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技术协议

合集下载

上海新华dcs的网络通讯协议

上海新华dcs的网络通讯协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上海新华dcs的网络通讯协议篇一:dcs的通讯网络0dcs的结构组成dcs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带i/o部件的控制器、通讯网络和人机接口(hmi)。

控制器i/o部件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连,接收现场设备送来的信号;人机接口是操作人员与dcs相互交换信息的设备;通讯网络将控制器和人机接口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dcs的典型结构如图一:1dcs通讯网络的发展历程dcs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先后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具体划分为:(1)1975—1980初创期。

此时的dcs通讯系统只是一种初级局部网络,全系统由一个通讯指挥器指挥,对各单元的访问是轮流询问方式。

如tdc-2000、mod-3等。

(2)1980—1985成熟期。

采用局域网络,由主从式星型网络转变成对等式的总线网络通信或环网通信,扩大了通信范围,提高了传输速率。

如tdc-3000、mod-300等。

(3)1985—1990扩展期。

在局域网络方面采用国际标准组织iso的osi开放系统互联的参考模型,使符合开放系统的各制造厂的产品可以互连,互通信以及进行数据交换,第三方软件以可以应用。

改变了过去dcs各厂自成系统的封闭结构,dcs由原来的仅能应用发展到不仅能应用而且能开发。

tdc-3000(带ucn网)centumxl等。

(4)90年代以后,网络开放期。

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通信协议和规程,即iee802(以太网)、iee802.4(令牌总线)、eeFddi(光纤分布数据界面)、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协议)或map(制造自动化协议)等,使不同厂家型号、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可共存一个网络标准,达到产品互换、资源共享的目的。

如centumcs-3000、advant-500等。

2通讯网络的特点通讯网络是dcs的重要支柱,执行分散控制的各单元以及各级人机接口要靠通讯系统连成一体,这种在局部区域内使用各种数据通讯的设备互连的通讯网络称为局域网(lan)。

中频炉设备全面维护承包协议2024版

中频炉设备全面维护承包协议2024版

20XX 标准合同模板范本PERSONAL RESUME甲方:XXX乙方:XXX中频炉设备全面维护承包协议2024版本合同目录一览1. 设备维护范围与内容1.1 维护设备清单1.1.1 中频炉主机1.1.2 控制系统1.1.3 冷却系统1.1.4 电源系统1.1.5 辅助设备1.2 维护项目1.2.1 定期检查1.2.2 设备保养1.2.3 故障排除1.2.4 设备升级1.2.5 技术支持2. 维护时间与周期2.1 维护时间2.1.1 工作日2.1.2 节假日2.1.3 紧急情况2.2 维护周期2.2.1 每月2.2.2 每季度2.2.3 每年3. 维护费用与支付3.1 维护费用3.1.1 固定费用3.1.2 变动费用3.1.3 额外费用3.2 支付方式3.2.1 预付3.2.2 现付3.2.3 年度结算4. 维护质量与标准4.1 维护质量4.1.1 设备正常运行4.1.2 故障及时排除4.1.3 维护记录完整4.2 维护标准4.2.1 国家标准4.2.2 行业标准4.2.3 企业标准5. 违约责任与赔偿5.1 违约行为5.1.1 维护不及时5.1.2 维护质量不达标5.1.3 未按约定支付费用5.2 赔偿责任5.2.1 直接损失5.2.2 间接损失5.2.3 预期利益损失6. 争议解决方式6.1 协商解决6.2 调解解决6.3 仲裁解决6.4 法律诉讼7. 合同的生效、变更与终止7.1 合同生效7.2 合同变更7.3 合同终止8. 其他约定8.1 保密条款8.2 知识产权保护8.3 法律法规遵守9. 合同的签署与备案9.1 签署程序9.2 备案要求10. 附件10.1 设备维护方案10.2 维护费用明细表10.3 维护质量评估标准11. 定义与解释11.1 设备11.2 维护11.3 费用11.4 违约11.5 赔偿12. 合同的书面形式13. 合同的签字盖章14. 合同的签订日期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设备维护范围与内容1.1 维护设备清单1.1.1 中频炉主机:包括但不限于炉体、感应器、炉盖等主要部件;1.1.2 控制系统:包括PLC、触摸屏、传感器等控制设备;1.1.3 冷却系统:包括水冷系统、风冷系统等冷却设备;1.1.4 电源系统:包括变压器、整流器、稳压器等电源设备;1.1.5 辅助设备:包括吊车、操作平台、工具等辅助设备。

5t中频炉招标技术要求

5t中频炉招标技术要求

5t钢壳中频炉招标技术要求一、项目范围1、投标方对一台5t(一拖二)钢壳中频炉进行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直至交付招标方使用的交钥匙工程。

2、中频炉的装备水平,应达到安全、环保、节能、信息化要求,各项性能优越,操作、安装、维修方便,人机工程合理,外形美观大方,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3、供货范围:数。

二、技术参数三、技术要求1、中频电源电源所有器件都安装在封闭的柜子内。

在整流和逆变之间设有隔离开关。

在一侧逆变故障的情况下,隔离故障,继续使用另一侧的电源继续工作。

在铜排输出端,紧靠线圈的位置安排了接地接触器。

当要对炉体部分进行维修时,可以把一侧炉体的铜排和线圈对地短路,以确保操作人员人身安全。

同时不影响另外一侧电炉的正常运行。

电源柜同时配有熔炼管理器。

PLC和人机界面组成具有的一个方便操作的熔炼管理器,功能包括:自动烘炉(配温度仪器仪表),冷炉启动,故障诊断,故障信息显示和存储,运行信息显示,系统状态显示等。

1.1 电源柜(可控硅或IGBT)电源柜由高强度的冷轧钢板制成的,板厚3毫米。

打开门可以方便地接近整流和逆变等各个部分。

所有的门都安装有安全开关,如果门未关上,电源就不能启动。

电源柜的上方都有起吊钩,方便运输和安装。

电源柜内铜排和铜管使用国内知名品牌,铜排经喷沙,钝化,制作规范。

电源柜元器件布置合理,易于维修,走线,布线规范。

维修人员能很轻易地接触到所有的维修点。

1.2 隔离控制室(可控硅或IGBT)在前门上部布置一个密闭的隔离控制室,装有主控板、反馈板、控制电源等控制部件,可以方便地观测主控板的信号。

隔离控制室不需额外的冷却。

电源柜主要电力电子器件是水冷的,柜内在运行过程中的温升不会影响隔离控制室。

同时隔离控制室内所有的电子控制电路板上所有电子元件的选型是按高温度等级来进行的。

1.3 进线空气开关保护系统(可控硅或IGBT)a. 快速动作的全功能断路器(空气开关)安装于电源的正面,把来自变压器的供电线路和电源柜隔离开。

中国联通H248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H248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H.248协议技术标准中国联合通信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2003.2目次1.范围 (1)2.引用标准 (1)3.定义 (1)4.缩略语 (2)5.连接模型 (3)5.1 终结点 (3)5.2 关联 (5)5.3 包〔Package〕 (5)6.命令 (6)6.1 描述符 (6)6.2 命令 (15)6.3 命令错误码 (23)7.事务交互(Transaction) (24)事物交互参数 (25)7.2 事物交互编程接口 (25)7.3 消息 (26)8.协议传送 (27)8.1 命令执行的顺序 (27)8.2 预防重启动崩溃 (27)9.平安 (28)9.1 保护协议连接 (28)过渡性AH 方案 (28)保护媒体连接 (28)10. MG和MGC的控制接口 (29)10.1 逻辑MG (29)10.2 冷启动 (29)10.3 协议版本协商 (29)10.4 MG故障 (30)10.5 MGC故障 (30)11.包定义 (31)包的定义 (31)11.2 特性、统计和事件和信号参数的定义 (32)11.3 列表类型〔List〕 (33)11.4 标识符的命名 (33)包的注册 (33)附录A〔标准的附录〕本协议语法的语言描述 (34)附录B〔标准的附录〕本协议语法的ABNF语言描述 (51)附录C〔标准性附录〕媒体流特性标签 (62)附录D〔标准的附录〕在IP上的传输本协议的要求 (73)附录E〔标准的附录〕协议包 (77)附录 F (标准的附录) 在SCTP上传输本协议的要求 (91)前言基于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是下一代分组网中语音业务、数据业务和视频业务呼叫、控制、业务提供的控制设备与受控制设备之间的接口协议。

本标准是以国际电联、计算机标准化组织、软交换论坛制定的相关标准为根底,结合国内网络的实际情况和相关国内标准制定的。

它是软交换、媒体网关控制器、媒体网关研制、开发和生产的主要依据。

H型电阻焊机技术协议(天津商科中频电源)

H型电阻焊机技术协议(天津商科中频电源)

合同编号:项目名称:H型鳍片管电阻焊机技术协议签订日期:签订地点:北京中电华强焊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Wise Welding Technology & Equipment Co., Ltd.北京市大兴区瀛海镇经二路6号 100076 Jinger road NO.6, Yinghai town,Daxing District,Beijing, China 100076 公司总机:(010)60262001 Tel: (010)60262001公司传真:(010)60262001 FAX:(010)60262001市场部:(010)60262033 传真:60262121 Sales&Marketing Dept:(010)60262033 E—mail:wtec@北京中电华强焊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11年01月版)H型鳍片管电阻焊机技术协议甲方(需方):乙方(供方):北京中电华强焊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就购买套H型鳍片管焊接生产线(以下称设备)事宜,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就本设备技术相关事项经过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协议:1.设备名称: H型鳍片管电阻焊机2.用途:本设备用于生产锅炉省煤器中的热交换元件,它将加压通电局限在鳍片与管子多点接触的圆弧面上,依靠鳍片—管子—鳍片间的电阻热形成熔核,然后顶压成角接连接的鳍片管。

3.主要参数3.1管子管子直径: 32-57㎜管子长度: 12m双管中心距:70-133mm管子材料:低碳钢、不锈钢、锰钢管子椭圆度、厚度、弯曲度及外径公差应符合国标要求。

3.2 鳍片鳍片厚度: 2-3㎜鳍片宽度:≤60㎜鳍片长度:≤140㎜(单管)鳍片长度:≤280㎜(双管)鳍片节距: 8-50㎜鳍片材料:低碳钢、不锈钢、锰钢3.3 中频整流焊机中频变压器:电源变压器功率: 2×250KVA(三相)初级电源: 380V 三相 50Hz额定初级电压: 500V网压允许波动范围:±10%暂载率: 50%次级电压: 14.3V最大焊接面积:满足H型双管最大工件焊接瞬间一次最大电流:约520A次级最大电流:大于50KA冷却水量: 24L/min中频控制器:输入电压:三相380V预压、加压、焊接、维持时间:0—9999ms冷却水量: 12L/min3.4电极预压力:4KN(可调)顶锻力:8KN(可调)3.5压缩气体压力: 0.4-0.7MPa消耗量:14m3/小时3.6 冷却水系统流量:98升/分4.设备组成及主要性能本设备由鳍片管焊接主机、前料架、后料架、焊接变压器及其控制系统(具备错峰、回火功能,且无时间锁和后门程序,控制屏尺寸5.7英寸)、整机控制系统及冷却系统等部分组成。

基于DSP和交换芯片的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DSP和交换芯片的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系统设计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作者简介 杨!彦!%)*)"&男&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子信息方向的研究%通讯作者 韦朝欣!%)&,"&男&广西河池天峨县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子信息方向的研究%引用格式 杨!彦&韦朝欣!基于-[c 和交换芯片的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系统设计'+(!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文章编号 %'*%,()& "#"$ #&##)&#'!!-./ %#!%'("' 0!1234!%%5,*'" 67!"#"$!#&!#%(!!中图分类号 8@)%%!!文献标识码 :基于/6F 和交换芯片的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系统设计杨!彦% 韦朝欣"!%;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信息中心&南宁!($####"摘要 软件无线电是无线通信方式之一&为了精准接收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确保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接收控制效果&设计了基于-[c 和交换芯片的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系统$加设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和交换芯片&通过振荡器*滤波器*混频器等元件的连接&设计无线电接收机&通过调整逻辑控制电路优化接收控制器&生成并执行接收控制指令$在系统硬件的支持下&利用-[c 技术采集并处理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校准无线电信号的不平衡程度&通过调制样式识别*解调以及分类存储等步骤&实现系统的接收控制功能$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在此次设计系统的控制下&无线电接收信号的平均信噪比高达,*;,S P &能够精准接收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具有较好的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接收控制效果&有效扩大无线电的接收范围%关键词 -[c 芯片$交换芯片$振荡器$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系统/'+37,"5H E6"5&;*('C *13"C '4'303,7!",&(".6:+&'#G *+'1",/6F *,16;3&4D 3,7!D 3$=:@9=?2%&Y K /<F ?I Z 42"!%;[1F I I O I J /2J I H M ?64I 2K 2A 42G G H 42A &9>?2A Z 4b I 1?64I 2?OD 24N G H Q 46T I J:A H 41>O 6>H G &@?2242A!($####&<F 42?$";/2J I H M ?64I 2<G 26G H I JC >M ?2^G Q I >H 1G Q ?2S[I 14?O [G 1>H 46T -G 7?H 6M G 26I J9>?2A Z 4E F >?2A :>6I 2I M I >Q^G A4I 2&@?2242A!($####&<F 42?"28+&(*4&)[I J 6V ?H G H ?S 4I 4Q I 2G I J 6F GV 4H G O G Q Q 1I M M >241?64I 2M G 6F I S Q !/2I H S G H 6I?11>H ?6G O T H G 1G 4N G /XQ I J 6V ?H G H ?S 4IQ 4A 2?O Q 2SG 2Q >H G 6F G H G 1G 764I 2?2S 1I 26H I O G J J G 16I J /XQ I J 6V ?H G H ?S 4IQ 4A 2?O Q &?2/XQ I J 6V ?H G H ?S 4IH G 1G 764I 2?2S1I 26H I O Q T Q 6G M W ?Q G SI 2-[c?2S Q V 461F 42A 1F 474Q S G Q 4A 2G S !:S SS 4A 46?O Q 4A 2?O 7H I 1G Q Q 42A 1F 47?2S Q V 461F 42A 1F 47&S G Q 4A 26F G H ?S 4I H G 1G 4N G H 6F H I >A F 6F G 1I 2U 2G 164I 2I J I Q 14O O ?6I H &J 4O 6G H &M 4Z G H ?2SI 6F G H 1I M 7I 2G 26Q &I 764M 4\G 6F G H G 1G 4N 42A 1I 26H I O O G HW T ?S 0>Q 642A 6F G O I A 411I 26H I O 14H 1>46&?2S A G 2G H ?6G ?2SG Z G 1>6G 6F G H G 1G 4N 42A 1I 26H I O 1I M M ?2S !Y 46F 6F G Q >77I H 6I J 6F G Q T Q 6G MF ?H S V ?H G &-[c 6G 1F 2I O I A T 4Q >Q G S 6I 1I O O G 16?2S 7H I 1G Q Q /XQ I J 6V ?H G H ?S 4I Q 4A 2?O Q &1?O 4W H ?6G 6F G 4M W ?O ?21G I J H ?S 4I Q 4A 2?O Q &?2S H G ?O 4\G 6F G Q T Q 6G M h Q H G 1G 764I 21I 26H I O J >2164I 26F H I >A F M I S >O ?64I 27?66G H 2H G 1I A 2464I 2&S G M I S >O ?64I 2?2S1O ?Q Q 4J 41?64I 2Q 6I H ?A G !8F GQ T Q 6G M6G Q 6H G Q >O 6Q Q F I V6F ?6>2S G H 6F G1I 26H I O I J 6F G S G Q 4A 2Q T Q 6G M &6F G ?N G H ?A G Q 4A 2?O U 6I U 2I 4Q G H ?64I I J 6F G H ?S 4I H G 1G 4N G S Q 4A 2?O 4Q >76I ,*;,S P &V F 41F 1?2?11>H ?6G O T H G 1G 4N G 6F G /XQ I J 6U V ?H G H ?S 4I Q 4A 2?O &F ?Q ?A I I S /XQ I J 6V ?H G H ?S 4I Q 4A 2?O H G 1G 764I 21I 26H I O G J J G 16&?2SG J J G 164N G O T G Z 7?2S Q 6F G H ?S 4I H G 1G 764I 2H ?2AG !9':;"(1+)-[c1F 47$Q V 461F 42A 1F 47$I Q 14O O ?6I H $/XQ I J 6V ?H G H ?S 4I $H G 1G 4N 42A 1I 26H I O Q T Q 6G M <!引言软件无线电是基于现代通信原理&以数字信号处理为中心的开放式无线通信结构体系%软件无线电体系是将模块化*标准化的硬件部件以总线形式相连&组成一个通用的硬件平台&再由软件负载实现多通道*多层次的无线通信功能'%(%软件无线电具有可编程的^X 波段*通道访问模式*调制解调模式&将从信源基带信号处理到^X 信号的发射与接收均趋于数字化&其目标是使通讯系统脱离硬件架构的限制'"(%由于系统结构比较稳定&因此可以采用软件来完成各种功能&从而可以进行有效地更新&同时&也可以降低体系之间的交换和兼容性%鉴于上述特点&软件无线电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根据软件无线电的传输频率&可以将其分为低频*中频和高频$种类型%其中&中频软件无线电是指频段在$##"$###3C \的无线电&该类型无线电的传输需要经过$个过程&分别为发送*传送和接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投稿网址 V V V!0Q 01O T3\!1I M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第&期杨!彦&等)基于-[c """"""""""""""""""""""""""""""""""""""""""""""""""""和交换芯片的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系统设计#))!#中频软件无线电在接收环节存在明显的功能问题&主要体现在无线电信号接收丢失*信噪比低等方面&为此&设计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文献'$(采用模拟最小化和数字最大化方法&利用芯片内部集成的高速模数转换器&结合时钟锁相环&设计了一种软件无线电架构的接收机控制模拟前端电路&并完成软件无线电的接收控制工作%文献',(采用本振光梳解调射频信号&并接收带宽的子信道&调整了信号的接收方式&根据信号接收原理&实现对接收程序的控制%然而上述方法存在接收控制效果差的问题&无法实现对接收范围*接收精度的有效控制%为了提高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接收控制效果&在-[c 和交换芯片的支持下&设计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系统%将-[c 芯片*交换芯片*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和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器作为控制系统的主要硬件设备&提高数据的读取速度和同步存取能力%采用:+-*-+:转换器对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调制样式识别*解调和分类存储&解决了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接收控制效果差的问题%=!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系统硬件设计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设计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系统&应用-[c 芯片作为无线电信号的处理元件&采用交换芯片&接收控制指令传输&利用供电电源电路连接硬件设备&完成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系统硬件设计&为控制程序的运行提供硬件支持&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系统原理如图%所示%图%!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图%中&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系统的核心为数字信号处理部分&信号输入后&经过:+-转换器处理为高速数字信号&交由-[c 芯片*交换芯片对无线电信号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经过-+:转换器完成信号的采集和处理任务&输出最终信号%=>=!数字信号处理芯片-[c 芯片可以为中频软件无线电解码*操作*甚至是在时间和频率上生成离散信号提供最优的处理器&在-[c 芯片中加入了乘法累积运算&因为一般采用卷积运算&所以在-[c 中R:<运算被优化处理为单个-[c 的单周期指令&使得-[c 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地改善%另外&-[c 还通过优化寻址方式&使其能够有效地读出或写出存储器电路的离散数据%利用哈佛结构&-[c 实现了对数据和指令的同步存取&极大地加快了读写的速度%在此次设计的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系统中&采用8R [$"#<'*%$型号的-[c 芯片&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8R [$"#<'*%$芯片内置%U *R W 的芯片内存&具有$"图"!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内部结构图W 46的存储空间%片内^:R 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为程序+<?1F G 存储器和数据+<?1F G 存储器%二者均使用B %c +B "级缓冲结构%8R [$"#<'*%$指令集里的所有命令都是条件指令&根据某种条件决定是否执行%位运算指令&包含位域抽取*设定*清除*位计数*规格化等%也可以进行位元寻址&得到&W 46+%'W 46+$"W 46的数据%=>?!交换芯片交换芯片是千兆通信网络技术的核心&它能将多个局域网的网络部分连接起来&扩大网络的覆盖范围&从而实现中频软件无线电的远距离接收&并支持无线电接收控制指令的远距离传输%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系统中加设交换芯片的组成结构如图$所示%图$!交换芯片组成结构图在运行过程中&交换芯片采用/K K K &#";$协议&在&个不同的千兆位端口间进行R:<帧的交换&主要包括学习和转发%学习是指在端口收到R:<帧后&从R:<帧中抽取出相应的数据&然后在索引表中搜索相应的数据项&根据搜索结果生成地址索引信息&确定主机地址与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而在转发过程中&当端口收到请求转发的R:<帧时&从R:<帧中抽取目标地址&在R:<地址列表中寻找对应的节点&从而获得对应目标地址的端口号&然后再将R:<帧发送到相应的端口%根据交换芯片所需的%##R 网口和%个%3R 网口&选择P <R ($","型交换芯片&它包括",个全双工%#P :[K U 8+%##P :[K U 8e &并具有!投稿网址 V V V!0Q 01O T3\!1I M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计算机测量与控制!第$%""""""""""""""""""""""""""""""""""""""""""""""""""""卷#%##!#通信网络诊断功能%=>@!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机设计使用的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机由振荡器*滤波器*混频器*数字上+下变频器等部分组成&其内部连接方式如图,所示%图,!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机组成元件连接示意图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机中使用的振荡器单元采用双锁相环开关模式&其中一个正常使用时&则另一个进行配置并完成锁定%两个锁相环轮流执行组态锁相&确保每个时间都能有一台锁相环信号源工作%在接收机中&中频滤波器的作用是选择中频&减少频段干扰&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在此次设计中&选择了'RC \的频带%它是一种用于接收的滤波器&它包括一个预选择滤波器和一个镜频抑制滤波器%预选择滤波器通常是在低噪声放大器前面的射频前端的一阶$镜频抑制滤波器是实现对图像信号的抑制&通常是在低频放大器后面进行'*(%混频器'&(的功能主要是由一个倍增电路来实现&将相关设备元件按照图,表示方式进行连接&即可得出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机的设计结果%=>A !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器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器主要用来生成并执行接收控制指令&控制器内部的逻辑控制电路由<c B -完成&逻辑控制电路如图(所示%图(!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逻辑控制电路图此次设计的无线电接收控制器采用逻辑时序作为驱动原理&其主要包含宽动态范围信号检测与处理单元中的数字衰减器驱动*高速:-<采样驱动以及相关运算&高速振荡器单元中的c B B 器件驱动以及相关频率运算和切换控制&中频处理单元中调整中频:9<增益的-:<驱动')(%将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器与接收机相连&保证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能够直接作用在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机上&从而执行相应的控制任务%!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系统软件功能设计在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系统硬件的支持下&采集传输的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并对其进行预处理&校准信号的不平衡度&经过解调*分类存储等环节&实现系统的无线电接收控制功能%>=!利用/6F 技术采集并处理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中频软件无线电的传输原理是)在尽可能接近天线的位置&采用宽带的:+-*-+:预先把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数字化&然后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数字信号进行同步提取*信号调制样式的识别*信道解码*信号特征提取&整个无线电控制协议部分全部由软件编程来完成'%#(%利用带通采样原理对传输的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进行采集&以此作为接收对象%设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的频带范围为'/O I V G H &/>77G H (&则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的采样速率设置为)/Q ?M 7O 42A 6"!/O I V G H M />77G H ""'H ?S 4I M %!%"式中&'H ?S 4I 为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的采样量&该变量要求满足如下条件)%2'H ?S 4I 25/>77G H '(J!""式中&5'#(整型函数表达式&J 为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带宽%按照设置的信号采样速率&得出第4个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的采样结果为)H !4"6"槡9'!%M %M *"4<2(71I Q '!0=M 0$"<2M %(M '!4"!$"式中&9为无线电达到接收机的功率&%**和%分别表示的是多普勒频移影响的码速率偏移*相位时延的归一化值和初始相位&<2为无线电信号的采样周期&0=和0$对应的是载波和多普勒频移的角频率&'!4"为无线电信号中的噪声部分'%%(%在:+-带通采样之后&在低频部分仍会产生与原始信号相同的数字信号%在'H ?S 4I 为偶的情况下&取样后的低频带会产生与原始信号频率一致的频谱$但是如果'H ?S 4I 是奇数&那么采样后的基带频谱就会发生与它的中心频率相反的现象&如果在带通取样之后&基带上的频谱是负的&那么对信号进行正交变换即可%为保证系统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的接收控制效果&需要对初始采集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变换处理'%"(%另外&数字混频正交变换过程可以量化表示为)H I H 6F I AI 2?O !'"6H !'".7>"'/<!,"式中&/O I ?S 为载频%按照上述过程&在-[c 芯片的支持下&完成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的采集与处理工作%>?!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不平衡校准根据采集的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估计接收机在任意位置上的不平衡度&无线电信号在幅度与相位两个维度上的不平衡度估计结果可以表示为)!投稿网址 V V V!0Q 01O T3\!1I M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第&期杨!彦&等)基于-[c """"""""""""""""""""""""""""""""""""""""""""""""""""和交换芯片的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系统设计#%#%!#2A 61''6%12"W!'"31''6%12"B!'槡"32%67H 1Q 421''6%12B !'"2W !'"31''6%12"B!'"31''6%12"W!'槡567"3!("式中&2B !'"和2W !'"分别表示初始采集中频软件无线电的B *W 分量'%$(%在已知不平衡度的情况下&为校正无线电的/]不平衡&需构建无线电幅值的逆矩阵&通过逆矩阵与无线电信号分量的叠加&得出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不平衡校准处理结果如下)2B 7S 01!'"2W 7S 01!''("6%#6?22%%2A 1I Q 2)*+,%2B !'"2W !''("!'"!!将实时采集的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以及公式!("的计算结果代入到公式!'"中&即可输出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不平衡的校准结果%>@!实现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功能在控制器的支持下&生成控制信号驱动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完成调制样式识别*解调以及接收存储等功能&由此实现系统的无线电信号接收控制功能%";$;%!自动识别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调制样式通过对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调制样式的识别&确定信号解调方式&从而将无线电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将所有调制样式的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采用统一数学公式来表示&数学表达式如下)2!&"6A !&"1I Q `M *!&'("!*"式中&A !&"为信号的瞬时包络&*!&"为瞬时相位&`表示的是信号综合角频率'%,(%调制样式的自动识别主要根据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特征参数与不同调制类型标准信号特征的匹配度&提取的部分无线电信号特征参数可以表示为)1:6(0)D D <'A S '!&"(";H1"6%'/'1*"/!4"(7%'/1*/!4'("槡567"!&"!!其中);H 和'/分别为无线电的取样点数及属于非弱信号的个数&A S '!&"和*/!4"为零中心归一化瞬时幅度和相位非线性分量'%((%在考虑特征权重的情况下&对公式!'"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融合处理&得出的无线电信号综合特征标记为1=&最终利用公式!)"计算4类调制标准信号与当前接收无线电信号之间的匹配系数))!4"61!4"#1=G 1!4"GG 1=G!)"式中&1!4"为4类调制标准信号的运行特征参数'%'(%利用公式!*"实现当前无线电信号与所有调制标准信号的特征匹配&取匹配系数对应的信号调制类型作为当前无线电信号调制样式的自动识别结果%";$;"!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解调根据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调制类型的自动识别结果&对实时传输过来的无线电信号进行解调处理%采用数字相干解调原理完成无线电信号解调&解调原理如图'所示%图'!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解调原理图通过正交调制得到的调制信号&可以通过正交解调来还原原始信号'%*(%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的数字相干解调过程可以分为$个步骤&分别为调幅*调频和调相&其中调幅解调过程可以表示为)A S G M I S >O ?64I 2!'"63"B !'"M 3"W !'槡"!%#"!!其中)3B !'"和3W !'"分别表示的是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将公式!%#"的计算结果代入到初始接收到的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中&替代初始信号的瞬时包络幅值&从而完成无线电信号的调幅解调结果'%&(%同理对无线电信号中的频率和相位进行解调&通过解调系数的替换&得出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的解调处理结果%";$;$!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接收与分类存储根据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的接收量&在接收机端预留出相应的存储空间%利用公式!%%"确定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结果的所属类型),!24"6'111=1#!4"711=11#!4"'111"=7!11="槡"#'111"#!4"7!11#!4""槡"!%%"式中&'1为提取的特征参数数量&1#!4"为当前存储空间中现有无线电信号的标准特征'%)"#(%根据公式!&"的计算结果&选择,!24"取值最大的存储空间作为无线电接收信号的实际存储位置&完成该信号的分类存储%按照上述步骤&反复执行解调与分类存储过程&并对分类存储空间进行实时更新&按照接收的时间顺序生成无线电信号接收列表&由此完成系统的信号接收与控制任务%@!系统测试为了测试此次设计的基于-[c 和交换芯片的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将硬件和软件的设计结果看作一个整体&接收多组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并观察在控制系统作用下接收信号的精度和数量&通过对接收信号性能的分析&体现出无线电接收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投稿网址 V V V!0Q 01O T3\!1I M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计算机测量与控制!第$%""""""""""""""""""""""""""""""""""""""""""""""""""""卷#%#"!#@>=!配置并调试系统运行环境系统运行环境配置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将-[c 芯片*交换芯片等相关的硬件设备安装到电路板上&并与主测计算机相连&将所有的硬件设备切换至工作状态%在此基础上&利用编程工具实现系统接收控制功能程序的开发&并直接导入到主测计算机中%为保证主测计算机能够支持此次设计系统的运行工作&在主测计算机内部装设:^R 处理器&操作系统设置为B 42>Z ";'版本%系统运行环境的调试包括$个部分&在硬件设备调试工作中&先对电路板进行目测检查&即根据图纸详细的要求&对每一台设备的型号和插脚进行检查&以确保电路板上的电极元件和设备的型号准确%在电路板上电之前&先进行电气接地状况的试验&以避免因过多或设备插脚造成的电气接地故障%利用万用表测量电路板上各个供电端的接地电阻&并测量输入+输出端的接地电阻&以确保各个电源和接口的接地电阻都在正常范围之内%软件驱动调试主要是观察驱动程序的时序是否符合相关设备的驱动时序&确定了整个软件驱动的时间控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对整个控制过程进行了精确*合理地分析%在系统联合调试环节&验证控制系统软件程序是否能够驱动硬件设备产生控制信号&并作用在接收机上%系统运行环境配置并调试成功后&执行系统测试实验的下一步操作%@>?!生成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样本利用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发射器&生成正余弦波*方波*三角波等多种波形的无线电信号作为传输对象&将其量化保存到发射器中&然后通过信号的读取将其添加到传输队列中%#%号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样本的生成结果如图*所示%图*!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样本波形图实验共生成%##组无线电信号样本&初始生成的信号样本中存在噪声&噪声强度约为$S P %@>@!描述系统测试过程将生成的中频软件无线电信号通过无线信道定向传输给接收机&同时启动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系统&得出相应的无线电接收结果%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系统的运行界面如图&所示%按照上述方式可以得出所有无线电样本的接收结果&图&!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系统运行界面为了测试此次设计系统在接收控制功能方面的优势&分别设置文献'$(系统和文献',(系统作为实验的对比系统&并按照上述方式得出对比控制系统下的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结果%@>A !设置系统控制功能测试指标此次系统测试实验分别通过对接收无线电质量与数量的度量&证明此次设计系统在接收精度和接收范围两个方面的控制效果%设置无线电接收质量的测试指标为无线电信噪比&其数值结果如下),6;H ?S 4I;@I4Q G!%""!!其中);H ?S 4I 和;@I 4Q G 分别表示的是接收无线电信号中的有效信号量和噪声信号量%另外设置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范围的量化测试指标为无线电信号接收量&该指标的测试结果为);H G 1G 4N G 61'>6%'>!%$"式中&'>为传输信道>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数量&'1F ?22G O 为接收区域内包含的信道数量%最终计算得出无线电信号信噪比越高&证明无线电信号的接收质量越好&间接证明对应系统在接收精度控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指标;H G 1G 4N G 越大&说明信号接收数量越多*接收范围越大&则说明对应系统具有良好的接收范围控制功能%@>B !系统测试结果与分析$;(;%!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精度控制功能测试结果在不同控制系统作用下&获取中频软件无线电的接收结果&通过接收无线电信号的分析&反映出系统在接收精度控制功能方面的测试结果如表%所示%将表%中的数据代入到公式!%""中&计算得出在两个对比系统控制下&接收到中频软件无线电的平均信噪比分别为%';"S P 和"#;,S P &而在此次设计系统的控制下&得到无线电信号的平均信噪比为,*;,S P %由此可知&此次设计系统的无线电接收信号信噪比较高&具有较好的无线电信号接收质量和接收精度控制%!投稿网址 V V V!0Q 01O T3\!1I M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第&期杨!彦&等)基于-[c """"""""""""""""""""""""""""""""""""""""""""""""""""和交换芯片的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系统设计#%#$!#表%!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精度控制功能测试结果无线电样本编号文献'$(系统文献',(系统此次设计系统有效无线电信号量+S P 无线电信号中的噪声量+S P 有效无线电信号量+S P 无线电信号中的噪声量+S P 有效无线电信号量+S P 无线电信号中的噪声量+SP #%*&,((*)",'&##"##"*&&,**),$%&##%,#$*&%("*)%$*&##%)#,**(,)*&,,,*)&%'#(*)#,'*)","&##"%#'*)%(#*)($&*)*%$#**&(,$*)#$'&##"##&*&#,**&(,#*))%($;(;"!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范围控制功能测试结果统计不同系统控制下&接收机收到的实际无线电信号量&通过公式!%$"的计算&得出反映系统无线电接收范围控制功能的测试结果如图)所示%图)!系统无线电接收范围控制功能测试对比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接收机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更多&在不考虑接收机配置和发送无线电信号差异的情况下&与其他两种系统相比&此次设计系统接收到的实际无线电信号量更多%由此证明&此次设计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无线电的接收范围%A !结束语本文设计了基于-[c 和交换芯片的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控制系统&主要针对中频软件无线电的接收问题进行分析&通过-[c 和交换芯片*振荡器*滤波器*混频器等元件&设计系统硬件结构%并在系统硬件的支持下&实现系统的接收控制功能%从系统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出&此次设计的控制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无线电的接收质量&同时扩大接收范围&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可以根据低频和高频软件无线电信号特征&对此次设计控制系统的运行系数进行调整&实现对软件无线电全频信号的接收控制%参考文献'%(庄子源&班!恬!基于软件无线电的:-[U P 信号接收机设计'+(!电讯技术&"#"%&'%!*")&$$&$&!'"(周!超&王!耀&熊仁和&等!基于无人机的无线电监测定位效率提升研究'+(!计算机仿真&"#""&$)!$")'"''!'$(孙金中&付秀兰&高艳丽!软件无线电架构的导航接收机模拟前端设计'+(!电子技术应用&"#""&,&!&")%$%%$,&%$)!',(董群锋&陈!博!基于光信号偏振复用的微波光子信道化接收机'+(!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黄堂森&李小武&曹庆皎!认知网络中无线电信号智能感知方法研究'+(!应用科学学报&"#"#&$&!$"),%#,%&!''(杜太行&陈!霞&孙曙光&等!9c 周期势随机共振在无线电弱信号检测中的应用'+(!仪表技术与传感器&"#"#!*")%##%#,!'*(罗义军&覃语豪!中频宽带信号采集存储回放系统设计'+(!科学技术与工程&"#""&""!%#")$))&,##,!'&(刘金霞!基于深度学习的无线电信号分类'+(!兰州理工大学学报&"#"%&,*!,")%#'%%#!')(邱钊洋&李天昀!面向中频的短码直扩信号数字盲解扩算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肖!玮&闫隆基&刘思蔚&等!基于相关融合的B X R <Y 雷达规则区中频信号提取法'+(!计算机应用研究&"#"#&$*!["")"**"*&&"&%!'%%(熊琴琴&陈纯毅&于海洋&等!交叉相关双路分集.:R 湍流光信道接收信号模拟研究'+(!电子学报&"#""&(#!%")%&"(!'%"(闻!枫&荆凡胜&李!强&等!基于改进P c 神经网络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接收线圈参数优化'+(!电工技术学报&"#"%&$'![""),%",""!'%$(毛飞宇&龚晓鹏&辜声峰&等!北斗三号卫星导航信号接收机端伪距偏差建模与验证'+(!测绘学报&"#"%&(#!,"),(*,'(!'%,(黄!清&王!洪&王!飞&等!基于软件无线电平台的%#)#K [扩容信号收发处理'+(!电讯技术&"#"#&'#!$")")&$#"!'%((宫峰勋&李建坤!简化频域b I O 6G H H ?级数的[模式信号接收系统特性'+(!电信科学&"#""&$&!'")%##%%#!'%'(何旭蕾&刘!成&王!威&等!9?O 4O G IK 'P +<信号接收机设计'+(!电子技术应用&"#"#&,'!%%")&%%&%*!'%*(王!纯&高于晰!降噪稀疏阵列的多信号接收功率波达方向联合估计'+(!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谷玉田&魏继东&张!旭&等!陆上勘探低频信号的接收与恢复'+(!石油物探&"#"%&'#!,")($)(,(!'%)(张雁鹏&胥亚丽&马军民&等!基于可见光通信和接收信号强度检测的列车定位方法研究'+(!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周群群&姚亚峰&许思耀&等!$9U :B K 短波信号信道化接收机高效设计'+(!电子器件&"#""&,(!,")**(*&#!!投稿网址 V V V!0Q 01O T3\!1I M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SOIECRFID技术标准概述

ISOIECRFID技术标准概述

ISO/IEC RFID技术标准概述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以下简称RFID)。

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

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

ISO/IEC是信息技术领域最重要的标准化组织之一。

ISO/IEC认为RFID是自动身份识别和数据采集的一种很好手段,制定RFID标准不仅要考虑物流供应链领域的单品标识,还要考虑电子票证、物品防伪、动物管理、食品与医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应用领域。

基于这种认识,ISO/IEC联合技术委员会JTC委托SC31子委员会,负责所有RFID通用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也即对所有RFID应用领域的共同属性进行规范化;委托各专业委员会负责应用技术标准的制定,如ISO TC104 SC4负责制定集装箱系列RFID标准的制定,ISO TC 23 SC19负责制定动物管理系列RFID标准,ISO TC122和ISO TC104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制定物流与供应链系列应用标准[1]。

所有标准的制定工作,可以由技术委员会委托某些专家起草标准草案,也可以由企业或者专家直接提交标准草案,然后按照ISO标准化组织制定标准的程序进行审核、修改直至最后批准执行。

目前ISO RFID所有标准草案都可以在网站中找到。

一、通用RFID技术标准ISO/IEC的通用技术标准可以分为数据采集和信息共享两大类,数据采集类技术标准涉及标签、读写器、应用程序等,可以理解为本地单个读写器构成的简单系统,也可以理解为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其层次关系如图1所示;而信息共享类就是RFID应用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所必须的技术标准,如软件体系架构标准等。

图1 ISO RFID 标准体系框图在图1中,左半图是普通RFID标准分层框图,右半图是从2006年开始制定的增加辅助电源和传感器功能以后的RFID标准分层框图。

中频加热炉技术协议书范本大全

中频加热炉技术协议书范本大全

中频加热炉技术协议书范本大全## Induction Heating Furnace Technical Agreement Template ##。

This template is designed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establishing a mutually agreeable technical agreement between two par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use, or procurement of an induction heating furnace.1. Introduction.a) Purpose of Agreement.b) Scope of Work.c) Definitions.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a) Furnace Type and Design.b) Power Rating.c) Frequency Range.d) Coil Configuration and Materials.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f) Safety Features.g) Auxiliary Equipment.3.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a) Heating Rate.b) Temperature Uniformity.c) Energy Efficiency.d) Environmental Compliance.4. Quality Assurance.a) Inspection and Testing Procedures.b) Acceptance Criteria.c) Warranty and Guarantee.5.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a) Ownership of Design and Technology.b) Confidentiality and Non-Disclosure.c) Patent and Trademark Protection.6.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Compliance.a) Compliance with Applicable Regulations.b) Safety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Mitigation.c)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7. Project Management.a)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b)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c) Project Timeline and Deliverables.8. Payment and Delivery.a) Payment Terms.b) Delivery Schedule.c)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Upon Delivery.9. Dispute Resolution.a) Negotiation and Mediation.b) Arbitration or Litigation.10. Amendments and Modifications.a) Procedure for Amendments.b) Approval and Implementation.11. Termination and Notice Period.a) Grounds for Termination.b) Notice Period and Consequences.12. Signature.a) Authorized Representatives.b) Date.中文回答:1. 引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协议项目名称:中频加热炉甲方:乙方:签订日期:年月日中频感应加热炉- 技术协议-甲方:乙方:甲方向乙方订购 500kW中频感应加热炉设备,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一、总则本技术协议书的使用范围仅限于本次合作项目——500kW中频感应加热炉的主体设备及其附属设备的订货,包括本体及其附属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指导安装、试验和调试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最终确定的技术协议作为合同不可分割的部分,与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本协议涉及的制造要求及相关的技术标准,甲、乙双方签字确认后,乙方应对本协议所涉及的产品安全及质量全面负责。

3.本技术协议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件,乙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协议和国家标准的产品。

二、设备使用现场公用设施情况1、电源工作环境要求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米环境温度-5ºC~+40ºC无导电爆炸尘埃,没有腐蚀和破坏绝缘的气体及蒸汽交流电源电压幅值波动范围不超过5%2、设备所需动力能源参数低电压电源:380 V 50 Hz 3 相4线压缩空气:0.5~0.7MPa水质: 工业用净循环水及软化水PH 值: 7~8.5冷却水流量:40t/h冷却水压力(设备进水压力)0.2-0.4MPa冷却水进水温度:5~35°C冷却水出水温度<55°C三、设备技术标准所提供设备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设计和制造。

所有图纸文件均按ISO规定制作。

机械部分制造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进行。

本方案中电器设备制造引用的标准GB5959.3-88 电热设备的安全GB10067.3-88 电热设备基本技术条件--感应电热设备GB/T10066.1-88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GB10067.1-88 电热设备基本技术条件—通用部分GB5959.1-86 电热设备的安全—通用要求GB/T14549-93 电能质量公共电网谐波JB4086-85 中频无芯感应加热用电控设备技术条件ZBK46001-87 《感应加热用半导体变频器》四、设备技术要求1.1.1 加热工件名称:前轴、半轴套管1.1.2 工件材质:42CrMo、45#1.1.3 加热工件规格:φ130、φ1501.1.4加热温度:1200℃1.1.5温差范围:30℃1.1.6 产量:按135kg坯料,单台电源功率输出500kW计算,产量约10根/小时(1350kg/小时)五、设备技术指标1、中频电源技术参数2、感应器及加热参数3、设备结合参数六、设备供货主要内容七、设备结构性能描述1、中频电源:1.1 电源型号:500KW1.2扫频式零压软启动中频电源。

启动成功率100%。

1.3带水压保护功能。

1.4 电源为上进线。

2、炉型结构:本协议中为两台500kW中频电源带两台单炉位炉体。

感应器采用快换接头。

并互补出料,形成双炉位系统。

3、出料标高:设备出料标高为1100MM(中心高)。

4、机械装置:4.1 上下料方式:链条提料机自动上料,出料,V型滚轮式链条出料机送料至辊锻机处,4.2 机械部分组成:链条提料装置、分离给料机、链条推料系统、快速出料机构、V型滚轮式链条出料机、及炉架、水路、气压传动等部分。

4.3 链条提料机:启、停信号为储料信号,通过两个光电开关实现。

储料台上设置压动装置,被压后下面翘起,发出信号。

4.6 V型滚轮式链条出料机:长度要考虑到两套单炉位炉体的出料,其长度过约4.5米。

由于已知坯料最大长度为980mm左右,出料机宽度暂定为1100mm以上。

可对坯料进行合格料与不合格料的分选。

5、控制系统:控制台的功能:中频电源通、断及功率调节(电压显示)。

分离翻料给料、推料、快速出料机构、温度分选的手动操作、自动控制及转换。

连续喂料速度调节。

出料输送的启、停。

冷却水压欠压声光报警并停机;冷却水温度超温声光报警。

机械动作互锁保护。

手动和自动二种操作模式转换。

紧急停止开关。

6、冷却水装置:(水循环冷却系统甲方可根据自家的水源情况自行解决)中频电源、感应线圈及电容器的冷却采用内外水循环冷却系统,水水交换器的外水冷却及感应器等的炉体由工厂净环水冷却。

为预防生产中的突然停电与断水问题,建议甲方具备以下设施:(1)与大流量较高压力的自来水相接备用或(2)高位应急水箱。

八、技术协议附件附件一:主要元器件生产厂家附件二:技术资料➢甲方提供资料:坯料详细规格、出料标高、主机接口、车间物料流向、车间布置、走向、空间大小等。

➢乙方提供资料:合同生效后提供:设备的安装图(应考虑到以后增加一套设备的整体布置)。

(包括外形尺寸图、基础图、动力设置点等内容)、设备制造日程表等。

设备结构总图、(电气原理图、感应器总图)设备验收大纲、易损件清单、外购件目录(包括公司名称、外购件名称、规格、型号)。

上述资料提供文本文件各壹份。

设备预验收提供:操作使用手册、检查维修手册、设备零部件明细表、特殊零件图、电气接线图、设备自检报告(包括详细数据)、设备检验合格证等。

上述资料提供文本文件各壹份。

➢设备包装完成后提供:箱单、包装物最大外廓尺寸、捆包货物总重量、设备照片等各壹份。

办理设备终验收签字手续之前,应提供全套技术资料。

附件三:考核验收1.说明1.1 试投产过程中,供需双方应对现场条件和加热情况进行性能测试并做好数据记录。

如发现有不合格件出现,立即停止生产由供方对设备进行调整。

1.2若整个试运行过程中经性能测试统计结果达到规定的要求,即视为性能测试合格。

1.3性能测试结束后,由甲乙双方组织有关人员对设备进行全面验收,其验收内容按本附件有关条款进行。

1.4如试验和考验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或小的缺陷,乙方能及时或短期内修复后继续进行以上过程。

如出现设备的设计错误或大的故障而无法投入生产,乙方应进行改进后重新制作。

2.各项保证值●正常温差范围:30℃●加热温度:1250℃●生产率:以150kg坯料为准,生产率可达1350kg/h。

●能量消耗:≤380kWh/T3.验收方法3.1初验收双方在乙方的生产厂所在地进行设备的初验收,甲方将对设备结构、外观、功能、设备运转的稳定性、进行初验。

乙方进行运转试验的同时,对甲方设备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进行初步培训。

3.2终验收双方共同在甲方设备使用现场进行设备最终验收,由甲方提供工件,乙方所提供设备满足技术要求中所有条款,并连续稳定生产5个工作日以上即可验收。

验收同时乙方负责对甲方设备维护及操作人员进行现场培训,甲方维护及操作人员达到可独立维护及操作设备的能力,3.3在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进行以下验收:➢启动性能测试:启动十次,成功十次。

若其中有一次不成功,允许再进行二十次测试,若再有一次不成功,则认为此项不合格;➢保护测试:逐个在各保护电路的输入端加入保护模拟信号,观察中频电源上均有保护信号;4.考核4.1考核规格:φ150 规格。

4.2 考核办法在设备正常运行条件下,考核8小时,考核加热节拍与加热温度、合格率100%。

如出现不合格现象,允许调整后在试验一次。

附件四:设计联络及人员培训1.设计联络与人员派遣1.1设计审核、会签,甲方派员1-3 人1.2设计联络,乙方派遣1-2人(时间甲方确定,地点甲方工厂)1.3指导安装,乙方派员2-3人(甲方工厂)1.4设备调试,乙方派员2-3人(甲方工厂)2.人员培训2.1在设备制造接近完成时,甲方可派员到乙方进行技术培训,3人次、时间一周。

(培训内容:软件编程、设备维护等);2.2乙方在甲方现场安装调试时,对甲方操作人员进行设备操作、维护培训, 使用户能熟练地操作,并掌握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

培训人数及时间甲方确定;附件五:交货期交货时间:设备制造周期75天。

交货地点:甲方工厂交货方式:乙方负责将货物运抵交货地点。

注:以双方签定的商务合同为准。

附件六:安装调试设备自签定合同后乙方向甲方提供设备平面布置及设备基础图纸。

甲方负责基础施工。

乙方负责设备指导安装和现场调试工作。

甲方安排技术人员及工人在乙方指导下完成设备现场安装。

在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设备出现的质量问题由乙方负责。

设备安装调试要求在10天内完成,因乙方责任逾期不完对甲方造成的损失由乙方赔偿。

甲方负责设备基础工作和设备的就位及将380V电源接入中频电源柜。

设备内部电气连接由乙方负责。

安装过程中的所有装卸起吊工作由甲方负责。

附件七:售后服务承诺1.对甲方实行(1+1)技术售后服务,即:一台设备出厂后有一位专职的工程师进行常年技术跟踪服务。

2.验收后整套设备现场技术服务跟踪期20天。

3.质保期12个月。

提供终身维修,保养服务。

4.质保期内,正常使用中设备因质量问题造成设备损坏及组件损坏, 乙方免费进行维修,更换损坏件。

如甲方使用操作不当发生故障, 乙方免费进行维修且酌收组件成本费。

5.发生故障,乙方保证在接到甲方通知后28小时内赶到买方现场进行处理。

6.定期检查,在质保期内乙方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保养,并向甲方提供检查报告。

7.根据甲方要求及时优惠提供配零配件,确保乙方所供设备正常工作及服役。

附件八:有关项目双方约定甲方:乙方:代表:代表:签订日期:年月日签订日期: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