进了这种新观点富有成效的应用和实验验证。
费米及物质的解释维尔切克著丁亦兵乔从丰李学潜沈彭年任德龙译在恩里克·费米(Enrico Fermi)诞辰100周年之际,我有幸回到我的母校去表达一份敬意。
费米永远是我心目中的一位英雄,也是我的科学“曾祖父”(按照费米→邱(Chew)→格罗斯(Gross)→威尔切克排列)。
在演讲的准备过程中,浏览他的论文也是一种乐趣和启发。
我被要求就“费米对现代物理的贡献”演讲半个小时。
当然,演讲的内容需要严格的挑选。
在我后面的几位讲演者将会讨论费米作为教师和科学界知名人士的杰出成就,显然我的工作将集中于他对科学文献的直接贡献。
除非去分类编目,我的任何作法都将遗漏太多的材料。
但分类是可笑的,也是冗长乏味的,因为带有费米同事们重要评注的费米文集很容易得到。
我决定要做的是,找到并且遵循一个可以把费米最重要的工作联系在一起的统一的思路。
尽管费米的论文内容异常广泛,并且总是集中于一些具体问题,但这样的一个思路不难理出。
对那些我认为是20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成就:即一个基于一些非常不直观的概念,但已整理到一些精确且可使用的方程中的、实际上精确的、十分完整的物质理论,费米是一位多产的撰稿人。
一、改变了的原子论从伽利略和牛顿时代,物理学的目标——很少被清楚地表述,但在实践中是默认的——是导出一些动力学方程,这样给定一个物质体系在某时刻的组态后,其他时刻的组态就能被预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于由u,d,s组成的重子,一共有3^3=27种 组合方式,其中一种是全反对称的: 构成一个单态。 • 还有10个全对称的态:
• 剩下的16种组合可以分成两组八重态,它 们是混合了对称和反对称:其中两个指标 对称,它们和另一个指标之间反对称。
• 同理,对介子有3x3=9种态,其中有一个单 态 ,而剩下的8个构成八重态。 另外,由于夸克带1/2自旋,复合出来的粒 子有J=0和J=1两种情况:
• 对于改变两个奇异数的过程,有K和反K的 转换:
同样的,加上来自charm的贡献后可以显著 抵消来自u的部分。
• 在1970年之前,多数人认为只有u,d,s三种 夸克,除了Glashow在1964年时认为可能存 在第四个夸克,而在70年GIM机制提出,用 于解释为什么实验上没有发现FCNC。这个 机制需要引入第四个夸克,charm夸克。 • GIM机制能够同时解释为什么FCNC被压低, 以及为什么改变两个奇异数的过程也被压 低。
QFT之夸克模型简介
蔡成丰
夸克模型
• 若考虑一个特定的自旋和宇称: ,发 现有10种粒子,构成一个规则的模式:
• 除了10个粒子一组的规律,还有更多的是8 个粒子一组的。这都源于这些粒子是由夸 克(quark)复合而成的。 • 重子(baryon)是三个夸克组成的束缚态,而 介子(meson)则为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 成。
• 若只有u,d,s三种夸克,那么强子带电流:
而由这两个算符构造出与中性流的算符:
当Cabbibo角非零时,非对角元给出FCNC。
• GIM机制认为,还有第4个夸克,带电流加 上: 由总的流与其厄米共轭的对易子是对角的, 于是由这一项加上电磁流(也不改变味) 是味对角的,于是不会有树图水平上的 FCNC. 而且在圈水平上的,也能压低:
• 上述情况中只考虑了最轻的三个夸克的组 合,如果包含了更重一点的粲夸克(charm), 则组合会更复杂,现在已经发现的重子和 介子几乎都能由这四种夸克解释。
• 而对于更重的夸克b和t,由于寿命太短,可 能还没来得及形成束缚态已衰变掉。
• 重子和介子的衰变就可以归为夸克的衰变, 例如中子衰变为质子: 实际上是d夸克的衰变: 以及uds构成的 的轻子型衰变: 是由于s夸克衰变:
• 由于s重于d和u很多,d比u稍重,而且s衰变 到d的味道交换中性流(FCNC)是严重压低的, 所以这解释了 这一选择定则的存在, 是由于更重的s(电荷-1/3)总是衰变到u(电荷 +2/3),比如 和 ,其中前者 存在如下衰变过程,而后者则不存在:
类似的,对于 接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