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重点题型答题模板梳理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答题模板,按中考试卷结构整理(适用所有初中生)

中考语文答题模板,按中考试卷结构整理(适用所有初中生)

中考语文答题模板,按中考试卷结构整理(适用所有初中生)01第一部分中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包含四种题型——①配合情景描述,进行古诗词的背诵、默写②错字、读音考察③文学常识选择题考察④简短的语言表达答题要点汇总——该部分内容属于中考语文试卷中的送分题目,侧重考察孩子们的基础知识掌握和背诵效果。

因此,在考试时需要注意:①速度+精准度把握。

按照大部分考生的做题习惯,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第一部分的试题。

但刚刚拿到试卷,情绪紧张再加上第一科的心理状态,考生往往难以塌下心来,出现浮躁、仓促做题等情况出现。

往往容易在最容易拿分的科目中,出现问题。

因此,简单题放松做,拿到试卷后,总览全局,不要忙于想答案,借着考前的一段时间放松心情,做到速度+精准度的双向把握。

②不会做,放一放我们在紧张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大脑短暂的记忆空白,这种情况是正常的,考生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不慌、不燥,即便一时想不起来答案,那就先放一放,或者在草稿纸上固定区域先把有印象的部分写上,等紧张的状态过去,自然就能够想起答案了。

02第二部分中考语文试卷第二部分的内容主要包含的题型——①中考古诗词鉴赏②文言文阅读鉴赏③现代文阅读④名著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要点汇总——(一)“诗眼”炼字型(二)名句赏析型(三)表达技巧型(四)语言特色型(五)情感赏析型(一)“诗眼”型、炼字型常见题目形式①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③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⑤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⑥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要点(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义。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名句赏析型常见题目形式①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初中语文中考高频考点重点题型答题模板全汇总

初中语文中考高频考点重点题型答题模板全汇总

初中语文中考高频考点重点题型答题模板全汇总诗歌答题模版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现代文答题模版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文体、结构、中心等)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积累-现代文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 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 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 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 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 C象征意义 D 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 B抒写美 C抒发作者情感 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 E见证历史沧桑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 B生活和社会环境 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 B人物的精神风貌 C人物的思想特征 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 B自由直接 C真实生动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 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 D自由灵活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C显得客观冷静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 B传神鲜明17.插叙:A丰富内容 B深化主题 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 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 B读起来波澜起伏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 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 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 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 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 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 C衬托作用 D渲染、烘托气氛 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初中语文重点题型答题模板全汇总

初中语文重点题型答题模板全汇总

初中语文重点题型答题模板全汇总,初中生必备!诗歌答题模版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 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现代文答题模版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文体、结构、中心等)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积累-现代文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 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 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 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15个常考题题型+答题模板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15个常考题题型+答题模板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15个常考题题型+答题模板一、概括类问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3.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

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

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4.提取文中的某句话,原因是什么?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

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二、鉴赏类问题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1) 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表达效果此题的答题思路:分析该句的修辞作用+具体语境作用。

常见修辞答题如下: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拟人:把**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初中语文考试重点题型答题模板全汇总

初中语文考试重点题型答题模板全汇总

初中语文考试重点题型答题模板全汇总诗歌答题模版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 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 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 XX 手法抒发 XX 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现代文答题模版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文体、结构、中心等)8.写X 为什么要从Y 写起:揭示X 与Y 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积累-现代文1.长句:A 容量大,气势盛 B 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 C 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11.短句:A 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 B 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 C 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12.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 A 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 B 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 C 象征意义 D 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1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 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 B 抒写美 C 抒发作者情感 D 作为串时间的线索 E 见证历史沧桑14.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 A 具体的风景描写 B 生活和社会环境 C 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15.文学作品的形象:A 人物的性格特征 B 人物的精神风貌 C 人物的思想特征 D 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16.第一人称:A 亲切自然 B 自由直接 C 真实生动17.第二人称:A 呼告抒情,动人亲切 B 便于感情交流 C 充满气势,态度鲜明 D 自由灵活18.第三人称:A 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B 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C 显得客观冷静19.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20.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21.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22.心理描写:A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B 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23.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24.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25.细节描写:A 真实精细 B 传神鲜明26.插叙:A 丰富内容 B 深化主题 C 使事件曲折有致 D 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 E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27.倒叙:A 设置悬念,增加兴趣 B 读起来波澜起伏28.直接抒情:淋漓尽致29.间接抒情:A 表达含蓄,含而不露 B 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30.开头段:A 提出话题,领起下文 B 点明主旨,统摄下文 C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D 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 E 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F 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 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31.过渡段:A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 B 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 衬托作用D 渲染、烘托气氛E 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中考语文考试试卷答题模板

中考语文考试试卷答题模板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 词语辨析【审题】仔细阅读题干,分析题干中的词语含义,然后结合语境进行选择。

【解答】(1)根据题干中的词语含义,分析其在语境中的含义;(2)比较选项中的词语,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

2. 修改病句【审题】仔细阅读题干,找出病句中的错误,然后进行修改。

【解答】(1)找出病句中的错误;(2)根据语法规则进行修改;(3)确保修改后的句子通顺、正确。

3. 名著阅读【审题】仔细阅读名著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解答】(1)认真阅读名著相关内容;(2)结合题干,回答问题;(3)注意细节,确保答案准确。

4. 现代文阅读【审题】仔细阅读现代文,分析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解答】(1)认真阅读现代文;(2)分析文章结构、主旨;(3)结合题干,回答问题;(4)注意理解作者观点,表述准确。

5. 古诗文阅读【审题】仔细阅读古诗文,理解其含义,回答问题。

【解答】(1)认真阅读古诗文;(2)理解诗文内容;(3)分析诗句含义;(4)结合题干,回答问题;(5)注意诗句的意象、意境。

二、作文【审题】仔细阅读作文题目,分析题目要求,确定写作方向。

【解答】(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2)确定写作主题;(3)构思文章结构;(4)选材、组织材料;(5)注意语言表达,确保文章通顺、有文采。

三、答题技巧1. 仔细审题,确保答案准确。

2. 注意时间分配,合理利用考试时间。

3. 保持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4. 遇到难题,先做会做的,再攻克难题。

5. 适当运用技巧,提高答题速度。

以下是一篇中考语文作文模板:题目:我的梦想开头:介绍自己的梦想,引起读者兴趣。

正文:(1)阐述梦想的来源,如家庭、老师、朋友的影响。

(2)描述梦想的具体内容,如成为一名科学家、教师、医生等。

(3)分析实现梦想的途径,如努力学习、参加实践活动等。

(4)表达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梦想的重要性,并呼吁读者为之努力。

注意:以上模板仅供参考,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语文中考试卷答题模板

语文中考试卷答题模板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 字音字形(1)认真审题,仔细辨析字音字形。

(2)对于易混淆的字音字形,加强记忆,提高识别能力。

(3)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的读音和字形。

2. 词语辨析(1)掌握词语的基本义和引申义。

(2)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用法和情感色彩。

(3)注意词语的搭配和固定搭配。

3. 病句修改(1)仔细阅读句子,找出病句的原因。

(2)针对病因,进行修改。

(3)注意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通顺性。

4. 诗词默写(1)熟练掌握诗词内容,注意字词的正确书写。

(2)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3)结合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诗句进行默写。

二、现代文阅读1. 理解文章内容(1)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层次。

(3)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句,理解作者观点。

2. 分析人物形象(1)从文章中找出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2)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经历等。

(3)结合文章背景,评价人物形象。

3. 分析文章主旨(1)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等部分寻找线索。

(2)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观点。

(3)结合文章背景,概括文章主旨。

4. 判断正误(1)仔细阅读题干,理解题目要求。

(2)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

(3)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避免误判。

三、古诗文阅读1. 理解诗句内容(1)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体裁、韵律等。

(2)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3)关注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2. 分析作者情感(1)从诗句中找出表达情感的词语。

(2)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情感原因。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

3. 分析诗歌主旨(1)从诗歌的标题、开头、结尾等部分寻找线索。

(2)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观点。

(3)结合诗歌背景,概括诗歌主旨。

四、作文1. 确定作文主题(1)仔细审题,明确作文要求。

(2)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确定作文主题。

(3)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确保作文主题符合要求。

部编版中考语文期末重点题型答题模板梳理

部编版中考语文期末重点题型答题模板梳理

诗歌答题模版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现代文答题模版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文体、结构、中心等)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积累-现代文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 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 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 自由灵活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 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重点题型答题模板梳理
一、诗歌答题模版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
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
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
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
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
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
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二、现代文答题模版
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
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
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
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
5.联想感悟型:
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
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
6.句子的作用:
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
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
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文体、结构、中心等)
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
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
三、积累-现代文
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
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
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
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
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
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
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
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
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
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
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
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
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
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
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
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 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 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
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23.结尾段:A照应主题,呼应开头B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卒章显志C 升华感情,耐人寻味,启人思索
24.线索:环环相扣,结构紧凑
25.照应:A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B呼应文题
26.举例:A具体实在,易于接受B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C丰富文章内容D表明XX 观点
27.多方面对比的作用:A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B使主旨的内涵更加丰富C 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28.侧面烘托:A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B从侧面烘托XX的XX特征
29.引用:A具有文学味B丰富文章内涵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XX观点
30.长短句间杂:读起来错落有致
31.叠词:A强调XX B读来琅琅上口,有音乐美
32.记叙文中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
33.说明文中的描写、文艺性笔调:点染作品,使之生动形象
34.人物对话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B促进故事情节发展
35.引用传说故事:A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引出、表明XX观点
36.引用诗歌:A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引出、表明XX观点
37.引用名言:A增强说服力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XX观点
38.描写方法包括:A正、侧面B工笔、白描C多角度描写D动静结合E点面结合F寓情于景、情景交融G一些修辞、表现手法
记忆口诀为:正侧工白多点面,动静景情修表现
四、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
2.借代:A引人联想B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C在表情达意上更得体、含蓄、别致
3.比拟:A语言生动形象,蕴涵丰富B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印象深刻C感情强烈,引起共鸣
4.夸张:A突出本质、特征,引人联想B烘托气氛,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C感情强烈,引起共鸣
5.对偶:A便于吟诵,易于记忆B表意凝练,抒情酣畅C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6.排比:A句式整齐,节奏匀称B文章贯通,语势强劲C集中内容,加重感情D条分缕析,说理严密透彻,抒情酣畅淋漓
7.设问:A提醒注意,引起思考B突出内容,变化波澜C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D增强说服力和表达效果
8.反问:A强化语气,强调内容B增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感情C引起思考,余音回荡
9.反复:A写景抒情感染力强B承上启下,层次清晰C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10.起兴:A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B统摄全诗,引出故事C激发读者想象D化实为虚,形象生动
11.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五、表现手法的作用
1.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象征、用典、烘托、虚实结合(记忆口诀为:比用对象烘虚实)
2.象征:A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B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3.衬托:突出事物特点
4.先抑后扬:在变化和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
5.借景抒情: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C委婉含蓄地表达XX思想感情
6.融情于景: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创造意境C表达XX思想感情D含而不露,韵味悠长,使人想象于无穷之境界
7.反讽:突出强调,深化主题
8.托物言志:A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B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9.虚实相生: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B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10.化用典故:A赋予文章语言的雅趣B赋予文章铺垫和仿拟对象,增强古今对照的效果C丰富文章内涵
11.意象组合:A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歌的力度B使诗中的意象鲜明突出C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

六、结构安排的特点:
照应、层层深入、烘托铺垫、对比、承上启下、悬念、伏笔
记忆口诀:层承对照烘悬伏
七、积累-诗歌
1.对仗:A显示语言的对称美B达到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
2.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韵律美
3.拟声词:A使诗文更生动形象B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4.表颜色的词:A表现心情B增加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C渲染气氛
5.语言特色的类型包括: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记忆口诀:清平明辞委,简沉浑多明
6.景物描写角度:A空间变化(远近高低)、时间变化B动静C视、听、嗅觉D虚实E 正、侧面F色彩、形状、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