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肌学_PPT课件
人体解剖学肌肉

21
(二)腹内斜肌
(三)腹横肌transversus abdominis
obliquus internus abdominis 在腹外斜肌深面。
在腹内斜肌深面。
腹 内 斜 肌
腹 横 肌
22
(四)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
腹肌的作用:
1、共同保护腹腔脏器及维持腹内 压,保持腹腔脏器位置的固定。
帽状腱膜 枕额肌 额腹
枕腹 (二)眼轮匝肌
(三)口周围肌
口轮匝肌、颊肌
(四)鼻肌
帽状腱膜 枕腹
眼轮匝肌 orbicularis oculi 口轮匝肌 orbicularis oris
颊肌
12
二、咀嚼肌
包括咬肌、颞肌、翼外肌和翼内肌,均配布于下颌关节周 围,参加咀嚼运动。
颞肌temporalis
翼外肌lateral pterygoid
人体解剖学肌肉
阿诺施瓦辛格
2
3
4
5
6
本章基本要求:
掌握内容:咀嚼肌的名称、位置及作用。胸锁 乳突肌的位置和作用。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 位置和作用。胸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 腹肌前外 侧群的名称、位置和作用。三角肌的位置和作用, 臂肌前、后群各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使前臂旋 前、旋后的肌肉名称。臀大肌、梨状肌、髂腰肌的 位置和作用,大腿肌的分群和作用,大腿前、后群 肌的名称、位置。
9
第一节 概述
一、肌的形态和结构
肌腹 肌腱
腱划
阔肌 腱膜
轮匝肌 二腹肌
10
二、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附着在固定骨上的为起点、也称定点;附着在移动骨上 的为止点、也称动点。 定点和动点是相对的。 肌的配布方式与关 节的运动轴有关。
人体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 肌学护理课件

掌握运动疗法
了解肌肉的功能可以帮助 护理人员更好地掌握运动 疗法,包括康复训练、按 摩等,促进患者的康复。
预防肌肉损伤
了解肌肉的生理特点和损 伤机制,可以帮助护理人 员预防肌肉损伤,提高患 者的舒适度和康复效果。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肌肉拉伤的护理
总结词
预防、缓解、康复
预防
在运动或活动前进行充分的热 身,加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的 训练,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和 场地。
人体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 肌 学护理课件
目录
• 人体系统解剖学概述 • 局部解剖学基础 • 肌学基础 • 护理应用 • 案例分析
01
人体系统解剖学概述
人体解剖学定义
01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形 态、结构和功能的科学,是医学 领域的基础学科之一。
02
人体解剖学通过对人体各个系统 的解剖研究,揭示人体构造的奥 秘和生理机制,为医学临床诊断 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完成。
保护功能
肌肉可以保护人体的内脏器官 ,如腹部肌肉可以保护腹腔内
的肝脏、脾脏等器官。
维持姿势
肌肉通过持续的收缩和舒张, 维持人体的姿势和平衡。
产生热量
肌肉在收缩过程中会产生热量 ,维持人体的体温恒定。
04
护理应用
护理中的人体系统解剖学应用
了解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以便更好地理解患者 的症状和体征,从而提供更准确的护理。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人体解剖学
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和古代中国 的解剖实践,但当时的解剖学研
究较为简单和粗糙。
文艺复兴时期
达芬奇等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对人 体解剖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后来 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体解剖学:肌学

四、腹肌
(一)前外侧群 腹外斜肌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 腹内斜肌 obliquus internus abdominis 腹横肌 transversus abdominis 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 (二)后群 腰大肌 腰方肌quadratus lumborum
一、背肌
斜方肌trapezius 背阔肌 latissimus dorsi 肩胛提肌levator scapulae 菱形肌rhomboideus 竖脊肌erector spinae
(骶棘肌)
二、胸肌
(一)胸上肢肌 胸大肌 pectoralis major 胸小肌pectorali minor 前锯肌serratus anterior
舌骨下肌群:
胸骨舌骨肌 肩胛舌骨肌 胸骨甲状肌 甲状舌骨肌
颈深肌
前斜角肌scalenus anterior 中斜角肌scalenus medius 后斜角肌 scalenus posterior
头长肌 颈长肌
上肢肌
一、上肢带肌 二、臂肌
三、前臂肌
四、手肌
一、上肢带肌
三角肌deltoid 冈上肌 冈下肌 小圆肌 大圆肌 肩胛下肌
五、上肢的局部记载
腋窝axillary fossa 三角胸肌间沟 三边孔、四边孔 肘窝cubital fossa 腕管carpal canal
下肢肌
髋肌 大腿肌 小腿肌 足肌
一、髋肌
(一)前群 髂腰肌
腰大肌 髂肌 阔筋膜张肌
(二)后群
臀大肌 臀中肌 臀小肌 梨状肌 闭孔内肌 上孖肌 下孖肌 股方肌 闭孔外肌
小腿肌 (后群)
浅层
小腿三头肌 腓肠肌、比目鱼肌 跟腱
本科级临床专业肌学ppt课件

1.筋膜 浅筋膜 深筋膜
2.滑膜囊 3.腱鞘 纤维鞘 滑膜鞘
腱鞘炎 腱鞘囊肿
二、头肌 Muscles of the head
面肌 头肌
咀嚼肌
(一)面肌 Facial muscles
又称表情肌,属于皮肌
主要配布于口裂、睑裂和 鼻孔周围
起于颅骨不同部位,止于 面部皮肤
开大闭合面部孔裂,形成 各种表情
臀大肌 臀中肌 臀小肌
梨状肌 闭孔内肌 闭孔外肌 股方肌
伸旋外髋关节
肌肉注射区 臀大肌
臀中肌
臀小肌 梨状肌 股方肌
髋肌后群
坐骨神经
肌肉注射
(二)大腿肌
1.大腿肌前群 2块
缝匠肌
缝匠肌
股四头肌
股外侧肌
股外侧肌
股内侧肌 股中间肌 股直肌
股直肌 股内侧肌
伸膝关节、屈髋关节
阔筋膜张肌
股 中 间 肌
骨间肌
拇收肌 拇对掌肌
五、下肢肌 Muscles of lower limbs
髋肌
前群 后群
前群
下肢肌
大腿肌
后群
内侧群 前群
小腿肌 足肌
后群
外侧群 足背肌 足底肌
大腿肌 小腿肌 足肌
(一)髋肌
1.髋肌前群 髂腰肌
阔筋膜张肌
腰大肌 髂肌
阔筋膜张肌 屈旋外髋关节
腰大肌 髂肌
髋肌前群
2.髋肌后群
外侧群 中斜角肌
后斜角肌
斜角肌间隙:臂丛、锁骨下动脉通过。前斜角肌
斜颈 臂丛麻醉
舌骨上 肌群
舌骨 舌骨下 肌群
胸锁乳 突肌
三、躯干肌 Muscle of the trunk
2024版人体解剖学肌学ppt课件

2024/1/30
17
平滑肌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
食管下括约肌
位于食管下端和胃连接处,平时保持紧张性收缩, 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胃肠道的蠕动
胃肠道的平滑肌在进食后会发生蠕动,推动食物在 消化道内向前移动。蠕动波的传播方向与消化道的 纵轴一致,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2024/1/30
胃的容受性舒张
02
心肌细胞构成心脏的基本单位,是心脏实现泵血功能的基础,它的功能状态直接 影响到心脏泵血功能。心肌细胞与骨骼肌的结构基本相似,也有横纹,但在结构 上心肌细胞为短柱状,一般只有一个细胞核,而骨骼肌纤维是多核细胞。
2024/1/30
12
心肌收缩机制及影响因素
心肌收缩机制
心肌细胞兴奋时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一样,首先发 生去极化过程,使膜外电位由正变负,膜内电位由 负变正。兴奋传导过程中的电紧张电位的形成和兴 奋在骨骼肌中的传导机制基本相同。
骨骼肌收缩类型
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前 者肌肉长度缩短,后者肌 肉长度不变。
9
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
1 2
骨骼肌的协作关系 原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和固定肌等共同完成运 动动作。
骨骼肌的协调控制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实现肌肉间的精确配合和 协调运动。
3
骨骼肌在运动中的能量供应 通过有氧和无氧代谢途径提供能量,支持肌肉收 缩和运动表现。
05
神经系统对肌肉调控作用
Chapter
2024/1/30
19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传导至神经末梢
接头前膜释放乙酰胆碱
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至神经肌肉接头处, 引起接头前膜去极化。
接头前膜中的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钙离子 内流触发乙酰胆碱释放。
人卫版系统解剖学之肌学教学护理课件

详细描述
肌肉的生理变化包括适应、发展和退化等过 程,而病理变化则包括炎症、损伤、萎缩等 。了解这些变化的特点和机制,有助于制定 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改善肌肉功能和减
轻患者痛苦。
肉变化及护理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帕金森病患者的肌肉变化及护理
案例三:骨折患者的肌肉康复护理
总结词
骨折患者的肌肉康复护理
详细描述
骨折是指骨骼完整性的破坏,常导致疼痛、肿胀和活 动受限等症状。在骨折治疗过程中,肌肉的康复护理 同样重要。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肌肉锻炼 ,以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同时,还需注意患者 的疼痛管理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状包 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运动迟缓等。随着病情的发展, 患者的肌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和僵硬,导致活动能力 下降。针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肌肉变化,护理人员应采取相 应的护理措施,如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按摩和药物治疗 ,以缓解肌肉僵硬和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肌肉的神经支配和血液供应
总结词
掌握肌肉的神经支配和血液供应是理解肌肉 生理和病理变化的关键。
详细描述
肌肉的神经支配决定了肌肉的运动和感觉传 导,而血液供应则为肌肉提供营养和氧气。 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肌肉的各种生理和 病理变化,如萎缩、炎症等。
肌肉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总结词
了解肌肉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对于预防和治疗 肌肉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词
肌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对人体肌肉的简单观察、近代的解剖学研究和现代的分子生物学 研究三个阶段。
详细描述
古代人们对肌肉的认识主要基于日常经验和简单观察,缺乏科学依据。随着解剖学和生 理学的发展,人们对肌肉的认识逐渐深入,开始从组织结构、功能和疾病机制等方面进 行研究。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肌学的研究,为理解肌肉的发育、生
人体解剖学--肌学 ppt课件

17
(三)颈深肌群 位于脊柱颈部两侧和前方,主 要有前、中斜角肌
斜角肌间隙: 是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 之间的间隙,有锁骨下 动脉和臂丛通过。
前斜角肌
18
第四节 上肢肌
一、上肢带肌
(一)三角肌
(四)小圆肌
(二)冈上肌
(五)大圆肌
(三)冈下肌
(六)肩胛下肌
二、臂肌
(一)前群
1、肱二头肌: 屈肘关节;当前臂屈曲并 处于旋前位时,能使其旋 后,还能协助屈肩关节。
梨状肌
25
二、大腿肌
(一)前群 1、缝匠肌 屈髋关节、膝关节, 使屈曲的膝关节旋内 2、。股四头肌
伸膝,股直肌 还有屈髋作用
股中间肌
股外侧肌
股内侧肌
缝匠肌 股直肌
26
(二)内侧群 使髋关节内收和外旋
短收肌 大收肌
耻骨肌 长收肌 股薄肌
27
(三)后群
1、股二头肌 屈膝、伸髋;屈膝时,可 使小腿旋外
2、半腱肌 3、半膜肌
屈膝、伸髋;屈膝时,使 小腿旋内
半腱肌
半膜肌
股二头肌
28
三、小腿肌 (一)前群
(二)外侧群
趾长伸肌
母长伸肌
胫骨前肌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29
4
第一节 总论
一、肌的形态和构造 肌腹 肌腱
腱划
阔肌 腱膜 轮匝肌 二腹肌
5
二 肌 的 起 止
6
第二节 躯干肌 一、背肌
(一) 斜方肌
位置: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的浅层
斜方肌
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 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 骨下降。如果肩胛骨固定,一侧 肌收缩使颈向同侧屈、脸转向对 侧,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
人体解剖之肌学

人体解剖学之肌学第一节肌学概序肌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多数附着于骨骼,故称骨骼肌因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可通过人的意志控制,又称随意肌。
骨骼肌分布广泛,全身共有600余块,约占体重的40%。
每块肌都有一定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并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分布,所以每块肌都可以视为一个器官。
一、肌的形态分类骨骼肌的形态多样,按其外形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阔肌)和轮匝肌四种。
二、肌的构造肌有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
肌腹主要由骨骼肌纤维组成,具有收缩性;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具有力的传递的作用。
长肌的腱为圆索状;扁肌的腱薄而宽阔,称腱膜。
三、肌的起止、配布与作用骨骼肌通常都跨过关节,并以其两端附着于两块或两块以上骨的表面。
一般把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称为起点或定点;把肌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称为止点或动点。
肌的配布与关节的运动轴关系密切,把分布在运动轴同侧,作用完全相同的肌,称为协同肌,把分布在运动轴异侧,作用完全相反的肌,称为拮抗肌。
各肌群通过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节,彼此协调,完成各种运动。
四、肌的辅助结构肌的辅助结构位于肌的周围,具有保护、约束、协助肌等作用,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等。
(一)筋膜筋膜分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类。
1、浅筋膜又称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有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脂肪和浅血管、皮神经、浅淋巴管。
有保持体温和保护深面组织、器官的作用。
2、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包裹于肌的表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四肢的深筋膜发达,深入到肌群间并附着于骨,形成肌间隔和筋膜鞘。
深筋膜由保护、约束肌和减少按摩的作用。
(二)滑膜囊滑膜囊由滑膜构成,为双层扁平、密闭的结缔组织小囊,内含少量滑液,多见于肌腱和骨面间。
滑膜囊有减少按摩的作用。
(三)腱鞘腱鞘是套在手、足等处长肌腱周围的双层鞘管,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与周围结缔组织相连;内层为滑膜层,紧包肌腱,可分泌为少量滑液。
作用:减少腱活动时与骨面间的摩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肌的形态和构造 肌腹 肌腱
腱划
阔肌 腱膜 轮匝肌 二腹肌
1
二 肌 的 起 止
2
第二节 躯干肌 一、背肌
(一) 斜方肌
位置: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的浅层
斜方肌
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 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 骨下降。如果肩胛骨固定,一侧 肌收缩使颈向同侧屈、脸转向对 侧,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
颈肌可依其所在位置分为颈浅肌群、舌骨上、下肌群和颈深肌群。
(一)颈浅肌群
1、颈阔肌
2、胸锁乳突肌 位置:斜列于颈部两侧
作用:
一侧肌收缩使头 向同侧倾斜,脸 转向对侧;两侧 收缩可使头后仰。
茎突舌骨肌 二腹肌
(二)舌骨上、下肌群
胸锁乳突肌
下颌舌骨肌 (其深面是 颏舌骨肌)
甲状舌骨肌 肩胛舌骨肌
胸骨舌骨肌 (其深面是 胸骨甲状肌)
梨状肌
21
二、大腿肌
(一)前群 1、缝匠肌 屈髋关节、膝关节, 使屈曲的膝关节旋内 2、。股四头肌
伸膝,股直肌 还有屈髋作用
股中间肌
股外侧肌
股内侧肌
缝匠肌 股直肌
22
(二)内侧群 使髋关节内收和外旋
短收肌 大收肌
耻骨肌 长收肌 股薄肌
23
(三)后群
1、股二头肌 屈膝、伸髋;屈膝时,可 使小腿旋外
(二)背阔肌
位置:位于背下部
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当上 肢上举被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背阔肌
3
(二)胸固有肌 1、肋间外肌
位于各肋间隙的浅层, 能提肋助吸气。
肋间外膜
肋
2、肋间内肌
肋间外肌
间 内
肌
位于肋间外肌的深
面,可降肋助呼气。
肋间内膜
6
三、膈
位于胸腹腔之间,成为 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
2、半腱肌 3、半膜肌
屈膝、伸髋;屈膝时,使 小腿旋内
半腱肌
半膜肌
股二头肌
24
三、小腿肌 (一)前群
(二)外侧群
趾长伸肌
母长伸肌
胫骨前肌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25
(三)后群 1、浅层 小腿三头肌
腓 肠 肌
2、深层 包括腘肌、 趾长屈肌、
拇长屈肌、
胫骨后肌
趾长屈肌
比目鱼肌
母长屈肌
26
13
(三)颈深肌群 位于脊柱颈部两侧和前方,主 要有前、中斜角肌
斜角肌间隙: 是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 之间的间隙,有锁骨下 动脉和臂丛通过。
前斜角肌
14
第四节 上肢肌
一、上肢带肌
(一)三角肌
(四)小圆肌
(二)冈上肌
(五)大圆肌
(三)冈下肌
(六)肩胛下肌
二、臂肌
(一)前群
1、肱二头肌: 屈肘关节;当前臂屈曲并 处于旋前位时,能使其旋 后,还能协助屈肩关节。
三角肌
肱二头肌
15
2、喙肱肌: 使肩关节屈曲和内收 3、肱肌: 屈肘关节
(二)后群
肱三头肌:
伸肘关节,长头尚可使肩关节伸 和内收。
喙肱肌
肱肌
肱三头肌
16
三、前臂肌 (一)前群
肱桡肌
旋前圆肌 掌长肌 桡侧腕屈肌 尺侧腕屈肌
指浅屈肌 拇长屈肌
指深屈肌
17
(二)后群
尺侧腕伸肌
桡侧腕长伸肌 桡侧腕短伸肌 指伸肌
10
第三节 头颈肌
额腹
一、头肌 (一)面肌
1、颅顶肌 枕额肌
帽状腱膜 额腹 枕腹
2、眼轮匝肌
3、口周围肌 口轮匝肌、颊肌
帽状腱膜 枕腹
眼轮匝肌 口轮匝肌
颊肌
(二)、咀嚼肌
包括咬肌、颞肌、翼外肌和翼内肌,均配 布于下颌关节周围,参加咀嚼运动。
颞肌:起于颞窝止于下颌骨冠突
翼外肌
咬肌
翼内肌
12
二、颈肌
旋后肌
小指伸肌
拇长伸肌 示指伸肌
拇长展肌 拇短伸肌
18
四、手肌
拇收肌
可分为外侧、中间和内侧三群 (一)外侧群
拇收肌 内收拇指和屈拇指近节指骨
(二)中间群
1、蚓状肌 屈2~5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
2、骨间肌
骨间掌侧肌3块,使 第2、4、5指内收并 屈掌指关节,伸指间 关节。
骨间背侧肌4块, 外展2~4指,屈掌 指关节,伸指间 关节。
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 髂前上嵴与耻骨结节之间。
腹 外 斜 肌
腹股沟韧带
8
2、腹内斜肌 在腹外斜肌深面
3、腹横肌 在腹内斜肌深面
腹 内 斜 肌
腹 横 肌
9
4、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
腹 直 肌
腹肌的作用:
1、共同保护腹腔脏器及维持腹内 压,保持腹腔脏器位置的固定。
2、增加腹压以助排便、分娩、 呕吐和咳嗽等功能。 3、降肋助呼气。 4、使脊柱前屈、侧屈与旋转。 (二)后群 (三)腹部的筋膜 (四)腹股沟管
骨间掌 侧肌
蚓状肌
骨 间 背 侧 肌
19
第五节 下肢肌
一、髋肌
(一)前群
腰
大
1、髂腰肌
髂
肌
肌
腰大肌 起自腰椎体侧面和横突
区分
髂肌 起自髂窝
作用:使髋关节屈和旋外; 下肢固定时,可使躯干和骨 盆前屈。
20
(二)后群
臀大肌
1、臀大肌 使髋关节伸和旋外
2、臀中、小肌 使髋关节外展
3、梨状肌 使髋关节旋外
中心腱
三个裂孔:
主动脉裂孔:第12胸椎高度, 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第10胸椎高度,
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食管裂孔
主 动
脉
腔静脉孔:第8胸椎水
腔静脉孔
裂
平,通过下腔静脉。
孔
作用:主要的呼吸肌。
与腹肌同时收缩,增加腹压。 膈脚
7
四、腹肌
(一)前外侧群 1、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
腹股沟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