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史讲义4(魏晋南北朝部分)ppt课件

中国美术史讲义4(魏晋南北朝部分)ppt课件
佛教自西汉就开始传入中国,东汉“永平 求法”正式开始传播。
作为外来文化因素与艺术表现形式,佛教 与佛教美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中国本土 文化发生融合、影响,最终完成中国化的 改造,取得了继续、快速发展的空间。
7
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概论
美术创作题材范围扩大,人物画进一步发展, 尤其是表现士族生活面貌的现实题材作品增加, 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创作活跃,山水、花鸟画 有脱离人物画而成为独立画种的趋势
风格艺术典型代表为云冈最早开凿的昙曜 五窟造像。
54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艺术风格特点和影响:
云冈石窟主要保存了5世纪下半叶和6世纪初的 北魏佛教雕刻艺术。
地处北魏都城于一世”。
代表着北魏石窟艺术早期成就的昙曜五窟,在
移植外来佛教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同时,继承
46
魏晋时期绘画理论的建设
谢赫与“六法论”:
谢赫,南朝齐梁之间人,著有《画品》(《古 画品录》),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 专著。
《画品》对魏晋以来的27位画家进行评价,其 中对于品评绘画的标准对后世影响深远。
“六法”所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 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模移写。
42
山西 大同 北魏 司马 金龙 墓漆 画屏

43
44
魏晋时期绘画理论的建设
宗炳、王微的山水画理论:
宗炳:刘宋时期画家、绘画理论家,字少文, 南阳人。
著有《画山水序》,提出“含道映物”、 “澄怀味像”、“畅神”等观点。
提出人与山水审美的关系:“圣人含道映物,
贤者澄怀味像”;山水与山水画的关系:
27
28
29
30
南朝绘画
张僧繇:萧梁时期,吴(今苏州)人。擅 画人物、山水、走兽,尤擅画道释人物画。

魏晋南北朝美术(下) 共49页PPT资料

魏晋南北朝美术(下) 共49页PPT资料

克孜尔石窟
•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南疆的拜城,是 从陆路距印度次大陆最近的石窟寺。 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一直到8世纪 伊斯兰教传入前。
克孜尔石窟
• 在认识和表现人体方面,壁画上的裸 体形象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采用 外来的粉本画样,类似阿旃(zhan) 陀石窟的壁画风格;二是描绘本地的
民俗民风,和南疆的一些寺院遗址出
作阶段状。)
云冈石窟第19窟
• 皇室石窟寺佛像的服饰出现“冕服” 式样,成了佛教艺术中国化的征象之 一。
云冈石窟第7、8双窟
云冈石窟第5、6双窟
云冈石窟第11-13窟
• 在刻画礼佛的内心活动方面,第18窟 东壁上层北侧弟子摩诃迦叶像最具有 代表性。在云冈石窟乃至所有现存北 朝的造像中,这尊造像是不朽的艺术 范例之一。
小结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是中外的文化冲突。
• 在多元文化冲突中,从印度传入的佛教文 化独占鳌头。南朝众多画家借鉴和发展了 印度佛教艺术的程式,是汉代以来的人物 画法得到充实;山水画也受佛、道诸宗教 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理论。
• 在早期的石窟艺术形式中,外来的建筑、 雕塑、绘画等一系列因素都在中土生根发 芽,开花结果,一方面丰富了汉代留下来 的视觉艺术,另一方面,为隋唐的重新统 一作了重要的思想和文化铺垫。
• 开凿石窟,首先服从信仰的需要(由 鬼神转向外来宗教);还要满足社会 各个阶层礼佛敬神的需求。
• 把外来宗教变为中土的民众信仰,并 整个社会参与,这确立了当时文化发 展的总方向。
• 石窟建筑是外来的艺术形式,是寺庙 建筑形式之一,兼礼佛和修行的功能。
• 洞窟类型主要包括支提窟和毗诃罗窟 两类。支提窟安排为礼佛的场所,毗 诃罗窟则为禅堂僧房。
土的壁画上出现的吉祥天女人体形象, 特点相像。

中外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中外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18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4,谢赫《画品》与“六法”
谢赫,大约活动在齐梁时代,人物画家。据说他 有惊人的观察力,为人画肖像,无需长时间的观察, 看上一眼,就可以将对象准确的描绘出来。谢赫为官 廷服务,爱追随时尚,赶时髦,求“新变”,避“古 拙”,画风精工细密。善画“神女”、“佳人”。
一部分画家摆脱社会功能论的束缚,直接取材于 文学作品。山水画也从人物画背景中脱离出来,成为 独立画种。以顾恺之为代表的画家普遍重视对人物传 神的表现,追求个性气质。
古代第一批确有历史记载而在当时又以绘画著 称的画家出现在魏晋。
3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1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这一时代,汉代繁琐的儒家学说被抛弃,以竹林 七贤为代表的崇尚清淡、玄学的风气流行。
个人的价值重新被发现,重视人物的风度、才学、 气质的品评。社会的审美鉴赏力得到普遍提高,创作 脱离了服务于政治教化等功利目的和从属地位,开始 了“美术的自觉时代”。
30
2020/1/14
31
骨法用笔主要是指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的效果,例如线 条的运动感、节奏感等。
“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是绘画艺术的造型 基础:形、色、构图。
传移模写是学习绘画艺术的方法:临摹,也是复制的方 法。
六法”是在绘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20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教学课件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教学课件

第三环节 揣摩意象,领略意境
—理解作品
• 克服了文字障碍,理顺了句子关系,明白了 诗句的大意,再读起作品,注意力就不会受到 疑难字句的羁绊,想象力也不会因句意不通而 阻隔,思维便可以摆脱字面而进入画面了,就 有能力形成整体印象,或分解出一个个意象, 进而再联系起来,统合起来,对作品作出一个 客观的完整的认识。这就是解释作品。其基本 原则是忠于原作,追求本意。如叶老所说: “就是明白作者的意思情感,不误会,不缺漏, 作者表达些什么,就完全领会他那些什么。”
• 巴山楚水凄凉地 , 第一个意象:忆昔,凄凉经历 • 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 第二个意象:抚今,悲痛感受 • 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 第三个意象:想事,沉重比喻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 第四个意象:听歌,精神一振 • 暂凭杯酒长精神。
• 诗词中的“象”一般有四指:人、事、 物、景;“意”则有四涵:情、志、理、 趣。于是便可以组合成16种基本意象, 就全篇而言,即为16种基本意境。 如 下表
佛教美术
佛教美术按其类别,一般可以分为佛教 壁画、佛教雕塑和佛教建筑三大类。在 佛教初萌的魏晋南北朝,这三种美术形 式集中体现于佛教石窟艺术之中。
一、新疆石窟壁画
新疆石窟颇多,著名的有东疆的柏孜克 里克千佛洞、胜金口千佛洞,南疆著名 的有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喇千佛洞等。 其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早的当属克孜尔千 佛洞。其绘画风格被成为“龟兹风格”。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南郊。北魏时期的石 窟主要有古阳洞、宾阳洞以及莲花洞等。
北魏时期龙门石窟最宏伟的石窟是宾阳洞。 宾阳洞的雕凿有着完美、周密的设计计划, 所以布局特别严谨、整体。正壁有五尊雕像, 正中为本尊说法雕像,相貌丰满,微露笑意, 给人以一种亲切之感,阶梯似的厚重衣纹余 留着云冈石窟造像的风格。菩萨和弟子们分 列两侧,。地面刻出走道和莲花图案装饰, 洞外两侧以高浮雕的手法表现金刚力士,力 士身躯肌腱骨坚,眉目挺怒,气势威武,所 谓“怒目金刚”是也。这是教早运用夸张的 手法雕塑的力士形象。

中国美术史第4讲 魏晋南北朝美术2PPT课件

中国美术史第4讲 魏晋南北朝美术2PPT课件
5
尸毗王本生图 敦煌254窟 壁画 北魏
6
鹿王本生图 敦煌257窟 壁画 北魏
7
萨埵那本生图 敦煌428窟 壁画 北周
8
狩猎图 敦煌249窟 壁画 西魏
9
六、雕塑 1、雕塑家 戴逵 戴顒
10
2、佛教雕塑
敦煌275窟主佛 敦煌莫高窟
彩塑 高334 十六国
11
敦煌259窟佛像 敦煌莫高窟 彩塑 北魏
宁懋石室 洛阳北邙山出土 石刻 北魏
1
孝子棺局部 美国纳尔逊美术馆 石刻 北魏
2
孝子棺局部 美国纳尔逊美术馆 石刻 北魏
3
四、谢赫《古画品录》 绘画功能:明劝戒,著升沉,千载
寂寥,披图可见 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
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4
五、石窟壁画 以克孜尔石窟、敦煌莫
高窟代表,内容有说法、佛 传故事、佛本生故事等。
37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38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39
高22.4 569年
26
金铜二佛并坐像 东京根津美术馆 高23.5 489年
27
2、陵墓雕刻
石狮 南京甘家巷梁萧景墓 石刻 高350,长380 南朝
28
天禄 南京陈文帝永宁陵 石刻 高300,长311 南朝
29
铜俑 湖南津孽龙岗晋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 高26 东晋

(整理)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ppt

(整理)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ppt

时代简介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时Hale Waihona Puke 代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美术发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和过渡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 美术自身的各个方面都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
魏晋南北朝玄学兴起并成为显学,实质上是自战国、秦汉以来各种哲学思想对世界本 质探求的继续和深入。经过战国秦汉以来的哲学思辩,中国的思维模式已实际上成为一种 无本体终极的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兴盛,除了动乱时代人之心灵慰济的需要,另外也是 玄学思维模式作用的必然结果。玄学的“有”“无”之间的思维模式从原理上消除了不同 思想、不同哲学之间身份认同上的障碍——“万物皆自有无之间”。
4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第一节 绘画艺术
曹不兴
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传说他画屏风是 落墨为蝇,使孙权误以为真,说明他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 能力。 曹不兴是文献记载中知名最早的佛像画家。佛教在东汉时 候传入中国,但主要在中原地区,到三国时,由僧人支谦 和康僧会先后传入江南。相传康僧会远游至吴,孙权为之 建造建初寺,并令之设像行道。曹不兴看到西方佛像,便 据以绘之,由此,佛像便盛传天下。这是中国佛像绘画最 早的作品,曹不兴也成为我国最早的佛像画家。三国时期 的绘画,因政治动荡、社会混乱而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就。 绘画内容在此时亦是由礼教宣传过渡到宗教宣传的时期。 画家也由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转移到长江流域。曹不兴之 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画家渐渐多了起来。其画人物衣服 布纹疏朗,有“曹衣出水”之称。
7
顾恺之-女史箴图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第一节 绘画艺术
8
9
顾恺之-女史箴图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画学论著
顾恺之的画论
顾恺之的画论著述流传下来的有《画云台山 记》和《论画》两篇。在此,顾恺之明确提 出了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他说:“凡画, 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谢一定器尔, 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这里他继 承了战国时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而有了进 一步的发挥。他特别注重人物的“传神”, 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在阐明表达 人物神情气质的同时,又强调绘画技巧的重 要性。顾恺之论画的重要性在于把绘画的一 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
一、宗炳《画山水序》
宗炳的思想始终与般若派名僧释慧远相一致, 而般若学则与玄学互为连类而相比附,因此 宗炳的主张受玄学影响很深。
他在《画山水序》中接触到了绘画创作的规 律和方法问题,以及对形象再现和创造的认 识,对具体的表现方法和初步领会到的透视 原理也十分透彻精辟地作了概括。
宗炳将山水画创作归于“神思”,即强调艺 术家的想象活动。这种对情致和意境创造的 领略,无疑和后世追求的:“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
陆探微,南朝刘宋时杰出画家,擅长人物画。 他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气脉连绵不断的 “一笔画”的笔法,而画人则能作到“精利 润媚”、“笔力劲力如锥刀焉”。创造的 “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清秀隽永,是对 崇尚玄学,重清谈的六朝士人形象的生动概 括。他所创造的这种人物画式样在当时蔚然 成风,并影响到雕塑的造型。

谢赫的《画品》
谢赫是南齐前后的画家,理论家,以时装人 物和肖像画为题材进行创作,但主要贡献在 绘画理论发面。他的《画品》是古代第一部 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 《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 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一、气韵生 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 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 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 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第23课魏晋南北朝的艺术PPT课件

第23课魏晋南北朝的艺术PPT课件
9






10
顾恺之的绘画特色是什么?
题材广泛、线条优美、 人物个性鲜明。
11
我们在欣赏王羲之和顾恺 之的作品时,一方面为他们的 艺术魅力惊叹,另一方面我们 应该学习他们哪些精神?
虚心好学、博采众长、 持之以恒、认真、专注。
12
云冈石窟大佛
13
云冈石窟
14
云冈石窟
15
——龙门石窟
16
3
故事大家讲
你们知道鹅池的故事吗? 你们还知道王羲之的哪些故事?
4
王羲之自幼好书法, 他每天练完字,
经常一边思考,一边在 都要到门前的池塘里
自己的身上一笔一划地 清洗毛笔、砚台。据
画着,日子久了,甚至 说,久而久之,池水
连衣服都划破了。
都变成黑色了。
5
作品欣赏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6
通过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你认 为他的书法艺术特点有哪些?哪位同学 学过书法,是否可以边演示边讲解?
22
再见!
23
帝后礼佛图
24
课程标准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 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和他的代表作,了 解他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知道东晋最著名 的画家顾恺之及其代表作,了解他的绘画风格; 知道石窟艺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的最高成 就,了解其代表作,逐步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和 审美水平。
2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体味中
国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和中 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培养 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 产的能力,培养爱护文物古 迹的意识。
26
重点
“书圣”王羲之和石窟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迁想妙得”
东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主张。“迁 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 把主观情,“迁入”客观对象之中,取得 艺术感受。“妙得”为其结果。 即通过 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 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这 是对绘画审美活动和艺术构思特点的最早 的概括,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的美学 原则。
而产生的雕塑艺术。 秣菟罗艺术是印度本土艺术 “犍陀罗”+秣菟罗艺术——东渐
42
第四节 中国早期的佛教艺术
二、佛教艺术的东渐与兴盛 东渐路线:
39
“畅神说”:刘宋时宗炳 《画山水序》中提出的山水画艺 术“畅神”的功能观,即认为自 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 美的享受。“畅神说”丰富了中 国绘画的理论体系。
40
山水画在此期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① 审美意识的发展,绘画题材的扩大, 使山水成为画家们表现的对象;
② 江南秀丽的山川,激发了艺术家山水 画创作的热情;
3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220-256
(蜀221-263、吴222-280)
晋:西晋265-317 东晋317-420
南北朝420-589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4
第一节 概 述
一、动乱年代 二、思想解放的时代
佛教发展 “玄学”兴起
5
三、艺术成就
1.文学、文学批评、文艺理论
13
女史箴图 东晋 顾恺之
14
列女图 东晋 顾恺之
15
列女图 东晋 顾恺之
16
洛神赋 东晋 顾恺之
17
洛神赋 东晋 顾恺之
18
洛神赋 东晋 顾恺之
19
洛神赋 东晋 顾恺之
20
第二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2.南朝的人物画
陆探微
创“秀骨清象”的艺术典型 “清羸示病之容”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印壁画
33
北齐山西太原娄睿墓壁画
34
北齐太原娄睿墓壁画:出行图
35
北 朝 墓 葬 壁 画 仪 仗 队 列 图
36
北 魏 孝 子 石 棺 画 像
37
第三节 山水画的兴起
一、顾恺之与山水画
顾恺之是中国山水画最初的开 拓者和先驱。
38
第三节 山水画的兴起
二、宗炳、王微的山水画论
1.宗炳 《画山水序》 “畅神说” 2.王微 《叙画》
31
北魏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局部)
32北魏Biblioteka 马金龙墓屏风漆画北魏。每块长约 80厘米,宽约 20厘米, 厚约2.5厘米。漆屏风用木板制成,出土时 较完整的有五块,遍读朱漆然后作画,有黄 色墨书榜题和题记。屏风两面原皆有画,入 葬时朝下的一面腐蚀严重,原貌难以辨别, 向上一面保存较完好。图中所示为尚能拼合 的第一、第二块向上的一面。第一、二块屏 风画用栏界分为四层。第一层六个人物,为 帝舜格守孝道的故事。
③ 玄学的兴起,是其最根本的原因。 中国的山水画,在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玄 学风气中形成,艺术家们简淡、玄远的美感、 艺术观,奠定了1500多年来山水画的基本趋 向,使中国绘画成为一独立体系立于世。
41
第四节 中国早期的佛教艺术
一、佛教与佛教艺术溯源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教兴起于BC6世纪 佛教艺术滥觞于阿育王时代 公元初 贵霸文化是古印度、伊朗、希腊文化的混合 “犍陀罗”艺术是佛教艺术与希腊文化相结合
中国美术简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教学要求
在总体把握本期美术发展概貌 的基础上,理解本期人物画的新发展, 知道山水画兴起于本期的原因以及 宗炳、王微的山水画论, 了解中国 早期的佛教艺术。
26
第二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四、北朝绘画(留下姓名的画家少) 1.扬子华 北齐宫廷画家《北齐校书图》
27
北齐校书图 北齐 扬子华
28
2.曹仲达
“曹衣出水” 曹家样
29
3.北朝墓室绘画
北魏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 北齐山西太原娄睿墓壁画 北魏孝子石棺画像
30
北 魏 司 马 金 龙 墓 屏 风 漆 画
2.佛教艺术兴起 3.人物画发展 4.山水画独立 5.第一批画论、绘画理论家的出现 6.书法:王羲之
6
第二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一、时代新风的开启者 1.曹不兴 三国时东吴著名画家,
也是记载最早以佛画知名的画家。曹 不兴所画的佛像,史称“曹家样”, 衣纹皱褶如同贴在身上一样,故有 “曹衣出水”之说。曹不兴作品据 《贞观公私画史》记载,有《清溪侧 坐赤龙盘赤龙图》二卷,《龙头样》 四卷等。
21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22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局部)
23
2.南朝的人物画
张僧繇
中国古代四大画家:顾恺之、张僧繇、陆探 微、吴道子
张僧繇、吴道子“疏体” 顾恺之、陆探微“密体” “张家样” “画龙点睛”典故 “凹凸法”
24
第二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三、标程千古的“六法论” 1.谢赫 2.“六法论”: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 应物象形 随类赋彩 经营位置 传移模写
25
谢赫:南朝齐画家、画论家。擅长 肖像和仕女,并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 的默记功夫。著有品评体的绘画史籍 《古画品录》,提出品画标准“六法”。 其中“气韵生动”是对作品总的要求, 是绘画的最高境界,是对顾恺之“传神” 理论的继承和发扬,成为后人在艺术创 作和艺术欣赏中所要求的最高标准。谢 赫以品论画,开创了我国古代艺术品评 方面的先河。
7
误笔成蝇
相传孙权命曹不兴画屏风, 误落墨点,因绘成绳,权疑为真, 举手弹拂。
8
第二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一、时代新风的开启者 2.卫协 西晋著名画家。顾恺之
评价其画“巧密于情思”。上 古粗率简略的画风到卫协才得 到改变。
9
第二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魏晋风度” 秀骨清象
《世说新语》
10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二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1.顾恺之的艺术实践及其理论
顾恺之 理论:“传神写照” “迁想妙得” 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11
顾恺之: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他 的绘画理论和绘画风格体现了魏晋时代的 审美精神而成为这个时代乃至中国绘画史 上的杰出人物。他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 在于塑造人物不求形似,而是主张“传神 写照”,并加以实践。他的这一理论主张 和艺术实践,把中国传统绘画推向了新的 里程碑。现存《洛神赋》、《女史箴》、 《列女图》等是他的作品的摹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