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毛虫——当前药物治疗
纤毛虫—搜狗百科

纤毛虫—搜狗百科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coli(Malmsten,1857)Stein,1862〕属小袋科、动基裂纲,是人体最大的寄生原虫。
Malmsten于1857年由两名痢疾患者的粪便中发现了一种纤毛虫,定名为Parameciumcoli。
Stein于1862年将该种归于小袋属Balantidium,更名为结肠小袋纤毛虫。
该虫寄生人体结肠内,可侵犯宿主的肠壁组织引起结肠小袋纤毛虫痢疾(balantidialdysentery)。
【形态与生活史】结肠小袋纤毛虫生活史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时期。
滋养体呈椭圆形,无色透明或淡灰略带绿色,大小为30~200×25~120μm。
全身披有纤毛,活的滋养体可借纤毛的摆动呈迅速旋转式运动。
虫体极易变形,前端有一凹陷的胞口,下接漏斗状胞咽,颗粒食物借胞口纤毛的运动进入虫体,形成食物泡经消化后,残渣经胞肛排出体外。
虫体中、后部各有一伸缩泡(contractilevacuo1e)具有调节渗透压的功能。
苏木素染色后可见一个肾形的大核和一个圆形的小核,后者位于前者的凹陷处。
包囊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40~60μm,淡黄或淡绿色,囊壁厚而透明,染色后可见胞核。
包囊污染的食物和饮水经口进入宿主体内,在胃肠道脱囊逸出滋养体。
滋养体在结肠内定居,以淀粉颗粒、细菌及肠壁脱落的细胞为食,迅速生长,以横二分裂进行繁殖,在分裂早期虫体变长,中部形成横缢并收缩,后面的个体另长出胞口,小核首先分裂,大核延长并在中部收缩形成两个核,然后从横缢处分开。
前面的收缩泡进入前面子体,后端的收缩泡则进入另一子体。
刚形成的子体较母体小,通过接合生殖逐渐恢复原来大小。
在一定的条件下滋养体还可侵犯肠壁。
由于肠内理化环境的变化,部分滋养体变圆,并分泌囊壁成为包囊,包囊随粪便排出体外。
包囊在外界无囊内增殖。
滋养体若随粪便排出,也有可能在外界成囊,人体内的滋养体较少形成包囊。
猪小袋纤毛虫病的发病特点、检疫、诊断与防治

猪小袋纤毛虫病的发病特点、检疫、诊断与防治作者:孙贺龙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12期摘要:猪小袋纤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原虫病,是由于大肠内(主要是结肠)寄生有纤毛虫纲小袋虫科的结肠小袋纤毛虫而导致。
通常是仔猪容易发病,特别是刚断奶的仔猪。
病猪轻度感染通常不会表现出异常,严重感染时会呈现血便、下痢、机体消瘦、明显衰弱等,严重时发生死亡,应加强检疫,并采取有效防治。
关键词:猪;小袋纤毛虫病;发病特点;宰前症状;宰后剖检;实验室检查;药物治疗1 发病特点在整个发育过程,小袋纤毛虫会呈现两种形态,即滋养体和包囊。
一般来说,包囊具有较强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如在6~-8℃下能够生存100天左右,即使在10%漂白粉、4%福尔马林、2%的克辽林中也能够生存一段时间。
猪如果食入污染有包囊的饮水或者饲料,进入肠内就会使囊壁被消化,导致虫体从囊内逸出而变成滋养体,并移动到大肠内寄生。
少量滋养体不会严重损害肠黏膜,但当宿主的肠黏膜存在损伤或者消化功能失调,就容易使小袋纤毛虫趁机侵入,导致肠组织被损坏,并形成溃疡。
如果环境条件较差,有些滋养体会逐渐变圆,并分泌坚韧的囊壁将虫体包围,从而形成包囊,然后在宿主排便时排到体外。
该病是一种呈地方性流行的肠道原虫病,具有明显的发病季节,通常在饲养管理水平低下的猪场或者呈现免疫抑制的猪群中容易发生。
另外,该病通常以混合感染的形式出现,多种病原体都可与其并发,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和附红细胞体等。
此外,猪普遍都会感染小袋纤毛虫,但通常处于潜伏状态,如果此时感染有其他病原而导致机体的抵抗力减弱,就有可能暴发该病。
2 宰前症状病猪先是普遍发生腹泻,一般排出糊状稀粪,接着发生水样腹泻,排出混杂血液、黏膜碎片的粪便,并散发恶臭味,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体温升高达到大约39℃,全部缩成一堆,被毛粗乱失去光泽。
病程后期,病猪机体明显脱水,体温降低,可视黏膜苍白,排出深黄色尿液,四肢无力,走动摇晃,少数后肢出现瘫痪,口吐白沫,症状严重时1~2周发生死亡。
红猩猩肠道滴虫及结肠小袋纤毛虫混合感染的治疗

2019年第2期浙江畜牧兽医红猩猩肠道滴虫及结肠小袋纤毛虫混合感染的治疗红猩猩产于亚洲的加里曼丹岛的低热带雨林和苏门答腊西北部的亚奇山谷,是在亚洲发现的唯一大型猿,与人类共享97%的DNA,已经被世界保育联盟认定为濒危物种,现仅有国内几家大型动物园饲养展示。
红猩猩对肠道滴虫感染比较普遍,经合理治疗都能得到痊愈。
近期我园一只雌性红猩猩发生肠道滴虫及结肠小袋纤毛虫混合感染,且临床症状较单纯肠道滴虫感染更为严重,通过确诊治疗,完全痊愈。
1临床症状雌性红猩猩,呼名三毛,某日早晨发现精神沉郁、不愿活动、喜欢卧床、饲养员呼唤不予理睬、食欲废绝,笼舍内粪便量呈稀水状且气味较大。
且三毛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史。
临床检查体温、血压未见明显异常。
然后立即采样做进一步实验室检查,静脉采血,收集新鲜粪便化验。
2实验室检验2.1血液检查手臂静脉采血,血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心肌酶等检测均未见明显异常。
2.2新鲜粪便涂片显微镜检查见较多滴虫及结肠小袋纤毛虫在游动。
2.2.1滴虫亮度较高,虫体外形为梨形或椭圆形,大小如小米粒,约(4.5 19)μmˑ(2.5 12.5)μm,前端鞭毛摆动和波动膜波动做螺旋式运动。
2.2.2结肠小袋纤毛虫见大量无色透明和淡灰色略呈椭圆形,约(30 200)μmˑ(25 120)μm,腹面略扁平,背面隆起的虫体,表面有嵴状隆起和沟状凹陷,覆盖有表膜且前端略尖,体表纤毛从小沟伸向体外,摆动时前后左右运动。
2.3粪便潜血检测潜血严重,呈++++。
3综合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肠道滴虫及结肠小袋纤毛虫混合感染。
4治疗措施甲硝唑对于滴虫和纤毛虫都有很好效果,作为首选药物。
按甲硝唑15mg/kg,每日3次口服,连续口服2周;为预防机体出现脱水症状,饮水改用口服补液盐水。
结合调整喂食、确保饮食卫生;加强笼舍内药物消毒外,再配合火焰消毒;为保证饲养环境卫生干净,笼舍内进行空调除湿,同时专门为其添加木丝以确保干燥,避免潮湿。
大菱鲆盾纤毛虫病预防与治疗措施

大菱鲆盾纤毛虫病预防与治疗措施大菱鲆盾纤毛虫病是由盾纤毛虫寄生在大菱鲆体内引起的病害。
盾纤毛虫具有极强的寄生能力,会占据大量营养物质,影响大菱鲆的生长和健康。
因此,预防和治疗大菱鲆盾纤毛虫病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预防措施:1. 提高养殖环境卫生水平大菱鲆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清洁的水质,因此养殖池水的清洁度对于大菱鲆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保持养殖池的水质清洁和卫生不仅可以预防盾纤毛虫的寄生,同时也可以减少其他疾病的发生。
2. 定期检查病情定期检查大菱鲆身体表面和内部,发现早期病状,及时采取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盾纤毛虫病的发生和传播。
需要注意的是,检查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防止将病菌传播到健康的大菱鲆身上。
3. 饲料添加药物饲料添加药物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预防盾纤毛虫寄生的方法。
如添加盐酸普瑞巴林、氧氟沙星等药物,能有效预防盾纤毛虫寄生,同时也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治疗措施:1. 使用驱虫药物盾纤毛虫种类繁多,不同的虫种对于不同的药物有着不同的敏感度。
因此,在使用驱虫药物前需要先确定虫种,针对不同虫种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常见的驱虫药物有氯喹、氧氟沙星、多虫灵等。
2. 清理养殖池并更换水体清理养殖池可以有效减少盾纤毛虫的种群数量。
清理时需要将养殖池中的残留物清除,清洗加氯浸泡,最后更换养殖池中的水体。
3. 氧增氧降通过增氧和降氧调节养殖池内的水环境,可以改变盾纤毛虫的寄生和繁殖环境,从而减少盾纤毛虫的数量。
适当控制养殖池内水体的溶氧浓度和水温,可以有效预防盾纤毛虫的寄生。
总之,预防和治疗大菱鲆盾纤毛虫病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提高养殖环境卫生水平、定期检查病情、饲料添加药物等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盾纤毛虫的寄生;通过使用驱虫药物、清理养殖池并更换水体、氧增氧降等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治疗盾纤毛虫病。
同时需要注意,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卫生,防止将病菌传播到健康的大菱鲆身上。
10种药物对结肠小袋纤毛虫抑杀效果研究

showed that 6 of the 10 drugs had inhibitory efficacy on
trophozoites, namely Tinidazole, Azithromycin, Toltrazuril,
Tetracycline, Artemisinin and Halofuginone. The LC50,6h values of these six effective drugs were 5.0606 滋g/mL, 1.0647 mg/mL,
利、四环素、青蒿素和常山酮,药物作用 6 h 的 LC50 (LC50,6h)分别是 5.060 6 滋g/mL、1.064 7 mg/mL、0.597 9 mg/mL、
1.527 2 mg/mL、1.307 9 mg/mL、0.557 3 mg/mL,小袋虫滋养体在这 6 种药物的作用下,其数量及运动活性均有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23,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creen effective anti-
中 图 分 类 号 :S85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589(2019)11-1120-06
Study on efficacy of ten potential drugs against
SUN Chen-yang, YAN Wen-chao*, HE Kai, WANG Tian-qi
drugs, ten drugs were selected to examine their inhibitory efficacy
结肠小袋纤毛虫

目录
• 结肠小袋纤毛虫概述 • 结肠小袋纤毛虫与人体健康关系 • 实验室诊断方法与技术 • 流行病学特征与研究进展
目录
• 动物模型中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研究 • 总结与展望
01
结肠小袋纤毛虫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是一种寄生于人体结肠内的原生动物, 属于纤毛虫门(Ciliophora)小袋虫科(Balantidiidae)。
方法对培养物中的虫体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以进一步确认虫种。
免疫学诊断技术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虫体抗原结合的原理,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该方法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可用于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
将荧光素标记的特异性抗体与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荧光复合物,在荧光显 微镜下观察虫体的荧光反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临床诊断和实验 研究。
分类
在分类学上,结肠小袋纤毛虫属于原生动物界(Protozoa)、纤毛虫门 (Ciliophora)、肾形虫纲(Colpodida)、小袋虫科(Balantidiidae)、小 袋虫属(Balantidium)。
形态与结构
形态
结肠小袋纤毛虫呈椭圆形或圆形,大小约为40-60微米×25-40微米。虫体表面有许多纤毛,排列成纵行的纤毛带, 具有运动功能。
传播途径与感染方式
传播途径
结肠小袋纤毛虫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食用被污染的食 物或水而感染。此外,接触感染者的粪便或呕吐物后未彻底 清洁双手也可能导致感染。
感染方式
人体摄入含有结肠小袋纤毛虫包囊的食物或水后,包囊在胃 肠道内孵化释放出滋养体,滋养体寄生于大肠黏膜内并繁殖 ,从而引起感染。
猪小袋纤毛虫病

01
02
03
形态
小袋纤毛虫呈圆形或卵圆 形,全身披有纤毛,通常 有口、腹二极,胞质膜外 常有一层透明的胞质膜。
大小
小袋纤毛虫的大小通常为 30~50μm,有时可达 70μm。
结构
小袋纤毛虫具有胞核和伸 缩泡,伸缩泡通常在胞质 膜下,沿胞质膜的一侧分 布。
生命周期和传播方式
生命周期
小袋纤毛虫的生活史包括滋养体和包囊两个时期。滋养体时期是寄生在猪肠道 内的时期,而包囊时期则是滋养体在猪肠道内或外界环境中脱去胞质膜形成的 。
传播方式
小袋纤毛虫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病猪或带虫猪的粪便中排出包囊,污染饲料 、饮水等,被猪食入后即可感染。
影响因素和易感群体
影响因素
环境卫生、饲养管理、饲料质量等均可 影响小袋纤毛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
VS
易感群体
小袋纤毛虫对猪的感染率较高,各年龄段 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幼龄猪最为易感。
03
诊断和检测
05
案例研究和经验分享
案例一:某猪场的发病情况及防控措施
01
发病情况
某猪场出现了猪小袋纤毛虫病的典型症状,包括腹泻、食欲减退、体重
下降等。通过对猪粪便的显微镜检查,发现了小袋纤毛虫的虫体。
02 03
防控措施
对发病猪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猪舍进行了全面消毒,包括使用漂白粉 、氢氧化钠等消毒剂对猪舍地面、墙壁、饮水器等进行消毒。此外,加 强了猪的饲养管理,提高了猪的免疫力。
THANKS
感谢观看
临床诊断
腹泻和脱水
感染猪小袋纤毛虫会导致 严重的腹泻和脱水症状。
食欲下降
猪只食欲下降,生长受阻 。
体重下降
由于持续的腹泻和食欲不 振,病猪体重明显下降。
河蟹池杀纤毛虫比什么都重要

河蟹池杀纤毛虫比什么都重要螃蟹身上的纤毛虫如细分有几十种,大家习惯总称之为纤毛虫。
曾有人问我,螃蟹身上的纤毛虫要不要杀?什么时候杀最好?用什么杀?各位网友请听我一一道来,首先纤毛虫要不要杀?(1)好多网友认为螃蟹是靠脱壳增大增重的,每次脱壳能把身上的纤毛虫也脱掉,哪么就不必杀,其实这观点错误的,纤毛虫为活的寄生虫,表面看是每次随着脱壳纤毛虫也没有了,实际纤毛虫的成虫,幻虫都没死,几天后又寄生在螃蟹身上了。
(2)纤毛虫的危害相当利害,螃蟹身上少量寄生纤毛虫时看不出什么,当大量寄生时螃蟹行动就不便了,吃食少,体质差,脱壳困难,慢慢的就会死亡,如果当鳃丝上大量寄生时,呼吸就困难,蟹爪无力,蟹体无肌肉程水化壮,肝脏发白或水化,老百姓也称水瘪子。
所以螃蟹的纤毛虫预防工作一定要做好,从开春第一次脱壳时到最后一次脱壳时都要安排时间杀虫,好多养殖户说我一个养殖周期一次纤毛虫也没杀,螃蟹不是好好的,白白净净的么?其实你只是看到了表面现像,你没有抓到带纤毛虫的蟹伏在草底下慢慢的就死掉了,你的蟹肯定没有杀过纤毛虫的池塘中的蟹份量重,纤毛虫吸螃蟹身上营养的。
一般来讲,蟹池在经过一整冬天的时间或多或少都会有纤毛虫,有人会问,冬天这么冷还会有纤毛虫?会有的,底温只是纤毛虫的生长速度相对慢点,蟹苗冬天活动力也差,一但发生纤毛虫寄生现像,轻则头一次脱壳翻信率差,重则脱不了壳直接就死掉了,所以头一次杀虫最为关健。
当最后一次脱壳后,螃蟹开始回游,在那时你伸手抓起任何一只螃蟹都是干干净净的,但随着气温的下降,螃蟹活动力少时你会发现任何一只塘口或存养网箱里的螃蟹身上或多或少会发生纤毛虫固着在蟹体表面,一但有这现像,轻则蟹体称重轻,重则慢慢死亡。
所以说蟹池杀纤毛虫比什么都重要,明天我把所有杀纤毛虫的药一一分析给大家,以供参考选择。
前面我和大家讲了纤毛虫及治疗纤毛虫的药物,当时讲述匆忙,还有点东西没讲,纤毛虫与蟹底板黑是两回事,螃蟹底板发黑,发黄可能是纤毛虫引起的,也可能是底质长期恶化,也有可能是水草腐烂外起的,但螃蟹身上的纤毛虫却是水体中有纤毛虫寄生的结果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毛虫——当前药物治疗
1、硫酸锌、硫酸铜及其复配制剂硫酸锌、硫酸铜及其复配制剂作为一种重金属盐类杀虫剂在养虾业使用多年,纤毛虫对其产生了耐药性,按常规剂量使用效果不理想,加大剂量又很容易造成药害。
由于没有更好的替代药物,目前此类制剂仍是抗纤毛虫的主要药物。
2、高锰酸钾正常杀纤毛虫,高锰酸钾的用量是1kg/亩(1米水深)。
药浴浓度为5—10 g /m3,浸泡3-4小时。
但当前高锰酸钾价格上扬,批发价达16元/kg,使用成本高,且高锰酸钾对鳃刺激较大,生产中很少直接用高锰酸钾。
下面这个处方对控制纤毛虫效果很好(但副作用大,成本高,笔者不提倡使用,病情严重可考虑):先泼洒200ml的浓戊二醛(含戊二醛20%),半小时后再用500g/亩的高锰酸钾,用这种方法即能杀虫又能消毒,双管齐下,治愈率高。
3、甲醛或戊二醛生产中使用的甲醛为40%左右的福尔马林溶液,用来杀灭纤毛虫的泼洒浓度为18-20ppm ;浸浴方法为0.5%-1.25%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1—2小时。
戊二醛具有甲醛类似结构,但价格高,一般不单独用来治理纤毛虫。
甲醛、高锰酸钾、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等以上药物都有杀灭固着类纤毛虫的功效,但是这些药物兼有强大杀藻灭菌功效,很容易造成倒藻或微生物大量死亡引起水质恶化,而且对鳃部及其他病灶的刺激较大,容易引起虾蟹大量死亡。
现代生态绿色养殖情况下不提倡使用上述药物。
4、二硫氰基甲烷溶液二硫氰基甲烷(MT)是一种高效、广谱性优良的杀生剂,对水体病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都有很好的杀灭和抑止作用。
MT杀生效果好,药效时间长,经水解后的化合物毒性低,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其用于养殖水体,部分渔药企业将其开发成杀纤毛虫产品。
MT不易溶于水,在制剂时需要加入特殊的分散剂和渗透剂,以增加其对纤毛虫体的穿透性。
虽然MT 对杀灭纤毛虫有特效,但制剂成本偏高,商业价值不大,加上大多数渔药生产企业缺乏科技创新,仅少数几个企业具备生产能力。
农业部第627号公告未将其列于国家标准,原因是水产用二硫氰基甲烷溶液无原料标准,必须按新兽药注册,目前有渔药企业正在积极申报国家二类新兽药。
5、表面活性剂常用的是苯扎溴铵和氯已定(别称洗必泰),由于其成本较高、杀灭率不高等因素,将其开发成杀纤毛虫产品的渔药厂家很少,而是作为消毒剂生产销售。
实际生产中,小水体或药浴情况下,可以选择其作为杀纤毛虫药物。
6、代森类制剂我们都知道有一部分渔药是从农药上移植过来的。
代森铵原本是一种农用杀菌剂,在实践中,人们发现其对纤毛虫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随后渔药开发工作者研究表明其结构类似物(如:丙森钠、代森锌、代森锰锌、福美锌、福美双等)均能有效杀灭纤毛虫,并开发成商品渔药。
代森类制剂在一段时间内对治理纤毛虫病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近两年其缺点也日益暴露,如用药后容易导致养殖动物缺氧死亡,耐药性凸显导致杀灭率降低,药物残留导致养殖环境污染等等一系列问题。
由于其不能满足现代养殖需要,已逐渐退出渔药市场。
7、中草药制剂中草药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环保型绿色药物,具有来源广、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残留少等诸多优点,在目前全面提倡健康养殖的新形势下,开发中草药类杀虫药成为近年研究热点。
研究表明苦楝、大蒜、百部、槟榔、南瓜子、苦参、大黄和黄芩等对纤毛虫均有杀灭作用。
开发使用的中药提取物有印楝素、青蒿素、苦参碱等。
中草药虽好,但用量却要求很大,以苦参末为例,泼洒浓度要达到15mg/L才能杀灭纤毛虫,即每亩需要苦参10 kg,而且在高浓度下,大多中草药同样对养殖动物具有毒性;吴伟(2003)研究表明,中药提取物印楝素浓度0.6mg/L时对纤毛虫的杀灭率是96%。
中药提取物价格高昂(如印楝素约6000元/kg),当前中草药类杀虫药制剂均是中西复配的,中草药只起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