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MCU第三四次实验
东南大学检测技术第4次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检测技术第 4 次实验实验名称:实验十七、实验三十二、实验三十四、实验三十五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姓名:学号:实验室:常州楼5楼实验组别: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6年12月30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目录实验十七霍尔转速传感器测电机转速实验一、实验目的 (3)二、基本原理 (3)三、实验器材 (3)四、实验步骤 (3)五、实验数据处理 (4)六、思考题 (4)实验三十二光纤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 (5)二、基本原理 (5)三、实验器材 (5)四、实验步骤 (5)五、实验数据处理 (6)六、思考题 (6)实验三十四光电转速传感器的转速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 (7)二、基本原理 (7)三、实验器材 (7)四、实验步骤一 (7)五、实验数据处理 (8)六、思考题 (9)实验三十五光电传感器控制电机转速实验一、实验目的 (9)二、基本原理 (9)三、实验器材 (10)四、调节仪简介 (10)五、实验步骤 (12)六、思考题 (14)实验十七霍尔转速传感器测电机转速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霍尔转速传感器的应用。
二、基本原理利用霍尔效应表达式:U H =K H ·I B ,当被测圆盘上装上 N 只磁性体时,圆盘每转一周磁场就变化 N 次。
每转一周霍尔电势就同频率相应变化,输出电势通过放大、整形和计数电路计数就可以测量被测物体的转速。
三、实验器材主机箱、霍尔转速传感器、转动源。
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 5-5 将霍尔转速传感器安装于霍尔架上,传感器的端面对准转盘上的磁钢并调节升降杆使传感器端面与磁钢之间的间隙大约为 2~3mm。
2、在接线以前,先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将主机箱中的转速调节电源 2~24v 旋钮调到最小(逆时针方向转到底),接入电压表(显示选择打到 20v 档),监测大约为1.25v;关闭主机箱电源,将霍尔转速传感器、转动电源按图 5-5 所示分别接到主机箱的相应电源和频率/转速表(转速档)的 Fin 上。
东南大学检测实验报告

传感器第一次实验试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 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及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 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反映被测部位受力状态的变化。
电桥的作用是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
单臂电桥输出电压 1/4o U EK ε=,其中K 为应变灵敏系数,/L L 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三. 实验器材主机箱、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万用表、导线等。
四. 实验步骤1. 根据接线示意图安装接线。
2. 放大器输出调零。
3. 电桥调零。
4. 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
测得数据如下: 重量(g )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电压(mv )3.57.211.316.020.724.728.833.5实验曲线如下所示:分析:由图可以看出,输出电压与加载的重量成线性关系,由于一开始调零不好,致使曲线没有经过原点,往上偏离了一段距离。
5.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系统的灵敏度/S U W =∆∆(U ∆为输出电压变化量,W ∆为重量变化量)和非线性误差/100%m yFS δ=∆⨯,式中m ∆为输出值(多次测量时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yFS 为满量程输出平均值,此处为140g 。
U ∆=30mv , W ∆=140g , 所以 30/1400.2143/S mv g == m ∆=1.9768g , yFS =140g , 所以 1.9768/140100% 1.41%δ=⨯=6. 利用虚拟仪器进行测量。
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重量(g )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电压(mv )0.75.09.513.918.723.428.332.9相应的曲线如下:五. 思考题单臂电桥工作时,作为桥臂电阻的应变片应选用:(1)正(受拉)应变片;(2)负(受压)应变片;(3)正、负应变片均可以。
东南大学 单片机 实验报告

测控系统设计技术实验指导书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年9月前言本教程适用于测控类及弱电类专业大学本科生以下课程的实验和实践教学:《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技术》、《测控技术及系统设计》等;也适用于测控类及弱电类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下课程的实验和实践教学:《智能仪器设计》、《智能测控系统设计》等。
实验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将有相互联系的各专业课程的实验组合起来,包含这些专业课程需要的若干单个实验,最后形成“从传感器→前置调理、接口电路→A/D转换电路→计算机(单片机)→后置接口、驱动电路→测控对象”接近实际应用系统的综合实验。
训练和提高学生在软、硬件设计调试方面的能力。
同时,帮助学生将各专业课程内容综合起来,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概念,迅速迈过从理论到实际的门槛。
本实验装置的操作过程在设置上尽量接近实际应用系统的设计调试过程。
学生做完实验后,就能够独立进行实际应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调试。
大多数实验的内容都设置了基本要求和高级要求,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实验装置“XYZ22型综合实验仪”获江苏省教育厅2000年自制实验仪器设备评比三等奖。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祝学云2011年9月目录第一章实验设备介绍 (1)一.实验设备的联接 (1)二.伟福(WAVE)G6W型单片机仿真开发器使用简介 (1)三.综合实验仪介绍 (2)第二章基本程序设计实验 (11)实验一数据传送实验 (11)实验二多字节十进制加法实验 (13)第三章 I/O口(8255)扩展及外部中断实验 (15)实验三8255输入输出实验 (15)实验四外部中断实验 (18)第四章显示器、键盘及BCD拨码盘扩展实验 (21)实验五动态LED显示实验 (21)实验六BCD拨码盘扩展实验 (25)实验七键盘显示器扩展实验 (28)第五章计数器定时器实验 (32)实验八计数器实验 (32)实验九定时器(时钟)实验 (35)第六章串行通信实验 (39)实验十串行口实验 (39)实验十一键盘键值远距离传输实验 (44)第七章 D/A实验 (49)实验十二D/A转换实验(DAC0832) (49)实验十三程控放大器实验 (51)实验十四程控信号发生器实验 (54)第八章 A/D转换实验 (49)实验十五A/D转换实验(ADC0809) (59)实验十六A/D转换实验(ICL7135) (62)第九章数据处理程序设计实验 (66)实验十七数字滤波程序设计实验 (66)实验十八非线性校正及标度变换程序设计实验 (72)第十章测量与控制实验 (81)实验十九频率测量实验 (81)实验二十温度测量实验 (86)实验二十一温度测量控制实验 (99)第十一章自主设计型实验 (125)实验二十二简易数字电压表设计 (125)实验二十三简易温度测量系统设计 (127)实验二十四简易温度测量控制系统设计 (130)附录实验仪面板示意图 (133)第一章实验设备介绍一、实验设备的联接图1-1 设备联接1、单片机仿真开发器通信电缆接PC机串行口1或2;2、单片机仿真开发器仿真头接实验仪;3、根据实验需要,实验仪接或不接测量控制对象;4、先接通仿真器电源,再接通实验仪电源;5、实验过程中,需要连接硬件模块的,先关闭电源再接线,检查正确后打开电源。
东南大学DSP实验报告.

第三章DSP芯片系统实验实验3.1 :数据存取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TMS320F2812A的内部存储器空间的分配及指令寻址方式。
2.了解ICETEK-F2812-A评估板扩展存储器空间寻址方法,及其应用。
3.了解ICETEK-F2812-EDU实验箱扩展存储器空间寻址方法,及其应用。
4.学习用Code Composer Studio修改、填充DSP内存单元的方法。
5.学习操作TMS32028xx内存空间的指令。
二.实验设备计算机,ICETEK-F2812-A-EDU实验箱(或ICETEK仿真器+ICETEK-F2812-A评估板+相关连线及电源)。
三.实验内容在外部SARAM的0x80000~0x8000f单元置数0~0xf,将该单元块存储的数据复制到0x80100~0x8010f处,最后通过“Memory”查看窗口观察各存储区中的数据。
四.实验原理TMS32028xx DSP内部存储器资源介绍:TMS32028xx系列DSP基于增强的哈佛结构,可以通过三组并行总线访问多个存储空间。
它们分别是:程序地址总线(PAB)、数据读地址总线(DRAB)和数据写地址总线(DW AB)。
由于总线工作是独立的,所以可以同时访问程序和数据空间。
TMS32028xx系列DSP的地址映象请参考第一章1.2.4节ICETEK-F2812-A评估板的存储空间定义及寄存器映射说明中的介绍。
五.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连接实验设备。
参见第一章1.3.1节中的“硬件连接方法”。
连接仿真器USB口接线,打开实验箱电源开关,接通评估板电源(关闭实验箱上的扩展模块和信号源电源开关)。
2.设置Code Composer Studio 2.21在硬件仿真(Emulator)方式下运行。
参见第一章1.4.2节中的“设置CCS工作在硬件仿真环境”。
3.启动Code Composer Studio 2.21选择菜单Debug→Reset CPU。
东南大学MCU第一二次实验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课程名称:M C U技术及课程设计第一次实验实验一:I O实验—L E D流水灯实验二:I O实验—按键输入中断与查询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姓名:学号:实验室:实验组别: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5年4月30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实验一:I O实验—L E D流水灯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实验目的(1)了解M S P430F6638I O口的基本功能。
(2)熟悉I O口的基本操作。
2.实验要求编写程序,调用头文件m s p430f6638.h,使开发板上3个L E D依次点亮,采用软件延时方式(约0.5~1s左右,人眼能够分辨即可)使得每个灯轮流点亮一段时间,实现流水灯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1)开发板上的3个L E D灯和I O口对应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实验箱L E D引脚连接图其中L E D_Y E L L O W---P4.6、L E D_G R E E N---P4.5、L E D_R E D---P4.4,具体见图1-2。
图1-2开发板上L E D的电路和实物图完成本实验需要用到两个寄存器:P x D I R、P x O U T,P4端口相关寄存器信息如表1-1所示。
表1-1P4端口相关寄存器地址信息(1)方向寄存器(P x D I R)该寄存器是一个8位寄存器,寄存器的每一位对应一个I O口引脚。
对相应位置0,表示该I O口用作输入。
对相应位置1,表示该I O口用作输出。
(2)输出数据寄存器(P x O U T)该寄存器是一个8位寄存器,寄存器的每一位对应一个I O口引脚。
对相应位置0,对应I O口输出低电平。
对相应位置1,对应I O口输出高电平。
位基本操作见表1-2所示。
表1-2位基本操作三、实验步骤1.将P C与开发板相连;2.建立C C S工程;3.选择对该工程进行编译链接,生成.o u t文件。
然后选择,将程序下载到实验板中。
程序下载完毕之后,可以选择全速运行程序,也可以选择单步调试程序,选择F3查看具体函数。
东南大学MCU课程设计报告

东南大学MCU课程设计报告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MCU技术及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姓名:学号:专业:自动化实验室:金智楼组别:同组人员:设计时间:2017年08月28日——2017年09月06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目录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 (3)二. 原理设计 (3)三. 方案论证 (8)四.方案实现与测试 (8)五.分析与总结 (9)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本次设计使用MSP430F6638实现一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的设计,其主要具有如下功能:1.密码通过键盘输入,若密码正确,则绿灯亮,表示密码锁打开,若密码错误,红灯亮,表示密码锁关闭。
2.按AC键可以清除已输入的密码,重新输入。
二. 原理设计1.数码管显示(1) TM1638 控制芯片TM1638 是带键盘扫描接口的 LED驱动控制专用电路,内部集成有 MCU 数字接口、数据锁存器、LED 高压驱动、键盘扫描等电路。
主要应用于冰箱、空调、家庭影院等产品的高段位显示屏驱动。
TM1638 原理图如5-1所示,其中SEG_DIO,SEG_CLK,SEG_STB 与 MSP430芯片中 P3.5, P3.4, P3.2 三个 IO 口相连,仅占用 3 个端口即可完成数据的输入输出,大大节约单片机的 IO 口和开发板的空间,降低了布线的难度。
TM1638 与 MSP 430 实验箱连接示意图如图 4-1 所示,实验开发板 LED 数码管对应关系见图 5-2。
(2) TM1638 接收数据串行数据传输格式:读取和接收 1 个 BIT 都在时钟的上升沿操作。
数据接收(写数据)时序如图 5-4 所示。
以下写数据代码仅作为参考。
(更多关于TM1638 的程序请参考给出的TM1638.h 和 TM1638.c 两个文件以及芯片说明书)void TM1638_Write(unsigned char DATA) //写数据函数{ unsigned char i; DIO_OUT; //将DIO 配置为输出状态for(i=0;i<8;i++) { CLK_low; if(DATA & 0x01){ DIO_high; } else {DIO_low;} CLK_high; DATA>>=1; //数据左移一位 } }(3) LED 数码管显示图 5-5 共阴极数码管连接图图5-5 给出一个共阴数码管的连接示意图,如果让该数码管显示“0”,那你需要在 GRID1 为低电平的时候让 SEG1, SEG2, SEG3, SEG4,SEG5, SEG6为高电平, SEG7 为低电平,即在 00H 地址单元里面写数据 3FH 就可以让数码管显示“0”。
摄像头组-东南大学seu3技术报告

第七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学校:东南大学队伍名称:SEU3参赛队员:赵行晟吴昌盛徐乃阳带队老师:谈英姿孙琳关于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第七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关保留、使用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的规定,即:参赛作品著作权归参赛者本人,比赛组委会和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可以在相关主页上收录并公开参赛作品的设计方案、技术报告以及参赛模型车的视频、图像资料,并将相关内容编纂收录在组委会出版论文集中。
参赛队员签名:赵行晟徐乃阳吴昌盛带队教师签名:谈英姿日期:2012.8.132东南大学SEU3目录目录第一章引言2 1.1智能车竞赛概况 (2)1.2智能车研究内容 (2)1.3SEU3整体设计思路 (2)1.4SEU3技术概括 (2)第二章机械设计5 2.1车模机械分析 (5)2.1.1.底盘结构——差速器 (5)2.1.2.外倾角 (6)2.1.3.车身结构——轮距 (7)2.2机械调整——前后轮定位 (7)2.3机械调整——舵机安装 (7)2.4摄像头安装 (7)第三章硬件电路设计8 3.1单片机系统板 (8)3.2电源供电 (8)3.2电机驱动电路 (9)3.3舵机供电 (10)第四章控制软件设计11 4.1边线采集 (11)4.1.1.单行图像数据采集 (11)4.1.2整幅图像采集 (11)4.1.3边线提取 (13)4.1.4引导线提取 (14)4.1.5起跑线识别 (15)4.1.6坡道识别 (16)4.2最小二乘法 (16)4.3赛道类型识别 (16). I .4.3.1直道 (17)4.3.2直道入弯 (17)4.3.3小S弯 (18)4.3.4C弯 (19)4.3.5普通弯 (19)4.3.6十字弯 (20)4.3.7无引导线的弯 (20)4.4运动控制 (20)4.4.1舵机控制 (20)4.4.2电机控制 (21)第五章开发及调试工具22 5.1开发平台 (22)5.2SD卡调试平台 (24)5.3蓝牙无线调试平台 (25). II .摘要:本文以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为背景,使用Freescale半导体公司生产的16位单片机MC9S12XS128和摄像头OV7620的配合实现道路识别。
东南大学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三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第三次实验实验名称:离散化方法研究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姓名:学号: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7 年 4 月12 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目录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设备 (3)三.实验原理 (3)四.实验步骤 (7)五.实验结果 (8)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按模拟系统设计方法与按离散设计方法);2.熟悉将模拟控制器D(S)离散为数字控制器的原理与方法(按模拟系统设计方法);3.通过数模混合实验,对D(S)的多种离散化方法作比较研究,并对D(S)离散化前后闭环系统的性能进行比较,以加深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解。
二、实验设备1.THBDC-1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2.PCI-1711数据采集卡一块3.PC机1台(安装软件“VC++”及“THJK_Server”)三、实验原理由于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及其相应的信号变换装置(A/D和D/A)取代了常规的模拟控制。
在对原有的连续控制系统进行改造时,最方便的办法是将原来的模拟控制器离散化。
在介绍设计方法之前,首先应该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
图3-1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3-1 计算机控制系统原理框图由图3-1可见,从虚线I向左看,数字计算机的作用是一个数字控制器,其输入量和输出量都是离散的数字量,所以,这一系统具有离散系统的特性,分析的工具是z变换。
由虚线II向右看,被控对象的输入和输出都是模拟量,所以该系统是连续变化的模拟系统,可以用拉氏变换进行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际上是一个混合系统,既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近似地把它看成模拟系统,用连续变化的模拟系统的分析工具进行动态分析和设计,再将设计结果转变成数字计算机的控制算法。
也可以把计算机控制系统经过适当变换,变成纯粹的离散系统,用z变化等工具进行分析设计,直接设计出控制算法。
按模拟系统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当采样系统的采样频率足够高时,采样系统的特性接近于连续变化的模拟系统,此时忽略采样开关和保持器,将整个系统看成是连续变化的模拟系统,用s 域的方法设计校正装置D(s),再用s 域到z 域的离散化方法求得离散传递函数D(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MCU技术及课程设计第二次实验实验三:定时器输出PWM波形实验四:LED数码管的使用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姓名:学号:实验室:实验组别: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5 年5 月7 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实验三:定时器输出PWM波形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实验目的(1)学习MP430单片机的时钟原理和定时器使用方法。
(2)认识学习PWM波形的作用及原理。
2.实验要求编写程序输出1s周期的PWM波形,产生两路PWM波形从引脚P1.2和P1.3分别输出。
CCR0中的值定义了PWM信号的周期,CCR1,CCR2中的值定义了PWM信号的占空比。
定时使用32.768KHz的ACLK作为输入时钟源,P1.2上的占空比为75%,P1.3上的占空比为25%。
二、实验原理1)Timer_A定时器模块框图如图3-1所示。
由图3-1可知,Timer_A模块可以有三种时钟源输入。
分别是ACLK,SMCLK,TAxCLK。
时钟源的选择通过TASSEL信号来完成。
被选择的时钟源可以直接送给TIMER模块,或者通过ID信号进行2,4,8分频。
选择的时钟信号还可以通过TAIDEX信号进一步做2,3,4,5,6,7或者8分频。
当TACLK信号被设置的时候,TIMER的时钟分频逻辑被复位。
图3-1Timer_A模块框图2)TimerA控制寄存器TA0CTL详细定义如图3-2所示。
图3-2TimerA控制寄存器TA0CTL3)定时器中断的中断向量中包含一个独立中断和若干个共源中断,Timer_A模块的中断分类如图3-3所示。
图3-3Timer_A模块的中断向量分类图1)独立中断源的中断处理TA0CCTL0=CCIE;//CCR0中断使能#pargmavector=TIMER0_A0_VECTOR//中断向量定义,可查询头文件得到__interruptvoidTIMER0_A0_ISR(void){//添加中断处理代码}2)共源中断向量寄存器TAxIV图3-4共源中断向量寄存器TAxIV共源中断程序switch处理方式:#pragma vector=TIMER0_A0_VECTOR//共源中断入口__interruptvoid TIMER0_A0_ISR(void){switch(__even_in_range(TA0IV,14))//共源中断处理{case0:fun_no();break;//Nointerruptcase2:fun_CCR1();break;//CCR1interruptcase4:fun_CCR2();break;//CCR2interruptcase6:fun_CCR3();break;//CCR3interruptcase8:fun_CCR4();break;//CCR4interruptcase10:fun_CCR5();break;//CCR5interruptcase12:fun_CCR6();break;//CCR6interruptcase14:fun_overflow();break; //overflowdefault:fun_default();break;//default}}3)PWM原理PWM技术的三个要素,具体如图3-5所示,PWM频率计算见图3-6。
(1)Frequency时钟频率(2)Dutycycle占空比(3)Amplitude信号幅度图3-5PWM计数三要素示意图图3-6PWM频率计算示意图4)实验箱I/O硬件电路如图3-7所示。
图3-7实验箱I/O口P1的硬件电路图三、实验步骤1. 将PC与开发板相连;2. 建立CCS工程;3. 选择对该工程进行编译链接,生成.out 文件。
然后选择,将程序下载到实验板中。
程序下载完毕之后,可以选择全速运行程序,也可以选择单步调试程序,选择F3 查看具体函数。
也可以程序下载之后,按下,软件界面恢复到原编辑程序的画面。
再按下实验板的复位键,运行程序。
4. 将示波器输入端分别接开发板的P1.2和P1.3端口查看输出波形。
四、实验现象P1.2输出75%的PWM波形,P1.3输出25%的PWM波形。
五、实验代码#include<msp430f6638.h>void main(void){WDTCTL=WDTPW+WDTHOLD;P1DIR|=BIT2+BIT3;P1SEL|=BIT2+BIT3;TA0CCR0=32768;TA0CCTL1=OUTMOD_7;TA0CCR1=24576; //75%TA0CCTL2=OUTMOD_7;TA0CCR2=8192; //25%TA0CTL=TASSEL0+MC_1+TACLR;LPM3;}六、预习思考(1)430时钟系统产生的ACLK、MCLK和SMCLK各自用于什么场合?系统复位时三种时钟输出的默认值为多少?答:ACLK可由软件选作各个外设模块的时钟信号,一般用于低速外设模块;MCLK主要用于CPU和系统;SMCLK可由软件选作各个外设模块的时钟信号,主要用于高速外设模块。
系统复位时ACLK的频率典型值是32768Hz,即32KHz,MCLK和SMCLK的频率在0.8MHz~1.5MHz,即819.2KHz~1536KHz。
(2)MSP430F6638有哪些定时器模块?其中Timer_A0有多少捕获/比较器?答:有看门狗定时器(WDT),基本定时器(Basic timer1),定时器A(Timer_A),定时器B(Timer_B)等。
即Timer_A0有五个捕获/比较器。
(3)定时器有哪几种工作模式?各种工作模式的特点和定时周期如何计算?其最大定时周期分别是多少?答:定时器工作模式有:停止模式,增计数模式,减计数模式,增减计数模式。
停止模式主要是使定时器停止、暂停。
增计数模式是从0开始计数,直到设定的一个值ccr0,超过就回到0,此时会产生一个定时中断,时间就是ccr0的时间,减模式就是设定一个初值ccr0,计数器会一直减,直到减到0,又将产生一个定时中断,时间为ccr0。
增减计数模式,即计数器从0开始计数,直到ccr0,又开始减计数,直到回到0,此时产生一个中断,时间为2倍ccr0。
七、实验总结实验开始并未出现矩形波,后经检查发现是示波器的问题,更换示波器后波形正常。
实验四:LED数码管的使用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了解TM1638芯片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2)掌握LED数码管的动态显示控制。
2. 实验要求通过MSP430F6638端口控制TM1638芯片以实现LED数码管显示,例如用数码管显示自己八位学号。
进阶提高:循环显示两个人的学号。
二、实验原理(1)TM1638控制芯片TM1638是带键盘扫描接口的LED驱动控制专用电路,内部集成有MCU数字接口、数据锁存器、LED 高压驱动、键盘扫描等电路。
主要应用于冰箱、空调、家庭影院等产品的高段位显示屏驱动。
TM1638原理图如4-1所示,其中SEG_DIO,SEG_CLK,SEG_STB与MSP430芯片中P3.5,P3.4,P3.2三个IO口相连,仅占用3个端口即可完成数据的输入输出,大大节约单片机的IO口和开发板的空间,降低了布线的难度。
TM1638与MSP430实验箱连接示意图如图4-1所示,实验开发板LED数码管对应关系见图4-2。
图4-1MSP430与TM1638连接示意图图4-2实验开发板LED数码管对应关系图TM1638的各引脚定义如图4-3所示。
图4-3TM1638各引脚定义(2)TM1638接收数据串行数据传输格式:读取和接收1个BIT都在时钟的上升沿操作。
数据接收(写数据)时序如图4-4所示。
图4-4TM1638数据接收时序图以下写数据代码仅作为参考。
(更多关于TM1638的程序请参考给出的TM1638.h和TM1638.c两个文件以及芯片说明书)voidTM1638_Write(unsignedcharDATA)//写数据函数{unsignedchari;DIO_OUT;//将DIO配置为输出状态for(i=0;i<8;i++){CLK_low;if(DATA&0x01){DIO_high;}else{DIO_low;}CLK_high;DATA>>=1;//数据左移一位}}(3)LED数码管显示图4-5共阴极数码管连接图图4-5给出一个共阴数码管的连接示意图,如果让该数码管显示“0”,那你需要在GRID1为低电平的时候让SEG1,SEG2,SEG3,SEG4,SEG5,SEG6为高电平,SEG7为低电平,即在00H地址单元里面写数据3FH 就可以让数码管显示“0”。
共阴极LED数码管编码如表4-1所示。
表4-1共阴极LED数码管编码表(4)开发板上LED地址开发板共有8个LED数码管,从左至右其地址分别为:08h,0ah,0ch,0eh,00h,02h,04h,06h。
例如:constuint8_tDisp[8]={0,8,0,1,2,1,4,0};//要显示的学号constuint8_tNum[16]={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x77,0x7C,0x39,0x5E,0x79,0x71 };//段码constuint8_tAddr[8]={08h,0ah,0ch,0eh,00h,02h,04h,06h};//地址WriteDATA(Addr[0],Num[Disp[0]]);//最左边的数码管显示第一位学号(5)ACLK设置初始化时,需要设置ACLK引脚输出,即P1DIR|=BIT0;P1SEL|=BIT0;三、实验步骤1. 将PC与开发板相连;2. 建立CCS工程;3. 选择对该工程进行编译链接,生成.out 文件。
然后选择,将程序下载到实验板中。
程序下载完毕之后,可以选择全速运行程序,也可以选择单步调试程序,选择F3 查看具体函数。
也可以程序下载之后,按下,软件界面恢复到原编辑程序的画面。
再按下实验板的复位键,运行程序。
四、实验现象按下按键1显示08012202,按下按键2显示08012208。
五、实验代码#include <msp430f6638.h>#include "TM1638.h"const uint8_t Disp1[8]={0,8,0,1,2,2,0,2};const uint8_t Disp2[8]={0,8,0,1,2,2,0,8};const uint8_t Num[16]={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 0x6F,0x77,0x7C,0x39,0x5E,0x79,0x71};//段码const uint8_t Addr[8]={0x08,0X0a,0X0c,0X0e,0X00,0X02,0X04,0X06};//地址//原始void main(void) {WDTCTL = WDTPW + WDTHOLD; // Stop watchdog timerP3DIR |= BIT2+BIT4+BIT5;init_TM1638();unsigned char i;while(1){for(i = 0; i < 8; i++){Write_DATA(Addr[i],Num[Disp1[i]]);}}}//进阶void main(void) {WDTCTL = WDTPW + WDTHOLD; // Stop watchdog timerP3DIR |= BIT2+BIT4+BIT5;init_TM1638();Write_DATA(Addr[0],Num[Disp1[0]]);unsigned char i;unsigned char stu=1;P4REN |= BIT2+BIT3;P4OUT |= BIT2+BIT3;while(1){if((P4IN&BIT2)==0)//没有按下stu=1;if((P4IN&BIT3)==0)stu=2;for(i=0;i<8;i++){if(stu==1){Write_DATA(Addr[i],Num[Disp1[i]]);}else if(stu==2){Write_DATA(Addr[i],Num[Disp2[i]]);}//_delay_us(1);}}}六、预习思考掌握LED数码管的显示控制,并说明采用TM1638是如何实现段控和位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