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着类纤毛虫病
罗氏沼虾常见疾病的发生与防治

罗氏沼虾常见疾病的发生与防治作者:熊燕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08期摘要主要介绍了罗氏沼虾在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甲壳溃疡病、烂鳃病、固着类纤毛虫病、红腿病、肌肉白浊病的病原、病症和防治方法,以为提高罗氏沼虾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罗氏沼虾;疾病;防治方法中图分类号 S945.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288-02罗氏沼虾(Macrobra′ chiumrosenbergii deman)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大虾、白脚虾、金钱虾、万氏对虾等,是一种大型淡水虾。
原产厄瓜多尔沿岸,是世界上养殖量最高的三大虾种之一。
其壳薄体肥,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它具有生长快、食性广、肉质营养成分好、养殖周期短等优点。
1976年自日本引进我国,现已在10余个省市自治区养殖,产量可达1 050~1 500 kg/hm2,经济效益显著。
为调优养殖品种结构,扩大名特优养殖规模,云南省近年来大力引进推广罗氏沼虾的养殖。
该文总结了罗氏沼虾日常养殖中几种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技术,以期为今后罗氏沼虾的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甲壳溃疡病1.1 病因病原菌主要是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螺菌、黄杆菌等多种细菌。
病因主要有以下4种:①上表皮先受到机械损伤,具有分解几丁质能力的细菌再从伤口侵入,引起溃疡,这也是我国对虾在越冬期间的甲壳溃疡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②先由其他细菌破坏上表皮,然后具有分解几丁质能力的细菌再侵入。
③由营养不良引起的。
这一点在龙虾的甲壳溃疡病中已有证明。
④养殖水体底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导致虾慢性中毒,致鳃丝变黑[1-2]。
1.2 症状对虾体表有许多黑褐色点,所以该病又称黑斑病或褐斑病。
越冬期的亲虾,除了体表的褐斑以外,附肢和额剑也烂断,断面呈黑褐色。
甲壳有黑褐色斑块,逐渐扩大成褐色的腐蚀区,溃疡边缘呈白色,溃疡的中央凹陷,严重时可侵蚀到几丁质以下组织,引起对虾死亡。
青虾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青虾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第20期唐黎标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兴起和人们对水产需求的日益提升,青虾的养殖范围也越来越大。
在进行青虾养殖的过程中,由于青虾是一种对水质变化和病害极为敏感的一种水生动物,因此一旦出现病害极易引起迅速传播和大量减产现象。
如何进行病害的预防和治疗,是青虾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
一、固着类纤毛虫病1.症状。
受到固着类纤毛虫感染的青虾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但是随着寄生时间的增加,虾体表面会产生大量的绒毛状物,虾由于受到大量寄生虫寄生,会导致其行动不畅,反应迟钝。
寄生虫若是大量寄生在鳃侧,则会导致青虾出现缺氧的情况。
在寄生严重时手摸虾体体表和附肢处会有滑腻感。
2.病原。
常见的纤毛虫病病原体一般为各种能够寄生于虾体表面的寄生虫,诸如钟虫、聚缩虫和累枝虫等固着型寄生虫。
一般出现大量寄生虫的原因是水体产生了严重的富营养化,或是没有及时换水;或者是投食量过多,进而导致塘内出现大量纤毛虫暴发的现象。
3.防治方法。
固着类纤毛虫病的常见防治方法就是对池塘进行定期消毒。
利用纤虫净进行全池泼洒,施药浓度保持在0.3g/m3。
病情严重的情况下需要每隔1~2天再重复进行一次喷洒。
在进行施药后,为了保证纤毛虫病不再复发,需要对虾塘进行全面消毒。
用高锰酸钾兑水全池泼洒,以每立方米水3~7g的量进行4~5小时的消毒,之后进行全池换水,以保证池内消毒质量;也可以用硫酸铜进行消毒,施药量在每立方米水0.5g。
二、霉菌病1.症状。
受霉菌病感染的青虾一般在其附肢基部和胃部会出现一些不透明的色斑,这些色斑会随着时间而不断扩展,严重时会导致虾体死亡。
该病常见于青虾苗期,若是水温适宜,则会迅速传播,导致虾苗大面积僵死。
2.病原体。
霉菌病的主要病原体为霉菌,且会随水流传播,若是各个虾塘互相连通则会产生大面积感染。
3.防治方法。
由于霉菌的特性,在进行防治之前要优先隔离染病虾塘的水源及其上下游两侧的虾塘,以防止霉菌病继续随水流传播。
梭子蟹常见病与防治

梭子蟹常见病与防治梭子蟹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蟹类,因其食用价值高、生长快。
1981年就已被列为我国水产养殖对象,是我国沿海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且受环境污染、自身污染、养殖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病害的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已成为制约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分析。
总结了梭子蟹养殖中常见疾病的流行情况、主要的疾病症状及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一、弧菌病1流行情况大多数弧菌为条件性致病菌,该病是造成近年暂养梭子蟹较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病期从暂养开始一直持续到起捕。
当环境污染,水质恶化,弧菌大量繁殖达到一定数量时,体质弱或受过伤的梭子蟹易发生弧菌病。
尤其是在高温闷热天气,可引起较大的死亡。
水温较低时,病程可持续较长时间。
死亡也相对减少。
2主要症状该病在夏季高温季节较常出现,死亡率达50%左右。
病蟹身体消瘦,行动迟缓,食欲减少甚至不摄食。
严重者在池边静止不动,呈昏睡状。
鲤水肿,不透明,鲤上皮加厚。
步足颤抖和麻痹,由于身体失去平衡,部分病蟹翻体后不能复位,养民称之为“翻体”病,也有些病蟹伴有自切大螯和步足现象。
成蟹被细菌感染7〜10天后出现较高死亡率。
被感染的病蟹甲壳上往往有创伤,解剖症状为血淋巴不凝固或凝固很慢,血细胞减少,肌肉浑浊,高倍镜下观察血淋巴可见活动的细菌。
3防治方法①避免蟹体受损。
以防细菌侵入。
②养殖期间每隔10天用鱼虾菌毒净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二、固着类纤毛虫1流行情况该病在梭子蟹养殖中的发病率在90%以上。
主要发生在暂养中后期,病情较轻一般不会导致成蟹死亡;病情严重时,往往会继发细菌感染。
导致死亡。
放养密度过大,饵料投喂过量,养殖塘水体中有机质含量高,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水温20℃以上、盐度达到20左右时发病最为严重。
2主要症状感染了固着类纤毛虫的梭子蟹,行动迟缓,对外来刺激反应迟钝,肉眼可见蟹的步足、游泳肢、尾扇及背部甲壳上有一层灰白色棉絮状附着物,手摸体表呈滑腻感;鲤呈灰黄或灰黑色,鲤尖尤为明显。
螃蟹纤毛虫病治疗方法与技巧

螃蟹纤毛虫病治疗方法与技巧螃蟹纤毛虫病的发生主要还是与水质恶化有关,一旦爆发,不要担心,尽快治疗,做好全面防控,是可以控制住的。
下面就针对螃蟹纤毛虫病的生存特点和治疗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纤毛虫的生存及危害纤毛虫是水体中一类本逝世动物,它以纤毛为活动器仄易远,能够正正在水体中安适止为,喜好水浓、底净等无机量多的情况中糊口繁殖,简朴寄逝世正正在与水体直接干戈的虾蟹体表、鳃、附肢等部位,河蟹火池罕见固着类纤毛虫有:集缩虫、钟形虫、累枝虫等。
1、易发作纤毛虫的前提⑴水浓火池水体以蓝藻、绿藻等小型藻类为主的,正正在10倍目镜下镜检:一个视线藻类逝世物量到达20个以上的火池纤毛虫非常简朴繁殖。
⑵底净跟着投喂量删加,加上后期育肥能够大概操作冰陈鱼导致养殖后期塘底污染重,除夜量残饵粪便、灭亡水草等污染物聚集、储蓄储存,组成火池代开停滞,塘底无机化严峻,为纤毛虫虫卵繁殖建筑前提。
⑶放养密度下、混养品种多一些河蟹放养密度超越2500只/亩的火池,同时又混养青虾、杂鱼等品种的形态下,水中逝世物量易超越火池启载才气,后期火池水体逝世物量除夜,情况恶化,也简朴组成河蟹体量强后寄逝世纤毛虫。
⑷水草少浅显水草里积小于50%的火池,出有良藻类易构成优势种群导致水浓,那样的火池纤毛虫隐现的几率也较下。
⑸投喂出有开理一些养殖朋友后期投喂存正正在自觉性,掌握禁绝很简朴导致投喂恰当,除夜量残饵也易组成火池污染加沉后隐现纤毛虫。
2、纤毛虫的危害纤细的纤毛虫对河蟹、青虾生机及逝世理性能影响出乐岁夜,但是出售时会影响河蟹品格组成价格低,致使出法出售;严峻的会影响河蟹、青虾的生机及摄食,寄逝世正正在鳃部会影响吸吸致使趴底灭亡。
二、螃蟹纤毛虫病怎么治疗?1、水质较瘦,全池泼洒“纤毛净”(200-300g/亩米);2、水质较浓,全池泼洒“甲壳净”(80-100g/亩米);3、如果纤毛长而密,第一天全池泼洒“甲壳净”(80-100g/亩米),第二天全池泼洒“纤毛净”(200-300g/亩米)。
纤毛虫病_高等教育-生物学

第五节纤毛虫病纤毛虫是原生动物中构造最复杂的,它的主要特征是身体有许多纤毛,纤毛是虫体的运动胞器,此外纤毛虫还具有胞口、胞咽、大核、小核等;无性繁殖通常是身体横分裂,有性生殖通常是接合生殖。
纤毛虫绝大部分寄生在鱼体的鳃和体表,只有少数种类寄生在体内器官。
寄生在的鳃和体表的纤毛虫大多数种类都在不同程度上对鱼有一定的危害,有些种类可引起水产动物大批死亡。
一、小瓜虫病(Ichthyophthiriasis)【病原体】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 (White spot disease)。
引起淡水鱼白点病的病原是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属于纤毛动物门、寡膜纲、膜口目,凹口科( Ophryoglebidae);引起海水鱼白点病的病原是刺激隐核虫 (Cryptocaryon irritans),属于纤毛动物门、寡膜纲、膜口目、小瓜虫科(Ichthyophthiriidae)。
寄生在淡水鱼上的多子小瓜虫成虫卵圆形或球形,大小为 350~800×300~500um, 肉眼可见,虫体很柔软,可变形,全身都有均匀一致的纤毛,沿身体纵轴排列成子午线状的纤毛线。
在腹面的近前端有一“6”字形的胞口,螺旋形的口缘由 5~8行纤毛组成,作反时针方向转动 ,一直到胞咽,大核呈马蹄形或香肠形, 小核圆形,紧贴在大核上,胞质外层有很多细小伸缩炮,内质有大量食物粒。
刚从包囊内钻出来的幼虫呈圆筒形,不久就变成扁鞋底形,全身除密布短而均匀的纤毛外,在虫体后端还有1根粗状的尾毛:一个大的伸缩泡在虫体前半部;大核近圆形,多数在虫体的后方;小核球形,在虫体的前半部 ( 图1-1)。
寄生在海水鱼鱼体上的剌激隐核虫虫体为卵圆形或球形,成熟的个体直径达0.4~0.5um,外部形态与多子小瓜虫很相似。
主要区别是隐核虫的大核分隔成4个卵圆形团块〈少数个体为 5~8 块〉。
各团块间沿长轴有丝状物相连成马蹄状排列。
罗氏沼虾纤毛虫病的防治

2 . 放养密度尽 可 能控制在6 万 尾/亩左 右 ; 大棚培育
虾 苗期 ,
放养密度最好控制在2 0 0 0 ~
2
5
0
0
尾
米 / 。 。
3 .
要 购 买有信誉 、
有实力的饲料厂 家生产 的饲料 ,
必 须 足全 价料 , 不 要投 喂 蛋 白含量过 高的饲料 。 现 在养
殖 户选 用饲 料 蛋 白大 多在4 0 %左 右 , 应 控制在3 2 %~ 3 4 %
毒 , 次 日使用 “ 虾蟹 虫绝 ” 或 “ 硫酸锌 ” 全池 泼洒 (使
用方法 与剂量详 见产 品说 明书) , 虾发病 时抵抗 力较
差 , 杀灭 纤毛 虫 时 , 药物 的选择和使用 必 须小心 谨慎 ,
同时拌料投 喂 多糖 、 氨基酸类等营养免疫增强剂 。
江 苏 高邮 市 水 产技 术指 导站 董 学洪
即可 。 动物性饵料 如螺 、 蚬 肉等尽可 能少喂 、 不喂 , 以
免滋 生 是 由于 水 中有机物 含 量 超 标所 引
起 , 应进 行适量 换水 、 每月使用底质 改 良剂 1 ~ 2 次 , 适
当开 肩增氧设备 , 充足 的溶解氧对抑制病 原生物 的繁衍
放 苗 前彻 底清 塘 , 每亩可 用 1 5 0 千 克左 右 的生 石 灰杀灭
池 内病 原 菌和 敌害生 物 。 新塘肥水 可用 少量发酵有机肥
结合其他 肥 料 , 老塘最好避 免用有机肥 , 建议用液体发
酵 肥 或虾 用 专用肥 , 坚 持少量 多次原则 。 成虾养殖 中后
期不 可 使用化肥 , 适 当使用 一 些 提肥 产 品 。
有积 极 作用 。
四 、 治疗方法
治疗 应遵循 “ 先调 水后杀虫 ” , 当发现 罗 氏沼 虾患
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及其防治

制定系统性的防治策略
未来需要加强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防治策略的研究,制定出更为 全面、有效的防控措施,以保障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跨学科合作
鼓励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加强合作,共同开展虾、蟹固着类纤毛虫 病的研究,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05
防治方法预防措施1 2 Nhomakorabea强化饲养管理
提高虾、蟹的免疫力,定期监测水质,保持良好 环境。
消除病源
及时清理池塘,消除病原体,防止疾病传播。
3
避免从染病区域引入水生动物
采取安全措施,防止染病的水生动物进入池塘。
治疗措施
使用抗寄生虫药
在明确诊断后,可以使用抗寄生虫药如硫酸 铜、硫酸亚铁等进行治疗。
增强营养
THANKS
感谢观看
缺乏系统性的防治策略
现有研究多集中在病原学、诊断技术等方面,缺乏系统性 的防治策略,导致在实际生产中难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 和传播。
跨学科合作不足
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的研究涉及到病理学、生物学、环 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目前各领域间的合作尚不够充分,亟 待加强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
发展前景与应用前景
加强疫苗研发
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 及其防治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概述 • 病原特征 •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诊断方法 • 防治方法 • 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概述
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的定义
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是一种由原生动物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虾和蟹等水生 动物中。
该病害通常由固着类纤毛虫寄生引起,如聚缩虫、钟虫等,这些纤毛虫会在虾、 蟹的体表、附肢和鳃上大量繁殖,影响其正常生活和生长。
罗氏沼虾养殖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分析

罗氏沼虾养殖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分析罗氏沼虾素有淡水虾王之称。
而且就当前的情况这还是养殖最高的一个虾种,原不仅生产于东南亚地区热带国家,还产于亚热带国家,生活在多种类型的淡水中。
当前,在罗氏沼虾养殖业和高密度喂养不断发展背景下,还出现了罗氏沼虾疾病,所以对于养殖人员而言要想更好地养殖罗氏沼虾,应清楚并熟练地掌握常见的疾病类型有哪些,并结合实际情况加强防治方案的制定,进而不断提高罗氏沼虾养殖的水平。
饲料的配比。
1 甲壳溃疡病和防治措施假单胞菌和弧菌以及螺菌以及气单胞菌作为甲壳溃疡病的病原菌的主要类型。
其中引起这种病发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在表皮处由于受到机械地影响到致使损伤,在其伤口下,具备分解几丁质作业的细菌进入体内,致使出现溃疡的现象,而且到了越冬这一时期,罗氏沼虾最爱发生这种甲壳溃疡疾病;其次,在上表皮内遭到细菌破坏,且由于具有分解几丁质作业的细菌,通过其伤口会进入到体内;最后,由于罗氏沼虾营养不足,很容易出现疾病。
还有就是在养殖水体底泥中,由于含有的重金属离子比较多,这种情况会给罗氏沼虾带来不利的影响,会致使虾发生中毒。
预防措施:一方面,在进行捕捞罗氏沼虾的过程中,就虾体尤其要注意应尽可能防止受到一定损伤,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做好日常管理。
另一方面,在饲料喂养期间应注重饲养配比,保障罗氏沼虾获取更多的营养,确保营养足够。
还要注重水质问题,不断提高水质质量,并以定期或者不定期方式对水池做好相应的消毒工作,其中在具体进行期间可加强对含氯消毒剂的应用。
治疗措施:首先,间隔1~2 d把福尔马林将其泼洒在池内;其次,每天还要加强对土霉素的泼洒,5~7 d实施1次;最后,在具体喂养饲料期间可适量的土霉素加入其中,还要注重土霉素和2 细菌坏死病和防治措施病因:在罗氏沼虾比较小时很容易发生细菌坏死病,病虾的附肢特别是触角的附肢发生坏死的现象。
细菌一般会侵入1~2个附肢中,接着在短时间致使幼体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着类纤毛虫病(Sessilinasis)
【病原】固着类纤毛虫病的病原种类很多,最常见的为聚缩虫、独缩虫、累枝虫、钟虫等。
聚缩虫、独缩虫、累枝虫都是群体生活,柄呈树枝状分枝。
聚缩虫伸缩时整个群体一致伸缩,独缩虫群体中各个体单独伸缩,累枝虫不能伸缩;钟虫不成群体,伸缩时柄呈弹簧状。
【症状】虫体少量固着时,肉眼看不出症状,危害也不严重。
虫体大量固着时,患病幼体肉眼可见体表有绒毛状物,行动迟缓,摄食困难,重者停止发育和蜕皮,最终死亡。
镜检时可见幼体体表或附肢上附生着大量虫体,患病成体可见虫体布满对虾的鳃、体表、附肢、眼等全身各处,体表呈现灰黑、灰白色(固着类纤毛虫)、黄色(壳吸管虫)、铁锈色(莲蓬虫),如绒毛状,特别是游泳足最明显,病虾常浮于水面,离群漫游,反应迟钝,食欲不振或停止摄食,不能蜕皮,停止生长,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镜检鳃丝上附生大量虫体,虫体之间并黏附许多污物。
【流行及危害】固着类纤毛虫病、壳吸管虫病及莲蓬虫病在育苗期间多发生在中、后期,以5月下旬较为严重。
在养成期间,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即7月下旬至9月中旬。
越冬亲虾有时也患此病,但一般不严重。
【防治方法】保持水质清洁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具体做法是在放养以前尽量清除池底污物,并彻底消毒;放养后经常换水;投饵要适量,尽可能避免过多的残饵沉积在水底;育苗用水的蓄水池不能养虾,进水要严加过滤;育苗期投喂卤虫幼虫时,可先镜检,发现有固着类纤毛虫附生时,可用50℃~60℃的热水将卤虫浸泡5分钟左右,杀死纤毛虫后再投喂;投喂的饲料要营养丰富,数量适宜;尽量创造优良的环境条件,例如经常换水,改善水质,控制适宜水温等,以加速对虾的生长发育,促使其及时蜕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