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静物
色彩静物教学大纲

色彩静物教学大纲引言:色彩静物教学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观察真实的静物并运用色彩表现力,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创作技巧。
本大纲将介绍色彩静物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通过观察和分析真实静物的色彩特征,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感知和描述色彩的明暗、明度和饱和度。
2. 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
通过实践训练,学生将学会在绘画中运用色彩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3.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通过色彩静物的观察和绘画实践,学生将培养自己对色彩组合的独特见解,并在创作中展示出自己的个性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色彩基础知识的学习。
介绍常见的色彩分类和色彩规律,包括主色、辅助色、冷暖色调等。
让学生熟悉不同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为后续绘画实践打下基础。
2. 静物观察与表现。
通过观察真实的静物,学生将学会捕捉静物的形状、纹理和光影变化等特征,并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这些特征表现出来。
同时,着重训练学生对静物的色彩特点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色彩运用实践。
带领学生进行色彩绘画实践,鼓励他们运用色彩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通过不同题材和材料的绘画实践,拓宽学生的色彩运用技巧和创作思路。
4. 作品赏析与评价。
通过欣赏和分析优秀的色彩静物作品,激发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对美的追求。
同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并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
教师通过示范绘画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色彩静物的表现过程和技巧,同时解答学生在绘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2. 个别指导法。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特点,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克服自己的问题,提升个人的绘画能力。
3. 合作学习法。
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绘画中的困难和难题。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互助和协作的能力。
4. 资源利用法。
《色彩静物教案》

《色彩静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静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色彩静物的绘画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色彩静物的概念与分类2. 色彩静物的绘画技巧3. 色彩静物的构图与比例4. 色彩静物的光影处理5. 色彩静物的色彩搭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色彩静物的绘画技巧、构图与比例、光影处理、色彩搭配。
2. 教学难点:色彩静物的光影处理、色彩搭配、绘画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色彩静物绘画作品、绘画材料。
2. 学生准备:绘画材料、笔记本、好奇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色彩静物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色彩静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色彩静物的概念与分类,让学生了解色彩静物的基本知识。
3. 示范:教师现场演示色彩静物的绘画过程,讲解绘画技巧、构图与比例、光影处理、色彩搭配。
4. 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色彩静物的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与进步。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幅色彩静物作品,巩固所学知识与技巧。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色彩静物作品,让学生了解色彩静物的多样性。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色彩静物写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3. 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意绘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关注学生在色彩静物绘画方面的进步。
2. 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3. 学生自评、互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自我认知。
八、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九、教学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色彩静物与其他绘画领域的联系,如素描、水彩等。
色彩静物归纳分析教案

色彩静物归纳分析教案教案标题:色彩静物归纳分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理论和基本的色彩分类。
2. 学习如何观察和分析色彩在静物中的运用。
3. 培养学生对色彩运用的敏感性和创造力。
4. 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资源:1. 静物摆设(可以是水果、花朵、饰品等)。
2. 彩色铅笔、彩色纸、画笔、调色板等绘画工具。
3. 投影仪或电子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使用投影仪或电子设备展示一些色彩丰富的静物画作,引起学生对色彩运用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画作中的色彩特点和表达的意义。
知识讲解:1. 介绍色彩理论的基本概念,如色相、明度、饱和度等。
2. 解释常见的色彩分类,如暖色调和冷色调。
3. 分析不同色彩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
观察与分析:1. 将准备好的静物摆设放在教室中央,让学生仔细观察。
2. 引导学生观察静物中的色彩运用,注意颜色的明暗变化、饱和度和色彩对比等。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记录他们观察到的色彩特点和对静物表达的理解。
创作实践:1. 提供彩色铅笔、彩色纸、画笔等绘画工具,让学生选择一种媒介进行创作。
2. 学生根据之前的观察和分析,尝试用色彩表达他们对静物的理解和感受。
3.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色彩组合和运用技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展示与评价:1. 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展示和评价活动。
2. 学生可以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表达意图。
3. 教师和同学们可以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艺术技巧和创造力。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专业画家或艺术家来班级进行讲座或工作坊,分享他们对色彩运用的经验和见解。
2. 组织学生到美术馆或艺术展览中观赏和分析色彩丰富的艺术作品。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色彩的运用,如拍摄照片或绘制素描。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的难度。
色彩静物教案

色彩静物教案
教案:
目标:通过绘画色彩静物提高学生对色彩运用的理解和技巧。
教具:色彩绘图纸、颜料、画笔、静物摆设。
步骤:
1. 引入: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色彩静物,以及为什么要绘制色彩静物。
解释色彩静物绘画可以锻炼学生对颜色的观察力、表现力和绘画技巧。
2. 展示示范:展示一幅色彩静物作品,并讲解绘画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明暗对比、色彩搭配等。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作品,并思考作者在运用色彩上的技巧。
3. 实践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组色彩绘图纸、颜料和画笔,并在教室中摆设一些静物作为模特。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绘制静物,注重观察、运用色彩、表达感受。
4. 展示交流:要求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交流。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对色彩的运用的体会,交流彼此的绘画技巧和经验。
5.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思考和评价。
提出问题,如你觉得自己的作品中是否有明暗对比?是否成功地运用
了色彩搭配?是否准确地表达了感受?
6. 继续实践: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问题,提供更多绘画练习的机会。
可以尝试不同的主题、不同的静物摆设,让学生继续锻炼色彩运用和表达能力。
7.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鼓励学生保持对色彩的观察和研究,在绘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8.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静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绘画,并在作品中运用所学的色彩技巧。
作业可以在下节课上展示和分享。
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要限制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要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相互欣赏和鼓励。
色彩静物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色彩静物,顾名思义,是指以静物为描绘对象,运用色彩来表现其形态、质感、光影和氛围的一种绘画形式。
在我国,色彩静物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唐代的壁画到宋代的工笔画,再到明清的写意画,色彩静物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我多年的绘画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色彩静物带给我的艺术感悟和心灵触动。
以下是我对色彩静物的感悟心得体会。
二、色彩静物的艺术魅力1. 色彩的和谐之美色彩静物作品中的色彩搭配,是画家精心构思和运用的结果。
在画面中,色彩与色彩之间、色彩与背景之间、色彩与质感之间,都存在着和谐的关系。
这种和谐之美,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宁静。
例如,一幅以白色、蓝色和绿色为主题的色彩静物画,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2. 质感的细腻表现色彩静物绘画中,质感的表现至关重要。
画家通过色彩的深浅、明暗、冷暖等变化,来表现物体的质感。
例如,一幅描绘陶瓷的静物画,画家会运用灰色调的渐变来表现陶瓷的细腻质感;一幅描绘水果的静物画,画家则会运用鲜艳的色彩对比来表现水果的鲜嫩质感。
3. 光影的灵动之美光影是色彩静物绘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画家通过光影的明暗、强弱、虚实等变化,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在画面中,光影的流动和变化,使色彩静物作品充满灵动之美。
例如,一幅描绘水面的静物画,画家会运用光影的反射和折射,来表现水面的波光粼粼。
4. 情感的真挚流露色彩静物作品中的情感,往往通过色彩、质感、光影等元素来体现。
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使作品具有真挚的情感。
这种情感真挚流露,使观众在欣赏作品时,能够产生共鸣。
三、色彩静物的创作技巧1. 观察与体验在创作色彩静物作品时,首先要学会观察和体验。
观察物体的形态、质感、光影等特征,体验色彩的变化和氛围。
只有深入了解和感受,才能在创作中准确地把握色彩和构图。
2. 构图与布局构图是色彩静物绘画的基础。
画家要根据物体的形态、质感、光影等特征,进行合理的构图和布局。
色彩静物知识教案

色彩静物知识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色彩静物知识教案目标:1. 了解色彩静物的概念和特点。
2. 学习分辨不同颜色和色彩组合的能力。
3. 培养观察和表达色彩静物的能力。
4. 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色彩静物的概念和特点,例如色彩的明暗、饱和度、冷暖色调等。
2. 展示一些色彩静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色彩特征。
活动一:色彩分类游戏1. 准备一些彩色物品,如彩色纸张、颜料、彩色笔等。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种颜色或色彩组合。
3. 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寻找并收集与所选颜色或色彩组合相匹配的物品。
4.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收集到的物品,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物品。
活动二:色彩静物绘画1. 提供一些色彩静物的图片或实物给学生。
2. 学生观察并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色彩静物进行绘画。
3. 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色铅笔、水彩、油画等。
4. 鼓励学生在绘画中尝试表达色彩的明暗、对比和层次感。
活动三:色彩静物展示1. 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2. 学生需要解释他们选择的色彩静物以及绘画中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3. 全班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建议,以促进学生对色彩静物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总结: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色彩静物的重要性和应用。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欣赏色彩静物,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和记录。
3. 提供一些继续学习和实践的资源,如艺术书籍、艺术展览等。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对色彩静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绘画技巧以及表达能力。
2. 收集学生的绘画作品,并对其进行评估,包括色彩运用、构图和创意等方面。
3. 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鼓励他们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自己的艺术技能和审美能力。
色彩静物写生评价

色彩静物写生评价(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色彩静物写生的基本概念和目的三、色彩静物写生的评价标准四、色彩静物写生的实际操作和技巧五、色彩静物写生的意义和价值六、结论正文【引言】色彩静物写生是绘画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对静物的描绘,表现出艺术家对色彩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能反映出艺术家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
因此,如何评价色彩静物写生的好坏,是每一个绘画爱好者和艺术家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色彩静物写生的基本概念和目的】色彩静物写生,就是指艺术家通过对静物的观察和描绘,表现出物象的色彩关系和空间关系,从而达到对色彩的理解和应用。
其目的是通过训练,使艺术家能够熟练地掌握色彩的运用,提高色彩感觉和表现力。
【色彩静物写生的评价标准】色彩静物写生的评价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色彩的准确性,包括色彩的色调、明度和纯度等;二是色彩的关系,包括色彩的对比、调和和变化等;三是色彩的空间关系,包括色彩的远近、大小和深度等;四是色彩的构图,包括色彩的布局、大小和形状等。
【色彩静物写生的实际操作和技巧】色彩静物写生的实际操作主要包括观察、描绘和调整三个步骤。
观察就是要仔细观察静物的色彩关系和空间关系,理解其色彩变化的规律;描绘就是要用色彩表现出观察到的静物,注意色彩的准确性和关系;调整就是在描绘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色彩的微调,使色彩更加和谐。
【色彩静物写生的意义和价值】色彩静物写生对于艺术家来说,不仅可以提高色彩的感觉和表现力,而且可以培养对生活的观察力和理解力,对于提高绘画技巧和艺术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结论】色彩静物写生是绘画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评价标准和操作技巧都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掌握。
《色彩静物教案》

《色彩静物教案》word版第一章:色彩静物的基本概念与技巧1.1 了解色彩静物的定义与特点解释色彩静物的概念,强调其在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性。
探讨色彩静物的特点,如色彩的运用、光影的处理等。
1.2 熟悉绘画材料与工具介绍适合色彩静物绘画的材料与工具,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与技巧,以确保绘画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色彩静物的构图与比例2.1 学习构图的基本原则介绍构图的概念与重要性,解释如何平衡画面元素。
探讨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对称、对比、节奏等。
2.2 掌握比例与透视学习如何正确把握物体的比例与空间关系。
介绍简单的透视原理,如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等。
第三章:色彩静物的光影处理3.1 理解光影的基本概念解释光影在色彩静物绘画中的重要性,展示光影对画面效果的影响。
学习光影的基本概念,如光源、反光、投影等。
3.2 掌握光影的绘制技巧学习如何通过光影的运用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与质感。
演示光影的绘制技巧,如光影的渐变、光影与色彩的结合等。
第四章:色彩静物的色彩运用4.1 学习色彩的基本原理介绍色彩的基本原理,如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学习色彩的混合与调配,如原色、间色、复色等。
4.2 掌握色彩的运用技巧学习如何运用色彩来表现物体的温度、光线、空间等感觉。
探讨色彩的情感表达与象征意义,展示如何运用色彩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第五章:实战演练与作品分析5.1 实战演练:绘制一个简单的色彩静物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与工具,开始绘制一个简单的色彩静物。
步骤性地讲解与示范,引导学生注意构图、光影与色彩的运用。
5.2 作品分析与评价分析学生的作品,指出其优点与不足之处。
强调在绘画过程中要注意细节的处理,以及色彩的和谐与对比。
第六章:静物与背景的关系6.1 学习背景与静物的关系解释背景对于静物绘画的重要性,展示背景与静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学习如何通过背景来衬托静物,增强画面的层次感。
6.2 实战演练:背景与静物的结合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背景与静物进行结合,开始绘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王朝时代,埃及人不再大肆的把死者生平事迹画在壁面上,而是改用一种称 为“死者之书”的物件陪葬。死者之书的依托材料是莎草纸,所用颜料是水溶性胶彩。 画幅成长条状,卷曲成筒放在棺内。
精品课件
3、罗马胶彩画——建筑装饰壁画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的火山灰掩埋了庞贝城和附近的几座小镇,使得这些古罗
精品课件
2.1.1.2 西方色彩画的形成
古埃及和古希腊的装饰壁画,各种颜色的图案既丰富又典雅,从法老的陵墓壁画中 ,便可领略到其装饰风格的豪华高贵(图2—8)。
古罗马的色彩艺术浑厚而温和,相比之下更丰富、灿烂。 中世纪的拜占庭艺术带有浓厚的宗教意识,神秘的彩色玻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其题 材多为宗教内容,色调变化丰富。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的米兰 大教堂等(图2—9)。
精品课件
我们可以从已经发现的原始人的生活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和岩石画中窥见原始人对 色彩的认识。我们的祖先最早采用粉碎的矿物粉末和植物的色汁装饰自己,在岩石上彩绘各种 猎物作记录,这表明在原始社会时期,朦胧的色彩意识以及装饰色彩的审美活动开始产生了。
最具代表性的原始美术作品是距今两万多年前的法国西南部的拉斯科洞窟的壁画以及西班 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洞窟壁画。绚丽多彩的原始绘画布满了整个洞窟,所描绘的各种动物形态各 异,非常生动。所画的野牛、野猪、野鹿等结构准确,方法熟练,主要的色彩有红、黄、褐、 黑等(图2—1、2—2)。
图2--7
宋元时期的绘画,以清淡素雅为色彩艺术表现 风格,追求情趣和超凡的品格,是宋元区别唐代色彩华 丽富贵的主要特征。陶瓷、染织等工艺的发展也体现了 当时色彩应用水平,其中很具代表性的是青釉瓷器。
明清时期,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频繁,西方的观 念和科学思想的渗入,人们对色彩艺术的认识有了进一 步的加强。
我国民间艺术的种类繁多,生命力强且范围广阔 ,其特点是色彩鲜明强烈、热情奔放、古拙大方、夸张 变形,以淳朴为美。民间色彩艺术深深扎根在人民群众 的肥沃土壤之中,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浓郁。由于所处 的自然环境不一样,形成各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其色 彩的艺术性和审美观也不一样,但也有共同的方面。中 国的民间艺术主要运用红、绿、黄、紫、蓝、桃红、黑 、白、金、银等色(图2--7)
在水粉绘制的装饰性绘画中,已融 进了民族传统绘画和民间绘画的某些手 法与形式因素,使画风显示出引人注目 的新颖别致的东方风格。为水粉画开拓 了广阔的新领域。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林风眠的宣纸彩墨画
水粉画在我国有着不同于西方的特殊的发 展过程。随着用水粉画形式写生的画家日 渐增多,水粉画突破了宣传广告的单一功 能,成为与油画、水彩并立的画种。
秦汉时期,盛行壁画,其表现题材丰富,生活景象尽显其中 ,色彩变化绚丽多彩。碬染色工艺也十分发达,采用拼色能染出 许多间色来。
长沙马王堆先后出土西汉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帛画用平涂 和染色,将色彩的装饰作用于表现力渲染的淋漓尽致(图2—4) 。
精品课件
唐代,经济文化发达,佛教兴起,到处修建寺庙,壁画盛行,使的装饰壁画在唐朝达 到了鼎盛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属唐朝最多,也最具代表性(图2—5)。唐三彩是唐朝的艺 术精品,唐三彩是由陶器烧胎后饰以黄绿、褐、蓝、白等釉彩,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具有 色彩明亮、大方且富有变化的特点。
精品课件
1、史前绘画——原始洞窟壁画 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发现了数以百计的早期人类居住的洞穴和大量文化遗迹。其
中以法国拉斯科洞窟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最为重要。壁画所用的颜料是白垩、木 炭、红土等调以动物胶,画法多样。其中包含着以后的诸多画种形成和发展的基因,更 是早期胶彩画的雏形。
精品课件
图2-1
图2-2 精品课件
图2-3
图2—4
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发掘出的各类装饰品上有很多赤 铁矿和红色泥岩,这表明在生活和狩猎的时候,为了表现欢乐和 高兴的情绪,原人打制了许多装饰物品来装饰自己,并且开始描 绘自己的狩猎生活。这证明,色彩作为装饰和描绘的重要手段开 始显现。
距今约五千年前的半坡文化遗址及甘肃马家窑出土的遗物, 发现印有粗布的印迹和描绘各种纹样的图形,给人感觉是大方、 粗犷、朴素、有力,并且富于节奏变化。使用多种颜色进行配色 ,在红、黑、白等颜色中调色,表明这一时期的色彩艺术达到了 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图2—3)。
精品课件
1415年《贝里公爵定时祈祷书》的12幅插图。作者是14世纪末出生在法国的林堡兄弟, 是法国手抄本装饰画家族的三兄弟。画作所用颜料有石青、石绿、铅白等,依托材料为手工 纸。
精品课件
水粉画从形成的时候开始, 从材料技法就有着很大的宽容 性。水粉颜料不仅能够作为色 粉的底层色,还可以作为表层 色与色粉共同构建画面的色彩 面貌。
2、埃及胶彩画——墓室壁画和“死者之书” 最早记录下古埃及人文化活动的实物是涂有简单的水溶性颜料的泥灰碎片。目前
可以看到的最完整的画面是公元前2600年前古埃及梅都第四王朝伊泰特墓室的胶彩壁 画《野鹅图》。
精品课件
古埃及人对透视法不关心,他们用稻草搅拌石灰、砂浆作为画面的底层材料涂抹 在壁画上,用石膏,天然泥土煅烧而成的土红、土黄、褐色等矿物质颜料粉末,调以 树胶,以厚涂法,在干了的壁面上作画。其颜料与作画方法与现代水粉画相似。
图2-11 精品课件
图2-12
维也纳分离派是与印象派同时期的画派,以居斯塔夫.克里姆特为代表。分离派绘画追求象征 性与装饰性结合,强调装饰与绘画相结合,如在代表作《接吻》中,色彩结合图案、线描和其它 装饰因素,更加突出了作品的装饰性和视觉效果(图2—13)。
传统配色精:品黑课+白件+红+金(银)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就创立了五色体系,早于西方千年以上。关于对五色体系的论述 ,中国有许多历史文献都有记载:
《尚书》:“来者,黄、赤、白、是也,言施于缯帛也”。 《周礼.考工记》,画缋之事杂五色,“五色之要以章,谓之也”。 “五色不乱,孰为文彩。”“五色令人目盲”、“五色乱目,使目不明。” 何谓“五色”?孔丘答曰:“五色:谓青、赤、黄、白、黑。” 中国古代五色体系与现代色彩科学理论是相吻合的,正色也就是原色,五色中的青、赤 、黄就是现代色彩体系里的三原色红、黄、蓝。白色与黑色是任何其它颜色无法调和取得的 ,而红、黄、蓝相混合,理论上可以得到黑色,实际上只能得出浊色,纯正的黑色无法得到 。因此,五色体系具有科学性,是我国古代先人对色彩科学的认知以及对色彩理论的一大贡 献。
精品课件
《翻身的土地》董希文
第二章 色彩基础理论
2.1关于色彩
2.1.1 色彩的形成 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五光十色的世界里。绮丽的自然风光、葱郁的花草树木、
亮丽的鸟兽羽毛,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色彩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的视野 不断开阔,认知能力不断拓展,对色彩的认识已从牛顿的色彩光谱分析,扩展到浩淼的宇宙 和极小的量子微观世界。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下半叶之16世纪)产生了一大批诗人、哲学家、画家和 雕塑家。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提香等都是当代杰出的代表。这一时期的绘画色彩 艺术开始走向自由明朗的风格(图2—10)。
图2-8
精品课件图2-9
相关知识: 文艺复兴时期
图2-10
印象派画家们对大自然充分研究,被认为是欧洲近代绘画史上的一次革命。莫奈以牛顿的 色彩理论为依据,采取在室外阳光下直接用色彩描绘实景的写生方法,“他不仅广泛地运用 不混合的颜色,他还在各个部分用短而小的笔触,一点一点地画到画布上,以求再现光的颤 动。代表作品《日出.印象》是向传统绘画观念的挑战(图2—11)。 后印象派画家塞尚、梵高和高更,他们反对客观地描绘自然,强调绘画作品要表现个性,抒 发主观情感,表现出客观事物的内在结构,重视形和构成形的线条及色块,使之富有体积感 和装饰效果。梵高的作品中,每一笔色彩都倾注了炽热的感情。后印象派的艺术观念和绘画 风格对现代派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图2—12)。
动物胶或者树胶、蛋黄液等,调和水,在磨光的小牛皮、羊皮纸上作画,包括书写题 头,画插图和尾饰。用蛋液调颜料粉作画是胶彩画的一种类型。蛋彩圣像画的基层为 木板,板上贴一层小羊皮或亚麻布,用石膏打底并磨光,这种方法能够画出清晰的线 条和细微的层次。
精品课件
5、胶彩画的分流——水彩画
欧洲的水彩画是在传统胶彩画的基础 上形成和发展的。欧洲最早使用水彩作画 的是15至16世纪德国巨匠丢勒。
美国卡萨特《艺术家的肖像》
精品课件
在后印象主义画家和现代艺术家眼里,画种的界限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绘画的 形式和艺术观念。水粉材料轻便快捷和易于修改等特性,有助于他们实现艺术上的主 张。
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劳特累克的纸上水粉作品
精品课件
我国水粉画产生于19世纪末,是在 西学东渐的潮流中由西方传入的。最早 用于商业的广告招贴画与包装设计。20 世纪又扩大到政治、时事等领域。水粉 画的功能有欣赏与实用两个方面,表现 方法有写实和装饰两个系统。
马绘画完好的保留到今天。古罗马人喜欢在室内的墙壁上采用写实手法画上廊柱、窗 格和窗外的景象。他们用各种有粘性的物质作为黏合剂,如动物胶、植物胶、蛋液、 蜂蜜等等,他们的胶彩壁画相对湿壁画而言成为干壁画。
精品课件
4、中世纪的胶彩画——手抄本插图和圣像画 中世纪时最广泛的绘画载体是手抄本的《圣经》和赞美诗集。画工们用颜料粉加
第一章 绪 论
精品课件
一、水粉画定义 水粉画是以水为媒介,用不透明的粉质颜料和水胶绘制而成的色彩画。
二、水粉画的起源与演进 水粉画的起源很早,这可从使用水溶性颜料作画的中外古代石窟、墓窟、寺院壁画
中得到佐证。如我国北魏时期的敦煌石窟壁画,西晋南北朝时期石窟中的佛教美术,六朝 永乐宫壁画和历代工笔重彩画等等,都是使用水溶性粉质颜料绘制而成的。古罗马地下墓 室中的壁画,也大多是使用胶或蛋清调合颜料粉绘制而成的胶粉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的美术大师们手下的壁画原作,在后来修补过程中经专家考证发现,有的也是使用胶粉颜 料绘制的。这些古今中外早已出现的使用粉质水溶性颜料的绘画作品,都具有了水粉画的 基本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