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学案(第2课时).doc

合集下载

《劝学》第二课时导学案

《劝学》第二课时导学案

《劝学》导学案一、目标与问题1.教学目标:明确学习的重要意义、重要作用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2.问题引导A:明确“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实词,“于、者、而”3个虚词和固定句式、定语后置句的意义和用法。

3.问题引导B:全篇的行文结构和特点。

二、自学与释疑选择某一角色,自由放声朗读课文。

(1)假设你有一天没有好好学习,或者有一段时间你放松了学习,请把自己当作荀子把《劝学》读给自己听。

(2)若干年后的某一天你尝到了学习的甜头,突然回想起荀子的《劝学》,你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诵读这篇文章。

(3)假设你面前站着你的弟弟妹妹,请用荀子的《劝学》劝勉他们好好学习。

(4)假设你就是当年的荀子,面对你的学生,请你以荀子的口吻给“学生”劝学。

三、练习与探究1.明确“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实词,“于、者、而”3个虚词和固定句式、定语后置句的意义和用法。

实词:①劝()②学()③青,取之于蓝()④木直中绳()⑤声非加疾也()⑥而致千里()⑦假舆马者()⑧而绝江河()⑨风雨兴焉()⑩功在不舍()⑪筋骨之强()⑫用心一也()虚词:①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③而: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固定句式: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四、展示与反馈组织学生分享《练习与探究》的结果。

五、小结与测评中心论点:劝学习的重要意义学学习的重要作用学习的态度、方法发散思维:《劝学》如何体现荀子的“性恶论”?相关链接:他们是一群来自美国东部监狱的囚犯,也是美国顶尖文科学院巴德学院的毕业生。

巴德学院学生麦克斯(Max)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当时的美国是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国家,监狱关押着世界上将近四分之一的囚犯。

121《劝学》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docx

121《劝学》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docx

1.2.1《劝学》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教学目的一、借鉴苟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二、掌握、积累“劝、学、青、屮、疾、致、假、绝、兴、功、强、用” 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糅(燦)、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三、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四、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教学设想一、抓住文眼,定好教眼。

中心论点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个分论点从三个角度论述、体现本文的思想性和逻辑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以及比喻论证,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证的比喻,不仅可以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而且一些文言词句的重要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二、木文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与分析段落层次相结合,以利于学生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儿种形式。

三、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焜实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课后“思考和练习”、补充练习以及熟读、背诵等反复训练,才能切实掌握。

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咅词和双咅词等现象。

五、教学课时两课吋第二课时教学要点一、每组比喻的意义和内在联系;二、论述中心的三个角度;三、设喻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

二、研读课文。

围绕三个问题讨论:第一题:作者是从哪儿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第二:题:本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Z间在意义上育什么内在联系?第三题: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由学生分段试译,试讲,教师重点点拨。

1.结合课文段落层次分析,讨论第一、二题: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己。

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第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不能认为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

《劝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劝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劝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掌握重点实虚词,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

情感目标: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方法:提问、思考、讨论、练习等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2.检查背诵情况,引出新课。

二.进入新课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再全班齐读一遍。

2.学生逐句翻译,并适当地让学生互评。

3.老师点评,补充字词。

兴:兴起焉:于此,从那里得:获得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上、下:向上、向下躁:浮躁4.老师提出问题:本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对比论证的?学生思考,讨论,总结,老师补充。

先从正面设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其所以“兴”“生”,全在于“积”。

再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积”就不能“至”“成”。

这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

“骐骥”与“驽马”对比,“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第二层:学习贵在坚持不懈。

最后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三.古文知识小结1.老师示范小结虚词“而”的用法。

2.学生分组合作,归纳总结: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常用句式。

3.老师补充。

四.课文总结(略)五.扩展练习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劝学》第二课时学案

《劝学》第二课时学案

《劝学》第二课时学案【知识点总结】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輮以为轮(2)虽有槁暴(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2.解释下面加线的古今异义词。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声非加疾.也()(3)假.舆马者()(4)用心..一也()(5)蟹六跪.而二螯()(6)虽.有槁暴()(7)金.就砺则利()(8)劝.学()(9)而绝.江河()(10輮以为..轮()3、解释下面加线的活用词。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4)其曲.中规(5)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6)积善.成德(7)木直中绳,輮.以为轮4、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其特殊句式(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輮以为轮。

【拓展练习】1.选择下面多义词在句中正确的意思。

(1)绝:A.断绝 B.极、非常 C.横渡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以为妙绝.()④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闻:A.听见 B.见闻、知识 C.盛誉名声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博闻强记()③不能称前时之闻()2.解释下列各句中带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善假于.物也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焉且焉置土石暴见于.王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其一犬坐于.前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輮使之然也之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学案2

劝学学案2

沈阳市第三十八中学高一必修4 语文导学案设计人:韩军审核人:时间:2013. 4. 班级 _____ 姓名 __ 小组 __必修4学案:劝学2知识与技能:1、了解荀子及其思想核心;2.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包括掌握劝、见等实词的意义,积累通假字和三个文言虚词。

3.提高诵读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应持态度的论述。

5.学习比喻、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必须要做到积累、坚持和专一的道理。

2.引导学生端正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即要善于从学习中寻找快乐,要乐学、好学。

【重点】1.诵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2.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难点】1.在诵读中落实本文的文言语法知识教学。

在诵读中渗透正字正音、辨词析句、层次疏理、文意理解、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2.掌握全文比喻和对比论证的特点。

一、前置作业:于:(1)青,取之于蓝(2)而青于蓝,而寒于水(3)善假于物也(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受制于人(6)其一犬坐于前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重要字词取之于蓝::: 2,通假字輮以为轮虽有槁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词类活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其曲中规木直中绳,輮以为轮4,古今异义(古/今)1、劝学:2、輮以为轮:3、金就砺则利: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特殊句式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青,取之于蓝二、分析第二段(一)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二)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

第一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第二层“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第三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肯下功夫。

必见成效。

——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意义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荀子《劝学》优质教案(2)

荀子《劝学》优质教案(2)

荀子《劝学》优质教案(2)2. 翻译重点句子:1.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行为也不会有过错了。

2.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走路,却可以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3.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4.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五.小结本课时:本节课的重点是疏通并归纳了文章重点的文言知识点,其中“而”的用法很重要,请在理解的基础上认真记忆、积累。

并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尝试背诵文章。

六.布置作业1.梳理本文“于”、“者”的用法。

2.背诵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知识导入提问一些重点的实词和句子的意思,如劝(劝勉、鼓励),绝(横渡) 翻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整体感知全文1. 读课文,根据标题,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2. 中心论点明确了以后,第二三四段与第一段是什么关系?它们分别在谈什么? 明确:二三四段是对第一段的分说,即是全文的分论点:第二段: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三段: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四段:学习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3. 分析第二段:第2段互动探讨课文分析:要求学生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

明确:第一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第二层“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劝学》第2课时学案

《劝学》第2课时学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学案(2)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学案(2)及答案

《劝学》学案高一语文编写人:张军会一.学习目标:1.分析课文第四自然段,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3.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1.归纳掌握“劝、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等词义。

2.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3.背诵全文。

三.知识链接:《劝学》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篇著名作品。

这篇作品极少抽象说教,而是运用譬喻和推理的方法,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方法。

人们通过浅近明白的道理和具体生动的形象,受到启发和教育。

文章开宗明义,首先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接着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一是以青胜于蓝和冰寒于水这一生活现象作为论据,说明人们必须向前人学习,后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取得不断进步,必然会超过前人。

二是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和“金就砺则利”相比。

指出客观条件变化,可以引起事物自身特性的改变。

人们如果博学又能用所学到的事理时刻对照省察,就会智慧高明而不犯错误。

三是用冥思苦想不如实地去学习和登高才能望远,顺风而呼闻者彰明,以及借助舆马、舟楫等生活事例作比,从同一个角度反复说明君子利用客观条件学习的重要性。

作者还论述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孜孜不倦,勤奋刻苦。

作者以“积土成山”和“积水成渊”、“积善成德”为衬托,阐明了想做一个学问渊博的人,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

作者进一步用骐骥、驽马、朽木、金石两组四个比喻,论述做学问应当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说明了滴水穿石、铁杵成针的道理。

《劝学》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作者将珠串璧连的比喻与言简意赅的议论溶为一体,契合无间,达到交相辉映的地步。

文章中还善于运用大量短句、排比和对偶的句式,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文章的主旨,呈现出错综与齐整之美,增强了全文的气势和雄辩的色彩,感染力极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学案 课题:劝学
编 写: 审核人:__ 第六周 第二课时 编写时间: 班组:___
姓名:___ 组评:__ 师评:___ 【学习目标】
1.掌握3-4段的文言现象,如多义实词、虚词(而)、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2.学习比喻、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背诵全文。

【学法指导】
1、巧用工具书,准确理解文言实、虚词。

、 2.熟读、勤记、多写 【自主学习】 1.复习感知
第一段: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 。

第二段:论述 。

第三段:论述 ,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优于别人,而是 。

第四段:论述 。

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 ,二是 ,三是 。

2.诵读3、4段完成
(1)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 须臾..之所学: 跂.而望矣 博.见: 闻者彰.: 假舆..马者 而致.千里 绝.江河 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不积跬.步: 用心躁.也 君子生.
非异也: (2)指出“而”“焉”的用法
跂而望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蟹六跪而二螯
圣心备焉 风雨兴焉: (3)指出活用现象并解释 非利.足也 非能水.也 登高.而招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积善.
成德 (4)指出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声非加疾.也: 假舆马者: 绝.江河: 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 爪牙..之利: 【合作探究】
3、4段都使用了一组比喻句,找出这些比喻句,说说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讨论并完成下表
【课堂检测】 翻译下列句子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无以至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定语后置虽然没有在《考试大纲》中单独列出,但考题上经常出现,因此这也是掌握文言文句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
(5)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知识拓展】
勉励刻苦勤学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代颜真卿 《劝学》)
劝勉惜时的:“青春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古乐府”诗《长歌行》)“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东晋陶渊明《杂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金缕衣》) 体会:“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 朱熹《观书有感》)(提出治学的四个重要方面:多读、深思、虚心、躬行。


【自我小结】我的收获:我的困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