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论文

合集下载

脑机接口研究综述

脑机接口研究综述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 Research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 2023, 12(1), 17-21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irr https:///10.12677/airr.2023.121003脑机接口研究综述刘珈汐,高 威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收稿日期:2022年10月27日;录用日期:2023年2月17日;发布日期:2023年2月27日摘要 21世纪被称为“脑研究世纪”,随着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人脑和计算机的界限逐渐被打破,新型智能设备——脑机接口出现。

这是一种基于大脑神经活动的新型交流方式,可实现人脑与计算机的直接交流。

本文对脑机接口发展概况、当前技术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预测进行研究综述。

关键词脑机接口,侵入式脑机接口,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脑机双向交互Review of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TechnologyJiaxi Liu, Wei Gao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Received: Oct. 27th , 2022; accepted: Feb. 17th , 2023; published: Feb. 27th , 2023AbstractThe 21st century is known as the “brain research centu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rain science and cognitive science, the boundary between human brain and computer is gradually broken, and a new type of intelligent device—brain-computer interface appears. This is a new way of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neural activity of the brain, which can realize the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human brain and the computer.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BCI, the current technology research progres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fore-cast.刘珈汐,高威KeywordsBrain-Computer Interface, Invasive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Non-Invasive Brain-ComputerInterface, Brain-Computer Interaction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近年来,人类不断探索和发现大脑的奥秘,并且试图通过脑电信号来了解大脑的活动规律。

计算机伦理论文7700字_计算机伦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计算机伦理论文7700字_计算机伦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计算机伦理论文7700字_计算机伦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计算机伦理论文7700字(一):整体视角下的新型计算机技术伦理问题摘要: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脑机接口与虚拟现实等新型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并不断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数据隐私问题、自由意志问题、主体性问题、新型人际关系与人机关系问题、虚拟世界主体行为的道德性问题等一系列新型、复杂的伦理问题。

学界多从具体伦理情景出发进行研究,研究范围集中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缺乏对相关伦理问题的整体性把握和对问题本质的追问。

从伦理范畴层面和技术层面探究新型计算机技术伦理问题的共同根源,从伦理规范向技术的内化、经验主义策略与理性主义策略的结合以及技术解决方式的内在矛盾性与自反性治理三个角度论述新型计算机技术伦理问题解决的普遍特征,提出数据隐私作为新型计算机技术伦理问题本质的观点,最后表明研究意义并进行未来展望。

关键词:数据隐私;大数据;隐私保护;数据伦理;信息伦理相较于传统计算机技术带来的黑客攻击、版权侵犯、虚假信息传播等伦理问题,新型计算机技术伦理问题具有隐蔽性、复杂性、不可理解性与全面数据化等新的特征,相关伦理问题包括数据隐私问题、自由意志问题、主体性问题、新型的人际关系与人机关系问题、虚拟世界主体行为的道德性问题等等。

就其具体内容而言,广义的数据隐私问题指对于企业、机构乃至国家机密数据及个人隐私数据的永久记忆和深度挖掘分析给数据隐私保护带来的威胁;自由意志问题指主体行为预测在物理空间、信息空间、主体理性认知与实际感受等层面给主体自由诉求带来的困扰;主体性问题指具备一定程度思维、情感乃至意识等人类智能后的人工智能体是否应当以及应在何种程度上被赋予主体性的问题;新型人际关系与人机关系问题指看护机器人、伴侣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体、脑机接口设备带来的角色替代、情感错位、人机边界模糊等伦理问题;虚拟世界主体行为的道德性问题指虚拟现实技术对现实世界的高度仿真使虚拟与现实世界边界逐渐模糊带来的伦理挑战。

脑电信号的研究与应用

脑电信号的研究与应用

脑电信号的生理机制
神经元:
– 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 。 约1011个神经元。 – 典型的神经元由细胞体、树 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突触:
– 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其它神 经元的接受表面形成突触, 实现神经元间的信息交换。 – 一个典型的神经元可能有 1000~10000个突触,能接受 来自1000个其它神经元的信 息。
正常人EEG信号的频谱图
图1-7 正常人EEG信号的频谱图 Fig. 1-7 EEG’s Frequency spectrum of a health object
脑机交互(BCI)的研究
脑-机接口是指在大脑和外部设备之间建 立起一种直接的交流和控制通道。
BCI研究的发展
自6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在电生理学上的研究成 果,特别对人脑在各种状态下所产生的特定EEG信号的研究,显 示出不同的心理任务以不同的程度激活局部头皮区(例如,运 动想象,视觉刺激等),这为BCI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90年代中期随着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等研究技术的发展,BCI的 研究逐渐成为热点。Nature杂志在2000年刊载了题为“Real Brains for Real Robots”的文章,报道了从猴子大脑皮层获取的神经信号 实时控制千里之外的一个机器人。 2002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出于军事目的投 入巨资于BCI,从而兴起了一个BCI研究高潮,1995 年BCI 研究 小组不超过6 个,而现在已经发展到数以百计。
频域参数:
分析方法则主要基于各频段功率、相干等。近年来, 如小波分 析、神经网络分析、混沌分析等等, 运用于脑电分析, 它们代表 了脑电信号现代分析方法新发展。
非线性参数:
将混沌和分形应用与EEG研究:分维数、拓扑熵、分形维、分 形强度等。

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信号处理算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信号处理算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信号处理算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脑-机接口(BCI)是指通过记录大脑电活动并解析其含义,识别和提取用户的意图或运动想象,进而实现对外部设备或环境的控制。

BCI的研究和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神经康复、智能机器人和虚拟现实等。

运动想象是指在不实际进行动作的情况下,通过意念的方式想象运动,例如想象手臂运动或口腔活动等。

在BCI领域,运动想象是识别用户意图的常用方式之一,因此研究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信号处理算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选题意义BCI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有效地提取和处理EEG信号,以获得高精度的识别结果。

而基于运动想象的BCI信号处理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信号的识别精度和鲁棒性,并为BC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BCI技术在医疗、机器人和虚拟现实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运动想象的BCI技术对于神经康复、智能机器人和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基于运动想象的BCI信号处理算法的研究。

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1.数据采集:采集多个被试的运动想象相关EEG信号,建立信号数据集。

2.特征提取:对采集的EEG信号进行预处理,并提取出与运动想象相关的特征,如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等。

3.分类算法设计:根据特征的不同,设计分类算法,如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SVM)和神经网络等,并优化算法的参数和结构。

4.算法评估:利用数据集验证所设计算法的表现,如准确率、召回率、精度等指标,并比较不同算法的性能差异。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能够设计出一种高精度的基于运动想象的BCI信号处理算法,并在实际数据集上进行验证。

具体来说,预期结果包括:1.识别准确率提升:基于运动想象的BCI信号处理算法能够提高信号的识别准确率,从而更加准确地识别用户的意图。

2.提高实时性:设计高效的算法能够加快信号的处理速度,并在实时应用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脑-机接口中P300识别算法的研究

脑-机接口中P300识别算法的研究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脑-机接口中P300识别算法的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生物医学工程指导教师:***20070320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圈1.11'300拼写器原理结构圈田1.2P300诱发模型受试者的任务是集中注意力到所期望输入的某个字符上。

随后字符矩阵的行或列以5.7I-Iz的频率被连续而且随机地增强加亮,因此,在行或者列的12次加亮中,有两次加亮(一次行加亮和一次列加亮)包含期待的字符,这两次加亮所诱发的刺激反应与其余10次所诱发的反应是不同的,而且这两次加亮所产生的诱发法电位包含P300成分,因此,通过采集实验过程中受试者的脑电信号,就得到了由于加亮刺激而诱发产生的事件相关电位。

由前面的描述可知,刺激的产生是通过随机地加亮字符矩阵地某一行或某一列得到的.某一行或某一列被加亮一次便为一个刺激。

字符矩阵的6行6列均加亮一次,为一次实验循环。

实验要求受试者集中注意他要选择的字符,并对此字符被加亮的次数予以计数,此时包含有这个字符的行或列便成为相关事件。

这样在一次实验循环的12个事件中只有2个为相关事件,相关事件的概率为16.7%.由此可以看出,包含有目标字符的行或列是事件相关且是低概率的,满足诱发出P300的两个基本条件。

另外将包含有目标字符的刺激,称为靶刺激;将不包含目标字符的刺激,称为非靶刺激。

因此当靶刺激出现时,便会诱发受9试者产生P300电位。

例如,输入字符“O”,则当包含字符“O”的行或列被加亮时(如图1.3(a)(b)),受试者产生P300电位。

小概率出现的靶刺激可以诱发P300,因此,如图1.4所示,只要识别出包含P300的一个行靶刺激和一个列靶刺激,就可以确定受试者想要输入的字符。

由此可见,如何快速准确的识别出包含P300的行列靶刺激是此脑一机接口系统的关键问题。

(I)Co)豳1.3圈中∞和∞分别为包含字符。

o”的行和列被加亮时的情况圈1.4字符选择示意图1.2.3玛∞识别算法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由前面的介绍可知,基于P300的脑一机接口系统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P300信号的快速准确识别。

单片机接口技术论文

单片机接口技术论文

单片机接口技术概述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单片机接口技术的特点,之后对ps/2鼠标接口单片机设备进行扩展,主要完成了串口转ps/2鼠标硬件和软件结构设计。

关键词:单片机;接口技术;ps/2中图分类号:tp3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4-0000-01interface technology overviewxu liyuan(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software engineering,tianjin300387,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ngle-chip interface technology to be extended to complete the serial port to ps/2 mouse hardware and software architecture design,followed by the ps/2 mouse interface microcontroller devices.keywords:scm;interface technology;ps/2接口是指各种不同特性部件的相互交接部分。

对于单片机,cpu 与其它外围电路和部件相互交接的部分就是接口。

接口又分为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

接口软件则是指为实现信息交换而设计的程序;硬件接口是指两个部件实体之间的连线和逻辑电路。

在现在所掌握的技术条件下,硬件接口都必须得到相应的接口软件的支持。

一、单片机接口技术的特点单片机本身已经具备了一些常用的功能部件,而且我们知道单片机的应用主要是面向测控系统,因此,与通用计算机的接口技术相比较,单片机的接口技术有以下特点。

(一)单片机的接口往往更侧重于人机接口和控制接口。

人机交互论文

人机交互论文

人机交互论文人机交互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控制方式。

它涉及到人在使用计算机系统时,如何与计算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互,以及如何设计和开发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计算机界面。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机交互也日益受到重视,并且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人机交互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其中包括人机界面设计、交互模式、交互技术等多个方面。

人机界面设计是人机交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关注如何设计出易于理解和操作的界面,以便用户快速上手并完成任务。

交互模式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方式,如点击、拖动、手势识别等。

交互技术则是指实现人机交互的技术手段,如语音识别、手势识别、虚拟现实等。

人机交互的研究旨在提升用户体验、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使用难度。

良好的人机交互设计可以使用户更加方便地使用计算机系统,并且减少错误操作的发生。

例如,在手机应用程序的设计中,通过合理的界面和交互设计,可以使用户快速找到所需功能并且方便地完成任务。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优化的人机交互界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减少了操作员的负担。

人机交互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人机交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希望能够通过更加自然和高效的方式与计算机进行交互,例如语音识别、手势识别等新兴技术。

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人机交互也面临着在不同设备上的统一性和一致性设计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机交互的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技术,以改进人机交互的效果。

例如,在界面设计方面,他们提出了一些规范和准则,以指导设计人员设计出更好的界面。

在交互技术方面,他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技术和算法,以提高交互的准确性和效率。

此外,为了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他们也进行了大量的用户研究和用户测试。

未来,人机交互将继续发展和演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可以预见到更加智能和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的出现。

计算机论文软件六篇

计算机论文软件六篇

计算机论文软件六篇计算机论文软件范文1将自身的功能发挥出来。

插件功能的发挥必需通过软件预留的接口。

软件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在软件中留下接口,其意图就是为软件后期插入插件做预备。

详细插件的形式和规范由设计者来定。

所以在软件的使用期间,只要开发者将该软件的接口规范公开,其他的开发人员就能依据这个接口规范,进行相应的插件开发。

动态链接是一种敏捷多变的模块,这个模块可以不同的程序使用,只要这个程序具备可以连接的接口,形成的文件名字为DLL,它本身是无法独立运行的,不过可以通过输入相应的函数和类等,或者是其他能独立运行的程序来调用其内部功能。

静态调用和动态调用是动态链接的调用方式,静态调动是使用编译系统,对DLL进行加载,或者是在应用程序运行结束以后,把其相应的编码卸载掉。

静态调用的代码比较少,而且比较简洁有用,但是敏捷性比较差。

当加载的DLL没有引入例程或者不存在时,程序就会自动的停止运行。

而且在加载之后,即使不需要,其也连续留在地址空间中;动态调用则是为了实现调用DLL 的目的,编程人员主要是使用API函数来进行加载或者卸载DLL的方法。

在应用方面,动态调用虽然比静态调用相对简单,但是其可以很好的解决静态调用所存在的问题,在需要DLL时采纳LoadLibrary函数,在不需要DLL时使用FreeLibrary函数,来实现DLL的引入和卸载,同时使用GetProAddress函数还能打算加载或者不加载DLL,指定不同的例程,当DLL消失错误时,API函数的调用失败,则该程序就不会自动终止。

2插件技术的功能插件技术是在不对程序整体进行修改的前提下,对软件的功能进行扩展和更新。

在软件开发人员将软件接口公开之后,不管是公司还是个人都可以对制作相应的插件来满意自己的需求,并完善软件的功能。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是一个有层次的系统,一般来讲,由主系统和子系统。

主系统是软件运行在系统上的基础,是子系统可以发挥其各自功能的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基于51单片机的心音采集系统》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仪器)年级 11级姓名张双柱学号 11161062指导老师谢勤岚目录一、设计背景 (1)二、设计目的 (2)三、设计思路 (2)四、系统框图 (3)五、系统主控模块原理 (4)六、软件设计 (7)七、结果仿真 (12)八、报告总结 (13)九、参考文献 (14)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要求不断加强。

通过心脏诊断实现心脏病的预防就更为重要。

这可减少心脏病的死亡人数,继而改进防治技术将有极大的经济社会价值。

心音是能反映心脏正常或者病理的音响,是由心脏搏动工程中各瓣膜的开闭以及心肌和血液运动所产生的震动形成的。

它含有关于心脏各个部分如心房、心室、大血管、心血管及各个瓣膜功能状态的大量病理信息,是临床评估心脏功能状态的最基本方法,是心脏及大血管机械运动状况的反映。

它是人体最重要的生理信号之一,是临床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状态的一种基本方法,是心脏及大血管机械运动状况的反映。

在一些心血管疾病尚未发展到足以产生病理形态学改变及临床症状以前,心音中出现的杂音和畸变是重要的诊断信息,可以通过对这些病理特征进行分析而提前对疾病进行预防。

当心血管疾病尚未发展到足以产生临床及病理改变(如 ECG 变化)以前,心音中出现的杂音和畸变就是重要的诊断信息。

更值得一提的是,心音在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价值,是心血管疾病无创性检测的重要方法,具有心电图、超声心电图不可取代的优势。

因此,进行心音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培养生医仪器设计的专业素养;(2)了解信号采集与显示装置的设计步骤;(3)掌握A/D转换与单片机的接口方法;(4)了解单片机如何进行数据采集;(5)熟练掌握keil和LABVIEW软件的使用;(6)学会软件设计与编程;(7)基于51单片机设计一个心音采集装置。

三、设计思路采集系统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将心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数字处理,由于心音的频率较低20Hz~600Hz,在人耳所能听到的低频段,因此首先要选用一个声音传感器,从人体采集心音信号。

对传感器的选取原则是: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除了要提取微弱的心音信号外,还要求它不受人声、工频等信号的干扰。

由于心音和脉搏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微弱并夹杂着噪声干扰,所以完成了信号的初步采集之后,就要将信号经前置放大、滤波、后置放大、A/D转换和进一步处理。

而在本学期的课程设计内容中,我们要做的重点工作就是在已有的硬件电路基础上,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完成系统主控电路的设计。

而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将前期处理后的心音信号经过A/D转换器传给单片机控制存储、输出,最后通过串口通信输出到PC 机,直接显示出来。

四、系统框图心音采集系统的整体设计框图心音传感器心音信号前置放大电路心音后置放大电路心音信号低通滤波电路PC 显示机串口通信电路单片机A/D转换电路五、系统主控模块原理1、CPU的选择本次设计我们采用的是C51单片机,主要的芯片型号是12C5A32S2。

引脚图如下:芯片功能介绍:P0.0—P0.7(39—32):P0口是一个漏极开路型准双向I/O口。

在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它是分时多路转换的地址(低8位)和数据总线,在访问期间激活了内部的上拉电阻。

在EPROM编程时,它接收指令字节,而在验证程序时,则输出指令字节。

验证时,要求外接上拉电阻。

P1.0—P1.7(1-8):P1口是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

在EPROM编程和程序验证时,它接收低8位地址。

P2.0—P2.7(21-28):P2口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

在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它送出高8位地址。

在对EFROM编程和程序验证期间,它接收高8位地址。

P3.0—P3.7(10-17):P3口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

在12C5A32S2上的ADC模块具有十位精度,8个输入通道(对应P1.0~P1.7口),最高采样率可达250KHZ。

参考电压源为Vcc,如果Vcc电压不稳定,会影响ADC转换结果精度,可外接稳定参考电压。

2、A/D转换模块ADC是一个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电子元件。

通常的模数转换器是将一个输入电压信号转换为一个输出的数字信号。

由于数字信号本身不具有实际意义,仅仅表示一个相对大小。

故任何一个模数转换器都需要一个参考模拟量作为转换的标准,比较常见的参考标准为最大的可转换信号大小。

而输出的数字量则表示输入信号相对于参考信号的大小。

在本次设计的中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将采集的心音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并用软件显示其波形和大小。

输入电压与ADC 转换结果的关系如下:*1024_inrefV AD RES VVin :输入电压 Vref:参考电压(在STC51系统上是5V ) AD_RES:ADC 转换结果 ADC 的软件处理流程图:3、串口通信模块串口通信是指外设和计算机间,通过数据信号线 、地线、控制线等,按位进行传输数据的一种通讯方式。

我们的串口主要是用于数据的交换传输。

对串口通信的设置有以下几个关键参数:波特率,数ADC 初始化开启ADC 转换 中断或查询读取转换结果 返回采样结果并显软件滤波处理是否达到采样次数否是据位,停止位,校验方式,。

通信两端的参数设置要严格一致才可以实验数据传输。

一般设置成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无校验。

关于波特率的计算:在我们使用的单片机中方式0和方式2的波特率是固定的,而方式1和方式3的波特率是可变的。

方式0的波特率=fosc /12方式2的波特率=mod264s osc f方式l 和方式3的波特率方式1和方式3的移位时钟脉冲由定时器T1的溢出率决定,故波特宰由定时器T1的溢出率与SMOD 值同时决定,即:方式1和方式3的波特率=*1024_inrefV AD RES V 384*oscsmod82*f计数初值=2-波特率六、软件设计在本次课程设计中,要求实现的功能是:(1)将从示波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能够在Labview 软件中观察到的波形。

(2)实现采集心音信号,并能够在Labview 软件中观察到的波形。

(3)实现串口的基本参数设定,如波特率、缓存区大小,奇偶校验位、数据数和是否包含结束比特等;(4)实现计算机与PC之间的数据传输。

本程序中,波特率选用9600,8bit数据比特,不进行奇偶校验,1bit停止比特,每次通信的间隔为0.5s。

ADC 程序设流程图:串口通信框图:开始芯片初始化启动ADAD完好吗芯片数据输出是否源代码:#include <reg51.h>#include <intrins.h>#define FOSC 11059200#define BAUD 9600typedef unsigned char BYTE; typedef unsigned int WORD; sfr ADC_CONTR = 0xBC;sfr ADC_RES= 0xBD;sfr ADC_LOW2 = 0xBE;sfr P1ASF = 0x9D;#define ADC_POWER 0x80#define ADC_FLAG 0x10#define ADC_START 0x08#define ADC_SPEEDLL 0x00#define ADC_SPEEDL 0x20#define ADC_SPEEDH 0x40#define ADC_SPEEDHH 0x60void InitUart();void SendData(BYTE dat);void Delay(WORD n);void InitADC();BYTE ch = 0;void main(){InitUart();InitADC();IE = 0xa0;while (1);}void adc_isr() interrupt 5 using 1ADC_CONTR &= ! ADC_FLAG;SendData(ADC_RES);SendData(ADC_LOW2);if (++ch > 7) ch = 0;ADC_CONTR = ADC_POWER | ADC_SPEEDLL | ADC_START | ch; }void InitADC(){P1ASF = 0xff;ADC_RES=0;ADC_CONTR = ADC_POWER | ADC_SPEEDLL | ADC_START | ch; Delay(2);}void InitUart(){SCON = 0x5a;TMOD = 0x20;TH1 = TL1 =0xfd -(FOSC/12/32/BAUD);TR1 = 1;}void SendData(BYTE dat)while (!TI);TI = 0;SBUF=dat;}void Delay(WORD n){WORD x;while(n--){x = 5000;while(x--);}}七、结果仿真测试的时候我们输入的是:10HZ的频率输入电压为:2V八、报告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有效运用课时所学专业知识,以及多方面查找资料,基本实现了基于51单片机的心音信号采集系统的设计与仿真,从信号的采集、放大、滤波再到A/D 转换、串口通信发送、PC 端的labview软件显示。

但是由于各种误差,我们的实验结果始终不理想。

本次实验,让我明白了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并且,最主要的是自己主动去研究,自己要感兴趣要专注。

自己主动去学,就会记住很多知识,但是如果自己不愿意去记,别人告诉自己多少遍,仍然是记不住的。

只有自己认真去记住的去学的,才是自己的东西。

不管做什么,基础很重要。

有了基础,再往上积累就是很简单的事情,但若是基础不牢靠,只是就没有串联,需要用的时候总是零零散散的,无法贯通。

九、参考文献《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艾学忠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51单片机实践教程》吴银琴、陈锟编科学出版社《LabVIEW宝典》陈树学、刘萱编电子工业出版社《电工电子实训指导书》陈军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