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宾语前置(公开课自制)剖析

合集下载

文言句式宾语前置教案

文言句式宾语前置教案

文言句式宾语前置教案第一章:文言句式宾语前置概述1.1 宾语前置的概念解释宾语前置的定义强调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1.2 宾语前置的类型列举常见的宾语前置类型,如“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等举例说明每种类型的用法和特点1.3 宾语前置的作用分析宾语前置在句子中的作用,如强调宾语、缩短句子长度等给出实例展示宾语前置的效果第二章: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2.1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用法解释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则举例说明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句子结构和意义2.2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例子给出多个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例子,要求学生进行翻译和解释2.3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则进行句子构造和翻译第三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3.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用法解释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则举例说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句子结构和意义3.2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例子给出多个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例子,要求学生进行翻译和解释3.3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则进行句子构造和翻译第四章:其他宾语前置类型4.1 其他宾语前置类型的概述介绍除了疑问代词和否定句中代词之外的其他宾语前置类型,如“副词作宾语前置”、“介词短语作宾语前置”等强调这些类型的less mon 性,并指出它们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场景4.2 其他宾语前置类型的例子给出其他宾语前置类型的例子,要求学生进行翻译和解释4.3 其他宾语前置类型的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其他宾语前置类型的规则进行句子构造和翻译第五章:宾语前置句式的应用5.1 宾语前置句式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例句展示宾语前置句式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强调宾语前置句式在理解文言文句子中的重要性5.2 宾语前置句式的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宾语前置句式进行句子构造和翻译5.3 宾语前置句式的总结对宾语前置句式进行总结,强调其特点和用法鼓励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文言文时注意宾语前置句式的应用第六章:宾语前置句式的辨析6.1 宾语前置句式与正常语序句式的区别分析宾语前置句式与正常语序句式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异提供实例,让学生辨析宾语前置句式和正常语序句式6.2 宾语前置句式与宾语后置句式的区别解释宾语前置句式和宾语后置句式的概念提供实例,让学生辨析宾语前置句式和宾语后置句式6.3 宾语前置句式的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在语境中辨别和使用宾语前置句式第七章:宾语前置句式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应用7.1 宾语前置句式在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性强调宾语前置句式在理解文言文中的作用解释宾语前置句式对文言文阅读的影响7.2 宾语前置句式的实际应用案例提供文言文阅读材料,包含宾语前置句式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宾语前置句式理解文言文句子7.3 宾语前置句式的阅读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应用宾语前置句式的知识第八章:宾语前置句式的翻译技巧8.1 宾语前置句式的翻译原则介绍宾语前置句式在翻译中的处理原则强调翻译时保持原句意义的准确性和流畅性8.2 宾语前置句式的翻译案例分析提供含有宾语前置句式的文言文段落分析并示范如何将这些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3 宾语前置句式的翻译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尝试翻译含有宾语前置句式的文言文段落第九章:宾语前置句式的写作应用9.1 宾语前置句式在写作中的运用讨论宾语前置句式如何在文言文写作中增加表达的丰富性提供实例展示宾语前置句式在写作中的创意运用9.2 宾语前置句式的写作练习提供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宾语前置句式创作文言文段落9.3 宾语前置句式的写作评价介绍评价学生使用宾语前置句式写作的标准和方法第十章:总结与拓展10.1 宾语前置句式的总结回顾本教案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强调宾语前置句式在文言文学习中的关键地位10.2 宾语前置句式的拓展学习推荐进一步学习的资源和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后探索宾语前置句式在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应用10.3 宾语前置句式的评价与反馈讨论学生对宾语前置句式的掌握情况邀请学生提供对本教案的反馈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效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宾语前置的概念和重要性解析:宾语前置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其定义和特点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文言文宾语前置课件

文言文宾语前置课件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
这种用法常见于古籍中,起到强调宾语的作用。例如:“唯赤则之言”(《左传·僖公二 十八年》)。
介词宾语前置
用“于”把介词宾语提到介词前面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被动句中,介词“于”引导的介词宾语放在介词前面。例 如:“怀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06
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的 应用
在口语中的应用
总结词
少用、表达不正式
详细描述
在口语中,我们通常使用简单、直接的语句,很少使用复杂的语法结构。因此,宾语前置的情况在口语中并不常 见,仅用于表达不正式或强调的语气。例如,“我饭吃了”这句话在实际语境中可能是为了强调自己已经吃过饭 了。
在书面语中的应用
04
介词宾语前置
06
• 以“以”为介词的介词短语:如“以此 为戒”中的“以此”。
宾语前置的语法意义
01
02
03
强调受事
通过将受事提前到句首, 来强调受事的重要性或突 出某个信息。
强调施事
通过将施事提前到句首, 来强调施事的重要性或突 出某个信息。
表达疑问或反问
通过将疑问代词或否定词 提前到句首,来表达疑问 或反问的语气。
用“以”把介词宾语提到介词前面
介词“以”后面跟着的宾语放在介词前面。例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 也”(《荀子·劝学》)。
介词宾语与动词宾语的比较
结构不同
动词宾语前置时,动词和前置的 宾语之间没有介词;介词宾语前 置时,介词和前置的宾语之间有
介词。
强调重点不同
动词宾语前置主要强调动作的对象 或接受者,而介词宾语前置主要强 调动作的方式或手段。
在散文中的应用

宾语前置公开课课件

宾语前置公开课课件

10年 名词活用为动词,省略句 年 名词活用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词,
预测2011年高考单独设题的可能性不大,但在翻 年高考单独设题的可能性不大, 预测 年高考单独设题的可能性不大 译题中一定会有所涉及。 译题中一定会有所涉及。
考题演练
1、( 年广东卷)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 、(`06年广东卷 下列各句, 、( 年广东卷) 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 A.君何以知燕王。 B. 夫子何哂由也 。 .君何以知燕王。 C.夫晋,何厌之有 。 D. 何故而至此。 夫晋, 何故而至此。 夫晋
宾语前置句的几种特殊情况: 宾语前置句的几种特殊情况:
1方位名词有时候也可以前置,如: 方位名词有时候也可以前置,
项王,项伯东向坐 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 东向 南向 亚父者 范增也;沛公北向 北向坐 张良西向 西向侍 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2“相”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 可译为“ 相 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 这时“ 用在动词谓语之前。 他/她”,这时“相”用在动词谓语之前。如:儿童 她 吾已失恩义, 相见不相识(我)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你) 吾已失恩义 会不相从许( 3见”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 可译为“ 见 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 这时“ 字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如 这时“见”字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 如: 生孩六月, 请勿见 望见谅/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请勿见笑 生孩六月 慈父见 请勿
4 古诗词中,有时为了平仄或押韵的需要,往往把宾语提 古诗词中,有时为了平仄或押韵的需要 为了平仄或押韵的需要, 到谓语动词前。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中原北望气如山 孙仲谋处/中原北望 到谓语动词前。如: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中原北望气如山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公开课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公开课

3(亮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 当时的人没谁承认这一点 人莫之许也
宾语前置的规律三:疑问代词作宾语 +动词/介词, 即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介词的宾语,则代词提前
例7 沛公安在/童子何知/大王来何 操/而又何羡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例8国足已乱,将何以战 / 微 斯人,吾谁与归 / 何由知之
文言常见疑问代词:何/胡/安/谁/焉/孰/奚/恶/曷 文言常见介词: 于/以/与/为/由/如/向/从/在 探究:“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宾语前置句吗
宾语前置的规律四:宾语+以+动词性短 语,即此处介词的宾语不是疑问代词, 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以”的宾语前置
例9 余是以记之/一言以蔽之/严以律己/宽以 待人/坐以待毙/夜以继日 /文以载道
宾语前置的规律一:用“之”“是” 提宾,即(唯/惟)+宾语+之/是+动 请关注此结构的变种(例 5):何……+之有 词
此处翻译不带“唯/惟”字的句子时应先将宾 语恢复原位;而用“唯/惟” 目的是加强语 气,译成现代汉语时,除了要复位外,还得 译成“只/只要/只有/一定”等,如唯利是图/唯 才是举
当然见到“之”不能一概认定为“提宾”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也有特例: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黍离》)
小试牛刀: 翻译句子(提示:还原成现代汉语习惯 的语序后再翻译) 1、(07年深圳第一次调研)子不自悲 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3分)
你这个人不为自己的事感到悲伤却为 我的感到悲伤,不怜悯自己却怜悯我。
2自古及今,未之闻也
从古代到今天,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情
宾语前置的规律二: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 即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若是代词,则放动词前 试判断“齐人未尝赂秦”一句是否宾语前置 我尝试着大胆改动:齐人未之(秦国)赂 例6忌不自信 / 莫我知也/古之人不余欺也/然 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常见否定词: 未、弗、不、莫、非、勿、毋

宾语前置优秀教案

宾语前置优秀教案

文言句式之宾语前置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考纲要求的文言句式。

2、探究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

3、通过课内、外练习对宾语前置的规律加以巩固。

二、明确概念1、什么叫宾语?(1)、动词性谓语中的宾语。

动词性谓语中被动词支配的对象,叫宾语。

现代汉语:他‖写文章。

我‖帮助同学。

我‖捡起贝壳。

古代汉语:古之学者‖必有师。

(2)、介词宾语。

介词以及其后所接的一个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构成介宾短语,这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就是介词的宾语。

介宾短语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目的、方式、原因等。

现代汉语:在教室从明天在新的岗位上(其中“在、从、在”是介词,“教室”“明天”是名词,“新的岗位上”是名词性短语。

)古代汉语: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在介词结构中,介词后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这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介词的宾语。

2、什么叫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把宾语放在动词或者介词前面,叫宾语前置。

二、规律探究探究问题: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1、例题: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客何为者? ——《鸿门宴》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而又何羡乎?——《赤壁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盗者孰谓?谓阳虎也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孰」+动?规律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的疑问代词:【谁、奚、胡、何、曷、安、恶、焉】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的条件: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

2、例题: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问:“何以战?”——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蟹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译文:“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介+动?规律2之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句式教案

宾语前置句式教案

1. 让学生理解宾语前置句式的概念及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宾语前置句式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古代汉语句式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宾语前置句式的定义:将宾语放在谓语前面的句式。

2. 宾语前置句式的类型:a. 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b. 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c. 强调宾语3. 宾语前置句式的用法:a. 表示疑问b. 表示否定c. 强调宾语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宾语前置句式的类型及用法。

2. 难点:疑问句、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判断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宾语前置句式的定义、类型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代汉语中的典型例句,让学生加深对宾语前置句式的理解。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汉语中宾语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宾语前置句式的定义、类型和用法。

3. 举例:分析古代汉语中的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并区分不同类型的宾语前置句式。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式转换和表达。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小组讨论、口语表达。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宾语前置句式的理解程度。

b. 学生运用宾语前置句式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c. 学生在讨论和表达中对宾语前置句式的运用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与现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句式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特点。

2. 文化渗透:介绍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句式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课外阅读:推荐阅读古代汉语文献,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受宾语前置句式的运用。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系统的古代汉语教材。

2. 辅助材料:古代汉语文献、典型例句、练习题库。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宾语前置句式教案

宾语前置句式教案

一、宾语前置句式教案二、教材版本:人教版三、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宾语前置句式的概念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宾语前置句式进行表达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第一章:宾语前置句式的概念与分类1.1 宾语前置句式的定义1.2 宾语前置句式的分类2. 第二章:宾语前置句式的用法2.1 宾语前置句式的构成2.2 宾语前置句式的运用3. 第三章:宾语前置句式的辨析3.1 宾语前置句式与宾语后置句式的区别3.2 宾语前置句式与主谓倒装句式的区别4. 第四章:宾语前置句式的练习4.1 改写句子:将正常语序的句子改写为宾语前置句式4.2 填空练习: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宾语前置句式填空5. 第五章:宾语前置句式的拓展5.1 宾语前置句式的应用场景5.2 宾语前置句式的文化内涵六、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宾语前置句式的概念、分类和用法。

2. 运用举例法,分析宾语前置句式的实际应用。

3. 运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改写句子和填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宾语前置句式的拓展应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质量和速度。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宾语前置句式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语文》相关章节。

2.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宾语前置句式的例句和练习。

3. 练习题:准备改写句子和填空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宾语前置句式的理解。

九、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宾语前置句式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宾语前置句式的定义、分类和用法。

3. 举例:分析宾语前置句式的实际应用,让学生理解并模仿。

4. 练习:布置改写句子和填空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

5. 讨论:组织小组讨论,探讨宾语前置句式的拓展应用。

6.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宾语前置归类汇析

宾语前置归类汇析

宾语前置归类汇析在古代汉语中,宾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这种现象即为宾语前置。

根据条件不同,我们将其归为以下四种类型加以分析。

一、否定汉语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古代汉语中的否定句有两大类型:一是以不定代词“莫”(没有谁、没有什么东西)作主语的否定句;一是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弗”、“勿”的否定句。

无论哪种类型的否定句,如果动词的宾语是代词,那么这个代词宾语就可以放在动词之前;如果这个宾语是名词,就不能放在动词之前了。

这就是说,否定句宾语前置的两个必要条件为:一、否定句,二、代词作宾语。

1、以不定代词“莫”作主语的否定句。

(前置成分用“▲”标明,动词用“· ”标明)(1《诗·魏风·硕鼠》)“没有谁照顾(体恤)我” (2《诗·魏风·硕鼠》)“没有谁施予我恩德” (3《诗·魏风·硕鼠》)“没有谁慰劳我” (4《齐桓晋文之事》)“没有谁阻挡得了他的” 2、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弗”、“勿”的否定句。

(前置成分用“▲”标明,动词用“· ”标明,否定词用“※”标明)(1《邹忌讳齐王纳谏》)“邹忌不相信自己” (2《石钟山记》)“古人没有欺骗我” (3《齐桓晋文之事》)“我没有听说过他们的事” (4《齐桓晋文之事》)“没有的事”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不了解我啊”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人家)不用我了”(以:使用)(7《寡人之于国也》)“这样还不能纺一天下并且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情况”(8《阿房宫赋》)“不知它驶向什么地方” 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何”、“奚”、“安”作宾语,必须前置。

此类为古人所奉行,很少例外。

1、动词的宾语如果是疑问代词,这个疑问代词要放在动词的前面,如果动词前面有助动词,这个前置宾语还应放在助动词的前面。

(前置成分用“▲”标明,动词用“· ”标明)(1《赤壁之战》)“您现在要投奔哪里?” (2《赤壁之战》)“您想说什么?” (3《信陵君窃符救赵》)“哭什么昵”或“为什么哭呢” (4《鸿门宴》)“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 (5《鸿门宴》)“你是干什么” (6《鸿门宴》)“沛公在哪里?” (7《归去来兮辞》)“为什么这样心神不宁?”(8《归去来兮辞》“还驾车出去追求什么呢?” (9)孔子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什么妨害呢?”(10《齐桓晋文之事》)“把牛牵到哪里去呢?”(11《行路难》)“(世上)道路艰难,(我)现在在哪里?”(12《勾践灭吴》)“现在越国已经臣服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求呢?”(13《李氏将伐颛臾》)“ 这是谁的过失呀!”或“这要责备谁呢?”(14《归去来兮辞》)“乐天安命,还有什么疑虑呢”(15))“您何必如此发愁呢?” (16《短歌行》)“哪有树枝可以依傍?”(17《赤壁赋》)“可如今又在哪里呢?”、 (18《晏子使楚》)“用什么办法呀?”(以:用)(19《晏子使楚》)“是什么人?”或“是哪儿人”(20《晏子使楚》)“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21)“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干什么事情呢?”(22《送李愿归盘谷序》)“更没有什么想法”或“再没有什么不满足的”(23《种树郭橐驼会》)“我又能做(别的)什么呢“(24)(《答司马谏议书》)“那么他们怎么会不大吵大闹呢“(以:做、干)(25《滕王阁序》)“奏一曲《高山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2、介词后面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律三: 用 “是”或“之”为标 志的宾语前置。
小试身手:下列选项中不是宾语前置
的一项( B )
A、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宋何罪之有 ? D、何厌之有?("厌"通“餍"yàn”, 满足)
A.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不多见
探究:宾语前置第四种类型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 宾语要前置。
注意如下否定词:
不、弗、未、非、否、毋、无、莫 常见的代词:
余、吾、己、自、汝、尔、之
小试身手: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
不同的一句是:( C )
A、寂寥而莫我知也。 B、后世无传,臣未之闻也。 C、后遂不复至 。 D、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 2、翻译句子. •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1.大王来何操?
操何
2.沛公安在?
在安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宾语“何”“安” 都是疑问代词,分别 作动词“操”、“在”和介词“以”的宾语。
3、这些宾语都前置。
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介) 的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 何、谁、孰、胡、恶、奚、安、焉等。
小试身手: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 同的一项( C )
1、项王项伯东向坐。 “东向”
2、一言以敝之。
“一言以”
句式特点:
“向东” “以一言”
1、“东向”“一言以”是介宾结构。
2、介词的宾语“东”“一言”提到了介词的前 面 ,为了突出介词所介绍的对象。
规律四:介宾结构,介词宾语有时会置
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下面的句子用法不相同的是(D )
A、不然,籍何以至此?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奚以知其然也?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
文 言 句 式 复 习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文言特殊句式) 1、亚父者,范增也。判断句 2、沛公军霸上。 省略句 3、沛公安在? 宾语前置 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
考纲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其中理解能力为B 级)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倒装 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不能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能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探究:宾语前置的第三种类型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 何陋之有哉?
有何陋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
3、唯利是图。
唯图利
4、唯才是举。
唯举才
句式特点:
1、用“之” 、“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 强调宾语。
2、“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唯(惟)……是……” 格式。惟:只,只是。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 并斩十数死 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 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 “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 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 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需要注意的特殊用法:
• 作业: • 1.找出并整理《鸿门宴》中
的宾语前置句。
• 2.完成课本《新高考》P38页
(定语) 〔状语〕 (定语)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主谓倒装
文言句式复习之
宾 语 前 置
在文言文中,把宾语放在动 词或者介词前面,叫宾语前置。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宾语前置句句式与 用法。 2、通过练习逐步归纳出宾语前置 句的特点,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特点。(学生自主合作练习并尝试总结规律)
A 、 卿欲何言 ? B 、 之二虫又何知 ? C 、其间旦暮闻何物? D 、君何患焉?
探究:宾语前置的第二种类型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忌不自信。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信自 未有之 不欺余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不、未)。 2、宾语“自”“之”“余” 都是代词。 3、宾语都前置。
以衣帛矣。
B.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C.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D.状语后置。以桑树之
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 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 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 大之辩也。
翻译: 它将飞往什么地方呢?
读下列文段,找出其中的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翻译: 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 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指责他们,或者还 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总结
宾语前置句常见的几种形式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动介)的宾语, 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3、以“是”、“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文言倒装句译成现代汉语时,要依现代 汉语的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 ,将其 “顺装” 过来。
十一月,庚午,万寿公主适起居郎郑 颢。颢弟凯,尝得危疾,上遣使视之, 还,问:“公主何在?”曰:“在慈恩 寺观戏场,”上怒,叹曰:“我怪士大 夫家不欲与我家为婚,良有以也。” 亟 命召公主入宫,立之阶下,不之视。公 主惧,涕泣谢罪。上责之曰: “岂有小 郎病,不往省视,乃视戏乎?”
( 《资治通鉴》)
• 1.大王来何操? • 2.沛公安在? • 3.何以战? • 4.忌不自信 • 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6.古之人不余欺也! • 7.何陋之有哉! •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9.唯利是图 唯才是举 • 10.项王项伯东向坐 • 11.一言以敝之
探究:宾语前置有哪几种类型?
一、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